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字军东侵有什么作用?
11世纪,西欧国家城市兴起,国内外贸易迅速发展。商人们把东方的贵重丝织品、精致香料和甘醇的葡萄酒大量运回欧洲,极大地刺激了封建贵族对东方的贪欲。一批批朝圣者到东方后,被那里繁荣的经济、宏伟壮观的庙宇、宫殿和悠久灿烂的文化所吸引。于是,东方富庶的神话在西欧到处流传。1095年的秋天,罗马教皇乌尔班二世在法国南部克勒芒召开的宗教大会上宣称,去东方将获得大量战利品,参加者可以延期偿还债务。教会还欺骗农奴说,参加东征可以获得人身自由,免除一切罪过,并且保证每一个战死的人,他的灵魂都可以直接升到天国。于是,2万名农奴,在一个叫彼得的教士率领下,浩浩荡荡地向圣城出发了。稍后,贵族们在安置好家产后,也组织了一批较具传统性的正规军队加入东征的行列。东征的参加者,都在衣服上缝上十字作为标记,因而称为十字军。
十字军东侵共进行了8次,历时近200年。
十字军东侵,不仅给东地中海地区的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也使西欧人民作出了重大牺牲。但是客观上,它又起到了促进东方文化和商业交流的作用。
十字军为何要东征?东征造成了哪些影响呢?-趣历史网
时间长河不停的流淌,历史在不停的发展,让趣历史小编带大家拨开历史的迷雾,回到那刀光剑影的年代,看看欧洲规模最大的一次宗教战争。
说到中世纪时期的西方宗教,那就不得不提到十字军东征了。十字军东征发生在中古时期,它涉及的范围很广,参与的国家很多。根据一些历史资料的记载,第一次东征爆发在欧洲,由天主教发动。
在第一次征战的时候,东征军信心满满,并占领了一些地区。由于,这次东征的目的并不是侵占地盘,所以,军队很快就撤出了地区。但没过多久,伊斯兰教军队收复了这些地区,进行统治。在这之后,教会陆陆续续发动了几次东征。到了第八次东征的时候,十字军被打败,从此一蹶不振。
那么,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十字军为什么要东征?东征造成了哪些影响?接下来,我们来详细地讲一讲。
第一点,十字军东征的原因:
首先,利益驱使;
在当时,亚洲的商品极受欧洲人的欢迎。但因为欧洲与亚洲之间还没有一条完整的商路,所以,运输费用非常之高。当亚洲商品传入欧洲后,价格往往提高了几百倍。一些欧洲商人看到有利可图后,便企图夺取新月沃地带,以垄断商品进口。
为此,埃及国王不仅特意下禁令不许基督教徒进入圣地,还拆毁了大量的教堂。在这种情况下,教会为了维护自身利益,进行了一系列的应对措施。
其次,争权夺利;
在那个时候,基督教已经分裂成了东、西两个教会。教中内部矛盾重重,两位教皇都想开除对方,独自统治。为了防止教会继续分裂,树立起自己的威望,教皇特意发动了一场针对战异教徒的战争。
最后,民族矛盾。
为了打通欧洲与亚洲之间的商路,欧洲人不仅将摩尔人赶出了伊比利亚半岛中间,还占领了西西里等中海岛屿。这不仅导致摩尔人对欧洲人产生了怨恨,还加深了两个民族之间的矛盾。一时之间,摩尔人纷纷拿起武器反抗,企图夺回自己的故乡。
第二点,十字军东征的目的:
从整体上来看,十字军东征一共发动了八次,其基本目的,几乎都是为了夺回“圣地”耶路撒冷;
从个体上来看,因为参与的阶级不同,人们参与战争的目的各不相同;
对于统治者来说,他们发动战争的目的就是为了夺回领土,重新统治地区;
对于战士来说,他们参加战争的目的是为了赎罪,让自己死后能够升上天堂。
