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2-11-08 00:00:41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100次
万历1573—1620年间,明朝明神宗皇帝发动了共计五次的对外战役,但是由于有两次规模较小,影响并不是那么巨大,唯 有三次大的战争被 历史 铭记,所以被称之为万历三大征。
万历三大征的结局以明朝的胜利为终焉,奠定了明朝的军事强国的地位,致使周边百国数年内都不敢来犯, 但是这三场战争却又被后世之人称之为失败的胜利,这又是为何?
说来也是 历史 少有,古往今来,但凡是有幼子即将出生, 父母就会早早的准备好孩子的名字,然而朱翊钧的诞生却并不被重视, 他甚至连个名字都没有。若父母不识字倒也情有可原,可随意起个狗蛋、铁柱之类这种通俗易懂的名字,然而朱翊钧的父母可是皇族之人,他没有名字又是为何?
原来,朱翊钧的祖父晚年的时候迷信道教, 相信二龙不可相见这种迷信的说法, 所以朱翊钧的父母既不敢让朱翎均示人,更不敢赐予他名字。
随着朱翊钧的年纪越来越大,这起名变得愈加重要, 最终诸位大臣顶着重重的压力觐见了皇帝,最终才被赐予了 朱翊钧 这一名字。
或许是没人愿意给他赐名这件事情狠狠的刺激了他,因此年幼的朱翊钧发誓要让所有人都重视他,于是发愤图强, 他五岁时便苦读诗书,八岁时便深知武学,十岁时已经深知用人之道。 可以说朱翊钧是个小天才。
1572年,先皇逝世,年仅十岁的朱翊钧顺利登上了皇位。皇帝年幼,自然是不能亲自把持朝政, 因此便由内阁大臣张居正代理掌管国家事务 ,直到其去世时,朱翊钧已经有二十岁了。
虽说已经掌权,可是这十年的时间内皇帝的权利已经被架空的差不多了。朱翊钧就想了一个歪主意,那不上朝就好了。 于是国家大事等诸多事件都无法在朝堂上讨论,而是直接转到了皇帝的手中, 最后由皇帝决断之后再召集群臣商议。久而久之国家的一手大事都经过了皇帝的处理,皇帝的威严与权力自然就上来了。
万历年间,明神宗朱翊钧完成过连续三十年间不曾上朝的最高记录,然而虽然三十年不曾上朝, 但是却未出现宦官当权,皇帝权力被架空这种事情,可以说这个皇帝也确实是有一把刷子。
在朱翊钧的治理之下,国家富强,兵强马壮,甚至开辟出了"万历中兴"的局面。这种国富民强的环境之下,为三大征带来了丰富的经济支撑。
第一征被称之为宁夏之役。
宁夏在当时乃是边陲小镇,在这里设置军队的目的是为了防止蒙古族人的入侵。说来也奇怪,明朝竟然将这个至关重要的边境将军之位安排给了一个蒙古族人, 用蒙古族人去防蒙古族人,怪哉。
这个蒙古族将军名为哱拜,因为在明朝嘉靖年间得罪了本族的族长,导致家父兄弟被杀。他无奈之下只能投奔了明朝, 因为其战斗力强悍,战功赫赫,很快便当上了一军之将。
其功劳虽大,但是因为是蒙古族人的原因,他并未受到重用。而是作为一个副将军被派往了边疆去守疆土, 居功自傲的他怎么可能甘愿就此度过一生。 于是背地里他私通蒙古军,开始长达数年的屯兵屯粮的准备。
1592年,其展开了声势浩大的叛乱之旅。朝廷听说之后,满朝震怒,朱翊钧当时就派出了数万兵马去平叛战乱。明军战斗力的强悍显然是 这个蒙古汉子未能料到的,他的战斗节节败退,无奈之下选择了求和, 但是这次朝廷岂会给他这个机会?朱翊钧拒绝投降,最终用了五个月的时间便结束了这场战争。
第二征被称之为超限战役。
哱拜之乱刚刚平定,日本也开始变得不消停了。
1592年,日本丰臣秀吉命加藤清正、小西行长二人率军展开了对朝鲜的侵略行为。然而朝鲜国王早已被酒色掏空了身体,他 为人迂腐无能,朝廷内乱,政治腐败, 日军袭击他甚至都没能组织像样的军队去抵抗。
