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喜蛋文章网
你的位置:首页 > 经典文章 > 文章正文

刘縯是否比刘秀更加优秀

时间: 2022-09-17 17:01:20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99次

刘縯是否比刘秀更加优秀

历史上被高估最严重的人——刘秀

刘秀的对手太弱。历代帝王里,刘秀面对的对手是最弱的。

昆阳之战纯粹是王邑自己玩死自己。刘秀唯一可以称对手的公孙述,又是一个胸无大志,苟安于一地的货。王朗这些人更是只顾眼前不考虑明天,从头到尾就是瞎折腾。隗嚣这人只有当个地方官的气量。

刘秀这大水货就别出来跟其他帝王比了。历代帝王里,被过度高估最严重的就是刘秀。

刘秀对手,不论是王邑王寻王莽王朗,还是刘玄刘盆子,都难称枭雄。王邑王寻王莽王朗也不是刘縯的对手。昆阳之战靠内外夹击加上对手逗B,换他大哥刘縯来打也是赢。

刘秀远不如刘縯。刘秀大部分靠东汉史官吹嘘。刘秀与汉明帝刘庄改史,与皇后一起写起居注,亲自下手改史,吹捧刘秀。

!!!!!!

有不了解历史的人说刘秀没杀功臣。但是历史事实是,刘秀杀过功臣。刘秀杀的功臣有邓奉、彭宠、庞萌、韩歆、欧阳歙等。 

邓奉、彭宠、庞萌之死,有他们自己的责任。(刘秀的部下吴汉军对邓奉的家乡进行劫掠,导致邓奉反叛,后来邓奉兵败投降被杀。吴汉劫掠百姓逼反邓奉,吴汉却没有受到惩罚。 平狄将军庞萌与盖延共击董宪,而刘秀的诏书却只下达给盖延、不给庞萌,庞萌以为盖延谮己,起疑,反叛,后来庞萌兵败被杀。)

但是韩歆死的冤,韩歆直言,却被刘秀逼死。 

韩歆因战功而封侯,还是一位经学大师,重视古文经学的发展。韩歆又敢于直言。建武十五年(39年)正月,韩歆上书刘秀,说汉朝要遇到庄稼歉收出现饥民,韩歆指天画地,言辞急切(刘秀这作为帝王的,都特别迷信,那么韩歆说那年出现饥荒,也无可厚非了)。正月二十三日,刘秀正式颁诏,将韩歆免职遣送回乡。即便如此,刘秀还是觉得不解气。于是,他又下了一道诏书,派使者去路上继续追责韩歆。按照汉法,对于有罪贬谪的官员,如果在路上被诏书责问,就是逼其认罪自杀。司隶校尉鲍永一再为韩歆求情,刘秀都没有答应。韩歆与他的儿子韩婴在路上接到责问诏书,被逼自杀。实际上韩歆之死当时就已经引起天下人的不满。韩歆死于无罪,人们不满。

刘秀苛待功臣马援。

马援南征遇到地形不利以及酷暑,耿弇上书攻击马援,刘秀使梁松乘驿责问马援,因代监军。马援在南征中病死,梁松陷害马援,刘秀大怒,追缴了马援的印绶。有人诬陷马援曾经带回一车珍宝,光武帝听信谗言,更加愤怒。马援的家人非常恐惧,不敢以丧还旧茔,而是买城西的地槁葬。宾客故人不敢吊会。马援的家人草索相连,诣阙请罪,还六次上书诉冤,辞甚哀切,马援才得以下葬。在光武帝在位期间,马援的冤情并未被平反。

马援死后,刘秀依旧没放过他,还要追回他的印绶,剥夺他的官爵,这实在是刻薄寡恩至极之事。

!!!!!!

经过改史掩饰后,刘秀仍然有掩盖不了的错误。《后汉书》卷二 记载刘秀的儿子汉明帝刘庄也承认刘秀留下的情况是 选举弄虚作假、奸邪谗佞之人还在、权贵阶层行请托之风、官吏肆意残虐百姓贪赃枉法胡作非为,百姓愁苦哀怨,无处申诉冤情,此外,郡县官府经常趁征发百姓服役之机,擅自作奸牟利,欺诈勒索贫苦百姓。

“选举不实,邪佞未去,权门请托,残吏放手,百姓愁怨,情无告诉……郡县每因征发,轻为奸利,诡责羸弱,先急下贫”。

!!!!!!

昆阳之战,王莽方面的军队绝对没40万。《论横.恢国篇》汉伐亡新,光武将五千,王莽遣二公将三万,战于昆阳。 《东观汉记》:时汉兵八九千人,留王凤令守城,夜出城南门。二公兵已五六万到,遂环昆阳城作营……

王莽这边,最初计划动员百万,然后计划动员四十二万,最终实际到达的也就五万人(或三万人)左右。

!!!!!!

