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喜蛋文章网
你的位置:首页 > 经典文章 > 文章正文

近 500 年来被西方文明所主导的世界,其成功的原因通常被概括成哪些

时间: 2022-09-11 11:00:18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90次

近 500 年来被西方文明所主导的世界,其成功的原因通常被概括成哪些

英国的文明有哪些?

第一,早在中国宋朝的时候,英国人就制定了《大宪章》(1215年),限制君王的权利,强调司法公正。

第二,英国的光荣革命(1688年),通过了《权利法案》,进一步限制君王权力,而走向君主立宪。法案规定,国王未经议会同意不能停止任何法律效力,不经议会同意不能征收赋税等,等于从司法和经济两个层面限制君王,而把权力转向国会。这是议会政治的开端。甚至在今天美国激烈争论的枪支问题,英国《权利法案》就规定,个人拥有枪支权。这比美国宪法早了一百年!

第三,英国伟大的思想家洛克(John Locke)在光荣革命期间,发表了对整个人类影响深远的《政府论》,提出人有三大权利:生命的权利,自由的权利,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的权利!如果国家政府剥夺这些权利,人民有权起来反抗,反抗暴政不仅是权利,更是一种义务。(权利可以放弃,义务不能放弃)

约翰洛克

洛克的三大权利思想,深刻地影响了美国的建国先贤们。杰弗逊等起草的《独立宣言》,照搬了洛克的三大权利说,只是把第三点改为“追求幸福的权利”。当然,如果没有私有财产的保护,就没有个人幸福而言。后来麦迪森等起草的美国宪法,又恢复了洛克原有的三大权利说,第三点仍为“保护个人私有财产不可侵犯的权利”。美国独立宣言和美国宪法的根本精神就是洛克的权利说,可用两句话概括:保护个人权利,限制政府权力。

第四,整个西方的物质文明和繁荣,都跟英国当年的那场工业革命有直接的关系,正是英国率先启动了工业革命,发明了蒸汽机等,开始了人类至今仍在发展的飞机,电话,手机,电脑、博客、脸书、微信、line等等新科技。而英国的工业革命,本质上是一场思想革命,解除禁忌,心灵解放,才有了人的想象力、创造力的飞跃!

英国有这样悠久和伟大的传统,所以英国人,尤其是普通民众,才会有强大的心灵,强烈的个人权利意识,才有了今天这场即使冒着全世界(主要是左翼们)强烈反对的声浪,也要自己做主,投出了让整个世界跌破眼镜的结果——脱离欧盟,脱离束缚,脱离集权,脱离乌托邦!

英国的这场公投,实际上是人民大众战胜了精英主义,常识战胜了意识形态!

英国脱离欧盟,是欧盟这种乌托邦幻想开始破灭的开始,捷克是下一个也要公投的,结果可能也是脱离!欧盟的多米诺骨牌效应将开始。

英国脱欧公投的胜利,是主权和自决权战胜中央集权(centralization)和群体主义(collectivism)的胜利!是从英国的伟大思想家约翰洛克,大卫休谟,艾德蒙特伯克,亚当斯密等一路下来的支持资本主义,捍卫个人权利思想的胜利!
1、语言与交流隐私对英国人来说十分重要。个人问题,例如婚姻、有无孩子、恋爱关系、个人经济状况、健康等涉及私人的话题在相互不熟识的情况下应当尽量避免。
2、 风俗礼仪与生活习惯英国人普遍有一种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对公共事业、慈善事业等都很关注。英国人很注重礼貌修养,谈话总习惯轻声细语,很少大声喧哗。
3、在餐馆和商店中安静地吃东西并且吃完自己餐盘里所有食物是礼貌的行为。把刀叉平行放在餐盘上表明已经吃完了。如果没吃完,就把刀和叉分开成八字形放在餐盘上。
4、英国人有付小费的习惯,但不是很严格。通常在餐厅要按帐单的10%左右付,给行李员消费按每件行李50p付,给出租车四季可以按票价的10%-15%付,理发一般付2镑,饭店旅馆等帐单中不含服务费,应将10%的费用分别付给对自己有帮助的工作人员。影剧院、加油站等场所无需付小费。
扩展资料:
饮食文化
饮食文化传统的英国人非常重视餐桌上的礼仪 懂得这些得人被视为有教养的人 细节很多 在这里就简略的解释一下 剩下的需要在实践中体会与英国人交流中学习
刀叉的摆置
用餐中为八字形,如果在用餐中途暂时休息片刻,可将刀叉分放盘中,刀头与叉尖相对成“一”字形或“八”字形,刀叉朝向自己,表示还是继续吃。如果是谈话,可以拿着刀叉,无须放下,但若需要作手势时,就应放下刀叉,千万不可手执刀叉在空中挥舞摇晃。
刀叉的拿法
两只一组使用刀、叉为正式的用法,右手拿刀,左手拿叉,与筷子同样的是以两只为一组。刀用来切割食物,叉用于送食物入口。
刀叉的用法
刀叉有不同规格,按照用途不同,其尺寸的大小也有区别。吃肉时,不管是否要用刀切,都要使用大号的刀。吃沙拉、甜食或一些开胃小菜时,要用中号刀,叉或勺一般随刀的大小而变。
首先是语言。连续几个世纪的殖民扩张,英国把全世界三分之一的土地变成了自己的附属领土,英语也伴随着英国强大的军事、政治势力,成为了一种通用的国际语言。
二十世纪末,全世界已经有近四分之一的人口能讲流利的英语或能熟练使用英语,世界五大洲均有讲英语的国家和人民。以英语为母语的国家有十余个,包括美、加、英,澳、南非和加勒比国家;以英语为官方语言的国家超过七十个。
语言文字交流的障碍打通之后,世界性的交流从此开始了。当军事霸权退出国际交流的领域,经济互联网在二十世纪再次巩固了英语的全球性支配地位。由于英语国家如美国、加拿大和英国的技术开发,英语成了互联网上的通用语言和使用最频繁的语言,互联网上存储的信息中有80%是英文信息。任何人想要从互联网上获取丰富和大量的信息,懂英语是个基本条件。
语言是思想的载体。印欧语系字母的表达传递着逻辑观念,而东方的方块字来源于对物体具体形象的描述和想象。不同语言文字系统的后面,往往隐含着不同的文化背景和思维方式。英语的全球化运用,对于传播以英美国家为主要代表的西方生活、价值观念,作用不可小觑。
第二是西方的宗教。传播文化和价值观念,传教士通常都走在殖民主义者的前面。根据记载,最早进入中国境内的都是一些传教士,然后才是商人和军队。翻开中国历史,唐代已有天主教士将圣经带到中土,明末清初如利玛窦、汤若望、南怀仁等传教士,由于本土化成功,甚至得到官方的承认,位居钦天监等高职。他们把西方精妙的制作技术、天文历法、数学、地理等知识以及绘画音乐等艺术介绍给中国,也带来了理性客观的思维方式和迥然相异的视角,影响着中国包括帝王在内的上层统治阶层。
东西方宗教的差异导致不同的哲学理念、与自然的关系,也将社会导往不同的发展方向:东方追求肉身解脱、精神永恒,讲究天人合一;而西方注重现世的救赎,对宇宙和人生都有更加精微现实的探索。西方宗教的现世精神迎合了现代化之后的人们对“它世界”的探求,更符合人们对于自然的想象。
第三,是西方的政治体系与法律体系。西方的法律文化在早期是借着殖民扩张向外传播的。他们在殖民地推广引用本国的法律制度作为殖民地的根本法和一般法律,对当地原有的法律和司法制度只做有选择的保留,以使其具有某种连续性。法国殖民者甚至主张完全同化当地文化。
英国曾以1400多万的人口,统治过世界三分之一的国家,并在当地建立秩序、发展经济和施教文化,即便日后走了,也会留下一片至今是当地最好的区域。

