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喜蛋文章网
你的位置:首页 > 经典文章 > 文章正文

所谓“盘庚迁殷后改国号为'殷'”的说法是不是早该摈弃了

时间: 2022-09-12 14:59:58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89次

所谓“盘庚迁殷后改国号为'殷'”的说法是不是早该摈弃了

历史上著名的"盘庚迁殷"让商朝从此也称做"殷商",请问"殷"是在现在的哪

安阳市,简称殷,是位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河南省最北部的一个地级市,七朝古都,有3300年建城史,500年建都史,是中国七大古都之一,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甲骨文的故乡,周易的发源地,以世界文化遗产殷墟而闻名,是早期华夏文明的中心之一,安阳殷墟是世界公认的现今中国所能确定的最早都城遗址,历史上先后有商朝、曹魏、后赵、冉魏、前燕、东魏和北齐定都于此,故安阳又被称为“七朝古都”, 有“洹水帝都”“殷商故都”“文字之都”之美誉。安阳是京广铁路、京广高速铁路以及京港澳高速公路上处于邯郸与新乡之间的重要城市,西倚太行山,北临漳河,洹河从市区北部蜿蜒而过。现下辖4区、1县级市、4县以及1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总面积7413平方公里,2021年末共有人口571.3万。
请采纳
殷(今河南安阳)

盘庚何时迁都于殷

  公元前14世纪
  从商建国至盘庚执政,历经4次迁都。约公元前1312年~公元前1285年,阳甲死,其弟盘庚继位,为了解决王室内部纠纷,于是决定从奄(今山东曲阜)迁都至殷(今河南安阳西北),但遭到不少商民的反对。盘庚便利用宗教对商民们进行威慑恫吓,说先王们都按照天帝的意志迁了几次都,我也经过占卜,“卜稽曰:其如台”,因此迁都的计划得到天帝的允许,并不是我个人的意愿。你们要服从天帝的旨意,否则上帝就要惩罚你们祖先的灵魂。商民们不敢违背天帝的旨意,跟随盘庚迁至殷地。从此安定下来,直到商纣灭亡,共历8代,12王,计273年。
  殷在公元前1300年至公元前1046年作为商代后期的都城,也是中国历史上可以肯定确立位置的最早的一个都城。盘庚迁殷虽然披上一件神意的外衣,但却是历史的一大进步。商迁殷后,政治有所改善,社会比较稳定,经济、文化都得到很大发展。盘庚迁殷成为商代的一个重要转折点。约公元前11世纪周武王灭殷后,殷城逐渐荒芜,时间一久,变成废墟,慢慢被埋在地下,后人称为殷墟。自盘庚迁殷到商辛(纣)亡国共273年,国号也称殷,一般也称作殷代。整个商代也称为商殷或殷商。殷墟被发掘以来,已从墓内出土了大量珍贵文物,其中大多数为青铜器和陶器。司母戊方鼑为商代青铜器珍品,堪称世界之最,是世界最大的青铜器。殷墟还出土了1.5万片以上甲骨卜辞,是中国目前发现最早的文字,反映了殷商文化高度发展的史实。
商后期王年在《尚书·无逸》中有所叙述,古本《竹书纪年》亦 保存两条。后世学者在利用文献推定盘庚迁殷到商亡的总年数时,有 275年、273年、253年三说。现已推定武王克商之年为公元前1046年, 如采用275年,则盘庚迁殷在公元前1320年;如采用273年,则盘庚迁 殷在公元前1318年;如采用253年,则盘庚迁殷在公元前1298年。因 武丁元年确定为公元前1250年,考虑到盘庚、小辛、小乙一代三王总 年数的合理性,以253年说较妥,则盘庚迁殷在公元前1298年,
盘庚迁殷在公元前1320年

商后期王年在《尚书·无逸》中有所叙述,古本《竹书纪年》亦 保存两条。后世学者在利用文献推定盘庚迁殷到商亡的总年数时,有 275年、273年、253年三说。现已推定武王克商之年为公元前1046年, 如采用275年,则盘庚迁殷在公元前1320年;如采用273年,则盘庚迁 殷在公元前1318年;如采用253年,则盘庚迁殷在公元前1298年。因 武丁元年确定为公元前1250年,考虑到盘庚、小辛、小乙一代三王总 年数的合理性,以253年说较妥,则盘庚迁殷在公元前1298年,今取 整为公元前1300年。

商中后期因迁都殷而也称为殷,那封神榜中的国都“朝歌”(忘了是不是这俩字)是怎么回事?