刘秀在位丢西域、河西走廊、河套大片疆域,匈奴烧杀抢掠他不管,手下大将屠城他不管;国内军阀造他的反他妥协了,从此东汉门阀贵族更加肆无忌惮,门阀贵族垄断社会所有资源的时代。竟然也有人吹刘秀。汉朝巅峰在汉宣帝时期。

刘秀放弃西域,丢弃河西走廊、河套,丧失大片疆域,在位期间比清朝晚期丢的土地都多;杀降、纵容手下屠城、早期士兵抢夺老百姓粮食、逼反邓奉,杀将领也杀了几个;晚年河北军阀造反,刘秀妥协了,承诺不改革了然后就不了了之了;

马援马革裹尸这么悲惨的事迹就是刘秀造成的;

刘秀自从军阀造反之后彻底向门阀贵族妥协了,然后门阀制度和宦官专制时代开启了,之前他只是不敢动阴家、郭家、窦家族,最后汉朝演变成了门阀兼并社会资源,老百姓完全沦为劳动工具;

建武二年,刘秀因为自己是门阀支持上位的想改变代言人地位然后改革,最后四方皆叛,最后刘秀还是妥协了。

而单于骄踞,自比冒顿,【对使者辞语悖慢】,帝待之如初。九年,遣大司马吴汉等击之。【经岁无功,而匈奴转盛,抄暴日增】。十三年,遂寇河东,【州郡不能禁】。于是渐徙幽、并边人于常山关、居庸关已东,匈奴左部遂复转居塞内。【朝廷患之】,增缘边兵郡数千人,大筑亭候,修烽火。匈奴大恨,入寇尤深。二十年,遂至上党、扶风、天水。二十一年冬,复寇上谷、中山,【杀略抄掠甚众,北边无复宁岁】。

光武初,乌桓与匈奴连兵为寇,代郡以东尤被其害。居止近塞,朝发穹庐,暮至城郭,【五郡民庶,家受其辜,至于郡县损坏,百姓流亡】。二十二年,【匈奴国乱,乌桓乘弱击破之】,匈奴转北徙数千里,漠南地空,【帝乃以币帛赂乌桓】。

匈奴公然指着刘秀叫板起脸,刘秀对匈奴政策都是消极的被动挨打,刘秀时代的汉朝北部边境至少比汉武帝时期收缩了几百公里。对匈奴毫无办法。

刘秀甚至放弃了朔方,代郡大片领土,刘秀对匈奴的作战要么是失败、要么是无功而返,都没能削弱匈奴,到20多年后,靠匈奴自己分裂和遭遇大天灾才勉强收回。严格的算刘秀统一天下花了20多年的时间,是开国皇帝集团中比较慢的。

东汉曾经数度放弃西域,原因之一是摆不平河西的羌人。东汉时期,胡人甚至已经占有了河套。

!!!!!!

1、光武帝刘秀加强帝权,废秦汉时的丞相,把权力尽归尚书台,至后世,权遂入于阉宦之手。刘秀为外戚和宦官专权提供了制度上的可能性。

2、

沛太后郭氏薨,因诏郡县捕王侯宾客,坐死者数千人。 外加“五人斩一人”。

刘秀的两个手下将军喜欢屠城,不见他阻止。

刘秀苛待马援,逼死功臣韩歆。

马援。

在大多数功臣交出兵权后,还有一位老将军仍常年领兵在外,他就是名将马援,东汉时可以与光武帝齐名的人物,而他的悲剧结局,也实现了自己死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还葬的豪言。在马援征战武陵时,马援因年老病重为国捐躯,但是今人震惊的是,马援死后,光武帝废除了他的爵位,而他的家人在惊恐中,不敢把他的灵柩送归旧茔而是买下城西荒地草草安葬,宾客故人莫敢吊会,而导致马援声败名裂的原因竟然是梁、窦集团诬告马援贪污,光武帝失去了辨别是非的能力。在光武帝在位期间,马援的冤情并未被平反,直到汉章帝才明了,谥马援为忠成侯。

韩歆。

韩歆出自南阳贵族,归降光武后,因战功而封侯,他是一位经学大师,重视古文经学的发展,但韩歆敢于直言。建武十五年,他听说光武帝在翻阅已故对手傀嚣,公孙述遗留书信,说,亡国之君皆有才,杰,纣亦有才,光武认为他弦外有音,不由发怒,韩歆又预言这年有饥凶之灾,言辞激烈,光武一气之下罢黜他的相位,但光武还没解气,有派使者宣读诏书,韩歆无奈之下,和儿子一同自杀。

3、刘秀的胸襟问题,

歆好直言,无隐讳,【帝每不能容】。尝因朝会,闻帝读隗嚣、公孙述相与书,歆曰:“亡国之君皆有才,桀、纣 亦有才。”帝大怒,以为激发。歆又证岁将饥凶,指天画地,言甚刚切,坐免归 田里。帝犹不释,复遣使宣诏责之。司隶校尉鲍永固请不能得,歆及子婴竟自杀。歆素有重名,死非其罪,众多不厌,后千乘欧阳歙、清河戴涉相代为大司徒,坐事下狱亽死,自是大臣难居相任。

后大司徒韩歆坐事,永固请之不得,【以此忤帝意】,出为东海相。

时(建武)内外群官,多帝自选举,加以法理 严察,职事过苦,尚书近臣,至乃【捶扑牵曳】于 前,【群臣莫敢正言】”。 

马援南征遇到地形不利以及酷暑,耿弇上书攻击马援,刘秀使梁松乘驿责问马援,因代监军。马援在南征中病死,梁松陷害马援,刘秀大怒,追缴了马援的印绶。有人诬陷马援曾经带回一车珍宝,光武帝听信谗言,更加愤怒。马援的家人非常恐惧,不敢以丧还旧茔,而是买城西的地槁葬。宾客故人不敢吊会。马援的家人草索相连,诣阙请罪,还六次上书诉冤,辞甚哀切,马援才得以下葬。