曾经去过卢浮宫和大都会,他们即使收费不贵,也或多或少收取博物馆运营费用的一部分。只有大英博物馆,由全国人民纳税支持,免费对全球开放。

二战期间内,德军轰炸伦敦,伦敦市民自发将博物馆文物移到一处地铁站,并将该条线路停运,宁愿忍受自己交通不方便,也要保护世界遗产,待战争结束后,再一件不少地搬回去。命都危在旦夕了,文物不能损坏。

大英博物馆与希腊打了好多年官司,因英国驻奥特曼帝国大使埃尔金将自己无意发现的残破巴特农神庙外墙浮雕一件一件搬回英国,放在博物馆典藏。希腊要求归还,英国拒绝,原因是:你们没有保护的能力。这些遗迹属于全人类,不独属于你们。

小时候对英法联军入侵圆明园无比愤怒,年纪越大,看世界博物馆越多,心里越感慨,那些其实品相在当时看绝对不算一流的文物,只隔了不到两百年,就已是翘楚。那些没被掠夺走的最优秀的宝藏,在中国近代多少次运动中,已经不剩什么。

英国没有明显的种族、宗教、性别、地域、年龄、健康歧视,每一个人都能在社会里找到自己合适的位置。

先说说种族:在英国,你随处可见肤色混杂的恋人,以及他们生出的不同肤色的小孩。爱情在这里尤其无疆界。美国,种族歧视是敏感词。根据我的观察,越是宣扬无歧视,越是把种族歧视当成禁忌词,就越说明社会深层歧视根深蒂固地存在。比方说,在美国,高尚区与贫民区是严格区分的,纽约有一条街界限明显。这条街以上,基本都是白人活动;以下有色人种(特指深色肤色人种)活动。朋友到芝加哥,出了芝加哥大学的门就遭遇黑人区,她开车经过都会特意把门锁紧,一脚油门绝不敢停,若有人胆敢在车前阻拦,她一定会惊恐碾压过去。而事实上,最近美国的种族抗议又起,又是白人警察街头击毙黑人事件。此类事件不止一次发生。究其原因,黑人在美国,已经被其他种族在内心与“危险”划上等号。在英国,我不知他们怎样克服了种族的差异,同样是黑人,看起来彬彬有礼,受过良好教育,遣词造句讲究,让你不会心生距离。英国的居住区域,也没有明显的白人区或黑人区,倒是有明显的穷人区或富人区,但富人区里居住的,显然不都是本地英国人。倒是那些富人区居住的人,让你要不得不防备一些,因为飙车的、不守规矩的,貌似这些人还多些。

再说宗教:在英国,你可以看见不同宗教信仰的人坐一起心平气和地讨论各自宗教教义以及其间差别,好像很多英国人都在做科学探讨一样。在英国你最大的诧异是,这里是个有文化的地方,尤其在乡间,你遇上一个以为是农民的人(人家即便务农,看着也很体面,面孔上看就是读书人),他可以将附近的风土人文给你介绍详尽,甚至可以背上一段诗句,或旁征博引。

性别就更有意思了:我们一家去肯辛顿公园游玩,远处草地上有幸福的一家,父母在热吻,旁边放着婴儿童车。秀才忍不住拍了一张唯美的照片,走近一看大吃一惊!这是两个男人!!我俩像看西洋镜一样假装逛公园,暗地瞟人家。人家倒是大大方方,亲热一阵以后,丈夫角色的男人推着童车,妻子角色的男人一手抱娃一手挽着老公的胳膊,高高兴兴走了,周围人除了我俩没有见识,其他人见怪不怪。我很诧异他们的平等观念,承认同性恋是个人选择,国家赋予他们与异性恋一样的家庭权利。我觉得这样既人道又安全:他们不必再偷偷摸摸像异类一样在社会生活,不会因此而人格扭曲,也不会因掩藏而发生更多的危险。而美国反而比英国保守,美国只有两个州同性恋合法。

说到地域,英国境内有许多欧盟穷国过来打工的人。因为互相开放的约定,英国接受他们来这里工作。有意思的是,他们设立了最低工资保障制度,即使这些外来“农民工”或“短工”完全可以被收留国剥削劳动力,英国却没有。他们拿着与英国国民一样的高工资,与英国国民一样的福利待遇,却把挣得的钱寄回老家搞建设。顺便说一句,英国吃饭,你无须付像美国那样多的小费,10%足够,我指正餐。若是到酒吧吧台点餐的地方,即使有服务生为你服务,你都无须付小费——当然,你给的话他们会很高兴。原因是英国的最低工资保障起点很高,服务生即使不拿小费也能过得不错。这点,真与美国服务生不同。

英国,你随处可见老头老太为你服务,究其原因是年轻劳动力少。尤其乡村,几乎见不到年轻人,都去了大都市。老头老太们并不因为年纪大而降低服务的质量,越是年纪大,越是兢兢业业毕恭毕敬,而且更多了一些有感情的关怀。问他们这个年纪还在工作的原因,答曰社会福利不够养老,退休年龄延迟,必须工作到67岁,在这期间内要交社保,所以一定要维持工作。我曾经问过他们是否对如此辛苦的工作有怨言,奇怪得很,绝大多数人除了表示有些遗憾,都能接受并理解。我猜想这是英国人的特点:他们理性思考得多,而且不自私,政府做的每项决议,都是由他们自己投票通过。他们肯投对自己不利的票,是因为他们客观理性。我一直认为这样的人才是民主的基石。这种民主在中国很难实行,群众基础不够。在中国人眼中,所谓民主是我有想干啥就干啥的自由,却不接受别人想干啥就干啥。通过交流及比较,我感觉,美国的精英很厉害,意识超前且优秀于世界之上,但非精英的普通百姓,总体素质是不如英国的。

