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喜蛋文章网
你的位置:首页 > 经典文章 > 文章正文

为什么辽金夏以及北魏皇帝没有画像呢 是不是佚失了

时间: 2022-11-04 22:01:28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111次

为什么辽金夏以及北魏皇帝没有画像呢 是不是佚失了

请问姓侯的人有没有当过皇帝?侯氏家族是不是名门望族?

有的。
北魏有大将“侯景”,先属北魏,继归高欢,又降梁,受封为河南王。
后举兵叛变,攻破建康(今南京),于551年废梁帝自立,国号汉。
次年被梁将陈霸先等所破,侯景被部下杀死,史称侯景之乱。

侯姓,是一个古老而又多源的姓氏。

最早的一支是上古时期仓颉的后代,据《汉上谷长史侯相碑》所记载:“侯氏,出自仓颉之后。”仓颉,即苍颉,史书中说他是黄帝的史官,是汉字的创始者。相传他是今河南南乐县人。《周地记》说:“仓颉姓侯冈氏,名颉”。他的后代有一支住在冯翊衙县(今陕西白水县),简称为侯氏。

《姓氏考略》说:“侯氏出自姒姓。夏后氏之裔封于侯,子孙因以为氏。”这里的“夏后氏”,即古部落名,相传禹是其领袖。姒姓,是中国最古老的姓氏之一,代表了源自夏禹的家族和世系。

据《史记·晋世家》记载,晋国是公元前11世纪西周分封的姬姓诸侯国,建都于唐(今山西翼城西)。至春秋初期,晋昭侯分封叔父成师于曲沃,造成分裂局面,历孝侯、鄂侯、哀侯、小子侯,至晋侯缗,于公元前678年被曲沃武公(即晋武公)杀死,其子孙逃难到其他诸侯国,以祖上原来的爵号“侯”为姓氏,又形成一支侯氏。

侯姓还有一支也出自姬姓,据《金乡长侯成碑》记载,春秋初期,郑庄公的弟弟叔段因谋反,为郑庄公所伐,先逃到鄢,又逃到共(今河南辉县),故又称共叔段。共叔段死后,郑庄公赐他的儿子共仲姓侯,从而又形成一支侯氏。

侯氏中还有一支是少数民族姓氏所改。《通志·氏族略》所记,鲜卑族中有一支部落,原为复姓“侯莫陈氏”,北魏孝文帝于494年迁都洛阳后,由于其后裔逐渐被汉族同化,于是将姓氏省略为单姓,将其改为候氏。由此可得知,侯姓也是一个多民族的姓氏。

侯氏虽源出多支,但早期主要是在今河南、山东省境内,在其发展繁衍过程中,很快就播迁到河北等地。秦汉之际,在今河北省的中部、西部地区,已有侯氏,并很快成为当地的盛族。西晋至南北朝时期,侯氏有迁至今贵州、四川、广东、内蒙、辽宁等地。唐代的《元和姓纂》中列上谷、丹徒、三水、绛郡(今山西新绛)、河南(今河南洛阳)为侯氏郡望,侯氏还分布于今陕西、福建的一些地区。到了宋、明时期,侯氏的聚居点已遍布今湖南、湖北、江苏、江西、浙江、广西、北京、上海等省市。从清初开始,福建、广东的侯氏陆续有人迁至台湾,此后,又有移居海外者。

