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喜蛋文章网
你的位置:首页 > 经典文章 > 文章正文

如何客观比较正史中吕蒙和张飞的人品道德

时间: 2022-09-11 18:00:09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96次

如何客观比较正史中吕蒙和张飞的人品道德

三国演义人物分析

要说诸葛亮 周瑜 曹操 黄盖 鲁肃 关羽rn在来10个三国的成语5个谚语rnrnrn多多益~善!!!
三国成语

一手包办

【出处】三国志魏志典韦传:「韦一手建之」

一举两得

【出处】三国志魏志臧洪传:「将以安社稷,一举两得。」

一臂之力

【出处】三国演义第二十回:「愿助兄一臂之力,共诛国贼。」

一亲芳泽

【出处】曹植洛神赋:「芳泽无加,铅华无御。」

七步成诗

【出处】世说新语文学:「文帝尝令东阿王七步中作诗,不成者行大法。应声便为诗:『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帝深有惭色。

三顾茅庐

【出处】诸葛亮前出师表:「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下笔成章

【出处】三国志魏志文帝纪:「文帝天资文藻,下笔成章。」

不出所料

【出处】三国演义第三十一回:「丰在遇中闻主公兵败,抚掌大笑曰:『固不出吾之所料。』」

不由分说

【出处】三国演义第十三回:「李傕随后掩杀,郭汜兵退,车驾冒险出城,不由分说,竟拥到李傕营中。」

不知所云

【出处】诸葛亮前出师表:「临表涕泣,不知所云。」

不容偏废

【出处】三国志蜀志魏延传:「不忍有所偏废。」

乘虚而入

【出处】魏志袁绍传:「将军简其精锐,分为奇兵,乘虚迭出,以扰河南。」

五内如焚

【出处】蔡琰悲愤诗:「奈何不顾思,见此崩五内。」

人生如寄

【出处】魏文帝善哉行:「人生如寄,多忧何为?」曹植仙人篇:「俯观五岳间,人生如寄居。」

仰人鼻息

【出处】后汉书袁绍传:「孤客穷军,仰我鼻息,譬如婴儿在鼓掌之上,绝其哺乳,立可饿杀。」

伯仲之间

【出处】曹丕典论:「傅说之于班固,伯仲之间耳。」

位极人臣

【出处】吴志孙綝传:「因缘肺腑,位极人臣。」

作奸犯科

【出处】诸葛亮前出师表:「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

偃旗息鼓

【出处】三国志蜀志赵云传注:「偃旗息鼓,曹军疑有伏兵,引去。

出言不逊

【出处】三国演义第二十三回:「此人出言不逊,何不杀之。」

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出处】三国演义第一回:「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初出茅庐

【出处】据三国演义所载,诸葛亮初出茅庐,佐刘备用兵,观与张飞不服,行事诸多困难。

刮目相待

【出处】三国志吴志吕蒙传注引江表传:「肃附蒙背曰:『吾谓大弟但非有武略耳,至于今者,学识英博,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危在旦夕

【出处】三国演义第二回:「天下危在旦夕,陛下尚自与阉宦共饮耶?」

危急存亡之秋

【出处】诸葛亮前出师表:「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出处】司马昭在曹髦在位时,为大将军,专管国政,自封为相国,不久封为晋公,昭还假装不接受。髦很生气地说:「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名不虚传

【出处】三国演义第四十五回:「兵精粮足,名不虚传。」

同符合契

【出处】三国志吴志孙传注:「一与君同符合契,有永固之分。」

吴下阿蒙

【出处】三国志吴志吕蒙传注引江表传:「肃附蒙背曰:『吾谓大弟但非有武略耳,至于今者,学识英博,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敝帚千金

【出处】曹丕?典论论文:「里语曰:『家有敝帚,享之千金。』斯不见自见之患也。」

廊庙之器

【出处】三国志蜀志许靖传:「虽行事举动,未悉允当,蒋济以为大较有廊庙之器也。」

才高八斗

【出处】南史谢灵运传:「天下才共一石,曹子建独得八斗,我得一斗,自古及今共享一斗。」

手不释卷

【出处】曹丕自叙:「上雅好诗书文籍,虽在军旅,手不释卷。」

指日可待

【出处】诸葛亮出师表:「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探囊取物

【出处】三国演义第四十三回:「我向曾文云长言,翼德于百万军中,取上将之首,如探囊取物。」

文思泉涌

【出处】文选曹植王仲宣诔:「文若春华,思若涌泉。」

旦夕之危

【出处】三国志蜀志孟光传:「旦夕之危,倒悬之急。」

明眸善睐

【出处】文选曹植洛神赋:「明眸善睐,靥辅承权。」

月明星稀

【出处】文选魏武帝短歌行:「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土崩鱼烂

【出处】陈琳?与魏文帝书:「焉肯土崩鱼烂哉!」

如入无人之境

【出处】三国演义第七回:「左冲右突,如入无人之境。」

如鱼得水

【出处】三国志诸葛亮传:「先主与亮情好日密,关羽张飞等不悦。先主曰:『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

妄自菲薄

【出处】诸葛亮?出师表:「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意,以塞忠谏之路也。」

孑然一生

【出处】三国志吴志陆瑁传:「孑然无所凭赖。」

对酒当歌

【出处】曹操?短歌行:「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屈指可数

【出处】三国志魏志张合传:「屈指计亮粮,不至十日。」

周郎顾曲

【出处】三国志吴志周瑜传:「瑜少精意于音乐,虽三爵之后,其有阙误,瑜必知之,知之必顾。顾时人谣曰:『曲有误,周郎顾。』」

呼风唤雨

【出处】三国演义第一回:「角得此书,晓夜攻习,能呼风唤雨。」

品头论足

【出处】三国志魏志何晏传注:「晏方用事,自以为一时才俊,常为名士品目。」

回肠荡气

【出处】魏文帝大墙上蒿行:「感心动耳,荡气回肠。」
参考资料: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526295.html
曹操(155-220),东汉末年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本姓夏侯,字孟德,小名阿瞒,沛国谯郡(今安徽亳县)人,出生自一个大官僚地主家庭,长子。因其父曹嵩乃是中常侍曹腾之养子,故改姓曹。亦因这种关系,曹操自幼便有机会接触官宦子弟。日后的劲敌袁绍亦是曹操年少时朋友。曹操身长七尺,细眼长须。自幼放任荡不羁,但很有才华,又足智多谋,善于随机应变。当年,汝南有个善于评论人物的名士,名叫许劭,评论曹操为:“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

汉灵帝死后,大将军以外戚身份把持朝政。但在诛杀杀宦官时,反被伏击。而此时有西凉之狼称号的董卓带领大军接管京城。卓入城不久便改立少帝之弟刘协,是为献帝。大部份大臣纷纷逃出洛阳。曹操亦逃至陈留,集结义兵,声讨董卓。

初平元年,各路大将推举家世显赫的袁绍为盟主,西讨董卓。但因各将领心怀鬼胎,遂使义军失败。曹操在这战役中,初次见到日后的死敌——刘备。

初平三年,董卓为王允、吕布所杀。而二人又被卓部下李傕、郭汜所遂。献帝乘乱与一众大臣逃出长安,但被李、郭二人所追捕。而曹操接受荀彧、程昱所议,迎接献帝至许昌。从此曹操便开始挟天子以令诸侯。

其后,曹操以献帝名义东征西讨。先后平定关东、关中一带。而刘备亦曾成为其部下。接下来,曹操便要面对他的老朋友-袁绍。

当时袁绍盘据幽、冀、并、青四州,军力雄厚,勇将如云。虽然曹操己成中原霸主,但就兵力而言始终与绍有一定距离。

建安五年,袁绍大军南下,与曹兵会战於官渡。最后曹操用降将许攸之计亲率五千骑兵偷袭袁军粮仓。袁兵见军粮被烧而大乱,曹军乘势出击。袁绍败走。官渡之役奠定了曹操在北方的霸主地位。

在官渡会战胜利后,曹操用数年时间稳定北方,和追击袁氏余党(绍兵败后不久病死)。建安十三年,曹操亲率大军南征刘表。同年,刘表死,次子刘琮继立。面对曹操如狼似虎的大军,刘琮决定出降。曹操轻易地接管荆州。可能因为荆州得来容易,曹操决定成势东伐孙权。但权并非刘琮之流可比。

孙氏自孙策时已盘据江东,至今已人心归顺。加上长江天险,孙氏政权已有一个稳定基础。当孙权收到曹操东来的消息后,曾召开多次军事会议。会中主战和主降派展开了激烈的争辩。最后在周瑜和鲁肃的分析下,孙权决定出战。

建安十三年十二月,孙权大军在赤壁迎战曹军。周瑜用计火烧曹操军舰,曹军大败。从此曹操无力大举南征。如果说官渡会战决定了曹操在北方霸主地位,那麼赤壁兵败便是曹操只可称雄北方的一战。

