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2-09-30 18:01:11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85次
圆明园是被美、法、德意日等,国家侵略我们国家时毁灭的。
在没有准备的某一天,这些强盗们强行抢夺了圆明园的各种宝物,稀世珍宝。第一次,他们两手空空的走进,却满载而归。
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侵入北京,闯进圆明园。他们把园内凡是能拿走的东西,统统掠走;拿不动的,就用大车或牲口搬运;实在运不走的,就任意破坏、毁掉。
为了销毁罪证,10月18日和19日,三千多名侵略者奉命在园内放火。大火连烧三天三夜,烟云笼罩了整个北京城。我国这一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就这样化成了一片灰烬。
扩展资料
圆明园是一座珍宝馆,还是一座当时世界上最大的皇家博物馆、艺术馆,收藏着许多珍宝、图书和艺术杰作。里面藏有名人字画、秘府典籍、钟鼎宝器、金银珠宝等稀世文物,集中了古代文化的精华。圆明园也是一座异木奇花之园,名贵花木多达数百万株。
而圆明园曾经收藏了多少文物是个谜。无论是故宫、颐和园还是其他文物建筑,都会有相关的陈设档案,专门记录建筑中所拥有的文物,唯独圆明园缺乏陈设档案,因为圆明园收藏文物的总数并没有明确的记录,弄清到底有多少文物流失国外也变得很难。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圆明园的毁灭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圆明园
因为圆明园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和艺术博物馆。
圆明园不仅宏伟壮观,而且还蕴藏着最珍贵的历史文物。 从先秦时期的铜器仪式到唐,宋,元,明,清时期的着名书画。 因此,它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和艺术博物馆。
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入侵北京,闯入圆明园。 他们把所有可以在花园里带走的东西拿走; 如果他们不动,他们带着推车或动物; 如果他们不能移动,他们将任意摧毁和摧毁他们。
为了破坏证据,10月18日和19日,超过3000名入侵者被命令在公园内纵火。 大火烧了三天三夜,云层笼罩着整个北京城。 这种园林艺术的瑰宝和中国建筑艺术的精髓已经变成了灰烬。
扩展资料:
圆明园评价
圆明园,诞生在康熙年间,成长于雍正王朝,风华在乾隆盛世。它继承了中国三千多年的优秀造园传统,既有宫廷建筑的雍容华贵,又有江南水乡园林的委婉多姿,同时,又汲取了欧洲的园林建筑形式,把不同风格的园林建筑融为一体,在整体布局上使人感到和谐完美。真可谓:“虽由人做,宛自天开”。
圆明园体现了中国古代造园艺术之精华,是当时最出色的一座大型园林。乾隆皇帝说它:“实天宝地灵之区,帝王豫游之地,无以逾此”。而且在世界园林建筑史上也占有重要地位。其盛名传至欧洲,被誉为“万园之园”。
法国大文豪雨果于1861年有这样的评价:“你只管去想象那是一座令人心神往的、如同月宫的城堡一样的建筑,夏宫(指圆明园)就是这样的一座建筑。”人们常常这样说:希腊有巴特农神庙,埃及有金字塔、罗马有斗兽场,东方有夏宫。这是一个令人叹为观止的无与伦比的杰作。
圆明园如此之大,又是由几朝皇帝陆续扩建、改建的,加上封建帝王腐朽意识的影响,无论由哪个角度看,也还是有不足的。但是,就总体而言,圆明园确实是一座非常出色的优秀园林。可以说,它集中国几千年优秀造园艺术之大成,把中国古典园林推向一个新的高度。
当年,凡目睹过其盛况的人,都说它确实是好。一些西方人,对中国园林刮目相看,也正是从圆明园开始的。总之,圆明园为中国这个文明古国赢得过荣誉,曾经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圆明园
晚清,对于中国来说是一个充满黑暗的时代,百姓们既要面临着清政府的压迫,又要面临着地主的剥削。那是一个充满黑暗没有光明的时代,那是一个只有当下没有未来的时代,在那个时代里中华民族遭受了无数的屈辱,列强随意践踏中华民族的尊严,无数的珍贵宝物被列强毁于一旦。
1860年英法联军进攻北京,烧毁了皇家园林圆明园。列强烧毁的不只是圆明园当中的珍贵建筑,更是晚清王朝的尊严。但是,当时没有一个百姓站出来阻止列强,从表面来看,北京百姓的这种行为毫无民族责任感,但其实不然,从这件事我们也可以看出时代的悲哀。
