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喜蛋文章网
你的位置:首页 > 经典文章 > 文章正文

如何理解“冯公岂不伟,白首不见招”。冯唐为什么历三朝就不得重用呢,他这些年干啥去了

时间: 2022-11-08 10:01:50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88次

如何理解“冯公岂不伟,白首不见招”。冯唐为什么历三朝就不得重用呢,他这些年干啥去了

咏史(其二)左思这首诗借咏史揭示了怎样的社会现象?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这首诗可分为三个层次,每四句一层。请简要分析诗中三个层次的内在联系。
揭示了封建社会底层有志之人怀才不遇的普遍现象.这首写在门阀制度下,有才能的人,因为出身寒微而受到压抑,不管有无才能的世家大族子弟占据要位,造成“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晋书·刘毅传》)的不平现象。“郁郁涧底松”四句,以比兴手法表现了当时人间的不平。以“涧底松”比喻出身寒微的士人,以“山上苗”比喻世家大族子弟。仅有一寸粗的山上树苗竟然遮盖了涧底百尺长的大树,从表面看来,写的是自然景象,实际上诗人借此隐喻人间的不平,包含了特定的社会内容。
咏史
朝代:魏晋
作者:左思
原文:
郁郁涧底松,离离山上苗。
以彼径寸茎,荫此百尺条。
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
地势使之然,由来非一朝。
金张藉旧业,七叶珥汉貂。
冯公岂不伟,白首不见招。
译文
茂盛的松树生长在山涧底,风中低垂摇摆着的小苗生长在山头上.
(由于生长的地势高低不同,)凭它径寸之苗,却能遮盖百尺之松.
贵族世家的子弟能登上高位获得权势,有才能的人却埋没在低级职位中.
这是所处的地位不同使他们这样的,这种情况由来已久
并非一朝一夕造成的.
汉代金日磾和张安世二家就是依靠了祖上的遗业,子孙七代做了高官.(珥汉貂:珥,插.汉代侍中官员的帽子上插貂鼠尾作装饰.)
汉文帝时的冯唐难道还不算是个奇伟的人才吗?可就因为出身微寒,白头发了仍不被重用。
咏史(其二)

咏史(其二)选自《玉台新咏笺注》(中华书局1985年版)。左思(250?-305?),字太冲,齐国临淄人(今山东临淄北)。西晋太康时期的重要诗人。曾以十年时间写成《三都赋》,一时洛阳为之纸贵。他的诗至今仅存14首。左思所作咏史诗八首,为他早年的作品。

左思

郁郁涧底松〔郁郁涧底松〕松树郁郁葱葱地生长在山涧之底。郁郁,形容草木繁盛的样子。,离离〔离离〕形容小草分散下垂的样子。山上苗。

以彼径寸茎〔径寸茎〕直立一寸的茎,指小草短小的枝叶。,荫此百尺条〔百尺条〕指松树高大的树枝。。

世胄〔世胄〕世族子弟。胄,后裔。蹑〔蹑(niè)〕登,踩踏。高位,英俊沉下僚〔僚〕官职。。

地势使之然,由来非一朝。

金张藉旧业,七叶珥汉貂〔金张藉旧业,七叶珥汉貂〕汉代的金日(dī)和张汤两家,凭借祖先的功业,从汉武帝时起,到王莽篡汉止,七个朝代,世代做汉朝的高官。七叶,七世。珥汉貂,插着貂尾的帽子。汉代侍中、中常侍等官帽上都插着貂尾。藉,借助、依靠。珥,插。。

冯公岂不伟,白首不见招〔冯公岂不伟,白首不见招〕像汉代冯唐这样的英俊之士,到了老年时尚职位低微,不被重用。冯公,汉代的冯唐,文帝时年已七十左右,仍作中郎署长,一个很小的官。伟,人才出众。招,召见、重用。。

欣赏指要

左思出身寒门,虽有振世济困的志向和令洛阳纸贵的才华,却因为生活在“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的魏晋时期,终究得不到重用。左思的这首咏史诗是在借咏史而咏怀,表达自己对曹魏以来严酷的门阀制度的不满和批判。诗人从涧底松和山上苗起兴,以“涧底松”喻寒微出身者,以“山上苗”喻世族出身者。在诗人看来,造成“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的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地势使之然,由来非一朝”,这是门阀制度的必然结果。诗人还从历史人物中找出了例证:“金张藉旧业,七叶珥汉貂。冯公岂不伟,白首不见招。”在金张和冯公的对比中揭露和谴责腐朽制度所衍生出来的光怪陆离的社会现象,为自己的思想感情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在魏晋诗坛上,用诗来抨击门阀制度,左思是第一人。他以古喻今,从切身之痛出发表达对社会现实的不满,在历史上是具有进步意义的。他在咏史诗方面的贡献,犹如谢灵运之于山水诗,陶渊明之于田园诗,可以说有着开创性的意义。其慷慨激昂之气、质朴豪迈之风与“建安风骨”一脉相承。朗读时需要多加体会。

