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喜蛋文章网
你的位置:首页 > 经典文章 > 文章正文

如何提高撰写通俗易懂兼气趣味性和科学性科普文章的能力

时间: 2022-11-02 08:00:02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98次

如何提高撰写通俗易懂兼气趣味性和科学性科普文章的能力

如何提高科研写作能力

谈谈如何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统的教师角色已经不能满足教育工作的需要。中小学教师的科研能力越来越被重视,如何提高中小学教师的科研能力,尽快使中小学教师从“教书匠”向“研究型教师”、“学者型教师”转变,这已成为一个急需探讨的问题,以有利教育科研的发展,教育质量提高。
关键词:提高 教师 教育科研 能力

“科教兴国”战略给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社会的发展,传统的单一型的教师素质结构已经远远不能适应现代教育发展的需求。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化,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社会对中小学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新要求:中小学教师必须是科研型、学者型的,必须具备高水平的教育科研能力,否则无法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开展教育科学研究, 已成为时代的呼唤,是中小学教师实现由“经验型”向“科研型”转变的有效途径之一。
大家知道,进入21世纪以后,教育面临着具大的挑战。它不仅从人才质量上、规格上,而且从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教育手段等方面,都提出了新的要求。面对着这样的新形势,我们中小学教师应该怎么办?在这一转型时期,有的教师感到手足无措,有的教师听之任之,有的只是感叹无奈,大多数教师则是抱着积极的态度,他们积极进取、努力探索,在自己的岗位上摸索出一条自己的路,做出了成绩。
教育科研就是提高中小学教师素质的道路之一,是中小学教师从“教书匠”向“研究型教师”、“学者型教师”转变的一个有效途径。中小学教师的科研能力主要包括科研课题的选择能力,课题的论证能力,课题实验方案的制定能力,课题实验的操作能力,实验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分析研究能力,课堂教学的科学研究能力,科研论文、报告的撰写能力等。那么如何提高中小学教师的这些科研能力呢?
首先是学校领导的重视。只有学校领导对教育科研的重视,才有政策的支持与鼓励,才有教育科研实践活动的良好环境,只有这样,学校才形成科研的氛围。在这种氛围之下,才能调动教师参与的积极性、主动性,教育科研才会真真正正地取得实效。因为,中小学教师的科研能力是中小学教师在科研实践活动中不断学习、反思、积累,这样一个长期过程形成的。如果没有学校领导的支持,没有这种大环境和氛围,学校也就无所谓谈教育科研了,当然,教师们也就没有什么科研实践,能力何从谈起。由此可见,一个学校科研氛围浓不浓厚,与领导的重视程度紧密关联。
其次是树立科研意识。中小学教师只有在思想上对教育科研的重要性,充分地认识了,引起足够的重视了,才能自觉地、主动地进行教育研究。否则,利用强压的手段是难达效果的。因为在中小学教师中间,现在普遍存在着这样两种认识:第一、有些教师把教育科研“神秘化”。他们认为教育科研高深莫测,那是教育专家的事情,而自己是一个只管教学的“教书匠”。在教育教学工作中遇到问题,他们不去思考、不去调查、也不去研究,只凭自已曾经的经验办事,处理变化着的事情。第二、有些中小学教师将教育科研“简单化”。他们做科研只停留在口头上,真的是“纸上谈兵”。他们一不深入实际做调查研究,二不花费力气去做实验,仅凭一些表面现象或想当然,就轻而易举地得出了结论。这样得来的“东西”针对性不强,不便于操作,不能解决教育教学中碰到的实际问题。因此,解决思想问题是首要,只有教师们改变了观念,充分认识了教育科研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才肯花大力气去探索、去研究。
第三是发挥团队的作用。在教育科研工作中,应打破自我封闭的科研状态,主动参与到学科团队中来,只有团队的科研能力提高了,自身的科研水平才会得到更进一步的提升。要知道,现在是知识爆炸的时代,一切传递快,更新快,稍不留神就落后了,过去那种单枪匹马的单干时代已经过去,只有知识共享才能达成共进的状态。在一个团队里,成员相互间不断取长补短,共长共进,才会有新的突破。
第四是加强科研方法的学习。无论从事什么工作,都要掌握其基本的方法。同样,教育科研也有它的一套方法,只有懂得了方法,研究工作才能顺利进行。教师开展教育科研,一般来说要掌握六种基本方法:一是学会选题,二是学会如何进行课题论证,三是学会查阅文献资料,四是学会制定研究计划,五是要勤归纳总结,六是学会撰写课题研究报告。只有掌握了这些研究的基本方法,那么,一切研究工作就可以顺利开展了。
教育科研是伴随着教育教学活动的过程而产生的,它是用科学的方法,来揭示教育教学现象之本质和客观规律的,它是教师一种创造性的活动。教育科研离不开教学与教研,它要研究课程、教材、教法,强调实效性。如何使教育科研在教学、教研的基础上,抓现象,探本质,求创新呢?我们保桓中学在这几年的课题研究的过程中,深深地感到:教学与研究不是对立的,在一定的条件下,这两者是统一的,是协同互补的,正所谓“在教学中研究,在研究中教学”。教师既作为教育的实践者,又是课堂教学的研究者。教师进行的教育科研就存在于教学活动之中。教育科研不仅不会挤占教学时间,而且还能“教研相长”,教师的理论水平、业务能力在研究活动中都会得到提升,从而,促进教育教学工作的优化,提高教学质量。