因为,教皇对他们说:“如果没有钱买赎罪券,那就参军吧,夺回我们的圣地,消灭那些非基督教教徒。如此一来,神就会原谅我们的过错。”
所以,对于贵族们来说,他们的目的是出于对宗教的热爱。
但这里要注意,第四次东征并不是因为夺回圣地,而是国家内战。在第四次东征开始前,拜占庭帝国抢走了经济权力,这让教皇很是生气,便发动了战争,企图夺权并进行报复。就这样,第四次东征开始了。但是,让教皇没想到的是,教徒们竟然在屠杀中迷失了自我,极度热衷于杀人。渐渐地,教徒们变成了毁灭的武器。与此同时,十字军东征也开始走向了灭亡。
第三点,十字军东征的影响:
首先,消极影响:
付出了巨大的生命代价,使得许多人失去了亲人。同时,国家生产力下降,阻碍了当时的经济发展。
其次,积极影响:
一,政治影响:
十字军先后占据了圣地耶路撒冷和君士坦丁堡,并建立了拉丁帝国等政权,使人民脱离了欧洲人的统治。
二,经济影响:
西欧统治者通过东征得到了许多土地以及财富,为欧洲的商业发展积累了原始资本,促进了欧洲的经济发展。于此同时,东征也打通了东、西方的贸易之路,促进了东、西方商品流通,还把东、方的商品传入了欧洲,增加了西欧的商品来源。
三,制度影响:
东征促进了城市发展,使市民地位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高,有些城市甚至因此诞生了新的制度——等级议会制。这不仅使市民可以直接参与到国家决策中,还增加了人民的政治参与感。
四,军事影响:
东征促进了武器的改造,传统的摇浆战船渐渐被抛弃,新型的帆船舰队逐渐产生。同时,十字军学会了许多战术,比如:骑兵战术。
除此之外,十字军还学会了如何使用指南针,极大地改善了当时的航海条件。
五,文化影响:
在当时,为了筹集军费一些封建地主赎买农民,使部分农奴重新获得了人身自由,增加了社会劳动力。与此同时,在东征的过程中阿拉伯人、欧洲人与亚洲人频繁来往,极大地促进了东、西方的文化交流。
其实,不管怎样,十字军东征都是欧洲历史上的一次重大行动。
为此,华盛顿美国大学伊斯兰研究中心主任阿克巴·阿赫迈德说:“十字军东征取得了辉煌的胜利。”它的影响深刻:对当时优越的穆斯林文明来说,东征及其造成的破坏打击了伊斯兰世界,动摇了穆斯林的信心;而对欧洲来说,十字军东征则是一个起点,它推动着欧洲走向开放的现代世界。
同时,这场战争及其后拉丁东方的建立,更是影响了整个东地中海格局,如一石激起千层浪,受到各方的强烈关切。拜占庭、亚美尼亚、突厥人、阿拉伯人,各种宗教背景、不同地位出身的史家都在著述陈辞,详述此事,以资借鉴反思。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古代欧洲十字军为什么要东征
当时原属于罗马天主教圣地的耶路撒冷落入伊斯兰教手中,罗马天主教为了收复失地,便进行多次东征行动。保护朝圣者和反对吉哈德扩张,以及从伊斯兰诸国手中拯救半奴隶与奴隶。
十字军东征(拉丁文:Cruciata,1096年-1291年)是一系列在教宗的准许下进行的有名的宗教性军事行动,由西欧的封建领主和骑士对地中海东岸的国家发动的战争。
由具备作战能力的基督教僧侣所组成的战斗团旨在为圣地而战。圣殿骑士团和医院骑士团的骑士成员主要是法兰克人,条顿骑士团的成员是日耳曼人。虽然这些十字军凶猛而果决,但人数上却永远不足以维持地区的安稳。
部分的十字军王国曾经存在一段时间,因为他们学会谈判、妥协,并且挑拨不同的阿拉伯族群自相残杀。然而一个伟大的阿拉伯领袖的出现,统一了各个伊斯兰教的族群,这位领袖就是在1174年成为埃及和叙利亚苏丹的萨拉丁。
扩展资料:
