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历史上的波旁王朝和奥尔良王朝的介绍
波旁王朝:起家于纳瓦拉,1527年,弗朗索瓦一世波旁公国爵位授予旺多姆公爵夏尔。自此,拉马尔什-旺多姆分支获得了波旁公国,而这个公国也是波旁家族日后夺得法国王位的重要资本。在16世纪由于宗教信仰的纷争,亨利·德·波旁被卷入了残酷的法国宗教战争。宗教战争不但夺取大量法国平民伤亡,也间接导致了瓦卢瓦-昂古莱姆家族的人丁凋零。1584年,弗朗索瓦王储死去,法国王位只可传予波旁家族,亨利·德·波旁成为法国王位的合法继承人,亨利·德·波旁在1589年,亨利三世遇刺身亡。1598年,亨利四世颁布了南特敕令,施行宗教宽容政策,令很多信奉基督新教的手工业者留在法国,促进了法国经济的繁荣。1700年,西班牙哈布斯堡王室最后的男丁,卡洛斯二世的去世,结束了哈布斯堡家族对西班牙历5代的统治。卡洛斯二世的遗诏,是把王位传给了他的外甥,来自波旁王室的法王路易十四之次孙安茹公爵菲利普,而非他的奥地利堂亲。路易十四随即将次孙推上西班牙王位,是为西班牙王菲利佩五世。而他捍卫孙儿继承权的强硬立场,导致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于1702年爆发。1789年,路易十六被迫重开三级会议 ,导致法资产阶级和王室的武装斗争。波旁王朝终于在1792年8月10日被巴黎民众的起义推翻。 奥尔良王朝:又称七月王朝,始于1830年法国七月革命,1848年法国革命后被第二共和国取代。1830年,资产阶级对被剥夺选举权大为不满,因而发动七月革命,法国国王查理十世退位。查理十世指定香波堡伯爵亨利(1820年—1883年)为继承人,然而亨利并未继位。奥尔良公爵路易·菲利浦依靠资产阶级的支持登上王位,史称奥尔良王朝。法国二月革命爆发,菲利浦于1848年2月24日逊位,法国进入了第二共和国时期。
奥尔良公爵的第二王朝
法国国王查理五世之子,(瓦卢瓦的)路易一世,奥尔良公爵(Louis Ier de Valois,Duc d'Orléans,1372年3月13日—1407年11月23日)法国贵族,奥尔良第二王朝的第一位公爵(1392年受封)。他也是瓦卢瓦公爵、布卢瓦伯爵和昂古莱姆伯爵等等。他是百年战争时期奥尔良派(或称阿马尼亚克派)的最大代表。
路易一世为法国国王查理五世之子,查理六世之弟。1372年生于奥尔良。1389年,他与维斯康蒂家族的米兰公爵吉安·加莱阿佐之女瓦伦丁娜结婚。路易一世是英法百年战争中的重要人物之一。为了争夺患精神病的查理六世的摄政权,他与勃艮第公爵无畏的约翰交恶,并引发奥尔良派与勃艮第派激烈争斗。1406年,路易一世任法军统帅,进攻英国人控制的阿基坦地区。1407年路易一世在巴黎街道上被无畏的约翰派遣的刺客刺杀。 (瓦卢瓦的)查理一世,奥尔良公爵(Charles Ier de Valois,Duc d'Orléans,1394年11月24日-1465年1月5日)奥尔良第二王朝(瓦卢瓦王朝)的公爵(1407年起)。他是法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宫廷诗人之一。
查理为法国国王查理六世之弟、奥尔良公爵路易一世之子,母亲为意大利米兰公爵之女瓦伦丁娜·维斯康蒂。1407年,他的父亲被敌对的贵族集团领袖勃艮第公爵无畏的约翰派遣的刺客刺杀。查理继承了奥尔良公爵的称号,他的其它爵位还包括:瓦卢瓦公爵、博蒙伯爵、布卢瓦伯爵和柯西男爵。同时,他也继承了其母在意大利的领地。瓦伦丁娜·维斯康蒂在丈夫死后得了重病,不久就去世了。