拿我们现在的眼光来看,英法联军烧毁圆明园是两个国家民族之间的战争,但其实,列强烧毁圆明园只是他们与清政府之间的战争,与百姓并没有什么关系。
提起这一事件,就不得不探究这件事爆发的原因了,时间要追溯到20年前的鸦片战争后,当时清政府与英国签订了《南京条约》,条约中开放了5处通商口岸,自此列强打开了中国贸易的大门。
随着时间的流逝,列强认为原先开放的五处通商口岸早已不适应现在两国之间的贸易量了,并且他们以为清政府早已明白了自由贸易对国家经济发展的好处,于是便想与清政府再次修订合约,开放更多的口岸。
除此以外,英国政府还希望能够与清政府建立长久全面的贸易关系,希望两国能够建立使馆,互派使者。出于这种目的,英国使团向大清政府递交了公文,希望能够与咸丰皇帝进行会面,可是当时的咸丰皇帝根本就不把这件事放在心上,并没有接待英国使团。
以我们现在的眼光来看英国的这一外交事件,是极其正常的,可是当时的清政府是一个已经封闭多年的政府,虽然已经经历了鸦片战争,但是依然沉浸在千百年来所形成的“天朝上国”的美梦中,在当时的清朝统治者看来,自己乃是“天下共主”,像英国这种小国根本不配与自己接见。
咸丰皇帝之所以没有接待英国使团,最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英国使者坚决采用本国的礼仪制度行鞠躬礼,坚决不磕头。这本来是一件很小的事情,但这却是导致火烧圆明园事件发生的起因。在当时的统治者看来,从古至今,都是外来使者对中原皇帝进行三叩九拜。这件事不只是一个惯例,乃是中原王朝皇恩浩荡的体现,英国人不遵循这一礼仪制度就代表他们并不尊重自己。
所以,清政府从一开始就没有想过要考虑使团所提出的这些要求,中央政府告诉使团这件事由两广总督处理,等到英国使团到达广州之后,广州政府又说这件事由中央处理,就这样来来回回几年,英国人终于被激怒了,忍无可忍。在他们看来想要修改合约,只有战争这一条路了。
就这样,英法联军一路北上打到了天津大沽口炮台,但是当时的清朝主力军并没有集聚在这里,反而在京师。联军发现了这件事情之后,要求直接进京。联军进京后,怡亲王按照咸丰皇帝的要求,直接扣押了来访使团。
自古以来,无论中国还是世界,都是“两军相争不斩来使”,但当时的清政府并没有遵循这一原则。咸丰皇帝看到使团进京以后,以为联军会群龙无首,于是便派了39,000八旗军队前去进攻25,000的英法联军。最后英法联军5死46伤,而清朝的八旗军队几乎全军覆没。联军看到清政府违反了国际惯例之后,立马进攻京师解救使团。
最后,联军在圆明园内发现了使团,可是此时使团只剩19个人了,剩下20个人已经被折磨至死。面对这一情况,联军十分愤怒,准备烧了这个园子。本来也有人建议上会紫禁城,但当时的将军额尔金认为,烧毁皇城就相当于烧毁了北京,这对于百姓来说是不公平的。并且当时的圆明园没有设置兵防,所以属于不交战区,于是便烧毁了这里。
当时英法联军在烧毁圆明园的前一天,在北京城内贴出了公告,公告中讲述了清政府的行为,联军表明要进行报复,并且声称这场报复与百姓无关,当时的北京城百姓在清政府的压迫下,对这个政府本来就没有什么好感,因此百姓们对于这件事情根本就没当回事。
阶级矛盾尖锐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华民族就陷入了一次次遭遇侵略欺凌,又一次次战败求和的状态之中。这种状态使原本有着5000年文明的古国,经历了前所未有的屈辱。在遭受屈辱的同时,中国也从一个独立自主的封建社会逐渐转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作为一个有少数民族主政的政权,满清在成立初期就面临着极大的问题,首先在满军入关的过程当中,曾在多地进行过烧杀抢掠,这引发了当地百姓的怨恨,并且在满清政权的统治中,明朝势力一直都存在,这是对大清政权统治的威胁。
为了改变这一局面,收复民心,清政府在康熙五十一年曾提出“永不加赋”政策,这一政策指的是自此清政府的赋税数以此年为准,按理说,这一政策本该能得到百姓的认可。但并不是这样,这一政策共实施了200多年,在这200多年民间依然动荡不堪,先后经历了白莲教起义、天理教起太平军起义等。
在整个封建王朝的历程当中,短时间爆发这么多场的大型起义活动的现象是极其少见的,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其实还是赋税制度。康熙年间的永不加税,仅仅是针对人口税一项。除此以外还有土地税和其他税收。雍正年间,曾推出“摊丁入亩”,这一政策的实施使“永不加赋”政策,名存实亡。
随着列强的侵略,清政府需要赔款的项目越来越多,政府把这些赔款分摊到了各项赋税当中,百姓们的负担越来越大,所以对清政府本就没有什么感情,在清政府火烧圆明园时,又怎会挺身而出。
全站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