朝鲜八道在短短的一个月的时间竟然沦陷了七道 ,相当于朝鲜的十分之九已经落入了他手。朝鲜不得不向明政府求援。
朱翊钧在短时间内做出了回应,并且派领四位大将率领四万人马前去支援。 因为人生地不熟的缘故,明军几乎节节惨败。 但明军也有名将,他很快便适应了当地的地形,并且很快就做出了新的战略计谋,于三月份 探索 到了日军的粮道,并且将其斩断。
行军打仗若没有粮草乃是大忌,日军不得不选择了撤退, 然而撤退的路上竟然早有埋伏,日军军队很快就被打的开始溃散。
八月份,丰臣秀吉因病逝世,日本政权大乱,开始了长达数年的政治权利的争夺。进攻朝鲜的大军因无人指挥而大乱,明军趁势追击, 一举将日本赶出了朝鲜,万历三大征的第二征朝鲜战役获得了胜利。
第三征被称之为播州之役。
1593年,播州土司杨应龙与明朝政府因为一些小问题产生了冲突。朝廷派一文一武两位官员实施对杨应龙的讨伐,但杨应龙智谋过人, 略施小计竟然将文臣武将皆斩于马下,士兵也损失极重,不得已朝廷从剿灭此贼转换成了招抚。
杨应龙自知与朝廷对抗只有死路一条,选择了投降,然而朝廷却另有打算,招抚不过为计。 此计谋败露,杨应龙不得不反。
万历二十四年,1596年,杨应龙起兵谋反。然而个人的力量与国家相比实在是太过于微不足道了。
此次叛乱杨应龙虽然智谋过人,也打赢了数场战争, 然而朝廷可以源源不断的派兵,但他的兵却只能一点点的减少。 最终,历时一百五十多天,杨应龙兵败自杀身亡。
第1, 三大战役有两大战役本可以避免。
朝鲜战役展露了日本政府的狂妄野心,朝鲜乃是中国的藩国,倘若任凭日本政府袭击朝鲜, 那与扇自己的脸又有什么区别, 因此朝鲜战役的胜利彰显了国家的国威,令周边数国因此而数十年的时间内不敢再有贪图中华国土的妄想。
然而播州战役和哱拜之乱的根本原因皆因为皇帝看错了人用错了人,最终才导致了战争的爆发。 倘若朝廷真心实意的去安抚两位将军,或许就不会迎来二人的叛乱了,
第2, 劳民伤财。
万历三大征虽然巩固了疆土,弘扬了国威。然而由于三大征发生的年限相近,国库消耗巨大,来不及得到补充, 国家不得不增加了赋税 徭 役,令百姓的生活变的民不聊生。 农民活不下去了,官逼民反的事情也就变的多见了。
第3, 给了外族以可乘之机
万历三大征所调用的士兵从各州派遣,这就导致了原本守城的地方的军事力量的薄弱, 这就导致了国家对于外族的威慑力的减少 ,一些外族人员趁着缓和之时不断的扩大自己的实力与影响力。
等到明朝政府发觉他们的力量已经无法掌控之时,国库空虚,农民起义,外军入侵,内忧外患一卷袭来,最终导致了明朝的灭亡。
万历皇帝又称明神宗,是明朝后期比较有作为的皇帝,在他执政前期和中期的时候出现万历中兴这样的景象。在1592-1600年的时候,他发动三次大规模军事征讨,被称作万历三大征。按照时间顺序的话,这三场战役分别为平定日本丰臣秀吉入侵的朝鲜之战役,平定哱拜叛乱的宁夏之战役,和平定杨应龙叛乱的播州战役。至于胜负如何,带来什么影响,具体的咱们往下详细叙述。
首先是打日本的朝鲜战役大明抵抗丰臣秀吉对朝鲜的入侵。 拓展地说一下,中世纪的日本也是有群雄割据的战国时代的,其中战国三杰就是织田信长,丰臣秀吉和德川家康。
其中丰臣秀吉原是织田信长的家臣,在织田信长死后,他“窃取”一般地接了他的班,也接管了日本,他这个人野心勃勃,一个日本并不能满足他,他也想以朝鲜半岛为跳板,吞并朝鲜,进而征服中国(这可能就是近代日本田中大陆政策的鼻祖。
1592年,正好也赶上朝鲜国国君李昖沉湎酒色、弛于武备、昏庸无能,军队不堪一击。李昖逃奔平壤、后又逃到义州(今新义州东北)。结果可想而知,朝鲜本身就兵微将寡,再加上主帅还不行,最后整个朝鲜都被日本吞并,国王没办法了请求自己的宗主国大明王朝的帮助。万历对此表示,你小日本啥家庭啊就敢打我朝鲜小老弟?家里有矿?
