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2-08-27 16:00:46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108次
慈禧太后是晚清的人,在晚清的时候权倾朝野。但是慈禧太后没有像武则天和芈月太后那样,用自己的权力去振兴中原,而是贪图享乐,日常开支非常大,相传日常饮食都是一百个不同的膳食,而且一个只吃一两口,过度的铺张浪费,在政治上阻止了很多对中国有益的变法,阻止了明治维新,好导致中国输掉甲午中日战争,因此,的确是晚清罪人。
一、生活上面过度享乐慈禧太后的生活非常糜烂,而且普涨浪费,中国国库的钱都是被大部分被慈禧太后的享乐消耗的,而且大力增加税收,为了满足自己的日常用度。在甲午中日战争当中,中国战败,要赔偿日本帝国2亿元的白银,这对于当中中国的国库已经是不堪重负了,但是慈溪太后更是变本加厉,更加的挥霍,还花费大量的金钱去修建一个露台,这对于当时的国库是重大的打击,而且过分的税收更是让百姓苦不堪言,让在前线抗战的士兵寒心。因此,慈禧当之无愧是历史罪人。
二、在政治上的胡乱决定慈禧太后的决定是导致中国的甲午中日战争的主要原因。当时中国是泱泱大国,日本仅仅只是一个弹簧岛国,因此实力是在伯仲之间的,而且中国要是抵抗完全是可以的。但是慈禧太后却为了自己的安全,不派兵到前线,导致前线战争失败,最后只能接受日本的不合理的条款。在甲午中日战争之后,人们开始变法图强,但是明治维新在开展不到百日就被慈禧为了自己封建阶级的利益而停止,最后被八国联军侵略。
慈禧太后不仅仅是晚清的罪人,也是中国的罪人,日本正是靠赔偿的2亿白银发展起来的,也直接导致中国甲午中日战争的失败,喊停了能够增强中国实力的明治维新,并且在生活上过度铺张浪费,消耗中国的国库。慈禧太后不是被历史黑了,是真的历史罪人。
慈禧太后在咸丰帝去世后,慈禧的亲儿子同治皇帝登上了皇位,慈禧名正言顺以圣母皇太后的身份垂帘听政,后来同治帝死后,慈禧先后立光绪和溥仪,在这期间,慈禧大权在握,穷奢极欲,腐败卖国,守旧残酷,现在看来应该人人得而诛之才对,可是令人惊奇的是这个手无缚鸡之力的小女人竟然能统治大清近半个世纪,执政接近48年,而且慈禧还是正常病亡的,活了73岁,晚清朝廷有那么多能人,为什么不能扳倒一个老妇人慈禧呢?
晚清朝廷有那么多能人,之所以不能扳倒一个老妇人慈禧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慈禧统治的合法性
古代人自古讲究忠君爱国,受封建思想影响,讲究从一而终,慈禧作为咸丰皇帝的懿贵妃,和同治皇帝的生母,是名正言顺的圣母皇太后,特别是慈安皇太后去世后,慈禧自然是唯一说了算的皇太后,不听她的听谁的呢,而且满族自入关以后,并不排斥皇太后参与朝政,孝庄太后也是辅佐了三位君主,这点和慈禧很像,有前车之鉴,自然朝野大臣觉得慈禧执政是名正言顺,别人不会想着去扳倒她,毕竟扳倒她也找不到合适的可以替代的统治者。
第二:皇权集中
在清朝时期,可以说中央集权达到了顶峰,而且慈禧太后特别懂得帝王平衡术,拉拢新人启用汉臣,这样朝堂平衡,就能稳稳当当,在朝廷中各方势力都有约束,所有势力互相钳制,那时期的朝廷重臣,或者是朝廷上的能人,可能想的并不是推翻慈禧,而想的是如何升官发财,扬名立万与光宗耀祖,考虑到大局以及自己的功名利禄,谁也不愿意赔上自己家的身家性命去扳倒老太后,不想自身受到威胁。
第三:慈禧太后政治手段高超,独揽大权在自己手中
虽然现在看来慈禧太后受到后世的唾骂,可是在当时的清朝,慈禧的政治才干还是让人不得不服气的,清朝末期,咸丰皇帝在位期间,就是一个病秧子,慈禧对于当时咸丰的懿贵妃,对当时的政局有自己独到的见解,还经常帮助咸丰皇帝批阅奏折,表现出了天才般的政治才干,大臣也都没有异议,后来咸丰皇帝死的时候,委任了八位顾命大臣,把皇权玉玺给了慈禧,后来慈禧发动政变,除去了顾命大臣,开始了垂帘听政,所有的权力都转移到了她自己的手中,这里可以看出之所以没有人扳倒她,很大原因是慈禧太后政治手段高超,独揽大权在自己手中。
第四:大臣思想陈旧
抛去慈禧的政治才干和才能不说,所有大臣和晚清朝廷的能人身上同样有自己的短处,就是长期受封建思想熏陶,习惯了尊崇太后和皇上,习惯了仰望万人之上以及权倾朝野的的老太后慈禧,大臣也没有改革精神,封建思想根深蒂固,根本分不清什么是对和错,不会冒着被诛灭九族的风险,去做不敢想的事情,自然没有想扳倒慈禧太后的想法。
第五:慈禧是封建保守派的坚强后盾
慈禧是封建官僚的坚强后盾,她为了拉拢势力,维护自己的地位,得到各大皇族宗亲以及大臣的拥护,处处捍卫这些人的利益,比如光绪帝戊戌变法,慈禧保护保守派利益,挺身而出,让百日维新化为泡影,和这些大臣站在一边,大臣也不傻,谁还能出来扳倒慈禧呢?
