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怎么学,我总是死记硬背,所以学过就忘,历史知识连接不起来。怎么办
学习历史其实并不困难,但是想要走捷径也是不可能的。以下,我简单谈谈我学习历史的方法和体会
1. 论从史出
这是历史答题必备的技巧,任何历史语言都是从一个个史实中得出的。如果你发现你讲的语言没有史实作为根据,那很有可能你的观点是错误的。所以在每学习一个历史概念时,一定要找好相对应的史实来作为依据。并不是简单的背名词,更是史实的记忆。记史实要关注过程,历史是研究演变进程的学科,把过搞清楚才是根本。
2. 宏观史观
历史书是按照专题编写的,容易让人把历史分散开来记忆。但是历史本身是一个整体,具体较强的规律性,如果分散去记忆,而且没有时间顺序,答题就错位或缺点,混做一团。我比较推荐各位有一个宏观史观。先把“夏商西东周,春秋战国秦,两汉三国魏晋南,隋唐五代,两宋元明清”这样基本的宏观概念记在心中,再去学习具体的历史知识,而不是单看课本。学习完一课后,要把它和宏观历史去联系,看看历史发展的总趋势。
3. 对比联系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拉开序幕,中国大明朝即将谢幕。学习历史,对比是非常重要的,也是题目的考点。不过光是中国和英国的对比,更是东方文明和西方文明的差异,农耕文明和工业文明的异冲突。也就是说,对比并不要仅限在国与国之间,不同的政策、历史概念、历史原因都值得对比。所以背书时建议有意识的背书,保持头脑清醒,触类旁通,不要为背书而背书。掌握清楚异同,做题时就会如虎添翼。
4.背书技巧
最后一点,我想谈谈有关背书的技巧。很多人抱怨道历史名词不熟悉,不像政治那样耳熟能详。虽说背诵的内容没有政治多,但是记忆起来却没有政治容易,容易背不下来。再一个问题就是很多人感觉历史特别碎,犄角旮旯很多细节都需要掌握。自己平常背书的时候却往往只关注框架而忽略细节,结果失分很多。其实背历史书是有技巧的,不过先强调一下,细节是一定要背的。因为大家知道,历史考试多半在非选择题中是不会让大家硬默书。因为那样便失去了历史考试意义,历史考试时需要将史学只是内化在心中再去用知识分析现有问题(也就是材料)。也就是政治题所讲的材料分析。而历史所有的理论分往往只是一个名词,多半都是材料分析。这样很多背了框架的人感觉答题没有门,背了也没用,没有地方默写去。但是,我不是说框架不背了,框架是必须知道而且清楚的,但是不用把重点放在上面。像意义类重点记一记,原因类重点记一记,也不用记得一字不差,记住有几条,大体的意思明白了,答题时可以自己写意思一样话就可以了。至于过程类搞清楚过程便可大功告成了。而更多的精力应该在细节方面,不是粗框架。比如说历史书的附录,历史纵横里面的话,这些常常是考点。要仔细看历史书,把每个细节都看到,想明白,记清楚。细节是选择题里最喜欢的考的。如果细节被忽略,选择题一定会失分很多。所以如果把背框架的时间省下来背细节,不仅节约了不少时间,而且还容易拿到高分。关于历史名词不熟悉的问题,背不下来,我觉得这最麻烦,说明你缺乏基本的历史素养。赶快看点历史方面书籍或许可以补救。
这是我自己答得,禁止抄袭!!!
很简单。一下是我学习历史的几个方法。
1、不要拘泥于书本。你可以自己把历史年代穿在一起。一个年代发生那么多历史事件都是有发生这种事件的必然性的。我们可以很清楚地理清历史发展的规律。还有就是你可以看看课外的一些历史文献作品,它们可以帮助你更好地了解历史。
注意:历史不是用来死记硬背的!它是用来融会贯通的!只有主动理清历史规律才能学好历史!
2、上课之前好好预习一遍。不要吝啬时间。预习时就可以熟悉历史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不要死记影响、意义之类!死记它们毫无意义。其实你只要把课本中的意义理一下,就会发现它们有一个规律。
3、我们伟大的历史老师教会我们的,如果以上方法不行,对着历史书狠狠地读上二十到三十遍。熟能生巧在这里很正常!考浙江省第一的历史天才就是靠这样把整本书都印到脑子里的!在考试的时候“翻书”肯定比死记硬背强。
以上就是我的建议。梳理要点、规律与读读背背相结合。我相信你可以用这个建议学好历史的。
我喜欢历史,经验:
按时间顺序,自己理一条大纲出来,同时写上发生的重大事件。这样的大纲你可以按阶段来分。比如,第一次世界大战,可以把所有书中提到的历史事件按顺序写出来,整理成你按时间一看就明白的,其中某些事件谁谁谁干的,谁打赢了谁,标志着什么什么,顺手做上记号;某些事件的重大意义或者影响也做上记号,让自己一看就能想起来有这么个事儿。同样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你又可以列个提纲。
我不知道你现在学的是初中还是高中历史,初中相对简单,这个总结列提纲是我在高中时自己总结的,很管用。当时6本历史书,我每本都自己重新列了提纲,重要的比如一战二战,古代每个朝代,所有的农民起义,所有出现过的创新和改革,等等,当时熟到只要翻开目录,就能马上默出每一节里面提到的内容...
