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喜蛋文章网
你的位置:首页 > 经典文章 > 文章正文

有哪些了解/批判西方中心论的书籍推荐

时间: 2022-08-18 14:01:06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110次

有哪些了解/批判西方中心论的书籍推荐

求西方哲学重要书籍(按时间顺序,详细的),谢谢

1、巴门尼德篇(前387~前347)
Parmenides

[古希腊] 柏拉图(Platon,前427~前347),出生于雅典,其家世中有雅典贵族血统,并与雅典名流交往甚密。苏格拉底受审,柏拉图亲临现场并写下了名篇《申辩》。公元前387年,已近不惑之年的柏拉图回到雅典,在郊外创建一家学校,即著名的柏拉图学园。

《巴门尼德篇》共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柏拉图以巴门尼德之口对自己以往借少年苏格拉底之口表述出来的“理念分离”观进行诘难和批判,对自己以前的理念论进行批判反思,提出的核心问题是相反的东西能否相互结合起来,指出了少年苏格拉底坚持理念与事物相分离的理论所产生的无法克服的困难。在第二部分,柏拉图借巴门尼德之口提出了八组假言推理并进行了具体论述,从正反两个方面继续探索了如何达成对上述核心问题的初步解决。
据商务印书馆1982年中译本)

2、形而上学(前384~前322)
Metaphysika

[古希腊] 亚里士多德(Aristotle,前384~前322),古希腊最博学的人,著作极为丰富,主要有:《形而上学》、《物理学》、《政治学》、《尼各马可伦理学》、《论灵魂》、《天论》、《动物志》、《论植物》、《诗学》、《工具论》等。他的学生(特别是安德罗尼科)编辑整理了他的大部分著述。

《形而上学》是亚里士多德论述一般哲学问题的重要著作。该书认为,哲学是一种智慧的科学,是关于本原和原因的科学。哲学尽管在实用性方面比其他学科要差,但在探求原因方面却优于其他,因而也就更具认识价值。事物的原因可区分为四种:“形式因”、“质料因”、“变化因”、“目的因”。形式因是事物存在最基本的依据。在本体论上,事物的存在首先就是实体的存在。实体是个体的,是具体的、客观的存在。实体并不依赖于主体;实体之外的其他范畴则只是对实体的属性加以界定的谓词,亦即是量的范畴。独立的质料或独立的形式都是不存在的。人的创造性活动是将形式同质料加以结合的一种活动。单纯的质料只是潜在的实体,而形式才是实现的本质,亦即真正的现实实体。形式具有普遍的有效性,是事物的本质的规定性;形式作为普遍的通式也是事物所追求的目的,同时是事物之所以有如此这般追求的动力,亦即是目的因与动力因的集中体现。质料是事物的目的可以得到实现的可能,从而也就是消极的。形式因只能求助于某个永恒的、非感性的实体来加以解释,这也就是事物的“第一推动者”:某种不被运动而也有运动的东西于是也就是永恒的、现实性的实体;进而言之,“神是有生命的,生命也就是思想的现实活动,因此神也就是现实性,也就是其自身的现实性,他的生命也就是至高无上的善和亘古永恒”。

《形而上学》在西方哲学史上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占据着特别重要的地位。它是西方哲学史上第一部专门论述哲学问题的著作,对以往的哲学进行了可贵的总结;它对西欧中世纪经院哲学产生了重大影响,《形而上学》和其他亚里士多德的著作也成为仅次于《圣经》的绝对权威;本书所论证的大量术语成为近代以至现代哲学探讨得以推广的立足点,特别是由这些术语衍生的概念更有许多造就出新近的许多学说。《形而上学》对人类认识的进步产生了不可低估的影响。

(据商务印书馆1962年中译本)

3、物性论(约前99~前55)
De Ratura

[古罗马] 卢克莱修(Lucretius,约前99~前55),生于罗马共和国末年,约与凯撒同时。除《物性论》外,历史上未留下有关卢克莱修生平业绩的任何可信记载。

《物性论》以拉丁文的抑扬六步格诗歌体写成,溶哲学、自然科学和诗歌为一体。全书共分6卷,分别论述宇宙无限、原子运动、心灵本性、肖像与感觉、生命起源、以及自然、社会中的奇异现象。《物性论》认为全部自然都是由不变始基原子和虚空构成的。原子是坚实而不可再分的终极因素,有大小、形状、重量上的区别,可以永恒运动存在且数量无限;原子偏离轨道的倾斜导致相互撞击、结合,构成万物;当这些原子由于各种原因相分离的时候,事物也就走向死亡。虚空是无形体的存在,是包含在坚实物体之中、为原子的运动提供场所和条件的不可见的始基;它与作为始基的原子相互排斥,又相互依存、相互包含而自然创造出万物。宇宙是无限的永恒物质循环体。
(据商务印书馆1981年中译本)