英国对残障人士的照顾,会让你感动。如果英国有特权,肯定不是达官显贵,而是残障人士。他们拥有最近的车位,单独的通道,特别设置的路线和格外的照顾。我们去爱丁堡的城堡时,有一辆大巴,拉着一车中国来的残疾人士。下车以后会有专门的服务人员推着他们免排队直接进堡,而我们在外头都排队俩钟头了。城堡建筑于几百年前,但每一次改造都会为残障人士增加新设施,让他们通行无阻。包括厕所、餐桌和公共休息区域的椅子。在大英博物馆,哪怕只有三层台阶的地方,也安装了残疾车升降机。秀才感慨,中国在这方面差距太大!无论硬件设施多么先进,没有考虑到那些天生弱势的人的建设,都是未步入文明的表现。

英国的先进文明,在我看来,究其原因,是他们的贵族高尚。英国的贵族,真的是有精神的。你很难用言语去表述什么是精神,但有些事例你会明白。英国内战,失败的一方,按惯例贵族会被斩首或囚禁,但失败者会要求胜利者颁发和平证书给士兵,互不秋后算账。大家都遵守约定,打完,就完了。一战和二战中,贵族作为高阶军官,死亡率要远高于平民。据我看到的资料,英国国王自查理二世起,花园就对公众开放。百姓可随意拜访国王的家。这一习俗延续到今天。詹姆斯公园,海德公园等一系列公园,以前都是国王的狩猎场,后来王室主动交给公众。伦敦大大小小的公园,多数来自王公贵族的慷慨捐献。

英国是最早确立君主立宪制的国家,而且直到今天,王室在英国广受尊敬。很大原因是舍得。他们在刀架在自己脖子上以前,就已经将王权归还给人民。那些不舍得的,都经历了整个国家反反复复的革命,为了自己的私利,不惜让更多人流血牺牲。有些人就是想不明白,你舍弃的也许是金钱土地权利,但你得到的是后世的尊敬与国民的和平。更重要的是,保证了你的子孙后代平安延续——这难道不是你希望权利浩荡的原因?
有人说排队是英国人的爱好,其实他们心里追求的是一种平等,英国人认为一个愿意排队的人,关心自己也关心他人,他渴望生存也给予他人生存的空间,他等待自身权利实现的同时也在履行义务。虽然只是排了一次队,但几乎做到了一个英国人一生笃信的所有事情。

听陆先生说,在英国虽然插队被视为极不道德,然而插队者却最容易得手,老实排队的人见有人插队最多叹息几下,咳嗽几声或者嘟囔一句"难道把我们都当成透明人?"但就是不站出来阻止,连目光都不敢与插队者对视。在这里插队的多为外国人,当地人自小受此文化熏陶,除非队列难以辨认,否则不会有意识插队,许多场合就像有一个看不见的指挥员,约束人们走到整齐的队列中去。

格拉斯哥先锋报广告部主任沙博安是我们的老朋友,知道我们到访的消息热情邀请我们到他家作客。那天我们坐沙博安的车去他家,出乎意料的是他的车窗上满是积灰,车内还有喝完没扔的饮料盒,沙博安不好意思地说,这些天实在太忙,真是失礼了。我们奇怪沙博安在英国至少可以算中产阶级上层人士,为何车况会如此不堪呢?

陪同我们一同前往的冯先生夫妇,就职于香港媒体。他告诉我们,和人们想象的不同,英国人经常自己动手洗车打蜡,把座车弄得干净闪亮的多为中产阶级下层或工人阶级上层,而社会高阶和低阶两类人则时常靠暴雨洗车,只有等到车前窗模糊一片、车后窗被邻家小孩灰中作画的时候才会送去洗刷保养,当然少数有仆人料理车辆的极富裕人士则另当别论。

沙博安家中的家具不是成套的,沙发用绒布蒙面,看上去都很旧了,地毯不是满铺,但看得出是一块有年头的波斯地毯,客厅墙上也没有其他商人家常见的大尺寸电视机。

冯先生说,在英国只有那些新贵才置买成套高档家具和新款皮革沙发,这些人用于装修装潢的钱要比中产上层高出许多倍,后者多讲究格调品味,粗看还有点杂乱,他们家中的电视机和音响多放在一个专门的视听室中。

分析近代以来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确立和发展的原因及影响,正确评价其历史地位与作用

高一历史题,大家帮帮忙
是老师布置哦的作业是吧啊! 一部分你有邮箱吗?
资产阶级革命概述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确立和发展的原因及影响
17、18世纪,世界历史继承前一时期的巨大转折和变化,向着更为深广的方向发展。在欧洲和北美,封建主义的基础受到冲击,资产阶级革命的时代来临。继尼德兰革命之后,英国爆发了资产阶级革命,为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开辟了道路。欧洲大陆的主要封建国家也陆续进行改革,推行富国强兵政策,客观上推动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在此期间,欧洲国家进一步加快了殖民扩张的步伐。经过激烈的斗争,英国最终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国家。在社会巨变的大潮中,欧洲政治思想领域出现了启蒙运动,为资本主义社会提供了一套政治构想。在法国,爆发了轰轰烈烈的大革命,摧毁了封建专制统治,为资产阶级掌权开辟了道路。在英属北美殖民地,建立了新兴的美国。
编辑本段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一、17世纪初期的英国
新航路开辟以后,欧洲的主要商道和贸易中心从地中海区域转移到了大西洋沿岸。英国人利用有利的地理位置拓展对外贸易,进行殖民掠夺。在此期间,制呢业等工场手工业得到很大发展,还出现了采用资本主义经营方式的牧场和农场。由工场主、商人、银行家和农场主等组成的新兴资产阶级成长起来。有些贵族虽然保留这贵族头衔,却也从事一些资本主义性质的经济活动,他们被称为新贵族。
17世纪时,英国国王竭力推行封建专制,鼓吹“君权神授”,认为国王的权力是神授予的,不可违抗。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权利受到侵害,他们利用议会同国王展开斗争。
二、查理一世命丧断头台

1701年,英国国会又进一步通过《王位继承法》,规定国王个人无权决定王位继承问题,对王位继承作出了一系列限制。它规定威廉死后如果无嗣,王位应由忠于新教的、詹姆士二世的幼女安娜继承,如果安娜也是无嗣的话,那么王位将属于汉诺威选候。
《权利法案》和《王位继承法》,确立了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基本原则,排除了天主教徒继承英国王位的可能性。它规定了国会的权利和国王的权限,虽保留国王的形式,但又用立法手段限制国王的权力,这种政治形式,历史上称为“君主立宪”制。由于这次推翻复辟王朝的统治,是没有民众参加的不流血的宫廷政变,所以被资产阶级史学家称为是“光荣革命”。
编辑本段法国资产阶级革命
一、攻克巴士底狱

