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喜蛋文章网
你的位置:首页 > 经典文章 > 文章正文

应不应该以正面形象拍摄清朝的历史人物

时间: 2022-09-17 03:00:31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94次

应不应该以正面形象拍摄清朝的历史人物

老照片:清朝末年的真实人物形象,颠覆你对清宫戏的认识吗?

牵着骆驼的蒙古汉子。1906年,日本方面出版了《清国胜景写真贴》相册,里面的照片记录了清朝的建筑名胜、市井风俗与人物。拍摄者不详,小编判断,很可能是清朝末年活动在北京的摄影师小川真一和山本赞七郎。今天,选取其中有关人物的影像,为大家直观呈现100多年前先辈的形象。


正在劳作的木匠。这些老照片所呈现的人物形象,是不是跟我们在电视剧中看到的差别很大?现实中不同阶层人物的衣着打扮完全不同,尤其是满汉之间有着先天的差异。而电视剧设计角色形象时,往往对现实进行简化,我们若是以此来认识历史,将误入歧途。


满汉妇女合影。前排坐着的这五位,显然出身于富贵之家,你能看出来谁是满人、谁是汉人吗?我们根据服饰来判断,右一、右三是典型的满族人,我们在清宫戏中常常看到;右二这位,头戴抹额、身穿袄裤、裹着小脚,是典型的汉人;左一、左二就比较有意思了,她们的头饰是汉族风格,服饰却又是满族特色,莫非来自汉军旗?


抬官轿的轿夫。我们通常认为,清朝的大臣都是坐轿子出门的,其实,大部分大臣不坐轿,而是坐马车。因为大臣要自己花钱雇佣抬轿子的轿夫,一年四季雇4-8个轿夫成本很高,养一匹马、雇一个马夫就轻松多了。


骑毛驴出门的满族妇女。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场景。女子骑着毛驴,衣着讲究,身后跟着一个打赤膊的小厮。前面的男子不知是她的家仆,还是向她兜售商品的小贩?


抽鸦片烟的满族女子。经过仔细辨认,这位吞云吐雾的女子与骑毛驴的那位可能是同一个人,相貌和服装都很像。清朝八旗子弟都不用务农经商,朝廷按月为他们发饷银,没有谋生的压力,他们过着醉生梦死的生活,到清朝末期很多人沉溺于鸦片不能自拔。

颠覆了,看照片看起来很粗糙,场景不够美,但是电视剧的布置却很美好,总之,一个天上一个地下
是的,清宫戏毕竟是虚构出来的,和真实的历史完全不同。
没有,因为我知道当时的百姓不可能像电视剧中演的,都是那么穿着光鲜亮丽的人。

为什么武侠剧从来不用清朝人物拍摄而宫廷剧每次都用清朝人物拍

中原大地到了清代吧,风骨这个东西就已经很奢侈了。
明末清初的时候,张煌言于浙江被捕,在杭州遇害。
清兵在把他押解到法场的时候,老百姓看到他穿的还是明朝的衣冠,纷纷痛哭。
在那个时候,老百姓看到这种事,还是能感动一下的。
虽然说他们不敢为你做什么,但他们知道你是个义士。
大家心里还有忠烈这个词。
然而仅仅过了不到三百年,就都变成鲁迅笔下的看客了。
所以你用清代的人物写武侠,是问,清代哪还有“侠”的精神呢?
谁敢呢?
康乾盛世,不世出的明主乾隆还禁《水浒》呢。
清初,朝廷为了回馈有功于社稷的蒙汉之士,设立了蒙八旗和汉八旗。
汉八旗到后来都给你取消了呢?意不意外?
所以清代就没有侠了,还写什么写啊?
至于宫廷剧,纯粹是因为这个朝代它离得近,似乎可以唤起人们的共同记忆。
于是乎YY一下罢了。
你当皇帝傻啊?明清是中国历史上中央集权的巅峰了。
相比明、清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年羹尧牛了半天,雍正处理他实际上连一年的功夫都没用了。
剩下的什么哎呀我母族的荣耀,WTF敢在皇上眼皮子底下耍心眼,皇上分分钟抽你。
有的。看我简介

清朝的历史是不是中国历史?要正面评价它还是要负面评价它呢?

