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喜蛋文章网
你的位置:首页 > 经典文章 > 文章正文

先秦古韵三十部怎么记忆

时间: 2022-09-08 11:00:02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92次

先秦古韵三十部怎么记忆

拜求学习古代汉语先秦三十韵部和传统三十二声母的诀窍?

古汉语三十韵部主要讲解《诗经》押韵方面,怎样理解诗经的韵部?如何辨别?三十二声母怎么样和双声叠韵、古音通假联系?背诵它们的诀窍?
学习古代汉语只能是博识强记,靠平常的积累,有的甚至就是死记硬背。要说诀窍这才是诀窍。

上古三十韵部分"阴声韵"、"入声韵"、"阳声韵"三类。分别是:

阴声韵:之部、支部、鱼部、侯部、宵部、幽部、微部、脂部、歌部

入声韵:职部、锡部、铎部、屋部、药部、觉部、物部、质部、月部、缉部、叶部

阳声韵:蒸部、耕部、阳部、东部、冬部、文部、真部、元部、侵部、谈部
死记硬背,古文学习只能靠这个。

上古三十韵部分"阴声韵"、"入声韵"、"阳声韵"三类。分别是:

阴声韵:之部、支部、鱼部、侯部、宵部、幽部、微部、脂部、歌部

入声韵:职部、锡部、铎部、屋部、药部、觉部、物部、质部、月部、缉部、叶部

阳声韵:蒸部、耕部、阳部、东部、冬部、文部、真部、元部、侵部、谈部
缉和乐是阴声韵

请教什么是韵读:《诗经注析》里每一句后都有韵读,不懂,麻烦高人了,谢谢,

《诗经注析》里每一句后都有韵读,标着耕部,宵部等等,然后是按这个部列出诗里的韵脚,但不明白是按什么规律,好像和拼音有些联系,有不同,初学者,麻烦高人了,谢谢。
  押韵:
  所谓押韵(也叫压韵、叶韵),就是把相同韵部的字放在规定的位置上。
  所谓韵部,就是将相同韵母的字归纳到一类,这种类别即为韵部。
  同一韵部内的字都为同韵字。任何诗歌都要求押韵,古今中外概莫能外,所不同者,对于押韵的限制多与少、严与宽的不同而已。这也是诗歌同其它文学体裁的最大分别。比较常用的是【108部平水韵】。

  诗经押上古三十韵式。
  上古三十韵部分"阴声韵"、"入声韵"、"阳声韵"三类。分别是:
  阴声韵:之部、支部、鱼部、侯部、宵部、幽部、微部、脂部、歌部
  入声韵:职部、锡部、铎部、屋部、药部、觉部、物部、质部、月部、缉部、叶部
  阳声韵:蒸部、耕部、阳部、东部、冬部、文部、真部、元部、侵部、谈部

  补:
  古代汉语> 殷国光编著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第335页到第337页.

  "....清初的古音学家顾炎武在陈第思想和著作的启发下,对《诗经》、《楚辞》等韵文的用韵做了具体的分析和归纳,将古韵分为十部,写下了《音论》、《诗本音》、《易音》、《唐韵正》、《古音表》等五种阐明古韵的著作,合称《音学五书》。
  后来的古音学家(如:江永、段玉裁、戴震、孔广森、王念孙、章炳麟等)在顾氏研究的基础上,又进一步考察了《诗经》、《楚辞》和其他先秦两汉的韵文的用韵以及谐声偏旁,分部越来越细。至王力先生考订《诗经》时代古韵为十一类二十九部,《楚辞》时代为三十部。
  下面是古韵十一类三十部:
  阴声韵 入声韵 阳声韵
  第一类 1、之部 2、职部 3、蒸部��
  第二类 4、支部 5、锡部 6、耕部
  第三类 7、鱼部 8、铎部 9、阳部
  第四类 10、侯部 11、屋部 12、东部
  第五类 13、宵部 14、药部
  第六类 15、幽部 16、觉部 17、冬部
  第七类 18、微部 19、物部 20、文部
  第八类 21、脂部 22、质部 23、真部
  第九类 24、歌部 25、月部 26、元部
  第十类 27、缉部 28、侵部�
  第十一类 29、叶部 30、谈部
  根据王力先生对古音的构拟,上表中,同一类韵部韵腹相同,如:鱼部、铎部、阳部,其韵腹都是[a],侯部、屋部、东部,韵腹都是[o];同一纵行,相邻的韵部,一般韵腹相近,韵尾相同,如入声韵:职部——觉部,韵尾都是[k],物部——月部,韵尾都是[t];缉部、叶部,韵尾都是[p]。一般说来,相邻韵部的字,语音相近。无论是诗歌的押韵,还是文字的通假现象、词汇的同源现象,都必须以语音相同或相近为前提。
  上面提及“枯、涸、竭”同源,从古音上看,“枯”属鱼部,“涸”属铎部,“竭”属月部,其韵腹相同,都是[a],声音相近,因此,声音可以相通。(按:三者声母亦相近。)
  上古每个韵部包括哪些字,首先是根据《诗经》、《楚辞》等先秦韵文的用韵归纳出来的。至于没有用作韵脚的字,主要是根据谐声偏旁。一般地说,同一谐声偏旁的字属于同一韵部。例如,我们知道“豝”字属鱼部,而“豝”从巴得声,那末,凡从“巴”得声的“把、芭、笆、耙、葩”等也属鱼部。
  关于上古的声母系统,研究的成绩远不如上古韵部系统,至今没有定论。前代学者在宋人三十六字母的基础上(详见下节“中古音述略”),根据古代文字训诂材料,考订了某些字母的合并与分化问题。比如清代学者钱大昕提出的“古无轻唇音”、“古无舌头、舌上之分”(《十驾斋养新录》),近代学者章炳麟提出的“娘日二母归泥说”(《国故论衡》)等,他们的研究都很有参考价值。根据前人的研究成果,暂定上古声母为二十八个,分列如下:
  唇音 帮(非) 滂(敷) 并(奉) 明(微)
  (按:括号内的轻唇音“非”等四母都读为重唇音“帮”等四母。下同。)
  舌音 端(知) 透(彻) 定(澄) 泥(娘) 来
  章 昌 船 书 禅 喻四 日
  齿音 精(庄) 清(初) 从(崇) 心(生) 邪
  牙音 见 溪 群 疑
  喉音 晓 匣(喻三) 影
  上古汉语中,声调是肯定有的,但具体情况如何,远没有定论。清代学者段玉裁主张古无去声,只有平、上、入三声;近代学者黄侃提出上古只有平、入二声说;王力先生则主张有上古有长平、短平、长入、短入四声 。这些主张都有参考价值,都值得进一步研究。