于是明廷得败讯后,就让宋应昌担任经略、李如松出任东征提督,集四万兵马赴朝。次年正月进攻平壤,击败小西行长部,获平壤大捷,此后又复开城,扭转战局。这个时候日军选择撤军并与大明谈判,不过由于日本提出无理的要求而大明和朝鲜根本就不能同意,导致谈判破裂。
二十五年日军再次发动进攻,陈璘与朝鲜水军将领李舜臣紧密配合,在海上追击敌人最精锐的小西行长所部。
此次战役,明军凭着人数和科技碾压当时还没有强起来的日本,对抗日本的入侵获得了完胜,自此大明王朝维护了东亚的秩序,增强了自身在东亚乃至世界的影响。
平定叛乱的宁夏战役哱拜这名字听起来就不是汉族人,他本来是蒙古部落的鞑靼人,明嘉靖年间因蔚得罪酋长,他的父兄被杀,无奈下他投了明军。朝廷封他为游击将军,统标兵家丁千余,专门管理宁夏,他多招纳各种亡命之徒,蓄养死士。
万历十九年,洮河有敌军来犯,战事告急,他率领三千多人前来协助朝廷击退敌军,凭着这一功劳哱拜就飘了起来,也不知道是哪来的勇气,手里就有几千人,感觉自己在宁夏,天高皇帝远,朝廷好像管不了他的样子,他就决定发动叛乱了。
张惟忠最后被逼得没办法,打不过叛军我也不能投降,要不这不是我大明官员的风格,然后就自杀了。万历皇帝对此表示不能忍,谁忍谁孙子好吧。于是万历皇帝派出了副总兵李昫去剿灭叛军,然而叛军的后台是蒙古部落,毕竟人家有蒙古族的血统,明军感觉派的人有点少了,战况堪忧不容乐观,于是有加派麻贵增援。
后面还怕兵将不够,又调李如松、梅国桢率辽东、宣、大、山西兵及浙兵、苗兵等进行围剿。总之就是,整死你就完事儿了。
大明还是有点东西的,最后把叛军的老巢宁夏城围得是里三层外三层,水泄不通弹尽粮绝,最后明军更狠的操作就是直接拿决堤的黄河水淹宁夏城,搞得跟关羽水淹七军似的,最后李如松攻破大城后又围哱拜家,拜阖门自尽,承恩等被擒,至此,哱拜之乱全部平息。
如果说平息日本入侵朝鲜,是为了自己国家在东亚和世界的影响力而战,这一战可以说是为了汉人的统治,为了民族统一而战了,经此一战,少数民族不敢再肆无忌惮,至少他们再发动叛乱的时候都是三思而后行了,毕竟都清楚,代价是很惨痛的,就连后面清朝的女真族,对战明朝袁崇焕的时候,不也是死了和努尔哈赤吗?
