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喜蛋文章网
你的位置:首页 > 经典文章 > 文章正文

历史上有哪些清廉爱民的好官

时间: 2022-11-01 21:01:18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112次

历史上有哪些清廉爱民的好官

历史上还有哪些像白居易这样清廉正直的官员?

晏殊是北宋著名文学家、政治家,婉约派词人。像大多饱受儒家文化熏陶的知识分子一样,做一个清正廉洁、克己奉公的好官,是晏殊从未动摇过的政治理想。他凭借自己的才华,在朝廷争得了一席之地。掌权之后,他兢兢业业,谨言慎行,没有丝毫逾矩之处。虽身居高位,却以平易近人著称。

无论是平步青云还是遭受贬谪,他都严于律己、恪尽职守。居庙堂之高,他能治国理政、知人善任;处江湖之远,他能扶持教育,培养人才,实乃当之无愧的肱股之臣。

范仲淹是北宋杰出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他幼年丧父,孤苦无依,长大后为了摒除杂念,一心向学,便住进寺庙里苦读。每日粗茶淡饭,只求果腹。即使是在他飞黄腾达之时,也未曾有过奢侈靡费之举。他以“节俭清廉”为治家准则,一再要求自己的孩子要学会“忍穷”,以此砥砺自己的为官之德,养成克己奉公的品格。同时,他还经常苦口婆心地告诫自己的子侄,要“清心做官,莫营私利”。

范仲淹一生坚守清贫、廉洁自律,从一人之品行到一族之家风,闻名于世,泽被后人。他这种勤俭节约的精神,时至今日 ,仍值得我们称颂。

明朝的于谦和海瑞,清朝的于化龙

中国历史上为官清廉的好官

汉朝的张汤
唐朝的狄仁杰
宋朝的包拯
明朝的海瑞
清朝的于成龙
中国历史上的清官海瑞如果排第二,没有人敢排第一!海瑞为官一生清廉,老母亲大人过生日,海瑞买两斤猪肉,竟然轰动朝野,海瑞死时,堂堂二品官竟然无钱安葬!家中只有一个破木箱,几件旧衣服,还是好友出资才能够发丧。临死之时,海瑞还恋恋不忘国家多发了二两多银子的烤火费,让老仆人退回去。试问:就算在今天有几个官员能够比得上这样一个封建王朝的官员?

历史上最清廉的官 是谁

中国历史上最清廉的官: 西门豹,春秋战国时期魏国人。当时邺地是魏都的重要门户,且是战略要地,但天灾人祸不断,民不聊生。魏王特派西门豹担任邺县令,治理邺地。西门豹到邺地后,微服私访,询查百姓疾苦,利用“河伯娶媳妇”事件,智惩三老、廷椽和巫婆,用事实教育百姓,破除迷信。同时,修建漳河十二渠,治理漳河水患,发展农业生产,使邺地百姓逐步富庶起来。西门豹为官一生,清正廉明,造福百姓,死后,邺地百姓专门为他在漳水边建造了祠堂,四季供奉。
只要是好官都清廉的
十大清官
当然是清官啦

历史著名廉洁人物

1、包拯——不持砚归

包拯(999年5月28日-1062年7月3日),字希仁,庐州合肥(今安徽合肥肥东)人,北宋名臣。

包拯是历史上最有名的清官。他从青少年时代起,就开始立志要为国家出力,“竭忠死义”。他一生严于律己,身体力行,他在端州任知州,整顿吏治,打击贪污,深受百姓欢迎,离任时当地精制一好砚相送,他都婉言谢绝,“不持一砚归”;他一生铁面无私,不避权贵,执法如山。对皇亲国戚、宦官权贵的不法行为,一律极力主张绳之以法。大力平反冤狱,是包拯生前与死后深为百姓所赞扬和称颂的主要内容。

2、汤斌——俸银八两

汤斌(1627年-1687年),字孔伯,号荆岘,晚号潜庵。河南睢州(今河南睢县)人,清朝政治家、理学家暨书法家,官至工部尚书,卒谥文正。

汤斌为官一生,除著书立说,发展理学学说外,几乎所有精力都集中在河务和漕运的治理上。“永不加赋”是他的理念,其为官清廉,至死仅遗俸银八两,连买棺材的钱都不够,真正可谓是一代廉洁好官。

3、海瑞——八十贯绞

海瑞(1514年-1587年),字汝贤,号刚峰,广东琼山(今属海南)人。明朝著名清官。海瑞一生,经历了正德、嘉靖、隆庆、万历四朝。

海瑞生活的年代,正是明王朝由盛及衰的转折时期。他为匡正时弊,严肃法纪,主持制定了贪污满“八十贯绞”等严刑。他铁面无私,对一直有恩于他的老丞相徐阶也毫不留情,将徐家仗势多占的40万亩良田退还原主,将欺压良民的徐阶的两个儿子及20多个家人依律问罪。