《咏史·郁郁涧底松》原文及翻译

  古诗和文言文翻译是高考必考的内容之一,所以平时学习过程中要注意积累。古诗文翻译要以直译为主,并保持语意通畅,而且应注意原文用词造句和表达方式的特点。以下《咏史·郁郁涧底松》原文及翻译仅供参考,请大家以所在地区课本为主。

1 《咏史·郁郁涧底松》原文
  郁郁涧底松,离离山上苗。

  以彼径寸茎,荫此百尺条。

  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

  地势使之然,由来非一朝。

  金张藉旧业,七叶珥汉貂。

  冯公岂不伟,白首不见招。
1 《咏史·郁郁涧底松》原文翻译
  茂盛的松树生长在山涧底,风中低垂摇摆着的小苗生长在山头上.

  (由于生长的地势高低不同,)凭它径寸之苗,却能遮盖百尺之松.

  贵族世家的子弟能登上高位获得权势,有才能的人却埋没在低级职位中.

  这是所处的地位不同使他们这样的,这种情况由来已久 并非一朝一夕造成的.

  汉代金日磾和张安世二家就是依靠了祖上的遗业,子孙七代做了高官.

  汉文帝时的冯唐难道还不算是个奇伟的人才吗?可就因为出身微寒,白头发了仍不被重用
1 《咏史·郁郁涧底松》诗歌赏析
  咏史·郁郁涧底松“世胄蹑高位”四句,写当时的世家大族子弟占据高官之位,而出身寒微的士人却沉没在低下的官职上。这种现象就好像“涧底松”和“山上苗”一样,是地势使他们如此,由来已久,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至此,诗歌由隐至显,比较明朗。这里,以形象的语言,有力地揭露了门阀制度所造成的不合理现象。从历史上看,门阀制度在东汉末年已经有所发展,至曹魏推行“九品中正制”,对门阀统治起了巩固作用。西晋时期,由于“九品中正制”的继续实行,门阀统治有了进一步的加强,其弊病也日益明显。

  咏史·郁郁涧底松“金张藉旧业”四句,紧承“由来非一朝”。内容由一般而至个别、更为具体。金,指金日磾家族。据《汉书·金日磾传》载,汉武帝、昭帝、宣帝、元帝、成帝、哀帝、平帝七代,金家都有内侍。张,指张汤家族。据《汉书·张汤传》载,自汉宣帝、元帝以来,张家为侍中、中常侍、诸曹散骑、列校尉者凡十余人。“功臣之世,唯有金氏、张氏,亲近宠贵,比于外戚”。这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是冯公,即冯唐。他是汉文帝时人,很有才能,可是年老而只做到中郎署长这样的小官。这里以对比的方法,表现“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的具体内容。并且,紧扣《咏史》这一诗题。何焯早就点破,左思《咏史》,实际上是咏怀。诗人只是借历史以抒发自己的怀抱,对不合理的社会现象进行无情地揭露和抨击而已。

咏史(八首其二)中用了哪些历史典故,有什么作用

典故:

1,金张藉(或籍)旧业,七叶珥汉貂。金张,指西汉金日磾和张汤两家的子孙。金家从武帝到平帝七代担任内侍。张家子宣帝、元帝以来,子孙相继有十多人为侍中、中常侍。

2,冯公岂不伟,白首不见招。冯公,即冯唐,汉文帝时人。他才能出众,但直到老年仍屈居低微的郎署。

作用:
抒发了寒门子弟在门阀制度重压下壮志难酬的悲愤和抗争,表达了对门阀制度的不满之情。反映出寒门与士族的矛盾,暴露出门阀制度的腐朽与黑暗,又引用史实说明有才之士横造压抑乃古有之。这样的诗歌所评论的就不止是现实,而且包容了历史;所谴责的就不再是偶然的现象,而是社会的痼疾;所抒发的也不只是作者的个人怨恨,而是代表了古往今来寒士们的不平之鸣。

成语冯唐白首是什么意思?冯唐白首的主人公是谁?

