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喜蛋文章网
你的位置:首页 > 经典文章 > 文章正文

历史上有哪些大案奇案

时间: 2022-09-02 07:01:05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113次

历史上有哪些大案奇案

世界上有哪些著名的未解的历史奇案?

世界之大无奇不有,现在历史上有很多悬案都没有得到解决,徐福东渡是真的找到了仙山还是逃难到了日本,烛影斧声是真有其事还是后人杜撰,金匮之盟是否真的存在,狸猫换太子到底是否是历史的真相,建文帝城破到底是自杀还是逃到南洋当和尚,这一切的谜底我们都在探寻之中。

徐福东渡是历史上争论很久的一个话题,历代帝王都想长生不老,于是秦始皇就排徐福去三仙岛求仙药,最后徐福带着五百童男童女不知所终,现今有人认为徐福到了今天的日本,教会了当地人语言文字,还教会他们耕种,于是徐福就成为了日本历史上的第一个天皇。

烛影斧声是发生在北宋初年的事情,当时赵匡胤正值壮年,但是在一个晚上,赵光义和赵匡胤二人在一起饮酒,之后有人在窗外看到里面的人在打斗,有斧头的影子,随后就听说赵匡胤死了,这一个悬案也就成为了宋初的的疑案,很多人认为是赵光义杀死了太祖皇帝。

狸猫换太子讲的是宋仁宗的故事,当年刘太后为了掌握后宫,于是把李宸妃的儿子给抱走了,然后用了一只死的狸猫来交还,当时宋真宗因此大怒,李宸妃也郁郁而终,但是作为皇帝的宋真宗真的会不知道这就是一场谋杀吗?人怎么可能会生出狸猫来。

靖难四年最后以朱棣的胜利而告终,南京城破之日,皇宫燃烧起来,最后找到一个穿着龙袍烧死的人,有人认为是朱允炆,也有的人认为朱允炆按照朱元璋给他留下的度牒,当和尚隐居去了,也有人认为朱允炆在心腹的保护下远渡重洋,到了南洋这个地方,朱棣命令郑和下西洋就是为了寻找建文帝的踪迹。

历史的真真假假,后人很难去考证,只能依靠史书和出土的文物来证明事情的真假。

历史上这样的事件有很多,在这里就简单说两个中国历史上的未解事件吧。

这两件事都发生在明朝。第一件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明建文帝朱允炆的生死问题。当时明成祖朱棣靖难之役成功,攻破南京城,在杀入皇宫准备生擒建文帝的时候,却发现建文帝的寝宫燃起熊熊大火,原来是建文帝见大势已去,自焚宫室,杀身成仁。在大火熄灭之后,发现了几具烧焦的尸体,具宫中的太监说,这几具尸体是建文帝和他的皇后和皇子,但是已经无从辨认。所以朱棣也就把他们当成是建文帝给安葬了。

但是对于建文帝朱允炆的生死和下落一直以来都没有一个定案。有的人说烧死的就是建文帝本人,但有的人说建文帝借这场大火从宫中的密道逃了。而后期朱棣也专门派人查访过建文帝的下落,还是分兵两路,一路派出礼部侍郎胡濙前往两浙地区进行查访。一路是郑和率领的大明船队,远赴西洋进行查访。但是最终建文帝的下落和生死也没有一个定案,这也成为了历史上有名的悬案。

另一件事也发生在明朝,是“晚明三大疑案”之一的梃击案。这件事发生在明朝万历年间,当时的万历皇帝的皇后没有儿子,大臣们建议立皇长子朱常洛为太子,但是万历皇帝并不喜欢这个儿子,因为这个儿子是他和一个宫女所生。万历皇帝当时宠爱的是郑贵妃,郑贵妃育有一子,为朱常洵。万历皇帝爱屋及乌,十分宠爱朱常洵,便想更改明朝立国以来的惯例,立嫡立长,想废长立幼。但是这种想法遭到了当时几乎所有大臣的反对。万历皇帝迫不得已,只能立朱常洛为太子。这也就是明朝历史上有名的争国本事件。