马援死后,刘秀依旧没放过他,还要追回他的印绶,剥夺他的官爵,这实在是刻薄寡恩无耻之极之事,刘秀小肚鸡肠、耿耿于怀、气度狭小。

晋武帝问刘毅曰:“卿以吾可方汉何主也?”对曰:“桓灵之主。”帝曰:“吾虽德不及古人,犹克己为理,南平吴会,一同天下。方之桓灵,不亦甚乎?”对曰:“桓灵卖官,钱入官库。陛下卖官,钱入私门。以此言之,乃不如也。” 帝大笑曰:「桓灵之世,不闻此言。今有直臣,故不同也。」 

刘秀胸襟远不如晋武帝。

4、刘秀处政外加连杀3重臣:

“刺史太守多不平均,【或优饶豪右,侵刻羸弱,百姓嗟怨,遮道号呼】。”

时(建武)内外群官,多帝自选举,加以法理严察,职事过苦,【尚书近臣,至乃捶扑牵曳】于前,群臣莫敢正言”。

光武、明帝躬好吏事,亦以课核三公,【其人或失而其礼稍薄,至有诛斥诘辱之累。任职责过,一至于此】。 

帝以二千石长吏多不胜任,时有纤微之过者,【必见斥罢,交易纷扰,百姓不宁】。

而间者守宰数见换易,迎新相代,疲劳道路。有司或因睚眦以骋私怨,苟求长短,求媚上意。二千石及长吏迫于举劾,惧于刺讥,【故争饰诈伪,以希虚誉】。

歙在郡,教授数百人,视事九岁,征为大司徒。坐在汝南臧罪千余万发觉下 狱。【诸生守阙为歙求哀者千余人】,至有自髡剔者。平原礼震,年十七,闻狱当断, 驰之京师,行到河内获嘉县,自系,【上书求代歙死】。书奏,而歙已死狱中。【歙掾陈元上书追讼之,言甚切至】,帝乃赐棺木。 

大司徒戴涉坐所举人盗金下狱亽死。 

【尚书近臣,至乃捶扑牵曳】,亮的刺眼。

5、布图谶于天下”,作为法定的思想工具。刘秀太过迷信,不要跟我说那时候都迷信,因为刘秀是超越常人的迷信。

又见法令决事,轻重不齐,或一事殊法,【同罪异论】,奸吏得因缘为市,所欲活则出生议,所欲陷则与**,是为刑开二门也。今可令通义理明习法律者,校定科比,一其法度,班下郡国,蠲除故条。如此,天下知方,而狱无怨滥矣。

【书奏,不省】。

【帝省奏,愈不悦】。

其后,有诏会议灵台所处,帝谓谭曰:「吾欲以谶决之,何如?」谭默然良久,曰:「臣不读谶。」帝问其故,谭复极言谶之非经。帝大怒曰:「桓谭非圣无法,将下斩之!」【谭叩头流血,良久乃得解。出为六安郡丞,意忽忽不乐,道病卒】,时年七十余。

帝尝问兴郊祀事,曰:“吾欲以谶断之,何如?”兴对曰:“臣不为谶。”帝怒曰:“卿之不为谶,非之邪?”兴【惶恐】曰:“臣于书有所未学,而无所非也。”帝意乃解。【兴数言政事,依经守义,文章温雅,然以不善谶故不能任】。

冯衍:

帝【怨衍等不时至】,永以立功得赎罪,遂任用之,【而衍独见黜】。

论功当封,【以谗毁,故赏不行】。

护等惧之,【即共排间,衍遂不得入】。

西归故郡,闭门自保,不也复与亲故通。

【书奏,犹以前过不用】。

6、对匈奴、乌桓:

而单于骄踞,自比冒顿,【对使者辞语悖慢】,帝待之如初。九年,遣大司马吴汉等击之。【经岁无功,而匈奴转盛,抄暴日增】。十三年,遂寇河东,【州郡不能禁】。于是渐徙幽、并边人于常山关、居庸关已东,匈奴左部遂复转居塞内。【朝廷患之】,增缘边兵郡数千人,大筑亭候,修烽火。匈奴大恨,入寇尤深。二十年,遂至上党、扶风、天水。二十一年冬,复寇上谷、中山,【杀略抄掠甚众,北边无复宁岁】。

光武初,乌桓与匈奴连兵为寇,代郡以东尤被其害。居止近塞,朝发穹庐,暮至城郭,【五郡民庶,家受其辜,至于郡县损坏,百姓流亡】。二十二年,【匈奴国乱,乌桓乘弱击破之】,匈奴转北徙数千里,漠南地空,【帝乃以币帛赂乌桓】。

匈奴公然指着刘秀叫板起脸,刘秀对匈奴政策都是消极的被动挨打,刘秀时代的汉朝北部边境至少比汉武帝时期收缩了几百公里,对匈奴毫无办法。

刘秀甚至放弃了朔方,代郡大片领土,刘秀对匈奴的作战要么是失败、要么是无功而返,都没能削弱匈奴。到20多年后,靠匈奴自己分裂和遭遇大天灾才勉强收回。严格的算刘秀统一天下花了20多年的时间,是开国皇帝集团中比较慢的。

