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2-08-28 19:05:05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99次
曾国藩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风云人物,组建创办了湘军,是湘军的统领。他在太平天国运动的时候,曾国藩组建湘军力挽狂澜,经过多年的激后攻灭太平天国,对于曾国藩有人说他镇压太平天国的时候,杀的人过多,送其绰号“曾剃头”,称他为汉奸和刽子手。
我们作为后人不能站在上帝视角看过去的历史,评价一个人,要结合当时的情况和时代的背景。他作为一个朝廷重臣,必须履行官员的义务,曾国藩是清朝掌握大权第一人,镇压太平天国是他不得不去做的事情,他虽用了比较残忍的手段,但是扑灭了反抗的气焰,暂时拯救了清朝的大危机。
太平天国作为历史上最著名的农民起义运动,确实为反抗封建主义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它也并不完全就是正义的运动。到后期太平天国,势力强大,所到之处,民不聊生,滥杀无辜,造成平民百姓死伤无数,统领生活淫乱。曾国藩作为镇压该运动的主力,又怎么能说是历史的罪人呢?
任何历史人物在评判的过程中,都要一分为二、客观公正。任何历史人物都不是十全十美的,他有正面的影响,必然会有消极的作为,我们可以说曾国藩哪些历史事件做的不够好,不符合当时的历史进程,但是我们不能说,他是一个卖国贼,是历史的罪人。他忠于国家,忠于人民,清正廉洁,跟李鸿章一样被误解了许多年,希望世人能真正多去了解这样的忠臣,而不是只了解于表面。
晚晴时的曾国藩可以说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坏人,特别是对于老百姓来说,因为去多次残忍镇压人民,很多人对他有极高的评价,是因为压根不懂历史,稍微懂点历史的人都知道,曾国藩在历史上的名声很差,他还有一个外号,叫做“曾剃头”,就是因为杀人太多被起的。
曾国藩在晚晴的时候是属于地主阶级的!他考虑的只有自己的位置和晚晴政府,因为晚晴政府可以保护他的存在,而他也要保护晚晴政府的安危。很多人并不知道,曾国藩还有一个外号就是“曾剃头”,这个外号是因为曾国藩多次镇压人民,然后还大肆屠杀那些不满清政府的人民,而且对于不满清政府而抗议的人民,曾国藩基本上都是极其残忍的斩首,这也就是为什么曾国藩外号叫“曾剃头”的原因,清政府之所以能活那么久,大半原因是因为有他存在,他和清政府也得意继续压榨人民,这种人居然还有人对他也极高的评价,真的是“认贼作父”啊!
怒我直言,那些对曾国藩也极高评价的人,都是不懂历史的蠢人。但凡稍微了解点历史,哪怕是清朝的历史,都不会去给曾国藩评价,因为这是丢人现眼的表现。曾国藩在世期间,屠杀的人民不知道多少,不然你以为“曾剃头”的外号怎么来的,还多次镇压人民,而且还是血腥镇压的那种。对于清政府来说,曾国藩的确是很好的,因为他维护了清政府的统治,但是对于人民来说,对于百姓来说,他就是一个恶人,而且还是下十八层地狱的那种!
总的来说,曾国藩就是一个维护统治阶级而不择手段的恶人,之所以很多人对其的评价极高,是因为这些不懂历史,相信那些无用的“成功学”,说不定这些人的祖先还在抗议清政府的运动中被曾国藩血腥镇压了呢。
曾国藩算得上是中国封建社会最后一个“圣人”。不过,他这个圣人,和历史上出现过的圣人是不一样的。他一度受到两种截然不同的评价。有人认为他是“圣人”,有人则认为他是“屠夫”。尤其在对待太平天国运动的问题上,被称为“曾剃头”,是不折不扣的刽子手。那么,应该怎样评价曾国藩呢?
