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喜蛋文章网
你的位置:首页 > 经典文章 > 文章正文

鲁迅去世时,惊动了哪些名人为他抬棺

时间: 2022-11-06 21:01:53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102次

鲁迅去世时,惊动了哪些名人为他抬棺

鲁迅下葬时的16位神秘抬棺人,名气一个比一个大,名字听着很耳熟

鲁迅大家都知道,是我国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他在小说、诗歌、散文、翻译等方面均有卓越成就,他的文学作品自中学时候起就出现在了我们的语文课本上,不过大家都表示鲁迅先生的文章生涩难懂,只有在有了一定的生活阅历的时候再去读才会有所感悟。

鲁迅先生原名周樟寿,后改为周树人,于1881年出生在浙江绍兴,父亲周伯宜是一名秀才,母亲是鲁瑞,虽然没有识字,但是通过自己的努力最终还是能够看书,并且非常热衷于读书,记忆力好,看得又快,所以鲁迅经常为母亲搜集小说,这段经历为鲁迅之后编著《中国小说史略》、《小说旧闻钞》、《唐宋传奇集》等书提供了不少帮助。

1906年的时候,他的母亲一手为他包办了婚姻,鲁迅也听从地回来结婚,不过同年,他就和他的二弟周作人去了日本,研究文艺,在当时他学的是医学方面的专业,不过只学了一年之后,他就退学了。

因为当时他看了一部日俄战争的纪录片,里面中国人被枪毙,而围观的大多数中国人脸上不仅不难过,反而透露着看热闹的兴奋,鲁迅被这样麻木不仁的中国人给刺激到了,他认为学医救不了中国人,于是弃医从文,决定用文学改造中国人的“国民劣根性”。

1907年他就在文学方面做了尝试,决定创办杂志《新生》,但是因为经费不足,没有成功。1908年他回到了中国,并在1911年写出了他第一部小说《怀旧》。同时也投身新文化运动,在那一段时间,他深深地感受到了当时的中国是处于怎样的环境之中,同时也深觉中国人民的不幸,1918年,他就首次用笔名鲁迅在中国杂志《新青年》上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用现代体式创作的短篇白话文小说《狂人日记》。

鲁迅先生的小说人物形象取材多是来自病态 社会 中不幸的人们,用他们的不幸遭遇来表现底层人民思想的麻木愚昧和生活的艰辛。他一生都在用他的文字针砭时弊,想用文字刺痛中国人民的心,唤起他们深埋于心中的热血,他虽然不是将士,但是他的笔亦可以作为武器,并且为之战斗了一生。

1936年10月19日,鲁迅先生终于停止了战斗,他的死讯轰动了全国,虽然鲁迅先生一生骂过的人无数,但是却没有人与他为敌,并且在他死后,中外各界的人纷纷前来吊唁,并自愿为他抬棺,当时的北大校长蔡元培还和鲁迅的妻子许广平商议成立了一个“治丧委员会”,之后为鲁迅先生抬棺的人更是有16人,这16人在当时也是赫赫有名的存在。他们分别是:鹿地亘、胡风、巴金、黄源、黎烈文、孟十还、靳以、张天翼、吴朗西、陈白尘、萧乾、聂绀弩、欧阳山、周文、曹白、田军。

鹿地亘是日本的进步作家,原名濑口贡,他积极参加日本无产阶级文化运动,后来成为日本无产阶级作家联盟负责人之一,因为发表了许多反战言论受到日本的迫害,1935年流亡到了上海,从事反对日本侵华的活动。胡风和鲁迅一样是中国左翼作家联盟的成员,他是东京分盟的负责人,他的人品和学术思想深受鲁迅欣赏,经常和鲁迅来往并且关系密切。

巴金大家更是耳熟能详,被誉为“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的良心”,黄源和周文都与鲁迅有着亦师亦友的关系,周文将苏联著名小说《毁灭》、《铁流》改编成的通俗本得到了鲁迅的赞许,而黄源之后从事的工作更是直接和鲁迅有关。黎烈文和鲁迅是忘年的莫逆之交,鲁迅在他曾是《自由谈》的主编,鲁迅也在《自由谈》上发表了不少杂文,他的政治立场和献身事业的精神得到了鲁迅、茅盾等进步作家的支持。

孟十还曾在苏联留学十年,在黎烈文主编的《译文》上发表许多俄国和苏联的文学译文,和鲁迅来往密切。靳以是现代著名作家,他的小说多反映小市民和知识分子的生活,主要描写年轻男女的生活和爱情,是复旦大学教授和第二届人大代表。张天翼的童话在儿童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于1931年加入左联。

欧阳山原名杨凤岐,2000年1月被授予"中国文联荣誉委员"纯金证章,十分拥护鲁迅提出的"民族革命战争的大众文学"的口号。曹白在20世纪30年代初参加左翼文化运动,十分崇拜鲁迅,创作了《鲁迅像》、《鲁迅遇见祥林嫂》等作品,之后参加了新四军。田军又名萧军,在鲁迅的领导下参加左翼文化运动,一直从事工人业余文艺教学工作并参加抗日救亡运动。

由此可见,鲁迅在当时人们的心目中有着崇高的地位,他也不是一个人在战斗,在他离世后,还有人接替着他,继续用文字去唤醒中国人民麻木的思想。

鲁迅去世时,惊动了哪些名人为他抬棺?

