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喜蛋文章网
你的位置:首页 > 经典文章 > 文章正文

唐绍仪的事迹

时间: 2022-10-10 11:00:12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89次

唐绍仪的事迹

唐绍仪其人?

唐绍仪(1862-1938),汉族,又名绍怡,字少川,1862年1月2日生于广东珠海唐家镇唐家村,是清末民初著名政治活动家、外交家。自幼到上海读书,1874年官派留学美国哥伦比亚大学,1881年归国。曾任驻朝鲜汉城领事、驻朝鲜总领事、清末南北议和北方代表、民国第一任内阁总理等,为中国主权、外交权益及推进民主共和作出了重要贡献。与孙中山政见分歧后,政治消沉,后任中山县长。上海沦陷后,与各方暧昧不明,引起多方揣测,置自身于险境。盛传日敌拟利用绍仪等组织华中伪政府,蒋介石下令戴笠派特务赵理君于1938年9月30日将其杀害于家中。
唐绍仪是清末民初著名的政治活动家、外交家,清政府总理总办、山东大学(时称山东大学堂)第一任校长,中华民国首任内阁总理 ,国民党政府官员。曾任北洋大学(现天津大学)校长。   1874年,被清政府选派到美国留学。1881年,被召回国,入天津水师附设的洋务学堂读书。1885年,到天津税务衙门任职。随后被派往朝鲜办理税务,成为清政府驻朝鲜大臣袁世凯的书记官和得力助手。   1904年,以清政府议藏约全权大臣身分,先后两次与英国办理交涉,签订《续订藏印条约》,使英国确认中国对西藏地方的领土主权。武昌起义后,充当袁世凯内阁全权代表,于1911年底,开始与民军全权代表伍廷芳举行议和谈判,达成在湖北、陕西、安徽、江苏、奉天等地的停战协定。后继续与伍廷芳秘密磋商关于清帝退位的优待办法,以及孙中山的辞职和由袁世凯继任的各项问题。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后,为第一任内阁总理。经孙中山同意,他加入了同盟会。   1912年3月,到南京组织新内阁,4月迁往北京。唐力图推行责任内阁制,同袁世凯的意图不能相容,被迫弃职离京。   1917年参加广州护法军政府,任财政总长,后为七总裁之一。曾参与与北京政府代表举行的议和谈判。1920年后退居家乡。1931年5月,任广州国民政府常务委员。   九一八事变后,任国民党中央监察委员、国民政府委员。1932年任西南政务委员会常务委员,兼中山县县长。日本侵占上海、南京后,策动其出任伪政权首脑,未成事实。1938年9月30日被国民党特务暗杀於上海。
抗战初期,唐绍仪曾秉承蒋介石的旨意与日本人密谈谋和条件。上海沦陷后,唐绍仪将妻室子女送往香港,自己没有西撤,仍留居上海法租界福开森路(今武康路40号)。   由于他的政治声望引起敌伪的注意,故被视为“以华制华”傀儡的最佳猎物。日本有了一个所谓“南唐北吴”计划,日本特务头子土肥原贤二还组织了一个对华特别委员会,负责做唐绍仪、吴佩孚的工作,计划由唐组织全国性伪政府,取蒋介石地位而代之。日本许多特务首脑如谷正文、土肥原贤二等和汉奸陈中孚、温宗尧等频繁往来于唐府。于是当时上海、广州等地盛传日敌拟利用唐绍仪、陈中孚、温宗尧等组织华中伪政府,因而广州抗敌后援会于1938年3月上旬去电唐绍仪,请其脱离恶势力的包围,刻日南归,唐不予答复。到了3月19日,广州各界人士及社团在省民众教育馆二楼开会,会上由广州市各社会团体联衔电催唐绍仪南归,电文说:“请公善保晚节,否则自堕名誉,遗臭万年”,并汇去旅费2万元。唐仍置之不理,旅费也不肯收。唐绍仪是历经政治风云、老于世故的成熟政治人物,对于自己出处的荣辱得失,是有充分考虑的;但是又以身居日寇包围中的孤岛上海而不愿得罪任何一方,便采取与各方暧昧不明的态度,这就不能不引起多方揣测,置自身于险境。[1]   1938年9月28日上午,日本特务土肥原贤二在唐绍仪女婿岑德广的带领下,亲自赴唐宅长谈,拉拢唐出山。潜伏于上海的国民党军统特务侦知此事后,i汇报给重庆方面,蒋介石指示军统局负责人戴笠派一得力人员到上海把唐绍仪除掉。戴笠派赵理君赴沪暗杀唐绍仪。赵理君,四川人,黄埔军校毕业生,是戴笠最信任的人之一。[1]   赵理君从各方面探询唐绍仪的情况,从唐的亲友来往之中,得悉唐绍仪喜爱古玩,经常驱车往古玩店购置古瓷器、古铜器之类,曾在某古玩店看中一个古瓷瓶,该店老板索价伪币10万元,唐认为要价太高,未成交易。赵理君得知后,即出重价将此瓶购置到手,伪装该店之跑街伙计,携带此瓶亲自送到环龙路唐公馆,由门口警卫人员(保镖者)转报,唐绍仪在会客室接见赵理君。赵又详述这个古瓶的特点,并云还有一个古瓷瓶比这个瓶的色彩还要好,年代更早,价钱并不比这个瓶高,若要看的话,请指定时间,再亲自送来。