4、刘宠——一钱太守

刘宠(生卒年不详),字祖荣。东莱牟平(今山东省烟台市牟平区)人。东汉大臣,汉室宗亲,为西汉齐悼惠王刘肥之孙牟平侯刘渫的后代。年轻时跟随父亲刘丕学习,因通晓经学被举荐为孝廉,出任东平陵县令,有仁惠之政。之后连续担任豫章、会稽太守。

汉代会稽太守刘宠,在任时为老百姓办了不少好事。后来朝廷调他进京任职,路过山阴,有几位百姓拦住车驾,一定要送他百钱以示感谢,刘宠只得选了一个钱作为纪念。从此,“一钱太守”的绰号便在民间传开。

5、于谦——两袖清风

于谦(1398年5月13日-1457年2月16日),字廷益,号节庵,汉族,明朝名臣、民族英雄,祖籍考城(今河南省民权县),浙江杭州府钱塘县(今浙江省杭州市)人。

明朝名臣于谦居官清廉。一次,朝廷派他巡察河南。返京时,人们买些当地的绢帕、蘑菇、线香等土特产回京分送朝贵,他没有接受。同时还写了一首诗表明心迹:“绢帕蘑菇与线香,本资民用反为殃。清风两袖朝天去,免得闾阎(指百姓)话短长。”“千锤万击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诗中体现的是刚烈之气。

6、李汰——黄金难换心

李汰(1448-1520),字清之,号立庵,明代进士。湖北浠水县兰溪镇竹林塘村上马冲湾人。1448年9月19日出生,1520年2月7日去世。1486年,由儒士领成化丙午年乡荐69名,登丁未乙榜,任江西永新训导。1498年,升任浙江义乌教谕。

明代李汰任朝廷主考官时,有一年在福建主持科举考试。一天深夜,有位求录者送来一包沉甸甸的黄金,请求给予通融,当即遭到李汰的回绝。事后,李汰挥笔写下了一首表露心迹的拒贿诗:“义利源头识颇真,黄金难换腐儒心。莫言暮夜无知者,须知乾坤有鬼神。”

7、张伯行——悬檄督抚

张伯行(1651年-1725年),字孝先,号恕斋,晚号敬庵,河南仪封(今河南兰考)人。清朝大臣,理学家。

清代江苏督抚张伯行,做官清正廉洁。他任督抚时,常有亲朋故旧携礼来见。为杜绝送礼者,便写了一篇《禁止馈送檄》高悬堂上:“一丝一粒,我之名节;一厘一毫,民之脂膏。宽一分,民受赐不止一分;取一文,我为人不值一文。”当地百姓戏称他为“悬檄督抚”。

8、羊续——悬鱼太守

羊续(142年-189年),字兴祖,兖州泰山郡平阳县(今山东邹城市石墙镇羊续村)人。东汉时期大臣、廉吏,为西晋初年名将羊祜祖父。历任扬州庐江郡太守、荆州南阳郡太守。

东汉羊续任南阳太守。一次,有个府丞听说羊续爱吃鲜鱼,便送他两条大鲤鱼,羊续婉言辞谢。府丞把鱼往案上一搁,转身就走。于是,羊续把那府丞送来的鱼高悬于官衙中,以示拒贿。
司马迁
  司马迁任太史令时,朝中最得势的将军李广利千方百计想拉拢他,便派家人给他送来一对珍贵的玉璧。
  司马迁之女妹绢见这对晶莹透亮的玉璧非常喜欢,司马迁却深情地开导女儿说:“玉璧贵在无瑕,人也应如此。如果我收下这对玉璧,心灵上就会留下斑污,并要受制于人。”说完,便命人把玉璧退了回去。

2.张衡
  张衡曾两度任朝廷太史令,永和初年又出任河间相牗地方官牍。当时,世风日下,弊政甚多,但张衡法治严明,着力打击那些地方豪强劣绅。为此,有的豪富便派人暗中送来“金错刀”,进行贿赂。

然而,张衡并没有被金钱所诱惑,他愤然拒收“金错刀”,使这些富豪的阴谋彻底破产。张衡坚持“法治不失志”,过了不久,郡中上下肃然,民风大正,百姓安居乐业。

3 .王安石
  王安石善诗好文,且酷爱收藏文房诸宝。有一位地方官员为了巴结这位朝廷重臣,特意登门送来一方宝砚,并在王安石面前不停地夸奖这方宝砚“呵之即可得水”。
  王安石听了后,笑着反问他:“纵得一提水,又能值几何牵”羞得那人无言以答,只好收起宝砚起身告辞而去。

