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喜蛋文章网
你的位置:首页 > 经典文章 > 文章正文

司马昭与孙权在追尊兄长上体现了什么

时间: 2022-09-14 05:00:36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93次

司马昭与孙权在追尊兄长上体现了什么

为何孙权不追尊孙策为帝,司马炎却尊司马师为帝?

司马师无子,过继司马昭之子,即齐王攸,也就是司马炎亲兄弟。

至于后果嘛:及帝(即司马炎)晚年,诸子并弱,而太子不令,朝臣内外,皆属意于攸。

孙权的话,即便孙策并未被追谥为帝,其后人还不是:权称尊号,追谥策曰长沙桓王,封子绍为吴侯,后改封上虞侯。绍卒,子奉嗣。孙皓时,讹言谓奉当立,诛死。

所以说追谥为帝也好,不追谥为帝也好,该来的还是要来的。

孙权的凉薄和司马昭的重义

封建帝王自古以来多猜忌,孙权称帝后追封父亲孙坚为帝,却只封自己哥哥孙策为长沙桓王,分。封自己的侄儿为吴侯,后改封上虞侯。

孙坚虽前有功绩,然而东吴的帝业基石为孙策所铸造。孙策先寄居于袁术之下,屡立战功而不被善待。孙策遂借兵过江,驱逐刘繇、王郎,灭严白虎,一时风头无双,江东人称为"孙郎"。曹操也为之头痛,赶紧派人和亲安抚。孙策正准备挥师北伐,却因轻出打猎被许贡门徒刺杀。

孙权所用的文武班底和地盘基本继承自孙策。为了表明自己的英明神武,继承的是父亲孙坚的业绩,所以奉父为帝,却贬兄为王。

司马昭被封为晋王,追封父亲司马懿为宣王,兄司马师为景王,与自己都为王爵。后晋武帝司马炎称帝后,追尊司马懿为宣帝,司马师为景帝。

司马师的文采武略胜过司马昭。仅举一例,高平陵之变,司马懿多与司马师商议,平时豢养的死士一召即到,人素不知。取曹爽之时,司马师安睡一晚而司马昭难以入睡。两人的气量完全不同。

所以,司马昭常说:"天下,吾兄之天下。"司马师无子,司马昭把次子司马攸过继给司马师为嗣。常拍着座位说:"此桃符座也。"司马攸小名桃符。

司马昭追封哥哥司马师爵位和自己相同,表示不忘本,与孙权所为相反。也许司马昭玩的也是帝王心术,但是表面上看司马昭做的挺到位的。

司马家的两兄弟司马师和司马昭,在权力面前为什么没有反目成仇?

东汉末年与三国时代,袁绍袁术兄弟俩素来不合,袁绍自家的三个儿子袁谭、袁尚和袁熙也是斗来斗去,孙权称帝后为了自己这一脉的正统,追尊父亲为皇帝,对于奠定东吴基业的哥哥孙策,只是追封了个长沙王西晋是司马昭一脉的人创立的王朝,甚至司马昭执掌曹魏时,已经具备了篡魏立晋的条件,司马昭差一点成为西晋的开国之君,只是因为曹髦遇害事件,才迫使司马昭放弃称帝,改由自己的儿子司马炎称帝。

一旦世袭了权力,就注定了将来是一定会篡位的,司马懿去世之后,选择把权力传承给自己的长子司马师,司马懿可有九个儿子,只有司马师与司马昭是嫡子,也就是正妻生的儿子,一般来说,只有嫡子才有继承权,在司马昭未回京前完成权力调动与军事布防,司马昭与整个司马家族便彻底完蛋,可魏帝反应慢了点。

关键是司马懿死后,兄弟俩深知,虽然杀死很多人,但是魏臣反对司马家的还有很多,天子也不失时机的要将其灭门。这样,一个人很难支撑,只有二人联手才能对抗天子和魏国朝臣。而且,虽然司马昭很坏,但是长兄如父是封建社会的理念,待司马昭接了大将军信,调动了军队,回到京师,魏帝后悔却晚了。

最后的结局却令人意外,因为最后统一天下的不是魏国的曹家,也不是蜀国的刘家,而是魏国的司马家。司马炎建立的大一统王朝,又被称为西晋。在司马懿对抗蜀汉的战争中,司马师司马昭兄弟总是跟在父亲左右,三人合作无间,关系亲密。在司马懿死后,这两兄弟已经成为了关系最紧密的人,轻易不会有权力之争。

是因为他们从小接受的教育里面是一家人,就必须有维护一家人权利的义务,所以他们并不会反目成仇的。
因为两个人是非常要好的兄弟,而且在权利面前也可以看出两个人感情真的很好,最后也没有任何权利反目成仇。
因为他们之间的关系是特别好的,共同经历了很多的困难。加上父亲教育的特别好,所以他们才不会兄弟反目成仇。
文章标题: 司马昭与孙权在追尊兄长上体现了什么
文章地址: http://www.xdqxjxc.cn/jingdianwenzhang/150052.html

[司马昭与孙权在追尊兄长上体现了什么] 相关文章推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