唐很高兴地告知赵理君在某日下午送来。赵此次来,已观察清楚唐的住宅情况,唐之会客室门外亦有一个保镖人员,以保护唐之安全。赵理君回到住地后,即召集亲信人员,商讨如何下手,既可以完成刺死唐的任务,又可以安全逸去。研究结果,决定特制一柄锋利的短斧,由赵理君亲自动手,并准备多辆小坐车在唐之住宅周围警戒,以防意外。准备妥当后,赵即按照后绍仪指定的时间携带两个古瓷瓶到唐之公馆,又在会客室与唐见面。   唐绍仪看到古董花瓶后很高兴,戴上老花眼镜,把瓷瓶拿在手中详细鉴别,究竟哪一个瓷瓶的年代久,色彩好。并云:“这一次拿来的一个,确实比那一个好,一经比较,优劣立见。”观察再三,爱不释手。赵理君认为时机已至,即靠近唐绍仪身旁,伪装与唐一同鉴别瓷瓶,即刻用右手从裤袋中抽出利斧,照准后绍仪后颈猛力砍去,唐绍仪立时毙命。赵理君杀死唐后,即将两个瓷瓶收拾好,离开会客室,轻手轻脚地又把会客室门关好,从容告知会客室门外之保镖说:“老太爷在会客室等我,我去再拿几个更好的古瓶请主席挑选,请你稍微等待一下,我马上即来。”赵即很快走出,与在唐宅外边守候人员乘车逃逸。等待仆人发现唐绍仪实刺,急忙将人事不知的唐绍仪送往医院抢救,但因流血过多,且年迈体衰而死。[1]   消息传出后,上海舆论一时大哗。有人怀疑唐为日本人所刺,有人怀疑是国民党特务所为,为掩人耳目,1938年10月5日,重庆方面以国民政府主席林森、行政院长孔祥熙等名义,特地颁布《唐绍仪褒扬令》,同时拨付治丧费5000元,并令将唐氏生平事迹“宣付国史”。国史馆撰写的《唐绍仪传》,称唐晚年被日本人拉拢,要其充当傀儡,“终不肯出”。[1]   据称唐被送附近的广慈医院抢救,于次日凌晨3:50气绝。唐遇刺后,一些国民党元老十分不满没有掌握唐失节确证,就将其杀害。蒋介石下令付治丧费五千元,并将唐生平事迹存付国史馆,以平息风波。
唐绍仪是清末民初著名的政治活动家、外交家,清政府总理总办、山东大学(时称山东大学堂)第一任校长,中华民国首任内阁总理 ,国民党政府官员。曾任北洋大学(现天津大学)校长。   1874年,被清政府选派到美国留学。1881年,被召回国,入天津水师附设的洋务学堂读书。1885年,到天津税务衙门任职。随后被派往朝鲜办理税务,成为清政府驻朝鲜大臣袁世凯的书记官和得力助手。   1904年,以清政府议藏约全权大臣身分,先后两次与英国办理交涉,签订《续订藏印条约》,使英国确认中国对西藏地方的领土主权。武昌起义后,充当袁世凯内阁全权代表,于1911年底,开始与民军全权代表伍廷芳举行议和谈判,达成在湖北、陕西、安徽、江苏、奉天等地的停战协定。后继续与伍廷芳秘密磋商关于清帝退位的优待办法,以及孙中山的辞职和由袁世凯继任的各项问题。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后,为第一任内阁总理。经孙中山同意,他加入了同盟会。   1912年3月,到南京组织新内阁,4月迁往北京。唐力图推行责任内阁制,同袁世凯的意图不能相容,被迫弃职离京。   1917年参加广州护法军政府,任财政总长,后为七总裁之一。曾参与与北京政府代表举行的议和谈判。1920年后退居家乡。1931年5月,任广州国民政府常务委员。   九一八事变后,任国民党中央监察委员、国民政府委员。1932年任西南政务委员会常务委员,兼中山县县长。日本侵占上海、南京后,策动其出任伪政权首脑,未成事实。1938年9月30日被国民党特务暗杀於上海。
唐绍仪(1862-1938),汉族,又名绍怡,字少川,1862年1月2日生于广东珠海唐家镇唐家村,是清末民初著名政治活动家、外交家。自幼到上海读书,1874年官派留学美国哥伦比亚大学,1881年归国。曾任驻朝鲜汉城领事、驻朝鲜总领事、清末南北议和北方代表、民国第一任内阁总理等,为中国主权、外交权益及推进民主共和作出了重要贡献。与孙中山政见分歧后,政治消沉,后任中山县长。上海沦陷后,与各方暧昧不明,引起多方揣测,置自身于险境。盛传日敌拟利用绍仪等组织华中伪政府,蒋介石下令戴笠派特务赵理君于1938年9月30日将其杀害于家中。
唐绍仪(1862-1938),汉族,又名绍怡,字少川,1862年1月2日生于广东珠海唐家镇唐家村,是清末民初著名政治活动家、外交家。自幼到上海读书,1874年官派留学美国哥伦比亚大学,1881年归国。曾任驻朝鲜汉城领事、驻朝鲜总领事、清末南北议和北方代表、民国第一任内阁总理等,为中国主权、外交权益及推进民主共和作出了重要贡献。与孙中山政见分歧后,政治消沉,后任中山县长。上海沦陷后,与各方暧昧不明,引起多方揣测,置自身于险境。盛传日敌拟利用绍仪等组织华中伪政府,蒋介石下令戴笠派特务赵理君于1938年9月30日将其杀害于家中。
1911年,南北议和时南方革命政府的代表是他。