十字军是为了对抗不断侵扰的穆斯林才组建并发动。十字军骑士团成员大部分成员都是武装修道院士,他们拄着武器祈祷,并洁身自好为独身主义者。除此之外也有由贵族与士兵组成的世俗十字军,这些参与者通过变卖家产和头衔以支付东征所需的费用。
从十二世纪后半期起当农民看清这种希望不可能实现之后,便拒绝参加十字军东征。天主教会宣布十字军军人是“为信仰而战的勇士”,把他们置于自己的庇护之下,并予以各种特权。十字军大规模东征(主要是陆路)共进行过九次。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欧洲十字军
拉丁语:Cruciata;伊斯兰世界称为法兰克人入侵;1096年-1291年)是一系列在罗马天主教教皇的准许下,由西欧的封建领主和骑士对他们认为是异教徒的国家(地中海东岸)发动了持续近200年的宗教战争,前后共计有八次。东正教徒也参加了其中几次十字军。
参加这场战争的士兵佩有十字标志,因此称为十字军。十字军主要是罗马天主教势力对穆斯林统治的西亚地区作占领并建了一些基督教国家,因而也被形象的比喻为“十字架反对弓月”;但也涉及对“基督教异端”、其他异教徒和对其他天主教会及封建领主的“敌对势力”的征服,如第四次十字军东征将矛头指向了东正教的拜占庭帝国。
天主教徒相信,十字军的最初目的是收复被穆斯林统治的圣地耶路撒冷。当塞尔柱土耳其的穆斯林在安纳托利亚对基督教的拜占庭帝国取得军事胜利时,十字军的战役为响应拜占庭的求助而被点燃了。
旷日持久的战役断断续续在黎凡特地区展开,战争中敌友双方界线不完全是按宗教划定,例如第五次东征时基督徒们与罗姆苏丹国结盟。十字军虽然以捍卫宗教、解放圣地为口号,但实际上是以政治、社会与经济等目的为主,伴随着一定程度上的劫掠。
参加东征的各个集团都有自己的目的,甚至在1204年的第四次十字军东征劫掠了天主教兄弟东正教拜占庭首都君士坦丁堡。所以,美国学者朱迪斯·M·本内特在他的著作《欧洲中世纪史》里写道,“十字军远征聚合了当时的三大时代热潮:宗教、战争和贪欲”。到1291年,基督教世界在叙利亚海岸最后一个桥头堡——阿卡被攻陷,十字军国家的命运告终。
十字军东征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1993年美国学者亨廷顿( SamuelP.Huntington)提出《文明的冲突》学说,便被人认为带 有当年的东征思维。 亨廷顿的想法是,文化认同是由共同的宗教信仰、历史经验、语言、民族血统、地理、经济环境等因素共同形成,其特性比起政治、 经济结构更不容易改变。冷战过后,世界上的政治意识形态冲突基本上告一段落,取而代之的很可能就是不同文明间的冲突。 亨廷顿把人类文化圈分为西方、儒家(指中国)和回教这三大块 ,围绕其间的还有印度、日本、拉美、非洲、佛教(东南亚、蒙古、 西藏)和东正教文化圈。他认为西方,尤其是美国,应该注意儒家和回教汇流所带来的挑战。 不少论者指出,亨廷顿学说的一大盲点,是把历史上的许多冲突说成是人类文化差异所导致,而忽视了更重要的因素:物质利益和发展空间(即便被认为出于"宗教"原因的十字军东征也如此)。亨廷顿也没看到,不同文明的表层尽管形式各异,但人类的终极关怀是一致的。大家同向心灵探索,将有机会进入大同,不一定要冲突。 东征最终变了质 在1095年后的200年间,至少出现过8支十字军,如果把儿童十字军和其他较小的十字军活动计算在内,则最少有11支,动用的总兵力不下三四百万。其中,只有第一次十字军可算是成功的。 后来几次的十字军在小亚细亚和回教军反复较量,不过,就是没有办法再取得像第一次东征那样的成绩。