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2-08-23 16:01:18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93次
自刘邦建汉,汉祚绵延四百余年,止于汉献帝。“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的汉献帝刘协历来被世人视为懦弱无能的一个典型。
但历史上的汉献帝并非如此,他一直有着中兴汉室的志向,被“挟天子以令诸侯”更多的则是一种无奈和情势所迫。
作为东汉的末代君王,他在挣扎和妥协中为挽救汉室江山进行了不懈努力与抗争。
汉献帝剧照
历史上皇帝大多都享受着锦衣华服、珍馐美食。但汉献帝刘协在娘胎里就开始担惊受怕。
刘协的生母是汉灵帝的宠妃王美人,出生世家,容貌姣好,举止端庄,深得汉灵帝的宠爱。
当时的何皇后毒辣、善妒。这可能和她出生屠夫之家有关,尤其生下了皇子刘辩后,何皇后更是嚣张跋扈,偏偏汉灵帝是个“妻管严”,只能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当时王美人刚刚怀孕,深知懦弱无能的汉灵帝无力保护她们母子,于是只能瞒着灵帝偷偷堕胎。
王美人
可是腹中的刘协十分坚强,几次三番,竟只是有一些胎动,以前所未有的顽强生存了下来。
他在尚未足月之际,生母便惨遭何皇后毒手,中毒而亡,董太后怕孙儿再遭暗算,于是将他抱到自己的永乐宫,决定亲自抚养。
生母被毒杀,父亲不管,还在襁褓中刘协命运就如此悲惨。
自小长于内廷,但“天性慈爱,弱而神惠”这是《后汉书》对其的评价。
后汉书
汉灵帝病重之时,也曾动过立刘协为帝的念头,但是基于长幼有序的传统和当时的政治形势,最终还是立了何皇后14岁的儿子刘辨为皇帝,刘协被封为陈留王。
国家的实际大权由何太后和其兄长何进所掌握,此时才九岁的刘协,身后是对汉室江山虎视眈眈的各方势力。
灵帝死后,留下的是外戚与宦官争权夺利的一地鸡毛,此时大权掌握在何太后一族手中,何太后其兄何进,想要秘密捕杀宦官。
不料,走漏了风声,宦官杀了何进。袁绍等又杀了宦官,董卓从中插了一脚,引兵至长安,杀了何太后。
董卓
14岁的少帝和9岁的陈留王被宦官们裹挟着出逃。“皇帝没了”文武百官惊恐万分,还好最后被寻回。
步步为营,才出虎口,又入狼窝此时董卓带着自己的兵马压城,态度骄横无礼,大声问责小皇帝,“若非陛下骄纵宦官,何故迎来今日之祸?”
小皇帝哆哆嗦嗦被董卓吓得大哭,之后董卓走到刘协的身边:“我董卓也,从我抱来”,九岁的刘协则以“不就尔抱”回怼。
年幼的刘协遭逢大劫,却能临危不乱,称赞其为睿智果敢,有胆有识也不为过。面对董卓,刘协远胜过其兄不言而喻。
幼年刘协
回到京城,董卓自称与董太后的同族要求立刘协为帝,众百官敢怒不敢言,刘协登基之后,董卓自封太师,开始把持朝政。
刘协表面上假意顺从董卓,暗地里联络以王允为首的朝官们和外官铲除董卓。
随着关东诸侯结成了“关东联军”讨伐董卓,刘协十分高兴,他想凭借关东诸侯的力量摆脱董卓的控制。
于是他派亲信联络各诸侯,但是却遭到拒绝,原来关东诸侯出兵实为扩张地盘,丝毫没有人关心他这个名义上“天下共主”的安危。
刘协
刘协只能依靠内部朝官的力量了,于是便有了后来人们熟知的王允用美人计使吕布杀董卓。
董卓死后,由于没有安抚好他的余部,由于利益争斗,刘协皇帝没当几天,又被套上了空壳子,董卓余部李榷、郭汜开始把持朝政。
随后王允被杀,相当于砍断了献帝又一支柱。李、郭执掌朝政后上演了“君臣共斗,一人劫天子,一人质公卿”的闹剧。
郭汜羁押群臣,李榷扣押皇帝,刘彻此时早已沦为囚徒一般的境地,丝毫没有天子的威严,无力自保。
汉献帝被扣押