查理被其父亲的那一派人(后来以查理的岳父和主要支持者的名字命名为阿马尼亚克派)视为对抗勃艮第派的当然领袖。在岳父阿马尼亚克伯爵贝尔纳七世的帮助下,他成功地把理应对谋杀负责的一些贵族定罪。但是,无畏的约翰始终没有受到惩罚。
1415年英格兰国王亨利五世入侵法国。在著名的阿让库尔战役中,数量上占优势的法军被英格兰长弓兵歼灭,而查理一世正是这场战役中法军的指挥官。他被俘虏后押到英国,在那里他度过了25年的人质生活。在这段时间里,他用英语写出了一生中最灿烂的诗句。
1440年,在夙敌无畏的约翰之子勃艮第公爵菲利普三世的帮助下,查理一世被释放。他在回到法国后继续写作,但是他用法语写的诗没有用英语的出色。查理一世第三次结婚,妻子是克莱沃的玛丽。在他的结婚典礼上,菲利普三世授予他金羊毛骑士团勋章。1462年,玛丽为他生了一个儿子,未来的奥尔良公爵和法国国王路易十二。 (昂古莱姆的)查理二世(法语:Charles II d'Angoulême,1522年1月22日-1545年9月9日)法国王子和统帅。他的封号包括奥尔良公爵和昂古莱姆公爵。
查理二世是法国国王弗朗索瓦一世的第三子,母亲为路易十二的女儿法兰西的克洛德。当时的记载说他本来是弗朗索瓦一世最英俊的儿子,但由于天花失去了一只眼睛。在1542年弗朗索瓦一世与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查理五世(西班牙国王卡洛斯一世)的战争中,查理作为法军将领参战。他成功地攻克了卢森堡,但却由于想和兄长、法国王储亨利(后来的亨利二世)争功而弃城南下,企图抢先攻占佩皮尼昂,结果卢森堡又被敌军夺回。1544年弗朗索瓦一世与查理五世签署克雷皮和约停战,查理五世提议将女儿西班牙的玛丽亚或侄女奥地利的安娜(斐迪南一世的女儿)嫁给奥尔良公爵查理,并将米兰或尼德兰部分地区作为陪嫁。查理五世这么做可能是企图离间奥尔良公爵与其兄亨利的关系。1545年9月9日查理二世暴病而亡,可能是死于瘟疫(也有人怀疑是被人毒杀)。他被安葬于圣但尼修道院。 1574年成为法国国王,称亨利三世
奥尔良王朝的终结
经济因素常常成为革命的终极原因。1845年以后,法国的农业、工业和财政就出现了不景气,1845—1846年农业的连续歉收,造成了全国性的大饥荒。
1847年从英国开始的经济危机,迅速波及法国。随着农业危机的加深,农民收入不断减少以及农民对工业品购买力的下降,使工商业危机接踵而至,生产大幅度下降。与此同时,财政危机也日趋严重,破产的银行数不胜数,仅巴黎一地,1845年就有691家破产,1846年8月到1847年底又有1139家宣告破产。国家的财政赤字高达预算总额的25%,即24.7亿法郎,到1848年初,国家的短期债务已达63亿法郎。财政危机使基佐政府信誉扫地,官场腐败日趋严重。
总之,到19世纪40年代末,法国的农业危机、工商业危机、财政危机和政治危机交迭在一起,不仅产生了一大批新的失业者和饥饿者,而且也使中小资产阶级陷于困境之中,连大资产阶级也感到焦急不安,这就彻底动摇了七月王朝的统治基础,加速了革命的爆发。
加上菲利浦施政倾向于保守谨慎,没有拿破仑支持者强调的军事荣耀,外交也连连不济,这就引起人民普遍不满,引发了法国二月革命。路易·菲利浦于1848年2月24日见大势已去,慌忙宣布退位,立其9岁的孙子巴黎伯爵为国王,其母亲奥尔良公爵夫人为摄政王,自己与王后一起匆忙乘坐马车,逃出巴黎,不久流亡英国。