在立了太子之后,突然有一天,一个名叫张差的庶民,手持木棒闯进了太子寝宫,意图刺杀太子,而且还击伤了太子宫中的几个太监。最终当然很快被拿下。经过审问之后,张差交代说是郑贵妃手下的两个太监将他引到宫中的。这就很明显了,是郑贵妃为了让自己的儿子登上太子之位,从而想要谋杀太子。

但是如果真要谋杀的话,谁会采用这么弱智的方式呢?让一个庶民手持木棒,直闯太子寝宫进行刺杀。这种刺杀成功的可能性几乎为零。只要是正常人,都不会采取这样的方式进行行刺。所以这件事的内情是非常值得推敲的。

有的人说这事朱常洛为了打击朱常洵母子采用的苦肉计,但是这也说不通,因为整个事件太诡异了,根本不像一个正常的刺杀事件。后来这件事以张差被凌迟处死,那两个引他入宫的郑贵妃宫中的太监也被赐死。整个事件也就不了了之了。

但是这件事最终也没有真相大白,成为明朝历史上的一大悬案。

历史由于年代的久远,还有统治者的掩盖,有些都成了奇案。下面就来列举一下几个著名的历史奇案。

唐朝的时候,有一本著名的玄学奇书《推背图》。相传这本书是李淳风和袁天罡所作。李世民问他俩大唐国运,谁知道两个人直接就说出了唐朝几千年之后的历史,把唐太宗都听懵了。这本神奇的预言书,跟那些传说中的预言书不一样,推背图的真实性已经得到了认证。而且最神奇的是,这本书还推测了我们现在2021以后更多的历史。明末清初的毛宗岗,在这本书的卦象上做了批释,在他生活的时代以前的都得到了完美的印证,他也能写出相应的历史事件。可是清朝之后的,他只能去猜测了。但是作为我现代人,看了都知道那些是什么事。但是我们时代更往后的,都不知道是怎么回事了。所以说,都不知道这到底是什么回事,我们古代的玄学可以这么神奇。还是说这两个人是穿越过去的。

清代末年的时候,慈禧太后去世前后,也有两桩奇案。光绪皇帝本来是被软禁起来了,身体虽然虚弱,但是他去世的时候才38岁。而且光绪皇帝死在了,慈禧太后去世的前一天,虽然官方说法是光绪皇帝也是病死的。但是大家明显都不相信。后来小德张顶替了李莲英,成为了太监总管。李莲英也是落魄的被小德张赶出去了,李莲英的死也是一个谜底。都说他死于疟疾,但是他病逝的先后那个季节都不是疟疾的病发季节。再说小德张,他后来清亡国后还娶了媳妇。很多人都怀疑他没有阉割干净,又长了出来。

历史上最不可思议的大案,你都知道哪些?

纵观中国历史,其实发生过很多大案、要案、奇案,要逐个讲起来,恐怕三天三夜也未必讲的完。今天,我们便挑选三个出来讲讲,分别是汉朝的周亚夫案、北宋的狸猫换太子案和明朝的空印案,这三个案子的确可以称得上不可思议。

周亚夫案:定罪手法不可思议

提起周亚夫,大家恐怕已是极为熟悉,其先后辅佐汉文帝、汉景帝两朝,以善于治军领兵、直言持证著称,更是仅用三个月便平定了汉景帝时期的“七国之乱”,拯救了汉室江山,当可谓功勋卓著。然而其最终却落下个绝食自尽的下场,不得不令人叹息。

周亚夫

因为一手平定“七国之乱”的原因,汉景帝起初对其极为器重,在丞相陶青因病退职之后,周亚夫逐被任命为丞相。然而,由于周亚夫性格过直,曾多次当面顶撞惹怒汉景帝,甚至因匈奴将军唯许卢封侯之事而赌气辞职,虽然因其功勋卓著而未受惩罚, 却也导致汉景帝对其逐渐疏远,最终为其悲剧结局埋下了祸根。