2.三个等级的构成和各个等级的权利:革命前的法国社会教士和贵族分属第一、第二等级,他们的人数占了不到全国人口的5%,却占有全国土地的35%而且不负担任何赋税义务。他们占据高官显职,过着寄生生活,构成拥有特权的统治阶级。法王路易十六是他们政治上的总代表。资产阶级、广大农民、工场工人、手工业者和其他下层贫民构成第三等级即被统治阶级。资产阶级从工商业中发财致富,虽然经济上很富有,但在政治上无权,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他们要求掌权,要求发展资本主义;手工业者、工场工人身受特权等级的压迫和歧视,他们每天劳动10多个小时,而换来的收入还经不起苛捐杂税和飞涨的物价的袭击,生活十分窘困,贵族们讥讽他们穿不起一条套裤,称之为“无套裤汉”;第三等级中人数最多、受苦最深的是农民。第三等级各个阶层虽处境不同,但都反对封建制度和特权等级,要求革命。当时法国民众中流传着一个《什么是第三等级》的小册子,共同的目的把他们结合起来了。资产阶级充当了革命的领导,广大劳动人民是革命的主力。
(引导学生根据三个等级的构成和权利,得出革命的对象、革命的领导阶级和革命的主力。指出第一等级是教士——掌握神权。第二等级贵族——掌握政权。第三等级资产阶级、农民、工人、小手工业者和下层贫民——负责交钱。一、二等级是革命的对象。由于资产阶级代表先进生产力,在第三等级中力量大,成为革命的领导阶级。人民群众是革命主力)。
3.三级会议的召开
4.攻占巴士底狱
5.颁布《人权宣言》
制宪会议还通过了《人权宣言》。《人权宣言》是法国革命史上的重要文件。它宣布“人生来是自由的、在权利上是平等的”;言论、集会、出版、人生等自由和反抗压迫是“天赋”的,不可剥夺的权利;国家主权属于人民。《人权宣言》体现了启蒙思想家提出的要求,这在当时与封建统治的专制、等级制度相比具有进步意义。同时《人权宣言》明确保障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这反映了它的阶级实质。
宣称“人生来是自由的,在权利上是平等的”体现了反对封建专制和等级制度的要求,这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是符合广大劳动人民的利益的,具有进步意义。但是又宣称“私有财产是神圣不可侵犯的”,这就从根本上把资产阶级宣扬的所谓“人权”完全变成了维护资本主义的私有权,维护少数人剥削多数人的权利,又具有阶级局限性。
二、路易十六上了断头台
1.法国第一共和国的建立:1792年9月21日,新选的议会既国民公会开幕,它随即成为全国最高的领导机关。
2.雅各宾派专政:
雅各宾派的革命措施,激发了人民的革命热情,壮大了雅各宾派的革命力量,挽救了法国,彻底完成了法国革命,使法国革命达到高潮。
法国得救了,雅各宾派内部却分裂了。
(3)热月政变(1794.7.27)
罗伯斯庇尔对左右两派同加镇压,削弱了专政基础,使热月政变得以成功,政变时间:1794年7月27日即共和历热月9日;结果:罗伯斯庇尔、和和他的亲密助手被推上断头台;标志:雅各宾派专政被颠覆,法国大革命结束。大革命结束、并不意味着资产阶级革命的失败,因为它的革命措施已为法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扫清了道路。
三、拿破仑帝国
1799年下半年,法国资产阶级统治巳危如累卵,掌握法国经济命脉的财阀们决心拥立一个强有力的军事独裁者来收拾法国残局。在这种情况下,1799年11月9日拿破仑发动政变,进而建立了帝国。
1.拿破仑称帝
2.拿破仑对外战争的性质和作用:拿破仑发动的一系列对外战争,吞并欧洲广大土地,好几个国家都成了法国的附属国。法国对外战争,有进步的一面:这就是它客观上起到了保卫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成果,防止波旁王朝复辟的作用;同时也促进了欧洲封建君主国家资本主义的发展,动摇了这些国家的封建统治秩序。
3.1814年法兰西帝国结束,波旁王朝复辟
小结:本课介绍了波澜壮阔的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对革命成果的巩固,而最终封建王朝的复辟再次告诉我们社会发展的道路是曲折而又是不断前进的。一种新的社会制度的确立往往要经过反复斗争。

美国资产阶级革命
波士顿倾茶事件
列克星顿的枪声
进程
这次战争可分为前后两个阶段。
1775~1778年为战争的第一阶段,1782年11月30日.英国新政府与美达成停战协议。次年9月3日,双方在巴黎签订和约,英国被迫承认美国独立。
美国独立战争是以小胜大,以弱胜强的典型战例。这一胜利为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开辟了道路,对后来的法国大革命和拉丁美洲民族解放运动,都有较大的影响。
《独立宣言》
我们以这些殖民地的善良人民的名义和权力,谨庄严宣告:这些联合殖民地从此成为、而且名正言顺地应当成为自由独立的合众国,它们解除对于英王的一切隶属关系,而它们与大不列颠王国之间的一切政治联系也应从此完全废止。
——摘自《独立宣言》
意义
美国独立战争是世界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殖民地争取民族独立的战争,它的胜利,给大英帝国的殖民体系打开了一个缺口,为殖民地民族解放战争树立了范例。独立战争又是一次资产阶级革命,它推翻了英国的殖民统治,创造了美利坚合众国,同时又铲除了殖民时期封建残余的长子继承法、续嗣限定法和代役税,契约奴制也基本上废除。从而解放了生产力,为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开辟了宽广的道路。正如列宁所说:“现代的文明的美国的历史,是由一次伟大的、真正解放的、真正革命的战争开始的。”
美国独立战争的胜利,对欧洲资产阶级革命起了推动作用。
美国独立战争没有解决土地问题,也没有解决奴隶制问题,使得独立后的美国南北方朝着两种不同的经济道路发展,最终导致美国内战的爆发。
编辑本段英法美革命的异同
原因:
1.英国:英国利用地处大西洋的航路要冲得有利条件,积极进行海外贸易和殖民掠夺。圈地运动积累了巨额资本,使得资本主义迅速发展。资产阶级力量日益壮大,要求掌握政治权利,进一步发展资本主义。国王查理一世的专制普遍引起不满。 2.美国:英国对北美殖民地的掠夺,压迫。
3.法国:国王占绝对统治地位,王权至上和法国严密的等级制度与第三等级(资产阶级,工匠,城市,平民,农民)所处的最低的位置{主要是资产阶级}
领导阶级:资产阶级
结果:1.英国1689年通过了限制王权的权利法案;建立了由议会制约国王权利的君主立宪制。
2.美国1781年美国人民最终打败了英国军队,取得了独立战争的胜利。1787年美国制定宪法,确定了三权分立的共和政体。
3.法国1793.5-6月 罗伯斯庇尔掌握了领导权,并实施了一系列革命政策,使革命到达顶峰
意义:1.英国:英国是世界第一个建立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国家,它不仅为本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开辟了道路,更标志人类社会又跨入了一个新时代。
2.美国:美国独立战争的胜利不仅为本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开辟了道路。也为世界被压迫民族的解放指明了道路;同时它确立的共和政体,在世界上也产生了深远影响。
3.法国:结束了封建专制统治,沉重打击了欧洲其他国家的封建制度。法国大革命虽然是资产阶级领导的,但充分显示了人民群众的伟大力量。虽经历了几次王朝复辟,但共和政体最终确立起来。
你要注意“正确评价”这几个字,不要下载到太先锋的评论