司马迁:张季之言长者,守法不阿意;冯公之论将率,有味哉!有味哉!语曰“不知其人,视其友”。二君之所称诵,可著廊庙。书曰“不偏不党,王道荡荡;不党不偏,王道便便”。张季、冯公近之矣。

班固:张释之之守法,冯唐之论将,汲黯之正直,郑当时之推士,不如是,亦何以成名哉?扬子以为孝文帝诎帝尊以信亚夫之军,曷为不能用颇、牧?彼将有激云尔。

左思:冯公岂不伟,白首不见招。

司马贞:冯公白首,味哉论将。因对李齐,收功魏尚。

王勃:冯唐易老,李广难封。

常以“冯唐易老”形容人难受重用,壮志难酬。

左思《咏史》中用了谁的典故,用意是什么?

1、①左思《咏史》共8首,其中用典的是第二首。诗中使用了冯唐的典故:“冯公岂不伟?白首不见招!”
②用意是:通过描写冯唐易老,“白首不见招”的现实,批判当时的用人选人体制,那些权贵子弟可以世代沿袭,而冯唐这样伟大的有用的人才,到老了也没能受到重用,一则是批判当时的社会现实,二则也是来抒写怀才不迫的郁愤。

2、原诗如下:
咏史(二)
左思
郁郁涧底松,离离山上苗;以彼径寸茎,荫此百尺条。
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地势使之然,由来非一朝;
金张籍旧业,七叶珥汉貂;冯公岂不伟?白首不见招!
3、注释:
①离离:下垂貌。苗:初生的草木。
②荫:遮盖着。以上四句以山上的小苗比无才而有权势的人,以涧底的高松比有才而屈于下位的人。
③胄:后裔。“世胄”,世家子弟。下僚:小官。 
④金张:“金”指金日磾家,自汉武帝时起,至汉平帝时止,金家七代为内侍。“张”指张汤家,七代为内侍、中常侍者凡十余人。旧业:先人的遗业。七叶:七世。珥汉貂:冠旁插貂鼠尾为饰。
汉代凡侍中、常侍等官都戴貂(侍中插左,常侍插右)。这两句是说金氏、张氏凭借祖先的世业七代做汉朝的贵官。 ⑤冯公:指冯唐,汉文帝时人,曾对文帝指出当时法律严苛,不能用将等弊。老年仍居郎官小职。伟:奇异。不见招:言不被进用。
4、品评:
这是《咏史八首》中的第二首。诗中抨击了门阀制度对人材的压制,倾诉了贫寒之士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愤懑。
诗歌围绕着“地势”悬殊这一主题展开,采用对比的手法来揭露门阀制度的不合理。诗歌的一开头,即展示了一幅令人触目惊心的画面:苍松以百尺之材,处于“涧底”;而径寸小苗。却高踞于山上,荫影还要档住“涧底松”。诗人以这个反常的白然现象作比兴,将人世间“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这一畸形的现象非常鲜明地突出出来。一边是处于涧底的苍松,一边是踞于山上的寸苗;一边是“蹑高位”的世胄,一边是“沉下僚”的英俊;一边是显赫一时的金、张旧家,一边是年老官卑的冯唐——这一组组鲜明的对比,无可辩驳地证明着门阀制度的荒悖。因此,诗人痛切地感到:人的命运并不取决于他的才华,而是由他所处的“地势”高下来决定。
全诗激荡着一股郁勃不平之气。 尤其是结尾:“冯公岂不伟?白首不见招!”采用反问句式,显得沉痛有力。左思所创造的“涧底松”这一艺术形象,扣动了后世不少文人的心弦,他们曾反复运用它来抒写怀才不迫的郁愤。
5、左思,西晋文学家。字太冲。临淄(今山东淄博)人。生卒年不详。他家世业儒学。少时曾学书法鼓琴,皆不成,后来由于父亲的激励,乃发愤勤学。左思貌丑口讷,不好交游,但辞藻壮丽,曾用一年时间写成《齐都赋》(全文已佚,若干佚文散见《水经注》及《太平御览》)。公元272年(泰始八年)前后,因其妹被选入宫,举家迁居洛阳,曾任秘书郎。元康(晋惠帝年号,291~299)年间,左思参与当时文人集团“二十四友”之游,并为贾谧讲《汉书》。元康末年,贾谧被诛,左思退居宜春里,专意典籍。后齐王召为记室督,他辞疾不就。公元303年(太安二年),左思移居冀州,数年后病逝。左思作品旧传有集5卷,今存者仅赋两篇,诗14首。《三都赋》与《咏史》诗是其代表作。左思的作品收录于严可均所辑《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和逯钦立所辑《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
文章标题: 如何理解“冯公岂不伟,白首不见招”。冯唐为什么历三朝就不得重用呢,他这些年干啥去了
文章地址: http://www.xdqxjxc.cn/jingdianwenzhang/155463.html

[如何理解“冯公岂不伟,白首不见招”。冯唐为什么历三朝就不得重用呢,他这些年干啥去了] 相关文章推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