周亚夫晚年之时,其子周阳见其年老,便偷偷买了五百甲盾,准备在其丧葬时使用,然而甲盾却是禁止买卖的。后因周阳给佣工期限太少,又不想早点付钱,导致佣工将其私自买卖国家禁品之事进行了告发,景帝于是令人追查此事。

汉景帝刘启

由于周亚夫并不知晓,因而对于追查之事不知该如何应答,负责调查此事的官员对其脾气也算有所了解,故而以为其是赌气不应,于是便向景帝进行了报告。景帝一怒之下,便让最高司法官廷尉负责审理。

对于廷尉审理此案的经过,《史记·绛侯周勃世家》有所记载,定罪过程简直可以用不可思议来形容。

廷尉问周亚夫,“君侯为何要谋反啊?”

周亚夫回答,“儿子买的都是丧葬品,怎么能说我要谋反呢?”

廷尉竟然又说道,“这么说你不是打算活着时造反,而是要死后造反了?”

周亚夫最终绝食而亡

结果,性子耿直的周亚夫不堪受辱,以绝食对抗,最终于五天后吐血而亡。

狸猫换太子:极为著名的奇案

受《三侠五义》、《包青天》等艺术作品的影响,北宋的“狸猫换太子”之案当可谓妇孺皆知。

狸猫换太子

此案发生于宋真宗晚年,当时郭皇后已经去世,刘氏、李氏则同时怀孕,于是便有了谁先生下太子,谁便为后的说法,为了争夺正宫之位,刘氏便和郭槐定计,在接生婆尤氏的配合下,将李氏所生之子换成了一只剥了皮的狸猫,污蔑李氏生下妖孽。刘氏令宫女寇珠勒死皇子,寇珠不忍,于是偷偷将孩子送往八贤王处抚养。

于是,刘氏生下儿子后,便顺利成为了正宫,之后又在真宗面前进谗言,于是真宗便下旨将李妃赐死。结果小太监余忠资源替李妃殉难,太监秦凤则将李妃秘密接出送往陈州,为了保守秘密秦凤也自焚而死,李妃孤苦无依,只得在陈州乞讨为生。

包拯

六年后,刘氏的儿子却夭折了,真宗无奈之下只得将八贤王的儿子(当年被换走的皇子)收为义子,并立为太子。真宗去世后,李氏之子赵祯便继位为帝,是为宋仁宗。包拯在奉旨到陈州查处国舅庞煜舞弊案之时,却无意得知了此案真相,逐将其带回开封。之后,包拯臣子向宋仁宗狄皇后贺寿之机,将李妃带入宫中,李妃这才得以和亲生儿子赵祯相认,并道出了真相。后来,包拯又设计让国槐供出真相,已做了太后的刘氏知道阴谋败露,自尽而死。

宋仁宗赵祯

事实上,这个案子只是虚构的,但刘氏去世之后,此事的确发生过波澜。明道二年(1033年)三月,刘太后病逝之后,杨淑妃告知宋仁宗赵祯“刘太后并非其生母,其生母另有他人”,而燕王赵元俨(八贤王原型)也告诉赵祯“其生母李宸妃被刘太后毒害”。赵祯一怒之下派兵包围了刘太后住宅,自己则率人前往安放李妃灵柩的洪福院查看,结果发现其尸身被水银浸泡,容貌如生、衣着华丽,并没有被人暗害的症状,于是叹道,“人言岂能信?”于是下令撤掉了包围刘太后住宅的士兵。