此后,曹操虽曾多次在东吴边境挑起战火,但双方均互有胜败。同时刘备西定益州,自封汉中王。三国鼎立之势已成。连盖世雄主曹操亦再无力改变这个事实。

建安二十一年,曹操进位为魏王。

建安二十五年,曹操病逝,享年六十六岁。

翌年,操子曹丕篡汉,建国号魏。追尊曹操为太祖武皇帝。
诸葛亮,字孔明,人称卧龙,汉末徐州琅邪郡阳都县(今山东沂南县)人,父诸葛珪曾为泰山郡丞,叔父诸葛玄为当时名士。诸葛亮兄诸葛不共戴天瑾仕于吴孙权,拜大将军、左都护,领豫州牧。亮从弟诸葛诞仕于魏,为吏部郎,累迁扬州刺吏、镇东将军、司空。兄弟三人“并有盛名,各在一国。于时以为‘蜀得其龙,吴得其虎,魏得其狗’”(《世说新语.品藻》注云:狗乃“功狗”之狗,虽非龙虎之比,亦甚有功之人,故曰并有盛名。)。

诸葛亮早年不得志,不为志向所屈,故结庐于襄阳城西隆中山中隐居待时。公元207年,思贤若渴的刘备三顾茅庐,请计于诸葛亮,诸葛亮精辟地分析了天下形势,提出了统一天下应走鼎足三分,联吴抗曹的道路,也称“隆中对策”。这是诸葛亮为刘备提出的一条正确的政治路线相军事路线,也是诸葛亮一生的行动纲领。从此,刘备的事业才出现了转机。

公元208年曹操率三十万大军南下荆州,诸葛亮以其大智勇出使东吴,说服东吴抗击曹操,取得赤壁之战的胜利,为刘备取得立足之地。刘备称帝后,谙葛亮任丞相。公元223年蜀后主刘禅继位,诸葛亮被封为武乡侯,领益州牧。他励精图治,赏罚严明,推行屯田政策,并改善西南各族与蜀汉的关系,有利于当地经济、文化的发展。他曾六次北伐中原。公元234年,因积劳成疾,病逝于五丈原,葬于定军山(今陕西勉县东南)。

诸葛亮的一生共两个二十七年。公元207年以前的二十七年,是他修身养性立志用世的准备阶段。他学有所成后没有北走曹操,也没有南归孙权,而是辅佐了“名微众寡”的刘备,这固然有客观原田,但也并非出于偶然。他之所以要选择兴复汉室的道路,说明他是一个维护封建纲常、崇尚儒家忠义道德的正统思想家。公元207年到234年的二十七年,是谙葛亮尽忠蜀汉的阶段。无论先主、后主都非常信任他。他没有恪守儒家教条,他尊王而不攘夷,进兵南中,和抚夷越,在三国中执行了最好的民族政策。他明法、正身、和吴、治军,以“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无私奉献精神战斗到生命的最后一息。他的忠公体国精神,生前就深受蜀人爱戴,死后更长期受到后人的敬仰,已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一份遗产。

关羽,刘备的义弟,五虎大将排名第一位。字云长,本字长生,河东解(今山西省临猗西南)人。因战乱而逃亡至涿郡。其后与张飞一起追随刘备。曾在汜水关前斩华雄,虎牢关前战吕布而闻名天下。官渡之战前被俘,被曹操拜为偏军,封汉寿亭侯,为曹操杀了袁绍名将颜良、文丑。后千里走单骑,骑坐赤兔马,提一口青龙偃月刀,过五关斩六将,终于回到刘备身边。后攻曹仁于樊城,水淹七军,收降曹操大将于禁,杀庞德,让华陀刮骨疗毒,威名远扬。但终因骄傲轻敌,刚愎自用,兵败麦城,被孙权所杀,死时五十八岁。一生重情义,智勇双全,武艺绝伦。后人有诗叹道:

汉末才无敌,云长独出群,
神威能奋武,儒雅更知文。
天日心如镜,《春秋》义薄云,
昭然垂千古,不止冠三分。

周瑜,生于公元一七五年,死于公元二一○年,东吴大将。字公瑾,庐江舒(今安徽访庐江东南)人。出身官宦之家,仪表英俊,聪颖过人,多谋略,人称周郎。孙策死后与张昭共同辅佐孙权,任大都督。建安十三年(公元二○八年)在诸葛亮的帮助下,吴蜀联合,火烧赤壁,大破曹军,名传华夏。后进取南郡时,被曹仁的伏兵射伤。为人器量狭小,阴狠刻毒,见诸葛亮比自己高明,便处处加以暗算。后被诸葛亮三次激怒,箭疮发作而死。

鲁肃,字子敬,临淮东城(今安徽定远县)人。从小丧父,靠祖母抚养。他少有大志,轻财好施,喜欢习武骑射,所以,在当地颇有名,袁术在寿春(今安徽寿县)称帝,特任命他为东城长。鲁肃辞不受命。周瑜任居巢(今安徽桐城)长,曾请鲁肃资助军粮。鲁肃慷慨地指给他一个装有三万斛粮食的大粮仓。周瑜感激不已,遂结为知己。

公元200年,鲁肃在周瑜的引荐下归附孙权。孙权非常器重鲁肃,与他“合榻对饮”,议论时事。鲁肃劝孙权“鼎足江东,以观天下之衅,……然后建号帝王以图天下”。(《三国志.吴志.鲁肃传》)孙权很佩服他的才能。公元208年赤壁大战时,鲁肃为赞军校尉。他首先向孙权提出了联刘拒曹的战略方针,并出使刘备处,以促成孙刘联盟。公元210年,周瑜病逝,鲁肃被任命为奋武校尉,领周瑜军,驻扎在江陵。后来,转屯陆口,被授予汉昌太守、偏将军。次华(214年),转横江将军。公元215年,驻兵益阳(今湖南益阳市)。公元217年,鲁肃病逝。

鲁肃也是三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人物。他一生的最大功绩是倡导、促成并终身不易地竭力维护孙刘联盟,使三足鼎立之势能够形成。

赤壁之战,孙刘两家以弱胜强,打败了曹操,这在很大程度上归功于鲁肃和诸葛亮的精心谋划。赤壁战后,曹操的实力仍然比刘备、孙权强大。作为一个高瞻远瞩的政治家,鲁肃对此非常清楚。他认为,无论是东吴孙权还是占据荆州的刘备,都不足以与曹操抗衡。摆在两家面前的有三条路:一是联合抗曹;二是各自为战;三是不战而降,归附曹操。只有走联合抗曹的道路,才是正确的选择。所以,他终生不渝地坚持这一战略方针,并为之竭尽全力。

公元215年,刘备取益州,孙权令诸葛瑾找刘备索要荆州。刘备不答应,孙权极为恼恨,便派吕蒙率军取长沙、零陵、桂阳三郡。长沙、桂阳蜀将当即投降。刘备得知后,亲自从成都赶到公安(今湖北公安),派大将军关羽争夺三郡。孙权也随即进驻陆口,派鲁肃屯兵益阳,抵挡关羽。双方剑拔弩张,孙刘联盟面临破裂,在这紧要关头,鲁肃为了维护孙刘联盟,不给曹操可乘之机,决定当面和关羽商谈。“肃邀羽相贝,各驻兵马百步上,但诸将军单刀俱会”。双方经过会谈,缓和了紧张局势。随后,孙权与刘备商定平分荆州,“割湘水为界,于是罢军”,孙刘联盟因此能继续维持。

这次“单刀会”,经戏剧家、小说家敷衍,关羽成了英雄,鲁肃反成了鼠目寸光、骨软胆怯的侏儒。那是艺术家的创造,并非历史。鲁肃一手促成了孙刘联盟,并为之“守之终身而不易”(王夫之语)。所以,刘备、孙权都逐渐强大,建立了与曹魏抗衡的蜀、吴二国,中国历史上才出现了三国时期。
lyq6170 千总 四级(1341) | | 我的知道 | 我的消息(0/4) | 我的空间 | 百度首页 | 退出
我的知道 我的提问

我的回答

知识掌门人

新闻 网页 贴吧 知道 MP3 图片 视频 百科
帮助

百度知道 > 人文学科 > 中国文学添加到搜藏待解决
三国演义人物分析
悬赏分:0 - 离问题结束还有 14 天 21 小时
要说诸葛亮 周瑜 曹操 黄盖 鲁肃 关羽
在来10个三国的成语5个谚语

多多益~善!!!
提问者: 帝王首领 - 门吏 二级

我来回答:

参考资料:
匿名回答 积分规则

回答 共 3 条
三国成语

一手包办

【出处】三国志魏志典韦传:「韦一手建之」

一举两得

【出处】三国志魏志臧洪传:「将以安社稷,一举两得。」

一臂之力

【出处】三国演义第二十回:「愿助兄一臂之力,共诛国贼。」

一亲芳泽

【出处】曹植洛神赋:「芳泽无加,铅华无御。」

七步成诗

【出处】世说新语文学:「文帝尝令东阿王七步中作诗,不成者行大法。应声便为诗:『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帝深有惭色。