4.李汰

李汰任朝廷主考官时,有一年在福建主持科举考试。一天深夜,有位求情者送一包沉甸甸的黄金,请他给予通融,当即遭到李汰的回绝。他还挥笔写下了一首表露心迹的拒贿诗:“义利源头识颇真,黄金难换腐儒心。莫言暮夜无知者,须知乾坤有鬼神。”

5.施世伦

  施世伦当时是有名的清官,人们把他比之于包公,他的事迹在民间特别是在江浙一带广为流传。《施公案》讲述的是他在侠士黄天霸的协助下侦破疑难案件,惩治恶霸豪强,救助无辜受害百姓的故事。施公的足迹遍及江苏省:在江都(今扬州市),捉拿佛门败类九黄僧人、七珠姑姑,擒获恶霸关升;在天津关,平息了苏州船帮与杭州船帮的打斗;在徐州、宿迁县,收伏张桂兰、郝其鸾;在沐阳县,捉拿郎如豹;在赣榆县,处决假知县毛志虎;在海州,破落马湖水寨,执水贼之首;在淮安,破何氏妇杀丈夫案、费德功控民女案,杀盗贼余成龙、杀恶霸。

6. 于谦
  于谦是明朝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监察御使,他很注重清廉自律。宣德年间,他由河南巡抚调京任兵部侍郎时,河南幕僚劝他:“你不向上司献金玉,就带上点土特产吧!如绢帕、蘑菇、线香之类的。”于谦听罢仰面大笑,笑罢秉笔赋诗以明志:“绢帕蘑菇与线香,本资民用反为殃。清风两袖朝天去,免碍阎罗话短长。

诗里行间的蘑菇、绢帕和线香是供人们使用的,如果都被当官的拿去讨好了上司,就会给人民生活所需带来困难,不要让老百姓指戳脊背。从此“两袖清风朝天去”挂上他的门楣,以示不为利禄所动。“两袖清风”还被引申为“品德正直清廉官员”的代名词。
  于谦为官之清廉刚正,一生家无私积,是与他青年时代读书写下言志诗《石灰吟》密切关联的:“千锤万击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7.于成龙

于成龙生于明万历四十五年(1617年),卒于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乃山西永宁(今离石)人。明崇祯年间,他曾考取过副榜贡生,倡导经世之学。清取代明而起后,他于顺治十八年(1661年),被提为广西罗城县知县,从此开始了其清正廉明的仕途生涯。此后,由于其政绩昭著,又屡被提升。曾先后出任四川合州知州、湖北武昌知府、福建按察使、布政使,及直隶巡抚、两江总督等职。
1684年,因积劳成疾病逝于两江总督任所。死后被谥为“清端”。其著作有《于清端公政书》。康熙二十年,其任直隶巡抚时,康熙就曾称誉他是“清官第一”,其病逝不久,康熙于同年南巡时,又在“延访吏治理,博采舆论”,对各级官吏进行稽核考察的过程中,再次称赞说:“原任江南、江西总督于成龙,操守端严,始终如一”,其“居官清正,实为天下廉吏第一”。

8.张伯行

檄文禁馈送清代乾隆年间,张伯行出任江苏巡抚。上任伊始,他便公布了一份别出心裁的官箴《禁止馈送檄》:“一丝一粒,我之名节:一厘一毫,民之脂膏。宽一分,民受赐不止一分;取一文,我为人不值一文。谁云交际之常,廉耻实伤。倘非不义之财,此物何来牵”他正是这样惠政砺己,廉洁自律,始终不违誓言,在历史上享有“江南第一清官”之誉。
1、包拯——不持砚归

包拯(999年5月28日-1062年7月3日),字希仁,庐州合肥(今安徽合肥肥东)人,北宋名臣。

包拯是历史上最有名的清官。他从青少年时代起,就开始立志要为国家出力,“竭忠死义”。他一生严于律己,身体力行,他在端州任知州,整顿吏治,打击贪污,深受百姓欢迎,离任时当地精制一好砚相送,他都婉言谢绝,“不持一砚归”;他一生铁面无私,不避权贵,执法如山。对皇亲国戚、宦官权贵的不法行为,一律极力主张绳之以法。大力平反冤狱,是包拯生前与死后深为百姓所赞扬和称颂的主要内容
文章标题: 历史上有哪些清廉爱民的好官
文章地址: http://www.xdqxjxc.cn/jingdianwenzhang/154812.html

[历史上有哪些清廉爱民的好官] 相关文章推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