历史上的重大案件

例如苏轼时期的乌台诗案。唐朝杨贵妃时期的安碌事件等等的事件我都想知道,越多越好
  1.明末三大奇案:红丸案、移宫案、梃击案.
  万历四十三年(公元1615年)五月初四晚间,有个手持枣木棒的汉子,悄悄闯进了皇太子居住的慈庆宫,并用木棍将守卫宫门的人打伤,又闯入前殿的屋檐下,被擒获。这就是所谓梃击案。谋杀者据说是名疯子,受人指使,欲加害皇太子。在审理过程中,案情几次反复。实际情形是,谋杀者张差不疯不傻,是受宫内太监的引诱,并被接应到宫内行凶。由于皇家内部的矛盾和朝官的派系之争,受牵连的人很多。
  公元1620年八、九月之交,刚当皇帝不过30天的朱常洛一命呜呼了。据说他的死,与他病中所服的红色药丸有关。红色药丸究竟是寿药、道家丹丸还是别的什么毒药?一时间朝野纷沸,连宰相、皇贵妃都被牵连到此案之中。这就是“红丸”案。
  移宫案,说的是,一些不应占居乾清宫(皇帝所居之宫)的妃嫔占居了那里,朝官中有人为了体制,要求她们迁出,由此而生出许多事来。先是万历帝的妃子郑贵妃以照料疾病中的万历帝为名,住进了乾清宫,万历帝死后,她还赖着不搬出来,弄得新皇帝不能搬进乾清宫,大臣们觉得太失体统,用尽心机,郑贵妃才不得不搬出来。朱常洛进乾清宫时,他的妃子李选侍跟随入居。红丸案发,朱常洛死去,这位曾想做皇后而不成的李选侍也效郑贵妃的样,不仅赖在乾清宫不出来,还把即将登基的皇长孙扣在身边,不许人见。群臣设法,将李选侍藏起来的新皇帝找到,几经争夺,新皇帝逃脱李选侍,她才不得不搬出乾清宫。搬时仓促,宫内珍宝丢失不少。
  后来,恶宦官魏忠贤上台,三案又被抖落出来,不少人遭受无罪之难。待明朝末代皇帝崇祯登位后,重惩魏党,又将三案翻了回去,给被魏党整死的人平反昭雪。