中华民国的第一任总理唐绍仪有哪些事迹?

民国中有这么一个人,他追随过袁世凯,还是孙中山的好友。

他曾代表中国政府和英国谈判西藏主权,捍卫了中国的领土主权。

他参与了南北和谈,是中华民国建立过程中的推手,就连民国历史上著名的外交家顾维钧都是他的女婿。

他就是中华民国的第一任总理—唐绍仪,后来还为了老百姓去当县长,事迹到新中国都成为了榜样。

然而如此显赫的人物居然在晚年被人以“莫须有”的罪名刺杀,冤死于自己的家中。这其中究竟发生了什么?为什么笔者会说他是被冤死的呢?请跟着笔者一起分析一下唐绍仪的一生,看一看他究竟是什么样的人。

唐绍仪的一生十分精彩,他经历了晚清政府、北洋军阀政府以及蒋介石政府,可以说是见证了大半民国的发展和变化。他从留美幼童到外交新秀,从内阁总理到一县之长,从满清大员到共和推手,从袁世凯的左右手到孙中山的追随者。唐绍仪的身份一直都在变化,但也有一样东西在他心中从未变化。

唐绍仪出生于广东的一个富商家庭,和孙中山是老乡,他的家庭可谓是开风气之先,很早就开始经营近代商业。甚至于他的族叔唐延枢还在李鸿章麾下办洋务,参与了上海轮船招商局、开平矿务局等著名企业。这种家庭背景也使得他从小就有着与众不同的成长之路。

