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喜蛋文章网
你的位置:首页 > 经典文章 > 文章正文

阉党及魏忠贤明明误国误民,为什么现在的地摊文会对其洗白 为什么大众宁愿相信地摊文

时间: 2022-08-31 13:01:33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91次

阉党及魏忠贤明明误国误民,为什么现在的地摊文会对其洗白 为什么大众宁愿相信地摊文

历史上东林党与阉党哪个更误国?你怎么看?

在大明王朝的迅速崩塌中,东林党的危害远远比阉党的危害大,原因如下。

一.以阉党为首的魏忠贤,虽十恶不赦却从没有阻碍过明王朝的重大决策,反而极力维护,而东林党则不然,说是祸国殃民也不为过。

了解过历史的人都知道,魏忠贤虽然十恶不赦且贪权,但他从未伸手贪污过国家拨给地方赈灾的银两。举个很明显的真实事例,在明朝末期,北方天灾频繁,地方百姓苦不堪言,崇祯皇帝为了安抚百姓,曾经从国库拨给地方巨额赈灾银两。

当时的魏忠贤尚已经被崇祯迅速除掉,没有了以魏忠贤为首的阉党打压,东林党迅速恢复元气。崇祯拨给地方的赈灾款项还没到达百姓手里,在经由东林党人手里下达地方后,款项已经所剩无几,要知道当时的崇祯皇帝为了这些赈灾银两可以说是节衣缩食省吃俭用,反而被他所认为忠诚的东林党文人贪污一空。

而他所认为奸臣的魏忠贤呢?在魏忠贤还在时,崇祯拿不出赈灾银两,交由魏忠贤办理,在魏忠贤的胁迫威逼下,东林党人被迫纷纷拿出自己的银两赈灾,往下拨款时也没有任何人敢从赈灾款里拿一分钱。因为一旦拿了,就会被魏忠贤抄家灭族,可以说当时的东林党人怕极了魏忠贤。正是因为由于魏忠贤的存在,东林党的文人才敢有所收敛,也只有魏忠贤的雷霆手段能震得住东林党。
在有关于明王朝的几乎所有重大决策中,如平叛、赈灾等都是魏忠贤等人极力维护和出谋划策,从来没有妨碍过。也正是因为魏忠贤的一力震压和调和下,辽东袁崇焕还能跟当时的努尔哈赤的叛军分庭抗礼。反而魏忠贤死后,边关大军纷纷兵败如山倒,袁崇焕也被灭杀,大明王朝自断臂膀,而内又起义不断,这一切跟东林党人都脱不开关系。

二.魏忠贤虽然罪大恶极,但自始至终从未想过要背叛明朝统治者,反而是那些虚伪的东林党人,在明朝灭亡时投降叛国。

不否认魏忠贤实在可恶,但他作为臣子只是贪权而已,就跟后面的鳌拜一样,虽然争权夺利功高震主,但本质上并没有想过要反。反而是朝堂之上的东林党人,在后期明朝准备灭亡时,连一分钱都不愿意拿出来给前线军队筹军粮,哪怕崇祯拉下脸面哀求,他们十万两也拿不出。

然而讽刺的是,在李自成攻入北京后,在当时随便的一家大臣家里都搜出了上百万两白银。当搜刮一遍京城的所有大臣府邸之后,搜到了高达七千万两白银,这可是当初在朝堂之上崇祯皇帝苦苦哀求连十万两白银都都拿不出来的东林党人啊。连最后崇祯皇帝都不得不承认东林党的祸害:“君非亡国之君,臣皆亡国之臣”。

总结:事实无论是以魏忠贤为首的阉党还是东林党,本质上都是一类人,只不过魏忠贤是贪权不叛国,而东林党则是贪权贪钱叛国,东林党人作为臣子的自私程度和危害比魏忠贤远远大的多,真的是应了那句话经典名言:“书生误国”。

东林党和阉党是俩个不一样的党派,要说误国,这个问题还真的说不清楚了,毕竟一个党派的存在那也是通过国家的认可的,它的存在肯定是有一定的意义的,不能说是一个没有必要的存在的,如果真的是这样,那么当初为什么要成立这个党派呢?还会引发很多党派之争,只是有时候在某些方面确实没有做得那么好而已了。一个国家的存在是需要被人爱戴和拥护的,那么东林党和阉党这两个党派到底是怎么回事呢?下面我们来分析一下这个问题?