  2.满清明间四大奇案——杨乃武与小白菜、杨三姐告状、张文祥刺马案、淮安奇案
  A\杨乃武与小白菜
  清末,余杭士子杨乃武应乡试中举,摆宴庆贺。房客葛小大妻毕秀姑颇有姿色,人称"小白菜"。她本是葛家童养媳,曾在杨家帮佣,与杨乃武早有情愫,碍于礼义名份,难成眷属,只得各自婚娶。余杭知县刘锡彤曾为滥收钱粮敛赃贪墨,被杨乃武联络士子上书举发,断了财路,心怀怨隙。他儿子刘子和用迷药奸污了毕秀姑,又把她丈夫葛小大毒死。刘锡彤为保住儿子性命和发泄私愤,便"移花接木",把杨乃武骗至县衙,严刑逼供,以"谋夫夺妇"定拟,问成死罪。杨乃武和其胞姐杨淑英、妻子詹氏不服,屡屡上诉,历时二年,前后几十堂,皆因刘锡彤上下疏通贿赂,以致官官相护,依旧判定死罪,并详文刑部。詹氏也因上告失败而获罪被拘,幸同科举人汪士屏联合士绅上书刑部辨冤,刑部侍郎夏同善驳回详文,并请得谕旨命浙江三大宪会审。杨淑英为救弟弟,怀抱侄儿去省城探监,求秀姑据实翻供,毕秀姑深觉愧疚,当即应允。谁知浙江巡抚杨昌浚为保住自己面子和众多参审官员顶子,依仗拥兵边疆左宗棠之势,会同藩台、臬台蓄意抗命,不准毕秀姑翻供,复以"通奸谋命"定拟,上奏。杨昌浚此举激起浙江士绅公愤,杨淑英在他们支持下,至狱中让杨乃武写冤状,冒死赴京,滚钉板告状。光绪帝生父醇亲王痛恨杨昌浚蔑视朝廷,又怕各省督抚仿效,决意替杨乃武翻案,以示警饬。正当杨乃武看透黑暗吏治,与秀姑欲以鲜血、头颅祭告天下:"大清百姓盼望青天"之际,得到了醇亲王"大清有青天"的回答。出狱之日,杨乃武目击毕秀姑奉懿旨,被押解尼庵削发为僧,自己虽保住了命,却已一身伤残,几为废人,连举人功名也不准恢复,不禁黯然自问:"我这冤案是昭雪了么?大清真有青天么?……"一曲冤歌传百年,长伴遗恨说青天!
  B\名伶杨月楼冤案
  杨月楼是某京剧戏班演小生的名伶,由于演技扮相俱佳而名噪一时,时誉赞其玉立亭亭艺兼文武。同治十一年年十二年年期间他在上海租界著名戏园金桂园演出倾倒沪上男女一般京调非偏爱只为贪看杨月楼。就在同治十二年年冬天杨月楼因与一商家女子的姻缘而引发了一场官司。杨月楼在金桂园连续演出表现男女之情的梵王宫等剧,一广东香山籍茶商韦姓母女共往连看三天韦女名阿宝年方十七,对杨月楼心生爱慕。归后便自行修书细述思慕意欲订嫁婚约,连同年庚帖一并遣人交付杨月楼约其相见。杨月楼且疑且惧不敢如约,韦女遂病且日见沉重。其父长期在外地经商未在沪,其母即顺遂女意遣人告知杨月楼,令延媒妁以求婚。月楼往见遂应约,倩媒妁具婚书,行聘礼订亲并开始准备婚事,但事为韦女叔父所知以良贱不婚之礼法坚予阻拦谓,惟退。
  韦母遂密商杨月楼仿照上海民间旧俗行抢亲,韦女叔父即与在沪香山籍乡党绅商以杨月楼拐盗罪公讼于官。于是正当其在新居行婚礼之日县差及巡捕至执月楼与韦女,并起获韦氏母女衣物首饰七箱据传有四千金,在将韦女解往公堂的路上,据记小车一辆危坐其中,告天地祭祖先之红衣犹未去身也。沿途随从观者如云。审案的上海知县叶廷眷恰亦为广东香山籍人痛恶而重惩之当堂施以严刑,敲打其杨月楼胫骨百五。女因不仅无自悔之语反而称嫁鸡遂随鸡决无异志而被批掌女嘴二百。二人均被押监待韦父归后再行判决。此案一出立刻传遍街衢舆论轰动杨月楼是红极一时!