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2-09-10 17:00:44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95次
1398年,71岁的朱元璋去世,他在病重之际曾留下遗诏,遗诏中有一句话比较有意思,即“诸王临国中,毋至京师。诸不在令中者,推此令从事。”这遗诏一出来,其结果就是“王(朱棣)自北平入奔丧,闻诏乃止。”
朱元璋留下遗诏不让他的那些儿子离开藩地进京奔丧。而燕王朱棣本来已经在进京的路上了,听到这个遗诏后就赶紧回了封地。这件事在《明史》中有记载,之所以说比较有意思,是因为《明太宗实录》中还记录了这样一件事:
三十一年闰五月,太祖不豫,遣中宫召上(朱棣),已至淮安,太孙与齐泰等谋诈,令人赍敕符令上归国,及太祖太渐,问左右:“燕王来未?”凡三问,无敢对者。
这段话也比较好理解,意思是,朱元璋在病重之际,召燕王朱棣进京,等朱棣走到淮安的时候,朱允炆却派人去通知燕王立刻回到封地不得进京,所以朱棣就回到了封地,并没有进京。朱元璋临终之际,就追问:“燕王来未?”他接连问了三次,服侍在身边的人都低下了头不说话,朱元璋一看就知道朱棣并没有进京,朱元璋带着遗憾闭上了眼睛。
《明史》和《明太宗实录》关于朱元璋临终前对待朱棣的态度似乎是矛盾的,那么,究竟是哪种说法才是对的呢?这恐怕要就当时的局势来结合这两个史料来看。
朱元璋登基之后,嫡长子朱标被立为太子,而别的儿子都被封了出去,要么在边疆,要么在腹里,拱卫着大明江山,这本来是极好的一件事,但是任何事的走向都是不可能被完全预料到的。朱元璋是完全能够镇住这些儿子的,实际上太子朱标也能镇住这些弟弟们。
但是朱标的儿子朱允炆则没有这个能力镇住这些叔叔们,这个事实,不管是朱元璋、朱允炆还是他的那些叔叔们,心里都跟明镜似的。既然立了朱允炆为太子,朱元璋就是希望朱允炆能够顺顺利利登基并安安稳稳做皇帝的。所以朱元璋在去世之前必然会为朱允炆的顺利登基做一些安排,比如借着病重的机会让藩王回京。
很多人可能会说,如果他们进京不是会出乱子吗?乱子肯定是会有的,但那种乱对朱允炆是有利的,封地才是这些藩王的地盘,在封地,他们的实力必然在朱允炆之上,尤其是像朱棣一样镇守边疆的藩王,常年和北边的势力打仗,某种意义上来说已经是拥兵自重了。但当藩王离开自己的封地到了京城,那就是到了朱允炆的地盘上,自然是朱允炆说了算。
朱元璋想借着自己病重的机会,让这些藩王回到长安,然后敲打他们,如果他们乖乖辅佐朱允炆登基,并交出部分权力,那自然是朱元璋乐意见到的,如果他们不肯,那就软禁在京城,这样才能保证大明江山不会出现动乱。
所以朱元璋应该是真的下令让藩王回京了,至于下令让哪些回去,是全部还是个别,我们不得而知,但肯定的是,朱棣是在朱元璋的回京名单上的。朱元璋病重的时候,他的所有儿子中,势力最大的就是朱棣,不管朱棣有没有那个心思,他都是朱允炆的心腹大患。
朱元璋很可能让朱棣进京,敲打他,只要朱棣老实了,其他的藩王必然不会轻举妄动。那么朱棣回京了没有?他不可能不回,因为在不知道朱元璋的病情的时候,他不可能抗旨,万一朱元璋是装病呢?所以他在接到朱元璋召他进京的旨意后必然会进京。
