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喜蛋文章网
你的位置:首页 > 经典文章 > 文章正文

到底什么是武侠 武侠在新时代有什么发展么

时间: 2022-10-31 17:00:24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102次

到底什么是武侠 武侠在新时代有什么发展么

沧月、步非烟、小椴、风哥、萧鼎等新一时代 的武侠与金庸时代的有啥前进?侠义精神有没有新的展望?

侠义是武侠的灵魂,只有侠义有了进步才能讲武侠有了革命,我期待您的讲述!当然其他的改革一样可以讲
文风和题材都有很大的扩展,武侠与奇幻的结合更加紧密,让人今古实虚任意遨游。同金庸相比,对人性的探讨更加现代化,在挖掘古代的同时更贴近读者生活。当然,目前的写手仍然没有像金大侠那样的蓬勃大气,,或许这些还需要时间的磨练吧。期待他们能写出更精彩的作品。
新派武侠小说是以武为基础,侠为本质的武侠小说,武侠在那时是作为一种套路,所以会有很多人总结出许多模式,譬如“英雄杀嫂”,譬如主人公开始都有杀父杀母大仇等等...
而大陆新武侠是以武侠为题材,武与侠已经退居二线,作品一般更注重对于侠的仁道,人物的塑造,突出一种人性,这一点是对金庸小说的一种传承,由于侠的时代发展,使得侠更多的体现出一种悲壮,一种个体与群体无法相容的凄凉....
回复金庸先生——将执名剑待京华 BY步非烟
日前我对武侠及金庸金大侠的一句“革命”语引发了一场声势浩大的讨论,足见大家对这一话题的关注。日前蒙文汇报记者在英国采访金大侠时,提到此语,谈论起来,大侠笑言日后到北京,当与我一晤,“当面探讨一些问题”。
我闻此语,不禁感叹,晚辈与金大侠可谓有缘。
这缘分,并不仅仅因为我蹑大侠之足迹,依旧书写侠客的刀光剑影、儿女情长,更自多年前始。那时我刚入北大不久,金老来校开了一场著名的研讨会,我在会上见过金老一面,当面提过几个问题。当时景从云集,金老也没给我完整的回答,心有所憾。
此后因缘际会,我开始了正式的武侠文学创作,笔耕之余,也在默默思考着这些问题,比如武侠的革新,武侠与80后文学的关系等。也正是这些萦绕在脑际的思考,促使我在演讲中不假思索地说出了“革命”二字。
我们必须承认,武侠走到今天,是处在一个危险的边界上。诚然,网络文学的繁荣,使武侠的创作前所未有地拓展开了,但成于斯败于斯,这个拓展,却是太过于自由。而且网络带来的新生事物太多,以至于可以轻易地将武侠淹没。但我们却不能让他淹没,武侠,这曾经是中国文学所独有的一种文体,其实也是中华精神所独有的凝结。
时代至此,我们心中仍有侠义,岂能使斯文垂尽于此?蒙武侠之惠,又如何延续这份命脉?
如何使武侠常新常荣?
如何将你我心中的侠义再焕发出来?
我几度困惑。
我找不到属于自己的、属于国人的、属于这个时代的江湖。
刀光剑影,似乎那么遥远,我们的心,也不再浩瀚穷举。是武侠该当没落,还是写作武侠的这支笔,已经没落?
两者,我都不肯相信。
名剑光华,向不以时间之改易而黯淡,文章牛斗,又岂是时代之尘埃所湮没?
变革,是为了让武侠在新的时代得到延续,变革,是对武侠以及前辈的敬意。变革,是我们这一代作者开始思索自己对文坛的责任,是我们充满憧憬、热血、少年意气的一次宣言。
故寄语金大侠:
京华风物,清空如昔,君子雅会,期令当再。九章铸鼎,剑光才红,千里飞鹤,云帆遽开。辩惑分疑,谈古讽今。一言之师,重嘉之声。宜弹冠冕而庆,振金玉而候也。
顺便回答一下金大侠,起名步非烟的原因:
步非烟这个名字的选择,当初是很偶然的,说得直白一点就是喜欢这三个字,后来却发现,原来可以有“非非妙境,天下独步”的解释,所以也算是缘分吧。
在《修罗道》的番外中,我透露过这个名字来自于唐代的一部传奇《非烟传》(和《笑傲江湖》中的曲非烟倒是无关),我非常喜欢这部传奇的名字,却不喜欢这部传奇的结局,因此我承诺过,要为之改写这部传奇。这是我的诺言。因此,步非烟这个名字,为传奇而生,因传奇而灭。她的使命,就是书写一部真正的传奇。
完成此愿的那一天,也就是我将她还给古人之时。
金大侠接受采访原文:
要见见“革金庸们命”的步非烟
年前阅读“金庸茶馆”网站——在数以千计冠名“金庸”的网站中,我以为这是办得最好的一个,点击率也特高——在这个网站上看到一则新闻,标题是“有人要革金庸们的命”。仔细一看,原来是一位笔名“步非烟”的北大女研究生,在一次武侠作品的颁奖活动中说了类似的话。这位获得三等奖的女孩子后来作了解释,称“革命”不是打倒,不是背叛,只是希望超越的意思,但还是激起了轩然大波。众多的学者介入了有关“80后”武侠小说作者的讨论。
我向金庸介绍了以上背景,并介绍了西南师范大学韩云波教授对“金庸时代”武侠小说家与“80后”武侠小说作者的评点。韩教授认为,金庸时代的武侠小说是哲学主义、现实主义和民族主义,而“80后”武侠小说则体现出科学主义、理想主义和和平主义。
金庸认真地听完我的介绍,表达了自己的观点:“科幻小说不是武侠小说。我写的小说没有神,也没有鬼怪。现在有些小说以武侠小说冠名,却有地球人与外星人的对话,上天入地十分容易。”
他认为,武侠小说同样需要社会阅历和生活经历,“光凭想象,我不相信能够写出合乎情理的武侠小说。”
3年前我曾经向金庸转达一位读高中时就已经出版武侠小说的女孩子希望与金庸对话的建议,当时他一口回绝,并表示不提倡中学生写武侠。这次提到步非烟,提到步非烟的《曼荼罗》、《修罗道》等武侠小说,金庸却表示,下次有机会去北京,愿意与这位“北大才女”见见面,当面探讨一些问题。“但步非烟这个名字取得不好,建议她把名字改掉。在唐朝,有个歌妓叫步非烟;在我的《笑傲江湖》中,有个曲非烟,她的人生不快活,只活了十几岁。不过,有才气与改名字没有关系。”
小椴说的“请从绝处读侠气”!!