人人皆知的名优犯了这样颇富戏剧性的风流案自然格外引人注目。同时优伶一向被视为贱民而韦姓茶商则不仅属良家且捐有官衔,是有一定身份!家资小富的商人杨月楼以贱民之身而娶良家之女违反了良贱不婚的通行礼法,此外韦杨婚姻有明媒正娶的正当形式而乡党则以拐盗公讼于官县官又以拐盗而予重惩,这种种不合常规的事情也引起人们的兴趣因而一时众论纷纷。最后为案澄清冤屈的人是慈禧太后。不过,杨月楼案却是糊糊涂涂的了断。参与制造此案的人都未受到一点影响,照样高高兴兴当官搂钱。而杨月楼的妻子韦阿宝,亦被其父逐出家门不知下落。杨月楼忧愤改名为杨猴子,自取辱名,以表其对官场黑暗及当时戏子社会地位低下处处受欺的不满。
  C\张汶祥刺马案
  太平天国失败后,人们传言曾国藩有野心,其实他的部下早就怂恿他谋取帝位。在与太平军作战时,清廷不得不依重湘军,但是,如今太平军被“荡平”了,她能允许曾国藩在江南坐大吗东南卧着一只虎,她睡觉也不安心。于是她把曾国藩调离江宁,派马新贻任两江总督,迅速裁撤湘军。
  江宁是湘军攻下来的,两江一直被湘军视为私地,他们在那里经营了数年,岂能轻易让给马新贻。马新贻几十年来一直没有自己的军队,了然一身来到江宁,如入龙潭虎穴。马新贻被刺,朝廷心中明白,为了不致激起兵变,动摇清王朝的统治,赶紧调曾国藩回莅江宁坐镇。从此,两江总督宝座长期掌握在湘系手中,其他人不敢问津。
  太平天国失败后,湘军的劣根性充分暴露出来,他们比土匪还要凶残,明目张胆地肆疾抢掠。清末施行裁勇改兵制度以后,几万湘军士卒被裁撤,其中不乏将领。这些人并不回乡务农,而是到处游荡掳掠。有些人参加了哥老会,有些人本来就是哥老会成员。湘军裁撤扩大了黑势力,散兵游勇又与黑势力结合,成为社会的一大公害。马新贻在惩治散兵游勇时非常严厉,尤其是他任命以剽悍著称的袁保庆为营务处总管,抓到为害百姓、有非法行为的散兵游勇即就地正法。散兵游勇和黑势力对他恨之入骨。
  那个曾给孙衣言透过口风的颜士璋颇有心计,他写了一本《南行日记》,记述了赴宁的全部过程。据他的曾孙颜牧皋说,日记中写道:“刺马案与湘军有关。”“刺马案背后有大人物主使。”
  张汶详刺杀马新贻,在警卫森严的督署重地一扑而中。马新贻被刺后,立即有“刺马案”戏文上演,而且正值乡试,安徽学政殷兆镛出试题,竟然寓其讥讽,乔松年也来凑热闹,写了一首歪诗作证,湘军将领给张汶详立碑等等。所有这一切都说明刺马案是一件有计划、有组织的政治谋杀事件。从案件的实施,到舆论的有力配合,以及对审案的精心策划和对结案的精明设计,都说明它出自高人之手。
  D\淮安奇案
  清嘉庆十三年(1808)淮安水灾,官府赈济,李毓昌奉命至山阳县查赈,住在善缘庵。知县王伸汉要李多开户口,以中饱私囊。李不从,王惧事泄,买通李仆毒死李毓昌。知府王毂亦受王伸汉赂银4000两,验尸时即以自缢报案。李叔从遗物中发现血迹,开棺验见服毒状,赴京告状。山东抚臬奉旨复查如实,就把王伸汉等拘至刑部严讯。一讯得实,王侵贪赈灾银23000两,同知林永升1000两,其余数十人各得不等。王伸汉处斩刑,知府王毂处绞刑,江督铁保、同知林永升均革职,遣戍乌鲁木齐,江苏巡抚汪日章革职,留河工效力,李的随从是在李的墓前凌迟处死皇帝老儿真发怒了其余佐贰杂职获徙流杖责者8人。