只是他并没有直接进京,而是在快到京城的时候,停了下来,先调查了朱元璋的病情,在得知朱元璋已经快不行了的时候,他转身往回走,回到了他的封地。他可不想被扣在京城,朱元璋一死,他很难从京城脱身。
《明太宗实录》中说朱允炆阻止他进京,这基本是不可能的,朱允炆只要不是一个傻子,就该知道将朱棣软禁在京城是最安全的,而不是放任他在封地拥兵自重。在这件事上,朱允炆应该说是最希望朱棣进京的那个人。
所以我们综合这两条史料,事实很可能是这样的,朱元璋借着自己病重的机会,将朱棣召进京进行敲打,必要的时候软禁,以此震慑住其他的藩王,让他们好好辅佐朱允炆。
而朱棣在不知道朱元璋病情的时候,选择进京,只是在半路上得到了朱元璋即将不行的消息,然后调转马头回去了。南京城中的朱元璋和朱允炆眼巴巴等着朱棣的到来,却最终还是失望了。
朱元璋临终之际还不死心,问了三次“燕王来未?”可惜他注定是要失望了,朱棣没有进京。朱元璋去世后,朱允炆登基,他虽然顺利登基了,但是一想到那些叔叔,就烦躁得睡不好觉,所以他着急忙慌的进行削藩,惹怒了朱棣。
最终朱棣发动靖难之变,带兵攻进了南京城,朱允炆消失,朱棣登基为帝。
朱元璋临死前连呼三遍“四子来否?”,而近在南京城外的朱棣却无法进城,原因在于编这个桥段的史官很无耻。
大家不要以为这是民间野史,朱元璋临终前为了传位给朱棣,不但令左右召见燕王朱棣即刻觐见,还拟好了遗旨传位给四子燕王朱棣,只是病重的朱元璋左右侍从都被皇太孙朱允炆收买,而传位给朱棣的遗诏也被人修改了。燕王朱棣一直就在南京城外等待皇帝朱元璋的召见,原本属于他的皇位,在最后时刻被皇太孙朱允炆篡改了明太祖朱元璋的遗诏与之失之交臂。
这个桥段左看右看都觉得应该是野史传闻,十分遗憾的告诉大家,这段原原本本的记载于《明太祖实录》中,对于研究明史的学者来说,《实录》是明朝记录所有皇帝最为权威,最为详实的第一手资料,它的可靠性相当的高,明朝的《实录》将近几千万字,记录这每一位皇帝从出生的那一天到断气的那一天的点点滴滴,每一个细节都被记录在案,可以说明朝皇帝在《实录》中完全没有隐私。
那么记载在《明太祖实录》中关于朱元璋临死前叫燕王朱棣,并打算传位给朱棣的事情难道就是真的吗?很遗憾的说,这一段绝对是杜撰的,而且是在明成祖朱棣的授意下杜撰的。唯一可以修改《实录》的人是下一任皇帝,而下一任皇帝要修改记载前任皇帝衣食起居、谈话秘语的《实录》,根本的动力就是要掩盖什么东西。
朱棣要在《明太祖实录》里杜撰这个故事的根本原因就是要给天下人一个观念:明太祖朱元璋本来要传位给朱棣,是建文帝朱允炆篡改了太祖遗诏,篡位登基,朱棣起兵造反本就是为了夺回属于自己的皇位,让大明政权的继承回归正统。
这就好理解了,朱棣通过靖难之役造了自己侄子的反,夺了侄子的皇位,这种事情肯定会让天下人诟病,民心不服,朱棣得位不正。要消除民间对他继承大统的怀疑,唯一的办法就是告诉大家这大明的皇位本就应该属于他朱棣。朱棣要扭转自己的形象,却无法直接逢人就说,唯一的办法就是让前任皇帝亲自给大家说,难道要把自己的爹从明孝陵里刨出来?就算刨出了朱元璋,他也开不了口啊。