三顾茅庐

【出处】诸葛亮前出师表:「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下笔成章

【出处】三国志魏志文帝纪:「文帝天资文藻,下笔成章。」

不出所料

【出处】三国演义第三十一回:「丰在遇中闻主公兵败,抚掌大笑曰:『固不出吾之所料。』」

不由分说

【出处】三国演义第十三回:「李傕随后掩杀,郭汜兵退,车驾冒险出城,不由分说,竟拥到李傕营中。」

不知所云

【出处】诸葛亮前出师表:「临表涕泣,不知所云。」

不容偏废

【出处】三国志蜀志魏延传:「不忍有所偏废。」

乘虚而入

【出处】魏志袁绍传:「将军简其精锐,分为奇兵,乘虚迭出,以扰河南。」

五内如焚

【出处】蔡琰悲愤诗:「奈何不顾思,见此崩五内。」

人生如寄

【出处】魏文帝善哉行:「人生如寄,多忧何为?」曹植仙人篇:「俯观五岳间,人生如寄居。」

仰人鼻息

【出处】后汉书袁绍传:「孤客穷军,仰我鼻息,譬如婴儿在鼓掌之上,绝其哺乳,立可饿杀。」

伯仲之间

【出处】曹丕典论:「傅说之于班固,伯仲之间耳。」

位极人臣

【出处】吴志孙綝传:「因缘肺腑,位极人臣。」

作奸犯科

【出处】诸葛亮前出师表:「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

偃旗息鼓

【出处】三国志蜀志赵云传注:「偃旗息鼓,曹军疑有伏兵,引去。

出言不逊

【出处】三国演义第二十三回:「此人出言不逊,何不杀之。」

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出处】三国演义第一回:「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初出茅庐

【出处】据三国演义所载,诸葛亮初出茅庐,佐刘备用兵,观与张飞不服,行事诸多困难。

刮目相待

【出处】三国志吴志吕蒙传注引江表传:「肃附蒙背曰:『吾谓大弟但非有武略耳,至于今者,学识英博,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危在旦夕

【出处】三国演义第二回:「天下危在旦夕,陛下尚自与阉宦共饮耶?」

危急存亡之秋

【出处】诸葛亮前出师表:「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出处】司马昭在曹髦在位时,为大将军,专管国政,自封为相国,不久封为晋公,昭还假装不接受。髦很生气地说:「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名不虚传

【出处】三国演义第四十五回:「兵精粮足,名不虚传。」

同符合契

【出处】三国志吴志孙传注:「一与君同符合契,有永固之分。」

吴下阿蒙

【出处】三国志吴志吕蒙传注引江表传:「肃附蒙背曰:『吾谓大弟但非有武略耳,至于今者,学识英博,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敝帚千金

【出处】曹丕?典论论文:「里语曰:『家有敝帚,享之千金。』斯不见自见之患也。」

廊庙之器

【出处】三国志蜀志许靖传:「虽行事举动,未悉允当,蒋济以为大较有廊庙之器也。」

才高八斗

【出处】南史谢灵运传:「天下才共一石,曹子建独得八斗,我得一斗,自古及今共享一斗。」

手不释卷

【出处】曹丕自叙:「上雅好诗书文籍,虽在军旅,手不释卷。」

指日可待

【出处】诸葛亮出师表:「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探囊取物

【出处】三国演义第四十三回:「我向曾文云长言,翼德于百万军中,取上将之首,如探囊取物。」

文思泉涌

【出处】文选曹植王仲宣诔:「文若春华,思若涌泉。」

旦夕之危

【出处】三国志蜀志孟光传:「旦夕之危,倒悬之急。」

明眸善睐

【出处】文选曹植洛神赋:「明眸善睐,靥辅承权。」

月明星稀

【出处】文选魏武帝短歌行:「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土崩鱼烂

【出处】陈琳?与魏文帝书:「焉肯土崩鱼烂哉!」

如入无人之境

【出处】三国演义第七回:「左冲右突,如入无人之境。」

如鱼得水

【出处】三国志诸葛亮传:「先主与亮情好日密,关羽张飞等不悦。先主曰:『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

妄自菲薄

【出处】诸葛亮?出师表:「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意,以塞忠谏之路也。」

孑然一生

【出处】三国志吴志陆瑁传:「孑然无所凭赖。」

对酒当歌

【出处】曹操?短歌行:「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屈指可数

【出处】三国志魏志张合传:「屈指计亮粮,不至十日。」

周郎顾曲

【出处】三国志吴志周瑜传:「瑜少精意于音乐,虽三爵之后,其有阙误,瑜必知之,知之必顾。顾时人谣曰:『曲有误,周郎顾。』」

呼风唤雨

【出处】三国演义第一回:「角得此书,晓夜攻习,能呼风唤雨。」

品头论足

【出处】三国志魏志何晏传注:「晏方用事,自以为一时才俊,常为名士品目。」

回肠荡气

【出处】魏文帝大墙上蒿行:「感心动耳,荡气回肠。」
参考资料: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526295.html
回答者: dufu1212 - 魔导师 十一级 12-10 17:21
曹操(155-220),东汉末年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本姓夏侯,字孟德,小名阿瞒,沛国谯郡(今安徽亳县)人,出生自一个大官僚地主家庭,长子。因其父曹嵩乃是中常侍曹腾之养子,故改姓曹。亦因这种关系,曹操自幼便有机会接触官宦子弟。日后的劲敌袁绍亦是曹操年少时朋友。曹操身长七尺,细眼长须。自幼放任荡不羁,但很有才华,又足智多谋,善于随机应变。当年,汝南有个善于评论人物的名士,名叫许劭,评论曹操为:“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

汉灵帝死后,大将军以外戚身份把持朝政。但在诛杀杀宦官时,反被伏击。而此时有西凉之狼称号的董卓带领大军接管京城。卓入城不久便改立少帝之弟刘协,是为献帝。大部份大臣纷纷逃出洛阳。曹操亦逃至陈留,集结义兵,声讨董卓。

初平元年,各路大将推举家世显赫的袁绍为盟主,西讨董卓。但因各将领心怀鬼胎,遂使义军失败。曹操在这战役中,初次见到日后的死敌——刘备。

初平三年,董卓为王允、吕布所杀。而二人又被卓部下李傕、郭汜所遂。献帝乘乱与一众大臣逃出长安,但被李、郭二人所追捕。而曹操接受荀彧、程昱所议,迎接献帝至许昌。从此曹操便开始挟天子以令诸侯。

其后,曹操以献帝名义东征西讨。先后平定关东、关中一带。而刘备亦曾成为其部下。接下来,曹操便要面对他的老朋友-袁绍。

当时袁绍盘据幽、冀、并、青四州,军力雄厚,勇将如云。虽然曹操己成中原霸主,但就兵力而言始终与绍有一定距离。

建安五年,袁绍大军南下,与曹兵会战於官渡。最后曹操用降将许攸之计亲率五千骑兵偷袭袁军粮仓。袁兵见军粮被烧而大乱,曹军乘势出击。袁绍败走。官渡之役奠定了曹操在北方的霸主地位。

在官渡会战胜利后,曹操用数年时间稳定北方,和追击袁氏余党(绍兵败后不久病死)。建安十三年,曹操亲率大军南征刘表。同年,刘表死,次子刘琮继立。面对曹操如狼似虎的大军,刘琮决定出降。曹操轻易地接管荆州。可能因为荆州得来容易,曹操决定成势东伐孙权。但权并非刘琮之流可比。

孙氏自孙策时已盘据江东,至今已人心归顺。加上长江天险,孙氏政权已有一个稳定基础。当孙权收到曹操东来的消息后,曾召开多次军事会议。会中主战和主降派展开了激烈的争辩。最后在周瑜和鲁肃的分析下,孙权决定出战。

建安十三年十二月,孙权大军在赤壁迎战曹军。周瑜用计火烧曹操军舰,曹军大败。从此曹操无力大举南征。如果说官渡会战决定了曹操在北方霸主地位,那麼赤壁兵败便是曹操只可称雄北方的一战。

此后,曹操虽曾多次在东吴边境挑起战火,但双方均互有胜败。同时刘备西定益州,自封汉中王。三国鼎立之势已成。连盖世雄主曹操亦再无力改变这个事实。

建安二十一年,曹操进位为魏王。

建安二十五年,曹操病逝,享年六十六岁。

翌年,操子曹丕篡汉,建国号魏。追尊曹操为太祖武皇帝。
诸葛亮,字孔明,人称卧龙,汉末徐州琅邪郡阳都县(今山东沂南县)人,父诸葛珪曾为泰山郡丞,叔父诸葛玄为当时名士。诸葛亮兄诸葛不共戴天瑾仕于吴孙权,拜大将军、左都护,领豫州牧。亮从弟诸葛诞仕于魏,为吏部郎,累迁扬州刺吏、镇东将军、司空。兄弟三人“并有盛名,各在一国。于时以为‘蜀得其龙,吴得其虎,魏得其狗’”(《世说新语.品藻》注云:狗乃“功狗”之狗,虽非龙虎之比,亦甚有功之人,故曰并有盛名。)。

诸葛亮早年不得志,不为志向所屈,故结庐于襄阳城西隆中山中隐居待时。公元207年,思贤若渴的刘备三顾茅庐,请计于诸葛亮,诸葛亮精辟地分析了天下形势,提出了统一天下应走鼎足三分,联吴抗曹的道路,也称“隆中对策”。这是诸葛亮为刘备提出的一条正确的政治路线相军事路线,也是诸葛亮一生的行动纲领。从此,刘备的事业才出现了转机。

