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喜蛋文章网
你的位置:首页 > 经典文章 > 文章正文

摩亨佐达罗可否称之为文化

时间: 2022-09-11 21:00:04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113次

摩亨佐达罗可否称之为文化

摩亨佐达罗文化有何特点

摩亨佐-达罗是世界上其中一个早期古代城市,有古代印度河流域文明的大都会之称,该段时期的其他古文明包括古埃及、美索不达米亚及克里特岛文明。
摩亨佐-达罗(公元前2600年-前1800年),又称“死丘”或“死亡之丘”(Mound of the Dead),是印度河流域文明的重要城市,大约于公元前2600年建成。

什么叫哈拉巴文化?

哈拉巴是印度河流域上古文明的城市遗址。考古学家在此发现了公元前3000年左右的青铜文化遗物。还发现了刻有文字符号的印章,迄今尚未完成解读。
哈拉巴文化是在印度河流域发展起来的。印度河冲积平原上土地肥沃,适于农业。印度河全长3200公里,夏季河水水量非常充足,因此这一带物产丰富、交通发达,为哈拉巴文化的产生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哈拉巴文化在公元前3000年左右逐渐进入了全盛时期。居民主要从事农业,他们的主要农作物有大麦、小麦、稻、豌豆、甜瓜、椰枣、棉花、胡麻等。人们已经驯服了水牛、黄牛、山羊、绵羊、猪、狗、猫、鸡、象、骆驼等。使用青铜制的农具,另外还把水牛作为牲畜。人们还在和洪水进行的斗争中,学会了筑坝和引水灌溉。在手工业方面,有冶金、粮食加工、制陶,还有棉、毛纺织,刺绣、染色等。此外,还有珠宝制造和象牙工艺等。
商业发达,印度河流域本地出产的棉布、香料、木材、珠宝等输出到西亚等地;自南亚次大陆以外的地区运进工艺品原料。陆路交通主要使用车辆和牛、骆驼等运输;在水路有船只。形成了度量衡制度。人们用介壳尺和青铜杆尺计量长度。用砝码来衡量重量,用小砝码进行珍宝珠玉的买卖,用二进位制;用大砝码衡量非贵重物品,用十进位制。
已经有了记载语言的文字。基本上属于象形文字。哈拉巴文化的文字大多刻在石头或陶土制成的印章上。当时的全部文字符号有417个。后来文字中的图形符号已经消失了,这些文字已经简化,基本符号只有22个,有的符号加上了短划线,也有两个符号连写的。这些文字现在还不能解读。
已经形成了城市,哈拉巴和摩亨佐·达罗是这一文化的两个重要中心,也是当时两个最大的城市。它们各占地达85万平方米,人口也达到3~4万人。城市规划中的供水排水系统完善。几乎每一住屋都有自备水井。每条巷道有一口公共水井。排则用阴沟,在大街下有深30~60厘米,宽20~45厘米的主沟,每户又有支沟与主沟相通,楼上的污水则经垂直的水管通向地下沟道。这些水最终经下水道流进大河。
贫富差距十分悬殊。上层人物住的是庭院宽敞、设备完善的高楼大厦;穷人则只能住矮小、简陋、拥挤不堪的茅舍。富人使用的物品甚至小孩儿的玩具都镶有珠宝;而穷人只能使用由泥土和贝壳制的粗劣物品。当时已经产生了国家。
人们的生活内容相当丰富。人们吃的是肉、鱼、面包、饼、蔬菜、水果、牛奶等,穿的是棉布和毛织品。日常用具有碾谷石磨、擦肉具、制饼模子、烘面包的炉子、做菜的锅、过滤的穿孔陶器以及盛放食物和饮料的碗、盘等。此外还有照明的灯、烧香的炉。人们注重打扮、装饰,娱乐方式多种多样,各种骰子、棋盘、手鼓、响板、竖琴、七弦琴等,均有发现。
哈拉巴文化兴旺发达了几个世纪后,到公元前1750年突然衰灭。其中有些地区,例如摩亨·佐达罗更是遭到巨大的破坏。从此印度河流域哈拉巴文明之光便莫名地熄灭了。
哈拉巴:印度河流域上古文明的城市遗址。在今巴基斯坦旁遮普省境内。考古学家在此发现公元前3000~前2000年代的青铜器文化遗物,包括火砖建筑、下水道、工具、陶器、艺术品等。有卫城。还发现刻在印章上的文字符号,迄今尚未完全解读。哈拉巴与摩亨佐达罗等地的古迹,常被称为“哈拉巴文化”。
约公元前2500-1750年(部分地区从公元前2200年-前1700年),是印度河流域文明的早期时代。
哈拉巴文化已经进入文明时期,位于印度河流域。著名城市有摩亨佐达罗以及哈拉巴等,在哈拉巴文化遗址中出土了大量的印章,其中有少量文字,但尚无法解读。公元前1750年后,哈拉巴文化逐渐消亡,至今尚无确切原因。
约公元前2500-1750年(部分地区从公元前2200年-前1700年),是印度河流域文明的早期时代。
哈拉巴文化已经进入文明时期,位于印度河流域。著名城市有摩亨佐达罗以及哈拉巴等,在哈拉巴文化遗址中出土了大量的印章,其中有少量文字,但尚无法解读。公元前1750年后,哈拉巴文化逐渐消亡,至今尚无确切原因。
哈拉巴文化是印度河流域文明的早期时代,在哈拉巴文化遗址上出现了大量的印章,至今无法解释。

