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喜蛋文章网
你的位置:首页 > 经典文章 > 文章正文

《道德经》最准确的版本是哪一版

时间: 2022-08-28 15:03:50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114次

《道德经》最准确的版本是哪一版

《道德经》哪个版本的注释最好?

河上公版本或者王弼版本的最好。

原因是这两种版本的原文完整度高,逻辑思维体系最严谨;也是市场流通最广的版本。其次是傅奕版本。然后是帛书版本,这个版本有一定的残缺。最后是竹简版本,这个版本残缺最严重。

读《道德经》纯粹从文学翻译角度作为切入口可选择《零基础读道德经》,这本书采用王弼版本,完整地揭示《道德经》始于真知灼见止于至善知行合一的哲学博弈思维体系!逻辑思维清晰。

按照这个思维体系明了为什么要做一个上进的好人,多为社会做贡献!

《道德经》,春秋时期老子(李耳)的哲学作品,又称《道德真经》、《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是中国古代先秦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

道德经分上下两篇,原文上篇《德经》、下篇《道经》,不分章,后改为《道经》37章在前,第38章之后为《德经》,并分为81章。 

《道德经》文本以哲学意义之“道德”为纲宗,论述修身、治国、用兵、养生之道,而多以政治为旨归,乃所谓“内圣外王”之学,文意深奥,包涵广博,被誉为万经之王。

《道德经》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名著之一,对传统哲学、科学、政治、宗教等产生了深刻影响。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道德经》是除了《圣经》以外被译成外国文字发布量最多的文化名著。

《道德经》哪个版本的注释最好?

《道德经》河上公版本或者王弼版本,这两种版本的原文完整度高,逻辑思维体系最严谨;也是市场流通最广的版本。

《道德经》的总字数因为版本不同而有所差异:马王堆帛书,甲本为5344字,乙本为5342字(外加重文124字);今本,河上公《道德经章句》为5201字(外加重文94字),王弼《老子道德经注》为5162字(外加重文106字),傅奕《道德经古本》为5450字(外加重文106字)。

主题思想

《道德经》主题思想为“道法自然”。

“道法自然”是《道德经》中老子思想的精华。“道”作为《道德经》中最抽象的概念范畴,是天地万物生成的动力源。“德”是“道”在伦常领域的发展与表现。“道”与“法”在规则、常理层面有相通点,但不同于西方自然法。“法”应效法自然之道,在辨证的反向转化之中发挥其作用。

哲学上,“道”是天地万物之始之母,阴阳对立与统一是万物的本质体现,物极必反是万物演化的规律。伦理上,老子之道主张纯朴、无私、清静、谦让、贵柔、守弱、淡泊等因循自然的德性。政治上,老子主张对内无为而治,不生事扰民,对外和平共处,反对战争与暴力。