概括19世纪西方文明对亚洲近代历史发展的影响(从经济 政治 文化 科技方面用史实 回答)

全球化的历史进程及其对亚洲的影响

全球化的定义

从本质上看,全球化是指世界或全球趋于一体。但其实际效果却是多种多样的,它不仅影响到我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而且使这个世界在一体化的同时也更加多样化。在学术研究中,我们既可以将全球化描述为一种情形或过程,也可以将它定义为现实中的“理想”世界。总的来看,全球化至少包括五个方面的含义:(1)在许多领域中, 世界范围内或全球性的人类活动(尤其是经济活动)不断增加;(2 )拉近了世界各地彼此之间的距离;(3 )在全世界流行着一种相同或相似的生活方式;(4)随着人们流动性的不断提高,世界变得越来越小;(5)这些变化以某些特定的方式构建了一个新的国际体系。

“世界在空间和时间上被压缩”是全球化的一个主要特征。得益于电信和交通技术的革命,我们的生活开始更多地依赖于他人的活动,与外界的联系无论是在空间上还是在时间上都更加紧密。另外,科技创新的成果使时间共享越来越多地成为可能。现在,我们能够通过传真或电子邮件立刻与地球另一端的人联系;通过国际互联网轻松地进入美国白宫或是亚马逊书店的主页;借助于通讯卫星传输的信号,我们可以观看世界杯足球赛或世界橄榄球系列赛的电视直播等等。

但是,世界被“压缩”的程度在不同情况下也有所不同。从国际上看,发达国家间各个层次的人际关系、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间在精英及移民层次上的人际关系更能反映出被“压缩”的程度;而发展中国家间的基本人际关系被“压缩”的程度较小,人们过自己的日子而几乎不必直接与国外打交道。也就是说,时间和空间在这里仍和几十年前是一样的。因此,这个世界并非整齐划一地被“压缩”,而是或多或少程度有所不同。全球化的程度越高,世界各地被“压缩”的程度差距就越大。

在这个被加速压缩的世界里,国家之间、公司之间、团体之间的活动愈加频繁。但这并不是说国家间的往来不那么频繁和重要了。正相反,由于民族国家和国民经济的地位依然很重要,国家间的关系也表现得更加广泛、多样和稳固。国家间和民间的活动被充分调动起来,这是全球化进程中不可或缺的一个方面。因此,为了进一步推动全球化,解决随之而来的问题,建立国际新秩序是十分必要的。

全球化的历史进程

(一)历史渊源

在全球化的历史进程中,不同历史阶段的时间长短也各不相同。最长的阶段是从公元前3000年到公元前2000年之间开始的。这时候,古代文明或者说政治组织的发展演变刚刚开始。在18世纪末工业革命开始后,这一进程由于现代工业化的出现而得以加速发展。从这个角度来看,文明、发展或环境所产生的问题应该被看做全球化的一部分。次长的阶段是从大约1500年开始的,这时西欧国家进入了美洲和亚洲,在经济方面形成了现代的世界体系。1648年以后,由于在政治领域受到西方国家制度的推动,这一体系为欧美国家在当代主导世界奠定了基础,从一定程度上也体现了全球化的进程。当时,全球化面临的最大问题是西方和非西方国家在争夺世界主导权上的对抗。最短的阶段始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通讯和信息领域的技术创新为我们带来了一种新的生活方式。谁在计算机技术方面领先,谁就能够主导世界经济,并在今后的几十年中成为世界政治舞台上的主宰。因此,这一时期全球化的核心问题是如何在计算机的软件和硬件业建立并巩固其霸主的地位。次短的阶段是从冷战结束后的90年代初开始的。美国在军事领域的垄断地位扩展到了政治方面,美国人开始认为只有他们才有权决定意识形态或理论的合法性,最极端的提法如“历史的终结”以及西方自由主义的永久胜利(F.Fukushima)。普世主义与反普世主义之间的对抗也是一个很有争议的问题。

在全球化的历史进程中,值得一提的事件还有:标志着民族国家和军队出现的法国革命,意味着全面战争开始的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及核文明开端的1945年第一颗原子弹爆炸。虽然全球化本身并不意味着战争,但从这三次战争来看,它们也推动了一种特殊类型的全球化的发展:某种霸权控制下的全球化。1991年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伊拉克发动的海湾战争以及1999年北约对南斯拉夫联盟的空袭就是这样的例子。

下面,我们将集中探讨与全球化历史进程相关的三个基本问题:(1)对文明和发展的信仰;(2)西方国家对世界的控制;(3 )非西方国家对上述控制权的抵制。

(二)发展主义

发展是指人类群体、尤其是政治集团改造自然界的努力,而人类通过发展来提高生活水平的一系列努力创造了人类文明。在农业和工业社会里,那些享受发展成果的人们总是乐于接受符合他们利益的改造自然界的活动。由此产生了一种对发展或文明的信仰,我们称之为发展主义。

无论发展的形式如何,一旦超越了适当的限度,都会对自然环境产生灾难性的后果。如果严重的话,我们甚至会失去一些基本的生存条件。例如,工业革命以来,在我们生活水平稳步提高的同时,生活环境却越来越差。传统的解决办法或者是将环境恶化的后果强加在本国的穷人身上,或者是转嫁给国外殖民地。而在全球化世界里,这两种办法都不适用。另外,地球的生态系统面临着众多严峻的问题,例如臭氧层的大量消耗、全球变暖、酸雨、海洋污染、热带雨林的减少、沙漠化以及物种多样化的消失。

不能否认,人类生存所面临的风险是我们在创造文明的过程中自己造成的。尽管不是全球化的直接后果,也是由全球化的推动力——发展主义引起的。我们只能在传统方法和现代新方法之间作出选择:要么继续当前的全球化,延长风险和错误;要么培养人们一个世界、全球或地球的意识,并重建国际社会。美国是否愿意或能够承担起这项工作仍是一个巨大的问号。