刚开始我也是对历史没兴趣,可是慢慢的,学进去了就很喜欢,一直到现在。
希望对你有帮助。
是的,兴趣是最重要的,你可以先看一些历史的小故事,培养自己对历史的兴趣,然后历史还是要多看,时间上的东西需要自己系统的整理,进而系统的记忆,分散的、随意的记忆会造成知识混乱,而且容易忘记。意义上的东西要根据对朝代和历史事件的发展进行理解,不能表面的记忆,要理解性的背诵。人物一类的就要通过多看,通过一些课外资料熟悉了解人物。只要你把握了学习历史的窍门,就能学起来越来越上手,越学越棒的
很简单啊!
你买套资料书!
看看那些比较
多来的
记住
就ok了
我对历史很感兴趣
所以我可以说是过目不忘
历史!!!!!!!!!!!!!!!!!!!!!!!!!!!!!
怎样才会容易点记住历史学科的内容
我的历史老考不好,不知怎么办很多学生认为历史学习只是死记硬背,枯燥乏味,甚至“谈史色变”。其实是没有理解历史学科的特点,没能掌握历史学习方法。爱因斯坦说过:“成功就是艰苦的劳动+正确的方法+少说空话”。只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采取正确的学习方法,历史学习一定会事半功倍,其乐融融。
一、历史课堂学习“四习惯”:预习—笔记—思考—温习
我们常说,习惯影响性格,性格决定命运。可见良好的习惯多么重要。学习更是这样,好的学习习惯可以提高学习效率,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习能力。历史学习要养成四种好习惯:即不经预习不上课,不动笔墨不看书,不经思考不提问,不经温习不作业。要养成预习、笔记、思考、温习的习惯。
课前的预习必不可少,只有预习,才能对课文有个大致的了解,明确重点难点,以便上课有目的、高效地学习。预习时遇上的疑惑,可做上标记,以便上课时重点突破,迎刃而解。预习时还要扫除文字阅读障碍。预习就是自我学习的过程,体现出学习主体性原则。上课认真记笔记,看书时圈点划批,便于系统掌握,能够分清主次。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多动笔墨还可以提高记忆力。古人讲:“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思之,思之,神鬼通之。”可见勤于思考多么重要。历史学习更要深入思考,大胆质疑,不然“读史使人明智”只是一句空话。我们常说“温故而知新”,上完课要及时温习巩固。在温习的基础上,再去写作业。很多同学等写作业时,再把书拿来翻来翻去,这样不仅学习效率底,而且掌握的知识也是支离破碎的。
当然,这四种习惯对其他任何学科的学习也都是实用的,只不过对历史学习显得尤为重要。良好的习惯是成功的基石。只要同学们坚持不懈,养之有素,习惯成自然,历史学习就会轻松自如。历史教师更要强化学生的历史学习习惯。
二、历史教材阅读“九到位”
历史学习一定要提高历史教科书的阅读能力。学生往往是抛开课本背笔记,丢下教材看资料;即使看书,也只看大字正文部分,其它一概不看。这样是很难学好历史的。历史阅读要全面、仔细,要提高阅读能力,既要快速浏览,也要重点解读。还要带着问题去研读。老师应当对学生进行历史阅读指导,甚至要用学语文的方法去学历史。
(1).阅读课前“说明”,明确学史目的
高一历史“说明”中提到:“高中教材的编写,旨在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思维道德品质、文化科学知识、审美情趣和身体心理素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学习的能力和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促进学习的全面发展,为高一级学校和社会输送素质好的合格的毕业生。”这段话,让我们明确高中历史学习的目的,积极的心态,是学习成功的前提。当然,“新课标”对历史学习目的另有表述。
(2).阅读课文目录,形成框架结构
历史课文是以章节体系编排,每一章构成一个单元,体现出一个特定的历史阶段,反映出历史知识的系统性、逻辑性。经常阅读目录,便于我们从宏观上把握本册历史结构,从而避免“盲人摸象”的局限,而且可以做到纵横对比,融会贯通。新课程是以专题形式编写的,阅读目录可以对该专题有个立体的了解。
(3).阅读章节导言,把握背景线索
高中章节导言主要是介绍国内国际背景和主要线索。导言是高度概括浓缩的语言,读导言也是便于从宏观上了解这一章或内容,明确该章大事所处的时代背景,从而形成立体的时空观和系统的历史感。常读导言还可以提高历史概括能力,“去粗取精,由表及里,由此及彼。”
(4).阅读历史正文,夯实历史知识
每节正文1200—1300字,显然是教师教学,学生学习的重点和主体,因此要高度重视。每节都有相应的子目,阅读正文要围绕课题与子目,了解历史的原因,经过和影响,注意每节历史事件、人物的关系。高中学习,尤其要分析历史动因和影响,理解历史表象背后的因果关系。读正文,要注意领会理论性的表述和历史结论性的论语。正文的阅读应带着问题去研读。如“鸦片战争”这一节,要思考:英国为什么要发动鸦片战争?林则徐为什么是中华民族伟大的民族英雄?鸦片战争中国失败的原因是什么?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产生什么影响?这些问题在课文正文中是可以找到答案的。
