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喜蛋文章网
你的位置:首页 > 经典文章 > 文章正文

世界历史上有没有像隋唐征高句丽一样持续而坚决的灭国征服

时间: 2022-09-25 15:00:24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91次

世界历史上有没有像隋唐征高句丽一样持续而坚决的灭国征服

中国历史上有哪些很难打而且一旦输了后果很严重的战役?

自古以来,我们就是一个爱好和平的国家,但我们也知道居安思危,只有自身实力强大,才是维护和平的根本保证。数千年来,先辈们经过无数次苦战,实现了国家的大一统,击退了外敌的入侵,这才有了现如今的中国。然而在历史上,并非所有的仗都那么好打,至少有这三场仗,是十分凶险的。如果这其中有一场我们没打赢,那就后患无穷了。

接下来我们就给大家盘点一下。

NO.1,汉反击匈奴之战。


作为强大的草原游牧民族,匈奴从先秦时代开始就是中原王朝的巨大威胁,在战国七雄争霸之际,各国虽然互有征伐,但在反击匈奴的问题上却始终保持着默契,秦国、赵国、燕国等过都发动过反击匈奴的战争。到了秦始皇统一之后,更是派遣蒙恬率领30万秦军主力抗击匈奴,修筑了长城,取得了很大成效。但是很快秦朝灭亡,匈奴势力又卷土重来。

为了彻底根除匈奴这个隐患,秦朝之后的汉朝对匈奴进行了长期的应对,先是和亲笼络,在汉武帝时期国力大增,才对匈奴发起了大规模反击战。

汉武帝征伐匈奴近半个世纪,通过卫青、霍去病等名将的努力,基本将匈奴赶到了漠北地区,解除了其对中原王朝的威胁。

NO.2,隋唐征讨高句丽之战。


高句丽是一个历史古老的民族,原本以渔猎为生。后来在隋唐时期,高句丽得到了发展,成为了东北亚地区一个强悍的存在。高句丽这个王朝后来已经不再是渔猎为生了,而是发展成了农耕文明。这对于中原王朝来说是巨大的隐患。

因为这样的原因,隋唐两朝基本都将高句丽视为了头号战略目标。但是其中的过程十分艰辛。高句丽所在的地区气候恶劣,当地民风彪悍,战斗力很强,隋朝灭亡的原因之一就是征伐高句丽。但是即便如此,唐朝依然默契一般,对高句丽进行持续不断的征伐,最终在唐高宗统治时期,将高句丽彻底消灭,并将其大部分疆域收入囊中。

NO.3,清朝征讨准噶尔之战。


这场仗发生在清朝前中期,历经康熙,雍正,乾隆三朝,时间跨度近70年。

到了清朝,北方游牧民族已经不足为患,但是准噶尔却意外崛起了。准噶尔本身是漠西的蒙古势力,但其首领噶尔丹却逐渐统一了其他蒙古部落,建立起自己的汗国,势力一天天做大。当时的噶尔丹心高气傲,他想重现当年蒙古帝国时期的辉煌。这显然是清朝不能允许的。

高句丽要有多强大,为什么隋唐四代帝王不惜亡国也要灭了它?

一个横跨两朝,四代帝王(隋文帝、隋炀帝、唐太宗、唐高宗)都不惜以战争解决的“高句丽问题”,就一定不能简单粗暴地用“疯狂”来解释了。

但是,说实话,我虽然很早就知道上述说法不对,但一直也没想到其他有说服力的解释,直到我看到了韩?N先生的《东亚世界形成史论》一书。初看起来,韩?N先生的解释也跟隋炀帝一样疯狂,他将三征高句丽视为大隋王朝重建“世界体系”的关键一步。通俗的说就是,高句丽不服从以隋朝为主导的国际秩序,试图和隋争夺东北亚的主导权。在当时搞定突厥的情况下,大隋在东亚的唯一敌人就是亦敌亦臣的高句丽。如果隋炀帝不打服高句丽,那么隋就无法成为东亚世界的合法领袖,而这,正是中国任何一个统一王朝所无法推卸的“天下秩序”。

换句话说,要理解隋炀帝的三征高句丽,必须从“国际视野”和“国际战略”的角度来审视。我非常明白,我们很不习惯用“国际视野”来看待中国的王朝时代,但是,如果仅就“中国看中国”,隋炀帝的行为可能真的就是不可理喻了。