(三)西方世界的主导权

在欧洲国家称雄世界的时期,现代全球化得到了很大程度的发展。如今,当代全球化的进程则处于美国的主宰之下。公元1500年前后是世界经济体系和资本积累的开始。此后,资本主义发展的强大推动力开始将世界更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亚洲和非洲的大多数国家仍是葡萄牙、西班牙、英国、法国、荷兰和德国等西方国家的殖民地。二战后时期的全球化进程仍笼罩在美国的霸权之下。西方国家主宰世界所建构的西方国家制度自1648年以来始终立于不败之地,它既是西方国家用来控制世界其他国家的工具,又为西方国家提供了推进现代化和工业化的框架。由此,西方国家以外的地区就成为西方工业化的内陆腹地,它们被迫为西方国家生产原材料,并进口其工业制成品。同时,西方文化和价值观也逐渐被殖民地的绝大多数上层人士接受,他们一方面崇拜它,另一方面又排斥它。

随着殖民主义时代的终结,西方国家建立在国际剥削基础上的经济繁荣失去了往日的支点。亚洲和非洲人民一旦在政治上恢复了主权,就开始对现存的经济剥削提出了质疑,这就是南北问题和南北对话的起因。在这样的背景下,人人平等开始成为国际社会公认的行为准则,这在现代历史上也是第一次。有人认为工业化是解决南北问题的办法,它可以使发展中国家更多地融入“被压缩”的世界中去。还有人认为工业化不可取,应当找出替代的选择,从而远离“被压缩”的世界。而美国的世界霸权是否能够找出解决南北问题的办法仍不得而知。

(四)普世主义与反普世主义

到目前为止,全球化进程受到西方现代科学和文化的很大影响,西方文化和价值观也随之在全球扩散,并似乎被认为是普遍适用的规则。和工业化一样,现代西方的观念被很多国家放在圣坛上膜拜。举例来说,在近20年里,人权的概念在全世界传播,联合国的普遍人权宣言(1948)和两个国际人权公约(1966)成为国际社会衡量人权状况的准则。西方国家对中国、马来西亚、新加坡采用“人权外交”以抗议这些国家侵犯人权的行为,而亚洲国家政府坚持认为西方的人权观建立在个人主义的基础上,永远也不应该将之强加给亚洲国家,它们对按照西方模式来“压缩”世界的做法提出了质疑。

同样,并不是世界上所有的人都能够接受全球主义的所有观点,服从西方世界的领导。在世界各地,各种各样的反对全球主义的呼声越来越高。反全球主义突出表现为伊斯兰世界与西方普世主义的对抗。另外,为了抵制美国控制亚太经合组织的图谋,马来西亚总理马哈蒂尔倡议成立了东亚经济论坛。他们认识到,西方所谓的普世主义归根结底是为了掩饰其自身的私利,是西方特殊性的另一种表达方式。从这个角度来看,“文明冲突论”其实是全球主义和反全球主义之间的对抗,这也是当代全球化进程的一部分。

然而,人们对西方观念的态度并不像他们自己说的那样简单和直接。当人们试图拒绝西方观念的时候,他们早已在一定程度上接受了它们,尤其是西方的工业化发展战略。西方文化霸权在可预见的将来是否能够终结呢?一些反全球主义能否代替以西方为中心的全球化呢?无论怎样,在与其他文明的较量中,西方世界看起来不会完全取得胜利,冲突在可预见的将来仍将继续。

反过来看,西方国家的政策在很大程度上是自相矛盾的,因为其人权政策在国内和国外不同国家里的执行标准不同。例如,随着全球化进程的深入,如何对待西方国家中的少数穆斯林是一个必须要面对的问题。它们是否能够在任何时间、在任何地方都坚持适用统一的人权标准仍令人怀疑。近来,可能会流行这样一种趋势,一些非政府组织通过跨国界的活动,赋予原属西方特色的观点和制度如人权、民主以新的含义,从原有的国家利益束缚中解脱出来。这样,人们才可以为实现更加平等的全球化开拓出一片蓝天。

全球化进程中的美国霸权

(一)霸权的复兴

霸权是指通过在某些领域中取得的主导权来统治其他国家的权力。它主要表现在经济、文化、军事和制度几个方面,其中,经济领域的主导权是最基本、最重要的。毫无疑问,全球化是一回事,美国霸权是另外一回事。但是,我们却可以清楚地看到美国在以自己喜欢的方式推动着全球化的进程。

冷战刚结束时,我们觉得和平时代终于要到来了,但事实上,尽管核战争的威胁暂时消退了,20世纪90年代仍然充满了种族战争、清洗和地区冲突。而这时的美国开始依靠其军事霸权统治世界。它最大限度地利用其空军、海军和海军陆战队的作战能力,充当了世界警察的角色。经济方面,美国在90年代重新实现了繁荣,与之形成鲜明对照的是曾经繁荣的东亚经济在90年代后期遭受了最严重的经济衰退。美国似乎又恢复了它往日辉煌的经济领头羊地位,如同二战结束后40年代末和50年代一样。

美国霸权的走势如何,有三个重要的问题需要探讨。首先,90年代信息和通讯技术的发展使世界越来越小,美国是否能够在技术创新中继续保持其领先优势?其次,作为最强大的军事力量,美国将如何重建世界秩序?第三,在文化和价值观方面美国是否能够超越其他国家,能够超越多远?

(二)在信息业和通讯业的领先地位

正是由于信息通讯和交通技术的最新一次革命,空间和时间的“压缩”才成为可能。在可预见的将来,它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全球化进程的发展速度、规模和程度的大小。

美国企业在信息通讯技术和交通的创新方面处于全球领先地位。举例来说,波音747或777是目前最受欢迎的飞机;很多个人电脑都以英特尔公司的奔腾产品作为中央处理器,以微软公司的视窗系列作为操作系统、“探路者”作为国际互联网浏览器。国际商用机器公司、康柏公司都是世界上最大的计算机生产企业。在全球的企业中,按照企业总利润的排名,英特尔和国际商用机器公司分列第四位和第八位;以收益与净利润之比排名,微软和英特尔分别排在第一位和第三位。 (注:Nakao,Shigeyuki,Doru shihai wa tuzukuka (The Future of Dollar Supremacy).Tokyo:Chikuma Shobou,1998,p.96.)在计算机领域,控制生产标准的企业不仅主导着计算机的销售,而且支配着通讯网络的建立。再加上计算机通讯的主导语言是英语,这成为美国的另一项优势。可以预见,上述领域的全球化必将继续由美国霸权所垄断。

(三)美国的新秩序

美国政府声称其建立新秩序的目的是为了“保护和推进美国的利益”,“扩大世界上安全、民主和自由市场经济的国家集团”。(注:The White House,A National Security Strategy for a New Century,1996,p.12~13.)“因此,美国必须继续保持其领先优势”。 (注:The White House,A National Security Strategy for a New Century,1997,p.29.)“美国的军事力量在组建联盟、改善国际环境以保护和推动美国利益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通过前沿驻扎或部署军队、防务合作或安全援助、为盟国或友好国家培训人员和提供服务等方式,我们的军队有助于维持地区稳定。”(注:The White House,A National Security Strategy for a New Century,1997,p.8. )总统认为“我们在海外的军事行动必须非常慎重,并使之服务于我们的利益和优先选择”,“只有当充分的证据表明我们的利益和价值观处于危险之中的时候,我们才会向海外派军。”(注:The White House, A National Security Strategy for a New Century,1996.)