最后说一下平定杨应龙叛乱的播州战役播州位于现在的四川、贵州、湖北间,山川险要,幅员千里,同样也是一个容易有天高皇帝远这样一个错觉的地方。
从唐末起,从杨端开始就经营着播州,此后杨氏就一直经营此地,直到明朝初年,这一代领主是杨铿(不是隋文帝),神宗任命他为播州宣慰司使。
然而杨氏也并没有珍惜朝廷的安抚,天天想着搞事情。杨氏历代统治播州,他的势力可以说是盘根错节,早就有了不臣之心,到了杨应龙这,他认为四川官军弱不经战,非常轻视,久欲占据整个四川,独霸一方。
于是1599年他就在播州发动了叛乱,在此期间,杨家在他们的属地上奸淫掳掠,烧杀抢夺,无恶不作。之所以他认为川官军弱不禁风,是因为大明王朝当时打之前说的那两场战役,根本就没空搭理他,杨应龙不但不识抬举还得寸进尺,连本加利。
万历皇帝对此表示,门外的垃圾都扫干净了,也是时候清清屋里的毒瘤了。 万历二十七年,贵州巡抚江东之令都司杨国柱,率领三千人围剿杨家叛军,不料惨遭团灭。
不过大明并没有气馁,于第二年,也就是二十八年,征兵大集,二月,在总督李化龙指挥下,明军分兵八路进发,每路大约三万人。利用日常的人海战术,碾压叛军。刘綎进兵綦江,连破楠木山、羊简台、三峒天险。
三月底,刘綎攻占娄山关,四月,杨应龙率诸苗决死战,又败。六月,刘綎又破大城。杨应龙知道大势已去,与二妾自缢,他的儿子朝栋等被执,明军入城,从此播州叛乱平息。
这场战役,一波三折,不过最终换来了胜利,保卫了大明王朝皇权的统治,虽然说那个时候离明朝灭亡就剩下几十年的时间,不过还是从最大的程度上大大争取了明王朝苟延残喘的时间。
这三场战役都是以胜利告终,虽然说积极意义深远,不过消极的影响也是不容小觑的。 首先是劳动力的丧失和财政的吃紧,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从长远角度上看,打仗就是打钱,这几场战役下来,明朝好几年的财政收入一下子就被花掉了,这也从一定程度上加速了明朝的灭亡速度,财政艰难导致了下面民生的困难,这也更加激化了地主阶级于农民阶级的矛盾,再加上发生了天灾。
所以后面爆发了以李自成为首的农民起义。 万历皇帝指挥这几场大战也算是伤了不少脑筋,出于对自己的“弥补”吧,他执政前中期虽然励精图治。不够在他后期年老的时候,荒废朝政,声色犬马放纵自己,还天天修仙,最后因为吃含有水银的仙丹脑子越吃越混,朝廷最终也被他害惨了,以至于后期奸臣当道,大明内忧外患,在万历皇帝死后,不到二十年,李自成率兵进京,崇祯上吊自杀,大明从此灭亡。
在大明万历年间,发生过三次较大规模的对内对外战争,分别是万历二十年(公元1592年)的讨宁夏叛将哱拜之战,万历二十一年(公元1593年)抗倭援朝之战和万历二十四年(公元1596年)的播州之战。这三次大征虽然都是以胜利结局,较快的消耗了张居正“万历新政”改革以来所积累下来的财政收入,加快大明迈向衰败的步伐。
宁夏战役嘉靖年间,鞑靼人哱拜得罪其部族首领,他的父兄都被杀害,他侥幸逃脱后,投奔大明。
万历十八年(公元1590年),在御史周弘禴的举荐下哱承恩,宁夏巡抚党馨安排哱承恩、土文秀西进参与平定河州叛乱。
河州叛乱平息后,哱拜见到沿途各镇兵马实力皆在自己之下,难免对明军心生不屑。
万历二十年(公元1592年)三月,哱拜父子唆使军队哗变,杀死巡抚党馨以及副使石继芳,总兵张维忠被逼自缢,不从之人都被击杀。哱拜被封为谋主,刘东旸被任命为总兵。叛军势如破竹地攻陷了玉泉营、中卫、广武等地,河西一带望风披靡。
总督陕西、延、宁、甘肃军务的魏学曾安排副总兵李昫攻灵州,游击赵武攻鸣沙洲,他坐镇花马池。渡河后,李昫很快收复了四十七座城堡,哱拜退守宁夏城。
双方相持于宁夏城内外,宁夏巡抚朱正色、甘肃巡抚叶梦熊、监军御史梅国桢,诸大将刘承嗣、董一奎、李如松先后到来,还是没能攻下宁夏。
魏学曾硬攻不下,想使用反间计,令刘东旸等人刺杀哱拜,结果派出的人一个被杀,一个被捕。