纣都朝歌(今河南淇县),原是载诸史册及地方志的事实。但近几十年来,自从甲骨在安阳把墟出土,王国维的《说殷》问世,《竹书》的“更不徙都”说,即被奉为圭臬。我国文术界,遂把洹水南之殷墟,说成是盘庚到帝辛,二百七十三年的帝都,从而抛弃了历来史书所说的纣都朝歌说。然而历史的实际,并非如此。说安阳殷墟为殷都,我们并不否认,但要说安阳殷墟是盘庚到帝辛,二百七十三年的帝都,则大谬然。因为史书所载及地下发掘的事实,都否定了这一说法。首先我们说说盘庚迁殷的问题,盘庚迁殷并非迁今安阳殷墟,迁的是西亳,盘庚是都西亳的。且看《史记》所载:“帝盘庚之时,殷已都河北,盘庚渡河南,复成成汤之故居”(《殷本纪》)。“成汤之故居”何在?近年来由于偃师商城的发掘,如今学者大都肯定偃师商城是汤都。偃师商城的发掘,不仅证明偃师确为汤都,而且也证明偃师商城为盘庚之都。因为在偃师商城的发掘中,考古学者发现这座古城是在使用一段时间后即被放弃,后来经修补后又重新使用的,而再次设都于此的殷王便是盘庚(见《全国商史学术讨论会论文集》,P414—415),此证一也。盘庚都西亳后,历小辛、小乙,直到武丁还都西亳。何此为证?可以武丁访贤,后于傅险得傅说证之。傅险“在今陕州河北县北七里”(《括地志》),即今山西平陆县一带,为西亳之野。此证二也。关于盘庚迁殷非今安阳殷墟,还可以安阳殷墟的考古证之。根据安阳殷墟的发掘,从出土的十五万片甲骨中,还未发现一片是盘庚,或小辛、小乙的甲骨;在安阳西北冈殷大墓的发掘中,也未曾发现一座墓是盘庚,或小辛、小乙的陵墓(《商代的墓碑地制度》见《考古》,1983年10期),此证三也。以上事实,足可以证明盘庚并未迁都今安阳殷墟。《竹书》说盘庚是始都北蒙的殷王,此说是不足信的。那么《竹书》“更不徙都”说,是不是事实呢?考盘庚都西亳后,历小辛、小乙到武丁。武丁五十年,即离开西亳徙河北,先都沫,有今河南淇县之武丁遗存为证。后徙北蒙,有安阳殷墟出土的文物为证。可证盘庚迁殷后,其后王并不是固定在西亳“更不徙都”。武丁是盘庚后王中第一个都北蒙的殷王,武丁都北蒙后,历祖庚、祖甲、廪辛、庚丁、武乙、文丁、帝乙前期,北蒙作为殷都,实际是历六代八王一百六、七十年。但武丁都北蒙后,其后王庚丁、文丁即曾迁回西亳,否则武乙不会“复去亳,徙河北”(见《殷本纪》)。帝乙也不会“复济河北”(见《帝王世纪》)。可证武丁都城北蒙后,其后王也不是固定在北蒙,“更不徙都”。从以上事实看,《竹!书》的“更不徙都”说,也是不足信的。实际上,商代后期,盘庚后王也多因水患,碾转迁徙于西亳、朝歌、北蒙三地,商代后固定于一地“更不徙都”。所以说,作为商代后期的都城,应不止安阳殷墟一处,朝歌、偃师也应称为殷墟。 纣是朝歌的。纣都朝歌,始自帝乙。皇甫谧的《帝王世纪》说:“帝乙……徙朝歌,其子纣仍都焉”。皇甫谧的话,又为近人罗振玉通过对殷墟的考释所证实。罗氏说:“《竹书》‘更不徙都’说是错误的”。并肯定“迁沫必在乙之世”(《殷墟书契考释》)。皇甫谧的话也为郭沫若对《戊辰彝铭文》的考释所证实。郭沫若说“徙朝歌乃二十年后之事”(见《殷周青铜器铭文研究》)。郭沫若又说:“帝乙末年必有迁沫之事。如无此事,不唯旧史料中有多少事实成为子虚,即卜辞中有多少现象也无从说明”(《卜辞通篡》)。我们说帝乙二十年后,必有一场大水,是河水暴涨,淹没了王朝,帝乙是因水患而迁都朝歌的。帝乙迁朝歌后,殷都北蒙即沦为一片废墟;纣都朝歌五十多年,在纣王时代,北蒙这座历史名城早已成为一片荒墟,并在人们的记忆中逐渐给淡忘了。这就是武王代纣,纣王于牧野兵败后,不退守北蒙而兵撤鹿台;武王克商后,不进军北蒙,直捣“黄龙”,而兵抵朝歌,即罢兵西归的原因。这说是武王迁九鼎于朝歌,而非迁九鼎北蒙的原因。笃信“竹书”说的人,不知对上述史实,当作何解释?纣是都朝歌的。纣都朝歌除史书记载外,还可以证诸淇县古城垣。1984年,全国商史学术讨论会在河南安阳召开,代表们在淇县参观时,中国社会科学院故夏鼎院长曾说:“淇县古城垣是典型的商城”。此外,还可以证诸淇县有关纣王的传说及生活遗迹。朝歌为纣都,还可以证诸1977年在陕西周原出土的商人“庙祭甲骨”。尽管有人把这些“庙祭甲骨”的时代,叛作是“殷墟甲骨文第五期帝乙、帝辛时期”(《甲骨学通论》),但我们仍然不相信这些“庙祭甲骨”会来自殷都北蒙。尤其是其中的H11:1(一、图13),如确系帝辛眩辞,它就更加不可能来自殷都北蒙。因为武王伐纣,攻的是朝歌;周公二次东征,征的又是朝歌。朝歌是纣都,帝辛卜辞,只能来自朝歌。 “纣都问题”的讨论,还一深入进行中,谨再以此文,重申纣都在朝歌。 参考文献: http://www.qxzc.net/qsdc/zd/new_page_4.htm
文章标题: 所谓“盘庚迁殷后改国号为'殷'”的说法是不是早该摈弃了
文章地址: http://www.xdqxjxc.cn/jingdianwenzhang/149915.html

[所谓“盘庚迁殷后改国号为'殷'”的说法是不是早该摈弃了] 相关文章推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