“高句丽问题”可能是世界政治史上最奇特的一个争议。直到高句丽已灭亡近1400多年的今天,中国和朝韩双方的学界还在进行着“高句丽属于谁”的争论。中方的标准立场是:高句丽是存在于在中国东北地区和朝鲜半岛北部的一个少数民族(地方)政权,和之间相隔了几百年的“高丽”没有直接联系。或者说,高句丽的历史应当是中国历史的一部分。主要证据是——高句丽的统治中心和主要领土均在中国东北;而朝韩学界的标准观点是,高句丽是大韩民族的先民,高句丽的历史是朝韩历史的一部分,主要证据是——高丽王朝就是高句丽的继承者。

当然,这并不代表隋炀帝对于领土的历史问题不关心。高句丽立国数百年的历史基本上就是一部蚕食中原王朝东北领土的历史,收回领土也是宣誓国际秩序主导权的有机组成部分。但从隋炀帝的表态至少可以看出,如果高句丽愿意在称臣等国际秩序的问题上配合隋朝,隋在领土的问题上是可以有商量的。更重要的是,隋炀帝完全没有消灭高句丽的意思。事实上,这也正是今后中原王朝处理与周边藩国关系上的重要原则:只要乖乖称臣,无论在领土问题上,还是经济贸易问题上,都可以做出让步。

唐太宗李世民在位的时候,时刻以隋亡为教训,基本上是隋炀帝做的事情,他就不做。但是在对待高句丽的问题上,却是个例外。即使这时候高句丽向唐表面上称臣,天可汗也不打算放过他们。第一次征讨是太宗亲领十五万大军进攻,虽然没有取得全功,但这次不像隋炀帝的三次征讨,战果远大于损失,高句丽的首级就带回来四万多具。这一次高句丽离灭国只差那么一口气,此后唐太宗接受群臣建议,用偏师对高句丽进行骚扰,使其疲于应付,逼得高句丽王让他的儿子莫离支任武入朝谢罪。

唐太宗的主力也三次征伐高句丽,虽然没有使其灭国,但也让高句丽陷入了兵疲粮荒的境地。最好的机会留给他的儿子唐高宗,李治即位以后,高句丽联合百济欺压新罗。在新罗的求救下,唐高宗使用苏定方、薛仁贵等人征讨高句丽。这时候唐军意气风发,高句丽则陷入内乱,最终高宗灭掉了高句丽,完成了隋唐四代帝王的心愿。

中国历史上有没有发起过非正义战争?如侵略他国的战争

当然有!最典型就是隋朝的隋文帝、隋炀帝父子对高句丽发动的四次战争。

隋文帝开皇九年(公元589年)四月,隋灭南陈统一中国后,开始要求周边国家为其臣属。高句丽与隋的关系遂逐渐进入到战争状态。

第一次战争:隋文帝开皇十八年(公元598年),隋文帝派汉王杨谅协高颎和大将周罗睺率30万海陆大军攻打高句丽;

第二次战争:隋炀帝大业八年(公元612年),出动了30万作战部队征讨高句丽;

第三次战争:隋炀帝大业九年(公元613年),隋炀帝再次对高句丽发动进攻;

第四次战争:隋炀帝大业十年(公元614年),隋炀帝又攻高句丽。

隋文帝、隋炀帝父子对高句丽发动战争,使隋朝数十万人丧生,引起隋国内人民对杨广的强烈不满。隋炀帝第一次攻高句丽之前的隋大业六年(公元610年),就爆发了雁门郡人尉文通的领导的起义,但在第三次攻高句丽(公元614年)失败之后,已无军力弹压隋末民变了。

隋朝对高句丽的连年征战不仅使隋国力锐减,民不聊生,也使隋炀帝丧失民心。不仅农民起义,而且隋的将领也相继叛变。隋都大兴城在公元617年11月为晋阳留守李渊所据。隋洛阳城在公元618年为宇文化及和后来的王世充占据,公元618年,杨广在广陵郡的江都被杀,王世充并在618年6月23日扶植隋皇泰主杨侗登上皇位;公元619年,王世充得到隋皇泰主杨侗禅让后自立为帝,隋朝灭亡。

不过隋朝对高句丽的连年征战也严重消耗了高句丽的国力。公元645年—668年八月,在唐朝和新罗军队的联合征伐下,高句丽最终灭亡。
没有,隋唐时期征高丽是因为高丽在东北严重影响隋唐王朝的边疆安全,高丽还联合黑水靺鞨等族侵占东北土地,这些也不能用侵略这个词,只要国力强大任何君王都会想要对外扩张,这一点通常只有少数民族政权才会如此痴迷,中原王朝几乎没有过专门对外侵略的战争大都是以平定边疆之乱的自卫战争
没有!没有!我们发动的侵略战争,不论输赢,不论地盘变大变小,都是正义的;它国对我们的侵略战争,如果使我们的地盘变大,也是正义的;否则就是非正义的!o(∩_∩)o 哈哈!
正义&非正义是相对的,于我为正义,于彼则为非正义,反之亦然。比如现代的几次自卫战争,出国境作战也有。从我们看,当然没有发起过非正义战争。至于古时,就不好说了,为什么呢,比如春秋时期,史学界就有春秋无义战之说。正义一词是有时代种族国别乃至成王败寇等等的因素界定的,没有绝对的定义。
战争本来就没有什么正义和非正义之说,成王败寇,历史都是王者改写的。

