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喜蛋文章网
你的位置:首页 > 经典文章 > 文章正文

《孝经》中所谓“严父莫大于配天”是不是在鼓励人造反

时间: 2022-09-23 22:00:26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93次

《孝经》中所谓“严父莫大于配天”是不是在鼓励人造反

读《孝经》第九章感悟

              圣治章第九

      曾子曰:“敢问圣人之德,无以加于孝乎?”子曰:“天地之性,人为贵。人之行,莫大于孝。孝莫大于严父,严父莫大于配天,则周公其人也。昔者,周公郊祀后稷以配天,宗祀文王于明堂以配上帝。是以四海之内,各以其职来祭。夫圣人之德,又何以加于孝乎?故亲生之膝下,以养父母日严。圣人因严以教敬,因亲以教爱。圣人之教不肃而成,其政不严而治。其所因者本也。父子之道,天性也,君臣之义也。父母生之,续莫大焉;君亲临之,厚莫重焉。故不爱其亲而爱他人者,谓之悖德;不敬其亲而敬他人者,谓之悖礼。以顺则逆,民无则焉。不在于善,而皆在于凶德,虽得之,君子不贵也。君子则不然,言思可道,行思可乐,德义可尊,作事可法,容止可观,进退可度,以临其民。是以其民畏而爱之,则而象之,故能成其德教,而行其政令。《诗》云:‘淑人君子,其仪不忒’。”

      这一章书,是因曾子听到孔子讲说明王以孝治天下而天下很容易实现和平以后,再问圣人之德,有更大于孝的没有?孔子因问而说明圣人以德治天下,没有再比孝道更大的了。孝治主德。圣治主威,德威并重,方成圣治。列为第九章。

译文:

      曾子又说:“学生很冒昧地向老师请教,圣人的德行,就没有比孝道更大的吗?”孔子说:“天地所生的万物,最尊贵的是人。人的德行,没有比孝道更大的了。孝道之中,没有比把父亲推到最尊严的地位更大的了。要把父亲推到最尊严的地位,没有比请父亲的神明来配同上天享受祭祀更大的了,而周公就是这样的人。昔日,周公在郊外祭祀其先祖后稷,以他配同上天;在明堂宗庙祭祀文王,以他配同上帝。所以,天下的诸侯都带贡品前来助祭。因此说圣人的德行,哪有比孝道更大的呢?因为子女对父母的敬爱,在年幼相依父母膝下时就产生了,逐渐长大成人,一天比一天懂得对父母尊严的爱敬。圣人根据人们对父母的敬畏之心,教导人们懂得礼敬;根据人们对父母的亲近之心,教导人们懂得仁爱。所以圣人的教化,不须用严肃的方式就能成功,其政令不须用严厉的手段推行就能使天下太平。这是由于圣人所依据的是孝道这个根本。父子之间的慈孝之道是天性,它表现在君臣之间就是大义。父母生子,继承宗嗣之事,让孝道得以相续,没有比这种人伦关系更重大的了!父亲既有君的尊严,又有父的慈爱,让儿女的孝心得以培养,没有比这种恩义更厚重的了!所以,不爱自己的父母,而去爱别人,那就叫违背道德;不尊敬自己的父母,而去尊敬他人,那就叫违背礼义。君主应当顺乎天性,敬爱父母,如果违逆天性,不孝父母,老百姓就会无以仿效啊!君主不能尽孝,违背道德礼法,国家必会招致灾难,即使这样能得崇高的权位,君子也不以为贵了。作为君子,绝不做违背道德礼法之事。君子说话前,必会考虑其言语是否可说;行动前,必会考虑其行为是否能让大众悦服;建立品德,做事合乎正义,可以值得尊敬;所作所为,可以值得效法;仪容举止,遵守礼法,可以值得观摩;一举一动,合乎法度,可以值得赞叹。君子以这些威仪对待百姓,百姓就会敬畏他而且爱戴他,以他作为学习的榜样。因此,君子能实现道德教化,从而畅行其政策命令。《诗经·曹风》说:‘一个善人君子,他的德行威仪,没有任何欠缺。’”

感悟:

    当曾子问还有比孝道更大的吗?孔子非常确定的告诉他,没有比孝道更大的了,也可以说孝道是终极的解决方案。无论成大事还是小事,无论是治国还是治家,遵循孝道都可以达成。想到英国著名历史学者汤因比博士说:拯救21世纪人类社会的只有中国的儒家思想和大乘佛法,做为中国人无比自豪!亲爱的同修们一起加油!