古音十三部是什么

宋代吴棫著《韵补》,开始探求古韵面貌。明代陈第著《毛诗古音考》等书,考订古音,彻底廓清唐宋人以今音改读古韵的“叶韵”说的谬误,提出了古今音异的观点。
清代顾炎武著《音学五书》,破除传统韵书的束缚,根据古韵实际归纳韵部,离析唐韵以求古音分合,并将今韵入声配阳声改为入声配阴声,分古韵为10部,其中阳、耕、蒸、歌四部已成定论。以后古音学家都是在顾氏工作的基础上,进行更加精密的研究。其中江永著有《古韵标准》,分古韵为13部,其贡献在于真元分部、侵谈分部,幽宵分部,侯部从鱼部分离出来归入宵部。
段玉裁著有《六书音韵表 》,分古韵为6类17部 ,其贡献在于支脂之三分、真文分部、侯部独立,并提出同谐声的字应在同一部古韵的理论。古韵分部至段氏大体已定。
清戴震著有《声韵考》及《声类表》,分古韵为9类25部 ,每一类都阴声 、阳声 、入声三分 ,开阴阳入相配的先河。孔广森著有《诗声类》,分古韵为18部,把冬部独立;又提出“阴阳对转”的理论。王念孙分古韵为21部,江有诰也分古韵为21部。章炳麟分古韵为23部,晚年又主张冬侵合为一部,为22部。黄侃分古韵为28部。现代学者王力,主张脂微分部。古韵分部的工作,至此臻于完善。
明代陈第开始提出古音不同于今音的见解,反对叶音。明末清初顾炎武写了《音学五书》,开始认真研究先秦的音。因为唐以下科举要求作诗,人们都记熟了诗韵有哪些韵,每个韵里有哪些字;这些早期研究者也把注意力集中到先秦韵文里的韵该分多少类,每类收哪些字这两个问题上去。
应该是指古韵,平水韵的十三韵部
《十三韵辙》,后来演变成《中华十八韵》
天龙八部

音韵学问题:先秦古韵三十部中:物部和缉部可以旁转吗?

其实对转、旁转、通转的说法主要是拿来“解释”古音通假现象,而不是拿来“使用”的,换句话说,这有点像是马后炮。如在古书中可以看到某字和另一字通假,那么看他们的元音、韵尾相近程度,解释说这是对转还是旁转、通转。具体能不能转,转的可能性大不大还是得看既有的文献例证来说话。还有这种“转”的术语还得是看谁说的,章太炎《成均图》对转的描述就和现在不大一样,王力在《同源字典》里这样定义 对转:元音、韵尾发音部位相同,如果无韵尾的和韵尾ng、k对应。(如之职蒸之间通假都算对转)旁转:元音相近,韵尾相同或无韵尾(如职铎旁转)旁对转:先旁转,再对转。通转:元音相同,韵尾发音部位不同(如鱼歌通转)。按照他在这本书里的解释,物缉之间如果有通假,那就属于通转。他有一句话补充:“在同源字中,叠韵最为常见,其次是对转。至于旁转、旁对转、通转,都比较少见。但通转也有比较常见的,例如鱼铎阳和歌月元的通转。”

先秦古韵是如何归纳出来的

对于先秦声韵调系统,主要依据《诗经》《楚辞》《周易》《老子》等以及先秦其它文献典籍来总结归纳的。好了,这算是一个理论依据。
关于先秦的韵部,首先应该知道宋代郑庠通过宋代语音系统进行推测,将先秦韵部分为了东、支、鱼、真、宵、侵六部。但是郑庠的一个失误就在于只知道归并,不知道分析,这就导致他分出的韵部虽然比较宽,但是仍会有出韵的地方。所以,他的划分不太科学。
文章标题: 先秦古韵三十部怎么记忆
文章地址: http://www.xdqxjxc.cn/jingdianwenzhang/149554.html

[先秦古韵三十部怎么记忆] 相关文章推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