整个运动到了后来也完全变质,不但出现基督教徒自相残杀的局面,也演出了"儿童十字军"的闹剧。 以下是较有代表性的首4次远征背景与结局: 第一次十字军(1096-1099) 背景:教皇乌尔班二世呼吁欧洲教徒组军远征,以援助东罗马帝国在 中东反抗土耳其人,并解放耶路撒冷。 结局:十字军收复耶路撒冷,建立耶路撒冷和埃德萨等4个王国。 第二次十字军(1147-1148) 背景:回教军灭埃德萨王国,德皇康拉德三世和法王路易七世组织第二次十字军。 结局:土耳其军分别击败德军和法军,十字军无功而还。 第三次十字军(1189-1192) 背景:回教英雄萨拉丁率领回教军灭耶路撒冷王国。德皇腓特烈一世和法王腓力二世和英王理查一世(即狮心理查)再组十字军。 结局:法王和英王不合,结果一气之下撤军回国。德皇在渡河时不慎淹死。狮心理查和萨拉丁订下休战3年的协议后,在回国途中被奥地利公爵绑架,英国以10万马克的赎金把他赎回。 第四次十字军(1202-1204) 背景:教皇英诺森三世组织第四次十字军。 结局:十字军进军途中,东罗马帝国发生皇位纠纷。十字军以平定内乱为名,攻陷并洗劫君士坦丁堡,灭东罗马帝国,建立拉丁帝国。十字军从此名誉扫地。 十字军东征是典型的宗教战争。它的命运也和其他的宗教战争一样, 因为宗教理想和现实的出入,而逐渐失去了原本的意义,最终沦为残酷的玩笑。 不过,为当时人民带来无限灾难与痛苦的十字军,却正面地改变了西方的历史命运,为后来的文艺复兴创造了条件。 在政治上,十字军加速了西方封建制度的崩溃。十字军的堕落,使欧 洲人开始对罗马教廷失去信心。许多诸侯和骑士在战争中客死他乡, 也削弱了这些封建势力。 在文化上,十字军东征让当时落后的西欧人民,接触和吸收较发达的东罗马帝国文化和阿拉伯文化。今天,英文中的零(zero)、市集(bazaar)、风险(risk)等词汇,都是从阿拉伯文字演变过来的。 在经济上,十字军把东罗马帝国的货币制度,和阿拉伯人的商业概念(如支票、信用状、股份公司组织)带回西欧,为欧洲日后发展资本主义铺平道路。 如果没有十字军,或许就没有今天的西方文明,我们的世界也就大不相同了。 十字军东侵 1095年11月,法国克莱蒙城郊外的空地上,集合起了大批教士、封建主、骑士和老百姓。在初冬的寒风中,万头赞动,人声嘈杂。 太阳升到了树梢,只听得一阵号角伴着鼓声,一队人举着巨大的十字架从远处走来,后面是一辆装饰华美的大马车。十字架被安放在用石头和泥土筑成的约3米高的台子中央。教皇乌尔班二世从停在台旁的车中走出,登上了高台。二百多名手执长矛的卫兵在台子四周肃然环立。 人群安静下来,人们的视线集中到了教皇身上,等待着这场宗教大会的主角发话。 立在巨大十字架前的教皇,挺了挺身,举起手中的《圣经》,用铜钟般洪亮的声音说:"上帝的孩子们,现在,在东方,一个叫做什么'伊斯兰教'的异教教徒们,正在迫害我们的东正教兄弟。耶稣圣墓的听在地,圣地耶路撒冷已被那些异教徒们占领。这是何等的奇耻大辱啊!那些异教徒是一群恶棍、魔鬼。主已经在召唤我们,去投入战斗,到耶路撒冷去,去消灭那些恶魔,去解放'圣地'!为解放'圣地'而战的人,将来他的灵魂都可以升入天国!" 听众狂热的宗教情绪被煽动起来,"拯救东方兄弟"、"消灭异教徒"、"解放圣地"的喊声此起彼伏,回荡在旷野。教皇继续说道:"教民们,那东方的国家,遍地是牛乳、羊乳和蜂蜜,黄金宝石随手可拾。谁到那里不会成为富翁呢?去吧,把十字架染红,作为你们的徽号,你们就是'十字军',主会保佑你们无往而不胜的!" 如痴如狂的骑士,封建领主和平民们,欢呼着,跳跃着,争先恐后拥上前,向教皇的随行人员领取一块红布做的十字,戴在自己的胸前或肩上。