清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朝代,他在继承明朝的同时遭到许多人反对,但也遭到许多人的顺势而为,那当时的清朝到底发生了一些什么事情?对中国文化有哪些贡献的?为什么到了现代之后,国内国外的人对于清朝的争议有那么大的意见?历史的角度来说,清朝是不是中国的历史?我们要正面评价他还是负面评价他。

中国封建王朝的延续之大清

我相信近代很多人痛恨清朝的原因不是在于他有多凶暴多丑恶,而是在于他服装和发饰的改变。认为古代明朝以前的中国是汉人的束发和汉服,而清朝的牛辫子和满族服装则让许多人感到十分厌恶。但我认为这些都不是最重要的,中国历史和文化传承的最重要内核是学习华夏文化的精髓。


大清的传承来说,它是继承了唐朝宋朝,元朝明朝以后的最后一个封建王朝。他的国号是采用的五行相承的方式。明朝的国号代表的是太阳和月亮,是五行之中的火,而清朝这很明显的是代表水。水能克火,水也能接替火的责任。这是当年清朝皇帝入主中原制定的政策,就是要从文化制度上面学习中国历代王朝。

清王朝中的精彩部分和糟粕部分

在外国史学家眼里,大清帝国是满族人入主中原建立的满洲帝国,而不是中原王朝的传承部分。这一点是国外汉学家以及史学家所研究出得出来的共论。中国这边却不是这样,中国的史学家一向讲究的是以狄入华夏,这个夷狄入华夏就说的是其它人种的或者民族。无论他们身份如何,但他们只要从心底里认同华夏文化并学习华夏文化,将自己变成同汉人一样的人,那他就是中国人。

我们今天学习清朝历史,要学会用两分法的观点来看问题。要知道明朝灭亡的时候,整个天下是处于一种分崩离析的状态,常与2000多年前的秦帝国建立起的汉人王朝的势力,从西域,东北,岭南三番方逐步衰退。这个时候的清帝国作为辽东方面的满洲人,他们主动承担起了统一天下的责任。

用3代人的时间武力文化相结合的方式,逐步收复西域,辽东,内另外东北成为一个统一大帝国。他为后世中国的数百万领土奠定了基础,这是清帝国留给我们的遗产。

但是清朝对于汉人的防范心里一直没有消失这。使得清朝前三代皇帝所营造的文字狱一直摧残着文化的发展,这一点也是我们需要肯定并否认的。肯定是肯定,清朝也有弊端存在,而否认就是否认他这个弊端的积极性。另外就是清朝最后的闭关锁国,使得近代中国失去了步入工业文明的机会,而中国人的努力不得不再增加100年。

当然是中国的历史了,这都是我们经历过的事情。要正确的评价他,有促进历史发展的一面,也有阻碍发展的一面。
是中国的历史。正负各占半。因为在清朝统治的时候,我国国力也有最强势的时候。

从反派角色到正面形象,影视剧里的清朝为何变化这么大?

在我们印象中,清朝是一个满人统治的朝代。对于我们汉人来说应该是一个被统治的朝代。对历史有所了解的同学们应该知道在清朝后期我们民族经历了怎样的压迫?前有外族入侵,后有清朝政府的懦弱不作为。才会造成了中华民族近百年的悲惨时光。可以说在历史上,清朝并没有扮演一个非常正派的角色。甚至在老一辈的印象里是一个反派的形象。但是在这几年内,尤其是在影视作品里,清朝却变得有一个非常受欢迎的形象。那么为什么会前后转变这么大呢?