(5).阅读小字、注释,拓展历史思维
小字每课时也有1000字左右,学生学习最易忽视。小字是正文的说明、补充、拓展或分析。虽然小字往往不作考试的主要内容,但却可丰富历史知识,开拓视野。有些小字是较高的理论分析,对我们高中生提高理性思维有很大帮助,如《中国近代史》下册第9页有关“工农武装割据”的理论形成。一些注释,除了扫清文字障碍处,还介绍某些学术观点,也不妨阅读一下,以启发思考,拓展思维。更何况,小字、注释,文字生动,引人入胜,可以激发我们学史的兴趣。
(6).阅读文献材料,提高研究能力
高中每节材料1—2条材料阅读,不仅能让我们直接感受历史,还可以提高认识能力,“去伪存真,由表及里”。如洋务运动一节引用曾国藩话:“可以剿发捻,可以勤远略”,认识他办洋务是为了镇压人民起义,至于“勤远略”,只不过是掩人耳目而已。材料的阅读不仅要通过注释,扫除文字障碍,而且要结合课文了解材料背景,更要运用科学的理论对材料进行加工整理,更大限度的提高有效信息。
(7).阅读历史地图,形成时空观
古人治史,尚且“左图右史”,我们学习历史更要结合地图。课文本身有地图,另有单独的历史地图册,边读史书,边对照地图。如有些地图是战争形势图,体现战争动态过程,结合地图用彩笔勾勒,了解战争的经过,结果,以便形成立体的、完整的空间观念。近些年高考历史试题加大考查历史地图的比重。学生学习历史最忽视读图,所以要格外重视。
(8).阅读历史图画、表格,提高观察力,想象力
高中历史每节里的图画4—6幅,课前还有约20幅彩图,此外还有些表格。这些图画有历史人物画,遗址图以及历史场景等。多读图画可以提高观察力,想象力,使新学的历史知识更直观,更立体,更丰厚。这些图画不少还是艺术精品,可以给我们以美感。
(9).阅读书后年表,理清历史线索
课后的大事年表要反复读,每章节的大事年代一定要牢记。只有记住年代,才能对庞杂的历史有清晰的认识,才能形成系统的历史知识。学生最怕记年代,因此要探究记忆方法,提高记忆力。
以上只是要求历史阅读要全面,要到位。而历史阅读的方法还很多,需要在历史学习中不断总结。
三、历史学习三步曲:了解(准)——理解(深)——见解(新)
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历史学科的特点,我们总结了历史学习三步曲。这三步是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点到线再到面,循序渐进,循环往复,便于进行高效、系统而有趣味地历史学习。在教学中,我们运用“三步曲”,取得较好的效果。
“了解”是历史学习第一步。即了解历史事实、梳理历史线索、概括阶段特征等。历史就是人类社会以往的运动过程,它是一定人物在一定时间、地域内进行的一些重大活动。因此,每一个历史大事的要件都要了解清楚,诸如人物、时间、地点、事件、经过、结果等都要了然如胸。“了解”的要求一是“准”,历史是一门科学,科学要求准确严谨。这就要求历史学习要建构明确的时空观。一是“全”,即方方面面,全面掌握。全面掌握不是眉毛胡子一把抓,要善于概括梳理,做到“去粗取精”。如“鸦片战争”一节,我们就要了解战争的过程:战争的起止年代、作战双方、战争路线和阶段、重要的反抗斗争、主要人物等。“了解”的基础是记忆,因此,要提高记忆力,探究记忆方法。
“理解”是历史学习第二步。历史学习要求弄清历史事件、历史现象的因果关系,揭示历史偶然性和必然性的辨证联系,理解重要的历史概念等。理解的要求是“深”。这就要求历史学习时应精读、细读、有重点地阅读;要善于综合阅读,诸如历史地图、历史材料、图片乃至注释都应有目的地读一读;学习时,要讨论,要探究,要思考,要查阅资料,要整理笔记,生生合作,师生交流。如“鸦片战争”我们就要思考:这场战争的爆发是必然的吗?清政府为什么会战败?为什么鸦片战争标志着中国近代史的开端?等等。
形成“见解”是历史学习第三步。我们常说,读史使人明智。历史学习要从历史的成败得失中总结经验教训,从纷繁的历史现象中获得深刻的历史启迪,要善于在历史的联系比较中获取历史认识,运用正确的观点对历史人物、历史事件进行科学的评判。“见解”的要求是“新”,即要有新意,不可人云亦云。要去感受历史,从历史中获取人生智慧,要学以致用。仍以“鸦片战争”为例,我们要从战争的成败得失获得见解、启迪:落后就要挨打;政治腐败必然导致军事失败;腐朽落后的封建主义不是新兴资本主义的对手;林则徐是伟大的民族英雄;勿忘国耻,振兴中华等。
“了解——理解——见解”这三步是联结为一个整体,不可分割开来。对高中生而言,“了解”不可或缺,是历史学习的前提和基础。历史课的“预习”也应属于“了解”这一步。“理解”是至关重要的一步,是历史学习的关键,体现高中历史学习的特点。课堂历史学习主要是“理解”这一步。而形成“见解”是历史学习目的所在,其要求较高,要培养创造思维,加强理论学习。“见解”这一步还应延伸到课外。如研究性学习中的历史考察、历史采访、历史辩论等都不会局限在课内。“历史学习三步曲” 要求历史学习要由粗读到细读,由宏观把握到微观掌握,由封闭式孤立学习到开放式合作学习,由被动的接受式学习到主体性探究式学习等。还要求把历史学习和政治、语文、地理等学科有机地结合起来,体现综合化的特点。