孔子从而又讲了为什么孝道是最重要的,在孝道中要做什么--去敬爱父亲--怎样才能敬重父亲--祭祀祖先感恩生命传承。上行下效,君王以孝道来对待百姓,那么百姓对君王就会拥护和爱戴,百姓也会以他为榜样,效仿他学习他的一切,因此也就完成了对百姓的教化,其推行的政令也会顺畅的贯彻和执行,实现人间有爱家庭和睦,社会和谐,世界和平。达成这些的核心还是以人为本,每个人不要违背道德和礼义,要先敬爱自己的父母,推己及人,就是行在道上,行在道上的善人君子,他整个人的行为举止仪态都会散发出良善的信息,也是每个人对人类的贡献…

一切关系的来源都来自跟父母的关系,只要儿女对父母的关系能做到“孝”,那么跟外界的一切关系就会顺畅。

所以我们要在“孝”上下功夫,多做一些道德礼法的行为。尊重孝道这一自然法则,子女对父母尊敬,父母对孩子爱护,家庭就会和谐美满,社会就会祥和美好。

《孝经》研读(七)

《孝经·圣治章第九》

曾子曰:“敢问圣人之德,无以加於孝乎?”子曰:“天地之性,人为贵。人之行,莫大於孝。孝莫大于严父,严父莫大于配天,则周公其人也。昔者周公郊祀后稷以配天,宗祀文王於明堂,以配上帝。是以四海之内,各以其职来祭。夫圣人之德,又何以加於孝乎?故亲生之膝下,以养父母日严。圣人因严以教敬,因亲以教爱。圣人之教,不肃而成;其政,不严而治。其所因者本也。父子之道,天性也,君臣之义也。父母生之,续莫大焉;君亲临之,厚莫重焉。故不爱其亲,而爱他人者,谓之悖德;不敬其亲,而敬他人者,谓之悖礼。以顺则逆,民无则焉。不在於善,而皆在於凶德,虽得之,君子不贵也。君子则不然,言思可道,行思可乐,德义可尊,作事可法,容止可观,进退可度,以临其民。是以其民畏而爱之,则而象之。故能成其德教,而行其政令。《诗》云:‘淑人君子,其仪不忒。”

回答:【问经录11】《孝经•圣治章第九》

1、圣人的德行中,难道就没有比孝行更为重要的吗?

没有比孝行更重要的。子曰:“天地之性人为贵,人之行莫大于孝,孝莫大于严父。”

2、「孝莫大於严父」什麼意思?

孝行之大,莫过于崇敬其父。

3、「配天」什麼意思?

尊父要同天一样尊敬。后周公行尊父配天之礼,以达孝敬之心于极致。

4、「上帝」什麼意思?

上帝指掌管五方的天神。东方青帝灵威仰,南方赤帝赤熛怒,西方白帝白招拒,北方黑帝汁光帝,中央黄帝含枢纽。

5、为什麽说「不爱其亲,而爱他人者,谓之悖德」?

爱敬双亲是人的天性,本有的性德。背逆父母,而说去爱别人,那就是做违德背礼的事。

6、「容止可观」什麼意思?

威容举止都让人观望,效法。

7、「淑人君子,其仪不忒」什麼意思?

淑,善。忒,差。善人君子,他们的威仪都不差。这也是大家学习的榜样。

《孝经》主要论述了什么思想?