1874年还在学习外语的唐绍仪被清政府选中,成为第三批留美幼童中的一员。在留美期间,他见识到了欧美的民主共和政治,接受到欧美民主思想的熏陶,这在他年幼的心灵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记。于是他剪掉了辫子,这仿佛象征着他要效忠民主。

1881年6月,唐绍仪和其他留美幼童一样被清政府全部召回。唐绍仪在拜见李鸿章的过程中假辫子不慎掉落,李鸿章却并没有怪他,还给他安排到了天津海关工作。于是唐绍仪又重新留起了在美国剪掉的辫子。这仿佛象征着他把留美经历中,萌芽的民主思想隐藏了起来。为什么这么说呢?不要着急,请接着往下看。

后来唐绍仪被推荐到朝鲜当助手。在这里,他结识了生命中最重要的人物—袁世凯。1894年日本人密谋商议,准备杀掉在驻朝期间一直与其作对的袁世凯,唐绍仪得知之后立即和英国公使商议,并用计救了袁世凯。这也使得袁世凯对他信任有加,并且不断提拔。

从此,唐绍仪的仕途生涯一帆风顺。他随着袁世凯一路升迁。在面对山东教案和西藏问题时他更是展示了出色的外交才能,维护了国家的主权。这些使得唐绍仪逐渐迷失,他脑后的辫子也越留越长,他变得喜欢讲究排场,吃饭要吃豪华西餐,雪茄要论根拿黄金换。对待手下却非常苛刻,又裁员又减薪。甚至收取贿赂任人唯亲。这种日子也使得他幼年时的民主思想萌芽越埋越深,仿佛就要消失。

1911年10月武昌起义,辛亥革命爆发,清政府一瞬间丢失了半壁江山。这仿佛是春日里的一声惊雷,给所有中国人带来了巨大的震撼。这对于在家赋闲的唐绍仪来说同样是当头一棒,他那埋藏在心中快要枯萎的民主萌芽开始重新焕发出生机破土而出。

这一点在袁世凯启用他去参与南北谈判的时候非常明显。在赶往谈判地点的火车上,唐绍仪“兴高采烈”,第二次剪起了辫子,并且换上了西装,从此之后他就再也没有留过辫子。南北谈判的核心问题是实行君主立宪还是民主共和。本该代表袁世凯的唐绍仪仿佛革命党人一般说道:“共和立宪,我等由北京来者,无反对之意向。”

甚至他还说:“且我共和思想,尚早于君,因我在美国留学,素受共和思想故也 。”全完忘记他的上司袁世凯让他“君主制度,万万不可变”的要求。其实这也不难理解,就像他自己说的那样,唐绍仪自幼就在心中留下了民主共和的萌芽,从未消失,只不过是隐藏了起来。最终在唐绍仪和伍廷芳的谈判之中,清王朝宣告破灭,民主共和制的国家诞生。

南北谈判中唐绍仪赞同共和,推动共和国家的建立,这是革命党人和袁世凯都没有想到的事情。不过袁世凯也并没有就此不信任唐绍仪,革命党人却是开始信任他。于是双方都推荐他当总理,双方都认为他是自己人。实际上,内心萌芽觉醒的唐绍仪也确实算是民主共和一派。唐绍仪在组阁之后很快就加入了同盟会。这也使得同盟会的力量在内阁中十分强大。

唐绍仪出任内阁总理,对于他来说这是一次实现自己理想抱负的绝佳机遇。他充分贯彻《临时约法》的精神,使得袁世凯处处受制。袁世凯感到十分难受,这不像自己所认识的唐绍仪了,有时候甚至和他吵得面红耳赤。以至于袁世凯的侍从官都说:“唐总理又来欺负我们总统了。”

袁世凯多次暗示他:“有所为,有所不为”,在遭到唐绍仪决然的拒绝之后,袁世凯不禁感叹:“少川(唐绍仪的字),我老了,你来当总统吧!”内阁总理的日子使得唐绍仪内心的萌芽生长成树。