政治中考复习的几点心得
关注两大类时事
时事的内容很广很宽,
在一年当中发生的国内外各种事情,究竟哪些时事值得考生特别关注呢?我认为可以用两个标准来衡量: ·和所学知识有相当关联度的时事
也就是说,有一些时事,学生能够运用从课本中学到的理论对其进行解释分析,而且这种解释和分析是多角度的。去年可以说是中国年,发生了很多振奋民族精神、长中国人志气的大事情,这些大事情值得学生多花些力气。
·在学生视野内的,贴近学生生活的时事 这几年的政治中考越来越注重考察学生的综合素质,因此一些开放性试题允许学生从多个角度看问题,只要言之有理。要让学生有话可说,就必须选择那些学生能够体会到甚至能够亲身参与的事情,因此学生要多关心那些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事情。在回答此类题目时,考生要注意联系实际,结合自己的感受谈。 强化基础知识的学习。知识是能力的载体,没有一定量的基础知识的积累,能力也只能是空中楼阁。要在理清、弄懂每一个知识点的基础上,着重把握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把每一个知识点放在整体中弄清其与相关知识点之间的关系,避兔答题时要点不全、丢三落四的现象。 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切忌从理论到理论,从课本到课本。围绕热点问题,根据不同题型和不同角度的要求,训练自己把握热点、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训练自己根据"新情景"、"新材料"申的有效信息去整合课本知识的能力。
关于中考历史复习的几点看法
安徽省中考历史开卷已经实施两届了,笔者带了一届毕业班,参加了今年的中考阅卷,对于中考历史试卷的命题思路以及如何组织复习有了一点自己的体会,特提出来供众位同行参考。
从今年中考试题来看,它是以创新为先导,紧扣中学历史教学大纲和教材,着重考查学生的“双基”,以及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习惯、自主学习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陈述历史问题的能力,全卷知识分布合理,命题角度多样,加大了对主客观试题的设问质量以提高试题难度,体现识记、理解、运用三个层次考试水平的要求,具有较好的区分度。
从考试的内容上看,今年将中国古代史重新列入考试范围,改变了自历史学科列入中考以来,初三世界史比重大的理念。
今年历史命题在试题的创新性和对考生创新意识的考查两个方面作出了一定的努力,
主要表现在:
1、立意新的试题,如选择题第2、3、12题,列举题17、19题,材料题21题
2、形式较新的试题,如第20题材料解析题:制作《孙中山的主要革命活动》
通过对试卷以及对参加中考考生的分数统计分析可以看出中考历史试卷难度每年都有较小的上升。大多数考难以适应开卷考试的形式,90分以上考生仅占参加考试总人数的1.17%,不及格人数竞达到60.18%。
从考生答题情况看,主要存在的问题有:
(1) 基础知识掌握不牢
(2) 语文基本功不扎实,书面语言错误百出,造成无谓失分
(3) 审题、解题能力较差
(4) 自主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差
(5) 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能力较低
根据今年历史试题的特点和考生在试卷中存在的问题,结合课程改革,笔者对今后教学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依据新教材,采用新方式,指向教学目标 考生答题情况表明许多学生对一些重要的历史基础知识掌握较好,而基本技能、基本能力和创新意识是他们的薄弱环节,因此,在教学中应当从新教材在初中三个年级普遍使用为契机,在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中,通过新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使知识、能力、思想教育形成教学目标网络系统。
2、在课堂教学中做到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其重要的措施就是改变“满堂灌”的方式,采用师生讨论历史的方式,要大力鼓励学生发言,让学生积极参加讨论。对学生的发言教师应该全神贯注地倾听,临机处置,发现发言中的创意就予以赞扬,发现错误就加以启发、引导、纠正。
3、在课堂教学中根据学生的认各心理和学习水平,设计适度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进行积极主动思维探究,培养其探索的勇气和创新的精神。
