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2-11-07 00:01:20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114次
我认为是可以的,因为霍去病和他的舅舅卫青都是骁勇善战的大将军,而且对国家忠贞不二。他们一心想为国家为人民打出一片天下,而正因为这样,年纪轻轻的霍去病才在连年征战中耗尽自己的力气和心血英年早逝了。
霍去病是一个特别好的臣子也是特别厉害的将军,他是一个真正的忠臣,忧国忧民没有半点私心。他和他的舅舅一心为了朝廷好,他曾冒着被杀的风险去劝谏皇帝封自己的三个皇子为诸侯王。他本来可以不进言的,他是个武将只管上阵杀敌就可以了,但是他看着天子一个人为国事操劳,又觉得皇帝的三个皇子是栋梁之才才进言的。
他和卫青从不结党营私,他们在这个问题上观点是一样的,军人就是要为国家上阵上帝的,结党营私那些事不是他们应该做的。霍去病作为一个身份低微的人,以自己的能力一步步地走上大司马骠骑将军的位置他从来不骄傲自满,还是同以前一样做自己该做的事情。
他一生战功赫赫,跟卫青两人大破匈奴,几次大战告捷。他作战时能做到灵活用兵有自己的一套方略,懂用兵之法但是又不限于别人的用兵之法。他比较擅长长途奔袭、能够快速地突袭敌军阵营,并在适当的时候做个大迂回、穿插于敌军之中作战。这样的方法往往让敌军防不胜防,如果不是二十多就死掉了他和他的舅舅一定会灭了匈奴。
霍去病作为西汉王朝最年轻的军事统帅,一生充满着传奇,他17岁仗剑从军,以骠姚校尉的身份随从卫青征讨漠南的匈奴,作战勇猛,一战成名,被封为冠军侯。
19岁时霍去病被封为骠骑将军,一年之中两次征战河西(今河西走廊及湟水流域),歼敌四万,杀匈奴高官贵族无数,大获全胜。22岁那年,霍去病率五万大汉雄师,深入匈奴腹地两千多里,纵横漠北,歼敌七万余人,缴获匈奴“祭天金人”,封狼居胥,这一战是霍去病军事生涯的巅峰之战,打得匈奴狼狈而逃,自此匈奴“漠南无王庭”,霍去病一战封神。
霍去病凯旋回到长安,汉武帝刘彻大喜过望,加封霍去病为大司马,与卫青地位相等,两人成为西汉军队的两大支柱。可惜的是,仅仅两年之后,霍去病就病逝了,年仅24岁,汉武帝悲哀不已,为霍去病举行盛大葬礼,一代名将就此谢幕。
历代史学家都为霍去病的英年早逝而扼腕叹息,认为霍去病如果不早死的话,应该可以建立更大的成就,我却认为霍去病英年早逝也许并不是坏事,而是一件幸事。
为何这样说呢,因为这是卫青和霍去病的“外戚身份”,和他们在军界的地位所决定的。卫青本来就是皇后卫子夫的弟弟,又是大将军,身份尊贵,位高权重,汉武帝虽然非常相信卫青,但是汉武帝作为一个雄才大略,深谋远虑的帝王,他不放心将指挥军队的所有权力交给卫青。
因此,汉武帝扶持霍去病作为自己的心腹,将霍去病培养成了一个可以和卫青并驾齐驱的军事统帅,以此来分卫青的权势,好让两人互相掣肘,谁也不能一家独大,都得乖乖听汉武帝的。
但是汉武帝后来发现年轻气盛的霍去病比忠厚谨慎的卫青更加难以驾驭,汉武帝曾经劝说霍去病熟读孙子和吴起的兵法著作,提高军事素养,但是霍去病一点面子不给汉武帝,直接拒绝说:“行军打仗靠的是谋略灵活多变,不必学古人的兵法!”天子尝欲教之孙吴兵法,对曰:“顾方略何如耳,不至学古兵法。”