有一个原因是因为网络小说的崛起。在那个电脑还没有普及的年代。很多文学作品都是作者的亲笔书写。而且那个时候大家所受的教育程度也没有现在这么高。所以文学创作也没有现在这么繁荣。网络的发展可以说是带动了网络小说的发展。而网络小说的发展也创新了许多小说的主题。穿越就成为了这几年来,网络文学创作非常常见的故事情节。



而清朝是距离我们最近的封建王朝。所以说经常可以算我们研究的最多,你是最能考究的时代。大家对于这个朝代的了解越多,对于这个朝代的网络创作也就更加丰富。而那些距离我们比较遥远的朝代,那些杰出的人物,其实我们都很难考究的。所以很多网络小说都以清朝的人物为原型进行创作。



为什么现在影视剧里面清朝的形象转变了?是因为现在很多影视作品的剧本都是对网络小说的改编。就比如我们熟悉的电视剧《甄嬛传》。就是以雍正皇帝为原型进行的创作的小说,而《甄嬛传》又是在小说的基础上再加以创造。所以更能为大家所喜欢。而且现在以清朝为背景的影视作品有很多。所以呢大家的印象中就是一个比较正派的形象。
因为清朝既有正面的形象,又有负面的形象,而之前的负面形象刻画的过多了,历史应该辩证地看,清朝也有他进步的好的地方。

为何影视剧中清朝皇帝几乎都是正面形象?

艺术加工,投其所好
陈道明的《康熙王朝》很不尊重历史
这个电视我很喜欢看
但是这个电视很不尊重历史
我就来说《康熙王朝》这部电视剧的错误,虽然我很喜欢这个电视剧
《康熙王朝》里孝庄自称自己为孝庄,我觉得太可笑,孝庄是她死了过后,她的后代个她上的尊号。
惠妃和慧妃的区别
惠妃:圣祖惠妃,纳喇氏(就是那拉氏),郎中索尔和女,初封庶妃。康熙九年生三子承庆(殇)。十一年生皇长子(排序五子)胤禔。
慧妃:慧妃,博尔锦吉特氏(?——1670),科尔沁三等公吉阿郁锡之女,幼年被选进宫,尚未册封,于康熙九年四月十二日薨。五月初九追封为慧妃。
电视剧中是生皇长子(排序五子)胤禔的妃子,就应该是惠妃,而不是慧妃。
容妃和荣妃的区别:
康熙没有容妃,只有荣妃,电视剧里康熙还追封容妃为皇后,简直太可笑了
康熙皇帝有4个皇后没,分别是:
孝诚仁皇后赫舍里氏 (1654——1674)满洲正黄旗人,领侍卫内大臣咯布拉之女,辅政大臣索尼的孙女,康熙四年册封为皇后,时年13岁。康熙八年生皇二子;康熙十三年生皇六子(即废太子)后因难产去世,享年22岁。谥号为:孝诚恭肃正惠安和淑懿恪敏俪天襄圣仁皇后。

孝昭仁皇后钮祜禄氏 (?——1678),满洲镶黄旗人,辅政大臣一等公遏必隆女。康熙十六年八月册封为皇后,仅半年,于康熙十七年二月二十六日去世,谥号为:孝昭静淑明惠正和安裕端穆钦天顺圣仁皇后。

孝懿仁皇后佟佳氏, 满洲镶黄旗人,领侍卫内大臣佟国维之女,本是康熙帝生母的嫡亲侄女,是康熙的表姐妹。康熙十六年八月册封为贵妃,二十年十二月二十日晋升为皇贵妃。二十二年生皇八女。康熙二十八年七月初九日册为皇后,次日即去世。谥号为:孝懿温诚端仁宪穆和恪慈惠奉天佐圣仁皇后。

孝恭仁皇后乌雅氏(德妃,雍正帝生母,1660——1723), 满洲正黄旗人,护军参领威武之女,康熙十七年十月三十日生皇四子,即雍正帝。十八年封为德嫔。次年生皇六子;三十年十二月二十日为德妃。二十一年生皇七女,二十二年生皇九女,二十五年生皇十二女,二十七年生皇十四子。康熙去世后,德妃被尊为皇太后,雍正五年五月二十三日去世,享年64岁。谥号为:孝恭宣惠温肃定裕慈纯钦穆赞天承圣仁皇后。
苏麻喇姑,电视剧里苏麻喇姑和康熙岁数差不多大,康熙还想娶她,而历史上的苏麻喇姑根本就不是这样的
苏麻喇姑的生平是:
历史上,苏麻喇姑确有其人。苏麻喇姑是蒙古族人,出生在科尔沁部一个牧民之家。确切的生年不知,但从她作为孝庄的陪嫁侍女来推算,苏麻喇姑应该比康熙大40岁左右,应是玄烨的祖母辈。