一,东林党人就是空喊口号,却无实用价值。

这帮人在谈论事情,议论时政,宣传正能量的时候,那是一等一的高手,像顾宪成这样的人,拥有了一批自己的铁粉,但是,只要不说实际的事情,那就好。只是说说而已,你做的事情没有那么好那有什么用呢?就是那种口头上说得很好,可是做事情的时候却是相反的这种人,这种人在喊口号的时候可高兴了,又得民心,然后天下人都认可他的想法,都在支持他,就像是我们现在娱乐圈的大明星一样,走在哪里都是支持他的粉丝,其实做起事情来,又没有说的那么好。

二,魏忠贤时期征收的是商人税,使得国库相对充盈。

但是,东林党人上来了以后,人家取消了,征收农业税,这样子还加大了农民的负担,虽然魏忠贤不算是一个好人,因为他也觉得自己在皇帝身边受宠,然后就利用自己身份办事情,还都不是一些好事情,在皇帝身边的时候他表现得就像是一个很衷心的人,在其他人身边就说自己是皇帝身边的红人。可是这些都是因为他自己自私自利,都是为了他自己的利益,而不是东林党人在为了自己利益的同时也在伤害这个国家,而且魏忠贤最后也是被崇祯解决了。

三,不管是哪个党派,他们在做事情的同时,对国家有好处也有不好的地方,因为他们一开始存在是得到国家的认可的。

可能一开始存在也是因为统治者听了他们那些不切实际的想法,想法倒是天花乱坠,可是实践起来就不是这样子了。魏忠贤是个什么样的人皇帝也看得明明白白,所以说最后还是崇祯把他给解决了,这两个党派要说是哪个误国最深呢?那就是东林党了,当然也不是说阉党就深得民心,就得到了认可,两者都没有这么好,只是因为两个对比,非得选出一个的话那就是东林党了。

阉党魏忠贤和东林党都是在祸国殃民,不过东林党是打着仁慈的幌子。这两个党派的存在对于国家来说并不是一个好消息。我们现在并没有维护东林党或者是阉党,只是相对于东林党来说,阉党确实是要好那么一点点,但是两个党派不比较的话,两个都是一个不好的存在,他们误导国民,想法天花乱坠,可是实践并不是那么的好,实践结果也并不是那么的理想。

文:唯恋无名 图: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历史上忠贤不死、大明不灭,为何说是洗白事件呢?

近些年来,我们能够看到不少为明朝天启时期的“权阉”魏忠贤“平反”的文章。

在这些文章的字里行间中,对于魏忠贤废黜农业税、加征矿业税和商业税进而充盈国库的策略予以了赞同,同时还对其在辽东战场上的用人得当、举措得力并且取得了积极的战果也进行了充分肯定。当然,除了“赞同”和“肯定”魏忠贤之外,也少不了对以周延儒、钱谦益等人为代表的东林党人所进行批判,认为东林党才是明朝最终灭亡的“祸根”所在。


难道真的是“忠贤不死,大明不灭”么,或者说真的有所谓的“忠贤不死,大明不灭”这样的说法以及官方史料么?答案必然是否定的。

抛开关于魏忠贤功过是非的评价不谈,单纯的只从这句话的出处、人物和历史背景来看,“忠贤不死,大明不灭”本身就是一个彻头彻尾的,且具有鲜明历史时代特点的“伪命题”。


对照史实,记载“忠贤不死,大明不灭”典故的《燕都日记》,可谓是“漏洞百出”。

“忠贤不死,大明不灭”这句话最早的出处是明朝末年的小说家冯梦龙所撰写的《燕都日记》之中。

其原文是:

“起复内臣曹化淳,密旨收葬魏忠贤遗骸。化淳昔事忠贤,奏言:忠贤若在,时事必不至此。上恻然,传谕收葬忠贤骸首。呜呼!此真谬举矣。”

在这段文字中,引出了两个历史上颇有争论的“公案”。

其一,崇祯下令安葬魏忠贤,以表示对于在其继位之初就杀掉魏忠贤的懊悔;

其二,就是“忠贤若在,时事必不至此”所延伸出来的这句“忠贤不死,大明不灭”。


我们先来看看崇祯到底有没有安葬魏忠贤。

《明史》中关于魏忠贤的最终结局有着这样的记载:

“十一月,遂安置忠贤于凤阳,寻命逮治。忠贤行至阜城,闻之,与李朝钦偕缢死。诏磔其尸,悬首河间。”

由此可见,魏忠贤在阜城自缢身亡后,崇祯皇帝并没有就此放过魏忠贤,不仅将其重新加以凌迟之刑,还将其头颅悬挂于河间府的城门之上以示惩戒。而这些事情都是发生在天启七年(1627),也就是说北京城破、崇祯自缢、正统明朝灭亡,距离此有着整整十七年的时间,此时的魏忠贤的尸骨早已荡然无存,所谓“收葬遗骸”便是无稽之谈了。


而从崇祯与魏忠贤的个人恩怨上来说,也不可能做出为其“收葬”的事情。

崇祯登基的时候,魏忠贤给其制造了巨大的阻力与障碍,甚至他还准备找一待产妇女,编织谎言说是天启皇帝的“龙种”,进而阻止崇祯登基。之后崇祯是在天启皇帝的张皇后以及英国公张维贤的支持下登上了皇位,但是宫中依然遍布魏忠贤耳目,形势依旧紧张,张皇后更是提醒崇祯“勿食宫中之食”,足可见当时崇祯所面临的危局。

而从崇祯对于魏忠贤及其党羽的清算过程与惩治结果来看,也充分证明了崇祯对于魏忠贤的深深恨意。所以,按照崇祯皇帝的性格,为魏忠贤平反,还为其收葬,俨然不可能的事情。


而关于曹化淳说“忠贤若在,时事必不至此”,在历史上更加是不可能出现了。

首先,谁都有可能为魏忠贤说好话,唯独曹化淳不会。

《燕都日记》中的曹化淳,被刻画成为了魏忠贤的心腹,然而这是极不符合史实。如果曹化淳真的是魏忠贤的心腹,那么他在崇祯朝初年清算阉党的时候,早就应该被除掉,根本没有办法活到崇祯朝末年。而事实上,曹化淳非但不是魏忠贤的心腹,反而是魏忠贤的死敌王安的心腹。

王安与魏忠贤的结怨是在“晚明三大案”之一的“移宫案”的时候。明光宗泰昌皇帝朱常洛登基仅一个月就去世了,而此时应该继承皇位的天启皇帝朱由校又为李选侍所控制,于是王安主动与东林党的杨涟、刘一燝等人联合,一起将天启皇帝从李选侍的手中抢夺了出来。而在这期间,李选侍并不死心,她让自己的心腹太监魏忠贤(当时还叫做李进忠)誓要夺回朱由校,结果魏忠贤遭到了王安、杨涟等人的严厉喝止。

就这样,李选侍想要挟制天启皇帝以掌握朝政阴谋破产,但是魏忠贤却没有因为“主子”的失势而就此放弃争权夺势。在这之后,他凭借着与天启皇帝的奶妈客氏交好,逐步为天启皇帝所信任,开始掌握了权势,随即也展开了对于王安以及杨涟等人报复行动。最终,王安以极其悲惨的方式被魏忠贤折磨致死。


就在王安被魏忠贤构陷和迫害的同时,作为王安心腹的曹化淳也遭到了魏忠贤的打压,进而被逐出北京,安排到了南京戴罪留任。后来,伴随着崇祯皇帝的登基,曹化淳为崇祯重新启用,而他上任后的首要工作就是清算阉党集团,并且组织为魏忠贤所迫害的忠良平反昭雪。