摩亨佐·达罗的辉煌文化

这两座古城遗址连同此后在印度河流域陆续发现的其他古代城市文化遗址,分布在东西约1500 公里,南北约1100 公里的广袤地区,历史学家将它们称之为哈拉帕文化。这些古城中又以摩亨佐·达罗和哈拉帕两城规模最为宏大。
从遗址的发掘中,人们惊异地看到了古代达罗毗荼人非凡的创造历史的伟力。
这两座古城的建筑形制大致相同,周长均在3 英里以上。其中摩亨佐·达罗占地达260公顷,由卫城和下城两部分组成。卫城四周建有高耸的塔楼。
城内有大浴池、大粮仓、宽敞的会议厅以及其他许多公共建筑。除此以外, 古城还有宽阔的大道、合理配置的小巷、完整的排水系统和精致的汲水井等。
这些都显示了古达罗毗荼人建造城市时的周密设计和高度的技术水平。
遗存在城里的还有各种农业生产器具和手工业工具;农产品有棉花、麦类、椰枣、瓜果;家畜家禽已广为驯养,品种有水牛、绵羊、骆驼、狗、马、鸡等;工业品有素陶、彩陶、纱、布、青铜器皿;最引人注目的是遗物中还发现有刻有犀牛的印章以及大量的石制砝码。从对比中,我们知道当时达罗毗荼人已掌握了十进位制的计算规则,重量的基本单位是0.86 公斤。一具用贝壳制成的尺子的碎片上镌有精密的刻度;城里还发现有船只,这使人们相信,当时在农业和手工业相当发展的基础上,商业也已经发达起来。许多商人聚集在城里经营商业,并且跟海外发生了贸易往来。
古城周长约有5公里,推算人口至少在30000—35000左右。城分卫城与下城两部分,卫城显然是供统治者居住的。在这里有非常复杂的地下排水系统与供水体系。卫城由高大坚固的城墙环绕(哈拉帕古城的卫城城墙高达15米,俨然是一座坚固的要塞),并建有高大的塔楼。城内有巨大的谷仓(这似乎是至今为止人们发现的最早的“谷仓”)。学者认为这说明在当时,阶级分化已经十分严重。下城区为平民居住区,“城市规划整齐,主要街道宽达10米,………路上每隔一段距离就会有点灯用的路灯杆,以便人们夜晚行走”。
出土的文物中,还有大量造型精美的艺术品,如小雕像、骨刻、绘画等, 其中护身符印章尤多,达2000 余枚。令人耳目一新的是印章上的动物形象和文字符号,据统计将近有400 个左右,有人形、鱼形、脚形、桌形等,虽迄今未能准确辨认,但人们却有理由判断,当时的文化艺术水平已经达到很高的程度。
总之,古代的摩亨佐·达罗是一座繁荣美丽的城市。同时也说明在公元前 2500 年左右,印度次大陆地区已经进入了早期的国家阶段。这座城市也许是当时统治者的都城。

古城摩亨佐达罗为什么会消失?

1922年,几名印度勘察队员遇然间来到了信德沙漠,在佛塔的废墟中,找到了几块雕刻有奇怪文字与动物图案的研制印章。此后,不断有考古队来到这里进行发掘与整理,最终证明,这是古代一座极为重要的城市废墟。这一考古使人们相信,印度河文明与两河流域的苏美尔文明一样古老,一样绚丽。而这座代表着“印度河文明”程度的古城,便是日后享誉世界的摩亨佐·达罗。摩亨佐·达罗与位于旁遮普的哈拉巴一起,被考古学家们称为“哈拉巴文化”。据考古专家考证,摩亨佐·达罗出现于公元前3000年到公元前1750年的青铜器时代,这个城市里的居民被称为“达罗毗荼人”,他们不仅是最早种植棉花、并使用棉花织布的民族之一,而且还创造了结构独特的文字,并发明了极为精密的度量衡方法,建立起了高度发达的城市文明,并与世界各地的其他民族有着极为密切的贸易往来。但是,为什么后来摩亨佐·达罗城会被黄沙所掩埋,这里的居民为什么将自己的城市遗弃他们又去向了何方

大批的考古学家、人种学家、历史学家不断地对古城遗址与各种文物进行研究,想要将这座古城的秘密揭开。几十年的时间没有白费,我们现在已经可以看出摩亨佐·达罗的真实面貌了。

摩亨佐·达罗城是由小村庄慢慢聚集而成的大城市,有着高大的城墙和宽阔的街道,大约有数万人居住于此。城市中有着整齐的街道与井然有序的房屋,主要街道宽度可达10米,整个城市有着以拱形砖砌成排水管的独特排水系统,居民大约有数万人。城里的的街道十分的整齐,房屋排列得井井有条。城里的建筑全部使用火砖堆积而成。现在所留存下来的,只有那些高达7.5米的断垣残墙。城市中有着极为复杂的污物与污水处理系统,在城中有一个长约40米、宽约20米的大浴池。在摩亨佐·达罗古城的遗址中发现了大量的石制印章。

史学家认为,古城摩亨佐·达罗之所以会消亡,很可能是由于人类过度破坏生态平衡所导致的。但是,在城市消亡后,居住于此的摩亨佐·达罗人跑到了什么地方呢?而摩亨佐·达罗古城和“印度河文明”到底是怎样消失的呢,这些谜底很可能还深藏于神秘的“死人之丘”下面。但是,由于岁月的流逝,解开这些历史之谜的希望就如同摩亨佐·达罗遗址一般,日见颓败间,越来越渺茫。

文章标题: 摩亨佐达罗可否称之为文化
文章地址: http://www.xdqxjxc.cn/jingdianwenzhang/149847.html

[摩亨佐达罗可否称之为文化] 相关文章推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