在大部分的武侠小说里,主人公都是强势的一方,而小椴的《长安古意》系列,主角是孤儿寡母,面对的是当世最强的势力,帮助这母女的是老头、丑妇、盲女!!
个人最喜欢沧月,她的文章让人有种很平和的感觉,有内涵。步非烟太华丽,有点空虚。小段不错,我喜欢他的《洛阳女儿行》。八楼上的不要说的凤歌那么好,他在昆仑里有点太遵守金庸了,而在沧海里就让人感觉很一般了。萧鼎《诛仙》很好。
侠义的定义不是会轻易改变的,武侠小说的风格不能按时代来划分,都是作者自己的感触才对作品的思想有比较大的影响。金庸的作品比较历史化,而现在的作品多加入悬幻,架空的世界观,可以说算得上是时代的特点吧。

中国武侠时期是什么时代?(江湖时期)

这个问题你要看附加条件的,武侠是没有特别限定是哪个朝代的,但武侠故事的发生却有明显的朝代分布。最主要的还是两宋至明清时期。这样分布也是有原因的。
拿金庸先生的武侠体系为例子,最早的《越女剑》是战国时期,当然没什么人看过。
飞—《飞狐外传》清
雪—《雪山飞狐》清
连—《连城诀》(有人说原著插图有辫子,是清朝,但据书中细节推算应是明朝中期,有争议)
天—《天龙八部》北宋
射—《射雕英雄传》南宋
白—《白马啸西风》清朝
鹿—《鹿鼎记》清
笑—《笑傲江湖》目前尚不知晓
书—《书剑恩仇录》清
神—《神雕侠侣》南宋
侠—《侠客行》明中
倚—《倚天屠龙记》元末
碧—《碧血剑》明末
鸳—《鸳鸯刀》清
据此可见,绝大多数为宋元明清时代,其中两宋很好解释,中原汉人政权不稳,时局动荡所谓时势造英雄,可见一斑,元末之《倚天》和明末之《碧血》亦是如此,政权交替之中总有世道纲常天崩地坼之类的事情发生,因此,侠客就要拔剑而出了。清朝的下为何如此之多,原因则是汉人对于野蛮的奴隶部落制的后金(后来叫大清)的统治所表达不满,并极力想改变现状的表现。也是,极少数人手中掌握几乎所有的生产资料,肯定是不平衡的。其实,太平天国运动就是的。
至于,为何集中在宋元乃至近代,我觉得一方面是后人对这段时期内的史实以及社会各方面的了解更为深入,翔实。还有就是,封建王朝的中央集权达到一定的高度了,才有了侠的层出不穷。另外就是,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侠这个群体本身也越发的符合这个代名词,侠对于家国天下的关注与认识不断地提高,才能使那些侠真正成为侠。
此些均为感兴趣,纯粹手打,语乱章杂,个人观点,不喜勿喷。
有人的地方就是江湖,

