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喜蛋文章网
你的位置:首页 > 经典文章 > 文章正文

历史上的包拯是怎样的人

时间: 2022-10-25 22:59:58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94次

历史上的包拯是怎样的人

历史上真实“包青天”是个怎样的人呢?

在我国两千多年漫长的封建社会中,历朝历代都有过清官。然而,在人们的心目中,北宋的包拯是最有名的一位清官。在古今小说戏曲和现代影视剧中,包公被塑造的面如黑炭、额头长有一弯月牙,一副与众不同、非常奇异的长相。他廉洁公正,不畏权贵,铁面无私,英明决断,敢于替百姓伸张正义,被老百姓尊称为“包青天””、“包公”。


那么,历史上真正的包公是什么样呢,他又为老百姓做了哪些实事呢?

包拯(999年—1062年),字希仁,庐州合肥人(今安徽合肥)人。他在做官期间,替负屈的老百姓申过冤,做了不少有利于人民的事情。他曾做过龙湖图阁直学士,因此人们又称他为“包龙图”。

嘉祐元年(1056年),包拯升任开封府知府。根据旧日的惯例,百姓告状不能把状纸直接递上公堂须由衙役代转。这样,衙役就可以从中勒索、收受贿赂。包拯到任后,下令废除这项陋规,允许百姓直接到公堂上辩理诉冤,收到开封老百姓的热烈拥护。


有一年,开封惠民河涨水,京师收到严重威胁。经过调查,包拯找出涨水的原因,是由于当时京师有权势的豪门,争着在惠民河上修筑园亭,影响了河道,以致年深月久,河道淤塞。为了全城人民的安全,包拯下令把惠民河上的建筑全部拆毁,疏浚河道。因为这件事情,包拯得罪了不少权贵。有的权贵借着包拯要他们呈验地契的机会,伪改地契啊数,包拯派人丈量属实,上奏仁宗,请求依法处理。

包拯对那些残害百姓的贪官污吏,一向主张严厉惩办。他做右谏议大夫时,三次上书皇帝,奏请罢免宣徽南院使张尧佐;两个违法的三司使(理财的官)因为他的纠举被撤掉。他竭力主张节省公私开支坚决反对奢侈浪费。他个人的日常生活非常节俭,自己虽然已做到开封知府,但是,衣服、器用、饮食都和刚做官一样。他曾经向仁宗皇帝建议:停止修建一切不急需的大工程,废除所有一切正税以外的苛捐杂税。开封上清寺失火被焚,仁宗准备动工重建。包拯立即上奏谏阻,认为国库不允,边境未宁,不应当首先办理这样无关紧要的事情。包拯还常常反对仁宗任意赏赐大臣和内臣钱帛,反对官僚们乱用公款、铺张浪费等等。



包拯这种不避权贵,甚至敢于对皇帝直谏的正直作风,在小说、戏曲中经过人们的想象、发挥,成为许多动人的故事,人们最熟悉的《铡美案》、《打龙袍等剧》,就是这样产生出来的。

包拯做官三十多年,一直以刚严的态度,来执行封建国家的法纪,对于强宗豪族的专横不法,按公处断,丝毫不留情面。他弹劾和压制豪门贵族,虽然为了维护和巩固宋王朝的封建统治制度,但对于广大人民群众是有好处的。

历史上包公是个什么样的人物

历史上的包公以刚正不阿著称,他不畏权贵,惩处贪官赃吏,成为清廉的象征。包公性情严峻刚正,以其政绩和品行为人爱戴,因为包公在社会享有盛誉,所以人们广泛传诵他的事迹,衍生出许多轶闻传说。

包公的介绍
包公就是包拯,其别称还有包青天、包龙图、包中丞等。包拯因其铁面无私,且英明决断,敢于替百姓申不平,故有“包青天”及“包公”之名,京师有“关节不到,有阎罗包老”之语。后世将他奉为神明崇拜,认为他是奎星转世,由于民间传其黑面形象,亦被称为“包青天”。

包拯有奏议十五卷,今存《包孝肃公奏议》(《包拯集》)十卷,收入《四库全书》“史部·诏令奏议类”第427册,历朝都有翻刻本出版行世,深受后世研究者的重视。

包公是什么样的人物?

包拯(999年-1062年7月3日),庐州合肥(今安徽合肥肥东)人,北宋名臣。

天圣五年(1027年),包拯登进士第。累迁监察御史,曾建议练兵选将、充实边备。历任三司户部判官及京东、陕西、河北路转运使,后入朝担任三司户部副使,请求朝廷准许解盐通商买卖。知谏院时,多次论劾权贵。再授龙图阁直学士、河北都转运使,移知瀛、扬诸州,历权知开封府、权御史中丞、三司使等职。嘉祐六年(1061年),升任枢密副使。因曾任天章阁待制、龙图阁直学士,故世称“包待制”、“包龙图”。嘉祐七年(1062年),包拯逝世,年六十四。追赠礼部尚书,谥号“孝肃”,后世称其为“包孝肃”。有《包孝肃公奏议》传世。

包拯廉洁公正、立朝刚毅、不附权贵、铁面无私、英明决断、敢于替百姓申不平,故有“包青天”及“包公”之名,京师有“关节不到,有阎罗包老”之语。后世将他奉为神明崇拜,认为他是奎星转世,由于民间传其黑面形象,亦被称为“包青天”。