哱拜此时也没闲着,积极联系蒙古部族作为外援。蒙古的援兵被明军麻贵等人截击,被斩一百三十余人后,蒙古援兵大惊退走。魏学曾与叶梦熊、梅国桢定计水淹宁夏。八月,明军水灌宁夏城,九月城开始崩塌。
魏学曾因久攻宁夏不下,引起了万历皇帝的不满,叶梦熊替代魏学曾称为总督。叶梦熊通过卖油郎李登再行反间计,令哱拜与刘东旸相互猜疑。两方被忽悠得互斗,哱承恩开城门投降,李如松带兵进城后,哱拜绝望自杀,叶梦熊进城后,投降的两千余人皆被斩杀。哱承恩被押解京城,凌迟于市。
宁夏之战持续时间大约半年之久,耗费银两几乎二百万两纹银。
援朝抗倭万历二十年(公元1592年),丰臣秀吉正是发动了对朝鲜的战争,其目的为侵犯大明。
万历皇帝派出使者薛潘出使朝鲜,对朝鲜国王李昖说明朝将派出十万军队援助朝鲜。没想到丰臣秀吉很快就攻打到了平壤,李昖君臣急忙逃到了爱州。
大明派出史儒和戴朝弃率两千人为前锋,祖承训率三千人在后,前往抗倭援朝。在平壤附近,由于道路不熟又正值暴雨,明军首战失利,只有寥寥数骑逃走。
万历二十一年(公元1593年)正月初七,李如松亲提大军直抵平壤城下,攻东南面,祖承训外罩朝鲜军服,内穿明军战服从南面攻城,倭寇看到朝鲜军不以为意,祖承训来到城下,脱下外面朝鲜军服,倭寇大惊,急忙分兵抵抗。李如松副将已从小西门登城,李如松的兄弟李如柏也从大西门进入。游击吴惟忠被炮弹伤到胸部,仍然顽强高呼督战指挥。李如松战马被炮弹击中而死,他换战马继续战斗,堕落战壕后,跳出后,继续麾军前进。
主将李如松亲冒矢石,带动了明军的士气,将士们一鼓作气,顺利攻下平壤城。斩首倭寇一千二百余人。倭寇退守风月楼。夜半时分,倭寇在小西行长的率领下渡大同江,退守龙山。参将查大受率三千精兵潜伏东江间道,又杀敌三百六十余人。
正月十九日,李如柏收复开城。之前被倭寇占领的黄海、平安、京畿、江源四道也被收复。
平壤一役,歼灭倭寇万余,明军战死七百九十六人,伤一千四百九十二人。
万历二十五年(公元1597年),丰臣秀吉又从水陆两路进犯,占领海军要塞和南部各地。
第二年,明朝派出十四万大军再次援助朝鲜,明军与朝鲜水军兵分三路,合作迎战,迫使倭寇朝鲜半岛的南端岛山。倭寇由于战线拖延过长,士兵疲于奔命,屡战屡败,士气格外低下。
明军充分发挥自身火器的优势,大败倭寇。
十一月,加藤清正率军逃跑,倭寇纷纷败退,大明和朝鲜联军大胜。击沉敌舰数百艘,全歼了倭寇水军。倭寇陆军完全被孤立,仓皇逃窜,大明援朝抗倭获得了彻底胜利。
播州之役万历二十七年(公元1599年),贵州巡抚江东之派都司杨国柱率领三千人讨伐播州杨应龙,杨国柱殉国,全军覆没。当时朝鲜战争已经结束,朝廷决定一次性解决西南边疆杨应龙的问题,万历皇帝任命李化龙节制四川、湖广、贵州三省军事,调遣东征的将领前往协助剿灭杨应龙。
第二年,大明各路军队基本集结到了四川贵州附近。李化龙亲自部署,兵分八路,每路三万人,共二十余万。杨应龙挑选了最精锐的刘綎作为首战的对象,他长子杨朝栋率军出战,杨朝栋差点被俘。
首战胜利后的明军士气大振,在刘綎的率领下一直攻入娄山关下。娄山关是杨应龙老巢海龙囤的门户,这两处都是易守难攻之处,经过两个月的鏖战,都被刘綎攻破。杨应龙自缢,其子杨朝栋、其弟杨兆龙被俘,押解进京后被凌迟处死。
万历三大征的影响后世对于万历三大征有褒有贬,个人认为站在万历皇帝的角度看三大征是必须要打的。万历三大征均以胜利而告终,维护了明朝疆域的安全统一,对后世的影响无疑是积极正面的。西南东北两线作战的背后也耗费了巨大的军力和财力,让明朝中后期的国库承受了巨大的压力同时,也使东北地区的努尔哈赤有了壮大的机会。
对于这个万历三大征,是发生在明朝,也就是明神宗万历年间。对于这一次的战役,巩固了中华疆土,维护了明朝在东亚的主导地位。不过关于这个三大征分别是哪三次军事行动呢?想必大家应该都非常好奇吧?下面就和我一起来看看吧!