起义人民占领了杜伊勒里宫,把国王的半身铜像抛到窗外,把国王的宝座搬到巴士底广场上的烈士纪念柱前焚烧了。下午4时,群众来到波旁宫,冲进议会厅,登上讲台,高呼“打倒议会”“共和国万岁”的口号,并且庄重地宣布:“既不要国王,也不要摄政王。共和国万岁!”驱散了立法议会,七月王朝终于被推翻,二月革命获得了胜利。
这以后,法国进入了法兰西第二共和国时期。
法国七月革命
法国的七月革命 七月王朝到底是怎么回事啊rn我查了半天也不明白 rn希望人性化的讲解rn谢谢七月革命
(Qiyue geming) 1830年法国人民推翻复辟的波旁王朝的革命。1824年复辟王朝的第二位国王查理十世即位后,热衷于恢复被大革命摧毁的旧制度,引起社会各阶层的普遍不满,社会舆论也倒向资产阶级自由派。为了压制不满情绪,查理十世于1830年7月26日颁布了反动的七月敕令,封闭自由派报刊,解散议会,限制选举权等。7月27日,在综合工科学校学生领导下,巴黎人民发动起义,反对七月敕令。在巴黎筑起街垒,8万多群众参加了起义,前来镇压的8000名王室军队在遭到重创之后退却。29日起义者占领了卢浮宫和杜伊勒里宫,查理十世逃往圣克鲁。8月2日查理十世宣布放弃王位,后被军队押解出境,逃往英国。在巴黎,由于参加起义的工人缺乏组织,共和派软弱无力,主张君主立宪的资产阶级自由派控制了局面。7月31日众议院议员在大银行家拉斐德家中开会,决定把王位交给波旁家族旁支的一位成员奥尔良公爵路易·菲力普。共和派曾予以反对,并且组织人民游行示威,但终未扭转局面。8月9日路易·菲力普在议会中加冕,宣誓效忠于“立宪宪章”。至此,统治法国240年的波旁王朝宣告终结,开始了代表金融资产阶级利益的“七月王朝”的统治。
七月王朝 (1830~1848)
July Monarchy
法国君主立宪制王朝 。又称奥尔良王朝 。1830年七月
革命推翻了波旁复辟王朝 ,宣布奥尔良公爵路易-菲利浦为
国王 ,金融资产者掌握政权。1830年8月颁布经过修改的宪
法,限制国王权力,扩大了众议院权力,将选民及被选举人
的财产资格放宽,对国民自卫军实行改组。
路易-菲利浦对外避免和俄国、奥地利 、普鲁士 、英国
发生直接冲突,不敢违背《维也纳和约》 和修改法国疆界。
但继续实行波旁复辟王朝的殖民侵略政策,入侵阿尔及利亚
并建立殖民统治。
七月王朝时期,法国工商业得到较大发展,开始大规模
使用机器,铁路建设速度加快。
七月王朝的政策遭到各方面的反对,正统派的贝里公爵
夫人企图在普罗旺斯和旺代起事反对路易 -菲利浦 ,但未得
逞。查理-路易-拿破仑·波拿巴两次企图暴动反对七月王朝,
均告失败 。被排挤 在政府之外 的工商业 资产者也要求参政。
1831年9月 、1832 年6月和1834 年4月巴黎共和派筑起街垒,
反对七月王朝的统治 ,内政部长L.-A.梯也尔派军队镇压 ,
在特朗斯诺南街发生了闻名的屠杀事件。
七月王朝时期,法国工人提出了经济和政治要求。1831
年11月和1834年4月里昂工人两次自发举行起义。
1840年组成的苏尔特-基佐内阁,坚决反对改革 。1845
年和1846年法国农业连续歉收,1847年发生工商业危机,革
命形势逐渐形成。1847年在巴黎举行演讲、示威等活动要求
改革。1848年2月22日工人们在巴黎街头开始建筑街垒 。23
日F.-P.-G.基佐被免职,24日晨,起义群众进攻杜伊勒里宫。
路易 - 菲利浦被迫将王位 让与其孙巴黎伯爵后 ,逃往国外。
革命临时政府于25日晨宣告法兰西第二共和国成立,七月王
朝告终。
1830年法国的七月革命事件
