时间: 2022-11-15 11:00:37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96次
武则天时期的名臣有:
1、狄仁杰(630年-700年11月15日),字怀英,并州太原(今山西太原)人,唐代、武周政治家。
2、娄师德(630年-699年),字宗仁,郑州原武(今河南原阳)人,唐朝宰相、名将。
3、许敬宗(公元592年—公元672年),字延族,杭州新城人,唐朝宰相,隋朝礼部侍郎许善心之子。
4、魏元忠(?-707年),本名真宰,宋州宋城(今河南省商丘市睢阳区)人,唐代著名的政治家,他历仕高宗、武后、中宗三朝,两次出任宰相,并兼具一定的军事才能,为贞观之治向开元盛世的顺利过渡起了一定的积极作用,在唐代众多的宰相中是比较有作为的一位。
1、狄仁杰(630年-700年),字怀英,并州晋阳(今山西省太原市)人。唐代政治家、武周时期的宰相。
狄仁杰出身于太原狄氏,早年以明经及第,历任汴州判佐、并州法曹、大理寺丞、侍御史、度支郎中、宁州刺史、冬官侍郎、文昌右丞、豫州刺史、复州刺史、洛州司马等职,以不畏权贵著称。
天授二年(691年)九月拜相,担任地官侍郎、同平章事,但仅四个月便被酷吏来俊臣诬陷谋反,夺职下狱,平反后贬彭泽县令。
他在营州之乱时被起复,并于神功元年(697年)再次拜相,担任鸾台侍郎、同平章事,进拜纳言。后犯颜直谏,力劝武则天复立庐陵王李显为太子,使得唐朝社稷得以延续。
2、娄师德(630年-699年),字宗仁,郑州原武(今河南原阳县)人,唐朝宰相、名将。娄师德进士出身,起家江都县尉,累迁至监察御史。应募从军,西征吐蕃,立有战功,授殿中侍御史、河源军司马,主持屯田事情,迁左金吾将军、检校丰州都督。
长寿元年(692年),娄师德回朝,任夏官侍郎、同平章事,出任河源等军营田大使、检校刑部尚书。征讨吐蕃兵败,贬为原州司马。万岁通天二年(697年),再次拜相,迁纳言,出任陇右诸军节度大使。
3、许敬宗(592年—672年),字延族,杭州新城(今浙江杭州市富阳区)人。唐朝宰相,隋朝礼部侍郎许善心之子,东晋名士许询后代。出身高阳许氏,少有文名。隋大业年间中秀才,后担任书佐。其父许善心被杀之后投奔瓦岗军,被李密任命为记室。
李密兵败之后投奔唐朝,补涟州别驾,秦王李世民问其才学召为秦府学士,贞观八年(634年)任著作郎、监修国史,不久迁中书舍人。贞观十年(636年)因事贬官,任洪州都督府司马,之后历任给事中、检校黄门侍郎、检校右庶子、检校礼部尚书等职。
其间参与了《武德实录》、《贞观实录》的撰写工作,因此被封为高阳县男,太宗李世民征讨高句丽期间,许敬宗因起草诏书得体而深受太宗欣赏,在岑文本死后以本官检校中书侍郎。贞观二十一年(647年)加银青光禄大夫,高宗李治即位后,代于志宁为礼部尚书。
4、魏元忠(?~707年),原名魏真宰,字元忠,宋州宋城县(今河南商丘睢阳区)人 。唐朝宰相。初为太学生,学习兵法,累拜殿中侍御史。
历仕高宗、武后、中宗三朝,两度出任宰相,兼具政治和军事才能,从定徐敬业的扬州叛乱,为贞观之治向开元盛世的顺利过渡起了积极作用,是唐代宰相之中颇有作为的一位。武则天晚年时,受张昌宗、张易之陷害,贬为高要县尉。
唐中宗复位,拜右仆射兼中书令、光禄大夫,封齐国公随波逐流,不再直言进谏。牵涉太子李重俊起兵反对韦后及诛杀武三思事,贬思州郡务川县尉。
5、李义府(614年—666年),瀛州饶阳(今河北饶阳)人,唐朝宰相。李义府早年以荐举入仕,历任门下典仪、监察御史、太子舍人、中书舍人。
他是唐高宗的东宫属官,因迎合高宗,建议废王立武,被拜为宰相,授任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三品,封广平县男,并成为武则天的心腹,后又进爵广平县侯。