聪明人想到了聪明的办法,既然死了的朱元璋无法开口,那就让活在《明太祖实录》里的朱元璋说法,只要编织一个故事即可,于是就有前面说的那个桥段。有皇帝下旨,别说修改个《实录》,就是修改自己的祖宗都可以,这对记载实录的官员来说没有任何的问题。朱棣做戏做得很全,他不但修改了自己爹朱元璋的《明太祖实录》,甚至连自己的《实录》都修改,为了呼应杜撰的那段故事,他也在自己的《明太宗实录》里加上了一句:“太祖崩,是夜即敛,七日而葬,皇太孙遂矫诏嗣位” 。
这就前后对应了,着实让人觉得朱元璋临死前真的就是要传位于燕王朱棣,而被孙子朱允炆篡改了遗诏,导致朱棣的名正言顺继承皇位没有实现,靖难之役不过是朱棣发动正义之师夺回本就属于自己的东西。不过,大家觉得这会让人信服吗?天下人相信吗?朱棣也就是骗骗自己而已。
如果明太祖朱元璋穿越到崇祯十七年的3月19日的话,那么肯定是没有任何希望,只能如同崇祯帝一般在煤山以自缢结束自己的生命,或者说是选择轰轰烈烈的战死。
而明太祖朱元璋如果穿越到崇祯帝刚刚登基之初,那么他还有17年的时间。参考明太祖朱元璋这个人白手起家的开国史,他肯定可以力挽狂澜。
我们首先来看看明朝灭亡的原因,一是积重难返,社会矛盾爆发,所以是国库空虚,内有李自成、张献忠起义是如同滚雪球一般,越来越大。外有东北后金(清)军事集团咄咄逼人,本来努尔哈赤刚刚起兵时,明朝是占据绝对优势的,但因为内部原因刚开始镇压失败,以至于后来是一发不可收拾,成为明朝的强敌。
二是涉及到皇帝个人能力问题上,虽然明朝到了崇祯帝时期,已是积重难返,但是对比其他朝代末世,相对来说好多了,最起码崇祯帝有实权,并且有听命于他的军队。但崇祯帝个人能力太差,生性多疑,刚愎自用,因此导致忠心为国的诸如卢象升和孙传庭的憋屈而死,最后是局势是越来越恶劣,以至于亡国。
如果崇祯帝个人能力尚可,不说中兴明朝,最起码可以使垂垂老矣的明朝再延续几十年还是没问题的。
所以参考这两点来说,明末局势对于有着白手起家经验的明太祖朱元璋来说,并非难事,还是有很大希望力挽狂澜的。
当然这也需要一个过程,到了明末,随着二百多年的发展,庞大的官僚机构已经是腐朽至极,很多时候,他们往往起到的不是帮助皇帝治国的作用,而是拖后腿,或者蒙蔽皇帝的负面作用。
像崇祯帝在位时期,对于巡抚和总督之类的大员是经常换人甚至大开杀戒,固然有性格缺陷原因。但应该还有一个原因,那便是不知道谁是自己人,不知道谁说的才是真话,所以就有些疯狂了。
像崇祯十六年清军入关,周延儒督师出京抵御清军,明明没有战绩,却假传捷报一直蒙骗崇祯帝,崇祯帝还一直被蒙在鼓里,可见当时崇祯帝当时所在环境,一定程度上来说很容易被蒙蔽。后来还是锦衣卫指挥骆养性上疏揭发真相,其他的官员随之相继弹劾,崇祯帝才发现这个真相。
不得不说,大明朱棣的继位和大唐李世民的继位一样,有着极为相似的一面,正因为这种历史的特殊性,如此非常手段才总被史家们口诛笔伐。 比如,这段记载于《明太宗实录》中的临终嘱托,便让所有人凭空多了很多猜测。
(一)朱棣在否