反映1830年革命的《自由引导人民》是德拉克罗瓦最具有浪漫主义色彩的作品之一。画家以奔放的热情歌颂了这次工人、小资产阶级和知识分子参加的革命运动。高举三色旗的象征自由神的妇女形象在这里突出地体现了浪漫主义特征。她健康、有力、坚决、美丽而朴素,正领导着工人、知识分子的革命队伍奋勇前进。强烈的光影所形成的戏剧性效果,与丰富而炽烈的色彩和充满着动力的构图形成了一种强烈、紧张、激昂的气氛,使得这幅画具有生动活跃的激动人心的力量。
本画取材于1830年法国的七月革命事件。1830年7月26日,国王查理十世取消议会,巴黎市民纷纷起义。27至29日为推翻波旁王朝,与保皇党展开了战斗,并占领了王宫,在历史上称为"光荣的三天"。在这次战斗中,一位名叫克拉拉·莱辛的姑娘首先在街垒上举起了象征法兰西共和制的三色旗;少年阿莱尔把这面旗帜插到巴黎圣母院旁的一座桥头时,中弹倒下。画家德拉克洛瓦目击了这一悲壮激烈的景象,又义愤填膺,决心为之画一幅画作为永久的纪念。
画上展示的巷战场面,是画家在上百幅"七月革命"街垒战的草图的基础上定稿的画面。最引人注意的一位象征自由的女神,她头戴法国大革命时期的红色弗吉里亚帽、左手握枪、右手高举着迎风飘扬的三色旗。她是全画的中心,观众注目的焦点。女神的左侧,一个少年挥动双枪急奔而来,他象征着少年英雄阿莱尔;右侧那个穿黑上衣、戴高筒帽的大学生,就是画家本人,他紧握步枪,眼中闪烁着自由的渴望。
这幅画气势磅礴,画面结构紧凑,色调丰富炽热,用笔奔放,有着强烈的感染力。1831年5月1日,在巴黎展出时,引起轰动。德国诗人海涅为此画写了赞美诗。在这以后,这幅画还有一些有趣的经历。1831年,这幅画被法国政府收购,在卢森堡宫展出了数月,后因时局变化,还给了画家本人。17年后,1848年法国爆发了二月革命,法国人民要求把此画重新在卢森堡宫展览。同年6月,巴黎工人起义,此画又被政府摘下,理由是具有煽动性。直到1874年才被送入卢浮宫。
七月革命
(Qiyue geming) 1830年法国人民推翻复辟的波旁王朝的革命。1824年复辟王朝的第二位国王查理十世即位后,热衷于恢复被大革命摧毁的旧制度,引起社会各阶层的普遍不满,社会舆论也倒向资产阶级自由派。为了压制不满情绪,查理十世于1830年7月26日颁布了反动的七月敕令,封闭自由派报刊,解散议会,限制选举权等。7月27日,在综合工科学校学生领导下,巴黎人民发动起义,反对七月敕令。在巴黎筑起街垒,8万多群众参加了起义,前来镇压的8000名王室军队在遭到重创之后退却。29日起义者占领了卢浮宫和杜伊勒里宫,查理十世逃往圣克鲁。8月2日查理十世宣布放弃王位,后被军队押解出境,逃往英国。在巴黎,由于参加起义的工人缺乏组织,共和派软弱无力,主张君主立宪的资产阶级自由派控制了局面。7月31日众议院议员在大银行家拉斐德家中开会,决定把王位交给波旁家族旁支的一位成员奥尔良公爵路易·菲力普。共和派曾予以反对,并且组织人民游行示威,但终未扭转局面。8月9日路易·菲力普在议会中加冕,宣誓效忠于“立宪宪章”。至此,统治法国240年的波旁王朝宣告终结,开始了代表金融资产阶级利益的“七月王朝”的统治。
七月王朝 (1830~1848)
July Monarchy
法国君主立宪制王朝 。又称奥尔良王朝 。1830年七月
革命推翻了波旁复辟王朝 ,宣布奥尔良公爵路易-菲利浦为
国王 ,金融资产者掌握政权。1830年8月颁布经过修改的宪
法,限制国王权力,扩大了众议院权力,将选民及被选举人
的财产资格放宽,对国民自卫军实行改组。
路易-菲利浦对外避免和俄国、奥地利 、普鲁士 、英国
发生直接冲突,不敢违背《维也纳和约》 和修改法国疆界。
但继续实行波旁复辟王朝的殖民侵略政策,入侵阿尔及利亚