公元208年曹操率三十万大军南下荆州,诸葛亮以其大智勇出使东吴,说服东吴抗击曹操,取得赤壁之战的胜利,为刘备取得立足之地。刘备称帝后,谙葛亮任丞相。公元223年蜀后主刘禅继位,诸葛亮被封为武乡侯,领益州牧。他励精图治,赏罚严明,推行屯田政策,并改善西南各族与蜀汉的关系,有利于当地经济、文化的发展。他曾六次北伐中原。公元234年,因积劳成疾,病逝于五丈原,葬于定军山(今陕西勉县东南)。

诸葛亮的一生共两个二十七年。公元207年以前的二十七年,是他修身养性立志用世的准备阶段。他学有所成后没有北走曹操,也没有南归孙权,而是辅佐了“名微众寡”的刘备,这固然有客观原田,但也并非出于偶然。他之所以要选择兴复汉室的道路,说明他是一个维护封建纲常、崇尚儒家忠义道德的正统思想家。公元207年到234年的二十七年,是谙葛亮尽忠蜀汉的阶段。无论先主、后主都非常信任他。他没有恪守儒家教条,他尊王而不攘夷,进兵南中,和抚夷越,在三国中执行了最好的民族政策。他明法、正身、和吴、治军,以“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无私奉献精神战斗到生命的最后一息。他的忠公体国精神,生前就深受蜀人爱戴,死后更长期受到后人的敬仰,已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一份遗产。

关羽,刘备的义弟,五虎大将排名第一位。字云长,本字长生,河东解(今山西省临猗西南)人。因战乱而逃亡至涿郡。其后与张飞一起追随刘备。曾在汜水关前斩华雄,虎牢关前战吕布而闻名天下。官渡之战前被俘,被曹操拜为偏军,封汉寿亭侯,为曹操杀了袁绍名将颜良、文丑。后千里走单骑,骑坐赤兔马,提一口青龙偃月刀,过五关斩六将,终于回到刘备身边。后攻曹仁于樊城,水淹七军,收降曹操大将于禁,杀庞德,让华陀刮骨疗毒,威名远扬。但终因骄傲轻敌,刚愎自用,兵败麦城,被孙权所杀,死时五十八岁。一生重情义,智勇双全,武艺绝伦。后人有诗叹道:

汉末才无敌,云长独出群,
神威能奋武,儒雅更知文。
天日心如镜,《春秋》义薄云,
昭然垂千古,不止冠三分。

周瑜,生于公元一七五年,死于公元二一○年,东吴大将。字公瑾,庐江舒(今安徽访庐江东南)人。出身官宦之家,仪表英俊,聪颖过人,多谋略,人称周郎。孙策死后与张昭共同辅佐孙权,任大都督。建安十三年(公元二○八年)在诸葛亮的帮助下,吴蜀联合,火烧赤壁,大破曹军,名传华夏。后进取南郡时,被曹仁的伏兵射伤。为人器量狭小,阴狠刻毒,见诸葛亮比自己高明,便处处加以暗算。后被诸葛亮三次激怒,箭疮发作而死。

鲁肃,字子敬,临淮东城(今安徽定远县)人。从小丧父,靠祖母抚养。他少有大志,轻财好施,喜欢习武骑射,所以,在当地颇有名,袁术在寿春(今安徽寿县)称帝,特任命他为东城长。鲁肃辞不受命。周瑜任居巢(今安徽桐城)长,曾请鲁肃资助军粮。鲁肃慷慨地指给他一个装有三万斛粮食的大粮仓。周瑜感激不已,遂结为知己。

公元200年,鲁肃在周瑜的引荐下归附孙权。孙权非常器重鲁肃,与他“合榻对饮”,议论时事。鲁肃劝孙权“鼎足江东,以观天下之衅,……然后建号帝王以图天下”。(《三国志.吴志.鲁肃传》)孙权很佩服他的才能。公元208年赤壁大战时,鲁肃为赞军校尉。他首先向孙权提出了联刘拒曹的战略方针,并出使刘备处,以促成孙刘联盟。公元210年,周瑜病逝,鲁肃被任命为奋武校尉,领周瑜军,驻扎在江陵。后来,转屯陆口,被授予汉昌太守、偏将军。次华(214年),转横江将军。公元215年,驻兵益阳(今湖南益阳市)。公元217年,鲁肃病逝。

鲁肃也是三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人物。他一生的最大功绩是倡导、促成并终身不易地竭力维护孙刘联盟,使三足鼎立之势能够形成。

赤壁之战,孙刘两家以弱胜强,打败了曹操,这在很大程度上归功于鲁肃和诸葛亮的精心谋划。赤壁战后,曹操的实力仍然比刘备、孙权强大。作为一个高瞻远瞩的政治家,鲁肃对此非常清楚。他认为,无论是东吴孙权还是占据荆州的刘备,都不足以与曹操抗衡。摆在两家面前的有三条路:一是联合抗曹;二是各自为战;三是不战而降,归附曹操。只有走联合抗曹的道路,才是正确的选择。所以,他终生不渝地坚持这一战略方针,并为之竭尽全力。

公元215年,刘备取益州,孙权令诸葛瑾找刘备索要荆州。刘备不答应,孙权极为恼恨,便派吕蒙率军取长沙、零陵、桂阳三郡。长沙、桂阳蜀将当即投降。刘备得知后,亲自从成都赶到公安(今湖北公安),派大将军关羽争夺三郡。孙权也随即进驻陆口,派鲁肃屯兵益阳,抵挡关羽。双方剑拔弩张,孙刘联盟面临破裂,在这紧要关头,鲁肃为了维护孙刘联盟,不给曹操可乘之机,决定当面和关羽商谈。“肃邀羽相贝,各驻兵马百步上,但诸将军单刀俱会”。双方经过会谈,缓和了紧张局势。随后,孙权与刘备商定平分荆州,“割湘水为界,于是罢军”,孙刘联盟因此能继续维持。

这次“单刀会”,经戏剧家、小说家敷衍,关羽成了英雄,鲁肃反成了鼠目寸光、骨软胆怯的侏儒。那是艺术家的创造,并非历史。鲁肃一手促成了孙刘联盟,并为之“守之终身而不易”(王夫之语)。所以,刘备、孙权都逐渐强大,建立了与曹魏抗衡的蜀、吴二国,中国历史上才出现了三国时期。
回答者: abczgl - 试用期 一级 12-10 17:23
回答你的问题不成问题,先给我500分,再给我10个Q币5颗钻石

我也多多益善
回答者: nene115 - 同进士出身 六级 12-10 17:26 分类上升达人排行榜
用户名 动态 上周上升
胫下逆鳞 5900
rugaoxuesong 4590
qkcydn 3790
DeProvence 2025
xuqianqian1982 1630
更多>>

订阅该问题
热血三国 玩的人最多的三国网页游戏
网页三国游戏,无需下载,最热三国网页游戏!三国争霸,鹿死谁手.且看你是否能够一统天下..
www.9wan8.com
16wan热血三国抢钱服开启,万元现..
《热血三国》是一款三国背景的网络即时战略游戏.它采用全新的flash网页技术,在IE浏览..
www.16wan.com

您想在自己的网站上展示百度“知道”上的问答吗?来获取免费代码吧!
--------------------------------------------------------------------------------
如要投诉或提出意见建议,请到
百度知道投诉吧反馈。

©2008 Baidu
曹操(155-220),东汉末年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本姓夏侯,字孟德,小名阿瞒,沛国谯郡(今安徽亳县)人,出生自一个大官僚地主家庭,长子。因其父曹嵩乃是中常侍曹腾之养子,故改姓曹。亦因这种关系,曹操自幼便有机会接触官宦子弟。日后的劲敌袁绍亦是曹操年少时朋友。曹操身长七尺,细眼长须。自幼放任荡不羁,但很有才华,又足智多谋,善于随机应变。当年,汝南有个善于评论人物的名士,名叫许劭,评论曹操为:“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

汉灵帝死后,大将军以外戚身份把持朝政。但在诛杀杀宦官时,反被伏击。而此时有西凉之狼称号的董卓带领大军接管京城。卓入城不久便改立少帝之弟刘协,是为献帝。大部份大臣纷纷逃出洛阳。曹操亦逃至陈留,集结义兵,声讨董卓。

初平元年,各路大将推举家世显赫的袁绍为盟主,西讨董卓。但因各将领心怀鬼胎,遂使义军失败。曹操在这战役中,初次见到日后的死敌——刘备。

初平三年,董卓为王允、吕布所杀。而二人又被卓部下李傕、郭汜所遂。献帝乘乱与一众大臣逃出长安,但被李、郭二人所追捕。而曹操接受荀彧、程昱所议,迎接献帝至许昌。从此曹操便开始挟天子以令诸侯。

其后,曹操以献帝名义东征西讨。先后平定关东、关中一带。而刘备亦曾成为其部下。接下来,曹操便要面对他的老朋友-袁绍。

当时袁绍盘据幽、冀、并、青四州,军力雄厚,勇将如云。虽然曹操己成中原霸主,但就兵力而言始终与绍有一定距离。

建安五年,袁绍大军南下,与曹兵会战於官渡。最后曹操用降将许攸之计亲率五千骑兵偷袭袁军粮仓。袁兵见军粮被烧而大乱,曹军乘势出击。袁绍败走。官渡之役奠定了曹操在北方的霸主地位。