还有一次,汉武帝修建好了雄伟的大宅第,让霍去病去看自己的新房子,霍去病看了不但没有感谢汉武帝,反而说:“匈奴未灭,何以家为也!”直接扫了汉武帝的兴致。要知道秦始皇的大将王翦在出征之前,都是首先要向秦始皇索要良田美宅,金银财宝,为的就是让皇帝放心,自己对江山社稷没有企图,就想要点钱财房产,过好日子而已。可是霍去病反其道而行之,难免让汉武帝忌惮。
霍去病成为大司马之后,与舅舅卫青平起平坐,甚至风头比卫青更胜,大有后来者居上的架势。霍去病不知道功高震主的大将,尤其需要低调过日子,因为“月满则亏”,卫青之所以低调谨慎,就是为了明哲保身,而霍去病却胆敢接纳卫青的门客,还举荐这些人做官,犯了大将不能结党的大忌。
定令,令骠骑将军秩禄与大将军等。自是之后,大将军青日退,而骠骑日益贵。举大将军故人门下多去事骠骑,辄得官爵,唯任安不肯。
元狩五年(前118年),卫青被李广之子郎中令、关内侯李敢打伤,霍去病得知后,不经过汉武帝的同意,在甘泉宫打猎时私自射杀李敢,当时霍去病非常得宠,汉武帝就将此事隐瞒下去,说李敢是被鹿撞死的,但是汉武帝已经开始对霍去病擅杀朝廷高官不满。
因为生杀予夺是皇帝的权力,任何人不得僭越,何况霍去病又是执掌重兵的外戚,身份极为敏感,汉武帝开始担忧霍去病日后是否会嚣张跋扈,无法驾驭。汉武帝活着,霍去病自然不敢有所异动,那么万一汉武帝驾崩之后,汉武帝的儿子能不能让霍去病俯首帖耳呢?难说!
霍去病建有盖世功勋,汉武帝是牢记在心的,但是卫子夫已经是皇后,卫青又是大将军,如果霍去病继续这样不知收敛,先斩后奏,一旦危及到刘家天下,威胁到天子皇权,那么日后连钩弋夫人都舍得杀,对戾太子都舍得斩尽杀绝的汉武帝,会在乎一个和自己毫无血缘关系的霍去病吗?所以说,霍去病英年早逝,避免了上述情况发生的可能性,反而是一件幸事!
在中国历史上灿若星河的名将中,霍去病无疑是非常可惜的一个。
霍去病少年得志,17岁时就当上了票姚校尉,斩匈奴首两千余级,封“冠军侯”;19岁指挥两次河西之战,歼灭匈奴近10万人,成为匈奴人的噩梦。然而,这样一位“战神”级的顶级名将,却在23岁就英年早逝,让汉武帝痛心疾首,也给历史留下了一个无尽的遗憾。
现在不妨假设一下:如果霍去病不是英年早逝,他会取得多大的成就呢?汉朝的历史又将会如何发展?
有人认为,如果霍去病不早死,西汉就可以彻底消灭匈奴。实际上,这种可能性并不大。诚然,霍去病生前曾痛击匈奴,比如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年)的河西之战,霍去病孤军深入,歼灭匈奴军3万多人,生擒大量匈奴贵族,河西之地最终为西汉所得,汉设河西四郡。
但我们也要看到,匈奴不是一个封建国家,而是一个居无定所的游牧部落,“逐水草而居”,再加上匈奴人的马匹多,机动性更强,稍有不利就可以在蒙古草原上四处逃窜。汉军的优势不是骑兵,霍去病即使大败匈奴人,也依然无法全歼匈奴,最多只能把匈奴人向北或向西驱赶。
当然,如果霍去病多活几十年,以他的军事才能和当时汉、匈实力对比的差距,他是有可能大量歼灭匈奴军有生力量的,但这里又涉及到另外一个假设:汉武帝真的会信任霍去病几十年吗?