然而,这棵树很快就面临了风霜侵袭。袁世凯绝不能容忍任何人在他头上拉屎,他唆使陆军总长段祺瑞、内务总长赵秉钧不出席国会,常常不经过唐绍仪这个总理就直接插手事务,将唐绍仪带到了一个十分尴尬的地位。而随之而来的直隶都督事件更是让其气愤出走。

袁世凯违背直隶谘议局的决定,绕过唐绍仪直接改变了直隶总督的任命。这件事彻底激怒了唐绍仪,使得他愤然提出辞职。他和袁世凯三十多年的交情就此结束。唐绍仪和袁世凯的矛盾表面上看起来是权利斗争的问题,实则是民主和独裁的斗争。经历此事之后,唐绍仪大受打击,民主之树遭遇严寒风霜。而他和老友袁世凯,也就此决裂。

唐绍仪在辞职后赋闲了一段时间。但他后来却选择来到自己家乡做一名县长,并豪言要建成与世界著名城市相媲美的楷模县城,因为他知道,老百姓的生活是最苦的,这也算是一种赎罪。虽然他实施了一系列科学有效的政策。但是由于受到广东军阀陈济棠的排挤,最终只能离开县城远赴上海。这又是对他的民主理念的一次打击。

尽管如此,总理当县长的美谈也传承甚远,连教员都时常提起,来教育新中国的干部。

抗日战争爆发,日本人占领上海,国民党举国西撤。唐绍仪并没有随着国民党逃走,他只是将自己的子女送走,自己一个人呆在上海。鉴于他的声望和威势,日本人将他列入了“南唐北吴”的汉奸计划,用来以华制华,唐绍仪并没有回应。这时候社会各界得知日本人的计划,纷纷急劝唐绍仪逃离上海,但是唐绍仪也没有回应。

但就是这些蛛丝马迹的线索,引起了蒋介石军统的巨大猜疑。他们分析认为唐绍仪如果出面,就可以成为替代蒋介石的政治巨擘。所以,蒋介石派特务以“莫须有”的罪名将其刺杀,然而彼时的唐绍仪已经是76岁的高龄了。

为何说是“莫须有”呢?首先,在中日双方的记录中自始至终都没有找到唐绍仪通奸的记录。其次唐绍仪在日本占领上海之后遣散了自己的亲人,如果想投奸,为何要这样?

最后唐绍仪是一个从小就心怀国家民族和民主共和观念的人,哪怕是在他步步高升,得意忘形的时候,都力主捍卫中国的主权。(山东教案和西藏问题)你说这样的人会在晚年时自掘坟墓,晚节不保?就算是要杀人,也应该在查明之后依法处理才对。

蒋介石刺杀唐绍仪终成了一桩历史悬案、一桩历史冤案。他有蒋介石抗日的意图在,我们也难说这个目的是不正确的,但他的手段却是极为毒辣的、残忍的,军统刺客用斧头重重的砍在唐绍仪的头颅上致其死亡。


唐绍仪一个76岁的古稀老人,一定程度上也成了抗日的牺牲品。蒋介石事后还不承认,假模假式给他家属送钱,表彰他的功绩,但当时的明眼人一瞧就知道事情十分蹊跷。为什么在日本人传言要勾搭唐绍仪的时候,唐绍仪就死了呢?这怕不是蒋介石中了日本人的反间计。

直到后来,人们拨开那段历史,才给这段历史“翻了案”。专家学者大多定性唐绍仪之死是“晚节未失,惨遭错杀”。

唐绍仪,这位教员口中具有代表性的旧官僚、海关总税务司赫德口中极力反对外国人的爱国者,却被“疑似卖国”的罪名刺杀,历史的吊诡莫大于此。

参考资料

张华腾:《袁世凯与唐绍仪的关系论述》

王冰冰:《唐绍仪:一个留美学生的政治信念与政治操守》

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后,为第一任内阁总理。经孙中山同意,他加入了同盟会、组建内阁、“宁粤分裂”时,唐绍仪参加了汪精卫等人在广州组织的反蒋联盟,后任国民政府西南政务委员会五常委之一。
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唐绍仪被清廷派遣为驻朝鲜总领事。 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起,唐绍仪先后被委任为全国铁路总公司督办、税务处会办大臣、邮传部左侍郎。
促成南北议和 ,参与《拉萨条约》,与英国签定《中英续订藏印条约》。为中国主权、外交权益及推进民主共和作出了重要贡献。