从这个角度上来说,曹化淳对于魏忠贤是充满了深深的恨意的,毕竟魏忠贤不仅将对他有知遇之恩的王安迫害致死,就连他本人也遭到了牵连惩罚,所以曹化淳为魏忠贤说好话,断然是不可能的。


其次,曹化淳这个时候也根本不在北京,更没有陪在崇祯皇帝身边。

关于这一点,又涉及到了清明交际时候的另外一桩公案,那就是曹化淳有没有开门投降李自成。

众多文学和影视作品,特别是一些武侠小说里面,都将“开城迎贼”的“功劳”按在了曹化淳的身上。然而,按照曹化淳自己的说法,他是“家居六载”,也就是从崇祯十二年(1639年)其请假回乡开始,就一直没有回到过京城,因此也根本没有办法成为李自成的内应。


对于这一点,我还是认同曹化淳并没有“开城迎贼”。

一来,当顺天府杨博,宛平杨时茂等弹劾曹化淳的时候,当时掌握权势的多尔衮代顺治皇帝给出的批复是

“曹化淳无端抱屈,心迹已明,不必剖琛,该部知道”

,说明这件事情可信度低,并不足以为信。

二来,在康熙初年,孝庄太后以及索尼、鳌拜等辅政大臣裁撤“内廷十三衙”的过程中,杀掉了吴良辅,却没有动曹化淳,也说明曹化淳的案底相对干净,人缘也比较好,所以才没有受到牵连。

三来,清朝刚入关的时候,由于其在关外有专门的内务府来负责署理宫廷事务,并且宫廷内没有使用宦官的传统,而是有着专门的“包衣”,如果曹化淳有如此“开城迎贼”的行为的话,必然会被摒弃,而不是得到重用。

由此可见,一直到李自成攻破北京之前,曹化淳人都不在北京,何来陪伴崇祯皇帝,更何来为魏忠贤收葬,进而也不会有他那句“忠贤若在,时事必不至此”的感慨了。


那么,既然这些事情都不符合史实,那么又是怎样出现在了《燕都日记》之中呢?答案就是,这些事情冯梦龙是真的不知道,可以说都是他“编”的。

冯梦龙本身就是小说家,包括他的代表作“三言”,即《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所述也只是“源于生活但高于生活”的文学作品,并不是史实的展现。

而冯梦龙又是苏州人,并且这个时候的他一直就在江南地区,并没有到过北京,所以他对北京城内以及皇宫之中的事情,或是“道听途书”,或是“自己杜撰”,并没有切实的史料可以提供参考,这也使得冯梦龙笔下的“甲申之变”完完全全成为了一种演义式的存在。


综上所述,所谓“忠贤若在,时事必不至此”出现于本就有着极强杜撰成分的小说之中,同时是出自于一个根本不可能并且在当时也无法说出这样一句话的曹化淳之口。所以“忠贤不死,大明不灭”就是从一开始就是一个完全不存在的“伪命题”。


弘光政权特殊的政治需求,极大的促成了这个“伪命题”的诞生。

或许有人会问,明明手中没有确凿的史料,同时也没有明确的事实,冯梦龙为什么还要如此描述呢?答案只有一个,那便是服务于当时南明弘光政权的政治统治需要。

实际上,不仅仅是《燕都日记》,这一时期出版的许多文学作品都带有明显的为魏忠贤平反、替“阉党”翻案的政治指向。

对此,崇祯年间的翰林院检讨而在清朝入关后却又果断投降杨士聪对此给出了一条非常精辟的解释:

“而迎合时局,谬为夸诩。”


阉党和东林党之间的政治争斗,是明朝末年朝堂之上党争的重要旋律,特别是在明朝天启、崇祯两朝,两个党派之间的争斗已经到了剑拔弩张、你死我活的局面。魏忠贤当政时期,对东林党人进行了大肆的迫害包括杨涟、左光斗、魏大中、黄尊素等一众为人正直、办事干练的东林党籍的官员,朝堂上一片乌烟瘴气。而在魏忠贤倒台后,东林党人重新掌握了政局,随即对阉党的官员进行了清算和报复。