4、依据中考历史纲要组织复习 中考历史纲要是学生复习迎考的依据,也是中考命题的依据,因此要十分熟悉《纲要》中的“考试内容和要求”,考试形式及试卷结构以及“样卷”。
5、强化试题的训练 随着中考历史学科考试改革力度进一步加大,开卷试题的考查功能将会逐步提高。例如今年与去年相比,对考试水平的要求和主客观试题设问质量都在提高。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既要从微观上,也要从宏观上指导学生多做多练,在实践中尤其引导学生对识记、理解、运用三个层次考试水平要求的辩证关系的认识,引导学生在解题过程中不断地克服思维定势,根据具体情况改变思路,灵活抉择。 要加强题目的变异训练。有不少学生平时虽然做了大量的题,可考试中只要没有碰上原题,还是做不好或者不会做,这反映出学生缺乏应有的应变能力。这种情况出现,固然与学生基础知识不牢固,对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及概念之间的联系理解不全面、不准确,对知识结构掌握不能融会贯通等有关系,也与学习过程和方法方面缺乏“变通”训练有关。
6、重视审题能力的培养 今年考生在答题中普遍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是忽视审题,在教学中要告诫学生养成细心审题,紧扣题意作答的良好习惯,懂得只有审清题意,才能知识答题要求、答题方式,才会取得优异成绩。 同时通过评讲试题使学生学会逐字逐句审清题意,找出中心词、限制词、明确答题范围和内容要点,做到答题要史论结合、段落化、要点化、层次化、行文有序、条理清晰,不要堆砌史实,空发议论。在教学中只有重视审题的训练,才能使学生在考试中遇到新情境,新角度提问和要求的试题时,应用自如。
7、注意与社会热点紧密联系 今天的世界是昨天世界的发展,当代世界的许多问题都有其历史根源。今年中考历史试题联系当今现实考查了一些中外历史知识,这就要求我们在平时教学中要注意联系社会热点,史政结合,发挥历史学科的社会教育功能,同时培养学生信息搜索能力,使他们开拓思维,以史为鉴,学以致用。
以上只是笔者的一些不成熟的看法,谬误之处请方家指正。
一、抓实基本环节,巩固历史知识基础
首先要完成预习。预习的原则是复习旧知、认识新知,即先“温故”而后“知新”。预习要有一定的目的性,特别是对历史阶段性内容要注意梳理教材史实结构,归类时代特征,明确学习目标。预习中还要注意发现问题,要大胆提问,质疑教材,质疑教师,质疑权威。要学会学习的方法,即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学有常法,学无定法”,就是说学习要有一定的方法,但因人而异,不可能所有人都走同一条路。要敢于、善于提出看似天方夜谭般的问题,爱因斯坦就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也许正是这样的问题可以引导我们走向科学的殿堂。
其次要处理好课堂听与记的关系。课堂主要以听为主,所谓“记而不听则惘”;同时也要适当做好笔记,预习中所遇问题的讲解、教材内容的延伸性分析、课堂上感觉比较模糊的内容都应该记下来作为课后复习、巩固的依据,所谓“听而不记则殆”。
第三要在课后及时看书巩固所学知识。由于历史学科知识体系浩翰庞大,与其他学科有着天然而密切的联系,因而在看书时要注意学会用语文分析课文的方法概括教材前后内容及重点、难点;用政治原理制约思维的深度和广度;用数学思维形成历史学科知识的逻辑性和严密性;最后用历史的分析法形成完整的历史概念。这个过程不需要能完全记住知识点,只是要求一定要能对本节课的内容从历史阶段、历史特征上理解、运用;然后在第二天要读一下,这个读是要求记忆的,该记该背的内容在这一环节上必须完成。这样,在理解的基础上灵活记忆。一周左右,要把这个内容回顾一下,可以很简单的看一看就可以了,这样做的目的在于:在最容易遗忘的时候去点一下以激活学习思维;一个月的时候再通过试卷、练习等多种方式督促自己再好好的回归教材。将该掌握的内容完善起来,才能克服平时感觉没有多少东西可看,考时却处处感觉生疏的现象,到考试时才不会心慌。所谓平时不考时“大忙”、小考时“小忙”,这样,大考尤其是高考时才会不忙。
二、明确阶段性学习任务,逐步优化历史思维
我虽然只是个小学生,但我还是要帮帮你.我以前是个学习在班里总得100分的人,可是在一年级的某一天,我发烧了.从那次发烧后我上课就老不集中精力去上,因为妈妈说:发烧可能会损坏一些聪明细胞.所以,我就以为我已经是个傻瓜了,永远都不可能会得100分了.但在我二年级时有一位老师对我说:"你要加油,你为什么会变得这么差呢?抛开让你不想学习的想法吧.加油!"于是,我就拼命地努力学习,我的成绩越来越好了.虽然我没有学过历史,但你也可以像我这样,抛开阻止你好好学习的烦恼吧!加油!
历史最重要的是兴趣
只要你爱历史
不用方法也可以学好
就像我一样
去年高考好象是128
加油啊
谁能分享一下怎样学好历史
在初中的学科中,背的最多的就是历史了...每次都很认真的背...但是每次都考得不好,总结了一下就是背不牢rnrn在背的时候也很枯燥,备了就忘 忘了又背,背了又忘...rnrn该怎么办喃?rnrnrnrn哪位历史好的能教教我如何学好历史,如何才能牢牢的记住...不会背了就忘..rnrnrnrnrn谢谢了哈~~~~~~如何学好历史