在官渡会战胜利后,曹操用数年时间稳定北方,和追击袁氏余党(绍兵败后不久病死)。建安十三年,曹操亲率大军南征刘表。同年,刘表死,次子刘琮继立。面对曹操如狼似虎的大军,刘琮决定出降。曹操轻易地接管荆州。可能因为荆州得来容易,曹操决定成势东伐孙权。但权并非刘琮之流可比。

孙氏自孙策时已盘据江东,至今已人心归顺。加上长江天险,孙氏政权已有一个稳定基础。当孙权收到曹操东来的消息后,曾召开多次军事会议。会中主战和主降派展开了激烈的争辩。最后在周瑜和鲁肃的分析下,孙权决定出战。

建安十三年十二月,孙权大军在赤壁迎战曹军。周瑜用计火烧曹操军舰,曹军大败。从此曹操无力大举南征。如果说官渡会战决定了曹操在北方霸主地位,那麼赤壁兵败便是曹操只可称雄北方的一战。

此后,曹操虽曾多次在东吴边境挑起战火,但双方均互有胜败。同时刘备西定益州,自封汉中王。三国鼎立之势已成。连盖世雄主曹操亦再无力改变这个事实。

建安二十一年,曹操进位为魏王。

建安二十五年,曹操病逝,享年六十六岁。

翌年,操子曹丕篡汉,建国号魏。追尊曹操为太祖武皇帝。
诸葛亮,字孔明,人称卧龙,汉末徐州琅邪郡阳都县(今山东沂南县)人,父诸葛珪曾为泰山郡丞,叔父诸葛玄为当时名士。诸葛亮兄诸葛不共戴天瑾仕于吴孙权,拜大将军、左都护,领豫州牧。亮从弟诸葛诞仕于魏,为吏部郎,累迁扬州刺吏、镇东将军、司空。兄弟三人“并有盛名,各在一国。于时以为‘蜀得其龙,吴得其虎,魏得其狗’”(《世说新语.品藻》注云:狗乃“功狗”之狗,虽非龙虎之比,亦甚有功之人,故曰并有盛名。)。

诸葛亮早年不得志,不为志向所屈,故结庐于襄阳城西隆中山中隐居待时。公元207年,思贤若渴的刘备三顾茅庐,请计于诸葛亮,诸葛亮精辟地分析了天下形势,提出了统一天下应走鼎足三分,联吴抗曹的道路,也称“隆中对策”。这是诸葛亮为刘备提出的一条正确的政治路线相军事路线,也是诸葛亮一生的行动纲领。从此,刘备的事业才出现了转机。

公元208年曹操率三十万大军南下荆州,诸葛亮以其大智勇出使东吴,说服东吴抗击曹操,取得赤壁之战的胜利,为刘备取得立足之地。刘备称帝后,谙葛亮任丞相。公元223年蜀后主刘禅继位,诸葛亮被封为武乡侯,领益州牧。他励精图治,赏罚严明,推行屯田政策,并改善西南各族与蜀汉的关系,有利于当地经济、文化的发展。他曾六次北伐中原。公元234年,因积劳成疾,病逝于五丈原,葬于定军山(今陕西勉县东南)。

诸葛亮的一生共两个二十七年。公元207年以前的二十七年,是他修身养性立志用世的准备阶段。他学有所成后没有北走曹操,也没有南归孙权,而是辅佐了“名微众寡”的刘备,这固然有客观原田,但也并非出于偶然。他之所以要选择兴复汉室的道路,说明他是一个维护封建纲常、崇尚儒家忠义道德的正统思想家。公元207年到234年的二十七年,是谙葛亮尽忠蜀汉的阶段。无论先主、后主都非常信任他。他没有恪守儒家教条,他尊王而不攘夷,进兵南中,和抚夷越,在三国中执行了最好的民族政策。他明法、正身、和吴、治军,以“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无私奉献精神战斗到生命的最后一息。他的忠公体国精神,生前就深受蜀人爱戴,死后更长期受到后人的敬仰,已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一份遗产。

孙权,刘备,诸葛亮,曹操,周瑜,鲁肃,吕蒙,吕布,貂蝉 的性格特点? 刘备,关羽,张飞三人之间的关系

  孙权:冷静,沉着,待部下如亲人。但晚年疑心重谨慎,大志  刘备:待人宽厚仁义,深得民心,视民如子  诸葛亮:忠心耿耿,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冷静博学  曹操:疑心颇重,却又冷静沉着,有魄力,对世人如何评价他不在乎  周瑜:气量大,儒雅,博学多才,有军事才能  鲁肃:能冷静分析时事,做人方面忠厚,在国事方面却果断冷静  吕蒙:忠勇好学,努力型的天才  吕布:第一勇将,却重利轻义,重色轻友,处事武断不听人劝  貂蝉:虚构之人,重情重义,美丽果敢  刘备关羽张飞三人亲如手足,传说结义了,刘大关二张三  孙权:自幼文武双全,早年随父兄征战天下。善骑射,年轻时常常乘马射虎,胆略超群。 曹操曾评价其曰:“生子当如孙仲谋。”   周瑜:文武双全,性格开朗,气度宽宏。周瑜精于音律,即使是酒后,仍能听出乐人演奏中很细微的疏失,每当这时,他总会回头一顾。所以当时有谣谚说:“曲有误,周郎顾。”《三国演义》中”三气周瑜“的故事人尽皆知,但在历史上,两人实际并无过节,也无正面交锋。从赤壁之战结束到周瑜病逝的两年间,诸葛亮的主要工作是在零陵、桂阳、长沙三郡征调赋税以充军实,是否与周瑜见过面尚未可知。而周瑜病逝后,为他奔丧至吴的是周瑜的功曹庞统,也不是诸葛亮。  剩下的我就不说了,百度百科里应该有。

为什么我崇拜吕蒙远胜于关羽?

这个是个人爱好吧,我觉得吕蒙是很值得学习的,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
吕蒙的资料你可以看这里
http://baike.baidu.com/view/5607.htm

