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2-10-09 09:00:48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89次
胤礽并不是不堪重任,主要是胤礽靠着实力故意找事儿,硬生生的把一手好牌打得稀烂。
第一次被废,源于一件小事康熙二十九年七月,正值康熙西征期间,由于身体不适,加之思念儿子,康熙便召太子胤礽和三子胤祉前往行宫探望。这本是一件很小的事情,身为人子,看到父亲生病,理应感到忧伤焦急,但不知为何,胤礽在见到康熙后,并没有表现伤心之意,甚至隐隐还有兴高采烈的神情。
对此,康熙自然是极为不满,十分生气的他,在训斥了胤礽一通后,直接将他赶回了京城。不过,虽说康熙十分生气,但此时还没有废除太子的想法,在他看来,太子只不过是一时犯错,还是要给他改过自新的机会。但在此后,胤礽的所作所为,让康熙终于忍无可忍。
首先是极为贪婪,不仅私自动用大内库银,还毫无底线的向官员们索贿,并且,他还指使手下的人到各地收受贿赂,放纵效忠于自己的凌普,敲诈勒索属下,完全不顾及脸面。其次,对待朝廷官员,甚至对待其他儿子态度傲慢,仗着自己是太子,随意辱骂、责打儿子和官员,在回京后,愤怒加上失望的康熙,最终废除了胤礽的太子之位。
废而复立后,胤礽仍不自爱,反而行为愈加癫狂胤礽被废除,让康熙十分伤心,毕竟自己倾注了几十年的心血,就这样付之东流,让他着实不甘心,抱着这样的想法,同时也是为了缓解儿子争储带来的朝局动荡,在被废掉太子之位一年后,胤礽再次被康熙立为太子。
按正常人的思维来说,能有这种废而复立的机会,肯定要紧紧的抓住,想方设法的去弥补之前的过失,从而稳固自己的地位。但胤礽并没有这样做,依旧是我行我素,之前所犯的错误不仅没有改正,反而变本加厉,公然拉拢党羽,贪污腐败,一次又一次的,挑战康熙的底线。
从胤礽的早期经历来看,很难用“烂泥扶不上墙”去形容他,甚至用可圈可点来形容都不为过,但由于他后期的胡作非为,导致康熙对他愈加的失望透顶,即便是曾给过他机会也没能让他有所醒悟,最终才让胤礽以惨淡收场。
清朝的胤礽乃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位太子,从此以后清朝再也没有被公开册立过任何的太子,很可惜这么一个前途似锦的太子,却因为自己的品行不端与处事不当等原因,从而被康熙下令废除。难道说太子胤礽当真属于烂泥扶不上墙吗?
一、胤礽的太子之位是康熙妥协的产物
首先我们先来看一看胤礽的母亲赫舍里氏,其出身高贵,是索尼的孙女,叔叔更是当朝大学士索额图。
起初康熙能顺利的扳倒鳌拜这个大奸臣,跟朝中这些大臣们的支持是分不开的,而赫舍里氏就是在如此情况下嫁给了康熙。
很明显这是一场所谓的联合,大家支持康熙,而康熙直接用联姻的方式向大家表达了心中的感激之情,属于你好我也好的局面。
然后胤礽出生了,由于其母亲难产,所以在胤礽出生后的两个时辰内死了。
可以说赫舍里氏的死,直接引起了朝中大臣的惶恐,还好她留下了一个儿子胤礽,为了稳定这些大臣们的心,康熙直接表示将胤礽立为皇太子。
说白了胤礽的太子之位,就是康熙为了稳定这些朝中大臣们的心,才被迫下令,再加上当时清朝的事情特别多,还有三藩未平,于是对于朝中大臣的拉拢更重了。
而胤礽太子的身份,却起到了很好的缓和作用,不管康熙跟朝中的大臣如何冲突,只要胤礽还是皇太子,这个冲突就会减少或减弱,因为大家都在为一个目标而前进。
