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2-10-26 15:01:10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106次
中国历史上的大一统王朝,基本都是按从北到南的顺序统一全国的,鲜有由南到北统一全国的,成功的仅有两例。一个是朱元璋北上灭亡蒙元建立明朝,另一个是蒋介石北伐北洋政府建立国民政府。
在这两个特例中,蒋北伐成功里掺杂的水分很大,他只完成了中国形式上的统一,实际上的统一十分脆弱。而朱元璋的北伐却是货真价实的成功,真正实现了全国统一。
那么为什么从南到北统一中国如此之难,而朱元璋却能做到呢?
第一:打铁还需自身硬
无论是从北到南还是从南到北统一中国,最根本的原因是要自己强,敌方弱。如果不满足这个条件,那么按照那个顺序来都是不可能成功的。
比如三国时期的曹魏是最强大一方,但为什么即使雄才大略如曹操,还是不能统一三国呢?因为曹魏的其他两个对手——刘备和孙权,他两也不是干吃闲饭、好惹的主。可等到蜀、吴的后辈衰落无能后,依然占据优势的魏国才统一了三国(PS:统一三国是司马父子完成的,但司马氏篡了魏国权,所以国家底子仍是魏国的)。
再比如南北朝时期的南朝刘裕北伐,这是一次很有可能统一全国的例子。因为他的对手,北方各国都相对较弱。但为何刘裕即使两次北伐都成功,到最后还是没能统一全国呢?原因在于刘裕后方不稳,自身不强,即使他攻下了北方广大地区,还是没有实力守住。
而朱元璋的个人才能和他的集团文臣武将俱佳。朱元璋是中国最杰出的帝王之一,他的政治能力和军事能力甚至超过了同为底层出身的汉高祖刘邦。朱元璋在指挥战斗的过程中,身边的文臣武将都是起到了辅助作用。他自己本身就是杰出的将领。这一点和宋朝的赵匡胤非常相似,没有大将自己也能上。更何况朱元璋身边人才济济,李善长、刘伯温、徐达、常遇春、邓愈等文臣武将十分齐全。你看看朱元璋之后杀了多少的功臣就知道他的集团手下人才是有多么的多了。再加上朱元璋卓越的统筹能力,将这些人的作用发挥到最大化。这就是知人善任,这不是什么类型的帝王就做得到的。
朱元璋的决策高明,他一直在埋头发展,奉行“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韬晦政策,努力打好自身基础,不到迫不得已时,绝不轻易出手。
北方打得昏天黑地的时候,他却不温不火的在南方发展实力,等到实力足够称霸天下才出来打败陈友谅,张士诚等等,最后打败元朝。
第二:利用强烈的民族认同意识
民国时期的蒋介石能轻易收复东北,张学良能甘心改旗易帜,很大程度源于日本的存在。
而朱元璋能灭亡元朝,也有外族存在的因素。因为元朝是由不被汉人认同的异族——蒙古族建立的。
蒙古人纯粹靠强悍的武力征服了中国,它征服中国后,实行差异化统治,将汉人列为最低等的民族,不把汉人当人看,把汉人当奴隶使。
在蒙古人残暴统治下的元朝,汉人恨透了蒙古人,渴望能早日推翻元朝,重新建立一个由汉人统治的王朝。所以当朱元璋北伐时,他就积极打出了“驱逐胡虏,恢复中华”的政治口号,利用汉人强烈的民族认同意识,争取到了广大汉人同胞的支持。
第三点:元朝在全国实行养马政策,导致最后砸了自己的脚,朱元璋等南方实力也并不缺少战马,骑兵力量也很强大,同时朱元璋的军队还十分注重火器,而元朝的少数民族还只会骑马射箭,并且这个时候蒙古骑兵也已经不行了,当遇到火器的时候,只能被打败,同时又被朱元璋的骑兵军队追歼,所以失败也是难免的。
第四点:争夺天下的方针正确:分为三个阶段加以实施,其中第一阶段便是将攻占目标定在了山东地区,接下来专攻河南,最后占据潼关。
第二阶段则是直捣元朝大都腹地,攻克河北一带,从中心地区覆灭元王朝。第二阶段是整场北伐战争的关键时刻,若不能在此阶段将元蒙势力一举拿下,那么谈及收复北方实现统一的目标将遥遥无期。
最为艰难的阶段便是第三阶段,朱元璋下令调取各部主力从元大都南下攻取山西,并且收复陕西、甘肃一带,从疆土领域上实现北方地区的大一统。
所以朱元璋在南北方的经济实力对比发生逆转的情况下,再加上朱元璋集团的文臣武将众多以及在朱元璋这么一位雄才伟略的英明之主的带领下,这才逆袭完成北伐大业,统一中国。
所以,朱元璋能够北伐成功进而统一全国,是时运和实力综合的结果。他顺应历史趋势,稳扎稳打,完成了由南到北的统一中国之路。
中国古代战争史有个奇怪的现象,南北对抗时往往是北方政权吞并南方,南方能击败北方的例子少得可伶,整个历史只有朱元璋从南向北统一天下。南北对峙时为什么是北方兼并南方?这个问题暂且不论,朱元璋能够从南向北统一天下,与其说是他能力超凡,还不如说是元朝廷自作自受。