怎样提高自己的理论知识和写作能力

一、写作是先要有所积累的,看书是“积累”的一种方式,看什么书是因人而异、因时而异的。任何读物都有可能对你产生重大影响。因此,推荐你要尽可能看遍你能拿到的任何文章,并有针对性地写些读书笔记。
二、写作是一个厚积薄发的过程,是一项将积累释放于一时的过程。积累越深厚,释放就越精彩;积累越科学,释放就越有效。
三、因此我们说思想、知识和生活的积累是写作的源泉和基础。
它需要写作者具有以下能力:
1、发现、收集素材的能力;
2、阅读分析消化能力;
3、整理归纳能力;
4、资料编排、档案管理能力;
这里所谓“能力”实际上就是掌握了某种技巧、方法并能灵活运用之。
因此,找到并掌握适合于自己的方法,是问题的关键。
四、首先要知道写作过程的四大部分:
1.聚材分析
2.创意运思
3.构篇撰写
4.编排腾清
每部分都有相应的不同方法和技巧。
其次要知道自己在写作过程的哪部分存在不足。这是最难的。“人贵有自知之明”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第三要选择适合自己特点的写作方法。通常写作能力不足源于写作方法不对。
第四要选择必要的写作工具。“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要根据自己的不足选择相应的工具加以祢补,可大大提高你的写作能力。

