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2-10-23 05:01:33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106次
百善孝为先,传播孝道,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孝"是儒家伦理思想的核心,是千百年来中国社会维系家庭关系的道德准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二十四孝》全名《全相二十四孝诗选集》,是元代郭居敬编录,一说是其弟郭守正,第三种说法是郭居业撰。由历代二十四个孝子从不同角度、不同环境、不同遭遇行孝的故事集。由于后来的印本大都配以图画,故又称《二十四孝图》。为中国古代宣扬儒家思想及孝道的通俗读物。
《二十四孝》的故事大都取材于西汉经学家刘向编辑的《孝子传》,也有一些故事取材《艺文类聚》、《太平御览》等书籍。干宝的《搜神记》卷十一收录三则鲤鱼自动破冰弹跳的故事,主角有王祥、王延、楚僚等三人。敦煌藏经洞发现的佛教变文《二十四孝押座文》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二十四孝”作品。南宋时期的画家赵子固有“二十四孝书画合璧”一图。元代学者谢应芳在《龟巢集·二十四孝赞》序中说的:“常州王达善所赞《二十四孝》,以《孝经》一章冠于编首。”清代吴正修作《二十四孝鼓词》:“论起这二十四孝,谁人不知,谁人不晓……”
《二十四孝》之后,相继又出现《日记故事大全二十四孝》、《女二十四孝》、《男女二十四孝》等劝孝书籍。
杨伯峻在《经书浅谈》考证说:“元代郭守正将24位古人孝道的事辑录成书,由王克孝绘成《二十四孝图》流传世间;清末,张之洞等人将之扩编至《百孝图说》。应园先生邀请为其86岁父亲庆寿,陈少梅完全依照元代王克孝《二十四孝图》内容绘制了《二十四孝图》卷,与之相比,徐操创作的《二十四孝史》则更具个性化。”
《二十四孝图》中那些孝子们的故事,原本该是很感人的。只可惜,一代代人们给它披绫挂彩,涂脂抹粉,将感人的真实涂抹成了让人反感的矫情。鲁迅是想通过这篇文章告诉我们:孝是应该的,迂腐是愚蠢的,盲从是可悲的,卫道是可恨的。对于当下的国人,孝道该如何提倡,仍然是非常值得思索和探讨的问题。那些煞费苦心“修饰”出来的完美的、让人们去膜拜敬仰的神像,是不能打动人心的。真正能让我们这些普通人感动的,永远是那些平凡的英雄,那些有过懦弱、有过自私、有过犹豫,然而最后选择了勇敢、选择了奉献、选择了坚定的人。
有些故事放在现今,只能算是“愚孝 ”。不过历史事件都要放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去看待,我们从中吸取的,也绝不仅仅是照搬的知识,而是需要我们“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孝不分贵贱,人在一生中,与父母相处的时间只会一天天减短。尤其在现今,很多人从小就离家,读书十几年,然后又结婚生子独自生活,因此很多父母感概地说,不奢求子女孝顺发达,只要不让人担忧操心,就丰富满足了。俗话说:“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要趁父母都在身边好好孝顺父母,不要等年华老去,双亲不在时懊悔当初。
儒家思想其实一直贯穿在我们日常行为处事的原则中,而且这也属于中华文化中的积极成分,并且对我们人类的生产生活也造成了很多的积极影响。但是我们对于文化的理解过程,其实也是在逐步了解中进行发展的,并且在最初我们也没有足够的判断能力,所以也就出现了秦朝时的焚书坑儒和其他对儒学有所伤害的事件的出现。但是这其实也并不影响我们现代人对儒学传统价值观的学习。
儒学中所提倡的孝道,其实是属于儒学中具有营养的一个方面,我们在对儒学的学习过程中,其实是发现了不少对我们人生有意义的指导思想的。这其实是有利于这个社会的稳定和和平发展的,并且符合于当前的人文价值观,我们对父母的孝顺,其实也是这个社会想要宣扬的一种积极向上的观念。
所以这并不属于文化糟粕的一方面,文化其实是有积极文化和消极文化之分的,而且消极文化中其实也含有着腐朽文化和落后文化,这些文化是需要我们在发展过程中进行剔除的。而且这些消极文化其实会阻碍我们的正常发展,并且特别我们的价值观造成一些不可估量的消极影响作用。
所以如果我们想要投身于对于文化的学习和了解过程中是需要保持这一种明辨是非的态度的,而且在这一过程中也要本着“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这一根本性原则的。只有我们真正掌握了文化中所宣扬的积极成分,我们才能将它融入到我们的日常生活当中去,并且作为一种指引,让我们向更好的方向发展的领航灯。文化对人的塑造作用是我们需要正确引导的,并且这需要我们对于文化进行深入的了解。
全站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