唐绍仪的被刺始末

抗战初期,唐绍仪曾秉承蒋介石的旨意与日本人密谈谋和条件。上海沦陷后,唐绍仪将妻室子女送往香港,自己没有西撤,仍留居上海法租界福开森路(今武康路40号)。
由于他的政治声望引起敌伪的注意,故被视为“以华制华”傀儡的最佳猎物。日本有了一个所谓“南唐北吴”计划,日本特务头子土肥原贤二还组织了一个对华特别委员会,负责做唐绍仪、吴佩孚的工作,计划由唐组织全国性伪政府,取蒋介石地位而代之。日本许多特务首脑如谷正文、土肥原贤二等和汉奸陈中孚、温宗尧等频繁往来于唐府。于是当时上海、广州等地盛传日敌拟利用唐绍仪、陈中孚、温宗尧等组织华中伪政府,因而广州抗敌后援会于1938年3月上旬去电唐绍仪,请其脱离恶势力的包围,刻日南归,唐不予答复。到了3月19日,广州各界人士及社团在省民众教育馆二楼开会,会上由广州市各社会团体联衔电催唐绍仪南归,电文说:“请公善保晚节,否则自堕名誉,遗臭万年”,并汇去旅费2万元。唐仍置之不理,旅费也不肯收。唐绍仪是历经政治风云、老于世故的成熟政治人物,对于自己出处的荣辱得失,是有充分考虑的;但是又以身居日寇包围中的孤岛上海而不愿得罪任何一方,便采取与各方暧昧不明的态度,这就不能不引起多方揣测,置自身于险境。
1938年9月28日上午,日本特务土肥原贤二在唐绍仪女婿岑德广的带领下,亲自赴唐宅长谈,拉拢唐出山。潜伏于上海的国民党军统特务侦知此事后,汇报给重庆方面,蒋介石指示军统局负责人戴笠派一得力人员到上海把唐绍仪除掉。戴笠派赵理君赴沪暗杀唐绍仪。赵理君,四川人,黄埔军校毕业生,是戴笠最信任的人之一。
赵理君从各方面探询唐绍仪的情况,从唐的亲友来往之中,得悉唐绍仪喜爱古玩,经常驱车往古玩店购置古瓷器、古铜器之类,曾在某古玩店看中一个古瓷瓶,该店老板索价伪币10万元,唐认为要价太高,未成交易。赵理君得知后,即出重价将此瓶购置到手,伪装该店之跑街伙计,携带此瓶亲自送到环龙路唐公馆,由门口警卫人员(保镖者)转报,唐绍仪在会客室接见赵理君。赵又详述这个古瓶的特点,并云还有一个古瓷瓶比这个瓶的色彩还要好,年代更早,价钱并不比这个瓶高,若要看的话,请指定时间,再亲自送来。唐很高兴地告知赵理君在某日下午送来。赵此次来,已观察清楚唐的住宅情况,唐之会客室门外亦有一个保镖人员,以保护唐之安全。赵理君回到住地后,即召集亲信人员,商讨如何下手,既可以完成刺死唐的任务,又可以安全逸去。研究结果,决定特制一柄锋利的短斧,由赵理君亲自动手,并准备多辆小坐车在唐之住宅周围警戒,以防意外。准备妥当后,赵即按照唐绍仪指定的时间携带两个古瓷瓶到唐之公馆,又在会客室与唐见面。
唐绍仪看到古董花瓶后很高兴,戴上老花眼镜,把瓷瓶拿在手中详细鉴别,究竟哪一个瓷瓶的年代久,色彩好。并云:“这一次拿来的一个,确实比那一个好,一经比较,优劣立见。”观察再三,爱不释手。赵理君认为时机已至,即靠近唐绍仪身旁,伪装与唐一同鉴别瓷瓶,即刻用右手从裤袋中抽出利斧,照准唐绍仪后颈猛力砍去,唐绍仪立时毙命。赵理君杀死唐后,即将两个瓷瓶收拾好,离开会客室,轻手轻脚地又把会客室门关好,从容告知会客室门外之保镖说:“老太爷在会客室等我,我去再拿几个更好的古瓶请主席挑选,请你稍微等待一下,我马上即来。”赵即很快走出,与在唐宅外边守候人员乘车逃逸。等待仆人发现唐绍仪实刺,急忙将人事不知的唐绍仪送往医院抢救,但因流血过多,且年迈体衰而死。
消息传出后,上海舆论一时大哗。有人怀疑唐为日本人所刺,有人怀疑是国民党特务所为,为掩人耳目,1938年10月5日,重庆方面以国民政府主席林森、行政院长孔祥熙等名义,特地颁布《唐绍仪褒扬令》,同时拨付治丧费5000元,并令将唐氏生平事迹“宣付国史”。国史馆撰写的《唐绍仪传》,称唐晚年被日本人拉拢,要其充当傀儡,“终不肯出”。
据称唐被送附近的广慈医院抢救,于次日凌晨3:50气绝。唐遇刺后,一些国民党元老十分不满没有掌握唐失节确证,就将其杀害。蒋介石下令付治丧费五千元,并将唐生平事迹存付国史馆,以平息风波。