东汉曾经数度放弃西域,原因之一是摆不平河西的羌人。东汉时期,胡人甚至已经占有了河套。

7、刘秀杀降过多:

樊崇:其夏,樊崇、逄安谋反,诛死。 

王元:元字惠孟,初拜上蔡令,迁东平相,【坐垦田不实,下狱亽死。】

隗纯:十八年,纯与宾客数十骑亡入胡,至武威,捕得,诛之。 

延岑:明旦,岑降吴汉。乃夷述妻子,尽灭公孙氏,并族延岑。 

张步:八年夏,步将妻子逃奔临淮,与弟弘、蓝欲招其故众,乘船入海,琅邪太守陈俊追击斩之。

后大司徒韩歆坐事,永固请之不得,以此忤帝意,出为东海相。【坐度田事不实,被征,诸郡守多下狱。永至成皋,诏书逆拜为兖州牧】,便道之官。

你要是进行了一定的抵抗再投降,败后而降,恭喜你,刘秀给你预定好死期了,不要相信他一开始说的不杀你。刘秀会让你死的其所,以各种罪名被搞死。

大家可以看看王元和鲍永的结局就知道了,同罪异罚,王元被处死,而鲍永当起了州牧。

8、厚颜封禅:

刘秀明知其功绩远在秦皇汉武之下,依旧坚决千方百计厚颜无耻要封禅。封禅之费非古也,徒以夸天下,其秦汉之侈心乎?

9、刘秀纵容部下烧杀抢掠:

吴汉军对邓奉的家乡进行劫掠,最终使得邓奉忿而反叛。吴汉大掠锦官城,屠万计。刘秀

这才肯斥责他们,诏书虽写得文情并茂,惺惺作态,但吴汉的官爵却丝毫并未受到影响。

11、

明断千里?要是明断千里,马援就不会死,王元决围他也不会不提醒,邓禹也不会败得这么惨,上陇大败他也不会不知道,二次上陇也不会疑虑重重顿兵不前。

12、

战略:邓禹就食陇上的战略是正确的,至于邓禹从百万之众到最后24骑,根源完全是刘秀胡乱干涉瞎指挥的缘故。抛去邓禹耿弇等人的战略,刘秀的大局观到底几许?

13、 

废除更戍役制度:过分强调“居重驭轻”,废除更戍役制,造成了东汉兵源减少,战略后备力量薄弱;罢都试之役,使汉军缺乏定期的训练、考核,以致于“每战常负,王旅不振’’,战斗力削弱。

14、

刘秀放弃对西域的控制也不得不说是刘秀的短视,自张骞出使西域后,汉朝一直很谨慎的对待与匈奴的关系,与西域友好往来,体现了汉名族在周边少数名族心中的崇高地位,更形成了西域归心,匈奴畏威的良好局面,而光武帝刘秀对内附已久的西域诸国弃之不顾,严重伤害了汉朝的威望,也不利于西域的稳定,这是外交上光武帝的一大失策。

15、

军事,有昆阳之战的大胜,也有被流贼大败于顺水:

又战于顺水北,乘胜轻进,反为所败。弇频射漤贼,得免。士卒死者数千人。

战王朗部将不利:

王郎遣将倪宏、刘奉率数万人救巨鹿,秀逆战于南 ,【不利】。景丹纵突骑击之,宏等大败。

16、立郭圣通为后,利用完了就废后,改立阴丽华为后。

“刘秀的胸怀和对天下的构想其实只能算中等,他学会了该讨好谁,他的天下,只是豪强们以他的名义完成一次利益再分配罢了,东汉甫一建立,就已经呈现末世的征兆,我们来看一个熟悉的故事,强项令董宣,秉公执法居然被贤明的皇帝勒令低下头颅,东汉的堕落可见一斑,这是前无古人也是 后无来者的。

不过出来混,迟早要还的,建武十五年,光武皇帝终于意识到不改革还是不行的,下诏度田,企图从曾经拥戴他的豪强们手中分一杯羹,结果在他赖以平定天下的根据地河北,“郡国大姓及兵长群盗,处处并起”,这真是莫大的讽刺。

!!!!!!

刘秀对手,不论是王邑王寻王莽王朗,还是刘玄刘盆子,都难称枭雄 王邑王寻王莽王朗也不是刘伯升的对手 昆阳之战靠内外夹击加上对手逗B,换他大哥刘縯来打也是赢。

刘秀大部分靠东汉史官吹虚。

刘秀无非靠豪强地主起家这点优势,还不如白手起家的刘备。 三国时,河北在袁绍手里,刘备开始尝试过,和公孙瓒混过,很快放弃自立门户,就是知道河北不可图。而徐州太狭窄,被曹操搞残了,也没戏,这就一点点远离了中原和两个战略腹地(关中或者河北) 刘秀还真没好意思说跟刘备比, 刘秀对河北快速形成了统治,幽并突骑+河北土地+百万投降贼军+更始帝作死+公孙述和陇西那位**一起作死