4、新工具(1620)
Novum Organum

[英] 弗兰西斯·培根(Francis Bacon,1561~1626),17世纪杰出的唯物主义哲学家,近代唯物主义经验论和实验科学的奠基人。1626年3月底的一个寒天,为研究冷冻与防腐,不幸得了支气管炎,在4月复活节的早晨与世长辞。培根受到后人的高度评价。法国哲学家狄德罗在他主编的《百科全书》的序言里称培根为导师,说他完成《百科全书》这部巨著就当归功于培根的激励和指引;马克思和恩格斯则说:“英国唯物主义和整个现代实验科学的真正始祖是培根”。培根取得这样的地位是与其代表作《新工具》密切相关的。

《新工具》的目地是扫除人类认识道路上的障碍:观念的错误和论证方法上的错误。全书共分两卷,第一卷的目的是为了摧毁传统的经院哲学体系,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观念;第二卷是在第一卷的基础上帮助人们建立一种科学的归纳法。

该书指出,在经院哲学统治下,有四种错误的观念:种族假相、洞穴假相、市场假相和剧场假相。假相就是不如实地反映事物本身,而是另外增加了不属于事物自身的东西。种族假相来自于人类的成见和狭隘性,感官的无能,它以感官做事物的量尺,因而歪曲了事物的真相;洞穴假相指每个人由于环境、教育和能力的不同,使人们注意不同的东西;市场假相即语词对思想的影响;剧场假相是指由于哲学的教条以及一些错误的论证法则导致错误认识。要正确认识事物,必须探求事物,通过经验并依据经验,从经验中导出事物的规律性认识。
(据《中外社会科学名著千种评要-西方哲学》华夏出版社1992年版)

5、哲学原理(1644)
Principae Philosophiae

[法] 笛卡尔(Rene Descartes,1596~1650),哲学家。笛卡尔生活时期的法国,宗教保守势力很大,他一生很谨慎、深居简出,力图避免宗教保守势力的迫害。但他还是很有学术勇气的,他指出经院哲学体系一派胡言,强调运用新的理性的方法建立为科学发展服务的新哲学,但他没有采取激进的方法,而是以隐蔽的形式使进步的思想内容与宗教势力能够接受的形式结合起来。《哲学原理》具有这个特征。

本书共分论人类知识原理、物质事物、可见世界、地球四部分。该书首先指出,为了在难辨真假的情况下追求真理,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我们必须在一生中尽可能地把所有的事物都来怀疑一次”,不仅怀疑现有的一切知识和观念,而且可以怀疑宗教教义和我们的身体诸方面,从而得出“我思故我在”作为理论演绎的出发点和建立知识体系的基石。我在思维并且在怀疑,因而我存在并且是不完满的,我心目中完满的观念只能来自最完满的上帝;由于上帝包含了所有各种属性(包括“存在”这种属性),所以它必然存在并且是外部世界客观物质存在的源泉。所以,自我(心灵)、上帝和物体这三种实体是存在的,其中前者的根本属性是思维,不是由物质产生的并且不以物质为转移;后者的根本属性是广延,不能思维且不具备产生思维和意识的能力。确定了这三种实体的存在,就完成了“形而上学”部分的主要任务,为建立哲学和人类完整的知识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
(据商务印书馆1958年中译本)

6、人类理解论(1671~1690)
An Essay Concerning Human

[英] 约翰·洛克(John Locke,1652~1740),英国哲学家。出生在一个小地主兼律师的家庭。1668年他被选为英国皇家学会会员。1667年到后来英国辉格党风云人物沙夫茨伯利伯爵家作家庭医生和秘书。1682年,沙夫茨伯利在同代表王家势力的托利党的斗争中失败逃往荷兰,1683年,洛克也追随前往。1688年“光荣革命”胜利后,在政府中历任要职,成为辉格党的重要理论家。

《人类理解论》中提出并要解决的中心问题是“探讨人类知识的起源,确度和范围。”该书提出著名的心灵“白板”说:“人心如白纸似的,没有切标记,没有一切观念”,观念都是从经验来的,我们的知识都是建立在经验上的,而且最后是导源于经验的。经验分为两种:对外物作用的感觉,可以得到了黄、白、热、冷、软、硬、甜以及一切所谓可感物等等观念;对内心作用的反省,即内经验就是人的心灵对自身内部的心理活动如知觉,思想,信仰,推论,认识,意欲,以及人心的一切作用的考察和注意
(据商务印书馆1981年中译本)