首先,万历三大征是哪三大征?宁夏之役,朝鲜之役和播州之役。万历三大征指明神宗万历(1573-1620年)年间,先后在明朝西北、西南边疆和朝鲜展开的三次大规模军事行动。分别为李如松(李成梁长子)平定蒙古人哱拜叛变的宁夏之役;李如松、麻贵抗击日本丰臣秀吉政权入侵的朝鲜之役;以及李化龙平定苗疆土司杨应龙叛变的播州之役。
其次,便是万历三大征历史影响。不管古今中外从来没有任何一个朝代经受过万历三大征这样的重大战役。这也说明了张居正改革的成功,同时也是万历皇帝的成功。在万历三大征中,对整个大明影响最大的莫过于杨应龙的播州之役和朝鲜之役了,宁夏叛乱几乎没啥大影响。
先说朝鲜之战,朝鲜之战是一场争夺东亚霸权的战争,明朝以伤亡3-6万人,杀伤日军10万人的代价取得胜利,对明朝而言不过是恢复明朝对朝鲜的宗主权,保护了国防安全而已。而在日本影响则极其深远,首先,石田三成由于后勤问题和当时出征的武将关系极差,直接导致后来丰臣政权大量武将跳反;同时丰臣政权力量相当一部分损失在朝鲜战场,反倒是德川、伊达等大名未损一兵一卒;扩张的失败也导致幕府威望的下降,这一切都成为了丰臣幕府后来倒台的原因。
就中国而言,播州之战影响极为深远,首先,在政治制度方面,在播州地区实行改土归流,加强了中央政府对西南地区的有效管辖。其次,在教育方面.中央政府对相对落后的播州地区各府、州、县开始推行儒学教育。再次,通过敲山震虎,西南诸土司消停了几十年,直到崇祯朝的土司们包围贵阳,西南都没有大的战事。
这三场战役几乎是同时发生的,大明朝在短短数年间,连续获得三场大规模战役的胜利。不但为大明的历史增添了华丽的一笔,更是展现了大明朝的军事实力。但其实我们反观这三场战役,除了朝鲜之役无法避免,其它的战役不是由于政务处理失误就是由于用人不当引起的。这其实也反映了,张居正去世后,万历作为一个皇帝的失误,而这种失误并没有结束,在随后的辽东更是一次次的上演。
最后,连年征战不仅导致了明王朝衰落,还给了满族的崛起机会。明王朝调集20余万大军远赴西南平定播州之乱,其中一大部分的精锐力量都来自于常年驻扎东北的军队。这些军队内调后,明朝在东北的军事力量大大削弱。明廷无暇顾及东北,让东北女真族有了崛起的大好时机。努尔哈赤在东北招兵买马,不断扩充实力,进而逐步统一女真各部,建立强大的后金政权。而明军于萨尔浒之战的惨败揭开了明王朝衰落的序幕——明朝在东北完全丧失主动权,接连丧师失地,战线一直延烧到山海关附近,成为了明朝这只骆驼上最沉的稻草之一。
全站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