  3.清宫四大奇案:是指“太后下嫁”、“顺治出家”、“雍正被刺”和“狸猫换太子”。
  一、太后下嫁
  太后下嫁就是太后下嫁摄政王。太后是指清太宗皇太极之妃、世祖福临的生母,卒于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被谥为孝庄文皇后;摄政王即指摄政睿亲王多尔衮。孝庄文皇后系多尔衮之兄嫂,弟妻兄嫂,按照汉人道德观念来看,是一件太不光彩也太不文明的事。有清一代,对此讳莫如深,求其明文记载则无有也。
  但清末才刊行的《苍水诗集》有句云“上寿称为合卺樽,慈宁宫里烂盈门;春宫昨进新仪注,大礼恭逢太后婚”,即是指太后下嫁这件事说的。诗作者张煌言是清初人,与多尔衮同时,所说当有所本。另据《朝鲜李朝实录》仁祖二十七年(1649年,清顺治六年)二月壬寅,亦有“皇父摄政王多尔衮”这样去“叔”字改称“皇父”的记载,它间接地透露了多尔衮称皇父“已为太上”与太后相对称,正是太后下嫁的一个旁证。何况多尔衮之改称“皇父”不但明载于《清实录》与蒋良骥《东华录》等书中,即当时流传到今的许多档册和文告中,于抬写皇上处,一并抬写摄政王,而摄政王之上,或冠以“皇叔父”,或冠以“皇父”字样。
  我们也不要忘了另一个事实:满洲入关以前的社会性质虽已由奴隶制迅速向封建制过渡,但很早很早以前女真人的落后习俗,如弟娶兄妻、妻姑侄媳的一些群婚制的残余,延续到入关初年,也是不足为怪的。那么,太后下嫁这件事是可以相信确有其事的。
  二、顺治出家
  史载顺治十七年(1660年)八月十九日,皇贵妃董鄂氏薨。世祖福临哀悼殊甚,为之辍朝者五日。旋即下谕追封为皇后。董鄂氏仅仅是个贵妃,为什么要这样滥加谥号,并晋封她为皇后呢?
  有的人于是以讹传讹,说这个妃子是明末人冒辟疆的姬人董小宛,当清军入关之初,被掠至京师,后入宫,赐姓董鄂氏,跟着又册立为贵妃。谁知董氏入宫之后,竟以不寿卒。然世祖之于董贵妃,宠冠六宫,莫与伦比,乃红颜薄命,惹得世祖终日闷闷不乐,不数月,遂弃皇帝不为,遁入山西五台山,削发披缁,皈依净土。上述就是顺治出家的由来,历来故老相传如此,是否真有其事呢?
  首先我们应该承认清世祖福临好佛,宫中延有木陈 、玉琳王秀二禅师,尊礼备至。世祖钤章有“尘隐道人”、“懒翁”、“痴道人”等称号,又谕旨对木陈有“愿老和尚勿以天子视朕,当如门弟子旅庵相待”云云。世祖信佛是事实,谁也否认不了的。
  其次要说,世祖死去前几个月,适值孝献皇后董鄂氏之丧,世祖哀痛过情,为世所叹异。因而就有人认为世祖是由悼亡而厌世,终于脱离尘网,遁入空门。从此传为“万古钟情天子”的一段佳话。这是与历史事实不符合的。不错,由于世祖好佛,他死前确实有过要求祝发为僧的念头。但事实上在他死去的前几天,只是叫他最宠任的内监吴良辅去悯忠寺(今北京市广安门内法源寺)削发,他本人也曾亲自前往观看过。这里还说明世祖当时并无大病。那么,世祖是怎样死的呢?据当事人王熙《王文靖集·自撰年谱》载:“奉召入养心殿,谕:朕患痘,势将不起。”张宸《青王周集》亦称:“传谕民间毋炒豆,毋燃灯,毋泼水,始知上疾为出痘。”两人所记完全相合,可以互相印证。这就很清楚地告诉我们,世祖既死于出痘,那么,遁入五台山祝发为僧的说法,就并不可信了。
  三、雍正被刺
  世传清世宗胤禛暴崩的原因,说法不一,有说是被刺而死的,振振有词。这一说法究竟可信吗?
  说来话长,它起因于雍正七年(1729年)曾静、张熙一案。曾静慕明末人吕留良的为人,以排满复明为职志,因遣其徒张熙诡名投书川陕总督岳钟琪,劝他为祖先(岳飞)举义,不成,狱兴、辞连吕留良。世宗严加处治,戮留良尸,留良子葆中,时为编修,亦论斩。传说吕留良有一个幸存的孙女,名叫吕四娘,她的剑术之精,冠绝侪辈,立志要为父祖报仇。后来她潜入宫内,终于刺死了世宗,并把世宗的脑袋割下,提着逃走了。