历史上真实的关羽与《三国演义》中的出入很大。
关羽一直是三国中被神话的人物,而且民间的传说总是非常离谱。封建统治阶级又故意抬高他,来愚弄人民。其实正史里对他的评价虽然很高,不过也只是一个凡人,凡人总有人格上的缺陷,总有打败仗的时候~~大败仗也不仅仅是因为天时不与~~~
  下文参考了《后汉书》《三国志》《魏略》《典略》等史书和引用了一些非天工作室的资料。写了以下的文字。希望喜欢关羽的可以看看~~没有贬低他的意思,只是想让有兴趣了解正史的朋友知道,无论王侯将相其实也只是普通一个人而已。也许他们自己也不希望被神话~~
  真相一:青龙偃月刀不存在
  首先,不能不承认,关羽的武力应该是很高的,是否力敌万人无法考证。但是在冶铁技术还没有达到条件,马钧的水排还没有发明的汉代冶铁的温度达不到可以铸造出厚重的大刀.据考证根本就没有长柄刀,所以青龙偃月那种东西,是后世杜撰的可能性极大。姑且就算他存在吧.
  真相二:武将单挑的军事作用在汉代已经减弱
  其次,武力高并不象演义中所描绘的,对战争胜负能够起到很大作用。演义中往往是两阵对开,各出一将单挑,赢方挥旗掩杀,先胜一阵。这只是民间故事和张回体小说的一贯描写方法.事实上,到了东汉末年的军事战争单挑早已经不是战争获胜的有效手段了,演义中几乎每仗必有单挑,而《三国志》上所记载的可以确定的单挑,总数目也不过三五回,还基本上都是和参与者个人英雄主义倾向分不开的。将领凭借较量个人武力来推动战斗的胜利,这是野蛮时代的战争方式。而中国自从车战退离了历史舞台,孙武、吴起等军事家开始驱动步兵方阵,通过诡道来夺取胜利以后,单挑的旧俗就已经只存在部分莽夫的意识中了。到了汉末三国时代,将领个人的好武力,在战场上只可能起到两种作用:一,是率先冲入敌阵,砍翻大纛几面,夺槊数条,以振奋本军的士气;二,是训练并统领一支禁卫部队,来保护主君家族或者中军大帐——典韦、许褚,就是做的这份很有前途的职业。关羽和张飞都是从起兵就跟着刘备的心腹将领,但是并没有桃园结义这种浪漫主义故事发生.正史上在关羽传记中第一次提到的大事,是刘备和曹操合力围吕布于下邳前后发生的。可以说,在这以前,关羽没有什么大的功绩可资记录。什么“温酒斩华雄”、“三英战吕布”,全都无法考证。华雄,正史书上记载是被孙坚在阳人聚干掉的。当然也未必是单挑.而著名的三人围殴吕布的案发现场~~~~虎牢关,在今天的河南荥阳西汜水镇,汉代叫虎牢,唐代改名汜水关,可见汜水关和虎牢关根本就是一个去处,演义里不止一次的提到这两个地方实际上是很荒谬的.在正史上,只有王匡,孙坚,曹操的部队和董卓交过战.
  真相三:关羽的人格形象被无限制的夸大
  其实,关羽也算有点好色~~(当然也可能是痴情汉子).众所周知刘备和曹操曾经合力围攻在下邳的吕布,那时候关羽曾经向曹操要求破城之后将吕布手下将领秦宜禄的老婆赏赐给她。但是下邳城破以后,曹操命令捉了秦宜禄的老婆先送来让他自己瞧瞧,这一瞧曹操立马全部忘记了对关羽的承诺,把这妇人自己留下了.自此之后关羽和曹操就有间隙了。
  而秦宜禄的儿子由曹操抚养长大,就是后来的魏国骁骑将军秦郎。其实历史上的秦朗,一度征讨过来犯的鲜卑,又和燕王曹宇等共同执政,在曹爽和司马懿辅政前,可谓是魏国最炙手可热的人物之一。(并非像演义所写那么窝囊)
  真相四:没有屯土山约三事
  刘备逃出许昌以后,袭杀车胄,占岭徐州继续成为割据的军阀,那时他派关羽守下邳城,代理太守职务。不久之后,曹操大军来攻,刘备败走,关羽被抓获了。这里没有什么屯土山约三事,什么忠义护嫂的感人事迹,史书上很简单的一句话——“曹公禽羽以归,拜为偏将军,礼之甚厚”。不过不管怎么说,关羽想回到刘备那里倒是不假.
  真相五:关于汉寿亭侯
  曹操一直待关羽不错,(一来曹操爱惜人才,二来不知道是不是抢了朋友的马子心里有愧.)还给他请了个汉寿亭侯的爵位。演义中说,曹操把寿亭侯的印信送给关羽,关羽看了不高兴,非要在前面添上一个“汉”字,以表示“降汉不降曹”。这是罗贯中杜撰无疑。所谓亭侯,是汉代列侯的一种,上面还有乡侯和县侯,就是把一县、一乡或者一亭(低级行政单位)作为某侯爵的食邑(部分税收归此侯)。比如吕布封温侯,温县在司隶河内郡;蜀国马忠封博阳亭侯,博阳在豫州汝南郡。注意,诸葛亮是武乡侯,武乡是县,在徐州琅琊郡,所以他是县侯不是乡侯。汉寿是荆州武陵郡的一个亭名,所以应该是汉寿·亭侯,而不是汉·寿亭侯。真相六:斩颜良诛文丑
  《魏书》中记载,袁绍遣郭图、淳于琼、颜良攻东郡太守刘延于白马,袁绍自己引兵至黎阳,准备渡河。四月的时候,曹操领兵救援刘延。这时候,荀攸献计,先假装渡河抄袭袁军后路,吸引袁军西进,然后精兵奇袭白马。颜良果然中计,仓促应战,曹操“使张辽、关羽前登,击破,斩良”并没有具体指明说谁杀的颜良。而《蜀书》中倒是记载了了关羽的这一功劳:“羽望见良麾盖,策马刺良于万众之中,斩其首还,绍诸将莫能当者,遂解白马围” 。这说明关羽的勇力还是有的,并非完全杜撰.但是按照《蜀书》中的记载,关羽是在斩了颜良以后,就立刻逃归刘备的。文丑被斩和他一点关系也没有,而是张辽和徐晃的所为.
  真相七:千里走单骑或许是有但是过五关斩六将值得怀疑
  “过五关,斩六将”,这六位是不是关羽所杀我们姑且不去考虑,假定是他所为.但是这这五关的地理位置,就有点离谱了。(就好像演义里关羽败走麦城,明明在永安边上,偏偏要大老远的向上庸的刘封求救~~刘封要是真的能来,还要先夺下关羽没有夺下的襄阳才能突破曹操的领地,来到麦城)关羽从许都出来,第一站是东岭关,在汉代的地图根本不存在,很可能是魏晋以后改的名称,这个地方无法考察。第二站是洛阳,洛阳在许都西北数百里处,不知道关羽要到河北的袁绍阵营中去找刘备,干嘛先往西走?第三站汜水关,其实就是的虎牢关,在洛阳东南——他又走回来了。第四站荥阳,就在汜水边上;最后一站黄河渡口,这个很难考证。总之,关羽想到当初曹操夺了他的女人,心怀不忿。不着急去找刘备,反而先往西北方去游览了一番,杀了几个无名下将,然后回来炫耀说我这一路走得多么多么辛苦……
  真相八:华容道捉放曹纯属虚构
  关于赤壁之战,《魏书》和《吴书》中的记载有所不同。《魏书》说:“公至赤壁,与备战,不利。于是大疫,吏士多死者,乃引军还”;而《吴书》却说:“(周)瑜、(程)普为左右督,各领万人,与备俱进,遇于赤壁,大破曹公军。公烧其余船引退,士卒饥疫,死者大半”。关羽在此战中的作用,史书上也没有丝毫记载。演义中为了体现关羽的义气,还虚构了“华容道义释曹操”的感人情节。有关这段小说的背景,可以参考裴疏引《山阳公载记》所说的:“(曹)公船舰为备所烧,引军从华容道步归,遇泥泞,道不通,天又大风,悉使羸兵负草填之,骑乃得过。羸兵为人马所蹈藉,陷泥中,死者甚众。军既得出,公大喜,诸将问之,公曰:‘刘备,吾俦也。但得计少晚;向使早放火,吾徒无类矣。’备寻亦放火,而无所及。” 可见曹操料定刘备是个马后炮,等着他逃走之后才会想起来放火,更不要提什么埋伏了。
  真相九:单刀会
  刘备一开始说借取荆州,等夺了益州就归还,可是进了成都以后却又反悔,说:“我正在图谋凉州,等拿了凉州,就把整个荆州还给你。”孙权很不满意,要求先还三郡,于是派遣官吏接收荆州南部的长沙、零陵和桂阳。关羽心高气傲,把孙权派去的官吏全部逐出。孙权大怒,亲自提兵两万来强夺,派鲁肃在巴丘迎战关羽,鲁肃也的确是江南的栋梁之才仅用数千兵力就牵制了关羽的三万主力,当时甘宁跟着鲁肃镇守资水南岸的益阳,所部亲兵不过三百,而关羽有兵三万,挑了五千精锐,往资水上游的某处浅濑驻扎,准备渡江。鲁肃召集众将商议,甘宁拍着胸脯说:“可复以五百人益吾,吾往对之,保羽闻吾欬唾,不敢涉水,涉水即是吾禽。”意思是说,再给他多加五百人前去迎敌,他保证关羽听到他咳嗽声,就打死也不敢下水,否则肯定被他擒获。鲁肃点头,多给了他一千兵。果然甘宁一过去,关羽就不敢动了。后人就称此处为“关羽濑”,甘宁也因此被孙权拜为西陵太守。 而吕蒙和潘章借着鲁肃和关羽纠缠的时候飞速夺取了三郡。结果刘备也大怒,亲自率军东来增援关羽。这时候曹操收了汉中,图谋西川。消息传到成都,成都大乱。鲁肃一直是孙刘联合抗曹的竭力主张者,实在不想影响大局,于是邀请关羽前来谈判。双方商量定了,兵马都驻扎在百步以外,而谈判双方代表只准各带一把单刀——所以叫“单刀会”。会上,鲁肃侃侃而谈,不卑不亢,有理有据:“国家区区本以土地借卿家者,卿家军败远来,无以为资故也。今已得益州,既无奉还之意,但求三郡,又不从命……”关羽给说得哑口无言,唯唯而退。并非演义里所写的关云长单刀赴会,要说胆色还是鲁肃有胆色,万一谈不拢动气手来,他的一柄单刀怎么是关羽一柄单刀的对手。
  真相十:关羽镇守荆州的北伐战争
  演义里是刘备先进位汉中王,云长才攻拔襄阳郡的,其实不然~~~