一、全文:○开宗明义章第一

仲尼居,曾子侍。子曰:“先王有至德要道,以顺天下,民用和睦,上下无

怨。汝知之乎?”曾子避席曰:“参不敏,何足以知之?”子曰:“夫孝,德之

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复坐,吾语汝。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

也。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

终于立身。《大雅》云:‘无念尔祖,聿修厥德。’”

○天子章第二

子曰:“爱亲者,不敢恶于人;敬亲者,不敢慢于人。爱敬尽于事亲,而德

教加于百姓,刑于四海。盖天子之孝也。《甫刑》云:‘一人有庆,兆民赖之。’”

○诸侯章第三

在上不骄,高而不危;制节谨度,满而不溢。高而不危,所以长守贵也。满

而不溢,所以长守富也。富贵不离其身,然后能保其社稷,而和其民人。盖诸侯

之孝也。《诗》云:“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卿大夫章第四

非先王之法服不敢服,非先王之法言不敢道,非先王之德行不敢行。是故非

法不言,非道不行;口无择言,身无择行;言满天下无口过,行满天下无怨恶:

三者备矣,然后能守其宗庙。盖卿大夫之孝也。《诗》云:“夙夜匪懈,以事

一人。”

○士章第五

资于事父以事母,而爱同;资于事父以事君,而敬同。故母取其爱,而君取

其敬,兼之者父也。故以孝事君则忠,以敬事长则顺。忠顺不失,以事其上,然

后能保其禄位,而守其祭祀。盖士之孝也。《诗》云:“夙兴夜寐,无忝尔所生。”

○庶人章第六

用天之道,分地之利,谨身节用,以养父母,此庶人之孝也。故自天子至于

庶人,孝无终始,而患不及者,未之有也。

○三才章第七

曾子曰:“甚哉,孝之大也!”子曰:“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

行也。天地之经,而民是则之。则天之明,因地之利,以顺天下。是以其教不肃

而成,其政不严而治。先王见教之可以化民也,是故先之以博爱,而民莫遗其亲,

陈之于德义,而民兴行。先之以敬让,而民不争;导之以礼乐,而民和睦;示之

以好恶,而民知禁。《诗》云:‘赫赫师尹,民具尔瞻。’”

○孝治章第八

子曰:“昔者明王之以孝治天下也,不敢遗小国之臣,而况于公、侯、伯、

子、男乎?故得万国之欢心,以事其先王。治国者,不敢侮于鳏寡,而况于士民

乎?故得百姓之欢心,以事其先君。治家者,不敢失于臣妾,而况于妻子乎?故

得人之欢心,以事其亲。夫然,故生则亲安之,祭则鬼享之。是以天下和平,灾

害不生,祸乱不作。故明王之以孝治天下也如此。《诗》云:‘有觉德行,四国

顺之。’”

○圣治章第九

曾子曰:“敢问圣人之德无以加于孝乎?”子曰:“天地之性,人为贵。

人之行,莫大于孝。孝莫大于严父。严父莫大于配天,则周公其人也。昔者周公

郊祀后稷以配天,宗祀文王于明堂,以配上帝。是以四海之内,各以其职来祭。

夫圣人之德,又何以加于孝乎?故亲生之膝下,以养父母日严。圣人因严以教敬,

因亲以教爱。圣人之教不肃而成,其政不严而治,其所因者本也。父子之道,天

性也,君臣之义也。父母生之,续莫大焉。君亲临之,厚莫重焉。故不爱其亲而

爱他人者,谓之悖德;不敬其亲而敬他人者,谓之悖礼。以顺则逆,民无则焉。

不在于善,而皆在于凶德,虽得之,君子不贵也。君子则不然,言思可道,行思

可乐,德义可尊,作事可法,容止可观,进退可度,以临其民。是以其民畏而爱

之,则而象之。故能成其德教,而行其政令。《诗》云:‘淑人君子,其仪不

忒。’”

○纪孝行章第十

子曰:“孝子之事亲也,居则致其敬,养则致其乐,病则致其忧,丧则致其

哀,祭则致其严。五者备矣,然后能事亲。事亲者,居上不骄,为下不乱,在丑

不争。居上而骄则亡,为下而乱则刑,在丑而争则兵。三者不除,虽日用三牲之

养,犹为不孝也。”