汉武帝是很喜欢霍去病,但由于霍去病早逝,这种喜欢便定了格。如果霍去病多活几十年,以他的军功,他还会获得更多的封赏,甚至到最后封无可封。在极端的情况下,汉武帝将不得不封霍去病为异姓王,这就犯了汉朝的大忌。
汉高祖刘邦坚持家天下,非刘氏而王者,天下共击之,刘邦杀彭越、杀韩信、杀英布,都是出于这个原因。再者,吕后专权,让诸吕掌兵权,差点把汉朝篡掉。这些血淋淋的教训,让汉武帝深知控制权力的重要性。
汉武帝要打击匈奴,就必须重用卫青、霍去病舅甥二人,可在不知不觉间,卫青和霍去病的权力越来越大,比如卫青的三个儿子都封为侯,卫青的部下“裨将及校尉侯者九人,为特将者十五人,李广、张骞、公孙贺、李蔡、曹襄、韩说、苏建皆自有传”。
霍去病是卫青的外甥,他与卫青的血缘关系要近于他与汉武帝的关系,在这种情况下,卫青的权力系统可以顺其自然地为霍去病所用。汉朝的大将军是卫青,骠骑将军是霍去病,二人皆任大司马,可以说,卫霍二人已基本控制了汉朝的军事系统,而霍去病的仕途又明显高于卫青,官阶和俸禄都是大将军级别的。
卫青的政治情商非常高,他看到汉武帝对自己不太感冒,为了巩固卫氏一门的权力与地位,他肯定会把自己拥有的一切献给外甥霍去病。随着年龄的增长,霍去病的威望和权力会越来越大,大到能让汉武帝睡不着觉的地步。
霍去病此时的身份与地位,越来越像汉初的战神韩信了。刘邦在死之前决定除掉韩信,就是韩信已经严重威胁到皇权了。霍去病也是如此,汉武帝立刘据为太子,刘据是谁?卫青的外甥,霍去病的表弟。汉武帝不知道自己能在位多久,万一早逝,刘据继位后,他不过是个光杆儿皇帝,到那时候,霍去病如果真的要篡位,就不是刘据的实力能够阻挡得了。
征和二年(公元前91年),西汉爆发了改变历史进程的重大事件——巫蛊之祸。这场惨剧表面上看是公孙贺的儿子公孙敬声与阳石公主通奸,并下巫蛊咒骂皇帝,与太子刘据不和的宠臣江充成了大坏蛋。但我们要看到,巫蛊之祸的受害者,大多数都与卫氏一门有牵连,公孙贺就是卫青的姐夫,霍去病的姨夫。刘据的母亲卫子夫最后自杀,“卫氏悉灭”。
如果霍去病长寿,并且死于卫青之后,他自然也逃不掉这场披着“巫蛊之乱”外衣的大清洗。有人会说:不对吧,汉武帝临终前不是把年仅8岁的汉昭帝刘弗陵,托孤给霍去病的弟弟霍光了吗?这是事实,但这是在霍去病英年早逝的情况下,汉武帝在霍光身上寄托了对霍去病的怀念。再加上霍光情商高,“入侍左右,出入禁闼二十余年,小心谨慎,未尝有过,甚见亲信。”
巫蛊之乱,作为卫氏外甥的霍光毫发无伤,一则他当时地位不算高,二则也是沾了霍去病的光。霍去病生于公元前140年,如果他能活到巫蛊之祸发生的公元前91年,虚岁也不过50岁,正是年富力强的时候,霍去病在控制军队的前提下,太子刘据即位后能否坐稳皇位都是个未知数。
霍去病如果活到汉武帝驾崩时(公元前87年),也只有53岁,而新皇帝汉昭帝只有8岁,更不可能对霍去病独掌大权有牵制作用。即使霍去病本人不篡位,但权力为霍氏独揽,霍去病顾及自己的政治名声,他本人可以做汉朝忠臣,篡位的黑锅让儿子来背,就像曹操那样。
霍光专权数十年是没有篡位,但霍光死后,霍家的子孙们差点让西汉王朝断了香火。霍光本人“不学无术”,霍去病在这方面也是半瓶醋,在绝对权力的诱惑面前,没什么文化的霍去病也难以做到知进退。霍光时代,“秉权日久,害之者多矣。天下害之,而又行以逆道,不亡何待!”如果是霍去病取代霍光执政,他的执政后期也一样会出现这样的危局。当霍去病成为汉朝皇室的大敌时,汉武帝一定会在他羽翼还没有完全丰满的时候除掉他。以汉武帝的狠戾性格,老婆和亲生儿子都能逼死,霍去病又算得了什么呢?