中国武侠发展史

谁帮我写一篇有关中国武侠发展史的论文。要求字数在三千左右,其中要有中国武侠发展的情况,还要详细有三大名家(金庸、古龙、梁羽生)的生平、风格、精神等有关的内容,最好通俗易懂。 rn如非论文,也可以对以上一些内容做一些研究。 rn满意的最高追加悬赏100分,看内容而定!
  六、「新派」武侠之昌盛及没落

  武侠小说之所以有新、旧两大派的说法,大抵是由新、旧文学之分而来。故范
  烟桥著《民国旧派小说史略》特加点明:「旧派」主要是指章回体小说。然而此一
  界定对於武侠小说而言,并无太大意义;因为凡是长篇武侠小说必分章回,无论其
  为对偶、孤句或是长短不一的回目,皆不例外。

  那麼所谓「新派」武侠小说究竟何所指?笔者认为理应以作品的内容所表达的
  新思想、新观念及新文学技巧而定,且缺一不可。就此来看五十年代以后号称「新
  派武侠小说创始人」的梁羽生作品,实在「新」得有限而不能成「派」。其所以获
  此不虞之誉,盖因当时香港传播界竭力宣传鼓吹,以有别於大陆全面禁止的「旧派
  」武侠小说或香港本地泛滥成灾的「广派」武侠小说而言。

  惟不可否认,自梁羽生、金庸先后崛起香江,武侠小说即在传统的基础上又有
  所发展。香港方面,除梁、金二子外,另有蹄风、金锋、张梦还、牟松庭、江一明
  、避秦楼主、风雨楼主、高峰、石冲等;而台湾方面则声势浩大,计有郎红浣、成
  铁吾、海上击筑生、伴霞楼主、卧龙生、司马翎(即吴楼居士)、诸葛青云、孙玉
  鑫、龙井天、墨余生、天风楼主、醉仙楼主、独抱楼主、蛊上九、古龙、陆鱼、上
  官鼎、东方玉、曹若冰、南湘野叟、武陵樵子、慕容美、萧逸、古如风、向梦葵、
  陈青云、柳残阳、司马紫烟、秦红、独孤红、温瑞安等等(以上大略按其出道先后
  排序);云蒸霞蔚,极一时之盛。但其中具有代表性与影响力的武侠作家并不多,
  今择要评介於次:

  「名士派」武侠先驱——梁羽生

  梁羽生本名陈文统,一九二五年生,广西蒙山人。岭南大学经济系毕业,曾任
  《新晚报》副刊编辑,文史造诣颇深。一九五四年陈氏以「梁羽生」为笔名,初於
  《新晚报》发表中篇武侠连载小说《龙虎斗京华》;其所用楔子、回目、笔法无一
  不「旧」,甚至部分故事情节、人物亦明显套自白羽《十二金钱镖》。继写《草莽
  龙蛇传》,亦复如是。然与当时流行的「广派」武侠小说相较,却令人有一新耳目
  之感——这大概是标榜「新派」唯一能成立的理由。

  梁羽生对此并不讳言,自承:「白羽的小说写民初各阶层人物,因为作者本人
  入世极深,写来细腻,最合懂得人情世故的人看。可是我受生活经历的限制,气质
  又完全不同;要走『正统』道路吗?肯定不成功。於是只好自己摸索,走一条浪漫
  主义的路了。」因有《七剑下天山》之作。

  《七剑下天山》据说是梁羽生取材於英国女作家伏尼契《牛虻》中的部分情节
  ,而写天山派凌未风、易兰珠等男女弟子闯荡江湖、可歌可泣的传奇故事。全书共
  三十回,都四十余万言;由於其楔子所提到的少侠杨云骢出场便死,疑云重重,乃
  另作《塞外奇侠传》交代,是为前传;而书中又提及武当大侠卓一航与玉罗刹之间
  的情孽纠缠,曲折离奇,不遑细述,遂再作《白发魔女传》以补述前情。於焉这三
  部小说形成系列作品,而《七剑下天山》(一九五五年)则迈开了梁羽生《浪漫武
  侠》的第一步。