怎样才能让中医科普深入人心

怎样走好中医科普之路?中医专家马有度教授献身中医科普30年的感悟就是要做好“十要”:一要认识到位,感情充沛;二要传承发扬,提炼精华;三要重在实用,传授方法;四要深入浅出,通俗易懂;五要讲究文采,启发兴趣;六要图文并茂,形象生动;七要典型展示,真人真事;八要区别对象,形式多样;九要衷中参西,西为中用;十要短小精悍,修改完善。这十要的核心就是,走好中医科普之路,务必提高对中医科普的认识,务必提升开展中医科普的能力。 中医科普任重道远,它的历史使命,除普及科学知识、倡导科学方法、传播科学思想外,还在于破除封建迷信,弘扬科学精神,尤其像我们这样一个由封建社会脱胎而来的国度,破除迷信,揭穿江湖游医骗子的种种欺诈伎俩和冒牌“养生专家”的误导,显得格外重要,否则拱手相让,其结果将是历史的倒退,百姓健康遭殃;其次,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人们对健康的期望值越来越高,自我保健意识越来越强,他们对中医养生之道和“治未病”方法有着迫切的需求;第三,中医药科技成果要转化为生产力,走向市场,走出国门,为群众所用,必须依靠中医药科普作为中介——凡此种种无不说明中医科普的重要。因此,国医大师邓铁涛道出了一句由衷之言——“中医学呼唤科普”。 做好中医科普,首先要解决一个观念上的问题,即是把科学研究和科学普及放在同等的位置,只有这样具有两翼的科学才能腾飞。在很长一段时间,从上到下,普遍存在着一种偏见,重科研,轻科普,不仅有人认为科研是大字辈的“大内科”,科普是小字辈的“小儿科”,甚至认为只有科研上不去的人才去搞科普,更有甚者认为搞科普是不务正业,其实这是一种极大的误解。例如在“一要”中,马有度提出:“一个真正成熟的科学家,应该有两种高水平的著作,一种是高水平的学术著作,一种是高水平的科普著作。”国外研究生毕业,不少都要交两篇科学文章,一是学术论文,一是科普文章,以考核他们对所学专业的普及能力。因此,真正懂行的人称科普作家是科技队伍中的“特种兵”,是什么都能干,善于打硬仗的人。从“治未病”的角度讲,应该是当之无愧的“上工”。 那么,解决了对中医科普认识上的问题之后,然后就是如何提升中医科普能力。马有度在其后“九要”中做了十分精辟的论述,主要包括这么几个方面: 一是中医科普要突出实用性。例如,马有度说:“所谓‘实’,就是要符合受众的实际情况,适合受众的实际需要;所谓‘用’,就是你传授的知识和方法要适合应用,受众学了之后,拿来就能用。换句话说,读者读了你的文章,听众听了你的讲座,观众收视了你的电视节目,不仅从中学到了自己实际需要的中医药知识,而且用得上,可以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和自我保健意识的增强,对于铺天盖地的中医药养生保健信息,群众不仅变得越来越实用,而且越来越实惠,他们没有过多的要求,只要对我有用就行。所以它要求普及中医药知识时,必须切合群众养生保健实际,切合群众养生保健需求,与群众的日常生活和防病治病密切相连,他们需要什么,我们就提供什么,一定要注重实用性。 二是强调通俗性。通俗是中医药科普创作的重要方法,唯有通俗才能普及。这是因为,中医科普作品的对象非同学术论文,针对的是普通老百姓,属于外行人,所以一定要从专家的书斋里走出来,让大家都能读得懂,学得会,用得上。对此,马有度认为,中医药科普创作有两个大忌:一忌教材翻版,二忌论文搬家。要把深奥的中医药知识浅显地表达出来,必须做到通俗,才能使外行人明白,也就是常说的深入浅出。在内容上要适应读者的需求和理解能力,切忌用过多的科学术语来说教,要多用群众日常生活中的普通知识和比喻说明道理。在结构上,说理要清楚,主次要分明,符合读者的思维规律,切忌故弄玄虚。在语言文字上,简明扼要,生动活泼,要善于用群众生活中的具体事物来说明抽象的道理,举群众身边实实在在的例子,使读者感同身受,最容易理解,也最感兴趣。另外,中医药科普还要求区别对象,形式多样,图文并茂,形象生动。 三是讲究艺术性。科普作品,不仅姓“科”,而且姓“文”。作为传播中医药科普知识,既要通俗易懂,又要雅俗共赏,要有可读性和趣味性,这样才能吸引读者,产生巨大的艺术感染力,使其百看不厌,爱不释手,从而达到最佳普及效果。这就要求作者不但要有扎实的专业功底,还要有较高的文学素养。为提高趣味性,写中医药科普文章,要善于运用比喻,还可以采取多种方法,联系寓言典故,成语谚语,来解说医学道理,启发人深省,可使作品增添奇异的光彩。 四是重视技巧性。中医药植根于中华传统文化,中医药科普要善于从传统文化中去发掘金库,提炼精华,既要古为今用,又要西为中用,在继承发扬的基础上,中西互参,优势互补。写中医药科普文章,要短小精悍,长文章,报刊难采用,读者不喜欢,短文章,报刊常采用,读者也爱看,特别是属于“豆腐干”的千字文,大众尤其喜欢。写好千字文,马有度提出了“三精心”的要点。一要精心标题,常言道:“买书看书名,阅报看标题”。标题的锤炼,可以占到文章50%的效果,尤其是精彩的标题,可以迅速抓住读者,引起强烈的兴趣,使人们产生一读为快之感。二要精心写作,这是进行中医药科普创作的重点。他论述道:“古代文论中有‘凤头、猪肚、豹尾’之说,值得我们借鉴。意思是说文章开头要小巧、俊美,像凤头一样;中心段落要充实、丰满,像猪肚一样;最后结尾要响亮、有力,像豹尾一样。三要精心修改,初稿完成后,最关键的一步就是修改。先读给亲友听,送给专家审,自己更要反复看,修改增删。正如马有度所说:“总而言之一句话:文章是写出来的,好文章是改出来的。”