  关羽北伐完全是为了响应刘备夺取汉中,而在湖北一侧发动的攻势。当时是汉建安二十三年(218年),刘备从益州北进,攻略汉中,汉中的守将曹洪抗敌不利。于是曹操亲自入东川,准备展开和刘备的恶战。而为配合刘备进兵,并趁曹操战略重点西移,南线空虚,关羽以荆州主力北伐,攻击镇守樊城的曹仁。在这次军事行动里,关羽煽动荆、兖等地豪强造反。建安二十三年十月,宛城守将侯音造反,扣押太守,响应关羽。第二年正月,曹仁率诸军攻破候音,斩其首。曹仁在正史上那被称为有鬼神之勇。而和关羽的战斗里,我们还看到了他的大将之才。由于曹仁的兵力不如关羽,所以凭借樊城等据点,一直和不和关羽的主力决战。同年五月,曹操结束汉中战事,败退撤回归长安,大将夏侯渊都战死在走马谷(一说定军山),于七月派于禁、庞德统兵7万,南下增援曹仁。这时关羽的兵力已经处于下风了,于是派人要求刘峰和孟达也出兵帮助他攻打樊城但是被拒绝。接着,关羽水淹七军。史书上只说:“关羽攻樊,时汉水暴溢,于禁等七军皆没,禁降羽。”老实说,于禁仓促来援的北方兵马缺乏船只,而关羽带的荆州兵当然既多战船,又善水战,于是一战擒禁。另外于禁在旱路上制军是三国数一数二的名将。但是水战功夫就有点~那啥了~~~~~赤壁之战孙刘联军的获胜,可以说军功章有他的一半。在此处莫名其妙的败给关羽只能说是天意。
  真相十一:关羽的大败
  此次关羽打了大胜仗,孙权感到很大的压力,他一方面故意叫吕蒙装病以麻痹关羽,并且尝试结好关羽。另方面却暗地写信给曹操,请求讨伐关羽。曹操大喜,打算让孙刘两家相争,自己渔翁得利,于是把孙权的信送给曹仁,让他用弩射给关羽。
  而关羽只是一个军人而已,严重缺乏政治家地眼光,再加上自己傲慢的性格,既没有因此提高警惕,也不改变态度,好好地抚慰盟友,反而大骂孙权派来为子求婚示好的使者。他俘虏了于禁的三万人,借口食物缺乏,强抢孙权屯在湘关的米粮。于是孙权下了决心要和关羽决裂。 正好这个时候,曹操的第二拨援兵也到了,那是刚从汉中撤出来的徐晃,所统率的一些新兵。关羽已经包围的樊城一月,却毫无进展进展,看到来支援的是旧时的好友徐晃,未经战阵,先叙旧口呼“大哥”,被徐晃严辞了一番。关羽受不住激准备猛攻于是动摇了原来的兵力部署。而徐晃趁机装作要截其后路之态,关羽果然上当,马上烧掉军营,向后退却,在围头、四冢等地扎下新营。徐晃趁胜收复了偃城。接着,徐晃又假装进攻围头,但却偷袭四冢。关羽一看不妙,匆忙亲率五千兵来救,结果被徐晃打得大败,退入营中,想用鹿砦重垒抵挡敌军,却被徐晃趁胜破其鹿砦十重,荆州军跳入沔水而死的,被斩获的,数量惊人。后来曹操仔细倾听了战况报告,夸奖徐晃说:“吾用兵三十余年,及所闻古之善用兵者,未有长驱径入敌围者也……将军之功,逾孙武、穰苴。”这就是“长驱直入”这个成语的来源。
  真相十二:麦城之死
  关羽被打败以后,准备提师再战。结果吕蒙白衣渡江,占领江陵,断了他的后路。关羽败走麦城,被东吴军团团包围。他假装表示准备投降,而趁黑夜偷偷逃走,被识破而遭擒,最终被害。
  关羽是我们再也熟悉不过的三国人物了,每当提起他,都有许多英雄故事从我们的脑海中浮现出来,然
  而为什么关羽会受到大家的欢迎呢?这说来话长.
  我们最熟悉的莫过于关羽的“温酒斩华雄” 这一段,讲的是什么就不用我说了,大家都很清楚,然
  而大家有没有想过,万一这件事不是真的呢?确实,这并不是真事,但华雄却有其人,但不是被关羽所杀
  ,这斩华雄是小说《三国演义》中所描述的,为什么会这样呢?请继续听。关羽还因一件事而受大家崇敬
  ,那就是“千里走单骑”,从许昌之河北冀州,2000多里,体现了关羽的勇猛与忠义。事实是残酷的,这
  也是《三国演义》中所描述的,其实并没有此事,因为如果从许昌到冀州最近的路不过几百里,而小说中
  的关羽却莫名其妙地到了洛阳,再横向奔向白马,过黄河,至冀州,总共两千多里。但据《三国志》记载
  ,刘备当时并不在冀州,而是在许昌附近的隐强(地名),从许昌至隐强,骑马也不过半日,关羽却行了
  两千多里,实在令人费解。还有,著名的“三英战吕布”也是虚构的。
  后来,刘备军攻下四川蜀地,建立蜀国,关羽奉诸葛亮之命镇守荆州,荆州的战略意义不用多说,只
  用“非常重要”四个字形容即可。再后来关羽率军攻打襄阳、樊城,在《三国演义》中曾“水淹七军”大
  败曹军于禁、庞德,形成第一次巨大的胜利。而据《三国志·关羽传》、《三国志·于禁传》、《三国志
  ·庞德传》都有记载,此次胜利是因为天降大雨,曹军防备不及,于是大败,并非关羽所为。
  陈寿所著《三国志》中《关羽传》总字数不过900多字,对于关羽失荆州的这几次战役有详细的记载
  ,对于关羽的评价,他首先肯定,关羽能敌万人,是勇猛的武将,性格刚毅,但同时也很自负。在刘备进
  攻刘璋期间,收服了猛将马超,关羽听说后,急忙写信给诸葛亮要求与马超进行比武,诸葛亮了解关羽的
  性格,写了一封赞扬关羽的信使关羽打消了比武的念头。从这就可以看出关羽性格中自负的一面。
  失荆州的战役在《三国演义》叫做“大意失荆州”,但真的是大意丢失荆州的吗?关羽“水淹七军”
  后,东吴陆逊曾给关羽写过两封赞扬的信,在信中,陆逊大加赞扬关羽的勇猛和作战有方,使关羽相信代
  替吕蒙的陆逊是没有什么能耐的,使关羽放松了与东吴沿岸的防守,更加投入进攻中。后来兵败,被东吴
  俘虏,被斩。陈寿认为关羽缺乏军事能力,、失败是注定的!
  即如此,为什么关羽会如此地受欢迎呢?
  关羽兵败后,按照古代人们的说法,没得到善终,所以化成厉鬼,在早期的关羽像中,都是有些厉鬼
  的形象在其中。直到隋朝,一位叫做智者大师的的佛教僧侣来到荆州附近的玉泉山,他想在山上盖寺庙来
  传播佛教,但山上地理情况极为复杂,有很深的积水潭和沼泽,传说一日智者在山上念经,忽然无头的关
  羽、关平,周仓的魂魄来到此处,大呼:“还我头来!”,智者说:你嚷着要还你的头,那你所斩的五关
  六将的头谁来还?经过智者的点化,关羽大彻大悟,并答应智者在7日内修建起寺庙,果然,在许多天兵
  天将的帮助下,寺庙建成。历史上关羽的形象第一次被转变。
  后来,关羽与张飞被加入了姜尚的祭祀的陪祀者,受着大家的祭祀膜拜。
  随着东晋政权的颓废,五代十国到来,随后一位皇帝来到了寺庙内,他就是北宋开国皇帝赵匡胤,他
  首先将姜尚的塑像修饰一新,随后将关羽张飞从陪祀队列中剔除,原因:关羽等虽然名声很高,但没有什
  么作为。更主要的是关羽张飞刘备曾经桃园结义,结为兄弟,刘备自称中山靖王刘胜后代,是皇室后裔,
  然而赵匡胤出身低层,对于刘备的身份非常怀疑、反感和厌恶,相反对于曹操打败刘备却十分钦佩。在司
  马光的《资治通鉴》中,也写出了对于刘备皇室身份的怀疑。但民间对于关羽的崇拜和敬仰却从未改变,
  于是在北宋末年,宋徽宗加封了关羽。后来经过了元朝,到了明朝初年,朱元璋再次将关羽撤封,原因是
  由于民间对关羽的崇拜,所以民间尚武气息浓重。但还不仅如此,明朝文学家冯梦龙在《警世通言》中写
  道一个小孩被刀子划伤,并没有哭泣,家人感到很惊奇,问他为什么,小孩说,关羽能忍住巨痛刮骨辽伤
  ,而且谈笑风声。我也要象关羽一样。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关羽对于百姓的教化意义。不仅如此,传说南
  宋末年,大臣陆秀夫与宋朝小皇帝兵败逃到南方,最后投海而死。明朝年间,这里修建的关公庙中把关羽
  和周仓的塑像制作的一边大,关羽、周仓是主仆关系,在等级制度森严的封建社会,这是不允许的,工匠
  们巧妙制造了一个传说,说陆秀夫和宋皇帝的魂魄飘到了关公庙中,分别进入关羽和周仓的塑像,使关羽
  又具备了民族英雄的身份。
  并且此前,关羽很早就被一些人视为保护神,所以具有三重身份的关羽理应受到封建统治者的加封。
  于是明朝万历年间,明朝政府开始了加封高潮,三次加封使关羽晋升帝位,朝廷加封关羽并不仅仅是为了
  顺应民意,也不是关羽真的具有什么超凡神力,而是他确实能作为教化百姓的榜样,《三国演义》已全面
  将他塑造成仁、义、理、智、信美好品德的完美化身,他因此成为宣扬儒家伦理观念的最佳人选,明朝末
  年他(关羽)正式取代过去的武圣人姜尚,成为中国第二任武圣。清朝也不例外,乾隆33年,关羽被赐封
  号:“忠义神武灵佑关圣大帝”十个字,此后100多年间,历代皇帝屡次加封,光绪5年最后一次被皇帝加
  封时,他的封号繁杂而冗长有26个字之多,清末时的统计,全国记录在册的关帝庙不下几万座,远远多于
  孔庙的数目,而他在普通民众中的影响更是超过了孔子。历经1700多年,时光轮换,改朝换代,尊卑起伏
  。关羽最终被人们塑造成至神、至圣,万世仁及神奇
你不是觉得关羽太傲了,或是太清高了吕蒙比较真是,吴下阿蒙,听起来比较亲切啊
因为士别三日.这个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就是形容吕蒙的.

