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喜蛋文章网
你的位置:首页 > 经典文章 > 文章正文

明朝时期,南京,应天府,南直隶的管辖范围有什么区别 这三者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时间: 2022-10-13 09:00:44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91次

明朝时期,南京,应天府,南直隶的管辖范围有什么区别 这三者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明朱元璋时期南直隶应天府管辖范围是现在哪一块区域?

明朝洪武初年建都南京应天府,以应天府、苏州府、凤阳府等14个府级单位(注:明朝时期的直隶州与府平级,有别于低一级的散州)为直隶,相当于今江苏、安徽、上海两省一市。永乐初年移都北京(今北京市)后,又称直隶于北京的地区为北直隶,简称北直,相当于今北京、天津两市、河北省大部和河南的小部地区;直隶于南京的地区被称为南直隶,简称南直。
安徽与江苏一部分

列举明朝的地方行政制度是什么?

明朝地方行政制度

  明朝的地方行政建置就元朝的十行中书省,改为十三布政使司区。简称为十三省,另设南北两直隶,犹如元朝的“腹里”。

皇帝
(中央政府)
北京顺天府
府、直隶州
县、属州

南京应天府
府、直隶州
十三布政使司
府、直隶州
县、属州

皇帝
(中央政府)
布政使司(省)
府、州(直隶州)
县、属州
布 政 使—民政兼司法,承宣布政使司
知府、知州
知县、知州
按 察 使—监察兼司法,提刑按察使司
都指挥使—军事,都指挥使司
指挥使—卫
千户—所
  1、南北两直隶
  明朝的政治区划以南北两京的地方为两直隶。南直隶称南京,包括今之安徽、江苏,于南京城郊置“应天府”。北直隶称京师,包括今之河北辽宁两面三刀省的南部,于北京城郊置“顺天府”。顺天府、应天府都设有府尹为长官。与其他近畿诸府州皆直辖于中央南北两京政府,故称直隶,而不另设布政使。
  2、省、府(直隶州)、县(属州)三级制
  明初改元之路为府,府之下为县,在原则上是“府县两级制”。府县之外另有州,大州直辖于省,与府相同,谓之直隶州。小州则属于府,与县相同,谓之属州。所以在形式上,似乎成为府州县三级制。加“布政使司”区,成为“省”、“府”、“州”、“县”四级制。明代晚叶在“布政司”上又设“督”(总督)、“抚”(巡抚),原为中央御史之临时兼职,后成为常驻官,于是在形式上竟成为“督抚”、“布政司”(省)、府、州、县,五级制了。然而实质上仍以府(或州)、县两级地方行政为基础(如秦汉之郡县,隋唐之州县),上加省级,可称为“三级制”。
3、布政使、按察使和都指挥使

(1)布政使:“布政使”的全衔是“承宣布政使”,每省置左右“承宣布政使”二人,秩从二品。布政使原是一种承上启下的监司性质,放多事不公要陈报中央诸部,不要取得总督巡抚的许可。不过因其总揽一省(布政使司区)之大政,遂为一省之最高行政首长。

2)按察使:与“布政使”同列,掌管一省之监察与司法有“提刑按察使”一员,其品秩为正三品,比“布政使”低一级。在“布政使司”下分设若干不同性质的监察区划,名为“道”,有“督粮道”、“督册道”、“分守道”等,由布政使下的参政与参议兼任之。有“提督学道”、“清军道”、“驿传道”、“分巡道”等,由按察使下的“副使”、“佥事”分任之,其区划名称颇为复杂。又京畿地方所设诸道,因直隶无布政使司,其道司则由附近诸布政使司分摄这(如北直隶之密云道、大名道、天津道、霸州道,由山东省兼管,易州道、口北道、昌平道……由山西省兼管)。

(3)都指使:都指挥使,亦称“都司”(正二品官),掌管地方军事,与“布政”、“按察”分掌“行政”、“监察”、“军事”统称为地方三司。

4、府、州、县

(1)府:“府”有京府与非京府之别,一般府之长官称知府,唯顺天、应天两“京府”之长官皆称府尹。为正四品官。府官掌一府之行政、教化、钱粮、治安。

(2)州:“州”之长官,称知州,品秩为从五品,州有大小,有直隶、属州之别。大的“直隶州”为直隶于省之州,地位与“府”相同;小的“属州”,属府管辖,地位与“县”相同。

(3)县:“县”之长官称知县,为七品官。府、州、县之行政体系与职务,大致与宋朝相同。 “府”、“州”、“县”虽在布政使司(省)之下,实系地方之基层行政组织,与“布政使司”介于监察行政之间者不同。

明朝的州和府有什么区别?谁隶属于谁?