第六:慈禧当权期间,还做了点政绩
比较客观的讲,慈禧当权期间,还是做了一点贡献的,废除了科举建立了新学,还废除了女子缠足,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社会的进步。
第七:想暗杀慈禧没机会
通过明面上的发动政变扳倒慈禧如果不可能的话,暗杀慈禧更没机会,慈禧太后身边的人奴性十足,对外界革命思想一无所知,肯定没有胆子谋杀太后,就算有胆子的,慈禧的眼线布满朝野,而且身边有大内高手,守卫也森严,对自己饮食也管控很严,根本不给想对她下手的机会,所以在古代平均死亡年龄都比较低,医疗条件都不好的情况下,她活到了73岁,还是病死的。
通过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晚清朝廷有那么多能人,却不能扳倒一个老妇人慈禧,确实是很多因素决定的,慈禧太后确实不容易被扳倒,不过幸好慈禧太后祸国殃民的历史早已过去,我们现在只能仰望下历史的天空,想象下在那个时代,你是否也会有想扳倒慈禧太后的想法和计划呢?
慈禧太后能够掌控中国晚清那么多年,她绝对不是一个愚蠢的人,相反她是中国历史上最精明的人之一,因为不是这样的人的话,是不可能掌控整个天下的。在晚清末年,在1900年的时候,她却干了一件非常愚蠢的事情,那就是向八国联军宣战,这简直是超出所有人的想象之外。因为当时满清早已经腐朽不堪,和列强中的某一个打起来都极其吃力,更不可能说和所有的列强开战,那简直就是自取灭亡。很难想象以慈禧太后这样聪明的人,居然会做出如此自招灭亡的决策,只能说明她当时确实是处于相当疯狂的状态。
事实上,当时慈禧太后和洋人的矛盾主要就是在于废立光绪的问题上,因为在戊戌变法的时候,光绪皇帝甚至打算阴谋动手囚禁慈禧太后夺取大权,所以惹恼了慈禧太后,慈禧太后反过来把光绪给囚禁了,并且把端郡王的大儿子溥仪接到宫中,先是立为为大阿哥,准备择日登基取代光绪皇帝。在慈禧太后想来,自己是当时满清王朝的最高统治者,完全可以决定一切,废立皇帝这种事情也不过是手到擒来而已。可是这件事情却遭到了列强的反对,列强甚至出动军队进行威胁,最后迫使慈禧太后打消这个念头。
不过慈禧太后打消这个念头不是自愿的而是被迫的,所以肯定窝了一肚子的火,当时的她肯定对列强是有相当的不满。当然另外最重要受损失的人物,那就是端郡王和他的儿子了,因为眼看就要当上了皇帝,成为九五之尊,谁知道却因为列强的反对无法实现,反而成了一个笑柄。话说这件事中,慈禧太后倒是并没有多大的损失,但是端郡王父子的受的损失可就大了,因此他们更憎恨洋人。端郡王无时不刻想处理洋人,同时谋划自己的儿子登上皇位。
当时的义和团运动在中国可谓是风起云涌,义和团本来是山东那些穷苦农民组织起来的一个团伙,因为种种原因,他们对洋人也是非常的痛恨,所以那个年代没有少发生义和团和洋人之间的冲突。本来慈禧太后对义和团这种运动还是坚决予以镇压的,当时义和团在山东等地甚至混不下去了,所以北上跑到直隶京城等地方,声势相当的浩大。当时的端郡王看到了机会,所以开始联络义和团,利用他们来反对列强。在满清朝廷中,也有很多人对列强不满,所以他们或多或少的也支持起义和团,义和团也适时搞出了所谓的扶清灭洋的口号,得到了满清统治者的赞同。 到了关键的时候,端郡王为了能够让他儿子登上九五之尊,直接点了一把火,那就是伪造了一个所谓的列强的照会,要求慈禧太后把所有的权利交给光绪皇帝。这种照会简直要了慈禧太后的命,因为当时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早已经撕破脸,双方可谓是你死我活的关系。一旦慈禧太后真的把权力交还给光绪,那么她自己的性命就很难保了。再加上慈禧太后这个人对权力非常的热衷,一直到死都不敢放弃权力,要她把权力交还给别人,那简直就是要她死。在这种情况下,慈禧太后自然表现得极其疯狂,根本听不见有识之士的话,直接对列强宣战。至于会造成什么严重的后果,那就像很多人说的一样,我死之后,哪管他洪水猛兽。
话说如果当时李鸿章在京城的话,他肯定会劝告自己太后不要这么做,而且他的威望和资历是能够劝服慈禧太后的。不过他当时是两广总督,在几千里之外的广州,根本无法顾及京城。而其他有些人即使觉得不对,但是他们没有那个能力劝服慈禧太后,当时朝堂上跟随慈禧太后向列强宣战的人也非常的多,他们忍了那么多年,早就对列强有满肚子的不满,所以有了这个发泄的机会,他们肯定是趁热打铁。李鸿章知道了这件事情之后非常的震惊,但是他也无能为力,所以只能说此乱命也,死不奉诏,和张之洞,刘坤一等人搞东南互保,保住南方的半壁江山不受列强的侵扰。
全站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