唯一能在西汉末年和刘秀一争天下的,就是公孙述,可是他目光短浅,龟缩在巴蜀不愿意出来,如果他听从谋士意见,东取荆州,北占关中,恐怕得上演最早得南北朝了 而刘备白手起家,在取得大士族支持无比重要的魏晋,能做到偏霸一方,已经很不容易了 刘秀如果没有强豪支持他算个什么? 娶郭圣通也是原因之一,云台也多半出自南阳和河北的名门大族为他效力 , 刘备可没这基础

大局观比刘秀强多了,邓禹分析了王莽改制引起天下大乱后的形势,认为天下纷争混战无主的局势,正可利用来建立大有所为之业。当时,全国独霸一方称王称帝的有十多个势力集团。王莽的残余拥有从洛阳到长安的地盘,但王莽倒台后,更始帝及所属绿林军由湖北经河南进入关中,山东的赤眉正从青州、徐州向中原和关中进发,中原及关中正是四战之地,各方势力势必在这一核心地带杀得你死我活,正所谓“四方分崩离析,形势可见(《后汉书》卷十六,《邓禹传》)。而刘秀在更始入关时,被委以“破虏将军”的名义,并利用刘氏宗室的身份前往河北招安各地,虽失去了随更始帝入关分享胜利果实的机会,但却得到了发展的良机。因为这恰恰使得刘秀可以独立发展自己的势力,避免在羽翼未丰时被他人打垮。邓禹的“深虑远图”,与刘秀的志在天下可说是不谋而合。所以邓禹劝刘秀珍视这一难得的良机,重视河北这一新兴地区的战略地位。 陈亮说“使燕赵未平而光武西取关辅,则遂与(隗)嚣、(公孙)述为敌,而赤眉无所骋其锋矣。与嚣、述为敌,则欲徇燕、赵而彼乘其虚;赤眉无所骋其稀,则已服郡县或罹其毒。是燕赵未可以卒平,关辅未可卒守,河北、河内未可以卒保,而天下纷纷,将何时而一也!”(《陈亮集》卷六,《酌古论二》)陈亮认为这是刘秀最高明之“一定之略”,而这“致之有术,取之有方”的方略正出自邓禹。 所以我更感概刘縯之死 , 连王莽都惧怕的人物,王莽知道刘縯的名字与事迹后,公开悬赏:凡杀死刘縯者,奖励食邑5万户,黄金10万斤,并赐上公的官位。同时还下令长安的官署及天下乡亭的门侧堂上,一律画上刘演的图像,每天令士卒射之,以发泄他的仇恨。后来,王莽还命人随便抓个百姓,就说是刘縯,游街示众后杀掉。南阳刘縯才是老天都嫉妒得英才。

王莽纳言将军严尤、秩宗将军陈茂闻阜、赐军败,引欲据宛。伯升乃陈兵誓众,焚积聚,破釜甑,鼓行而前,与尤、茂遇育阳下,战,大破之,斩首三千余级。尤、茂弃军走

伯升遂进围宛,自号柱天大将军。王莽素闻其名,大震惧,购伯升邑五万户,黄金十万斤,位上公。使长安中官署及天下乡亭皆画伯升像于塾,旦起射之

刘秀还不如刘邦。刘秀不如他大哥刘縯。

刘縯多次击败莽军 ,刘秀主要是靠他大哥才能入绿林军,不然还真没刘秀哪些事

刘縯“性刚毅,慷慨有大节”,王莽篡汉后,他“常愤愤,怀复社稷之虑,不事家人居业,倾身破产,交结天下雄俊”。刘縯普遍被认为最像刘邦的人

昆阳之战前刘秀不过抱他大哥的腿, 刘伯升之强捍连刘玄都怕

他大哥死的太可惜了被暗杀, 如果真没死刘秀还真没资格当皇帝

更始元年(公元23年)正月甲子,刘縯将全军分为六部,借助黑夜的掩护分进合击,一举夺取官军的后勤基地,“尽获其辎重”。第二天早晨刘縯率兵自西南方向攻击甄阜军,下江兵自东南方向攻击梁丘赐军,双方拼死搏斗,激战早饭时,梁丘赐阵脚先乱,士卒溃逃。甄阜军见状,顿时也失去抵抗的勇气,纷纷逃窜,义军紧追不舍,逃散的官军被逼至黄淳水边,欲渡无桥,欲战无力,被杀或溺水死亡者近两万余人,甄阜、梁丘赐也被杀死

刘縯与绿林军联合作战取得的一次重大胜利,不仅消灭了王莽在南阳的精锐之师,而且夺得了大批军器粮秣

刘縯的军事才能应该在刘秀之上

!!!!!!