千百年来,华夏大地上也出现了诸多的王朝,王朝更迭是常事,不同的王朝,版图与制度也会有一些差距,随着疆域的不同,行政区的分化也是不一样的,比如从早期的郡县,到后面的州府,很多地方都经历了行政区不断变迁的情况。

那么在明清时期,当时的行政区分化已经与近现代非常相似,明朝作为最后一个汉人王朝,它的建立对于确立中国疆域有着极大的作用,明朝的很多规划,也让人有些不太明白。

比如明朝时期的州与府,到底有什么区别,谁隶属于谁呢?

朱元璋建国之后,大体沿袭元朝的行省制度,不过他做出了一些改变,在行省里面设置了承宣布政使司,这是一省的最高官方机构,而底下则是两种制度同时存在,省府州县四级制与省州县三级制都在明朝的地方使用,看起来这是有些矛盾的事情,多出来一个府,就显得有些格格不入,那么府与州到底是个什么关系?

明朝会根据都市的情况,分出一些散州与直隶州。府是明朝省以下的二级单位,因此州实际上是隶属于府的,可有些州是一省直辖的,这就是直隶州,这种是直接隶属于省的,并不归府管辖,自然就不存在隶属的关系了。州往下会管辖县,而府对于县是没有直接管理的,根据《明史·地理志》记载:终明一朝有府140,州193,县1138。明朝的疆域虽然很难与元朝相比,可是他们要管理的土地也是非常大的,历来行政区的划分就是一个麻烦事。

朝廷划分行政区就是为了能有效管理地方,那么一旦层级设置太多,管理的效率就会变低,像南北朝的时候,地方的行政区混乱不堪,州县随意设立,对中央与地方的行政都造成了极大的影响。可要是层级太少了,对于国家来说影响也是比较大,全国这么多地方,每年会有这么多的事情出现,要层级太少,中央承担的事情就更多,那样中央的任务量就太大了,很难应对全国发生的这些事情。

因此各个朝代一直不断改变着行政区的划分,始终没有一个太好的解决方法,元朝建立之后,它所推行的行省制度,这对中国的行政区发展有着极大的影响,一直到现在,我们还在沿用它的行省制度,行省让地方的管理变得更加有效,可地方的权力又不能太大,因此明朝才会采用三司制度,一省设置三司,分管一省的事情,这样就避免有人做大。

不过后来,明朝又出现了巡抚,这就负责管理一省的事情,可底下的州府的划分还是没有改变。影响州府最大的因素就是直辖,在朱元璋称帝之后,他的南京自然就成为国都,为了体现南京的特殊性,他就将南京周边一大片地区单独划出来,专门归南京直辖。后来明朝迁都之后,北京也同样得到了这样的待遇,南北二京,也就成为了应天府和顺天府,这是明朝最为特殊的两个府,与其他的行政区都是不一样的。

那么除了京城区域直辖以外,明朝还安排了不少的直隶州,这些州也相当于是现在的省直辖市,很多省都有安排这样的直隶州,这是为了方便当地州的管理。通常能成为直隶州的地方,往往都是一些非常特殊的城市,要不就是有着极大的政治意义,或者是有着一定的经济意义。直隶州都是省内非常重要的地方,因此这就需要由省直接管理,通常直隶州的人口也是非常多的,同样是赋税的要地。

在明朝设置这么多直隶州,因此州与府之间的关系就变得比较特殊了,不是直隶州的才会归到府管辖。明朝这么安排,也是存在着一些问题,因为州府下辖的县是比较多的,这就容易造成地方行政混乱,比如直隶州的特点就发挥不出来,直隶州下属有一些专门的县,而散州同样会下辖一些县,那直隶州与散州的区别就不是非常大了。

在清朝建立之后,对于这个问题也进行了一些改变,散州不再下辖县,而散州的长官品阶也会比直隶州的长官要低一些,这就凸显了两者的差距。直隶州属于二级行政区,散州要低一档,两者与府关系就比较明显了。

其实古代的州与府之间关系本身就是非常复杂的,很多地方不见得具备这样的资质,可全看皇帝是否高兴了。比如在明朝,朱元璋就把凤阳老家建设成为都城,他甚至一度打算要到凤阳建都,只是凤阳的整体城建确实要差了些,地缘的环境也不是非常好,不具备建都的能力,朱元璋也只得作罢。不过他还是把凤阳变成府,直接属于中书省,凤阳的地位就比一般的州府要高很多了。

而古代也有很多皇帝去过的地方,往往都会改为府,古代经常会出现皇帝随意变更行政区的事情,比如今天把哪变成了州,明天把哪变成了府,这些都是看皇帝自己的喜好了。一般来说,州与府是平级的关系,不过在地位上,府肯定是要稍稍高一些的,州是比较基本的地方行政单位,府就不是常见的了。

当然,在明朝顺天府与应天府的地位要高于其他的州府,作为明朝的政治核心地区,这两个地方的长官是正三品,这就已经是中央的高官了。为了维护京城,保证京城的供给问题,是必须要在京城的周边设置一些缓冲的区域。