因此,美国军事战略的目标首先是确保其利益的安全,其次是在美国的霸权统治下推进全球化,最后才是重建民主和自由市场的世界新秩序。冷战期间,美国和苏联开发并部署了大量的核武器、特殊运载工具如洲际弹道导弹和战略轰炸机。冷战结束后,美国和苏联达成协议,同意将积累的战略核弹头数量削减到以往最高时期的2/3,到2003年最终减至1/3。除美国和前苏联之外,英国、法国、中国、以色列、印度和巴基斯坦都拥有了核武器。

美国核战略的目标更多地是为了牢牢掌握对核武器的控制,其本质是实现美国的垄断。因而,无论是核不扩散条约还是核禁试条约(尚未生效)都是美国核战略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以便最终实现美国对全世界的统治。从表面上看,美国对其核战略的解释显得很充分,但仔细一想却并非如此。众所周知,虽然美国、苏联和以色列曾经几次向朝鲜、中国、越南、阿富汗和阿拉伯国家威胁使用核导弹和轰炸机,但在战争中还没有哪个国家真正使用过核武器。一旦某个国家试图用核武器攻击敌国,就没有人可以预测这种核战略是否能够或者如何达到其军事目标,就更谈不上政治目标了。核灾难一旦发生会在全世界迅速扩散,因此对全球任何一个地方进行核攻击都是不合法的。

不能否认,美国的军事战略的确为国际社会制定了一些秩序,但必须要指出,这些秩序从根本上讲都是为了美国自身的利益。不管是重建国际社会以实现国际平等,还是消除美国主导全球化所带来的军事风险,都没有现成的公式可循。这也就涉及到秩序和公正的问题。有些国家认为美国新秩序是公正的,因而主张同美国结盟,推动美国领导下的世界新秩序的形成。也有些国家认为美国的新秩序仅对美国而言才是公正的,它维护的是美国而不是其他国家的利益,因而拒绝接受并迫切地想要改变它。如何抵制美国的军事霸权以符合其他国家的利益仍有待我们进一步探讨。

(四)美国的意识形态

冷战结束,我们乐观地认为自由经济、民主和自由主义重新复兴,对市场经济的信仰几乎充斥了世界的每一个角落。例如,在福山撰写的《历史的终结》一文中,他认为自由主义是历史上存在的最后一种意识形态。另外,还有一个不被人注意但却很有趣的例子,《赫尔辛基宣言Ⅱ》(赫尔辛基高峰会议,1992年7月)指出, 民主和市场经济是前苏东国家最好的转轨目标。(注:CSCE,Helsinki Document,1992,p.2.)总的来看,自由主义、民主和市场经济在短时期内仍将占主导地位。但是,如果一个伊斯兰原教旨主义党派以民主的方式(如在阿尔及利亚)赢得了国内选举,那么这将会是美国无法解决的一道难题。市场经济也给俄罗斯等国家脆弱的经济带来了巨大的社会动荡。另外,福利国家制度和社会主义虽然现在处于衰退时期,但在将来仍有可能重新抬头,这也是美国本身无法解决的问题。欧盟国家强大的民主社会主义力量就是一个例证。

值得一提的还有美国对伊斯兰国家的偏见和过敏反应。虽然美国从不允许任何一个阿拉伯国家如伊朗或伊拉克在中东地区谋求霸权,但它却从未停止过支持以色列的军事建设,甚至包括开发核武器。很明显,美国在外交上采取了双重标准,至少一些国家认为美国的态度是自相矛盾的。当然,这些国家在接受并运用美国的民主和自由主义方面也有明确的界限。

在美国的意识形态中,发展主义是最受其他国家欢迎的。从这个角度来看,美国和发展中国家、亚洲国家、特别是阿拉伯国家之间的矛盾至少在政府层面上应该会得到缓解。很明显,美国在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导权是非常有限的。

总之,当前的全球化进程处于美国经济、军事、政治力量强大的影响之下,文化方面的影响则稍有逊色。在这里,我们应该注意到美国在界定发展和发展主义的道路方面并无强有力的主导权,它也不能很好地处理来自世界其他国家反对的声音。从长期的历史角度看,美国的霸权不会持续太久,而在短时期内,它仍具备坚实的基础。

全球化对亚洲的影响

(一)政治—经济影响

下面,我们来探究一下美国霸权对亚洲国家未来的影响。亚洲国家在这里主要是指东部亚洲,即东亚和东南亚的日本、韩国、朝鲜、中国以及东盟国家,而不包括南亚国家。截止到20世纪70年代,亚洲国家可以分为两个层次:发达国家日本和其他不发达国家。到了80年代,亚洲国家演化为三个层次:日本位于中心,新兴工业经济体(NIES)居中,其他国家处于外围边缘。进入90年代以后,亚洲国家进一步分化为四个层次:核心国是日本,次核心是新兴工业经济体国家和地区,次外围的国家有东盟、中国的沿海省份,最边缘是其他发展中国家。90年代末,亚洲四个层次的格局依旧存在,只是各个层次都经历了倒退,这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大多数亚洲国家经济遭遇了严重的经济衰退,二是日本在90年代后期泡沫经济崩溃。

亚洲经济危机十分严重。自1996年末泰国泡沫经济破灭以来,泰铢于1997年7月开始贬值。此后,货币危机迅速地波及到印度尼西亚、 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和韩国。从1997年6月末到1998年4月末,泰铢、印尼盾、马来西亚林吉特、菲律宾比索、新加坡元和韩国元兑美元的汇价分别贬值了33%、70%、32%、34%、10%和34%。同期,日元也贬值了14%。

在此背景下,美国霸权趁机在亚洲浮出水面。利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提供财政援助的机会附加条件,要求亚洲国家(马来西亚除外)采取紧缩的货币政策和更加自由的贸易政策。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分别向韩国、印度尼西亚、泰国提供了210 亿美元、100亿美元和40亿美元。世界银行分别向韩国、印度尼西亚、 泰国提供了100亿美元、45亿美元和15亿美元的财政援助。与此相比, 日本向以上三国提供的资金支持分别是100亿美元、50亿美元和40亿美元, 亚洲开发银行对以上三国的经济援助分别是40亿美元、35亿美元和12亿美元。可以看出,由美国控制的两家金融机构对亚洲的金融援助超过了日本和以日本为首的银行。美国在亚洲的经济霸权不仅表现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成为亚洲经济危机中的最高仲裁人,而且从美国的高精尖产品如飞机、计算机、计算机软件在亚洲市场的广泛使用也可窥见一斑。