道德经到底哪个版本才是真的

个人认为郭店楚简《老子》甲本为老子本人著作
郭店楚简《老子》全文对照通行本《道德经》
【甲本】
(甲一)
绝智弃辩,民利百倍。绝巧弃利,盗贼亡有。绝伪弃诈,民复孝慈。
三言以为辨不足,或命之,或呼属。视素保朴,少私寡欲。
(对应通行本第十九章)注:不受世间智障,人们可得大利。不以工巧货利为贵,心贼难起。不欺伪,行直心,民行孝知本。这三条不足以说明,应依本命本心,或晓得根本归处,归元守一,无欲无求。(这样智慧万法自生,一切自然明白)。
(甲二)
江海所以为百谷王,以其能为百谷下,是以能为百谷王。
圣人之在民前也,以身后之。其在民上也,以言下之。
其在民上也,民弗厚也;其在民前也,民弗害也。天下乐进而弗厌。
以其不争也,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对应通行本第六十六章)注:江海之所以为百川之王,因它处于百川下。圣人被众人推到身前,是因其把自身利益放在众人之后,圣人被众人尊重,是因其言行尊众人如父母。因此,圣人在上位人民不觉得有负担或受损害。所以天下人乐于拥戴他而不厌弃。因为圣心无私、与人无争,故无人能跟他争。
(甲三)
罪莫厚乎甚欲,咎莫险乎欲得,祸莫大乎不知足。知足之为足,此恒足矣。
(对应通行本第四十六章)注:罪孽没有比纵私欲更严重,错误没有比有所得危险,一切祸患没有比不知足还大。要知道本来就具足,才是真正永恒的圆满无缺。
(甲四)
以道佐人主者,不欲以兵强于天下。善者果而已,不以取强。
果而弗伐,果而弗骄,果而弗矜,是谓果而不强。其事好长。
(对应通行本第三十章)注:行道的人,不强迫他人。善果成时瓜熟蒂落,不宜用强。善果成时,不自骄、不自傲、不自执,这个果不是我强取来的(觉者自觉、悟者自悟、证者自得、行道自利,而觉海本清净圆满,并无增减,度一切人得道,而无所得,无所度)。这才是长远的好事。
(甲五)
古之善为士者,必微溺玄达,深不可识,是以为之容。
豫乎若冬涉川,犹乎其若畏四邻,俨乎其若客。涣乎其若释,屯乎其若朴,沌乎其若浊。
孰能浊以静者,将徐清。孰能安以动者,将徐生。保此道者不欲尚盈。
(对应通行本第十五章)注:古时善修道的人,定不弱于玄妙通达,深邃的难描述,勉强形容为:谨言慎行怕恶因,如冬天踏着薄冰过河一样;畏惧恶果,不让邪魔有机可乘;尊重规律,知身为过客,不代大匠凿。像冰雪消融于水,顺道而行,像本源一样淳朴,像浊水一样不加分别,融而为一。谁又能够将浑浊的世间烦恼静定澄明;谁又能安于无住,为而无为,生而无生。得此道的人没有办法言说。
(甲六)
为之者败之,执之者远之。是以圣人亡为故亡败,亡执故亡失。
临事之纪,慎冬如始,此亡败事矣。
圣人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教不教,复众之所过。
是故圣人能辅万物之自然,而弗能为。
(对应通行本六十四章)注:有所为、有所执,则所为、所执必失(一切皆不可得)。因此圣人不执着而善行,故无得无失。面对事物,畏果如因,不忘初心,坚持如一,不会失败的。圣人不为众生欲牵引,心不滞与外物,行不言之教,从众人过错中吸取教训并替其分担部分恶果。因此圣人能教化万物如万物自然如是,而实无所为。
(甲七)
道恒亡为也,侯王能守之,而万物将自化。化而欲作,将镇之以亡名之朴。
夫亦将知足,知以静,万物将自定。
(对应通行本第三十七章)注:道本来就无所得,觉悟的人如果能坚守道,则万事万物能自化。事物幻化而欲迷失本心,将观其本质归于本真。晓得心本具足,狂乱心歇以静,如幻万物自然安定。
(甲八)
为亡为,事亡事,味亡味。
大小之,多惕(易)必多难。是以圣人犹难之,故终亡难。
(对应通行本第六十三章)注:为而无为,事而无事,五蕴浮云空过。菩萨将大事、难事从小处、易处做起,复杂的事情不简单敷衍,谨慎行事,因此没有难事。
(甲九)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也,恶已;皆知善,此其不善已。
有亡之相生也,难易之相成也,长短之相形也,高下之相盈也。
音声之相和也,先后之相随也。
是以圣人居亡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而弗始也,为而弗恃也,成而弗居。
夫唯弗居也,是以弗去也。
(对应通行本第二章)注:天下都迷恋的事物,是恶的源泉。都偏爱于好的,是不好的根源。有无相生,难易相对生成,长短相比而现显,高下相依而存,音声波动相互应和,时间前后相随。因此一切圣贤、皆以无为法而行,行不言之教。万物无时无刻不在演绎道却像还没有开始,所为甚大而无所着,成就一切而不得。因为无所得,也就没有失去。
(甲十)
道恒亡名,朴虽微,天地弗敢臣。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宾。
天地相合也,以逾甘露。民莫之令而自均安。
始制有名,名亦既有,夫亦将知止,知止所以不殆。
譬道之在天下也,犹小谷之与江海。
(对应通行本第三十二章)道不着于名相,如自由的能量无内外,无前后,没有任何事物能将其束缚、降服。有人如果能守道,则能化万物,天降智慧甘露,福泽一方。万物从生就有名相,名相虽然有,但本体平等清净无二,知其本体无生灭就不会真的死亡。就像道显现于天下,如百川(显相)于江海(水体隐相),而百川(有生灭)而水体不生灭。
(甲十一)
有(状)混成,先天地生。
敚穆(寂寥)独立不改,可以为天下母。未知其名,字之曰道,吾强为之名曰大。
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
天大,地大,道大,王亦大。
国中有四大安,王居一安。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对应通行本第二十五章)注:道先宇宙万物而生,寂寥周运不改,为天下万物之母。世间名相不能描述,起个名字叫道(分别归一+自修行),我勉强(就像给生盲的人用触觉描述阳光的色彩一样)叫它做大而无边,无限久远,最终归处。宇宙中有四大,道大,天大、地大、觉者大。四大中觉者占其一,觉者从心地悟道,地(一切束缚状态)取法于天、天(一切半自由态)取法于道、道(一切自由态)本如是。
(甲十二)
天地之间,其犹橐龠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
(对应通行本第五章)注:宇宙万物,就像风中两端开口的袋子吗?虚无而又自成时空障,轮转不休。
(甲十三)
至虚,恒也。守中,笃也。万物旁作,居以须复也。
天道员员,各复其根。
(对应通行本第十六章)注:不着空有,至恒常道,守中道,不执两端分别。宇宙万物周而复始地空做,天道昭昭,小归归于心业,终究归于道。
(甲十四)
其安也,易持也。其未兆也,易谋也。
其脆也,易判也,其几也,易散也。
为之于其亡有也,治之于其未乱。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作(于虆土。百仞之高始于)足下。
(对应通行本第六十四章)注:事物,在稳定状态好掌握,在还未萌芽时容易引导。在脆弱时易判灭,在微弱时易消散,在未发生时做准备,在没有混乱时治理。多人合抱的大树,从很小的种子生长成。九层高台,也是由一粒粒尘埃累积而成。
(甲十五)
知之者弗言,言之者弗知。
闭其兑,塞其门,和其光,同其尘,其解其纷,是谓玄同。
故不可得而亲,亦不可得而疏;不可得而利,亦不可得而害;不可得而贵,亦不可得而贱。故为天下贵。
(对应通行本第五十六章)注:晓得的人不经常说,整天说的人不晓得。堵住眼耳鼻舌身心,和光同尘,放下纷乱的烦恼,顿入平等大觉。亲近也不可得,疏远也不可得;利益也不可得,违害也不可得;尊重也不可得,轻视也不得。最为难能可贵。
(甲十六)
以正治邦,以奇用兵,以亡事取天下。
吾何以知其然也?
夫天多忌讳,而民弥叛,民多利器,而邦滋昏。人多智而奇物滋起。法物滋彰,盗贼多有。
是以圣人之言曰:我亡事而民自富,我亡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欲不欲而民自朴。
(对应通行本第五十七章)注:以规范治理国家,以齐道用兵,以无为治理天下治。
我怎么知道呢?天下禁忌越多,而人民越叛乱的厉害,人民先进的器具越多,国家就越容易混乱,人民的巧智越多而奇异事就越兴盛,法令越是详明,盗贼就越多有。
因此圣人说,我无所作而人民自觉富足,我无所为而人民自觉开化,我好清静而人民自己走上正道,我缺少欲望则民风纯补。

