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喜蛋文章网
你的位置:首页 > 经典文章 > 文章正文

河姆渡文化(公元前5000年—公元前3300年)和良渚文化(公元前3300年—公元前2200年前)之间有关联性吗

时间: 2022-10-23 15:00:41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111次

河姆渡文化(公元前5000年—公元前3300年)和良渚文化(公元前3300年—公元前2200年前)之间有关联性吗

河姆渡文化的详解

河姆渡文化是新石器时代文化,以母系氏族公社的形式存在着,反映了约7000年前长江流域氏族的情况。

在众多的河姆渡文化出土文物中,大量人工栽培稻谷是最重要的发现,这也是目前世界上最古老、最丰富的稻作文化遗址发现。这不仅打破了中国水稻是从印度引进的传统说法,许多考古学者还依此推断河姆渡可能是中国乃至世界稻作文化的最早发源地。这一时期的农作植物除了水稻,还有橡子、菱角、桃子、酸枣、葫芦、薏仁米、菌米与藻类植物,人们还同时从事畜牧、采集、捕鱼和制作世界上最早的漆器。漆器的出土,将人类使用生漆的历史推到了7000年以前。考古学家在河姆渡遗址中发现了世界上最早的木构水井以及世界上最早的木制水上交通工具。

生活用器以陶器为主,种类很多,主要有釜、罐、盆、盘、钵、豆、盉、甑、鼎等,按使用功能可以分为炊煮器、饮食器、储存器、汲水器。较为特殊的有灶和盉两种。陶灶形似簸箕,内壁有三个乳钉状足,为安放釜而设置。陶灶发明后,解决了木构建筑内煮炊防火问题,是后世南方居民一直使用的缸灶的前身。在河姆渡遗址出土的文物中还发现了中国最早的木制饰品“木雕鱼”,其他包括木柄骨制的耕田用具耜、和刀铲等切割器具,还有大量纺织工具。

到目前为止,在我国新石器时代遗址考古中,河姆渡遗址是陶器出土量最多、复原率最高的遗址之一。仅两次考古发掘就出土了40万件陶片。出土陶器中最具特色的是早期的夹碳黑陶。在陶土中掺炭末,可以减少陶土的粘性,提高成品率,这是河姆渡先民的智慧结晶。

在建筑方面,遗址中发现大量干栏式建筑的遗迹。考古学家和古建筑专家对遗迹和木构件分析后认为,河姆渡的房屋是以一排排桩木为支架,上面架设大小梁承托地板,构成高于地面的架空基座,再于其上立柱、架梁、盖顶的干栏式建筑。在垂直相交的构件接点上,使用榫卯结构技术。河姆渡建筑遗迹的发现将我国榫卯木作技术的出现时间从金属时代向前推进了3000多年。

河姆渡文化比较进步的还有骨器,有耜、鱼镖、镞、哨、匕、锥、锯形器等器物,一些有柄骨匕、骨笄上雕刻花纹或双头连体鸟纹图案,就像是精美绝伦的实用工艺品,是由河姆渡先民精心磨制而成。在众多的出土文物中,还出土了相当多的骨哨。骨哨既是一种乐器,也是一种狩猎时模拟动物声音的狩猎工具。今天,我们依旧能看到河姆渡骨哨的遗存——在杭州有一种用小竹管制作而成,能发出鸟叫声的竹哨子。

伴随骨哨出土的古老乐器还有原始陶埙。这种河姆渡陶埙,呈鸭蛋形、中空,一端有一小吹孔,与现代用的陶笛样貌相似,只是这种陶埙有吹孔没有音孔。

河姆渡文化遗址的发现,充分显示出早在新石器时代中期,长江流域的文化发展没有落后于中国其他地区的文化发展。河姆渡文化与同时期的其他文化一起丰富了我国本就悠久的历史文明,也证明了我国的历史文化早在史前时期就已呈现出生机盎然的多元化发展,华夏文明不只是一种传闻,它真实存在过!