1936年10月,鲁迅先生在上海病逝,鲁迅先生在当时的文学界以及其他一些领域都有非常大的影响力,所以尽管鲁迅生前交代丧事从简,但是社会各界人士以及鲁迅生前好友并不希望从简,而是为他举办了风光的葬礼,当时上海有非常多敬仰鲁迅的民众自愿到街头送先生一程,从殡仪馆到万国公墓十多里路挤满了送葬的人群。

鲁迅先生的逝世惊动了当时社会各阶层的人士,上至最顶层人物下到黎明百姓,鲁迅先生的治丧委员会成员里面包括蔡元培、宋庆龄等当时的上层名流,此外孔祥熙送了挽联和花圈,宋霭龄前往送葬。除此以外,为鲁迅先生抬棺的十几个人也格外引人注目。

目前关于鲁迅先生的抬棺人数没有很明确的说法,有说是12人,也有说是16人,流传下来的一些照片中为鲁迅抬棺的人数也不是一致的,那么很可能是从殡仪馆到万国公墓途中有轮流抬棺的情况,所以可以理解为参与为鲁迅抬棺的人士共有16人,这16人未必都是全程抬棺的。这16人都是当时知名的作家、名流,再来看看这些人的情况。

巴金:文学大师,大家也比较熟悉,不赘述。

鹿地亘:日本进步作家,后流亡上海,从事反日侵华活动,与鲁迅生前有来往。

黎烈文:现在著名作家、教育家、翻译家,曾得到鲁迅和矛盾等人的支持,发表过鲁迅的文章,和鲁迅是忘年之交。

孟十还:俄国作家、翻译家,鲁迅生前好友,孟十还和鲁迅合作翻译过《果戈里选集》等作品,两人交往密切。

张天翼:当代著名作家,鲁迅生前有人,文学创作受到鲁迅的影响。

吴朗西:现代著名的翻译家和出版家,与鲁迅交往密切,是鲁迅晚年很信任的出版家。

聂绀弩:著名诗人和散文家,鲁迅生前友人,曾在鲁迅等人的支持下创建文学杂志《海燕》。

此外,为鲁迅抬棺的还有陈白尘、欧阳山、黄源、肖乾、靳以、周文、曹白、萧军、胡风等人,这些人与鲁迅先生生前有过交往,也都是当时知名的有影响力的人物。

鲁迅去世后为他抬棺的有十六人,包括巴金、黄源、周文、欧阳山等知名文人,由此可以看出鲁迅的影响有多大。
鲁迅在当时极为受人爱戴,宋霭龄前往送葬,据传有巴金、鹿地亘、张天翼、聂绀弩等十二人为他抬棺。
他们分别是蔡元培、内山完造、沈钧儒、曹靖华、胡风、萧叁、茅盾、史沫特莱、周建人、周作人等人,这些人都是鼎鼎大名呀。
给鲁迅抬棺材的一共有16个人,这些人分别是:鹿地亘、胡风、巴金、黄源、黎烈文、孟十还、靳以、张天翼、吴朗西、陈白尘、萧乾、聂绀弩、欧阳山、周文、曹白、田军,这些人都鲁迅的朋友以及他的学生。

鲁迅下葬时有16位抬棺人,名气一个比一个大,都有谁?

鲁迅是中国近代最著名的作家之一,他曾经被提名诺贝尔文学奖,不过他自己拒绝了那个奖项。他出生于1881年,那时候距离中英鸦片战争已经有40多年了,中国在殖民者和封建统治的联合压迫下,走入了一个历史的最低谷,这也让鲁迅从小就受到了强烈的忧国忧民思想的刺激。

为了拯救国家于危难之中,鲁迅学习非常认真,并且考取了留学的机会,他前往日本学习医学。但是在日本求学期间,一部纪实电影让他决定弃医从文,改变中国人的思想面貌。那个电影是日俄战争当中的事情,日俄打仗,把中国人抓去枪毙,当时还有许多中国人在一旁围观——那种麻木让鲁迅深感痛心。

从此鲁迅开始了他一生以笔为枪,战斗在思想文化界的生活。他先后发表了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等;又发表了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坟》、《热风》、《华盖集》、《华盖集续编》、《南腔北调》、《三闲集》、《二心集》、《而已集》、《且介亭杂文》等;他的每一部作品都像匕首一样锋利,唤醒了中国人的自强之心,如今语文课本当中仍然有他的文章数十篇。