完全沦为李、郭二人进行政治争斗的工具。
空壳皇帝的无奈:用有限的权威造福百姓刘协其实也颇具有治国安邦的才能,三辅大旱,粮食贵得离谱,长安城内一斛谷就价值50万钱,甚至有人吃人的情况出现。
献帝下令开仓救济百姓,但饿死者如旧。汉献帝于是派人取米、豆各五升在大殿上煮粥,竟然有两大盆之余。
原来是官员们的假公济私,汉献帝刘协重重的处罚后,长安城中的饥民都得到了救济。
刘协
从以上谋略中足以看出,汉献帝并不是一个昏庸无能之辈,相反,他在某些方面颇具才干的。
历史的真相:“挟曹操以令诸侯”汉献帝自从被董卓捧上皇位后,辗转群雄之手、在纷争的夹缝中求生存,始终没有摆脱木偶的角色。
当李傕、郭汜两派对擂相互讨伐时,汉献帝从中脱险。
后来李、郭言和,合兵一处攻击汉献帝。此时的刘协只有两条路,一,回去继续当众人抢夺的工具。二、投靠某一方诸侯,变为一人专有的工具。
汉献帝
两害相权取其轻。刘协选择了后者。
从长安到许昌,区区近360千米的路程,汉献帝刘协走了一年,一天连一千米都走不到。
虽然多次面临追捕,但选择的主动权在他手里,他选择了北方的曹操。然而,派出的信使还未出门,李傕、郭汜联军就已经杀到。
这时候,曹操派出大将夏侯惇将李、郭联军击溃,解了天子之危。曹操迎天子回许昌。
这是一个双赢的结果。在“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这个内忧外患的历史大环境中,汉献帝虽然狼狈,但是他毕竟还有一个皇帝头衔。
曹操
军阀割据,群雄并起,虽然各自为政,但是“大汉”这个旗帜却是有一定的号召力,汉献帝依旧是天下共主的地位。
古代做事,最强调名分,讲究师出有名,“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
正如“晋文公纳周襄王而诸侯影从”、“汉高祖为久帝搞素而天下归心”一样,都是基于对今后政治斗争的有利性。
曹操正是看中了这一点,才将汉献帝迎到此处。汉献帝则是有自己的谋划,他要借曹操之手,稳固他们刘家的汉室江山。
曹操
曹操用了短短几年的时间就完成了合纵连横各路诸侯,到一统北方的任务。
然而汉献帝刘协作为一个成年皇帝,如何能忍受曹操日渐膨胀的野心。古人云“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
建安五年,汉献帝刘彻不甘沦为为傀儡,暗自下衣带诏,联合朝中大臣设法诛杀曹操。
但是他错误地估计了形势,密谋败露,这起事件的参与者通通被曹操处死,甚至包括他的皇后和妃子,以及自己的儿子。
刺杀暴露
汉献帝这时才知道自己始终是个傀儡,自此彻底死了心,再无奢望,终于明白了汉的崩溃只是旦夕间,要想振兴是不可能的。
延康元年,汉献帝禅位于曹丕,曹丕继位,国号为魏。魏明帝青龙二年,刘协寿终正寝,享年54岁,以天子之礼下葬,明帝素服发丧。
汉献帝刘彻几乎一生中所有的重大决定都是不由自主。
从出生、继位到禅让,被权臣控制和利用无从选择,有着“兴复汉室,还于旧都”的抱负,也努力过,但是终不可行。
曹丕即位
若不是生这个时代,他未必不是一位杰出的君王,汉献帝刘协虽具悲情色彩,但不见懦弱之影。正是在他的的苦苦支撑之下,才让濒临灭亡的大汉王朝往后延续了几十年。
“晚雨秋阴酒乍醒,感时心绪杳难平”这首诗的首联“晚雨秋阴”四字,暗扣题目,点出节令正值凉气袭人的深秋,又淅淅沥沥地下着阴雨。“晚雨”,是指晚秋的雨,深秋的雨。在这样一个令人愁肠苦结的阴雨晚秋里,作者触目伤情,就借酒浇愁。但酒醒后仍然是“感时心绪杳难平”,怎么也挥断不了愁情。
“黄花冷落不成艳,红叶飕飗竞鼓声”颔联这两句是写屋外的秋色秋声。此联触景生情,情景交融。在屋里浇愁浇不灭,就来到户外借景消愁吧,谁知看到的是满地的落叶黄花,听到的是风中的红叶飕飗作响,更让人有了冷落萧杀之感。