如果从人道主义来说,所有的战争都是非正义的。

隋唐用兵百万都搞不定高句丽,武则天是如何将其灭掉的?

前人种树,后人乘凉,隋朝的两代皇帝和唐朝的李世民为武则天削弱了高句丽的国力

武则天其实并没有很牛逼的招数来对付高句丽,因为高句丽灭国是迟早的事情。前人为了能够灭掉高句丽,不遗余力的发挥着自己的作用,等到高句丽快不行的时候,这个便宜恰巧被武则天捡到了罢了。当时的高句丽不仅国家兵力不足,他们的粮草也不是很足,处于一个内忧外患的紧要关头。这个时候,唐朝再举兵攻打,高句丽没有任何反击能力。

隋文帝攻打高句丽的时候,虽然声势很大,但是天气不好,损失严重

隋文帝当时派出了30万的大军用于攻打高句丽,但是他们攻打的时候,没有关注天气,导致不仅没有打赢,还损失了国家的大部分的兵力。其一,由于他们攻打的时候遇到了下雨天,粮草运输不是很顺畅,导致粮草出现中断。其二,后方储备不够,士气低下。其三,隋朝水军遇到了大风浪,这个风浪导致整个水军全军覆没。基于以上,派出去的大军基本上都被老天灭掉了。

隋朝末期的时候,内忧外患,隋炀帝手忙脚乱,一事无成

隋朝的皇帝已经认知到了高句丽的威胁,于是,他们历代皇帝不遗余力的打压高句丽。隋炀帝本想一雪前耻,没想到在他派兵攻打高句丽的时候,自家后院起火。他前面还没有打赢,正在紧要关头的时候突然出这么一个事情,隋炀帝只能先管好自己,攻打一事无限延后,他返回隋朝处理自己的家事。

李世民吸取前朝失败的教训,他一改进攻方式,改成无赖骚扰式,高句丽的国力日渐被唐朝消耗

李世民比较的聪明,他知道高句丽是一个易守难攻的国家,于是,便于高句丽打起了持久战,他时不时就派自己的军队骚扰一下高句丽。高句丽拿李世民没办法,只能打一次就守一次,国力日渐衰弱。就算是一个大胖子也经不起一个蚊子日夜叮咬,因此,高句丽衰弱是它的一个趋势!

武则天对高句丽的地形特点以及地理优势进行彻底分析,运用正确的战争方法,在行动上有理有据,同时武则天还有很厉害的统帅,再加上当时高句丽正在发生内乱,故被武则天成功灭掉。
隋唐三代皇帝灭不掉的原因是:隋朝两代皇帝失败的原因是,一是缺乏对高句丽小国的特点和其地理形势的认识,二是缺乏正确的部署。尤其是隋炀帝,虽然三征高句丽,但是部署混乱。唐朝之李世民征伐高句丽,在调度部署上,吸取隋朝教训,取得了显著成绩,但因天气原因没有灭掉终是遗憾。但前面这些失败或阶段性胜利,却为武则天灭高句丽创造了条件,再加上高句丽内部也发生了一定的内乱。
因为各种因素,所促成了唐高宗时期最有利的灭高句丽的形式。倘若换一个女人,唐高宗头晕目眩不能理政,恐怕灭高句丽没那么顺利了。正是因为这个女人不是别的女人,而是武则天,一个天生的政治奇才,一个有手腕有能力的女政治家,强势、有魄力,所以她才能在唐高宗病重之时支持朝廷,使得军令能够得以顺利执行,后方稳定,前方部队安心作战,一鼓作气灭了高句丽。
因为武则天在攻打高句丽的时候吸取了前两代皇帝的宝贵经验,没有再犯错误,同时武则天对于高句丽的了解非常全面。
文章标题: 世界历史上有没有像隋唐征高句丽一样持续而坚决的灭国征服
文章地址: http://www.xdqxjxc.cn/jingdianwenzhang/151104.html

[世界历史上有没有像隋唐征高句丽一样持续而坚决的灭国征服] 相关文章推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