看似康熙很看重自己的这个皇太子,实际上只是看重他背后的那些势力而已,毕竟天子也需要人支持,当初康熙除了手中的十几个童子,几乎没有什么的势力,再被鳌拜的压制下,更是成为傀儡一般的存在。
正是因为跟这些势力联合,才有了之后强硬的康熙,等康熙的实力一步步巩固之后,胤礽背后的这些势力,就成为了康熙的绊脚石。
从某种方面来讲,这些朝中大臣很有可能成为第二个鳌拜,这对于独掌大权的康熙来说,根本就不可能接受。
可以说康熙之后对于胤礽的不满,跟他的能力几乎没有太大的关系,而是他背后的势力开始不安份了,想要通过胤礽再现当年的辉煌。
于是康熙开始借着胤礽不听话或者嚣张跋扈的行为,一次又一次的打压胤礽背后的那些势力,也就是胤礽娘家的势力。
打压的方法很简单,就是所谓的朋党,谁支持胤礽,谁就是他的朋党,直接拿下就可以了。
反正用康熙的话说,这都是自己家庭的内部事,你们这些外人居然敢参与进来,直接把这些乱伸的手全部砍掉。
原本康熙以为自己砍一次就可以将胤礽身后的势力砍个差不多了,谁想到对方的实力并不弱,毕竟在朝堂上经营这么多年了,有自己的话语权。
于是胤礽再次回复了太子之位,其实康熙只是想把这些平时闹腾的家伙全部挖出来而已,不然这些人一直在暗中捣鬼,对清朝的统治不利。
等胤礽背后的这些势力再次浮出水面之后,康熙再一次挥起了手中的屠刀,就像当年铲除鳌拜一样,直接把这些团结在胤礽身边的势力一次性清除干净。
只能说当年的康熙立胤礽属于无奈之下的妥协,如果不是为了自己的皇权,根本就不可能立什么太子,等之后康熙的翅膀硬了,也不需要胤礽背后的家族势力帮助了,同时这些势力也过于庞大。
就通过胤礽来对这些势力进行大扫除,一次不行就来两次,虽说两次之后依然还有一些漏网之鱼,但都是一些小鱼小虾而已,不足以对自己的地位产生什么影响,所以胤礽的事情就到此为止。
如果胤礽背后娘家势力依然能跳一跳,康熙不介意再来一次废太子,然后将这些不安生的家伙全部一网打尽。
二、康熙并不想当所谓的“太上皇”
胤礽虽然是康熙的儿子,但是他们之间的年龄相差并不多,只有十三岁的差距,说实话我跟我叔叔都差十五岁呢,他们可是父子,居然只差了十三岁。
正是这个问题,从而产生了新问题,就是当胤礽已经长大成人的时候,康熙正好处于壮年时期。
由于胤礽从小就是被立为皇太子,可以说他的一言一行都是以未来的继承人的身份来进行,大家都等着康熙什么时候退位。
因为只有康熙退位或者当“太上皇”,这些跟随皇太子的势力才能真正的脱颖而出,可是康熙的年纪还没有到老态龙钟的地步。
现在的康熙正处于事业的上升期,然后大家开始讨论未来的接班人问题,同时还把未来的一切都规划好了,这是直接打算让康熙退居幕后吗?
俗话说“天家无父子”,哪怕胤礽是自己的亲儿子,可是权力这种东西,会直接要人命的,尤其是康熙从小就接触到这些东西,已经属于自己的一种本能。
此刻让他放下本能,从而退居幕后当“太上皇”,跟直接要了他的老命有什么区别。
可是胤礽正在一天天的变老,可以说此刻内心最着急、最纠结的人可能就是胤礽了,总不可能等自己即位的时候已经白发苍苍了吧。
真要到了那个时候,就算自己成为了大清的天子,又能享受多久的权势呢,于是胤礽看自己父皇的眼神就不太对了。
从某种程度上来讲,此刻的康熙跟胤礽其实已经属于敌对关系了,一个想上位,而另一个不想退位,大家都不想再等下去了,因为年龄不容许了,
万一要是胤礽身体不太好,很可能跟明朝的朱标一样变成死太子,哪就不好玩了。
当康熙感觉到这些不寻常之后,果断对自己的儿子下了黑手,大家不是想等着太子上位吗,现在太子直接被废掉了,你们还会再依靠太子吗?
太子胤礽真的烂泥扶不上墙吗?真实历史上,胤礽为何被康熙废掉?