1学习历史最关键的的是要记住想要学好历史,要有这样的愿望,现在你已经有了,好要好好问问自己,如何持续的强化自己这个愿望。
2学好历史还要在历史中不断思索不断总结不断有所得的,只有如此不断沉浸,久而久之,自然出神入化,成为历史大师。【沉浸是关键,你发现历史现在成了你自己的一部分,思想中不断纠缠的念头,成为你成长中的重要支柱,你从历史中创造思索收获喜悦与充实】
3历史实际是对人类社会进行的宏观微观综合分解的观察研究,是活生生的探究过程,象玩游戏,滑雪一样的快乐;还要向彩民中奖一样的不断有所得。加深对人类社会,对现实生活,对自我成长都有越来越明晰的认识,你在学习历史中有所得,感受成长与快乐。
4学习历史要有一个宏观的大轮廓,时间的或空间的,或以事件为核心。象修造高楼一样,要有一个整体的轮廓,建构起来后,不断往里面添砖加瓦,把历史这座大厦建造好。说白了就是要要一个整体观念,各个历史知识按照不同的逻辑规则排列建构在这座大厦中,是一个整体,各有其位置与作用,而不是毫无意义杂乱无章的琐屑知识。你在看他们,不再讨厌与陌生。
5学好历史你的精神要参与,要不断地亲自参与建构体味快乐,要在组织图片表格文字理顺线索思考原因北京分析过程结果领会意义影响中得到启示。在创造中,在劳动中,在参与中记忆巩固。
6学好历史可以有专门时间记忆,最好的办法是像上面走过,理解参与,然后静悄悄的过电影,让他们一点点在脑海中在重新浮现,晚上浮现了明晨接着,很好,都深刻的记在脑海中了。过两天你在看,一定要再看,嗯,还在。
7学好历史,如果你现在是学生,那应该有一些习题要做,一定要做,通过习题可以让你一特殊的方式刺激来加强记忆,来加深理解,没有习题你过不了关。做完要总结,不会的错误的一定要攻克不重犯。
8学好历史一定不要欠账,现在学习讲求周周清日日清堂堂清,学习历史自然也是这样。一定要及时清理自己不会的,通过思考通过记忆通过问老师同学来解决问题。嗯,就这些吧。
任何事情的发生都是有关联性的,你可以试着找找各历史事件之间的关联性,这样记的话会比较系统,好理解点吧。
比如春秋战国时代形成的前提不全是因为周天子无能,同时也要归结于当时的分封制度。当诸候国的国力逐渐强大起来,他们就选择造反啦。于是战国七雄就先后出现在历史舞台。
再之后因为在秦国中期任用商秧变法等系列变革手段,使他的综合国力渐渐增强;又结合秦始皇本人的成长背景、性格使得他统一了六国。
但同时也是因为他性格的原因,陈胜吴广在大泽乡遇雨延期之后为了活命所以选择了起义。毕竟他们没有技术含量,所以失败了。
然后出现了其他的起义部队,经过争战之后项羽、刘备成为了最后的角逐对手。最后项羽自刎而死。
西汉建立,吕后专政。诛韩信、诬彭越、杀萧何,几乎杀尽刘邦庶子。造成她的亲生子对她又惧又怕,所以无子早逝,然后就有了文帝的继位。由于文帝和他儿子景帝的休养生息政策,从而出现了历史上有名的文景之治。
接着就是汉武帝,从他开始选择了对匈奴用兵的政策,所以他派张骞出使西域带回各种技术,从兵器上增强军队战斗力;李广、卫青、霍去病、霍光就是这时期的名将。但是皇帝有个基本通病,就是痛恨惧怕巫蛊之术,所以他晚年逼杀了他的太子。
然后就是武帝的子孙们继位,再后来到了汉成帝,他母亲的侄子王莽在他死后篡位,建立大新。
刘秀打着匡复汉室的旗号,一统天下,东汉建立。
哇,不写了,写够多了,再写下去要疯了。
其实每件历史事件的出现都是有关联的。任何事情的产生都不是凭空出现的。简单理解就是我们平时说的因为所以。
再说个反推的吧。为什么清朝会灭亡,那是因为清朝政府无能;为什么无能,是因为他们闭关锁国、官员缺德少能;为什么官员会缺德少能,是因为清官大多为八旗子弟,他们娇奢淫逸惯了;为什么是八旗子弟大多娇奢淫逸,是因为他们入关后整个生活状态发生了变化,由简入奢易,由奢入简难造成的;又可以出现其他一些问题,清军为什么会入关,入关前是怎么生活的,他们入关前,关内又是谁的天下。这样一说又到了明朝了。
历史是很好学的,特别是中国古代史部分。建议你可以看看中央四套的国宝档案和十套的探索发现和百家讲坛,蛮不错的,可以把历史当故事来听。加油吧。
主要还是兴趣。
像我平时就对历史有兴趣,各种书也在看。就记得牢。
考历史根本不复习,考的也都不错。
如果一定要强记,那就要多花时间。
不过,根据经验,晚上睡觉前记住的一般不太会忘。
初中历史的话,其实不怎么困难的。
兴趣当然很关键
要应对应试教育,不外乎就是考试考得好一些。
我觉得要考高分,特别要在简答题上下功夫,
1.老师上课讲的时候,积极思考,
2.答题多角度,根据材料,联系知识点,
3.还要看比分,答题的时候一定要1.2.3分点,这样比较清楚,点数要比分数多1点或2点。
4.选择题就是基础抓牢一点。 差不多了,这就是一个初中历史每次考全班第一的人的全部经验,嘻嘻 对你会有帮助的
如果你对历史不敢兴趣,死记硬背是很痛苦的。
最好的方法就是你先发觉自己对历史的兴趣,可以看一些历史类的课外书,影视资料。分析历史事件,原因等。
你可以当做是听故事,想象自己出生前那些人是怎么想的,怎么生活等等
怎么才能更好的学好历史?因为我历史不是挺好,老是学不好,老是记不住,几乎就是死记硬背,请告诉我该怎么...