日本经济虽然疲软,但在亚洲地区仍可称霸。但从其国内的经济情况来看,一些银行和证券公司在90年代末相继破产,其中包括像野村证券、日本长期信贷银行这样的大公司。虽然近几年银行的储蓄利率难以置信地保持在近乎于零的水平上,但经济仍无法复苏。另外,日本经济的优势也成为它自身的劣势。过去,日本经济的发展主要靠一些工业品出口或海外生产的推动,如轿车、彩电、摄像机、摩托车、照相机和手表等。而现在,新兴工业经济国家、东盟和中国在这些产品的生产上已赶超了日本。如今已经到了日本经济迈上几个台阶的时候了,否则它就会在以上产品的生产中被美国远远地甩在后面。但首先,日本应该改善它同西方国家在服务和技术贸易方面的不平衡状况,虽然它对亚洲国家在这方面始终保持着顺差。

泡沫经济破灭的同时也导致了许多现行社会制度的崩溃。厚生省由于未能阻止受艾滋病感染的血清在血友病患者中不必要的传播,面对最后的结果却表现出不负责任的官僚保守主义。大藏省曾经极力鼓动银行设立分支机构从事房地产交易,投机的失败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泡沫经济的破灭,而事后大藏省竟没有一个人敢站出来为此承担责任。其结果,人们更多地关注私人事务而不是公共事务,而作为对如此不负责任的官僚主义的回应,人们如今开始渴望国家拥有一个强有力、高效率的政府。果能如此,在修正日美安保条约或为国旗、国歌立法等重要的问题上,就不会再有政治争斗了。

日本依旧是亚洲经济的一个中心,但其将来不会像过去那样辉煌。不管怎样,日本应该提高自身的科技水平,加大财政投入,同美国和英国竞争。否则,要求一个强有力政府的呼声必将随着日本经济的持续低迷而愈加强烈。在这种情况下,全球化有可能会导致日本政府主义的出现。它呼唤一个更有效率的政府,在社会基础更加广泛的前提下,对政治参与设定更多的限制。

(二)安全影响

亚洲的军事格局是三足鼎立:美国的军事存在,美军在关岛和冲绳基地均有驻军,在紧急情况下还可以从其他地区调集军队,这也是日本所仰仗的;中国,它具备了一个军事大国的潜力;东盟或东盟论坛,这是一个松散的合作机制。我们还要强调一点,如前所述,美国对亚洲安全的承诺在原则上只是为了保护其“利益”和“价值”。

美国并不能像在中东那样随意介入亚洲政治,这一方面是由于越南战争中的教训依然历历在目,另一方面则是因为亚洲国家比较团结,不像阿拉伯国家为了自己的利益各自为政。至于台湾问题,如果美国真打算直接干预中国内政的话,它就必须做好与这个大国打一场全面战争的准备。很明显,美国这么做会是很愚蠢的。朝鲜问题则完全不同,它仍将继续处于以美国和中国为首的国际监督之下。

日本只是美国在军事事务中的一个小伙伴。尽管日本的防卫预算看起来很强大,但到目前为止它仍不是一个军事大国,因为日本的军事力量更多地是为了防御而不是进攻,况且日本自卫队自其1954年成立以来还没有过实战的经验。但如果日本的防御力量和美国的进攻力量相结合,那就会是一个强大的军事力量。

但是,美国既不会承担更多的义务,也不会允许日本超越其现在小伙伴的地位。换言之,美国绝不会让日本拥有核武器,也绝不允许日本退出日美安保条约。对美国来说,最理想的情况是日本能够更积极地参与该条约的制定和实施, 并自愿强化该条约。 日美防卫合作新指针(1997年9月制定)对原有条约的修正虽然只停留在行政方面, 但它将条约的涵盖区域从远东扩大到了日本周边所有“发生事态”的地区。这意味着该指针涉及的区域可以不受地理边界的限制。同时,与指针相关的法律对日本及其周边地区后勤供给方面的行政管理程序也作了规定。

因此说,当美国有更多的政策选择余地时,日本的余地就会变得很小。另外,美国同韩国、菲律宾也有军事上的合作关系,而日本却没有。中美关系的发展可能会决定日美条约的前景,而不是相反。

(三)文化影响

亚洲和西方文化共存于亚洲人的日常生活当中,其中很多传统的亚洲文化已经有所改变,变得更加现代化。例如,美国的快餐、流行音乐和电影风靡亚洲,而亚洲的传统食品、民间音乐和国产电影亦随处可见。简言之,当代亚洲存在着三种文化:传统的亚洲文化,现代的亚洲文化及以美国文化为主流的现代西方文化。表面上看,美国文化对亚洲的影响似乎很强大,但实际上,传统文化在亚洲社会的影响仍然根深蒂固,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现代的亚洲文化。因此,美国文化能在多大程度上影响亚洲文化和社会仍是一个颇有争议的问题。

亚洲国家政府反对西方政治文化的呼声非常强烈,其突出表现莫过于在西方国家和亚洲政府之间、亚洲政府和人权激进分子之间就亚洲的价值观和人权展开的激烈讨论。中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和新加坡是亚洲人权观的主要捍卫者,他们强调公民权应服从于经济发展,个人权利应服从国家利益。与此相对抗的是西方国家政府、亚洲激进分子和一些非政府组织,他们赞同人权的普遍性原则。但是,在亚洲的激进分子极力推行普遍人权观的时候,基于时间和空间的不同,美国的表现却并不总是那么积极。

我们不应忽视美国对亚洲社会和自然科学的强大影响力。很多亚洲的教授和工程师都曾在美国的大学或学院里求学;如今在韩国、印度尼西亚或菲律宾的政府中负责制定国家发展政策的官员都曾经在他们二三十岁的时候获得了美国的博士学位,因而他们营造的社会氛围更倾向于工业化和发展主义。由此可见,作为一种经济文化,发展主义对亚洲国家的影响非常巨大,而对美国生活方式的向往无疑也使这种影响得以进一步加强。

但我们必须要补充的是反发展主义同样来自美国。尽管每一个传统社会都曾有过相似的理论或实践,但现代的很多生态学理念都是由西方国家率先提出来的,其观点常常在亚洲学者有关生态的论文中被引用。因此,美国反发展主义思潮的影响丝毫不亚于发展主义。总的来看,美国文化在亚洲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但要衡量这些影响的程度却也很难。
文章标题: 近 500 年来被西方文明所主导的世界,其成功的原因通常被概括成哪些
文章地址: http://www.xdqxjxc.cn/jingdianwenzhang/149806.html

[近 500 年来被西方文明所主导的世界,其成功的原因通常被概括成哪些] 相关文章推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