  严格说来,《七剑下天山》受到「北派五大家」的影响很深,无论是演武、写
  情或江湖切口、独门暗器,在在有脉络可寻,甚至还生吞活剥地大段抄袭白羽《十
  二金钱镖》。但梁羽生随机生发、借力打力,亦有不同前人之处;并由此建立其小
  说创作基型,兼具三大特色:

  一、开名士派武侠新风——从其处女作《龙虎斗京华》起,每书卷首例置一阙
  词以寄慨;至《七剑下天山》则进而以名士派、才子(女)型人物为书中主角。从
  此梁羽生小说即专写文武全才的英雄儿女,无不爱好诗词歌赋(有时未免浮滥);
  卒使书剑交融成一片,成为其作品最大特色。

  二、结合历史与武侠而发思古之幽情——梁羽生首先掌握小说的基本时代背景
  ,再配合故事情节发展而将历史上确实存在的人物一一穿插其间,或予以伐毛洗髓
  、脱胎换骨。如《七剑下天山》写顺治、康熙、多铎、纳兰容若、傅青主、冒浣莲
  (伪托冒辟疆之女)等等。其事虽非「历史之真」,但经过文学处理后,却得「艺
  术之真」。从此梁羽生小说即与「历史武侠」结下了不解之缘;上起隋唐,下迄明
  清,形成其作品第二特色。

  三、一贯以「天山派」武学为主流——过去还珠楼主曾撰有《天山飞侠》一书
  ,但高处不胜寒,未曾创立「天山派」。而自梁羽生《七剑下天山》起,如《塞外
  奇侠传》、《江湖三女侠》、《冰魄寒光剑》、《冰川天女传》、《云海玉弓缘》
  、《冰河洗剑录》等系列作品,无不以「天山派」武学为正宗、主流而贯穿全书。
  这种独沽一味的写法,实为武侠小说所仅见,由是形成其作品第三特色。

  虽然如此,但《七剑下天山》仍不足以称「新派」,只能说是开创了「名士派
  」或「诗情画意派」武侠小说;因为作者所用的文字、笔法、章回、素材以及思想
  、观念——从形式到内容都是「传统式」的;与旧中国「北派五大家」血脉相通,
  没有太大区别。相形之下,《塞外奇侠传》取材於蒙古民歌中女英雄飞红巾的传说
  ,以作者自制的哈萨克民歌开场;仿朱贞木文白夹杂、不规则之小说回目,运用新
  文艺笔调写杨云骢、飞红巾、纳兰明慧的三角恋爱故事,反而不落俗套,清新可喜
  。

  梁羽生一共创作了三十六部武侠小说,自认《萍踪侠影录》、《女帝奇英传》
  及《云海玉弓缘》三书是平生代表作。

  ‧《萍踪侠影录》以明朝「土木堡之变」为时代背景,写忠臣于谦孤军抵抗蒙
  古的悲剧;并穿插张士诚后裔张丹枫与宦门侠女云蕾之间的爱恨冲突。全书气势浩
  瀚,布局奇巧;特别是成功地塑造了名士派大侠张丹枫这个角色,「藉由张丹枫个
  人侠士性格的自然发展,而彻底扭转了一家一姓争夺帝位的观念」。作者将张丹枫
  这种面临民族大义与累世深仇「非此即彼」的心理挣扎,刻划得淋漓尽致;终而使
  其生命情操升华、净化,完善了「为国为民,侠之大者」的典型。

  ‧《女帝奇英传》以唐代武后(则天)临朝为时代背景,写宗室李逸为兴复唐
  室,落拓江湖,广交天下豪杰,而与才女上官婉儿、英雌武玄霜所交织的爱怨情仇
  故事。作者曲曲描述上官婉儿对武后由恨生敬、内掌诏命的过程;大胆为历史翻案
  ,肯定武则天的施政「有益於国家百姓」,在传统观念上又是一项突破!而写李逸
  置身宫廷斗争、异族入侵的交相凌逼中,何去何从?亦超越了前人的格局与成就。
  此书以轻快的比剑对白开场,而以李逸功成身死收场,益发动人心魂。