怎样写普及科技·科学的文章

看到你的提问,很感动。科学技术是社会发展的第一生产力。现代更是显现出科技发展的重要。科学的普及,是现代的发展、子孙后代进步的基础。写普及科学的文章对于科学技术现代化的建设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这个问题需要科普宣传的导师来讲。现在只好把学生作文来充数了。仅供参考吧。
一、科普作品的特点及要求
(一)科学性 科学性是所有科技作品的生命,科普作品也不例外。科学必须揭示事物的客观规律,探求客观真理,作为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指南。而科普作品则担负着向大众普及科学知识、启蒙思想的职责,更应保证科学性。
(二)思想性 科普是科学技术与社会生活之间的一座桥梁。它在向读者传授知识的同时,也使读者受到科学思想、科学精神、科学态度和科学作风的熏陶,宣传着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以提高人们的科学素质和思想素质。因此,科普作品要通过普及介绍科学知识,让人们深刻地理解科学的世界观的方法论,即唯物主义和辩证法。这就是科普作品思想性的体现。
(三)通俗性 通俗性就是要用明白晓畅的文字介绍科技知识,使之生动、易懂。不通俗地把科学知识表达出来,读者理解不了,就起不到科普创作的作用,科普创作也就失去了意义。科普作品,只要简明扼要,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地写清楚,同人们的实际生活和工作联系起来,就能达到通俗化。
(四)艺术性 是由通俗性派生的一个特点,科普作品的通俗性常常要求运用文艺形式来介绍科技知识, 创作过程中,不仅使用逻辑思维来达到以理服人的效果,同时还采用形象思维,使之以情动人。
二、科普创作的技巧
科普作品不同于其它科技论文,可采用多种表现手法使之通俗易懂,引入入胜。下面介绍几种常见的创作技巧。
(一)命题 科普作品的命题方式有直叙式,如“青少年吸烟危害大”;疑问式,如“小儿缺钙会影响智力吗?”;警句式,如“气候纵横谈——宇宙、日、月”故事式;如“从《血疑》谈到白血病”;比喻式,如“植物的‘医生’——啄木乌”;此外还有寓意式、启迪式、成语式等多种命题方法。
(二)开头 科普作品的开头的技巧有,以生动的故事开头;以发人深思的提问开头;开门见山,起首点题开头;描述性开头;议论性开头等。
(三)结尾 科普作品的结尾也象文学创作一样要令人回味无穷,并与文 章的开头相照应。其方式有总结性的结尾;启发性的含蓄结尾;鼓动型结尾、首尾照应型结尾等,
普通学生,显然没有那么多的时间去研究科学,去了解科学,那么我们怎样才能接近科学、了解科学,写出使大众明白的介绍科技知识的文章呢?
一是多读有关科技读物。 地外文明真的存在吗?动物为什么要冬眠?哥德巴赫猜想是什么回事?我们能不能跨越时空?这些问题都需要学习、探索。扩大了知识面,才能抓住一个方面的问题、将知识向群众、青少年来宣传推介。
二、树立探索精神。千百年来,人类用孜孜不倦的求索精神,不断扩展着对神奇大自然,对奇妙的科学以及对人类自身的认识。在永不停顿的对未知领域的探究中,人类建构起了多姿多彩的迷人世界。 探索到不懂得的问题的答案,才能写好科普的文章。。
三、抓住读者感兴趣的知识来写。内容可包括天文、地理、生物、人体、健康、医药、动物等方面的内容,要按照各自的特点,尽力增强听觉、认知、视觉冲击力,让读者在准确的文字描述、严谨的原理揭示中愉快地踏上新奇的探索之旅,轻松地掌握一项百科知识。
四、体裁上,说明文能进行直接说明。也可用故事、童话,来引起读者兴趣。语言要通俗,易懂,用适合大众和青少年阅读的口语比较好。
五、结构和表现手法可多种多样。包括提出科技知识问题,介绍科技原理,在生产、生活、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怎样利用这项科学知识。等。如《家里的遥控器越来越多》这篇文章。“遥控器各种各样,奇形怪状,近几年,家里遥控器增加的速度也比较快,遥控器太多了,使用起来很不方便,人们又发明了多功能遥控器。” 接着介绍遥控器的发明、原理、应用、使用方法,及简单维护知识。
书是知识的源泉,能教给我们许多知识。一本好书,不但可以激发学习的欲望,而且还可以开拓眼界,它就像一位无形的老师,帮助我们懂得知识的可贵,经常读有关这方面的书,头脑中产生的疑问才会越来越少,兴趣也就越来越高。获得更多的知识,更多的学问。为社会的发展贡献力量。

科普作文怎么写?