崇德元年(1636年),皇太极正式称帝,改国号为大清,并册封五宫后妃,孝庄被封为西永福宫庄妃。也就在这一年,苏麻喇姑作为大清的"女秀才",受命制定满族衣冠服饰。这说明她具有相当的文化素养,对满、蒙、汉服饰有精深造诣。

早年的草原生活和后来的塞外经历,使苏麻喇姑练就了不凡的马上功夫。她常常骑马外出,为孝庄办理各种事情,是孝庄身边最得力的侍女。

康熙在宫外避痘的几年间,苏麻喇姑确实担当了教育玄烨的重任。《啸亭杂录·苏麻喇姑》中记载,玄烨幼时,"赖其训迪,手教国书"。从现存的朱批档案中可见,玄烨的满文写得相当好,而康熙的这一成就,正是苏麻喇姑手把手教育的结果。

康熙即位时虚龄只有8岁,但从他的身体发育和心理年龄上看,无疑是早熟的。也许正因如此,康熙才在祖母孝庄的旨意下,于康熙四年七月娶四辅臣之首的索尼的孙女赫舍里氏为皇后。这时康熙只有11岁。再看此时的苏麻喇姑,至少应在50岁左右,与康熙不可能有其他暧昧关系。而她爱慕汉人伍次友等等,更属子虚乌有。

苏麻喇姑平生有些"怪癣",《啸亭杂录》说她一年中从不洗一次澡,只有除夕那一天,用极少的水对身体进行擦洗,然后将"秽水自饮",据说这是"为忏悔"。至于"忏悔"的是什么,就不得而知了。

苏麻喇姑死于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被"葬以嫔礼"安葬在孝庄的昭西陵侧。

这些关于康熙的电视剧最让我气愤的是,康熙不喜欢他的结发妻子孝诚仁皇后赫舍里氏,其实康熙最喜欢的就是他的结发妻子孝诚仁皇后赫舍里氏
电视剧里孝诚仁皇后赫舍里氏生了一个孩子就死了,这也是错的。
孝诚仁皇后赫舍里氏一共生了两个儿子,一个承佑,此子四岁夭折,第二个才是两立两废的太子胤礽。