历史上,侯氏的表现不俗。侯姓人物在二十四史中单独立传者57人,被收入《中国人名大辞典》者121人。
战国时魏国人侯赢,70岁时任大梁(今河南开封)夷门的守门小吏,后被信陵君(魏公子无忌)迎为上客,曾献计信陵君。胜秦救赵,为时人推重。西汉高帝时有酷吏侯封。东汉初有河南人侯霸,熟知旧制,官至大司徒,封关内侯。南朝人侯景,先属北魏,继归高欢,又降梁,受封为河南王,后举兵叛变,攻破建康(今南京),于 551年废梁帝自立,国号汉,到处烧杀掠夺,次年被梁将陈霸先等所破,侯景逃亡时被部下杀死,史称侯景之乱。隋代的侯白,性滑稽,善说讽刺诙谐的话,后世遂称诙谐的演员为候白。唐初有大将侯君集,太宗时曾任宰相。唐代还有侯固,文宗太和中登第,官至鄜坊灵武节度使同平章事。北宋有治水专家侯叔献。辽末有农民起义首领侯槩。明代有宦官、航海家侯显,当时名望仅次于郑和;还有兵部侍郎侯恂,其子侯方域,明末与方以智等称“四公子”,后入清,能诗文,有才名,著有《庄悔堂文集》、《四忆堂诗集》。明代孔尚任所作传奇剧本《桃花扇》,就是描写侯方域与秦淮名妓李香君的爱情故事。清代有女文学家侯芝。
近现代有化学家侯德榜,病理学家、医学教育家侯宝璋,艺术家侯俊山,表演艺术家、相声大师侯宝林等人。
姓侯的没当过皇帝,也不是名门望族,却出了个很有名的侯景,差点就当皇帝了
有,侯景。仁里古村是侯姓家族的聚居地,属于波塘村委管辖。侯氏家族是当地的名门望族,
没有,是不是名门望族自己翻族谱去,出过什么名人族谱或者地方志会有记载的。
没有 是名门望族

宋时期有很多区域政权,包括大理,吐蕃,辽,金,夏,西辽等,为什么只有辽金夏是朝代?

为何区别于其他政权?

宋朝建立之后周围就被少数民族政权给包围着,当时最强劲的少数民族政权便是辽金夏三个政权。虽然宋朝周围还有大理,吐蕃这两个个少数民族政权,但是他们当时都已经向宋朝称臣,所以只有辽金夏可以称为与宋朝同一时期对立的朝代。

其实历史上面吐蕃曾经是个比较强大的少数民族政权,但是在唐朝时期,吐蕃几次被唐王朝打得不轻,再加上当时唐王朝用比较温和的和亲政策软化了吐蕃。吐蕃政权实力与之前相比就相差太多。后来到了宋朝时期,加上当时青藏高原的气候也变得越来越不好,吐蕃的人口也大幅度锐减,所以当时的吐蕃便对大宋称臣,没有雄心与宋朝争夺天下。

大理国是一个信佛的国家,他们的国主更是十足的佛教徒,对于中原的文化很是仰慕。而且当时大理国的建立也是通过贵族的扶持。从大理建国之初到灭亡,大理国内都有很严重的贵族干政现象。所以大理自己内部的事情都没有解决,根本无心也没有实力与当时宋朝对立。

辽金夏这三个政权就不一样了,辽是契丹民族建立的政权,契丹曾经是在北方草原的霸主。所以北宋建立之初,辽便想与北宋一争这天下。而且辽在攻下燕云十六州后,吸纳了大量的汉民。因此辽为了可以更好的统治汉民也一直在学习汉文化,并且学习中原王朝的制度。无独有偶,当时金国兴盛起后,灭了辽国之后,金也是学习中原的文化与制度。因此辽与金在国力上面有实力与宋朝对立,便都建国称帝与宋朝南北对立。

西夏虽然当时是偏于一隅,但是党项族的西夏非常勇猛,并且当时西夏利用宋与辽对立的关系,慢慢壮大自己后建立自己的朝代,并有野心想灭掉宋朝。所以西夏的君王也建国称帝,与宋朝政权相对立。

这个就是胜者为王的道理吧,辽金夏国力强大,确立了政权。其他国力较弱没有得到发展,没有确立独立政权。
其实也可以称吐蕃,大理为朝代,只不过当时从国内上看聊今夏实力更强,占领的属地更多被称为朝代!
因为辽金夏相对于其他区域实力更强、人口更多、疆土也更广,达到了成为朝代的条件。
因为辽金夏的实力在这些区域政权中最强,而且他们的国土面积广阔,所以才把他们称为朝代。

中国古代有没有哪个皇帝是姓元的?有的话那是谁?