  ‧《云海玉弓缘》以放荡不羁、亦正亦邪的金世遗为主角,描写他周旋在侠女
  谷之华与「魔女」厉胜男之间的爱情大悲剧。本书故事跌宕起伏,扣人心弦;惟最
  成功之处却是作者运用近代心理学的手法,来刻划金世遗那种愤世嫉俗的特殊精神
  状态,因此在金世遗身上有约翰‧克里斯朵夫的影子;而厉胜男不顾一切地追求爱
  情自由,亦活脱是卡门的化身。金世遗一心痴想名门正派出身的谷之华,却在「魔
  女」厉胜男临死前的一刹那才觉悟:原来自己真正深爱的人是厉而不是谷。正是: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之极限!无疑具有高度文学价值。

  总之,梁羽生不论是写张丹枫、李逸、金世遗或其他小说主要人物,都充分体
  现出中宵看剑楼主所题名句:「亦狂亦侠真名士,能哭能歌迈俗流。」洵可称之为
  「名士派武侠先驱」而无愧。虽然他「向西天取经」较白羽晚了十七年,但却能自
  出机杼,更上层楼;以「实则虚之,虚则实之」的历史背景与人物带动武侠小说的
  巨轮前进,在剑气箫心中洋溢著一片历史感,而将「历史武侠小说」推向另一个高
  峰。

  惟其后梁羽生化名「佟硕之」,撰文自诩对於「新派」武侠小说确有「开山劈
  石之功」,这未免言过其实。因为武侠小说原本是中国通俗文学流裔之一,从形式
  到内容都无法离开传统而独立。虽然我们承认梁羽生是后出转精,进一步发展并提
  高了武侠小说的文学价值,但毕竟其作品中的「传统」仍远多於「创新」;而真正
  的「新派」则出现在梁羽生写《七剑下天山》十年之后的台湾——於「反传统」、
  「现代化」中形成——殆非梁羽生始料所及!

  集「综艺」武侠之大成者——金庸

  金庸本名查良镛,一九二四年生,浙江海宁人。早年曾先后於中央政校、东吴
  大学研读法律;历任《东南日报》记者、《大公报》编译、《新晚报》编辑以及长
  城电影公司编剧、导演。一九五九年查氏在香港创办《明报》,获得读者广大欢迎
  ,却是与他写武侠小说驰誉中外分不开的。

  一九五五年查良镛以「金庸」为笔名,继梁羽生之后,在《新晚报》发表武侠
  连载小说《书剑恩仇录》。他巧妙地运用民间流传清帝乾隆疑系海宁陈世倌(曾任
  文渊阁大学士)后人的说法,又杜撰出「红花会」(反清复明组织)总舵主陈家洛
  ,作为乾隆的同胞兄弟。於是小说即在这样两极冲突、满汉对立的野史布局下展开
  ;再穿插了陈家洛与霍青桐、香香公主之间的悲欢离合,极尽波谲云诡之能事。

  《书剑恩仇录》(新版改名《书剑江山》),共二十回,都六十万言;虽然仅
  只是金庸的武侠处女作,但文采斐然、对白传神;处理群戏场面,繁而不乱。啼声
  初试,即一鸣惊人!与梁羽生同时创作的《七剑下天山》比较,二人均善於结合历
  史传说而虚构人物故事;而金庸运笔不测,尤饶奇趣!其小说声口之佳,直逼白羽
  ,且駸駸然有后来居上之势。

  如果说《书剑》是金庸迈向成功的一小步,则越过虚实相映成悲、反讽农民起
  义的《碧血剑》(一九五六年),挟著史诗般大格局、大气魄的《射雕英雄传》(
  一九五七年)即一跃而登武侠小说的顶峰,不作第二人想!

  《射雕》是南宋末年天下大乱为历史背景,描写长春子丘处机为保全忠良义士
  遗孤郭靖、杨康(暗嵌「靖康之耻」),而与江南七怪打赌传艺所引发的一连串可
  歌可泣的故事。作者布局绝妙,以种种阴错阳差,安排郭靖自幼即随母远居大漠,
  刻苦自励,始终不忘家恨国仇;而杨康则随母进入金国赵王府,认贼作父,安享荣
  华富贵——这分明是脱胎自元代纪君祥《赵氏孤儿大报仇》的戏剧架构,却更有出
  奇的变化与发展。而就丘处机与江南七怪的所作所为来看,其一诺千金、不顾死生
  的精神,恰好构成一幅侠气峥嵘的《八义图》;便知作者寓意所在,用心良苦!