还有一个错误是,是每部关于清朝电视剧都会犯的错误,在这些电视剧里,皇帝的女儿是格格,是简直是低级错误,我来说公主和格格的区别
清朝贵族女子等级

第一级 固伦公主 皇后所生之女 固伦满语为天下

第二级 和硕公主 皇妃所生之女 和硕满语为地方

第三级 和硕格格 亲王之女 汉语为郡主

第四级 多罗格格 郡王及世子之女 汉语为县主

第五级 多罗格格 贝勒之女 汉语为郡君

第六级 固山格格 贝子之女 汉语为县君

第七级 格格 公之女 汉语为乡君

第八级 统称为宗室女

“格格”一词,原为满语的译音,译成汉语就是小姐,姐姐之意。清朝贵胄之家女儿
的称谓。

关于清代,清代的格格,不是公主。凡是尊贵人家的小姐,都称格格。
亲王的女儿,称多罗格格,郡王的女儿,称固山格格。皇帝的女儿,称和硕格格,也称和硕公主。最尊贵的公主,称为固伦和硕公主。
清朝前身“后金”初年,国君(即“大汗”)、贝勒的女儿(有时也包括一般未嫁之妇女)均称“格格”,无定制。例如,清太祖努尔哈赤的长女称“东果格格”,次女
称“嫩哲格格”。清太宗皇太极继位后,于崇德元年(一六三六年),始仿明制,皇帝女儿开始称为“公主”,并规定皇后(即中宫)所生之女称“固伦公主”,妃子所生之女及皇后的养女,称“和硕公主”。“格格”遂专指王公贵胄之女的专称。
清代的王都是满蒙贵族,异姓汉族王只有开国时四个,平西王吴三桂,定南王孔有德,平南王尚可喜,靖南王耿精忠。
孔有德早死,她的女儿孔四贞是清代唯一的汉公主,封和硕公主,(此后清代再无汉人公主)其余三个,就是康熙朝的三藩,下场如何,大家都是知道的。
电视剧中容妃的女儿蓝齐儿的地位是这样变化的:开始连格格都不是,后来封她为蓝齐儿格格,等到她下嫁给葛尔丹的时候才册封她和硕公主,这太可笑了,她的妈妈既然是妃子,那她从出生那一刻起,就应该是和硕公主。
康熙皇帝爱仁孝皇后赫舍里氏的证据:
★楔子
政治婚姻又怎样?强拉硬扯还能怎样?就算他们先结婚再恋爱,就算雍正大肆篡改史书,就算有的不厚道的粉丝再大放厥词,就算有些电视剧里为了商业利益而胡编烂造,也依旧无法抹杀他们最纯真、最美丽的爱情!他们照样能——只羡鸳鸯不羡仙!我敢说康熙最爱的女人就是她,我有充分的理由:
★简介
康熙四年九月初八,康熙帝大婚,此时他年仅11周岁,迎娶了比他年长3个月的一等公索尼的孙女、领侍卫内大臣噶布拉之女赫舍里氏。同日册立为皇后,入主坤宁宫,成为清朝历史上第一位满族皇后。可是,他们不同于先帝顺治同他的皇后那么薄情寡义,小夫妻二人的婚后感情很好,尽管有鳌拜因其女落选的不服气,从中作祟。但这也无法撼动二人之间的真情挚义。皇后先后育有二子:长子承祜(康熙八年腊月十三-康熙十一年二月初五,1669-1672),次子保成(即胤礽,康熙十三年五月初三-雍正二年腊月十四,1674-1724)。康熙十三年,皇后因难产谢世,享年22岁。
★皇后生忌日
生日:顺治十年十二月十七 忌日:康熙十三年五月初三
★皇后去世后康熙的反应:
1、为皇后上谥号为“仁孝皇后”(此为有清一代独一无二)
2、康熙十三年五月初五,将皇后的梓宫安放在了紫禁城西
3、从五月初五开始,康熙几乎每一天都要去梓宫前举哀
4、五月二十七,康熙亲自把皇后送到了巩华城
5、康熙十三年六月至十二月,康熙去巩华城34次;十四年去24次;十五年去15次
6、康熙十六年正月至七月,去巩华城7次
7、康熙十六年除夕,仍去陪伴嫡妻(此时已立钮祜禄氏为后)
8、康熙亲自检视将要葬入赫舍里氏的陵寝
9、朝鲜使臣向其国王报告说:“清皇不恤国事……”
10、康熙十四年十二月十四,立不满2岁的皇后遗孤胤礽为皇太子