并建立殖民统治。
七月王朝时期,法国工商业得到较大发展,开始大规模
使用机器,铁路建设速度加快。
七月王朝的政策遭到各方面的反对,正统派的贝里公爵
夫人企图在普罗旺斯和旺代起事反对路易 -菲利浦 ,但未得
逞。查理-路易-拿破仑·波拿巴两次企图暴动反对七月王朝,
均告失败 。被排挤 在政府之外 的工商业 资产者也要求参政。
1831年9月 、1832 年6月和1834 年4月巴黎共和派筑起街垒,
反对七月王朝的统治 ,内政部长L.-A.梯也尔派军队镇压 ,
在特朗斯诺南街发生了闻名的屠杀事件。
七月王朝时期,法国工人提出了经济和政治要求。1831
11月和1834年4月里昂工人两次自发举行起义。
1840年组成的苏尔特-基佐内阁,坚决反对改革 。1845
年和1846年法国农业连续歉收,1847年发生工商业危机,革
命形势逐渐形成。1847年在巴黎举行演讲、示威等活动要求
改革。1848年2月22日工人们在巴黎街头开始建筑街垒 。23
日F.-P.-G.基佐被免职,24日晨,起义群众进攻杜伊勒里宫。
路易 - 菲利浦被迫将王位 让与其孙巴黎伯爵后 ,逃往国外。
革命临时政府于25日晨宣告法兰西第二共和国成立,七月王
朝告终。
1830年法国的七月革命事件
反映1830年革命的《自由引导人民》是德拉克罗瓦最具有浪漫主义色彩的作品之一。画家以奔放的热情歌颂了这次工人、小资产阶级和知识分子参加的革命运动。高举三色旗的象征自由神的妇女形象在这里突出地体现了浪漫主义特征。她健康、有力、坚决、美丽而朴素,正领导着工人、知识分子的革命队伍奋勇前进。强烈的光影所形成的戏剧性效果,与丰富而炽烈的色彩和充满着动力的构图形成了一种强烈、紧张、激昂的气氛,使得这幅画具有生动活跃的激动人心的力量。
本画取材于1830年法国的七月革命事件。1830年7月26日,国王查理十世取消议会,巴黎市民纷纷起义。27至29日为推翻波旁王朝,与保皇党展开了战斗,并占领了王宫,在历史上称为"光荣的三天"。在这次战斗中,一位名叫克拉拉·莱辛的姑娘首先在街垒上举起了象征法兰西共和制的三色旗;少年阿莱尔把这面旗帜插到巴黎圣母院旁的一座桥头时,中弹倒下。画家德拉克洛瓦目击了这一悲壮激烈的景象,又义愤填膺,决心为之画一幅画作为永久的纪念。
画上展示的巷战场面,是画家在上百幅"七月革命"街垒战的草图的基础上定稿的画面。最引人注意的一位象征自由的女神,她头戴法国大革命时期的红色弗吉里亚帽、左手握枪、右手高举着迎风飘扬的三色旗。她是全画的中心,观众注目的焦点。女神的左侧,一个少年挥动双枪急奔而来,他象征着少年英雄阿莱尔;右侧那个穿黑上衣、戴高筒帽的大学生,就是画家本人,他紧握步枪,眼中闪烁着自由的渴望。
这幅画气势磅礴,画面结构紧凑,色调丰富炽热,用笔奔放,有着强烈的感染力。1831年5月1日,在巴黎展出时,引起轰动。德国诗人海涅为此画写了赞美诗。在这以后,这幅画还有一些有趣的经历。1831年,这幅画被法国政府收购,在卢森堡宫展出了数月,后因时局变化,还给了画家本人。17年后,1848年法国爆发了二月革命,法国人民要求把此画重新在卢森堡宫展览。同年6月,巴黎工人起义,此画又被政府摘下,理由是具有煽动性。直到1874年才被送入卢浮宫。
法国七月革命,顾名思义,就是七月在法国发生的革命。
文章标题: 奥尔良王朝(七月王朝)时期封了哪些公爵 他们的后人现况怎么样
文章地址: http://www.xdqxjxc.cn/jingdianwenzhang/1515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