韩歆之死。刘秀这作为帝王的,都特别迷信,那么韩歆说那年出现饥荒,也无可厚非了。最多是上梁不正下梁歪,先问问刘秀为什么那么迷信吧。

司马炎被人说成是不如桓灵,有人用桀纣说秦始皇,这比指天画地严重的多,但司马炎、秦始皇不处罚这么说的人。

有人用桀纣说秦始皇时,秦始皇面有惭色。刘毅说司马炎不如桓灵这两个昏君的时候,司马炎不发怒,反而大笑。而韩歆指天画地,就被刘秀逼死。

歆好直言,无隐讳,【帝每不能容】。刘秀捶扑牵曳大臣,到了【群臣莫敢正言】的地步。【尚书近臣,至乃捶扑牵曳】于前,群臣莫敢正言。。。

建武十五年(39年)正月,韩歆上书刘秀,说汉朝要遇到庄稼歉收出现饥民,韩歆指天画地,言辞急切。正月二十三日,刘秀正式颁诏,将韩歆免职遣送回乡。即便如此,刘秀还是觉得不解气。于是,他又下了一道诏书,派使者去路上继续追责韩歆。按照汉法,对于有罪贬谪的官员,如果在路上被诏书责问,就是逼其认罪自杀。司隶校尉鲍永一再为韩歆求情,刘秀都没有答应。韩歆与他的儿子韩婴在路上接到责问诏书,当即伏剑自杀。

吴汉可不是韩歆这样被免职遣送又被诏书责问的。韩歆被逼死,责任几乎全在刘秀。

韩歆哪里骂刘秀了?韩歆没骂刘秀,反倒是刘秀将韩歆免职遣送并追加诏书责问,逼死了韩歆。

哪里有人说韩歆太偏激?韩歆不偏激。实际上韩歆之死当时就已经引起天下人的不满。韩歆死于无罪,人们不满,刘秀也后悔了。

马援的策略,皇帝刘秀是认可的,“帝从援策”,然而遇到“贼乘高守隘,水疾,船不得上。会暑甚,士卒多疫死”。有人把这责任全怪到马援,难道刘秀这么没有担当?

不用外交手段而派军队去,这根本上是刘秀这个皇帝决定的事,如果认为不用外交手段而出兵是错误,那么主要责任也是刘秀的,而不是马援的。

哪来的某些人说的给两万士兵的家属交待? 当年刘秀的部下吴汉率军军对邓奉的家乡进行劫掠,导致刘秀的另一部下邓奉被逼造反,双方攻杀,死了那么多军民,然而吴汉却没有受到实际的重罚,怎么不见给死去的那么多军民的家属交代?

刘秀收回马援的新息侯印绶,不是要给士兵的家属交待,而是刘秀听信了梁松“陷”马援,“会援病卒,松宿怀不平,遂因事陷之。帝大怒,追收援新息侯印绶”。

哪里记载两万士兵家属的怨气?当年刘秀纵容吴汉劫掠邓奉的家乡,导致邓奉造反,死了那么多军民,那些军民家属的怨气呢?刘秀怎么不管了?

倒是刘秀这收回马援新息侯印绶,明显把责任推给马援,满朝政敌的怨气(如果有的话)倒是真要被导向到马援家属了。

另外有人诬陷马援当年带回一车明珠文犀,结果刘秀不查明事实,就信了,大怒,导致马援的妻子与孩子惶惧,不敢把马援的灵柩送归旧茔,而是在城西买地草草安葬,宾客故人不敢吊会。马援的家人草索相连诣阙请罪,多次上书诉冤,才得以下葬马援。在光武帝在位期间,马援的冤情并未被平反。

“帝益怒。援妻孥惶惧,不敢以丧还旧茔,裁买城西数亩地槁葬而已。宾客故人莫敢吊会。严与援妻子草索相连,诣阙请罪。帝乃出松书以示之,方知所坐,上书诉冤,前后六上,辞甚哀切,然后得葬。”

王莽末年汉军立的帝王为什么是窝囊的刘玄,而不是劳苦功高的刘縯?

刘玄上位是多方势力斡旋之后的结果。当时刘縯确实是劳苦功高,并且名气要比刘玄大得多,但是他当了皇帝,除了对汉室宗亲有利之外,对其他势力一点好处都没有。进而让刘玄这个“窝囊废”钻了个空子,竟然成为了大家举荐的皇帝。

王莽灭了西汉,建立了新朝。但是王莽在位时间不长,民间流落的一些汉室宗亲们就开始集结力量要恢复汉室,其中刘縯是最早开始起义的汉室后代。与刘縯一起起义的还有后来建立东汉的刘秀。刘縯此人十分豪爽,喜欢结交天下的豪杰,自起义之后,他带着汉室宗亲一起反抗王莽的政权。虽然他在战场上骁勇善战,但是他目光短浅,贪图一时的胜利,而不是为长远的战争做准备。

有一次,刘縯率领的汉室宗亲们被王莽军队打败,他的亲人在死在这场战争中。刘秀建议刘縯与绿林军联合一起抗击王莽的军队,联合之后的军队果然比之前的军队作战能力更强,与王莽军队交战捷报连连。这时,联合军队有些膨胀了,他们想选一个皇帝,一来可以鼓舞士兵的士气,二来可以结束群龙无首的现状。当时,刘縯在军中是资历最高的汉室后代,刘秀都无法与其相比,汉室宗亲都表明要选择刘縯为皇帝,但是绿林军不同意。

绿林军执意要选择没啥本事的刘玄,因为刘玄曾经在绿林军中呆过一段时间,所以绿林军觉得他是最好的人选。汉室宗亲的势力要远比绿林军的势力弱,所以最后只能同意立刘玄为皇帝。刘秀估计在心里说,你们折腾吧,反正是白费劲,最后都是在给我打天下。

汉军立皇帝的过程,就是一个博弈的过程,并不是刘縯和刘玄之间的博弈,而是汉军里面的宗室子弟力量和绿林军力量的博弈,只不过刘玄的运气不错,恰好胜出了。
当时的绿林军是由各个部队组成的,这些人他们都想掌控权利。为了利益均衡,他们只能用窝囊的刘玄,因为他更听话更好掌控。
那是绿林巾他们害怕优秀的刘縯成了帝王他们不好驾驭,使各路绿林军的利益受到损坏,就立了窝囊的刘玄做傀儡。

为什么说刘秀是史上最会做皇帝的人?