唐绍仪被刺杀案到底有什么隐情?

1938年9月30日上午,上海法租界秋雨绵绵,阴霾沉沉。位于福开森路的一座洋房门口,一辆蓝色轿车停了下来。从车上走下来三个人,为首的手里抱着一个大皮箱,后面是两个抬着木箱的伙计。门外站岗的巡捕见是房主的老熟人谢志磐,赶紧打开了门。这几日,谢志磐似乎正在和房主人买卖一些古董,这已经是他们第三次来到府上了。

不过,按照规定,巡捕们还是对这伙人进行了仔细的搜查,除了藤箱里有一把剑和几件古玩外,只在木箱中发现了一个大花瓶,其余一无所获。三人鱼贯进入院内,轻车熟路地来到客厅,管家早已上楼报告主人:“谢大少爷又来卖古董了,请老爷下楼过目。”话音刚落,一位老者早已满脸堆笑地出现在了门口,宾主寒暄几句落座后,便开始进入了正题。

谢志磐拿出皮箱中的宝剑,递给老者:“这可是抗倭名将戚继光的配剑,请您老甄别。”老者接过宝剑,戴上眼镜,略一把完后,沉声说道:“这恐怕并非真品,大家都知道,戚将军的随身武器是一把佩刀,而非剑。”气氛略显尴尬,主人赶紧转移话题,吩咐佣人为客人续茶,佣人随即转身离去。此时,谢志磐对身旁一人递了一个眼色,他赶快回身从木箱的花瓶中取出一把钢斧,绕到低头凝视其他古玩的老者身后,对准其脑袋一斧子劈了下去。

瞬间,对方脑浆迸裂,鲜血喷涌,颓然倒地。三人赶紧撤出客厅,临出门时,还装模作样地回身作揖:“请您留步,不必送了,我们马上去取另外的一个花瓶来!”从容关上房门后,三人还不忘齐刷刷地对着屋内恭敬地鞠了一躬,然后消失得无影无踪。死者是谁?杀人者又是谁呢?为什么杀手们会对他如此恭敬?

死者名叫唐绍仪,是声名煊赫的国民党元老级人物,在民国政坛上纵横裨阖,极为风光。1874年,唐绍仪曾作为120名海外留学生之一赴美学习,后入哥伦比亚大学深造。1881年学成归国,先后担任驻朝总领事、与英国西藏主权谈判全权大臣等职。辛亥革命后,唐绍仪出任民国第一任总理,后随孙文南下护法。1919年南北议和时,唐绍仪是南方的首席代表。