  诚然,以通俗文学所要求的可读性与趣味性而言,《射雕》除若干情节未能自
  圆其说外,无疑具备了一切成功的条件——其故事之曲折离奇、人物之多种多样、
  武功之出神入化乃至写情之真挚自然,均为同辈作家所不及;即或偶有败笔,亦瑕
  不掩瑜。在这部罕见的钜著中,金庸将历史、武侠、冒险、传奇、兵法、战阵与中
  国固有忠孝节义观念共冶於一炉;信笔挥洒,已至随心所欲的地步。全书浩然正气
  ,跃然纸上!民族大义融贯了每一章节。

  是故,金庸乃以《射雕》一书而成不世之名,建立了他在当代武侠小说界的权
  威地位。虽然他自己并不满意这部「开宗立派」之作——七十年代初曾大事修改,
  增删为今传之四十回新版本,都百余万言,颇失原味——但持平而论,此后他力求
  自我突破、创新的武侠名著,尽管各有声华惊海宇,然以通俗文学所要表达的生命
  意义、价值及其整体规模、气象来看,均不逮《射雕》之博大精深。

  ——《神雕侠侣》写至情至性的「师生恋」与大侠由偏入正的成长过程;

  ——《连城诀》(原名《素心剑》)写尽人性之丑恶与贪婪之害;

  ——《倚天屠龙记》写名实之辨与正邪错乱;

  ——《天龙八部》写芸芸众生「无人不冤,有情皆孽」与民族仇恨所造成的悲
  剧;

  ——《笑傲江湖》写权力令人腐化与政治斗争之残酷无情,等等。

  这些作品纵或在某一方面超越了《射雕》的文学成就,但因刻意描写人性「极
  限情境」的种种变态行迳,遂不自觉地失去了《射雕》那种「情理之中,意料之外
  」的亲和力;而太多「情理之外」的特例,亦难免流於为变而变,令人匪夷所思;
  以致显得不真实、不自然。直到《鹿鼎记》(一九六九年)问世,以一个仅识武功
  皮毛而不学有术的「小杂种」,竟将天下英雄、历史人物玩弄於股掌之上;乃开中
  国武侠小说前所未有「无剑胜有剑」的新境界。

  金庸《鹿鼎记》之「反武侠」与塞万提斯《魔侠传》之「反骑士」最大的不同
  ,在於两者创作动机:塞万提斯因痛愤当时西班牙人沉迷於骑士文学的浪漫故事,
  遂用反讽现实的手法写「小人物狂想曲」,教吉诃德到处碰壁,梦幻成空!而金庸
  却是出於「向自我挑战」心理,乃一反武侠传统,打破世俗观念,彻底解放人性;
  教韦小宝「斗智不斗力」,为了争取生存机会,无所不用其极!其实这正合孙子兵
  法所谓「上兵伐谋」之道,因而武功在此尽成虚妄;韦小宝机诈百出,到处招摇撞
  骗,竟无往而不利!

  也许有人认为这是「武侠无用论」的明证,实则不然!正由於《鹿鼎记》写韦
  小宝运气太好、际遇太奇,万事绕不过一个「巧」字;加以又充满笑料,逸趣横生
  ,遂自然而然淡化了反讽现实或反讽武侠的冷隽意味。它所表现的是浪漫文学之极
  致,「无」为「有」之用,在这部书里得到了最大的发挥。

  迄至一九七二年九月《鹿鼎记》在《明报》上连载完毕,金庸宣告「封笔」(
  实则展开另一波全面修改旧作大工程)为止,他一共创作了十五种长、短篇武侠小
  说;但其中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仍无过於《射雕英雄传》。该书博采还珠、白羽
  、王度庐、朱贞木各家之长,取精用宏,推陈出新,乃造就了金庸「一代武侠宗师
  」地位。其影响於当世者,大致有以下数端:

  (一)《射雕》融合历史、侠情、武功、文艺、趣味於一书,建立了新一代武
  侠小说的「综艺」风格与典型。

  (二)《射雕》统一用四字文句分章回;促使六十年代以后台湾武侠作家群起
  效尤,蔚为风气。

  (三)《射雕》虚构的「东邪、西毒、南帝、北丐、中神通」等奇特人物及提
  法,悉为台、港武侠作家所宗,后更衍演成歌诀式「江湖顺口溜」。

  (四)《射雕》在各地版本之多与伪续书之乱,亦令人叹为观止。

  总而言之,金庸所建构的「入世武侠」神完气足,刚柔并济;与早年还珠幻设
  的「出世武侠」前后辉映,亦同臻雄奇壮美之境。特别是金庸灵活运用还珠小说中
  的奇妙素材,含英咀华,所过皆化;再采取西洋文学技巧及电影手法予以捏合,乃
  使武侠小说脱胎换骨,焕发新姿,普遍获得世人肯定与重视。凡此绝异成就,当然
  是跟金庸本身兼具深厚的文史素养与卓荦才华息息相关。正因如此,其同辈及后起
  武侠作家或以主观条件不足,便难乎为继;泰半只能遵循既往「帮会技击派」的路
  数,在江湖仇杀中讨生活了。