(甲十七)
含德之厚者,比于赤子。
虿虫蛇弗蛰,攫鸟猛兽弗扣。
骨弱筋柔而捉固,未知牝牡之合然怒,精之至也。终日呼而不忧,和之至也。
和曰常,知和曰明。益生曰祥,心使气曰强。物壮则老,是谓不道。
(对应通行本第五十五章)注:德行深厚的人,像刚出生的婴儿,毒虫毒蛇不蜇它,猛禽凶兽不搏击它。紧固柔弱而拳头紧握,不知男女交合小阴茎自动勃起,是生机和精气充沛,整天哭嚎也不沙哑,是元气柔和之至的缘故。
和就是常,知道什么是和就知道了明。和气消融差别,利益慧命是真吉祥,执着于寿命、分别取相是假吉祥;心和柔软、广大无住是真强大,心若使气、着形着相是假刚强;事物发展到假刚强、假壮大则难以进取,背离世间规律而开始消亡。
(甲十八)
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
甚爱必大费,厚藏必多失。
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对应通行本第四十四章)注:名相与本体哪个更应亲近?本命与外物哪个更重要?被物所累与自由自在哪个更有害?所有爱染深重终将别离,所有聚敛宝藏终将散失。因此知道本来具足才不会自取其辱,晓得归处、不滞外物,才能长久地安其心于无所住。
(甲十九)
反也者,道动也;弱也者,道之用也。
天下之物生于有,生于无。
(对应通行本第四十章)注:物极必反是道在运行;柔弱有生机的逐渐强大,是道在起作用。
宇宙万物生缘于有,(有缘于爱取,爱取缘于受,受缘于触,触缘于六入,六入缘于名色,名色缘于识,识缘于行,行缘于无明)生于无明。
(甲二十)
持而盈之,而不若已。
湍而群之,不可长保也。
金玉盈室,莫能守也。贵福骄,自遗咎也。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对应通行本第九章)注:装的过满而溢出,不如适可而止。汇聚成一群,必不能长期保持。满屋子的金玉,必不能长久守护,富贵而骄傲,自己引来祸患。功德圆满而不执着,才是天道。

