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2-10-25 22:59:58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94次
在我国两千多年漫长的封建社会中,历朝历代都有过清官。然而,在人们的心目中,北宋的包拯是最有名的一位清官。在古今小说戏曲和现代影视剧中,包公被塑造的面如黑炭、额头长有一弯月牙,一副与众不同、非常奇异的长相。他廉洁公正,不畏权贵,铁面无私,英明决断,敢于替百姓伸张正义,被老百姓尊称为“包青天””、“包公”。
那么,历史上真正的包公是什么样呢,他又为老百姓做了哪些实事呢?
包拯(999年—1062年),字希仁,庐州合肥人(今安徽合肥)人。他在做官期间,替负屈的老百姓申过冤,做了不少有利于人民的事情。他曾做过龙湖图阁直学士,因此人们又称他为“包龙图”。
嘉祐元年(1056年),包拯升任开封府知府。根据旧日的惯例,百姓告状不能把状纸直接递上公堂须由衙役代转。这样,衙役就可以从中勒索、收受贿赂。包拯到任后,下令废除这项陋规,允许百姓直接到公堂上辩理诉冤,收到开封老百姓的热烈拥护。
有一年,开封惠民河涨水,京师收到严重威胁。经过调查,包拯找出涨水的原因,是由于当时京师有权势的豪门,争着在惠民河上修筑园亭,影响了河道,以致年深月久,河道淤塞。为了全城人民的安全,包拯下令把惠民河上的建筑全部拆毁,疏浚河道。因为这件事情,包拯得罪了不少权贵。有的权贵借着包拯要他们呈验地契的机会,伪改地契啊数,包拯派人丈量属实,上奏仁宗,请求依法处理。
包拯对那些残害百姓的贪官污吏,一向主张严厉惩办。他做右谏议大夫时,三次上书皇帝,奏请罢免宣徽南院使张尧佐;两个违法的三司使(理财的官)因为他的纠举被撤掉。他竭力主张节省公私开支坚决反对奢侈浪费。他个人的日常生活非常节俭,自己虽然已做到开封知府,但是,衣服、器用、饮食都和刚做官一样。他曾经向仁宗皇帝建议:停止修建一切不急需的大工程,废除所有一切正税以外的苛捐杂税。开封上清寺失火被焚,仁宗准备动工重建。包拯立即上奏谏阻,认为国库不允,边境未宁,不应当首先办理这样无关紧要的事情。包拯还常常反对仁宗任意赏赐大臣和内臣钱帛,反对官僚们乱用公款、铺张浪费等等。
包拯这种不避权贵,甚至敢于对皇帝直谏的正直作风,在小说、戏曲中经过人们的想象、发挥,成为许多动人的故事,人们最熟悉的《铡美案》、《打龙袍等剧》,就是这样产生出来的。
包拯做官三十多年,一直以刚严的态度,来执行封建国家的法纪,对于强宗豪族的专横不法,按公处断,丝毫不留情面。他弹劾和压制豪门贵族,虽然为了维护和巩固宋王朝的封建统治制度,但对于广大人民群众是有好处的。
包拯(999年-1062年7月3日),庐州合肥(今安徽合肥肥东)人,北宋名臣。
天圣五年(1027年),包拯登进士第。累迁监察御史,曾建议练兵选将、充实边备。历任三司户部判官及京东、陕西、河北路转运使,后入朝担任三司户部副使,请求朝廷准许解盐通商买卖。知谏院时,多次论劾权贵。再授龙图阁直学士、河北都转运使,移知瀛、扬诸州,历权知开封府、权御史中丞、三司使等职。嘉祐六年(1061年),升任枢密副使。因曾任天章阁待制、龙图阁直学士,故世称“包待制”、“包龙图”。嘉祐七年(1062年),包拯逝世,年六十四。追赠礼部尚书,谥号“孝肃”,后世称其为“包孝肃”。有《包孝肃公奏议》传世。
包拯廉洁公正、立朝刚毅、不附权贵、铁面无私、英明决断、敢于替百姓申不平,故有“包青天”及“包公”之名,京师有“关节不到,有阎罗包老”之语。后世将他奉为神明崇拜,认为他是奎星转世,由于民间传其黑面形象,亦被称为“包青天”。
包拯廉洁公正、立朝刚毅,不附权贵,铁面无私,且英明决断,敢于替百姓申不平,故有“包青天”及“包公”之名,京师有“关节不到,有阎罗包老”之语,后世将他奉为神明崇拜,认为他是奎星转世,由于民间传其黑面形象,亦被称为包青天。
包拯生于宋真宗咸平二年(999年),于宋仁宗天圣五年(1027年)考中进士,被授任为大理评事,出任建昌县(今江西永修)知县。
因父母年迈,包拯请求在合肥附近就职,遂改授和州(今安徽和县)监税,父母又不想让他离开,包拯就辞去官职,回家赡养父母。几年之后,他的父母相继去世,包拯在双亲的墓旁筑起草庐,直到守丧期满,还是徘徊犹豫、不忍离去,同乡父老多次前来劝慰勉励。直到景祐四年(1037年)包拯才赴京听选,获授天长(今属安徽)知县。
扩展资料:
包拯以廉洁著称,他执法严峻,不畏权贵。任监察御史及知谏院时,为肃正纲纪,惩处贪官赃吏,他弹劾贩卖私盐以牟取暴利的淮南转运按察使张可久、役使兵士为自己织造一千六百余匹驼毛缎子的汾州(今山西汾阳)知州任弁及监守自盗的仁宗亲信太监阎士良等,其中影响最大的是弹劾王逵。王逵曾数任转运使,巧立名目盘剥百姓钱物。
激起民变后,又派兵捕捉,滥用酷刑,惨遭其杀害者不计其数,因而民愤极大。但王逵与宰相陈执中、贾昌朝关系密切,又得宋仁宗青睐,故有恃无恐。为此,包拯连续七次上章弹劾,最后一次更直接指责仁宗说:“今乃不恤人言,固用酷吏,于一王逵则幸矣,如一路不幸何!”其言激切刚直,朝野震动,舆论汹汹,朝廷终于罢免了王逵。
全站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