怎么才能更好的学好历史?因为我历史不是挺好,老是学不好,老是记不住,几乎就是死记硬背,请告诉我该怎么才能学好它,教我点法子。准确记忆基础知识是学好历史的是第一步,但对于没有入门的同学来说,历史知识纷繁复杂,千头万绪,简直无从下手。其实这里边是有很多巧法的,用后可以既记得准、又记得狠。笔者总结了几种方法,如果学会用活,做到举一反三,则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一、字头法。抽出核心字(多为首字),串在一起,押韵更好,然后多念几遍即可。
例1.清朝最后的九个皇帝依次为康熙、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宣统,记为“康雍乾,嘉道咸,同光宣”。
例2.1842年签定的中英《南京条约》中开放的中国第一批通商口岸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由南向北),记为“广厦福宁上”。
例3.“戊戌六君子”谭嗣同、杨锐、林旭、刘光第、杨深秀、康广仁,记为“谭刘林,杨杨康”。
例4.1931年中共的土地革命路线:依靠贫农雇农,联合中农,限制富农,保护中小工商业者,消灭地主阶级,变封建半封建的土地所有制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可记为“靠贫联中限富,保中小灭地主”
二、谐音法。基本方法同“字头法”,只不过要精选核心字及其谐音,使其既押韵,又有一定生动的意义。
例1.洋务派在中央和地方的代表共八人一-奕欣、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沈葆桢、丁日昌,编为“新(欣)翻(藩)译(李)坐(左)洞审(沈)日昌”。
三、奇特联想法。联想越奇特,记忆越深刻,因人而异,因事而异。
例1.民主革命思想家陈天华有两部著作《猛回头》、《警世钟》,记法为一边想“一个叫陈天华的人猛回头撞响了警世钟,一边做转头动作,同时发出钟声响。”
例2.军阀割据时,冯国璋、曹锟、段祺瑞控制的地盘及其支持者可联想为“曹锟靠在一棵日本梨树(直隶、江苏)上饿(湖北)得快干(赣)了,段祺瑞端着一大碗(皖)卤(鲁)面(闽),这(浙江)应(英)该很美呀。”
四、歌谣法,即以“核心字”为基础,通过反复挑选排列,使之成为形式对仗,合则押韵的顺口溜,最适于记年代。
例1.中共早期有三次全国代表大会——1921年7月,一大;1922年7月,二大;1923年6月,三大;同期国民党有一次,1924年1月,一大,可编为“一大21、7,二大22、7,三大23、6,国民党一大24、1”
例2.1932年,日本扶持溥仪做傀儡,建立伪满洲国。编为“32、3 傀儡建”
例3.1934年10月至1936年10月,红军进行了长征。编为“34、10(念壹零) 36、10(念壹零) ,红军长征,翻山越岭。”
例4. 1935年瓦窑堡会议和1937年洛川会议的时间和内容很容易混淆。可编为“瓦早洛(落)后”及“瓦窑堡,统战方针好;到洛川,定全面抗战”
例5.抗战过程中的几件大事,1937年平型关大捷,1938年台儿庄战役,1940年百团大战,1940年汪精卫成立伪国民政府,1941年皖南事变。可分别编为“37、9 林彪吼,38、3 拉锯战,40春 汪伪成,40下半 百团大战,41九千(人) 皖南事变”。
例6、1950年6月,毛泽东在七届三中全会上提出的争取国家财政基本好转的三个条件可编为:“土改完成,工商调整,经费节省”。
例7、文革爆发的导火线和全面发动的标志可编为“一个导火线,两会两文件”。
例8、文革中的主要建设成就可编为“成昆湘黔,二汽十堰,南京长江,胜利油田”。即成昆铁路和湘黔铁路,十堰的二汽,南京长江大桥,山东东营胜利油田。
例9、新中国成立以来的部分重大科技成就:1957年-武汉长江大桥,1964年和1967年-第一颗原子弹和第一颗氢弹,1965年,世界首次人工合成蛋白质-牛胰岛素,1970年,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可编为“57武汉,桥通天堑;64、67,惊世两弹;1965,牛胰岛素;1970,人造卫星。”
五、排比法。即认真分析历史事物,从中归纳提炼出或连续或对仗的“核心词”,作为记忆的载体,有事半功倍之效,此法适用范围很广。
例1.1858年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列强强迫清政府分别签订了《天津条约》,主要内容有5点,可总结为“三外一赔一开”。赔款和开口岸 是近代绝大部分不平等条约都有的内容。“三外”指外国人(可以到内地游历、经商、传教),外国公使(进驻北京),外国船(军舰和商船可以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
例2.袁世凯的复辟帝制活动,可总结为“一转正、两解散、三修改”。
一转正:1913年强迫国会选举他为正式大总统。二解散:1913年解散国民党,次年又解散国会。三修改:废《临时约法》改为《中华民国约法》;改内阁制为总统制;改总统选举法(改选举为推举,改有限任期为连选连任)。
例3.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内容,可总结为“四提倡,四反对”。
例4.辛亥革命后“实业报国”思潮的代表人物,可总结为“南张北周和二荣”,类似的还有中共建党先驱“南陈北李”(陈独秀、李大钊)。
例5.1927年中共三大起义的意义,可总结为“三个第一”。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的第一枪。秋收起义建立了党领导下的第一支军队。广州起义建立了中国第一个苏维埃政府。
例6、一五计划经济建设的重大成就可总结为“一桥二铁三公四厂”。
即武汉长江大桥;宝成和鹰厦铁路;康藏、青藏和新藏公路;鞍钢无缝钢管厂、一汽、沈阳飞机制造厂和沈阳机床厂。
首先上课要注意听,不要死记硬背,重在理解,还可以在课外多了解一些历史上的故事,一些上课不会提到的细节,方便记忆。如果觉得看资料太枯燥了,也可以选一些托史的小说来看看,这一点我试过,效果也很不错,当然你要分辨着记下真实的历史信息,在生动有趣的文中会很方便你的记忆,但如果分辨不好建议你不要尝试,记反了就得不偿失了。另外相似历史事件的归纳也是很重要的一点,这往往能提高你记忆的效率,这考试翻书的时候也可以节省很多的时间。
望以上内容能对你有所帮助
如果你是文科生,那么我给你介绍点方法,老师给的小妙招,如果你是理科生,应付会考就够了,那么死记硬背绝对得高分。
1、多看书,特别是考试之前多看,把考试范围都看一遍,大致有个印象,容易增强信心。
2、对于一些题目实在不知道怎么答,那就抄材料,反正看见字老师就给你分了,虽然不多,保底先嘛。
3、对于一些材料,课本上没有的(我们考试就有,不懂你们有咩)。心里先乐个,一般书本上没有的,答案基本在材料上,看清答题的点,抄。实在不知道怎么答,时间多你就把材料全抄,没时间你就自己看着办吧。(那些什么不给全抄材料的问题,你给改几个字就行,老师不太为难的。)
4、你实在感觉抄材料不放心,那你就从经济,政治,文化,外交,交通等大方面回答,一般都这样的啦。
5、题海战术,你多做就有手感了。我也是这样的,但是也学会积累,因为答案其实答来打去就那几个方面,太偏的你答不出别人也不行的。
1、多看一些有趣的课外历史书,增强对历史的兴趣。2、多背要点,注重理解3、多做历史选择、简答题4、做作业时要认真对待
你把历史可以看座一本故事书的形式。。。增加你对故事书的兴趣,追求好奇心,这样你平时上课的效率更加高,同时要加强理解。。。特别是重大历史事件,它的原因一般可以从事件的双方找原因以及事件当时所在的社会背景(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大的客观原因)。。。死记硬背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要不然你背的再熟你也无法运用。。。
怎么快速的记住历史时间
我每次背时都会记混事件发生的时间,或者根本记不住事件发生的时间,如何快速的记住历史发生的时间?知名历史老师总结了11种快速记忆历史事件和事件的方法,在这里和大家分享,希望对你的记忆效果和学习成绩有所帮助!