凡是戴上这块十字红布的,就算走上了"主的道路",成为了十字军的一员。 教皇的号召不胫而走,很快传遍了西欧各地。饱受灾荒之苦的农民,渴望到富庶的东方发财的骑士以及一心想着扩充自己政治经济势力的大小封建领主们,纷纷组织成了十字军。 第二年春天,法国北部、中部和德国西部穷苦农民组成的十字军,首先分别从本乡出发,踏上了征途。他们衣衫褴褛,有的还拖家带口,幻想着到富饶的圣地去安家乐业。然而,这批乌合之众的"穷人十字军",历尽艰辛到达小亚细亚草原时,他们遇到的是塞尔柱土耳其人装备精良的铁骑。一场恶战之后,"穷人十字军"大部分被歼灭,只有一些人侥幸逃回,他们带回的不是金银财宝,而是悲伤与惨痛的记忆。秋天时,由骑士组成的十字军,开始从法国、意大利和德国西部出征。他们由封建领主率领,武器准备精良,组织也比较严密,总数约四万人。经过小亚细亚半岛,向耶路撒冷挺进。 这时的小亚细亚和巴勒斯坦等地处在塞尔柱土耳其人的统治下,实际上已经分裂成一些各自独立的小国。面对这支强悍的十字军,这些小国难以组成统一的反抗力量。十字军一路得以胜利进军。终于在1099年7月,攻陷了耶路撒冷。疯狂的十字军士兵,开始了大规模的抢劫和屠殺。在著名的阿克萨清真寺,一万多名无辜的平民男女老幼全部被杀死,鲜血流成了小河。 十字军在宫殿、寺院和民居四处搜掠着金银财宝。他们居然订下这样一条规矩:谁先闯进某家宅院,谁就是这座宅院的主人。整座城市被洗劫一空,十字军将士人人都发了大财,一夜之间变成了富翁。 十字军在他们占领的地区建立起了几十个十字军国家,最大的是耶路撒冷王国,此外还有安条克公国、的黎波里伯国等。 然而,这些国家并不稳固。到1187年时,东方人民在能征善战的领袖萨拉丁领导下,最后消灭了十字军主力,收复了耶路撒冷。德国皇帝、英国和法国的国王又组织了第二次和第三次十字军东侵,也都以失败告终。 13世纪初组织的第四次十字军远征,计划是乘坐威尼斯船只去进攻埃及。而在威尼斯商人的怂恿利诱下,十字军的进攻矛头指向了东罗马帝国。这批欧洲骑士,毫不留情地进攻和抢劫了信奉同一个"十字"的国家,早已忘记了收复"圣地"的圣谕,暴露出了他们所谓的征讨异教徒不过是侵略的借口。拜占庭帝国近千年的文化艺术珍品遭到彻底的抢劫和破坏。 十字军远征共进行了8次,历时近200年。到1291年,十字军占领的最后一个陆上据点阿克城被穆斯林攻克,至此,十字军东征告终。 在十字军东征中,欧洲的骑士、封建领主和教会大发横财,却没有给劳动人民带来任何好处。许多农民被编入十字军后,一路上受冻、挨饿、生病、阵亡,还有不少人被抓去卖为奴隶,成千成万的农民就这样惨死他乡。 而最悲惨的还是"儿童十字军"。那是在1212年,在教皇和封建主的哄骗、煽动下,3万多名儿童参军。他们大多是农家孩子,年龄不超过12岁。在法国马赛集合后,被送上木船渡海"东征",结果,有的船遇风暴,沉入大海;有的船到埃及,船上儿童全被船主卖为奴隶。在德国,也有2万儿童受骗参军。他们好容易翻越阿尔卑斯山,就饿死了一大半,剩下几千人到了意大利,又被拐卖掉不少。"儿童十字军"坑害了5、6万天真无辜的孩子。 从1096年到1291年间,这场断续进行的近200年的十字军东征,不仅给东地中海地区的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也使西欧人民作出了重大牺牲。
我想知道为什么十字军东征被妖魔化了。
文章标题: 十字军东征有什么意义吗
文章地址: http://www.xdqxjxc.cn/jingdianwenzhang/1522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