《明太宗实录》三十一年闰五月,太祖不豫,遣中宫召上,已至淮安,太孙与齐泰等谋诈,令人赍敕符令上归国,及太祖太渐,问左右:“燕王来未?凡三问,无敢对者。这段记载中扑朔迷离,并且给后人留下了极大的想象空间,一代雄主临终前,为什么要三番五次叫朱棣来自己身边,是为了让他继位?还是想最后警告他一下?我们来试着分析一下。
实际上,朱元璋有26个儿子,但是出于巩固皇权的考虑,便让自己的儿子们去做门户屏障,并把他们分封出去了,而明朝法律又有这样的规定,分封藩王不得擅自离开封地,不得诸王结伴入京。比如周王朱橚的封地是河南开封,有一次他跑去老家凤阳逛了一圈,都惹得朱元璋勃然大怒,把他改封到云南了。
在《明史.太祖本纪》中写道:闰月癸未,帝疾大渐。乙酉,崩于西宫,年七十有一。天下臣民,哭临三日,勿防嫁娶。诸王临国中,毋至京师。这说明,在朱元璋临死的时候,按照法律的规定,是没有让任何任何藩王回京奔丧。所以,朱棣想回来也不可能,毕竟是朱元璋自己下的诏书不让自己的儿子回来。那么,明知道朱棣回不来,又为什么还要临终呼唤自己的儿子呢?
(二)传位皇孙
实际上,对于后事和继承人,朱元璋早有安排,根据《皇明史窃》的记载,朱元璋传位给孙子是非常决绝的,丝毫没有犹豫的 。
“皇太孙天下归心,宜登大位。内外文武臣僚同心辅政,以安吾民……诸王临国中,毋至京师。诸不在令中者,推此令从事。”这段话的大意是说,皇太孙德才兼备,适合做天子,文武大臣要辅助他,至于其他的皇子,就不要离开封地了,禁止来应天府。很明显,这是为了防止拥兵自重的藩王趁机闹事。但历史上的事情就是这么诡谲难测,被朱元璋寄予厚望的皇太孙朱允炆,在登基之后决意消藩,但是他还是太过仁义,做错了一件事,那就是把朱棣在南京城的几个孩子都放了回去,让野心勃勃的朱棣彻底没了后顾之忧。 1399年7月,燕王朱棣打着“清君侧,靖国难”的旗号起兵,史称靖难之役,1402年6月,朱棣攻入南京,朱允炆下落不明。
根据这样的史实,我们不妨猜测一下。如果朱元璋真的在临终前有打算将皇位传位朱棣的想法,而朱棣本人当时真的到了南京,那么到底是谁拦住了他呢?朱元璋临终前身边留有的是皇太孙和众大臣们,自己呼唤朱棣,大臣们都忌惮朱允炆这个未来新君,无一人敢回应。而朱允炆也怕他四叔回来,抢自己皇位,于是派人将朱棣拦在南京城门外。当然,历史可能没有所谓的假设。
朱元璋是否在临终之前连喊三遍朱棣来否,这件事是不可考的。但可以肯定的是,朱元璋的确是传旨让朱棣赶来见自己。
朱元璋在死前,让所有的孩子都不要来京城。 即遣中侍持符召今上还京 ,但是他又单独传旨,让朱棣来见自己。他的旨意如此矛盾,说明朱棣对他来说是非常特殊的。
说完了朱元璋,咱们再来看看朱棣。既然朱元璋想让朱棣来见自己,为何朱棣没有来呢?要知道,当时朱元璋还没有死,如果他拒绝来京城的话,有可能会背上一个抗旨不尊的罪名。
其实朱棣不是没有来,而是来到了淮安这里。史料有记载,其至淮安,用事者矫诏即还。他之所以没有进京城,是因为有人伪造了旨意,让朱棣回去。朱棣接到了圣旨,他只能回去。如果他坚持要见皇帝的话,有很大的可能会以抗旨不尊的罪名被杀掉。
朱棣非常的聪明,他在接到圣旨的时候,应该已经猜到这是假的了。倒不是说朱棣会分辨字迹或者玉玺,而是他知道皇帝不会如此儿戏,先把自己千里迢迢叫过来,之后再让自己离开。