“背世返能厌俗态,偶缘犹未忘多情”颈联这两句笔锋一转,由写景转为议论,直接抒情,说自己与世俗相违背,能够不同流俗,但偶有机缘,还是脱不了俗情,还是忘不了表现多情之态。
“自从双鬓斑斑白,不学安仁却自惊”尾联这两句有了前后对比。在双鬓斑白前,自己是学安仁的,是多情的,学他的吟咏风月,惜玉怜香,学他的哀子痛妻,悲逝悼亡。而自从双鬓斑白后,自己已参透世情,心灰意冷,不愿再学安仁那样多愁善感了。但不愿学只是一种愿望,碰到愁景愁情时,还是免不了要多愁善感,这就是“却自惊”三字的含义。借用潘安仁的典故,表达了诗人面对年华易逝而暗自心惊的情绪。
南唐李煜《九月十日偶书》原文:
晚雨秋阴酒乍醒,感时心绪杳难平。黄花冷落不成艳,红叶飕飗竞鼓声。
背世返能厌俗态,偶缘犹未忘多情。自从双鬓斑斑白,不学安仁却自惊。
译文:
深秋的雨凉气袭人醉酒后突然惊醒,感觉到心里的情绪很难平静下来。满地的落叶黄花,风中的红叶飕飗作响有如鼓声。自己与世俗相违背,能够不同流俗,但偶有机缘,还是摆脱不了多情。自从双鬓斑白后,不想再学安仁那样多愁善感,但还是避免不了。
扩展资料
作为南唐后主,也算是一个亡国之君,尊奉宋廷,经过几代帝王的苟延残喘,南唐只是在宋廷掌控下的一个小小的区域,不足以引起重视,势力很衰落,李煜不得不依靠宋廷。在位期间,殷勤侍奉宋朝,除了岁贡外,每逢宋廷用兵或有重大活动,也进礼以示支持和祝贺,并多次派遣使者陈说臣服之意。
登基后,沿用北宋年号,每次会见北宋使者都换龙袍为紫袍,开宝四年(971年),李煜下令去除唐号,改称江南国主;次年,又下令贬损仪制,撤去金陵台殿鸱吻,并先后多次上表宋廷,请求直呼其名,以示尊奉宋朝。
南唐朝野自李煜即位以来,都充斥着一种悲观颓丧的气氛,江河日益颓废,加之词人李煜身上所散发出的忧郁文人气质,都无一不昭示着南唐的覆灭,虽然即位之初,为重振人心、确立威信,李煜重用旧臣,稳定高层重心,在经济、政治、军事也做过努力,但是收效甚微。
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的李煜,想做一个毫无羁绊的隐士,却偏偏钟爱奢荣。登基即位不思朝政,吟词舞墨,夜夜笙歌,自削国号,向虎视眈眈的赵匡胤连年纳贡,妄凭长江天险,以图苟安。
这样软弱的帝王,偏偏又心怀厚土,宽宏仁慈,满腔妇人之仁:广施善,修庙宇,虽不纳良谏,但对死谏大臣的犯上之言又可一笑置之,不加之罪,这在历史上历代皇帝中是从来没有的宽宏。
李煜在政治上是一个昏君,在文学上却是一个文学家,诗人,其主要成就在诗词上。词的风格可以以975年被俘分为两个时期。前期的词风格绮丽柔靡,不脱“花间”习气,描写富丽堂皇的宫廷生活和风花雪月的男女情事,如《菩萨蛮》、《相见欢》 。
他后期的词由于生活的巨变,以一首首泣尽以血的绝唱,使亡国之君成为千古词坛的“南面王”。这些后期词作,凄凉悲壮,意境深远,已为柳永等所谓的“婉约”派打下了伏笔,为词史上承前启后的重要人物,至于其语句的清丽,音韵的和谐,更是空前绝后的了。如《虞美人》、《浪淘沙令》 等。
李煜词摆脱了《花间集》的浮靡,他的词不假雕饰,语言明快,形象生动,性格鲜明,用情真挚,亡国后作更是题材广阔,含意深沉,超过晚唐五代的词,成为宋初婉约派词的开山,后世尊称他为“词帝”。李煜的词,继承了晚唐以来温庭筠、韦庄等花间词人的传统,又受了李璟、冯延巳等的影响,将词的创作向前推进了一大步。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李煜
全站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