11、嫡后去世齐册宝为两位亲王,而佟佳氏去世齐册宝的却降了级为一亲王一郡王
12、康熙亲制仁孝皇后册文,最为朴实无华;而其他二后的册谥文仅去叫大臣制,辞藻满篇的阿谀奉承无半点实在处,而康熙却点头称好(可以用“敷衍搪塞”来形容了)
13、康熙四十七年废皇太子,康熙哭骂太子“生而克母”,并于当晚梦到已去世34年的皇后
★关于这独一无二的谥号
赫舍里皇后初谥“仁孝”,至于“孝诚仁”是雍正给改的,暂不提这个。就说“仁孝”这个在清朝皇后中独一无二的谥号:清朝其他皇后的谥号都以“孝”字开头,且在康熙之前已册了四位皇后谥,分别是:孝慈高皇后、孝端文皇后、孝献皇后(即顺治宠妃董鄂氏)和孝康章皇后,为何到了自己妻子,康熙却别出心裁给了这样一个谥呢?康熙自己就谥为“仁皇帝”,他的功绩不仅被他的后代所称颂,也被所有崇拜他的人所称颂,他被誉为清代最有作为的皇帝,有这么一个“仁”的谥号可谓至高无上了,想必古人也十分崇敬“仁”。古人崇尚孔子,孔子不就是推崇“仁义”吗,康熙能给原配一个这样的谥号,可见二人感情之深厚。
★谥号详解
仁:蓄义丰功曰仁;慈民爱物曰仁;克己复礼曰仁;贵贤亲亲曰仁;杀身成仁曰仁;能以国让曰仁;利泽万世曰仁;率性安行曰仁;功施于民曰仁;屈己逮下曰仁;度功而行曰仁;宽信敏惠曰仁;爱仁立物曰仁;体元立极曰仁;如天好生曰仁;教化溥浃曰仁;慈心为质曰仁;惠爱溥洽曰仁
孝:五宗安之曰孝;慈惠爱亲曰孝;秉德不回曰孝;协时肇享曰孝;大虑行节曰孝;慈惠爱民曰孝;慈爱忘劳曰孝;从命不违曰孝;善事父母曰孝;遵义安仁曰孝;几谏不倦曰孝;姻睦其党曰孝;博于备养曰孝;敬慎所安曰孝;尊仁爱义曰孝;能养能恭曰孝;干蛊用誉曰孝;继志成事曰孝;践修世德曰孝;丕承先志曰孝;博施被物曰孝;教刑四海曰孝;德通神明曰孝;先意承志曰孝;能奉祭祀曰孝;志不忘亲曰孝;富贵不骄曰孝;德加百姓曰孝;徽音克嗣曰孝
★对于皇后的两个孩子,康熙自然视他们为掌上明珠:
对承祜(由于承祜幼殇,所以关于他的正面记载很少):
清史专家杨珍在她的《清朝皇位继承制度》大胆里推测康熙在立胤礽为太子前就有立承祜的意思;《实录》里关于承祜夭折后,载有康熙说的一句话“稚子事,朕无济于事...”(与后来的十八阿哥之死情况类似,表面这么说,内心其实很悲痛,想想康熙在失去十八阿哥之痛的感受后就能了解失去承祜后有多伤心了,更何况承祜还是嫡长子);《康熙起居注》里载承祜于康熙十一年二月初五夭折后,康熙正远在赤诚汤泉陪伴孝庄,没能见儿子最后一面,由此“郁闷不已”但他为不使太皇太后伤心,依然“笑语如常”,最后躲到某一角落哭着安排好好打理皇子后事。康熙也是很爱承祜的,只是因为夭折而无人关注。可惜他无福消受,他的来生之福全被弟弟胤礽占尽了。
对胤礽:
康熙对皇太子胤礽的宠爱可谓“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已经介入了十分荒谬的程度。皇太子要什么有什么,康熙只要是能满足儿子的,哪怕是天上的星星也恨不得摘下来送给他。康熙处处娇纵胤礽,简直是姑息养奸。对他悉心呵护、亲自培养。胤礽沾染了不少坏习惯,康熙不但不怪怨他,反而是怨周围的人带坏儿子。由此把好好的一个太子送上了绝路:太子变坏了,坏得不恶不做了。胤礽喜怒无常,时常与父亲顶嘴,但康熙却一点都不生气,除非是忍无可忍了,且胤礽吃穿用的都与康熙无异,连康熙都官他叫“二皇帝”……其实康熙对皇太子的溺爱远不止这些,我就不一一列举了。
★册封妃嫔