有,南北朝时期,有个叫北魏的政权,北朝时代位于今日华北地区的第一个王朝。原姓拓拔,后皇帝改姓元,拓拔元氏的历史: 拓拔元氏源于鲜卑族,出自南北朝时期的北魏王朝拓跋部皇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北魏王朝的拓跋氏得姓历史至今已有一千六百多年。 鲜卑族的拓跋部在今西北部的内蒙古等地建立代国,后为前秦苻坚所灭。淝水之战后,拓跋·珪(字涉珪)于(公元386年)重建代国称王,同年改国号为魏,史称北魏。在汉末、魏、晋之后,中国南北分立,以拓跋·珪为代表的鲜卑拓跋氏曾经雄峙北方,先建都于平城(今山西大同),后来北魏孝文帝拓跋·宏迁都至洛阳,入主中原。北魏王朝统治区域北至蒙古高原,西至新疆东部,东至辽西,南至淮河、秦岭为界。共历十七帝,一百七十一年。 拓跋·珪即北魏道武帝。据史籍《魏书·官氏志》记载:“黄帝子昌意少子悃,受封北土,黄帝以土得王,北俗谓土为拓,谓后为跋,故以拓跋氏。后孝文帝改为元氏。自是拓跋降为庶姓。”在史籍《北史·魏本纪》、《通志·氏族略》上也有同样的记载。 据史籍《魏书·官氏志》记载: ⑴.鲜卑族拓跋氏,原为皇族宗室姓氏。传到北魏孝文帝拓拔·宏之时,将都城从平城(今山西大同)迁于洛阳(今河南洛阳),之后大力推行汉化改革政策,于北魏太和二十年(公元496年)下诏改汉姓为元氏,促进了民族大融合。此后,鲜卑族拓拔氏皆改汉姓为元氏,后逐渐融合于汉族之中,大多活跃于河南、河北、山西、安徽地区,逐渐成为当地望族,在历史上能人名士辈出。 ⑵.鲜卑族纥骨氏,为北魏孝文帝拓拔·宏之父北魏献文帝拓拔·弘长兄拓拔·纥骨的部族称谓,亦为拓拔部皇族姓氏之一,在北魏太和二十年(公元496年)之后,嫡支改汉姓为元氏,三世后以及其庶支改汉姓为胡氏。 ⑶.鲜卑族普氏,为北魏献文帝二兄拓拔·普的部族称谓,亦为拓拔部皇族姓氏之一,在北魏太和二十年(公元496年)之后,嫡支改汉姓为元氏,庶支改汉姓为周氏。 ⑷.鲜卑族拓拔氏,为北魏献文帝三兄拓拔·拓拔的部族称谓,亦为拓拔部皇族姓氏之一,在北魏太和二十年(公元496年)之后,嫡支改汉姓为元氏,三世以后及其庶支改汉姓为长孙氏。 ⑸.鲜卑族达奚氏,为北魏献文帝大弟拓拔·达奚的部族称谓,亦为拓拔部皇族姓氏之一,在北魏太和二十年(公元496年)之后,嫡支改汉姓为元氏,三世以后及其庶支改汉姓为奚氏。 ⑹.鲜卑族伊娄氏,为北魏献文帝二弟拓拔·伊娄的部族称谓,亦为拓拔部皇族姓氏之一,在北魏太和二十年(公元496年)之后,嫡支改汉姓为元氏,三世以后及其庶支改汉姓为伊氏。 ⑺.鲜卑族丘敦氏,为北魏献文帝三弟拓拔·丘敦的部族称谓,亦为拓拔部皇族姓氏之一,在北魏太和二十年(公元496年)之后,嫡支改汉姓为元氏,三世以后及其庶支改汉姓为丘氏。 ⑻.鲜卑族侯氏,北魏献文帝四弟拓拔·侯的部族称谓,亦为拓拔部皇族姓氏之一,在北魏太和二十年(公元496年)之后,嫡支改汉姓为元氏,三世以后及其庶支改汉姓为亥氏。 该支元氏族人皆尊奉拓跋·珪为得姓始祖。
夏景宗名曰李元昊(1003年—1048年),乃西夏开国皇帝(1038年——1048年在位),党项族人,北魏鲜卑族拓跋氏之后,李姓为唐所赐。
西夏开国皇帝叫元昊,夏景宗,1003-1048,在位1038-1048,曾被唐朝赐姓李。
北魏的皇帝姓元,从孝文帝开始,孝文帝叫元宏 北魏世宗 宣武皇帝 元恪 景明 500年—503年 正始 504年—508年 永平 508年—512年 延昌 512年—515年 北魏肃宗 孝明皇帝 元诩 熙平 516年—518年 神龟 518年—520年 正光 520年—525年 孝昌 525年—527年 武泰 528年 — 元氏 — 528年 — 元钊 建义 528年 北魏肃祖(北魏敬宗追崇) 文穆皇帝 元勰 — — — 孝宣皇帝(北魏敬宗追崇) 元劭 — — 北魏敬宗 孝庄皇帝(初谥武怀皇帝) 元子攸 建义 [2] 528年 永安 528年-530年 — 长广敬王 元晔 建明 530年-531年 — 节闵皇帝 元恭 [3] 普泰 531年-532年 — 元朗 [4] 中兴 531年-532年 — 武穆皇帝(孝武皇帝追崇) 元怀 — — — 孝武皇帝(出皇帝) 元脩 [5] 太昌 532年 永兴 532年 永熙 532年-534年
满意请采纳