三国演义中:曹操、孙权、刘备、诸葛亮、周瑜、司马懿、关羽、张飞、赵子龙的主要事迹和性格特点

  曹操: 多疑、狡诈  雄才大略——击败袁绍,统一北方;  用兵如神——火烧乌巢,以少胜多;  爱才如命——收留关羽,放走赵云;  狡诈多疑——梦中杀人,冤杀华佗;  自大轻敌——赤壁遭火,汉中折兵;  一代文豪——酾酒临江,横槊赋诗;  心狠手辣——董承抄斩,马腾灭门;  丑的可爱——踏麦田以发代首,避马超割弃须袍;  美酒佳人——对酒当歌表雄心,只因好色祭典韦;  乱世奸雄——先借宝刀刺董卓,后挟天子令诸侯;  经典评语:治世能臣,乱世奸雄。   孙权: 大度、爱才、有权谋、胆略超群  胆识过人——孙刘联合,共拒曹操;  识人善任——栽培吕蒙,提拔陆逊;  临危受命——“内事不决问张昭,外事不决问周瑜”   少年大志,十五而立——接替父兄之基业  龙图霸业,纵横捭阖——巩固江东六郡八十一州  草船借箭——并非诸葛,实乃孙权。  沙场历险——合肥大战,张辽奋威。  智胜关羽,谋夺荆州——吕子明白衣渡江  彝陵之战,力挽狂澜——火烧连营七百里  晚年昏庸——上了年纪,头脑不行了。  经典评语:生子当如孙仲谋。   刘备: 仁义、爱民  义薄云天——桃园结义,誓同生死;  尽忠汉室——韬光养晦,誓灭曹贼;  忍辱负重——忍辱吕布,深藏不露;  末路英雄——徐州失散,寄身袁绍;  刁买人心——刘备摔子,刁买人心;  求贤若渴——马跃澶溪,三顾茅庐;  问鼎三足——坐拥荆襄,称王汉中;  娶亲东吴——多亏孔明锦囊策,巧破周郎美人计;  血债血还——借得荆州永不还,折羽折飞自灭亡;  表里不一——虚言出兵助刘璋,真心谋取益州地;  经典评语:仁义其表,峥嵘其心。   诸葛亮: 足智多谋、鞠躬尽瘁  三顾之恩——三顾茅庐,《隆中对》;  初现锋芒——火烧博望,火烧新野;  大显才华——出使东吴,舌战群儒;  神机妙算——草船借箭,三气周瑜;  神人孔明——星坛借风,木牛流马;  逆天而行——明知不可,六出祁山;  辅助后主——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人非圣贤——错用马谡,空城退敌;  人难胜天——对阵司马懿,火熄上方谷;  为国而战——七番擒孟获,前后出师表;  最后一计——七星灯借寿,马岱斩魏延;  经点评语: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周瑜: 心高气傲、不能容人(小说)  少年英雄——赤壁大火,扬名华夏;  心高气傲——不服孔明,百般刁难;  计谋失算——周郎妙计安天下,赔了夫人又折兵;  终生遗恨——既生瑜,何生亮?  周瑜: 为人大度,气量恢宏(历史)  风流人物——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爱好音律——曲有误,周郎顾;  经典评语:曲有误,周郎顾。   司马懿: 阴险狡诈、深藏不漏。  足智多谋——献五路伐蜀计  阴险狡诈——孔明赠女子衣服,司马穿戴在身。  深藏不漏——诈病赚曹爽。  知己知彼——深知孔明,拒不出战。  经典评语:鹰视狼顾   关羽: 骄傲 忠义  温酒斩华雄  三英战吕布  土山约三事  斩颜良、诛文丑  五关斩六将  古城兄弟会  华容道  关黄斗刀  坐镇荆州  单刀赴会  刮骨疗毒  水淹七军  失荆州  败走麦城  经典评语:神威能奋武,儒雅更知文。   张飞: 勇猛、鲁莽、粗中有细、嫉恶如仇  勇猛——三英战吕布  ——夜战马超  ——偷袭许褚  鲁莽——醉酒失徐州  ——鞭打士卒  粗中有细——当阳疑兵  ——义释严颜  ——智胜张郃  嫉恶如仇——怒鞭督邮  经典评语:安喜曾闻鞭督邮,黄巾扫尽佐炎刘。     虎牢关上声先震,长坂桥边水逆流。     义释严颜安蜀境,智欺张郃定中州。     伐吴未克身先死,秋草长遗阆地愁。   赵云: 沉着、稳重、勇猛善战  血战长板坡  取贵阳  截江夺斗  阳平关  凤鸣关  诗曰:  奇哉赵子龙,凛凛一心忠;  先主败荆州,家族又不从。  一生不顾死,再入虎狼丛;     忠孝保弱子,敢当百万雄。  春秋有伍相,汉世有子龙;  到今千载后,谁不仰高风?  经典评语:一身都是胆 。   昨天刚刚回答了一个相似问题,今天就直接粘过来。

如何看待从刘备手中夺取荆州,并猎杀关羽的吕蒙?

三国之美,美在英雄豪杰此起彼伏,层出不穷,可是这毕竟是一座士族门阀的竞技场,真正草根出身的英雄豪杰其实并不多,而吕蒙就是其中非常有代表性的一个。

我很欣赏吕蒙,他胆大心细,勇猛果敢,是一个不可多得的将才,可是这些优点很多同时期人物都具备,更难得的是吕蒙可以做到克己忍让,折节读书,识见精博。吕蒙的这些优点,可以说将东吴的将官整体素质拉高了一个层次。

吕蒙义结同僚,助徐顾等抚育孤儿,又宏量不计较与蔡遗、甘宁间的私怨,反而在主上之前替其作美言。这样的人品和胸怀是非常值得称道的。

于军务倥偬之际,吕蒙仍然能够坚持修学读书,并且将勤奋所学付诸实践,一代名将,国士无双。

客观的看待吕蒙对于东吴集团夺取荆州的影响

我对吕蒙的很多个人特质很欣赏,但不代表我会感性的拔高他的历史地位。看待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我们仍然要放在一个特定的历史时期,客观的分析。

大家熟悉的吕蒙白衣渡江发生在219年,可是实际上,215年,孙刘联盟已经破裂,这一年,孙权派吕蒙夺取荆州三郡,刘备大怒,让关羽带3万兵到益阳,自己亲率5万兵从益州赶到公安,要夺回失地。

孙权马上让吕蒙与孙皎、潘璋到益阳汇合鲁肃,对峙关羽,自己驻军陆口节度各路大军,一场大战一触即发。(大家不了解这一段历史,主要可能是《三国演义》对此段着墨太少,并有修改)

最终为什么孙刘没有激烈火并?那是因为曹操在汉中横插一脚,于是孙刘两家讲和,双方以湘水为界,瓜分荆州,这个时候,刘备方面或许还对所谓的“孙刘联盟”抱有幻想,但是东吴集团心里已经非常清楚,荆州问题已经成为了孙刘两个集团的矛盾核心,此结不解,双方势必水火不容。

这一时期,鲁肃尚在,不过东吴战略的主导者已经是孙权和他背后的江东门阀,对于孙权来说,吕蒙不属于江东士族,可以信任,没有后台支撑,也不怕他独霸一方。所以

吕蒙是最合适的执行者

,吕蒙也出色的打响了争夺荆州的第一枪。

吕蒙夺取荆州的这段故事,大家都比较熟悉了,荆州能够归于东吴,在于吕蒙的几方面决策:

第一,托病请辞,力荐陆逊,让关羽麻痹大意。关羽长期主持荆州本部的全面工作,对于东吴将官的斤两,还是很清楚的,对于吕蒙非常的忌惮,所以在全面北伐的同时,也很注重荆州本部的防守。

于是吕蒙提出自己假称病重,一面低调退回建邺,一面力荐陆逊接替自己,让关羽放松大意,将守备调往樊城前线,结果关羽果然中计。

第二,白衣渡江,明确军纪。白衣渡江的故事,大家很熟悉了,吕蒙让自己的部队身着白衣(不是白色的衣服,白衣含义是不着军甲)化装成商人,募百姓摇橹划桨,昼夜兼程,溯江急驶,整个过程迅速而隐蔽,荆州的守军猝不及防,全部被俘虏。

从刘备手中夺取荆州,并猎杀关羽的吕蒙,这是一个小人。他偷袭关羽才获得成功。是一个不厚道的人。
我认为吕蒙的能力非常厉害,凭借自己的本事打败刘备,杀掉关羽,这是很了不起的。
吕蒙足智多谋,为东吴献奇计,成功夺取荆州,扩大了地盘,立下了大功。
文章标题: 如何客观比较正史中吕蒙和张飞的人品道德
文章地址: http://www.xdqxjxc.cn/jingdianwenzhang/149835.html

[如何客观比较正史中吕蒙和张飞的人品道德] 相关文章推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