(乙五)
上士闻道,勤能行于其中。
中士闻道,若闻若亡。
下士闻道,大笑之。弗大笑,不足以为道矣。
是以建言有之:明道如昧,夷道若纇,进道若退。
上德如谷,大白如辱。广德如不足,建德如偷,质贞如愉。
大方亡隅,大器曼成。大音希声,大象亡形,道隐无明。
(对应通行本第四十一章)注:大根利器的人修道,一听就信、能勤勉于行道中。中根利器的人修道,多闻不信,记得少,修行更少。小根听人说道,大笑而去,这些人不笑话就是不是道了。
因此说,光明大道就像昏暗的,平坦的大道像充满坎坷,精进修行就像倒退,最高的功德像空谷一样低下空无,极度的白像受到玷污,广大圆满的德行像是不足的,刚健的德行像懈怠的,本质纯真像是有暇癖,真正的大方广是没有边畔的,真正的大器成就较晚,真正的大音我们听不到,真正的大相是无形象的,真正的道没有名字的。

道德经目前市面上哪本注解的最好?

首先王弼、河上公的是必须看的,任何研究《道德经》的都不能跳过他们两个,而且他俩的有个优点基本是逐句注释,字数少,看起来不费劲。

河上公版是最早的通行版,其人是一个真隐士,莫知其名莫知其踪。其特点是用神仙隐士观点解释老子,据说后来的文景之治和河上公的教诲有很大关系。看这个其实可以和汉严遵的老子指归对比看。

接着推荐宋徽宗唐玄宗明太祖的御注。本来《道德经》的目标阅读对象就是侯王,所以侯王角度的解读不可忽视。也别有皇帝思想学术水平低的先见,三帝的东东常常会有惊叹,而且仍然还有前面说到的那个优点,就是基本逐句注释,字数少。对于文言文阅读来说,相对容易上手。

还有推荐憨山版的,也别认为佛家不懂道家,事实上可能正相反。就我个人的观点,佛道本就是一回事。我就是因为憨山的解读不错而去特意看过憨山年谱,感觉憨大师应该已经到达彼岸。不管怎么样,都算是一个不同的角度,或者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角度。

《道德经》还有很多丹道版解读的,其中个人推荐黄元吉,他的丹道解读能做到完整通顺一以贯之,缺点就是太长看的费劲。如果要深读度阅读理解《道德经》,丹道的角度我认为也是必须的。当然初级精读阶段建议跳过去。如果认为丹道是迷信,建议《道德经》可以不用看了。

还有个《道德经论兵要义述》挺有意思,从兵家的角度解读,如果有兴趣的值得一看。

老子道德经最完整的版本是那个版本?

老聃是咱们古代众多思想先哲中的朴素唯物主义者,他的思想也被他后续的朴素唯物主义派的哲学家们广泛的引用,其著作也因此从春秋时期流传至今。历朝历代都有《老子》的刻本。现存最早的版本为郭店出土的战国楚简本,据竹简的形制、长短分为甲、乙、丙三组,共计一千七百余字,相当于今本《老子》的三分之一。现在五千字的善本自汉代开始。王弼的本子是汉魏时期的,至今已经流传有多个版本,真伪难辨,不过大体上分两个版本,一个5683字,一个5610字。可是王弼在24岁的时候就死了,我对于一个25岁不到的年轻人对于老子这种无为哲学的理解程度抱有质疑,但他所注的道德经是流传最广的版本是毋庸置疑的。
道德经最早版本是《帛书甲本道德经》。以下是网址:http://ishare.iask.sina.com.cn/f/5714345.html
你还可以把邮箱给我,我发你一份。
文章标题: 《道德经》最准确的版本是哪一版
文章地址: http://www.xdqxjxc.cn/jingdianwenzhang/148587.html

[《道德经》最准确的版本是哪一版] 相关文章推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