7、人是机器(1747)
Lhomme Mochine

[法] 茹科安•奥弗雷•拉梅特里(de la Mettrie,1709~1751),哲学家,出身于法国西北部圣马洛城一个富商家庭。1747年,在荷兰他匿名发表了《人是机器》一书,因对上帝的不敬遭到当地僧侣和贵族的仇恨和诽谤,并扬言要对他处以极刑,不得不逃亡到普鲁士。在“开明君主”腓特烈二世的庇护下继续行医和写作,并任宫廷御医。1751年因食物中毒死去。安葬时,腓特烈亲致悼词,对他的学问和人品推崇备至。

《人是机器》以心灵与肉体的关系问题为起点,按照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将哲学体系分成对立的两派:唯物论体系;唯灵论的体系。心灵只是一个毫无意义的空洞的名词。一个思想谨严的人在使用这个名词时,只是指我们身体里那个思维的部分。该书认为:“人是机器,……而又是一个动物。”“人体是一架自己发动自己的机器:一架永动机的活生生的模型。体温推动它,食料支持它。”人只不过比最完善的动物再多几个齿轮,再多几条弹簧,脑子和心脏的距离成比例地更接近一些。只有教育才把我们从动物的水平拉上来,终于使我们高出动物之上。人作为个体不同于另一个个体的原因在于体质和体液的不同。心灵和身体的一切活动都是机械运动。

(据商务印书馆1959年中译本)

8、纯粹理性批判(1781)

Kritik der Reinen Vernunft

[德] 伊曼努尔·康德(Lmmanuel Kant, 1724~1804),著名的哲学家。康德一生最著名的著作是三大批判:《纯粹理性批判》《实践理性批判》《判断力批判》。其中《纯粹理性批判》是后两个批判的基础。

分析判断宾词预先已隐含在主词之中,这种判断不过是把预先隐含在主词中的东西推导出来而已,是先验的,不依靠经验就可以演绎出来,具有普遍性和必然性。综合判断中宾词预先不包含在主词中,宾词只能由经验提供,由经验提供的宾词扩大了主词的内涵,增加了主词的内容。但是综合判断没有普遍必然性。数学等科学知识表现为综合判断,同时又具有普遍必然性,具有先验的性质。数学等科学知识的先验的综合判断是如何可能的呢?这是《纯粹理性批判》提出和研究的中心问题。
(据《康德的<纯粹理性批判>》北京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张世英著)

9、精神现象学(1807)
Phanomenologie des Geistes

[德] 黑格尔(George Wilhelm Friedrich Hegel,1770~1831),著名哲学家,生于德国符滕堡公国首府斯图加特的一个税务官家庭,少时聪颖勤奋,5岁入拉丁语学校,7岁入斯图加特城中学,不仅广泛观察周围事物,细心琢磨各种矛盾现象,而且特别喜爱研究和思考历史,并且阅读和摘录了洛克、休谟和康德的哲学著作。1801年他在耶拿大学任编外讲师时,抱着立志让哲学说德语的目的着手写作本书。

《精神现象学》分为序言、导论和正文三个部分。正文又分为意识、自我意识,理性、精神、宗教、绝对知识6个部分。

该书认为真理是一个过程。真理不是孤立的、静止的和片面的东西,而是存在于概念和事物的发展过程中,是具体的有机的统一整体。真理是全体。真理不存在于直观或直接知识,真理是通过自身发展而达到的那种完满的本质。真理的发展过程就是“绝对”自身分裂为二或树立对立面,向自己的对方和他物转化,然后又以对方或他物为中介,通过中介反映自身,最后回复到自身的同一性的过程。真理与谬误不是孤立的、彼此隔绝的,真理是通过克服一系列错误达到的。真理的发展过程就是不断克服、扬弃错误的过程。

该书认为精神发展的个体发生学历程和种系发生学历程是一致的。意识、自我意识和理性是个人意识发展的历程。社会意识形态的发展也分为三个阶段:真实的精神,伦理;自身异化了的精神;对其自身具有确定性的精神,道德。无论是以个体意识为对象的意识、自我意识和理性,还是以社会意识为对象的精神,都还停留在有限的范围内,主体与客体的统一都还没有得到最终的实现。只有在宗教和绝对知识中,意识才以无限的绝对精神为对象,意识才发展成绝对精神,使主体与客体达到最终的统一。宗教以表象把握绝对精神,导致形式与内容的不一致,因而必须上升为绝对知识。绝对知识是用概念把握绝对,也就是精神对精神自身的概念式认识。