史书上说,刘秀“重慎畏事”,办什么事都小心谨慎,显得有些胆小怕事。在家里,都是听他大哥的。他大哥在刘秀生命中很重要。大哥叫刘縯,性格非常豪爽,一直“好侠养士”,喜欢结交朋友,收留宾客,有点宋江、柴进的感觉。

和刘縯相比,刘秀的爱好截然不同。所以,“当时刘縯经常笑话刘秀,(縯)常非笑光武事田业,比之高祖兄仲”。(《后汉书》卷一《光武帝纪》)

刘縯这话既笑话了刘秀,同时也完成了自我欣赏。他的意思是,刘秀干农活这一点,像汉高祖刘邦的哥哥。刘邦的哥哥叫刘仲,胸无大志,和刘邦完全是两种不同的人。刘縯话里的深意就是,自己是汉高祖刘邦那样的人物,大风起兮云飞扬,刘秀也就满足于农夫山泉有点“田”。

不过,刘縯确确实实是以刘邦为榜样,个人目标就是向刘邦的方向发展。《东观汉记》卷一记载:(刘秀)亦喜游侠,斗鸡走马,具知闾里奸邪,吏治得失。

庄稼汉只是他的职业,借以谋生,并不是他的追求,他在业余时间,喜欢“游侠”,性格也很豪爽,只是没有他大哥刘縯那样放得开,表现得那么张扬,而是内敛、低调。

并且,刘秀还非常关心民生,哪个地方有个坏人,哪个地方的官当得好,他都很了解,当时也不能上网,能做到这一点,说明他下了不少工夫,这一点也为他以后治国平天下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公元14年,也就是刘秀二十岁的那一年,他主动要求到长安上学进修,上太学。太学,是中国古代的大学。

按说,刘秀一个庄稼汉,干的是面朝黄土背朝天,天天向下的活,他为什么还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呢?

这说明他对自己的未来没有放弃,而是一直在追求。《东观汉记》记载,由于家庭条件的窘迫,刘秀去长安上学的路上,没有盘缠,就跟同学合伙买了一头驴,拉着驴车,一边去长安,一边在路上用驴车搞经营,卖票、搞运输,挣点生活费,这也表现了他很好的经营头脑。

人的经营头脑是哪来的?有后天的锻炼,也有一部分源于天赋。经营并不是简单的赚钱,人生也是需要经营的。经营是一种规划,每个人都有过规划,更重要的是,在实施的过程中,一定要有不言弃的精神,才能让自己的规划成为经营,否则,规划永远是规划,甚至成为瞎比划。

在长安,刘秀上了三年左右的太学,对刘秀来说,这三年最重要的收获并不是学习成绩,而是开阔了眼界,知道了外面的世界很精彩,种田的日子很无奈。并且,这期间刘秀还有一个巨大的收获,就是结识了一批对他人生有巨大意义的同学。

办什么事都小心谨慎,刘縯确确实实是以刘邦为榜样,个人目标就是向刘邦的方向发展。所以是史上最会做皇帝的人。
刘秀结交了许多的朋友,办事小心谨慎。
因为他什么事都要听别人的,没有自己的意见,非常胆小怕事吧
因为刘秀还非常关心民生,哪个地方有个坏人,哪个地方的官当得好,他都很了解。

光武帝刘秀的哥哥刘縯为什么没当皇帝?

刘秀的哥哥在新朝的起义中已被杀死,而且他哥哥的才能与魅力都不及刘秀,也没有做皇帝的可能牲。
刘秀的哥哥没有当皇帝的原因是因为他死的太早了。当时他被别人给杀死了,最后没有得到称帝的机会。
因为刘秀的哥哥在起兵反抗王莽统治的时候被更始帝杀害了,所以没能够当上皇帝。
光武帝刘秀非常优秀,他比他哥哥有智谋,善于用人和垄落人心在当时有很多人都愿意跟着刘秀打江山,他手下有很能征惯战的大将,如云台三十六将非常著名,而且刘还有一位非贤德的老婆阴丽华,所以能够当上皇帝
光武帝刘秀非常优秀,他比他哥哥有智谋,所以能够当上皇帝

如果刘秀的兄长刘縯没有早死的话,皇帝由谁来当?

西汉末年,王莽篡位建立新朝,王莽的确有励精图治之心,他的政治变革看起来也很好,可是太超前,不被时代接受。仅仅十几年,新朝就被推翻。在各路起义军首领中,身为刘邦后裔的光武帝刘秀最终胜出,中兴汉朝,延续了两百年国运。

刘秀登上皇位以后,把他早死的兄长刘縯(yǎn)追封为齐武王,寄托哀思。他俩是一个妈生的亲兄弟,感情极好。兄弟两人都很出众,各擅胜场。假设刘縯能活到天下平定的时候,那么这个皇位会是谁的呢?