太子胤礽真的烂泥扶不上墙吗?肯定不是啦,康熙的眼光没有那么差。胤礽作为康熙皇帝的嫡次子,很大程度上是占了生母赫舍里氏的光。赫舍里氏是康熙的结发妻子,辅政大臣索尼的孙女。原本是为了牵制鳌拜的政治婚姻,但康熙、赫舍里氏成婚之时,年纪尚小,培养出深厚的感情。这可以从赫舍里氏逝世后,但凡是其忌辰,康熙当天破例不处理政务前往祭奠,得到体现。
赫舍里氏难产逝世后,康熙将所有的爱都给了这位儿子。
胤礽年满周岁即被册封为太子,康熙亲自教受胤礽读书、写字;之后政事繁忙,改为聘请有名的学者,如张英、李光地等人教导。目的是将胤礽按接班人来培养,必须打下坚实的“童子功”;
胤礽5岁时得了天花,因为康熙小时候得过,身体有抗体,便亲自悉心照料了胤礽10余天。即便是这样,康熙还是冒了很大的风险,可见,康熙对这个儿子是多么的用心良苦。
此时的胤礽也没有辜负康熙的殷切希望,天资聪明,加上勤奋刻苦,毫无懈怠,很快能熟练运用满、蒙、汉三种文字,史籍记载:骑射、言辞、文学,无不及人之处。这番说辞自然是针对同年纪皇室所说的,表明胤礽是“皇室班”中的学霸。
史籍评价者一时期的胤礽:自初读至终篇,为时甚久,目不傍视,身不斜倚,无惰容,无倦志,正襟端坐,口诵手披。可见胤礽求知欲很强,大有康熙小时候读书读到吐血的劲头,这是胤礽的学业。待胤礽年长,康熙开始锻炼其政务能力。每次离开京城,康熙都让胤礽留守,所有事务都交由其处理。得到了朝廷上下的一致好评。
渐渐地,也让胤礽尝到了权力的甜头,底下的一些大臣,也开始谋划延续自己的政治生命,把宝压在了太子身上,太子身旁迅速聚拢了一批“太子党”。而为树立太子的威信,当然也有溺爱的成分,康熙为胤礽制定了服饰、仪仗、用物,都与自己相差无几。还规定大节日,王公大臣除了给康熙三跪九叩大礼外,还得去东宫给胤礽行二跪六叩大礼。“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一个人如果一旦尝到了权力甜头,便像是打开了潘多拉的魔盒,一发不可收拾,由此胤礽变得利令智昏。
1690年,康熙远征葛尔丹时,突发疾病,诏胤礽与皇三子侍奉左右。但胤礽对于父亲生病并无半点宽慰之心,依然谈笑风生。对于8岁丧父,9岁丧母的康熙,对于亲情看得是何等重要。胤礽无半点孝悌之心,令到康熙很失望,失望到很愤怒。
不仅如此,胤礽变得相当膨胀,有已然成为皇帝的幻觉:上至王公,下至百官,太子是“任意凌虐,恣行捶挞”(看不顺眼的,就动手教训);还截留番邦进贡的贡品,良马,实乃忤逆大罪。作为“太子党”首脑索额图,也是不可一世,对于不肯依附的官员,明目张胆,当众斥责。
种种不法行为,令到康熙有了废黜太子的想法,但其还是无法割舍对皇后赫舍里氏的爱。1703年,康熙翻出三年前旧账,圣旨上说:尔家人告尔之事,留内三年,朕有宽尔之意,尔并无退悔之意。是说三年前便有人告发了索额图,如今仍然不知悔改。于是,下令逮捕索额图,杀鸡儆猴,还是希望胤礽能回头是岸。
但胤礽依然如故,1708年,北巡塞外,皇十八子胤衸生病,康熙心急如焚。胤礽先是无半点关爱弟弟之心。康熙给予了严厉指责,但胤礽还有理了,忿然大怒。回京途中,康熙还发现胤礽常常透过帐篷的缝隙偷窥,有谋逆的打算,终于下诏废黜了太子胤礽。但雄才大略的康熙没想到,培养出的儿子各个出色,一旦储君之位虚悬,有实力的皇子纷纷争储,史称“九子夺嫡”。
晚年的康熙心里是滴血的,那么重视亲情,最后又为亲情所伤。相信康熙对于齐桓公身后,“停尸不顾,束甲相攻”的典故,是相当熟悉的。齐桓公死后,各个儿子为争夺国君之位,相互残杀,齐桓公的尸体长出蛆也没人处理。造化弄人,晚景凄凉的康熙皇帝。
太子胤礽真的烂泥扶不上墙吗?真实历史上,胤礽为何被康熙废掉?
全站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