(曾国藩)
我们先来说说,为什么曾国藩之前的那些“圣人”,并没有得到很否定的评价。
我们这里讲的“圣人”,主要是指在儒学上成就比较突出的,并且严于律己,在道德修为上,严格按照儒学的信条来说话行事的人。不包括那些比较贤明的皇帝。古人把一些贤明的皇帝也称为“圣人”,这不过是一种政治宣传而已,不属于我们这里提到的圣人的范畴。因此,按照这个标准,我们所讲的圣人,就主要是孔子、孟子、董仲舒、韩愈、朱熹等等。
这些圣人,他们都有一个非常明显的特点,虽然他们要求老百姓应该遵守秩序,遵守礼仪,服从统治阶级的统治。其最终的目的,是为了维护封建统治。但是,他们所站的立场是不一样的。他们往往会站在第三方的立场,在要求老百姓遵守礼仪的同时,也希望君王对老百姓实施仁政。有些圣人,比如孟子走得更远,他说“民为贵,君为轻,社稷次之”,这样的话,更加偏向于作为被统治阶级的老百姓。
当然了,儒家圣人们这样做,也有个人目的。比如董仲舒提出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实际上就是把儒家圣人提到了极高的地位。君王居于政治统治地位,圣人居于文化统治地位。而且圣人的地位甚至比君王还高,中国古代出现过非常多的朝代,这些朝代不断更迭,你方唱罢我登场。但是儒学圣人在文化上的统治地位,却从来没有改变过。孔子作为“万世师表”的地位,从来没有动摇过。
(清朝重臣曾国藩)
儒学圣人之所以能够取得成功,显然与他们看起来就像站在第三方的立场上是分不开的。他们的做法,决定了统治阶级很喜欢他们,被统治阶级似乎也很喜欢他们。
而曾国藩一开始就有做一个儒学圣人的志向。他在言行方面对自己要求非常严格,绝不做违背礼仪的事情。他在“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方面,给世人做出了表率。
历史上曾有关于他努力压制个人性方面欲望的记载,他为了抑制自己这方面的欲望,甚至把自己搞到了苦行僧的地步。当然了,儒学其实并不是要禁欲的,儒学是入世的,是追求美好生活的。但是儒学发展到最后,成了儒教,也就是说成了一种宗教,在这种情况下,禁欲就成了儒学圣人们的一种高标准的追求,也是“修身”的要求。
在“齐家”上,曾国藩也是做得非常好的。著名的“曾国藩家书”,就是曾国藩在齐家上取得的突出成就。
在“治国”上,曾国藩也做出了突出的成绩。在曾国藩之前,汉人在清朝朝廷中的地位是要矮人一等的。但曾国藩抓住了清末乱世这样一个契机,发挥了汉人的重要作用,从而让汉人成为了清末政治上的最重要的力量。
(攻打太平军)
在“平天下”方面,曾国藩主要就是镇压太平天国运动。他对太平天国采用了非常残忍的手段。把太平天国镇压下去以后,他及时把兵权交出来,把湘军解散。这样做,也确保了避免诸侯割据的产生,从而造成天下动乱的局面。这一点,可以说,曾国藩也是按照圣人的标准来做的。
说起来,曾国藩在当圣人的路上,是走得非常坚实的。不过,也是他的运气不好,遇到了乱世。而乱世到来的时候,又遇到了太平天国运动。对于太平天国运动,曾国藩是不可能袖手旁观的,他只能介入。而且不可能再当第三方,必须要选择选边站队。而当时曾国藩所选择的,是统治阶级。当然了,他也只能选择统治阶级。而且在选择统治阶级的时候,他的手段也不能怀柔,只能坚决地和太平天国作战。
之所以不敢采用怀柔的办法,既是因为太平天国的态度非常坚决,绝不向清政府妥协。同时,也是因为,如果曾国藩要这样做,必然会被清政府怀疑。毕竟曾国藩既是一个臣子,又是一个汉人。所以曾国藩的处境是极为艰难的,他才会在历史上,成为一个复杂的“圣人”形象。
全站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