1、公式记忆
1.事件=时间+地点+经过+后果+影响
2.人物=时代(国名)+职务+作为+评价
3.作品=时间+作者+内容+意义
4.会议=时间+地点+人员+内容+作用
5.条约=时间+地点+签订双方+内容+影响
6.改革=时间+改革人+内容+意义
7.战役=时间+作战双方+经过+后果
2、加减记忆
如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经过,可记为:
经过=四次突然袭击(突然袭击波兰、丹麦和挪威、苏联和珍珠港)+六次主要战役(莫斯科、斯大林格勒、库尔斯克、攻克柏林、不列颠空战、中途岛海战)+四次重要会议(开罗、德黑兰、雅尔塔、波茨坦)+三次登陆(北非、西西里、诺曼底)+反法西斯统一战线+各国反法西斯斗争。这就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全部历史事件。
3、尽量少记
例如:东汉的统治?
1.王莽改制a公元8年,改国号为新。b绿林、赤眉起义。昆阳之战。
2.光武中兴a公元25年,刘秀,定都洛阳。
3.外戚和宦官专权a外戚梁冀b宦官"五侯"
4.党锢之祸a太学生3万多人b名士范滂
5.黄巾起义a公元184年,张角,太平道。黄巾军。
b"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
4、变远为近,变死为活,变假为真,变浅为深
5、浓缩代替记忆
春秋五霸?
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
还(桓)乡(襄)问(文)木(穆)桩(庄)
丝绸之路:从长安出发,经河西走廊,今新疆境内,运到安息,再从安息运到西亚和欧洲的大秦。
长河新,安西大
王安石变法的内容:青苗法、方田均税法、保甲法、募役法、农田水利法
请方保募农
6、歌诀替代记忆
我国的《历史朝代歌》
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段;
春秋和战国,一统秦两汉;
三分魏蜀吴,二晋前后沿;
南北朝并立,隋唐五代传;
宋元明清后,皇朝至此完。
7、谐音记忆
三国建立?
曹丕--魏--洛阳--220年
曹丕喂洛羊一天二两饼
刘备--蜀--成都--221年
刘备数沉珠数了二天二夜
孙权--吴--建业--229年
孙权无建业喝了二两酒
李渊建唐哪一年?
李渊建唐618年。
李渊见糖留一把。
文成公主哪一年入藏?
文成公主641年入藏。
文成公主入藏与松赞干布成婚时,为取个吉利,用了6个司仪(41)。
清军哪一年入关
清军在1644年入关。
清军入关,一溜(路)死尸!
8、编码和情境记忆
73年班超出使西域
-班超扛着排气扇(73)出使西域。
105年蔡伦改进造纸术
-蔡伦穿着毛衣领(10)、戴着手套(5)改进造纸方法。
132年张衡发明地动仪
-张衡把医生(13)和兔子(2)放在地动仪里面。
葡萄牙在1553年侵占我国领土澳门。
-葡萄树上有只鹦鹉(15)戴着乌纱(53)帽来到澳门,不走了。
1839年林则徐虎门销烟
-林则徐别着腰包(18),穿着三角裤(39)意气风发地在虎门销毁鸦片。
希望这个回答对你有帮助
我和同学一般就几个方法:列表格把所有时间列出来一一记写时间轴一条线画过去,我同学曾经弄了一个,几张纸连起来像圣旨那样记尾数以前我们会只记尾数,联系上生活中的意义去记,例如1935年就记35,35是小明,就记是小明其实都要死记硬背。
把历史事件的先后顺序先记清,然后在记忆每个历史事件的年份就容易多了。
列时间轴,最好是自己画一份,这样印象比较深刻,把时间和事件串联在一起。
多听多看多写也许就加深了,或者了解其更多背后的意义
文章标题: 很多人历史特别好,他们是怎么记住那么多人物事件的,而且不会忘
文章地址: http://www.xdqxjxc.cn/jingdianwenzhang/1480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