“是其党者,不管贤与不贤就百般庇护;不是一党,不管好与不好就百般攻击。视朋党荣枯为性命,置事实大局于不顾。”

可以说,党争耗尽了明朝内部仅存的一口元气,也让整个国家在灭亡的道路上越走越远,最终崇祯十七年北京城被李自成攻破,正统明朝灭亡。


然而,南明弘光政权在尚未建立的时候,就已经重新拉开了东林党人与阉党之间的争斗。

按照法理血统,小福王朱由崧无疑是最为合适的继承人。然而,就是因为他是六十年前引发万历朝“国本之争”的老福王朱常洵的儿子,随即遭到了以钱谦益为首的东林党人的一直反对。原因便是“国本之争”中,东林党人支持的是后来的明光宗朱常洛,极力反对万历皇帝册立朱常洵为太子,于是此时东林党人害怕过往旧事而遭到打击报复,进而担心的是自己的政治前途和政治利益,所以即便是在国家如此危难的情况下,对于朱由崧他们还是选择了反对与抵制。

然而,东林党人只是一群“理论家”,用现在一个时髦用语形容就是一群“嘴炮”,空有一腔热情却不付诸行动。最终,凤阳总督马士英联络江北四镇的黄得功、高杰、刘良佐、刘泽清等人前往淮安迎接朱由崧到南京登基,就这样,朝政就此落到了以马士英、阮大铖等阉党成员手中,而他们也随即展开了对于东林党人的迫害。


与此同时,为了证明阉党把持朝政的合法性,马士英、阮大铖积极筹划,准备重修《三朝纲要典》。

所谓《三朝要典》,是当年魏忠贤专权期间,授意顾秉谦、黄立极、冯铨等人编撰,将“晚明三大案”的矛头直指左光斗、杨涟、魏大忠、黄尊素等当时的东林党“大佬”,并以此对东林党人进行构陷与迫害,进而把持朝政的重要工具。

所以马士英等人重修《三朝要典》,一方面是要继续以此打击朝堂上的东林党人势力,另一方面,则是为了“美化”魏忠贤,“美化”阉党执政,将国家之所以如此的缘由归结到动力党人身上,从而提升自己的地位。


然而,想要达成这样的目的,仅仅靠一部《三朝要典》是远远不够的。魏忠贤在世的时候,全国上下对于他已经是骂声连连,更不用说经历了崇祯朝十多年的根深蒂固的观念沉积,魏忠贤和他的阉党是更加的臭名昭著,难以翻身。

于是鉴于这样的情况,在马士英等人的极力宣导下,上至朝堂、下至民间,展开了一场轰轰烈烈的为魏忠贤“平反”的文化运动,不断地鼓吹魏忠贤的功劳,重新将魏忠贤奉上神坛。而也只有魏忠贤名声得到翻转,那么阉党在南明朝堂上的统治才更加的有说服力,进而不至于落得声名狼藉的局面。


而冯梦龙的这部《燕都日记》正是出现在了这一时期,不管他是为了卖书的生计而有心迎合,还是畏惧阉党威严而随声附和,都无法改变《燕都日记》这份作为特定历史时期,带有特定观点主张的政治属性,因而也就更加无法将其中所记录的关于魏忠贤的内容作为给其“平反”的依据了。


纵观魏忠贤的一生,他在当时是否有所功绩,有多大的功绩,在这里我们不去评述。但是从其阴狠、残暴、贪婪、奢靡上的斑斑劣迹,以及给当时的众多朝臣、后妃和万千百姓带来的巨大灾难这个角度上来看,也是断然无法将魏忠贤从历史的耻辱柱上“请”下来的。

而所谓的崇祯皇帝为杀魏忠贤而感慨懊悔,甚至收葬魏忠贤,只是一些文人墨客的一厢情愿,历史的史实却并非如此。

至于这句“忠贤不死,大明不亡”,从其“诞生”和被编撰出版开始,就带有鲜明历史时代特点,并带有浓厚的政治统治需求,而其本质,确仅仅是一个彻彻底底的“伪命题”而已。

魏忠贤本是明朝奸臣,为何还会流传魏忠贤不死,大明不亡的言论?