然而这位才华横溢的文学家却仅仅只活了55岁,1936年的时候,他就去世了。当时的整个中国文学界乃至于世界文学界都对他的去世感到非常的痛心,美国作家斯诺与剧作家姚克合写了挽联,表达了人们对鲁迅去世的哀思:

“译著尚未成功,惊闻殒星,中国何人领呐喊;先生已经作古,痛忆旧雨,文坛从此感彷徨。 ”

那么鲁迅的丧事是谁来做呢?谁来为鲁迅抬棺呢?据记载,当时一共有16人为鲁迅抬棺,都是名气一个比一个大的名人,你知道他们是谁吗?鲁迅死后,几乎当时全国的文学家都来为鲁迅吊唁,为此当时还专门组建了规模的“治丧委员会”,他们分别是:

原清华大学校长、国民党中央执委、国民政府委员兼监察院院长、中华民国首任教育总长蔡元培,中日友好人士内山完造,印第安人社会活动家、记者、作家史沫特莱,原同盟会成员、原国会议员、原广东军政府总检察厅检察长、上海法科大学教务长沈钧儒;著名文学家矛盾,中国著名教育家,大学、复旦大学、复旦中学、向明中学创始人兼首任校长马相伯。

治丧委员会几乎个个都是当时的社会各界精英领袖,而给鲁迅抬棺的16个人当然也不能太掉分了,他们都是当时闻名遐迩的文学家,他们分别是:胡风、黎烈文、孟十还、靳以、张天翼、巴金、黄源、鹿地亘、吴朗西、陈白尘、周文、曹白、萧军、肖乾、聂绀弩、欧阳山。那么这16人都是些什么人呢?下面一一道来。

胡风是中国早期共青团员之一,他1927年就加入了共青团。1929年留学日本期间,他曾经加入日本共产党。他后来曾经担任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宣传部长、书记,中华全国文艺抗敌协会常委,是当时比较著名的青年作家。黎烈文是巴黎大学文学硕士,曾任职当时中国最为著名的报纸《申报》主编,积极发表鲁迅的文章,是鲁迅挚友之一。

孟十还是当时著名的人翻译家,曾留学苏联,与鲁迅交往甚密。靳以是复旦大学教授,《 国民公报》副刊《文群》编辑,也是当时著名的文学家。张天翼主要作品是范围小说和儿童文学,是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当中的重要成员。巴金大家都很清楚了,他的文学作品在现代广为流传,曾被誉为“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的良心”。

黄源、周文都是翻译家,曾经得到过鲁迅的指点,与鲁迅的关系亦师亦友。鹿地亘是日本无产阶级作家联盟负责人之一,原名濑口贡,曾受到日本军国主义迫害,流亡上海,从事反对日本侵华的活动,是鲁迅的挚友。吴朗西主要从事编辑工作,是鲁迅的老朋友。陈白尘被誉为中国的果戈理,是著名的戏剧家,抗日战争中他的戏剧走遍了大江南北,为抗战提供精神力量。

曹白是著名艺术家。萧军原名刘鸿霖,代表作《八月的乡村》将东北人民与日本人的斗争写得淋漓尽致,奠定了他在文学领域不可磨灭的地位。肖乾是《大公报》记者和编辑,也是著名文学家。聂绀弩是近代诗人和散文家,1935年他出版了短篇小说《邂逅》,引起轰动。欧阳山原名杨凤岐,16岁的一篇处女作《那一夜》开启了他的文学创作之路,曾任中国作协广东分会主席、广东省文联主席、中国作协副主席等职。

可见,抬棺的人绝大多数都是当时的左翼作家,他们很多人是鲁迅的朋友、学生,也可以说他们是与鲁迅一样战斗在文学领域的战士。鲁迅并不孤独。

田军:又名萧军,在鲁迅的领导下参加左翼文化运动,一直从事工人业余文艺教学工作并参加抗日救亡运动。 靳以:是现代著名作家,他的小说多反映小市民和知识分子的生活,是复旦大学教授和第二届人大代表。张天翼:在儿童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于1931年加入左联。
鲁迅下葬时抬棺的16个人都是当时著名的文学家,分别是:胡风、张天翼 孟十还、巴金、 黄源、鹿地亘、吴朗西、陈白尘、 周文、曹白、萧军 、萧乾、欧阳山、聂绀弩、黎烈文、靳以。
16位抬棺人是:巴金、胡风、黎烈文、黄源、鹿地亘、靳以、孟十还、吴朗西、张天翼、陈白尘、肖乾、欧阳山、聂绀弩、曹白、周文、肖军。
文章标题: 鲁迅去世时,惊动了哪些名人为他抬棺
文章地址: http://www.xdqxjxc.cn/jingdianwenzhang/155309.html

[鲁迅去世时,惊动了哪些名人为他抬棺] 相关文章推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