而且从康熙四年赫舍里氏入宫至十三年皇后去世,康熙虽然女人不少,但有封号的仅仅为皇后一人而已(也不排除清初后宫典制不完备的因素)。这其中有生育过真正皇长子的马佳氏、和赫舍里氏共同入宫的钮祜禄氏、还有大阿哥的生母叶赫那拉氏,可能还有皇帝表妹佟佳氏等等,这些最有资格取得封号的女子却奈何无任何名分。有一特例,康熙九年,蒙古的博尔锦吉特氏去世,被追为慧妃,这是后话。十三年皇后去世,康熙坚持为皇后守孝三年。直至十六年时,才开始第一次册立其他女子。到这时,康熙已经有皇太子及大、三皇子和二、三公主及收养的大公主等儿女了。八月二十二这日,他册立了第二位皇后钮祜禄氏,顺便一次封了好几位,有:佟佳氏—贵妃,郭络罗氏—宜嫔,马佳氏—荣嫔,叶赫那拉氏—惠嫔,赫舍里氏—僖嫔,董氏—端嫔,李氏—安嫔,章佳氏—敬嫔。
★子女出生:
根据皇子皇女的出生日期推断,承祜死后,康熙半年未临幸其余女子,此时他只有18岁,一个青春躁动期的人呀,他干什么去了?而此时的大清国还很安定;仁孝皇后去世,康熙也是半年的清心寡欲。
★后记
有了这些理由,难道还不足够证明这段爱情的真挚吗?我喜欢仁孝皇后,也喜欢康熙与她的感情。不管其他妃子的粉丝怎么踩扁皇后,我依然不会动摇我的观点。仁孝皇后是清朝历史上的一代贤后,只是由于短命而很少被人所知。若能长寿,她定会如唐朝长孙皇后那般名垂千古。
这部电视剧显然就是把康熙塑造成了一个十分脸谱化的人物。而且其中历史常识的硬伤太多,已经比戏说还恐怖了。简单列几个:
1、戏里孝庄说康熙的生母是“博尔济吉特氏女人”,而其实孝康皇后是佟佳氏
2、管董鄂妃叫“鄂贵妃”,显然是说她姓董、封鄂,野史混淆
3、顺治出家,这是在不能算什么大的疑案
4、孝诚皇后是索额图的侄女,而非女儿,康熙死前她只称“仁孝皇后”
5、没有容妃此人,只有荣妃,所谓追封“孝慈仁皇后”是个调戏历史的大笑话,孝慈皇后是皇太极的母亲。“仁”是康熙的谥号,康熙还没死,怎么就能有谥号呢。
6、同样,孝庄自己或者就自称“我孝庄”,让稍有常识的人都听得目瞪口呆
7、孝庄去“东陵”祭祖,可东陵埋葬的第一个皇帝是孝庄的儿子顺治,祭祖得去关外
8、苏麻喇姑的问题就不说了,跟吕四娘一个性质
9、明珠自称自己姓“纳兰”,牛人,连他儿子多年后造的笔名都用上了,好比巴金他老爸在巴金出生前就说自个儿姓巴一样
10、明珠和惠妃是叔侄关系,而非兄妹
11、胤礽并非刚出生的时候就成了太子,而且最初他叫保成,不是胤礽
12、太过夸大周培公的功绩,连皇舆全图都成了他的著作
13、丑化郑经一家子就不用提了
14、噶尔丹居然敢只身进北京,还那么年轻,太抬举他了
15、喀尔喀出了个宝日龙梅公主?估计编剧压根儿不知道喀尔喀在哪儿,内部是什么设置,跟清朝什么关系
16、根本没有什么蓝齐儿格格,康熙也不至于窝囊无能到把自己的闺女嫁给噶尔丹
17、康熙三次亲征准噶尔,是打击、剿灭、肃清的过程,并未失败过。
18、皇帝军前带着妃子,把康熙当成齐后主还是隋炀帝了
19、为了节省人物关系,直接把雍正给省掉了,真是闻所未闻
20、九龙夺嫡稀里糊涂,两废太子乱七八糟
21、康熙死在朝堂上也真是个奇闻
22、最后竟断语“千古一帝”,估计康熙活着也不敢这么自称
.......

总之太多了,说都说不完,基本上是一部比戏说还胡说的伪正剧。而且并没能真正表现出康熙的才华和气度。只是希望不要把它当成历史
文章标题: 应不应该以正面形象拍摄清朝的历史人物
文章地址: http://www.xdqxjxc.cn/jingdianwenzhang/150337.html

[应不应该以正面形象拍摄清朝的历史人物] 相关文章推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