刘秀剧照

对于这个问题,我认为刘縯会拥有皇位。原因逐条分析。

其一、刘縯的军事能力不弱于刘秀

如果说刘縯没什么本事,仅凭他是刘秀的哥哥,那他当皇帝肯定没戏。但他偏偏很厉害,自小就有大志向,性情刚毅豪迈。在南阳郡刘氏宗族里,他最早筹备造反,刘秀是随后加入。当初舂陵起兵的第一支部队七八千人,就是刘縯变卖家产招募来的。他知道凭这点人马不能对抗新朝大军,主动与号为绿林军的两支义军联合。

实战是检验战斗力的唯一手段。绿林军虽然人多势众,将士大都庸庸碌碌,是一群乌合之众。双方的联军起初在小长安与官军大部队作战失利,官军渡河追击。绿林军一心想跑,只有刘縯提议迎战,正好又遇见另一股绿林军下江兵,有5000人。刘縯派人苦口婆心说服了对方,合兵一处,击败官军十万部队。这场以少胜多的沘(bǐ)水之战,主要归功于刘縯。

红圈为古舂陵的方位,在襄阳西枣阳境内

随后义军北上进攻宛城,打了淯阳之战。刘縯的兵力仍处于劣势,于是破釜沉舟提振士气,再次击溃官军。刘縯自称天柱大将军,投奔他的人络绎不绝。他任命的将领也表现不俗。联军开创的局面,主要是刘縯的功劳。他在几次大小战斗中展示了超人的胆略和极高的军事素养。

刘秀当然也很厉害,昆阳之战同样以少胜多,击破官军数十万。但对比两人指挥作战的特点,刘縯要稍强于刘秀。我不禁感慨,虽然说他兄弟二人是汉朝皇室宗亲,具备一定的号召力,但他们都这么厉害,挂了一个还有一个,老天似乎给刘家争天下安排了双保险。话说回来,正因为刘縯太过优秀,被绿林军将领忌恨,遭到谋害。

昆阳在河南叶县一带,地图白圈处

其二、刘縯的威望更高

淯阳之战后,刘縯威名远播,各地豪杰纷纷前来投靠。连王莽也记住了刘縯这个名字,惧怕他有朝一日打到京师来,寝食难安。王莽下发了悬赏告示,杀刘縯者封为公爵,封邑五万户,再奖赏黄金十万斤,约合如今的二十五吨,仅黄金一项就是空前绝后的赏格。王莽还命令长安及各地官府都挂上刘縯的画像,让士兵们当作靶子练习射箭,还多次在大街上随意抓人当作刘縯杀掉,换取心理安慰。看来刘縯差点就把王莽给折腾疯了。这也充分说明刘縯的威名之高,同时期的刘秀则被兄长耀眼的光芒遮盖。

刘縯治军纪律严明,绿林军则是一群流民,素质低下,他们可不喜欢被约束。很快,双方在拥立大首领一事上起了争执,各路豪杰都想推举刘縯,而绿林军众首领只有一个叫王常的人支持刘縯。为了不发生内讧,刘氏部众退让了一步,绿林军拥立了另一个汉朝宗室叫刘玄的人称帝(更始帝)。因为这个人懦弱无能,容易控制。刘縯被封为汉信侯和大司徒。此时刘秀的职位在他兄长之下。

这期间发生了一件事,让绿林军将领更加嫉妒刘縯的威望。绿林军进攻新野城,打不下来。新野宰登上城头喊话说,只要让刘司徒给我写封信,我就献城投降。于是刘縯直接带人过去,刚到城下,新野宰就开门归降了。

刘縯剧照

随后刘縯又攻下了宛城,刘秀也赢得了著名的昆阳之战,兄弟两人的风头盖过了所有义军将领。更始帝和绿林军头目担心将来压不住刘縯,不久之后就找机会杀害了他。而刘秀正在外面打仗,当时的实力和局面也不允许他反抗绿林军,只得暂时忍下了杀兄之仇。

综合来看,刘縯在军事能力和威望方面都要高于刘秀。从其他自身素质来说,刘縯为人仗豪迈,有点大大咧咧,心也不够狠。而刘秀行事比较谨慎。所以刘秀很早就看出来刘玄和绿林军的一些头目有害人的心思,告诫兄长,但刘縯觉得不可能,没有当回事,所以才惨遭毒手。这一点刘縯又不如刘秀。我们今天讨论的是假设话题,各方面比较而言,刘縯如果不是疏于防范,活到天下平定的时候,当皇帝的肯定是他。

对此您怎么看?欢迎评论交流。

参考资料:《后汉书》;(文中图片取自网络)

皇帝肯定是刘縯来当,因为他的能力不比刘秀差,还是长子,有他带领建立东汉的话,百姓们肯定是支持他做皇帝的。
当然还是刘秀来当,因为东汉的江山就是靠着刘秀打下来的,只有他当皇帝,其他人才服气,刘縯即便有心争,也没有办法服众。
由刘縯来当,因为古代都有嫡长子继承长辈遗产的风俗,作为刘秀的兄长,刘縯比刘秀有优先继承权。
文章标题: 刘縯是否比刘秀更加优秀
文章地址: http://www.xdqxjxc.cn/jingdianwenzhang/150392.html
文章标签:优秀 刘秀

[刘縯是否比刘秀更加优秀] 相关文章推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