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2-10-20 03:00:32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107次
社会上总是存在怀才不遇的人,古今中外皆是如此。
有些人的才能不被重用,是因为他的才能没有被发现。
而有些人的才能不被重用,则是因为即便直到他有才但与统治者的理念不合被可以打压。
辛弃疾就是这样的人。
辛弃疾(1140年~1207年)字幼安,号稼轩,山东济南府历城人,是南宋时期重要的抗战派、诗人和将领。
宋绍兴三十一年(1161年)金国南侵,辛弃疾趁机聚拢数千人参加由耿京领导的起义部队,受命南下联络南宋政府,回归后得知耿京被叛将杀害,仅带领几十人杀入敌营,擒拿叛将交给南宋政府,由此得到宋高宗赏识,提拔重用。
辛弃疾一力主张北伐抗金收复失地,都被主和投降派弃之不用,并将其派到地方任职。朝廷上下畏惧金国实力,一味打压主战派,辛弃疾始终坚守自己的志愿。
统治者主张求和,而辛弃疾主张抗金,这是他不受重用的最根本的原因。
历史有时候是让人捉摸不透的,社会主流民意想如此如此,但掌权的统治者偏偏不如此做。
北宋灭亡,遭遇靖康之耻,绝大多数宋人毫无疑问地是想收复失地,力主抵抗的,是主战派。
然而统治者却不是如此想,他们一味委曲求全,主张乞和,出现了势力极强的主和派。
求其原因,无非是他们的利益比普通的百姓更复杂,求和对他们更有利。
这种现象,在古今中外也是屡见不鲜的。
如圣女贞德。
她是在英法百年战争中带领法国军队对抗英军的入侵的军事统帅和民族英雄,曾保护法王查理七世加冕。
但是就是这样一个法国的民族英雄,最后被法国人出卖给英国,而查理七世没有采取任何救援措施,以致于贞德被烧死。
中国历史上,如岳飞也是如此,死于自己人手里。
统治者只关心自己的利益,民族大义之类的不过是可以利用的工具罢了。
对于辛弃疾,统治者需要的是他从北方南来归顺的表率,但不需要他主战对金开战破坏和局的想法。
如此一来,等待辛弃疾的只能是埋没才华。
与统治者的意图相违背,是很多人不受重用甚至被摧残致死悲剧的根源。
开禧三年(1207年),一生力主抗金,郁郁不得志的辛弃疾积劳成疾不幸病逝。临死前仍旧高呼‘北伐杀贼,北伐杀贼’。
关于辛弃疾的这个问题,令我想起另一个同样在南宋初期从北方投奔而来的人,那人便是秦桧。
辛弃疾南下,是在绍兴三十二年(1162年),当下正值金主完颜亮大举南侵,在后方,二十一岁的辛弃疾聚集了两千人,加入由耿京领导的起义军,被任命为掌书记,即秘书长。随后,当完颜亮被杀,金军向北撤退之际,辛弃疾被耿京派到南方与朝廷联络。完成使命归来途中,听到耿京被叛徒张安国所杀、义军溃散的消息,便率领五十多人袭击几万人的敌营,把叛徒擒拿带回建康,交给南宋朝廷处决。
这么干?漂不漂亮?当然漂亮,可是加分作用有限。南宋给他的官职,只是一个江阴签判而已。
我们看秦桧,他是怎么回来的?建炎四年(1130年),金国大将挞懒率兵进攻山阳(今江苏淮安),秦桧当时是随军同行人员。十月,他突然出现在南宋这边,而后取道涟水军水砦,返回行都临安(今杭州)。南宋官兵问他,你是怎么回来的?秦回答:杀了监视俺的金兵,抢了小船逃回来的。
请注意:秦桧是携家眷回来的,而辛弃疾是带着一队武装人员带着叛徒回来的。
两相比较,谁更受欢迎?请注意:辛弃疾随后只当了一个地方小官,而秦桧,没多久就混上了礼部尚书,稍后更升任参知政事,即南宋帝国国务院副总理。
差距咋这么大呢?
一个原因,辛弃疾原本只是一个平民,稍后参加的耿京部队,也不是南宋的正规军,也就是说,他的起点很低。而秦桧呢?原本已经是北宋的御史中丞,而且还和徽钦二帝一起患难过(自然这是秦桧自己说的)。
更重要的原因,则是人脉二字。辛弃疾牛鼻不牛鼻,老实说能文能武,再牛不过了,可是在南宋这边,有谁跟他相熟?有谁为他说话?没有,一个都没有——所以最终能当个地方官,很好了。
而秦桧呢?他朝中有人哪!宰相范宗尹、枢密使李回,都是秦桧一块搓麻将吃烧烤的,怎么会不帮他,在皇帝面前保荐他的忠心?所以,秦桧一回来,就升官了。
最重要的原因,则是皇帝的态度。秦桧打北方一回来,说话就让赵构听着舒服。头一个他是在二帝身边呆过的人,可迎还二帝这种话,他打死也不说——相对照的就是岳飞,压根就没见过二帝,却天天唱着歌,说要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你说赵构听了烦不烦?
次一个,秦桧的主张,是要南北议和,南宋你也别端着,整天叫嚷什么驱逐鞑虏,你自己想想你那两下子驱逐得了谁?所以最务实的办法,就是不打仗,两边好好谈,最多给你们送点钱,你们就别老想着南下来打我了。
相比而言,秦桧的话,当然更切合赵构的心思,辛弃疾的主张,则是对牛弹琴,牛听了不但不高兴,兴许还要踹你俩脚。
因此最终,辛弃疾从25岁一直熬到68岁,也只能空悲切,临终时还大呼“杀贼!杀贼!”但是,有啥用呢?谁会理你?
最主要的原因就在于辛弃疾当时所持对待外敌的观点和当时朝堂上主流观点完全相反,同时还有一个原因就在于当时的辛弃疾是一个归正人,对于归正人的说法,其实是对辛弃疾的一种讽刺,是当时北宋沦陷之后,由北宋投奔到南宋的一些人。
一、身份有污点这是在当时南宋宰相提出的一个观点,他们非常瞧不起归正人,他们认为这些都是胆小之徒。辛弃疾是逃亡的人,他一直认为自己只要提出可行的方案,对南宋有帮助,就可以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但实际上在当时,只要他是一个归正人,那么他的身上就是有污点的,就不可能得到别人的认可。
许多人提到辛弃疾一般都非常敬佩于他一个词人的身份,但实际上在辛弃疾的朝代,他是当中是一个武将,是一个心怀治国天下,可以收腹北宋的一个伟大人生理想的武人,在中国历史上,很少有像辛弃疾这样写词,能让人向往他的生活。
二、能文能武作战可以让敌人闻风丧胆的人,辛弃疾出生在北方,而他从小就接受父亲的教育,他的父亲就是一个武将在他的认知当中,父亲是一个非常伟大的人,所以他也希望自己可以像自己的父亲一样征战四方,然后为自己的祖国打下大好河山。
同时辛弃疾的性格,也注定辛弃疾不可能会被重用性的性格,非常的直爽,率真。在朝堂上,他也同样敢于直言,这样的性格很容易得罪许多朝廷大臣。而且他的那个时期,加上他跟朝廷中学的大臣的意见不统一。在朝廷上和别人直接的争论,导致他在朝堂中和许多人的看法都是不一样的。这样,许多人都在背后上作者捅他刀子,使得他一直都处于一个低小的官阶 无法上升。
全站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