以元朝廷的治理状况来说,能享国九十多年已经超级幸运了。元末有句谚语“莫道石人一只眼,挑动黄河天下反。”并不是因为红巾军有多厉害,对元朝廷造成了多大冲击,而是元朝廷当时已经半截身子入土了。立国时蒙古铁骑闻名天下,可是元末时的战斗力降为负值,虽然宋朝武力不行,但是禁军好歹经受女真人进攻才崩溃,而元军却被红巾军吓的炸营。
蒙古人尚且如此,其帐下的“色目人”更不用说,被红巾军打得东窜西跳。除了孛罗帖木儿等少数还有血性的蒙古汉子外,元朝廷就靠着汉人和汉化蒙古军阀扛着,比如李察罕和干儿子王保保。局面都这样了,可是元朝廷还在内讧,就在李察罕攻下汴梁,红巾军被压得死死的时候,朝堂上皇帝党和太子党相互攻击,连带着下面的人也开始亮刀子。
李察罕和王保保一系属于太子党,孛罗帖木儿则属于皇帝党。就在这个时候,远在南方的朱元璋和陈友谅开战了,孛罗帖木儿想要南征,打算趁着吴汉交战时一鼓作气平定南方,可是奏折在朝堂上被拒绝。公元1364年,当朱元璋灭掉陈友谅,南方基本统一的时候,孛罗帖木儿和王保保却代表皇帝和太子,在大都周围相互殴斗。
元朝廷内部数次交战,最后以孛罗帖木儿的胜利告终,王保保和太子躲到太原。更令人不可思议的是,公元1365年,孛罗帖木儿竟然被他保护的元顺帝暗杀,人头被送到太原,元顺帝父子抱头痛哭,重归于好。(影视剧《倚天屠龙记》中赵敏的哥哥就是王保保,虽然在里面并不重要,可是历史上却是了不起的人物,被朱元璋誉为“天下奇男子”。)
孛罗帖木儿去世后,王保保一家独大,坐镇河南,对元朝廷甚至颐指气使。可是这时候王保保的局面也很尴尬,明军很厉害,不敢南下进攻;想讨伐割据关陕的李思齐等军阀,可他们也不是吃素的,再加上元朝廷的挑拨,煽动王保保部下与他为敌,一时间河南乱成一锅粥,在四面楚歌的情况下,王保保不得不放弃河南,退守山西。
远在南方的朱元璋看到这一切后都无语了,当初进攻陈友谅吞并荆湘的时候,还提心吊胆,担心元军会打过来,于是拼命地“高筑墙广积粮”。结果整整过了五年,元朝廷没有派一兵一卒下江南,当朱元璋平了陈友谅,灭了张士诚,吞了方国珍,儿子都生了五六个,元朝廷不但不攻击,反而快把自己玩垮了。
公元1368年,朱元璋觉得时候到了,于是下令徐达和常遇春率军25万,沿着淮河北上,直指中原。中原各路元军闻讯后作鸟兽散,明军长驱直入,平汴梁入洛阳,北上兵锋直指元大都。在山西的王保保挣扎了一下,但还是被徐达击败,逃出塞外。不久,除云南和辽东外,长城内的所有领土都归明朝,朱元璋就这样完成了从南向北的统一。
参考文献:《元史》
不得不说朱元璋真是比较特殊的一位开国皇帝,他出身低下,要过饭,当过和尚,可是谁成想就这样一个人最后成立开国皇帝,而且他的王朝,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完成从南到北完成大一统的王朝,这是中国历史上的唯一。
纵观中国历史上,王朝完成一统的不在少数,但是只是像大明王朝一样,从南到北这样次序完成统一的还真的只有朱元璋,这不得不说是一个奇迹,当然这不是一个偶然,这是有多种因素决定的,我们来一一砍下。
首先、朱元璋占据了民族大义。朱元璋也是红巾军将领,当时汉族和蒙古族矛盾是主要矛盾。元朝末年,政治腐败,民不聊生,各地农民起义不断。红巾军是声势最大的一支。而朱元璋在好友的邀请下,参加了红巾军,逐渐成长。也就是说当时反对元朝统治,这是民族大义,朱元璋始终占据了这个大义,这就等于给他的统一战争奠定了基调。
其次、雄厚的经济基础。朱元璋占据金陵之后,慢慢的在金陵经营,要知道自从衣冠南渡之后,经过多年的发展,南方已经成为我国的经济中心,南方经济实力雄厚,而且比北方的战乱少。朱元璋这里有充足的粮饷,粮草充足这是支持他北伐,完成一统。
也就是说他占据金陵,不断的经营,给他了一块稳定根据地,富庶的江南,让他有充足的钱财。
再次、元朝的腐败。在朱元璋壮大的过程中,也多次遭受到元军的围剿,有胜有负,但是此时的元朝早已经腐败不堪了,根本不在乎能不能扑灭各地的起义,而在乎他们是否能继续享乐。比如在元末最伟大的政治家脱脱帖木儿,他是元末的名相,十分有才能,多次扑灭起义军,但是不被元朝廷重用,而且死在了元朝内斗之中,这样的元朝根本无法挡住朱元璋的军队。
最后、朱元璋麾下兵精将广。朱元璋奉行的“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策略,在乱世中一步步从弱小走向强大,他先后剪灭陈友谅张士诚,一步步成为南方的霸主,麾下猛将如云,比如徐达常遇春等都是当时的名将,他的军队都是从战场上走下百战之兵,这些士兵都是在和各地军阀斗争中,幸存下来的。
等到朱元璋腾出手来北伐的时候,这些百战之兵,犹如出笼猛虎,一路犹如秋风扫落叶一般,将元朝在中原的统治给打破。
所以朱元璋能够完成从南到北完成统一,不是偶然是多种因素共同决定的,这些因素综合在一起,造就了一位伟大的帝王,成就了一个伟大的王朝。
全站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