包公是宋代的,狄(你错写为钬了)公是唐代的,施公是清代的。
他们都历史上的真实人物,不过以他们为主人公的公案故事则大多是虚构的。

包公:
包拯(999-1062),字希仁,汉族,北宋庐州(今合肥)人,天圣进士。累迁监察御史,建议练兵选将、充实边备。奉使契丹还,历任三司户部判官,京东、陕西、河北路转
运使。入朝担任三司户部副使,请求朝廷准许解盐通商买卖。改知谏院,多次论劾权幸大臣。授龙图阁直学士、河北都转运使,移知瀛、扬诸州,再召入朝,历权知
开封府、权御史中丞、三司使等职。嘉祐六年(1061),任枢密副使。后卒于位,谥号“孝肃”。因不畏权贵,不徇私情,清正廉洁,其事迹被后人改编为小
说、戏剧,令其清官包公形象及包青天的故事家喻户晓,历久不衰。
狄公:
狄仁杰(630—700年),字怀英,生肖虎,汉族,唐代并州太原(今山西省太原南郊区)人;唐--武周时期杰出的政治家,武则天当政时期宰相。举明经。历官并州都督府法曹、大理丞、侍御史、宁州、豫州刺史,武则天即位,任地官侍郎、同凤阁鸾台平章事,后为来俊臣诬害下狱,贬彭泽令,转魏州刺史,神功初复相,后入为内史,后又封为梁国公。在武则天当政时,以不畏权贵著称。死后埋葬于神都-洛阳东郊白马寺。

施公:
施世纶 (1658年一1722年),字文贤,清靖海侯施琅之子,是清代著名的清官。他秉公执法,清正廉洁,不畏权贵,勤于民事,在民间素有“施青天”之誉,被康熙称为江南第一清官。民间有一部流传很广的侠义公案小说《施公案》,就是关于他的传说。

历史上的包公是什么样的人

包拯廉洁公正、立朝刚毅,不附权贵,铁面无私,且英明决断,敢于替百姓申不平,故有“包青天”及“包公”之名,京师有“关节不到,有阎罗包老”之语,后世将他奉为神明崇拜,认为他是奎星转世,由于民间传其黑面形象,亦被称为包青天。

包拯生于宋真宗咸平二年(999年),于宋仁宗天圣五年(1027年)考中进士,被授任为大理评事,出任建昌县(今江西永修)知县。

因父母年迈,包拯请求在合肥附近就职,遂改授和州(今安徽和县)监税,父母又不想让他离开,包拯就辞去官职,回家赡养父母。几年之后,他的父母相继去世,包拯在双亲的墓旁筑起草庐,直到守丧期满,还是徘徊犹豫、不忍离去,同乡父老多次前来劝慰勉励。直到景祐四年(1037年)包拯才赴京听选,获授天长(今属安徽)知县。

扩展资料:

包拯以廉洁著称,他执法严峻,不畏权贵。任监察御史及知谏院时,为肃正纲纪,惩处贪官赃吏,他弹劾贩卖私盐以牟取暴利的淮南转运按察使张可久、役使兵士为自己织造一千六百余匹驼毛缎子的汾州(今山西汾阳)知州任弁及监守自盗的仁宗亲信太监阎士良等,其中影响最大的是弹劾王逵。王逵曾数任转运使,巧立名目盘剥百姓钱物。

激起民变后,又派兵捕捉,滥用酷刑,惨遭其杀害者不计其数,因而民愤极大。但王逵与宰相陈执中、贾昌朝关系密切,又得宋仁宗青睐,故有恃无恐。为此,包拯连续七次上章弹劾,最后一次更直接指责仁宗说:“今乃不恤人言,固用酷吏,于一王逵则幸矣,如一路不幸何!”其言激切刚直,朝野震动,舆论汹汹,朝廷终于罢免了王逵。

历史上的包公是公正不阿、不畏权贵、不包己私的人,包公(北宋清官包拯)一般指包拯,包拯廉洁公正、立朝刚毅,不附权贵,且英明决断,敢于替百姓申不平。
包公有“包青天”及“包公”之名,京师有“关节不到,有阎罗包老”之语。后世将他奉为神明崇拜,认为他是奎星转世,由于民间传其黑面形象,亦被称为“包青天”。

包拯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包拯是刚正不阿和清正廉明的人.
包拯(999—1062),汉族,宋庐州合肥(今属安徽)人,字希仁.天圣朝进士.累迁监察御史,建议练兵选将、充实边备.奉使契丹还,历任三司户部判官,京东、陕西、河北路转运使.入朝担任三司户部副使,请求朝廷准许解盐通商买卖.改知谏院,多次论劾权幸大臣.授龙图阁直学士、河北都转运使,移知瀛、扬诸州,再召入朝,历权知开封府、权御史中丞、三司使等职.嘉裕六年(1061),任枢密副使.后卒于位,谥号“孝肃”.包拯做官以断狱英明刚直而著称于世.知庐州时,执法不避亲党.
文章标题: 历史上的包拯是怎样的人
文章地址: http://www.xdqxjxc.cn/jingdianwenzhang/154054.html

[历史上的包拯是怎样的人] 相关文章推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