  「清宫派」武侠名家——蹄风及其他

  蹄风本名周叔华,上海人,生卒年不详;原为「广派」武侠老作家之一,但地
  域色彩并不甚浓,曾写过《血战古兜山》、《勇闯十三关》及《海南侠隐记》等短
  篇武侠小说。在所谓「新派」武侠崛起之际,蹄风亦别走偏锋,以边疆民族传说为
  题材而撰《猿女孟丽丝》、《天山猿女传》等书,由是声名渐著。

  嗣后,从一九五六年起,蹄风陆续推出《游侠英雄传》(即台版《四海英雄传
  》)、《游侠英雄新传》、《龙虎恩仇记》、《清宫剑影录》及《武林十三剑》等
  系列作品,紧紧扣住「反清复明」的故事主题;演叙青龙会联合天下剑客、奇人,
  与江南八侠共同对付「魔王」雍正之始末,以及清宫诸皇子为夺帝位、尔虞我诈之
  内斗,长达百余万言。由於故事情节曲折离奇,武打紧张热闹,乃轰动一时。蹄风
  挟此「清宫派武侠」和金庸、梁羽生早期作品互争雄长,几有鼎足而立之势。

  《游侠英雄传》显然深受郑证因「帮会技击派」小说影响,故一开场就大谈中
  国武术源流,兼论内外家功夫之长短;书中对於清初秘密帮会活动情形,缕述甚详
  。此一系列小说旁参野史、传说,原本格局甚大;惜因作者缺乏新文学技巧,从头
  到尾都以旧氏说书人的口吻「说书」;故个别情节虽波澜起伏,引人入胜;然整体
  看来,不无枝蔓杂生之感。其未能获得较高评价,症结在此。

  此外,又有金锋、张梦还、牟松庭、高峰等以武侠小说鸣世,亦值得一提。

  ‧金锋本名张本仁,一九二七年生,原籍广东。初以「毛聊生」为笔名,杂抄
  「北派五大家」作品撰广派武侠小说,成书不计其数,但俱无可观。后改笔名为「
  金锋」,自出机杼,写下「虎侠擒龙」等十五种长、短篇武侠小说,多半具有历史
  背景;其中尤以《西域飞龙传》、《天山雷电剑》、《冰原碧血录》、《子母离魂
  剑》四部曲为代表作。然此一系列穿插清宫秘辛与香妃故事,乃至描写边疆风情等
  等,或多或少都曾受到金庸、梁羽生及蹄风同类作品之影响,殆无可疑。而作者以
  「抄书」成名,实为异事。

  ‧张梦还本名张扩强,一九二九年生,原籍四川;系中央军校二十二期炮科毕
  业,因故留港而以写作为生,曾任《明报》编辑。一九五七年张氏在《武侠小说周
  报》发表《沉剑飞龙记》,以明初学士方孝儒后人方龙竹复仇故事为经,武林门户
  之争为纬;文情跌宕有致,状声状物均极见精神。此书分为二十三回,都四十万言
  ,堪称杰作;可惜结尾「还珠化」,令人突兀,未免美中不足。

  在香港众多武侠作家中,张梦还的文字功力直追金庸,而与梁羽生在伯仲之间
  。同时他也是最迷还珠(梦还),并善於提炼《蜀山》奇妙素材之佼佼者。惟其所
  受影响太深,故继作《青灵八女侠》、《十二女金刚》等书,便明显有《蜀山》峨
  眉派诸女的影子在内,此亦无可讳言。张氏迄今已结集成书的武侠小说共有十二部
  ,水平殊不一致;然以争夺武学秘笈而导致各大门派对立的写法,则别开生面,领
  先潮流,当与金庸首创争夺「天下第一」的写法有异曲同工之妙——虽然此后这种
  「花招」被人一用再用,已流於公式化之滥套矣。