李义府任相期间,广结朋党,卖官鬻爵,权势熏天,多有不法之行,后升任中书令,进爵河间郡公。他出身微贱,虽官居宰相仍不得入士流,因此奏请重修《氏族志》,主张不论门第,凡得五品官以上者皆入士流。龙朔三年(663年),李义府因请术士望气,被长流巂州。
1、长孙无忌
永徽五年,唐高宗欲废黜王皇后,立武昭仪为皇后。他担心大臣不从,便与武则天到长孙无忌家中饮宴,赏赐金宝缯锦十车,又任命无忌的三个庶子为朝散大夫,并以皇后无子来暗示无忌。
长孙无忌却假装不明白高宗的意思,顾左右而言他。高宗怏怏而归。后来,武则天的母亲杨氏多次到长孙无忌家中请求,礼部尚书许敬宗也加以劝说,但都被无忌正色拒绝。
2、姚崇
万岁通天元年(696年),契丹李尽忠、孙万荣作乱,攻陷河北数州。当时,军机事务繁忙,姚崇处理得当,有条有理,深受武则天赏识,被擢升为夏官侍郎。圣历元年(698年),姚崇升任同凤阁鸾台平章事,成为宰相,后改任凤阁侍郎,又兼任相王府长史。
长安四年(704年),姚崇因母亲年迈,请求辞去官职。武则天遂免去他的宰相之职,但保留其相王府长史一职,让他奉养老母。不久,武则天又让姚崇兼任夏官尚书,同凤阁鸾台三品。
3、裴炎
光宅元年(684年),裴炎支持武则天废黜唐中宗,改立唐睿宗,赐爵河东县侯,但不久便因反对立武氏七庙而得罪武则天。他在扬州叛乱期间,主张还政睿宗,被诬以谋反,斩于洛阳都亭。景云年间平反,追赠太尉,谥号忠。
后来,武承嗣又建议武则天诛杀韩王李元嘉、鲁王李灵夔,以绝宗室之望。武则天询问宰相的意见,刘祎之、韦思谦都一言不发,只有裴炎极力反对。武则天更不高兴。不久,裴炎进爵为河东县侯。他打算趁武则天出游龙门,以武力劫持,逼她还政给唐睿宗。
4、上官仪
龙朔二年,上官仪拜相,授为西台侍郎、同东西台三品。麟德元年十二月,因为唐高宗起草废后诏书,得罪了武则天,被诬陷谋反,下狱处死。中宗年间,因上官婉儿受中宗宠信,追赠上官仪为中书令、秦州都督,追封楚国公。
同年十二月(665年1月),武则天指使亲信许敬宗,诬陷上官仪、王伏胜勾结废太子李忠,图谋叛逆。上官仪曾在李忠的陈王府担任谘议参军,与王伏胜一同事奉过李忠,因此遭到诬陷。不久,上官仪下狱,与儿子上官庭芝、王伏胜一同被处死,家产抄没,李忠被赐死于贬所。
5、许敬宗
唐高宗永徽五年,支持“废王立武”,官运亨通,代于志宁为礼部尚书,兼任太子宾客。显庆元年,拜侍中、监修国史,封高阳郡公,代李义府为中书令。龙朔二年,拜尚书右仆射,加光禄大夫衔。三年,拜太子少师、同平章事,位极人臣。咸亨元,以特进的身份致仕。
公元656年(显庆元年),敬宗担任太子宾客,八月,许敬宗因主张立武后有功,迁侍中,并监修国史。次年,晋封高阳郡公,授中书令。公元658年(显庆三年),晋封为郡公,不久朝廷追赠他父亲许善心为冀州刺史。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长孙无忌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姚崇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裴炎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上官仪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许敬宗
全站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