他通过这粉伪造的旨意,知道有人不想让自己接近皇帝。当时朱棣的身边可是没有军队的,如果他违背了某些人的想法,那么他或许会有生命危险。所以他干脆选择顺从,直接原地折返。
实际上,面对这份假的诏书,朱棣其实是有些开心的,因为他本人也不想去见朱元璋。他知道这次朱元璋找自己肯定不会有什么好事。那时候朱棣多半已经有谋反的心思了,他非常害怕朱元璋会将自己识破。
如果朱元璋狠一点的话,他或许会直接用莫须有的罪名将自己杀死。当时在诸多皇子当中,朱棣是声望最高能力最强的,如果说有人会威胁到朱允炆,那么必定是朱棣了。朱元璋非常偏爱朱允炆,他不是没有可能在临死前除掉朱棣这个不安定的因素。
即使朱元璋没有杀心,他肯定也会对朱棣警告一番,让他立下不进犯朱允炆的承诺。因为朱棣是老大哥,如果朱棣不闹事的话,其他的皇子自然是掀不起什么波浪的。还有后来朱棣并不是起义,而是打着清君侧的旗号来对抗朱允炆的。如果朱元璋迫使他立下誓言,那么他之后就没有正当条件来篡位了。这个场景是朱棣不希望遇见的。
当然,网上也有一种说法,说朱棣篡改了历史。他编造了朱元璋呼唤自己,但是自己被假的诏书给骗回去的这段历史。他希望通过这种方式来说明朱元璋在临死前其实是想把皇位传给他,但是被有心之人阻拦了。
这件事从理论上来说则是可行的,因为历史是由胜利者书写的。而且这段记载本身就非常值得玩味。史官知道朱棣接到诏书之后回去这很正常,但是记载当中竟然点明了这是伪诏,这就非常值得玩味了。
朱元璋临终前,连喊三遍朱棣来否?何为朱棣在南京城外不进城?
朱元璋在临终之前连喊了三遍朱棣来否。但是那个时候,朱棣确实是没有去,而朱元璋也应该是对朱棣非常不放心的。
朱元璋是明朝的开国皇帝,太子朱标是他最中意的继承人,也是最合法的继承人,但是天有不测风云,朱元璋没有想到,太子朱标会先一步离开人世,除了朱标以外。朱元璋还有很多优秀的儿子,但是因为前车之鉴,他不想再发生藩王们内乱的事情,于是就选择了让朱允炆来继承皇位。
而朱元璋知道,在他所有的儿子里面,燕王朱棣是一个非常有能力的人,实力也很强,所以在朱元璋病重的时候,他特地下旨让燕王朱棣进京。这是一个很特别的旨意,因为那个时候,为了避免发生内乱,朱元璋曾经下令,不允许藩王们去奔丧。但是朱元璋在病重的时候,特意的要让燕王朱棣去觐见,肯定是别有用心的,很有可能就是为了控制朱棣。但是朱棣是一个有能力的人,他知道自己去京城没有好下场,所以他压根就没去,后来朱元璋在临死之前,问了好几遍,朱棣来了没有。但是朱棣确实是没去。
其实那个时候,朱元璋已经给朱允炆扫清大部分的障碍了,那些开国功臣们也都被解决了,如果朱允炆安安稳稳的处理国事,不要想着削藩,也不会有后来的事情,毕竟藩王手里的兵权寥寥无几,而且京城的军力也很厉害,藩王们一时也翻不了天。但是朱元璋怎么也没想到,朱允炆会这么弱,上来没多长时间就被朱棣给推翻了。而朱棣的运气也挺好的,要是当初朱棣应召去了京城,也就不会有后来的结局了。
全站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