1931年,南京政府任命他为中山县县长,致力于模范县的建设,后和两广实权人物陈济棠产生摩擦,受到排挤被迫离开中山。“八一三事变”后,唐绍仪寓居上海法租界内,暂时放下了政治,显得孤寂落寞。平日里以看书、品茶、买卖古董打发时间,落得逍遥。他尤其痴迷于历朝珍品瓷器,每每爱不释手,抚摸把玩,不惜重金收购,其书房和客厅里便陈设了不少明清青花瓷器。

没想到这个爱好,最终会给他惹来杀身之祸,让他命丧斧下。说完死者,再来看看行刺者又是谁呢?除了上文提到的,唐绍仪故友的侄儿谢志磐外,持斧行刺之人名叫赵理君,都是军统特务。谢志磐利用身份之便,早已是唐府上的常客,他利用唐绍仪收集瓷器的爱好,接近并取得了唐绍仪的信任,然后带着赵理君和另一个军统特务,干掉了唐绍仪。那么,军统为何要杀死唐绍仪呢?

这要从日本人的所谓“南唐北吴计划”说起。日本人在侵占上海后,曾秘密制定了所谓的“南唐北吴计划”,其核心内容就是物色像唐绍仪、吴佩孚等有影响力的人选,建立一个傀儡政权来代替当时的政府,企图实现其“以华制华,以战养战”的更大阴谋。此时,寓居在上海的唐绍仪进入了日本人的视眼,这个曾经的民国政府总理,国民党元老级人物是再合适不过的人选。如果唐绍仪能答应出面组建伪政权,以他曾经的资望担任伪职,是非常符合日本人的标准的。

1938年9月下旬,日本特务头子土肥原贤二为此来到上海,亲自拜访了唐绍仪。两人的见面,是由唐绍仪的女婿、清末两广总督岑春煊之子岑德广陪同前往的。此时的岑德广早已沦为汉奸,因其精通日语,又与唐绍仪关系特殊,被土肥原贤二带在身边兼做翻译。两人会面的具体谈话内容至今无人知晓,据说土肥原贤二曾试探性地询问过唐绍仪,是否能起草一份“和平通电”或者“和平救国宣言”,但唐绍仪予以了拒绝。

唐绍仪的一举一动,当然逃不过潜伏在上海的军统特务的眼睛,他们将情报迅速地报告给了国民党高层。戴笠认为唐绍仪本就具有一定的亲日思想,又和日本人频繁接触,恐有沦为汉奸的可能。如果唐绍仪最终投靠日本人,即便他已退出政坛,但毕竟曾是国民党元老,这对于国民党的形象无疑是个损毁,对全民抗日士气也是个不小的打击。

于是,蒋中正决定先礼后兵,对唐绍仪施以怀柔政策,用金钱和官职拉拢他。派出唐绍仪的另一个女婿诸昌年,劝说他离开上海,定居香港。后又让杜月笙给唐绍仪去信,力劝他尽快离开上海,一切费用由杜月笙负责。面对这些警告和规劝,唐绍仪予以了正面回答:“唐某人宁死不做亡国奴,只要把上海的私人事务处理完结,一定赴港定居。”但是,唐绍仪却迟迟没有下文,这让国民党忐忑不安,于是下达了刺杀令,派出赵理君执行刺杀任务。

唐绍仪被砍成重伤后,被马上送到了最近的广慈医院抢救,医生使出了浑身解数,折腾到下午4时,还是没能留住他的性命,最终伤重不治。国民党元老唐绍仪死后,引发了轩然大波,毕竟他没有投靠日本人的实际行动,国民党也无法拿出令人信服的确实证据。

蒋中正为平息风波,还专门发去了一封唁电,同时向其家属拨付了5000元丧葬费,“并将生平事迹存备寄付国史,用彰政府笃念勋省之至意”。国民党的这些举动,似乎又传递出一个信息:刺杀唐绍仪者并非军统。这究竟是欲盖弥彰,还是唐案背后确实另有其人,至今不得而知。(参考资料:《唐绍仪被刺之谜》)

文章标题: 唐绍仪的事迹
文章地址: http://www.xdqxjxc.cn/jingdianwenzhang/152469.html
文章标签:事迹 唐绍仪

[唐绍仪的事迹] 相关文章推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