  ‧牟松庭生平不详,文笔古茂洗练,博闻广识,彷佛平江不肖生。一九五七年
  左右,写下《关西刀客传》、《红花亭豪侠传》、《张文祥刺马》等书。其中尤以
  《红花亭豪侠传》(台版改名为《洪门英烈传》)之演武叙事、重情尚义、行军布
  阵、反讽世态,无不精彩纷呈!作者兼有《水浒》与《三国》笔法之长,行文不测
  ,豪气迫人!惜其作品不多,否则成就当在梁羽生之上,而可与金庸比肩。

  ‧高峰(非高小峰)生平亦不详。观其《高原奇侠传》、《蟠龙剑客传》、《
  五岳豪侠传》诸作,文情不俗,略似蹄风「清宫派」小说。至於香港其他武侠作家
  如专写女侠传奇的江一明,以及风雨楼主、避秦楼主、石冲等,俱乏善可陈。而所
  谓「新派」竟出现将古人诗赋意译为白话文者,则其荒唐程度不言而喻,也就无须
  深论了。

武侠最早开始于什么时期 谁才是武侠文化的鼻祖 未来

分新旧

旧派:最早来源已不可察,有汉初司马迁的《史记》中的游侠、刺客列传;二是魏晋、六朝间盛行的‘杂记体’神异、志怪小说。”。最为代表性的就是清代古典名著《三侠五义》,整合包拯故事和江湖豪侠的事迹结合而成。

新派:民国时期新派就已经隐隐成型,有《五女七贞》、《永庆升平》、《小五义》、《续小五义》,民国《三侠剑》、常杰淼的《雍正剑侠图》(即《童林传》)等等,已经有了新派的构架。也有人走向了最初的玄幻道路,比如网络玄幻文学的始祖还珠楼主的蜀山剑侠传

龙虎斗京华是新派武侠的最早之作,这是武侠小说大师梁羽生的第一部武侠小说。主要讲述了义和团进北京的事迹。系新派武侠开山之作。亦是“新派”武侠小说之源头伊始。其灵感来自于当时形意拳大师和太极拳大师要交手,在港澳地区引发了轰动,被宣传为龙虎斗,于是梁羽生先生趁机创作了龙虎斗京华,为新派武侠第一本小说。

新派武侠的发展:这里主要要夸奖金庸先生。当时武侠小说在社会地位很低,属于猎奇的市井文学,属于最低级的文学,大量的劣质创作往往也针对于黄暴恐三元素,加上大量的武侠夸张描写,使得很多文章乌烟瘴气。而金庸的创作射雕英雄传给武侠小说带来了一股清新之风,尤其是其核心价值“侠之大者,为国为民”,让武侠小说摆脱了低级文学的帽子,走入主流价值观。也帮助了清华,北大当时的“武侠小说是否有价值”这一辩论战里,支持武侠一方的胜利。

金庸先生历史,文字功底深厚,又有大量的剧本写作经验。加上他自己办报纸,写社评,散文,在当时鱼龙混杂的武侠创作中脱颖而出,而且金庸严格遵循武侠不可过于玄幻,掌握了武侠的纯粹性,比起其他战斗力崩坏的作品,金庸武侠里的角色并不没有那么移山填海般的实力,却反而更显得更加强大有力(举个例子,三流网文里控制无数宇宙的邪神,也比不上固古惑仔里听着蓝色多瑙河神经质的把受害者从楼上扔下去的张耀扬给观众留下的印象更深刻,角色不是靠战斗力强就能塑造的更强的,而是靠剧情,靠描写,)。加上他擅长把人物放在历史里写的特点,更显真实感。历史-纯粹武侠-侠之大者的精神,是金庸对武侠的巨大贡献

另一位要说古龙,古龙把武侠小说引入了经典文学的殿堂,将戏剧、推理、诗歌等元素带入传统武侠,又将自己独特的人生哲学融入其中,使中外经典镕铸一炉,开创了近代武侠小说新纪元,将武侠文学推上了一个新的高峰。光说文字,古龙的人物,场景,气氛描写更胜一筹。金庸则在历史感,时代感,大场景上更有其独到之处。很多文学青年会更喜欢古龙,因为其文字和情感把握更加细腻灵动,而很多热血青年更喜欢金庸,其历史感和豪情万丈的时代感带动了所有角色的升华,而不需要具体细致描写一个人一物

文章标题: 到底什么是武侠 武侠在新时代有什么发展么
文章地址: http://www.xdqxjxc.cn/jingdianwenzhang/154678.html

[到底什么是武侠 武侠在新时代有什么发展么] 相关文章推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