汉武帝时人才众多,即使拿下了霍去病,也照样会有其他的将才出头,率军打击匈奴,基本上不用担心无人可用。所以说,霍去病英年早逝未必不是件好事,至少保全了自己的名节,以及汉武帝对他的那份让人感动的思念。
李陵更惨,李广利是咎由自取。在汉武帝时期,李陵起初其实并没有投降于匈奴,而是被匈奴生擒了。只是匈奴故意放出消息,说李陵投降了,而汉武帝盛怒之下,斩了李陵的全家,李陵心灰意冷之下才接受匈奴的劝降。李广利则是在战前参与谋划太子是事情败露了,才被汉武帝斩杀了全家。
其实李陵是对汉朝忠心耿耿的,李家从开国就跟着汉室打天下,家世传承自然有着他们的骄傲。李陵自小就深受祖上的影响,又自小学习了各种军事策略。他的心中是非常自负,并且希望能够为汉朝立下战功,以此证明自己并且给家族带来兴旺的。
只是由于战争经验不足,又急于立功。最终贸然下了言辞,说带领五千人马就可以拿下匈奴的单于。在深入匈奴内地的时候,不巧碰到了匈奴单于的大部队。不过由于李陵军队的设备强,给匈奴造成了巨大的伤害。几万匈奴大军面对五千汉朝军队,手足无措,还以为这五千军队是汉朝的精锐人马。
本想就此撤退,但是此时出现了一个转折。那就是李陵手下有一位士官,由于受到了不公平对待,产生了反心,投降了匈奴,并且将这五千人马的真正实力告诉了单于。匈奴一方知道了这五千人马没有后勤,也不是汉朝的精锐人马,只是凭借着弓弩设备才能够一直占据上风。于是立刻调转军队,开始对李陵的人马进行围剿。
很快李陵手中的弓弩设备消耗一空,最终下令全军四散逃走。而李陵本人则没有逃走,被匈奴生擒了。本来李陵是死也不肯投降的,但是当家族被灭的消息传到了匈奴的时候,李陵怎么也想不到,自己一直苦苦坚持的信念,一直誓死效忠的对象,竟然斩杀了自己的全家。心灰意冷之下这才投降的,可谓是可悲可叹。
而李广利则不然,他本身的能力并不大,只是凭借着关系,才做到了将军的位置,之后在战争前夕更是参与汉武帝最为讨厌的太子之争中,这才被汉武帝斩杀了全家。而李广利在战争中更是由于能力不足,被打败投降的。终其而言,李广利的解决是他自己咎由自取。所以综合而言,李陵其实才是最惨的。
我个人认为,霍去病没有因病去世,可以多活一段时间,当时的汉朝历史可能不会发生太大的改动,但是对于之后的用兵之道以及对抗少数民族骑兵的应对等方面,会出现很大程度的改变,甚至是完全有可能,为我们现在遗留下来许多关于兵法之类的著作。
霍去病他的厉害之处,不仅仅只限于自己骑射方面的武力值很高,更多的地方就是在于他本人对于用兵打仗这方面的灵活。古代的将领们,基本上人人都是熟读兵书、可以熟练使用各种兵法的,而霍去病的优势在于,他会用也用的很好,但是在正式的作战时,更是会利用当时的场景,快速的改变自己的方法,这其中更是完全不会拘泥于流传下来的那些古兵法。也正是这样,他当时带领的部队,基本上面对每一次的作战,都可以发挥出最大的力量。
而且汉武帝时期,是我们国家作战兵种发生改变的一个重要时期,之前王朝的将领们,更多的去使用车兵,而在以卫青、霍去病为首的汉朝将领对抗匈奴人的过程之中,兵种的重心转换,慢慢的就变成了骑兵的运用。所以说霍去病对于骑兵的使用,是有着自己独到而且超前的见解的,在多给他一段时间的寿命,完全可以将他对于骑兵运用的很多东西,通过记录流传下来,这对于之后很多将领的学习,有着很重要的意义。
霍去病虽然只是活了短短的二十四年,但是那段时间里面,让汉朝将匈奴击败的愿望,得以实现的更快。在我看来,他一个人的能力并不能去直接的左右当时的历史走向,但是他的存在,却是可以让当时的兵法、骑兵运用等等众多方面,有着更加快速的进步发展。
全站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