优质解答 科普文章(一)科学性

科学性是所有科技作品的生命,科普作品也不例外.科学必须揭示事物的客观规律,探求客观真理,作为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指南.而科普作品则担负着向大众普及科学知识、启蒙思想的职责,更应保证科学性.失去科学性的科普作品也就失去了存在的价值.因此,对于科普作品的创作者而言,应尽力发掘自己的专业所长,从自己熟悉的领域开始,用全面发展的观点,把成熟的、切实可行的知识,介绍给广大读者.

(二)思想性

科普是科学技术与社会生活之间的一座桥梁.它在向读者传授知识的同时,也使读者受到科学思想、科学精神、科学态度和科学作风的熏陶,宣传着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以提高人们的科学素质和思想素质.因此,科普作品要通过普及介绍科学知识,让人们深刻地理解科学的世界观的方法论,即唯物主义和辩证法.这就是科普作品思想性的体现.当然,科普创作的思想性,是内在的、从作品中自然表现出来的,不是贴上一些政治标签或外加一些政治术语.

(三)通俗性

通俗性就是要用明白晓畅的文字介绍科技知识,使之生动、易懂.“整个科普创作过程,实际上也就是专门知识通俗化的过程.”(章道义等编《科普创作概论》,北京大学出版社,1983年版,第38页)这句话点明了科普创作的实质.不通俗地把科学知识表达出来,读者理解不了,就起不到科普创作的作用,科普创作也就失去了意义.科普创作可以运用多种方法使科普作品通俗化.如用文艺形式创作,使之生动有趣,引人入胜.但这不是唯一的方法,科普作品,只要简明扼要,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地写清楚,同人们的实际生活和工作联系起来,就能达到通俗化.切忌简单化、庸俗化,或简单得残缺不全,只在抽象的概念中兜圈子;或堆砌资料,照搬照抄,或把通俗化变成庸俗化,迎合低级趣味,这些都应在科普创作中杜绝.

(四)艺术性

是由通俗性派生的一个特点,科普作品的通俗性常常要求运用文艺形式来介绍科技知识, 创作过程中,不仅使用逻辑思维来达到以理服人的效果,同时还采用形象思维,使之以情动人.

(五) 知识性

二、科普创作的技巧

科普作品不同于其它科技论文,可采用多种表现手法使之通俗易懂,引入入胜.下面介绍几种常见的创作技巧.

(一)命题

科普作品的命题方式有直叙式,如“青少年吸烟危害大”;疑问式,如“小儿缺钙会影响智力吗?”;警句式,如“气候纵横谈——宇宙、日、月”故事式;如“从《血疑》谈到白血病”;比喻式,如“植物的‘医生’——啄木乌”;此外还有寓意式、启迪式、成语式等多种命题方法.

(二)开头

科普作品的开头的技巧有,以生动的故事开头;以发人深思的提问开头;开门见山,起首点题开头;描述性开头;议论性开头等.如:“艾滋病究竟离我们有多远?……”就是以提问的方式开头.而茅以升《没有不能造的桥》中,就是开门见山点题的:“路是人走出来的,有了路,要就桥,哪里有路,哪里也就可能有桥.人是需要桥的,同时人也能造桥.只要有能修的路、就没有不能造的桥.……”再看秦牧《海滩拾贝》,一开篇就用描述性文字把我们带到了景色诱人的大海边:“在艺术摄影中,常常看到这样的画面:无边无际的海滩上,一个人俯身在拾些什么;天上漂浮着云彩,远处激溅着浪花……”

(三)结尾

科普作品的结尾也象文学创作一样要令人回味无穷,并与文 章的开头相照应.其方式有总结性的结尾;启发性的含蓄结尾;鼓动型结尾、首尾照应型结尾等,无论哪一种结尾方式,都要求文字简洁.如:“由此推算地球上的人口极限是80亿,如超过80亿,吃饭就成了严重问题.所以,打开‘昆虫粮仓’就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了.”就是总结性结尾.有一篇题名为《健康长寿之路》的科普文在分析了造成衰老的原因、抗衰延寿的措施及其作用机制后,坚定地相信.“……善于把古人留下的宝贵经验结合近代生命科学进行研究,就一定能够找出一条抗老防衰的正确途径,使更多的人达到健康长寿…….”这种有鼓动意味的结尾,能够感染读者的情绪,激发读者为科学献身.
文章标题: 如何提高撰写通俗易懂兼气趣味性和科学性科普文章的能力
文章地址: http://www.xdqxjxc.cn/jingdianwenzhang/154854.html

[如何提高撰写通俗易懂兼气趣味性和科学性科普文章的能力] 相关文章推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