○五刑章第十一

子曰:“五刑之属三千,而罪莫大于不孝。要君者无上,非圣人者无法,非

孝者无亲。此大乱之道也。”

○广要道章第十二

子曰:“教民亲爱,莫善于孝。教民礼顺,莫善于悌。移风易俗,莫善于乐。

安上治民,莫善于礼。礼者,敬而已矣。故敬其父,则子悦;敬其兄,则弟悦;

敬其君,则臣悦;敬一人,而千万人悦。所敬者寡,而悦者众,此之谓要道也。”

○广至德章第十三

子曰:“君子之教以孝也,非家至而日见之也。教以孝,所以敬天下之为人

父者也。教以悌,所以敬天下之为人兄者也。教以臣,所以敬天下之为人君者也。

《诗》云:‘恺悌君子,民之父母。’非至德,其孰能顺民如此其大者乎!”

○广扬名章第十四

子曰:“君子之事亲孝,故忠可移于君。事兄悌,故顺可移于长。居家理,

故治可移于官。是以行成于内,而名立于后世矣。”

○谏诤章第十五

曾子曰:“若夫慈爱恭敬,安亲扬名,则闻命矣。敢问子从父之令,可谓孝

乎?”子曰:“是何言与,是何言与!昔者天子有争臣七人,虽无道,不失其天

下;诸侯有争臣五人,虽无道,不失其国;大夫有争臣三人,虽无道,不失其

家;士有争友,则身不离于令名;父有争子,则身不陷于不义。故当不义,则子

不可以不争于父,臣不可以不争于君;故当不义,则争之。从父之令,又焉得为

孝乎!”

○感应章第十六

子曰:“昔者明王事父孝,故事天明;事母孝,故事地察;长幼顺,故上下

治。天地明察,神明彰矣。故虽天子,必有尊也,言有父也;必有先也,言有兄

也。宗庙致敬,不忘亲也;修身慎行,恐辱先也。宗庙致敬,鬼神著矣。孝悌之

至,通于神明,光于四海,无所不通。《诗》云:‘自西自东,自南自北,无思

不服。’”

○事君章第十七

子曰:“君子之事上也,进思尽忠,退思补过,将顺其美,匡救其恶,故上

下能相亲也。《诗》云:‘心乎爱矣,遐不谓矣。中心藏之,何日忘之。’”

○丧亲章第十八

子曰:“孝子之丧亲也,哭不偯,礼无容,言不文,服美不安,闻乐不乐,

食旨不甘,此哀戚之情也。三日而食,教民无以死伤生。毁不灭性,此圣人之政

也。丧不过三年,示民有终也。为之棺椁衣衾而举之,陈其簠簋而哀戚之;擗踊

哭泣,哀以送之;卜其宅兆,而安措之;为之宗庙,以鬼享之;春秋祭祀,以时

思之。生事爱敬,死事哀戚,生民之本尽矣,死生之义备矣,孝子之事亲终矣。”

二、《孝经》中国古代汉族政治伦理著作。儒家十三经之一。传说是孔子作,但南宋时已有人怀疑是出于后人附会。清代纪昀在《四库全书总目》中指出,该书是孔子“七十子之徒之遗言”。

具体的范文模板

链接:https://pan.baidu.com/s/1yq1Oy6unvbr284NXPcn4-Q

 提取码: 8m8u

儒家经典“十三经”之一。《汉书·艺文志》云:“〈孝经〉者孔子为曾子陈孝道也。夫孝天之经、地之义、民之行也。举大者言,故曰孝经。”书中主要论述封建社会的孝道、孝治思想和宗法思想,阐述孝道为道德之本的观点,是研究中国古代儒家思想的必读之书。

文章标题: 《孝经》中所谓“严父莫大于配天”是不是在鼓励人造反
文章地址: http://www.xdqxjxc.cn/jingdianwenzhang/150954.html
文章标签:孝经 严父 鼓励

[《孝经》中所谓“严父莫大于配天”是不是在鼓励人造反] 相关文章推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