因此围绕着应天府与顺天府,就诞生了北直隶与南直隶。在清朝我们也经常听到直隶总督,直隶是属于一个省的建制,底下也与诸多的州府,不过它内部是有国家的都城,因此管理起来就与其他的行省不太一样,像应天,顺天府的官员,也是一个比较悲催的职务,他们虽然品阶挺高,听起来是很不错的,可实际上两京里面有多少大人物这些人是不敢得罪的,各路神仙都挤在他下辖的地方,那当然就不好管了,因此他们日常只是负责一些基本的民事,不敢去做更多的事情。

在划分的时候,南直隶等地也有一些不太合理的地方,比如南直隶占据淮北、淮南、江南三个地区,不少原本应该属于一些行省的地方,就被划到其他的地方里面。而像河南这样的,自古就认为是黄河以南的地区,没想到在划分的时候,居然黄河以北的地方也有一些被划到了这里。有的时候,行政区的划分确实容易出现一些失误,这就会给当地的行省管理,带来一些麻烦。要想解决这些问题,是比较困难的。总得来说,明朝的行政区制度还是比较成功的,既保证了地方行政,又限制了地方的权力,明朝很少会发生地方作乱的事情,在朝廷稳定的时候,地方很难威胁到国家。

唐朝时期,地方的权力非常大,这就让唐朝后期渐渐形成了割据的态势,宋明经过对于行政区以及当地的官制不断改变,终于找到了解决的方法,因此他们才能把权力高度集中,很少会像唐朝那样频繁出现了地方的叛乱。

后来清朝结合他们的一些问题,继续做出了改进,对于地方的控制就要更加出色了,这也让清朝的集权做得更加到位,清朝灭亡之后,虽然封建制度被彻底废除,但行省这种先进的体制还是能得到沿用,因此也一直都被保留下来。

参考文献《明史》

明朝时代,府是省会城市,州是府以下的二级单位,是隶属于府的,可有些州是省直辖的,这就是直隶州,这种是直接隶属于省的,就像一个省里的省会城市和直辖市。
明朝是会根据都市的情况分出一些散州与直隶州,府是明朝省以下的二级单位,因此州实际上是隶属于府的,可有些州是一省之辖的,也就是直隶州。这是隶属于省的。
个人觉得,主要的区别还是在于级别上的不同,州一般下辖县,府一般下辖州。明朝的话州在绝大部分情况下隶属于府。

南直隶是哪里 古代南直隶是哪里

1、南直隶在安徽、江苏等地。直隶是京畿所在的区域,明朝把首都搬到北京之后,以前的首都南京并没有撤销,并保留一套完整的编制。因此对应的明朝直隶有两个,一个是直隶京畿地区,另一个是南直隶,即是首都搬到北京前的直隶地区。

2、南直隶简称南直,是明朝处于南方、直隶中央六部府和直隶州的区域总称,为明朝行政区划两京地区之一,区别于北直隶。与今江苏省、安徽省以及上海市二省一市相当,与山东、河南、湖广、江西和浙江相接壤。南直隶经济繁荣,赋税居全国之冠,文化昌盛,崇文重教,半数以上官员皆出自江南贡院。约占全国人口18%(1630年),面积235,368平方公里,仅占全国面积7%左右(1630年)。明朝初年,直属京师南京的地区为直隶,洪武初年建都应天府(今南京市),以应天府、苏州府、凤阳府等14个府级单位为直隶。

明代的南京属于哪个省/府

如题
南京属于南直隶。
明代是两京制,北京和南京都是法定首都,北京所在省份称直隶,南京所在省份称南直隶,南直隶就是今天安徽和江苏、上海两省一市的总和。
不属于那个省/府。明初,洪武,建文以及永乐前十几年,南京是首都,称京师,自然直属中央,后来迁都北京,南京仍做为留都,和北京一样,设六部等中央官职,部门,虽然都是闲差和摆设,但名义上和北京是平级的。还是直属中央。
明代实行两京制。南京是朱元璋时定的京师,皇城以外归应天府管辖,应天府以外属于南直隶。朱棣迁都后,北京成为实际首都,北京皇城以外归顺天府管辖,顺天府以外属于北直隶。
明代的南京是京城,直辖的,迁都之后这里也是作为陪都存在
1368年明太祖朱元璋在南京应天府称帝,国号大明。明初定都于应天府,1421年迁都至顺天府,而应天府改称为南京。
文章标题: 明朝时期,南京,应天府,南直隶的管辖范围有什么区别 这三者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文章地址: http://www.xdqxjxc.cn/jingdianwenzhang/152746.html

[明朝时期,南京,应天府,南直隶的管辖范围有什么区别 这三者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相关文章推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