大明不亡的言论?

 众所周知,大明的灭亡是农民起义导致的直接结果。为什么魏忠贤本是明朝的一代奸臣,可是还会流传说魏忠贤不死大明不亡的言论呢?其实下面三点是环环相扣的,如果这样分析下来,大明的灭亡就是魏忠贤死去之后间接造成的。

第一,东林党。
东林党一开始是一些不得志的官员,带着一群没有入世的学子在书院里面指点朝政的团体。他们发表的观点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让朝廷广开言路,让人们大胆说话;约束宦官;取消矿业的税务。刚好这最后一点儿就和今天要分析的原因密切相关。

第二,魏忠贤被杀。
在崇祯登上皇位之后,他迅速地将魏忠贤除去,还恢复了东林党人。这样一来,东林党人的观点得到了崇祯的支持,崇祯也很快就废除了矿税。因为本来收取矿税这项政策就是由魏忠贤确立的,所以在魏忠贤去世之后,这项政策也跟着被取消了。

第三,增加赋税促使农民起义。

那么随着矿税被废除,朝廷的用度却一丁点都没有减少,那么这短缺的一部分税收可怎么办?这样一来就只能增加百姓们的赋税了,可是百姓的原本就已经生活困难,此时再加重赋税,无疑就是直接逼着百姓起义。

这个言论是被现代阉党和不动脑的自媒体炒热的。现代阉党恐怕本来并不是阉党,而是一群对东林党极其不满的人,当需要树立一个反东林的标杆时,没有更好的人选,就只好启用魏公公。然而魏公公口碑实在不堪,那么首先就要推翻历史(说史书不是东林写就是满清编,全都不可信),其次再大谈魏公公的丰功伟绩(这里有个矛盾之处,既然说了史书不可信,这些成绩就不能是史书记载的,那么就肯定是编的或者曲解的喽)。就个人所见,翻案大约始自2021年,先是不温不火,到2021年后忽然大热,不动脑的自媒体为了流量向来对黑白颠倒的东西趋之若鹜,这期间你复制我我粘贴你,抄的越来越多,当初编造的谣言成了自媒体里的真相,当初大骂东林的人在胜利的喜悦中也实现了自我催眠,真正成为了魏公公的粉丝,要把为他老人家建祠堂的事业进行到底。所以说起来这东西流传本来毫无道理,但是在这个网络时代,就有了它的道理。
奸不奸我不知道,但是明朝军队确实缺钱,大明朝开国初期上百万的精锐部队横扫天下,明朝末期军队没有钱没办法,培养少数家丁部队,而魏忠贤确实能搞到钱,东林党人确实能贪污钱,没钱,军队没战斗力,军队还会造反。如果军队不缺钱,就不会做走私生意,纵观明朝末期,还是有军队能打的有血性的,可惜崇祯皇帝自段根基,少了魏忠贤的阉党就不知道天下事了,完全被东林党人糊弄。
宋朝明朝都是亡在文官手里。魏阉虽专权蛮横,但做事有个底线,尽力维护皇权,维持国家政权。他们是依靠主子而得的威权和富贵,主子玩蛋他们也完了,文官们毫无底线的挖国家的墙角,一遇大事,却可以随时转换门庭。宋末明末,守住气节的文官有几个,丑态倒是百出……
因为当时魏忠贤虽然是奸臣,但是他的权力一直很大程度地制衡了朝中其他的反叛分子,而他死了之后,朝廷中自然一片混乱,没有人去制约那些乱臣贼子,所以加快了明朝的灭亡。
文章标题: 阉党及魏忠贤明明误国误民,为什么现在的地摊文会对其洗白 为什么大众宁愿相信地摊文
文章地址: http://www.xdqxjxc.cn/jingdianwenzhang/148831.html

[阉党及魏忠贤明明误国误民,为什么现在的地摊文会对其洗白 为什么大众宁愿相信地摊文] 相关文章推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