  好事的人说是根据鄂尔泰传记的记载,说世宗暴崩的那一天,上午还“视朝如恒,并无所苦”,就在那天下午,忽召鄂尔泰入宫,而外间喧传世宗暴崩的消息已满城风雨了。鄂立刻“入朝,马不及被鞍,亟跨骣马行,髀骨被磨损,流血不止。既入宫,留宿三日夜,始出,尚未及一餐也”。人们认为,当时天下承平,长君继统(清高宗弘历二十五岁登位),没有什么大不了的事情要搞得这般惊慌失措的。这就只能说明世宗被刺的说法并非没有道理。
  这里需要将真人真事与野史传闻区别开来,曾静、张熙一案牵连的吕留良等人都是真人真事,是历史真实;但提到吕留良的一个孙女,是传说,不是历史事实。世宗死的年月日是事实,但说他是暴崩,并不见明文记载,也只是传说,目前尚不能证实其事。此其一。
  上述鄂尔泰传记所描述的鄂仓皇上朝一段情节,写得惟妙惟肖,好像真有其事似的。但至少在正史记载里,如《清实录》、《清史列传》、《清史稿》等书并没有这类的记载。当然,没有文字记载,不等于没有这件事;而且直到今天仍无法得到证实,也就不可能确认有这件事;即使鄂尔泰的仓皇上朝是事实,也不能证明世宗一定就是被刺,因为二者并没有必然的内在联系。此其二。
  世宗本人好佛好道,“所交多剑客力士”,传说“结兄弟十三人”。皇帝与人结为兄弟之事,未必可信;但既好佛好道,多交剑客侠士,则炼丹求长生之术,容或有之。求长生吞丹药,以致暴崩,也有可能。秦皇、汉武之事,早有先例在。此其三。
  有人建议发掘清西陵的泰陵(清世宗胤禛的陵墓),看看世宗到底有无头颅,以证实被刺与否。后因发掘工作过忙,未果,当然,清世宗死于1735年,尸骨早寒,一旦发掘,果能得其一二遗骸,固可定案,但要付出的代价未免太大,也只好等待将来再说了。
  四、狸猫换太子
  这里指的是清世宗胤禛与海宁陈氏换子的传说。浙江海宁陈氏,从明末起,累世簪缨。数传至陈之遴,清初降于清,位至极品。稍后,陈氏一家,如陈说、陈世倌、陈元龙等父子叔侄,都是高官厚禄,尊宠备至。康熙年间,世宗时为皇子,与陈世倌尤相亲善。恰巧碰着两家各生一子,年、月、日、时辰无一不同。世宗听说,十分高兴,命抱子入宫,过了许久,才送回去。陈氏发现,送还的已经不是自己的男孩,而且易男为女了。陈家万分震怖,但又不敢出来剖白,只得隐秘其事。高宗尝南巡至海宁,当天即去陈家,升堂垂询家世甚详。将出,至中门,命即封闭,并告以后不是皇帝临幸,此门不得再开。所以此后陈氏家中永远关闭其门,从未再开过一次。也有人说,清高宗弘历对自己的身世怀有疑团,所以南巡到陈家,想亲自打听清楚。上述这些传说,盛行于前清末年。当时革命排满之风最盛,对清代诸帝极事丑诋。传闻异辞,其中真伪夹杂,有必要为之剖辨。
  海宁陈氏一家,如陈说、陈世倌、陈元龙父子叔侄,位极人臣,皆是事实:就是清高宗南巡去过陈家,也是事实。按清制,皇帝到过的人家,经过的大门是必须封闭,禁止再开的。但不能由于有这些历史事实,就说清世宗与陈世倌有以女换子之事了。
  清代旗人生子一定要报都统衙门,宗室生子一定要报宗人府,定制十分缜密。何况紫禁城内,门禁森严,怎么能随便抱子出入宫内?显而易见,这些都是清末汉人在排满的革命浪潮中,无中生有地编造出来的。
这个太多了吧!每段历史都很好看的
文章标题: 历史上有哪些大案奇案
文章地址: http://www.xdqxjxc.cn/jingdianwenzhang/148986.html

[历史上有哪些大案奇案] 相关文章推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