历史话题:曹魏和北魏没有任何关系,那么北魏孝文帝为什么还要把曹操称之为“太祖武皇帝”?不是一个朝代

曹魏和北魏没有任何关系,在当时都是叫“魏”,只不过后人为了便于区分它们,所有一个叫曹魏一个叫北魏。
曹操的“太祖武皇帝”是曹丕封的,北魏孝文帝尊曹操无非是拉拉关系,往曹魏上靠靠,在古代帝王中最在乎的就是自己地位的正统,奉正朔,就是我的地位不是抢来的不是坑来的,是从三皇五帝一直传下来的,我是正统,那么孝文帝就得往曹操身上靠。孝文帝无非是想为自己逐鹿中原找一个理论基础。
曹魏是 曹操的爵位名字“魏王”不是朝代。后曹丕用魏作为了国号。魏和北魏是两个朝代。
探讨出一个结论,就是想认个祖宗而已,减少汉化改革的压力。没有关系的。
没有关系,只不过都是地处北部地区,黄河流域。曹魏是三国时期曹操儿子曹丕建立的,几百年后,北方混战时期,鲜卑族拓跋氏建立了北魏。因为都是国号魏,为了区别开来,就有曹魏和北魏之分。这个没听说过
人家当皇帝的为了就是名正言顺,就拿古今中外而言一直都是如此,名人的效应呀。知道吧!

宋辽金夏是历史地位平等的政权吗?谁的存续历史最长?

在传统的二十四史系统中,宋史与辽、金、元史是处于平等地位的。

但是在现在的中国历史体系中,宋、辽、金、元,无论历史或者政权,却并不处于平等的地位。

两宋史似乎是主流,是历史记述的主体。而辽、金、西夏、元史,其相关的政权则都似乎是边缘化的,不被列为正史。

在现代史学中,一个流行而普遍的错觉就是认为辽、金、夏乃至蒙古,似乎都只是依附宋朝的异族落后小政权。

这种历史哲学不仅不符合客观史实,观念也是错误的。

宋、辽、金、夏、元,都是那个历史时期大中国土地上历史地位平等的割据政权。



两宋虽然是汉人的政权,但宋、辽、金、夏、元作为契丹、女真、党项及蒙古部落族的政权,都是大中华民族的一部分,他们与两宋政权在历史意义中理所当然地应处于平等的地位。

现在通行的中国历史书中也有许多伪史,两宋史中犹多。

例如,认为五代以后的两宋时期,中原地区建立了宋皇朝,是历史中的正统政权,而辽夏金元则是边缘化的异国政权,是经济、文化落后于宋的小边邦。

有些研究此时期中国史的人,甚至完全无视辽朝、夏朝、金朝以及元朝的存在,认为他们的历史不属于中国以及中国历史的范畴。这都是违背史实的错误认知。

有人称,北宋曾经统一中国,或者统一中国农耕地区,这是欺人之谈。

北宋只是偏据中原及长江南北之地,是当时大中国领域的几个割据政权之一。北宋并非如同汉、唐、元、明、清那样是一个真正统一了中国全境的盛世皇朝。

两宋对外关系的全部历史都是十分局促而尴尬的。宋代的文人和官僚,除了普遍嫖妓和填花词以外几乎一无所能,在历史中基本无所建树。




北宋自澶渊之盟缔约后即屈服于辽朝。而南宋,从建立开始,南宋就不是一个主权完整的国家。

1141年宋金所签订和约“绍兴和议”规定:

一、宋皇帝接受金国的册封,宋向金称臣,世世子孙,务须谨守臣节。

二、南宋每年要向金输纳“岁贡”银25万两、绢25万匹。

三、宋朝皇帝要亲自起立接受金朝皇帝的交聘“国书”,金朝皇帝则不须起立接受宋朝的交聘“国书”。

从此,宋朝向金朝称臣,金朝成了宗主国,宋朝成为臣下附庸之国。实际上是宋朝变成了金朝的附属国,而不是金朝作为宋朝的附属国。

1164年,宋孝宗又和金世宗重新签订了“隆兴和议”,规定南宋皇帝对金朝皇帝不再称臣,改称侄皇帝。金宋双方由原来的“君臣之国”改为“叔侄之国”。原来的“岁贡”改称“岁币”,数量由原来的银绢各25万两匹减为各20万两匹。

1208年,宋宁宗和金章宗再次签订“嘉定和议”,双方规定,金宋的“叔侄之国”改为“伯侄之国”,“岁币”由原来的银绢20万两匹增加到银绢各30万两匹。

“隆兴和议”和“嘉定和议”,金宋的“君臣之国”虽然改变为“叔侄之国”或“伯侄之国”,但双方的地位仍然是不平等的,宋朝皇帝仍然要向金朝皇帝称“叔”或“伯”,宋朝皇帝仍然要起立接受金朝皇帝的交聘“国书”,宋朝每年还要向金朝交纳大量的“岁币”等。宋将韩侂胄等主持伐金之人的首级被献给金。

宋朝屈尊于金朝,这种情况直至金亡也没有改变。

皇统元年(1141年)二月,金熙宗将死去的徽宗追封为天水郡王,将钦宗封为天水郡公。金朝原来封宋徽宗为二品昏德公,死后方追封为王而升为一品爵,原封钦宗为三品重昏侯,死后升为二品。以天水为赵氏的封郡。

堂堂两个宋朝大皇帝,沦落如此,可悲乎?可笑乎?可叹乎!




下面重点介绍一下中国历史中罕见的千年皇朝:辽朝。

辽朝建立于916年。当时北宋的建立者赵匡胤还没有出生。

辽、宋、金、元四个皇朝之中,立国时间最早的是辽朝,要是从阿保机称汗作为辽朝起点的话,那么辽朝有国907年!

辽朝是中国历史中罕见的千年皇朝。而两宋享国则仅仅319年。

辽朝建立后,最初的国号是契丹。

在辽太宗耶律德光在位期间,938年因为获得了幽云十六州等地,改国号为辽。

不过,在契丹族内部仍称契丹,而在汉族地区使用辽朝的国号。

947年,耶律德光攻占开封,在开封城举行了登基仪式,宣布自己为全天下的皇帝,国号为辽。不过,耶律德光很快就被中原民众赶走了。这是辽朝向中原地区发展的顶峰。

983年,辽朝又把国号改为契丹。

从1056年之后,一直到亡国,辽朝所使用的国号仍是大辽。北京被立为都城,是从辽朝开始的。

辽朝的五大京城:

辽王朝共有五个京城,包括中都大兴府,北京大定府,西京大同府,东京辽阳府和南京开封府。

金朝取代辽朝后,也效仿建立了五京制。

辽朝不是一个游牧蛮族建立的落后政权。辽、宋关系的尴尬在于辽朝远远地强大于宋朝,辽的土地幅员、国力及经济力量均大大超过宋朝。

辽、金时期,中国土地上的强势主体是辽朝,而不是宋朝。辽朝控制了北方贸易的丝绸之路,因此当时的中亚、西亚、欧洲都把契丹当做中国,不知有宋,何论南宋

不是的。他们只是在同一时期同时存在的几个国家,还有隶属关系,在军事战略,文化经济方面存在差异。宋朝持续的时间最长。
不是平等政权,因为宋国最弱,多次签订屈辱条约,金国的存续时间长
宋辽金夏可以说是平等的政权,只不过辽金夏是北方政权。其中夏是被辽所灭,而辽又是被金所灭。金是被宋元所灭。在四个政权中,宋朝存在的时间最长。
文章标题: 为什么辽金夏以及北魏皇帝没有画像呢 是不是佚失了
文章地址: http://www.xdqxjxc.cn/jingdianwenzhang/155100.html

[为什么辽金夏以及北魏皇帝没有画像呢 是不是佚失了] 相关文章推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