  河姆渡文化

  河姆渡文化是中国长江流域下游地区古老而多姿的新石器文化,第一次发现于浙江余姚河姆渡,因而命名。它主要分布在杭州湾南岸的宁绍平原及舟山岛,经科学的方法进行测定,它的年代为公元前5000年至公元前3300年。

  河姆渡文化的骨器制作比较进步,有耜、鱼镖、镞、哨、匕、锥、锯形器等器物,精心磨制而成,一些有柄骨匕、骨笄上雕刻花纹或双头连体鸟纹图案,就像是精美绝伦的实用工艺品。河姆渡文化在农业上以种植水稻为主。在其遗址第4层较大范围内,普遍发现稻谷遗存这对于研究中国水稻栽培的起源及其在世界稻作农业史上的地位,具有重大意义。

  河姆渡文化的农具,最具有代表性的是大量使用耒耜。河姆渡文化的建筑形式主要是栽桩架板高于地而的干栏式建筑。干栏式建筑是中国长江以南新石器时代以来的重要建筑形式之一,目前河姆渡发现是为最早。它与北方地区同时期的半地穴房屋有着明显差别,成为当时最具有代表性的特征。因此,长江下游地区的新石器文化同样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渊薮。它是代表中国古代文明发展趋势的另一条主线,与中原地区的仰韶文化并不相同。

  贯穿中华大地六千公里的亚洲第一大河“长江”,尽管总长超过了黄河,但长江流域诞生的古代文明以前并不为人所知,这是因为人们一直认为中华文明的发源归根到底还是黄河流域,只有黄河文明才是历史的主流,但是近年来,在长江下游一代却不段出现令人振奋的发现。首先,是和半坡遗址处于同一时代的河姆渡遗址的发现。稻穗纹陶盆上印有稻穗的图案,弯弯的稻穗图案使人想象到,河姆渡时期的人们已经开始了水稻的栽培。1987年的发掘中从遗址中出土了大量的稻壳,据发掘报告说总量达到150吨之多,在已经碳化的稻壳中可以看到稻米,分析的结果确认这是七千前的稻米。水稻的栽培,使社会上大量的余粮屯积成为可能,随之而来的是贫富差别的出现。文化的发展也进入了新的阶段。

  河姆渡文化的社会经济是以稻作农业为主,兼营畜牧、采集和渔猎。在遗址中普遍发现有稻谷、谷壳、稻杆、稻叶等遗存。 遗址 中还出土有许多动植物遗存,如:橡子、菱角、桃子、酸枣、葫芦、薏仁米和菌米与藻类植物遗存。

  河姆渡文化时期人们的居住地已形成大小各异的村落。在村落遗址中有许多房屋建筑基址。但由于该地是属于河岸沼泽区,所以房屋的建筑形式和结构与中原地区和长江中游地区发现的史前房屋有着明显的不同。

  生活用器,以陶器为主,并有少量木器。河姆渡文化是长江下游以南的一种较早的新石器时代。

河姆渡文化有哪两个时间的分期?

1977年至1978年第二次对河姆渡遗址作发掘并获得一批研究资料。据放射性碳素断代,年代约为公元前5000年至前3300年。河姆渡文化分早、晚期。早期为约公元前5000年至前4000年。晚期为约公元前4000年至前3300年。

河姆渡文化什么时期的石器多通体磨光

河姆渡文化晚期的石器多通体磨光。

河姆渡遗址石器的数量和种类都不算丰富,共出土874件。按功能分,主要是生产工具和装饰品两大类。生产工具有斧、锛、凿三种,器形较小,磨制不精,尚留有不少打击和琢制的痕迹。

大多属于砍伐树木和加工木构件的工具,有的可作为农具和加工骨、木的工具。其它的石器还有砺石和马鞍形石块、石球,后二种可能是谷物和硬壳果实的脱壳工具。

河姆渡文化简介

河姆渡文化,是指中国长江流域下游以南地区古老而多姿的新石器时代文化(即距今约7000年前)。黑陶是河姆渡陶器的一大特色;在建筑方面,遗址中发现大量"干栏式房屋"的遗迹。

1973年,第一次发现于浙江宁波余姚的河姆渡镇,因而命名。它主要分布在杭州湾南岸的宁绍平原及舟山岛。经科学的方法进行测定,它的年代为公元前5000年至公元前3300年(距今约7021----5021年)。

它是新石器时代母系氏族公社时期的氏族村落遗址,反映了距今约7000年前长江下游流域氏族的情况。

文章标题: 河姆渡文化(公元前5000年—公元前3300年)和良渚文化(公元前3300年—公元前2200年前)之间有关联性吗
文章地址: http://www.xdqxjxc.cn/jingdianwenzhang/153826.html

[河姆渡文化(公元前5000年—公元前3300年)和良渚文化(公元前3300年—公元前2200年前)之间有关联性吗] 相关文章推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