(据商务印书馆1962、1979年中译本)

10、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1818)
Die Welt als Wille und Vorstellung

[德] 阿瑟·叔本华(Arthur Schopenhauer,1788~1860),近代著名哲学家、哲学唯意志论创始人。生于德国但泽市(今波兰格但斯克)的一个富商家庭,父亲是一个具有出色文化素养和强烈自由精神的银行家,母亲是一个热衷交际文化名人、对家庭缺乏感情和责任感的女作家。1814年与母亲决裂迁德累斯顿后,叔本华潜心写作,花四年时间写成一生最重要的著作《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于1818年8月出版。

本书共包括三版序言和“世界作为表象初论”、“世界作为意志初论”、“世界作为表象再论”、“世界作为意志再论”四篇,以及题为《康德哲学批判》的附录。

该书从主客体的关系入手来解释世界:“这世界的存在完全只是就它对一个其他事物的一个进行‘表象者’的关系来说的。这个进行‘表象者’就是人自己”。表象的世界具有主体和客体两个不可分割的方面,其中前者是支柱、基础和条件。偏执其中一端的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都是错误的。直观表象包括时空、感性直观、悟性和物质;抽象表象是概念,直观是一切知识之源。

(据商务印书馆1982年版)

11、实证哲学教程(1830~1842)
Cours de Philosohie Postive

[法] 奥古斯特·孔德(Auguste Cornte,1798~1857),法国哲学家,实证论创始人。1818年起担任著名空想社会主义者圣西门的秘书,后因意见不一致而另设课堂,讲授自己的思想体系。1832年起当了九年的巴黎工学院教授,1848年创立了“实证哲学协会”。主要著作有《实证政治体系》和《实证哲学教程》。

该书首次提出了反形而上学,认为形而上学是无意义的论点,认为只有依靠观察和经验得来的知识才是真正的科学。“我们的每一种主要观点,每一知识部门,都先后经过三个不同的理论阶段:神学阶段,又名虚构阶段;形而上学阶段,又名抽象阶段;科学阶段,又名实证阶段”。相应有三种方法:神学方法、形而上学方法、实证方法。神学阶段人类探讨的主要目标是万物的内在本质和现象的根本原因、最后原因,即超自然的力量,人们力求控制外界又无能为力,只好创造出一个虚幻的神来代替无限夸大的人;形而上学只不过是前一阶段的改头换面,人们把超自然的神改换成抽象的实体和力量;到了实证哲学阶段,人们不再寻找现象背后的本质,承认不可能有绝对的概念,而是依靠观察和推理去发现现象的实际规律。
(据《现代资产阶级哲学论著选辑》,商务印书馆1982年版)

12、基督教的本质(1841)
Das Wesen des Christentums

[德] 路德维希,费尔巴哈(Ludwig Andreas Feuerbach, 1804~1872),近代著名的唯物主义哲学家和杰出的无神论思想家,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先驱。1830年,他匿名出版了《论死与不死》,揭露基督教教义的虚伪,遭到教会势力和封建政府的迫害,被迫迁居偏僻的布鲁克堡村。1860年,费尔巴哈举家迁居纽伦堡。1870年,加入了德国社会民主党。1873年4月13日,逝世于纽伦堡。

《基督教的本质》建立了以自然和人为核心的人本学唯物主义体系。全书分为三部分:《导论》,概述人和宗教的本质;第一部分,论述宗教的人本学本质:第二部分,批判宗教的神学本质。书后还附有费尔巴哈续写的解释、注解和引证。该书认为上帝是人的本质的异化:人把自己的本质客观化为一个外在于人的精神性实体,人创造了神;人的异化物成了人的异己的力量,人被自己的创造物上帝所束缚。上帝的全知全能和无所不在等特性,都是人的本质的虚幻反映。“属神的本质的一切规定,都是属人的本质之规定。”人对上帝的顶礼膜拜,实际上是人对自己的本质的崇拜。人肯定了上帝,便否定了自己。为了恢复人的权威,就必须揭露宗教的本质,否定上帝。

“上帝一般地就是类概念”。上帝的本质,并非某个个别人本质的异化,而是人的“类”本质被对象化为不同于任何个别的人并独立于任何个别人的绝对本质,并正是作为这样的本质而受到人们的崇拜。“类”概念的客观化是宗教的认识论根源所在。从哲学上解决“一般”和“个别”的关系问题,即“类”与“个体”的关系问题,是确立无神论的基本前提。
(据《费尔巴哈哲学著作选集》(下卷),商务印书馆1984年版载,荣震华译)

13、权力意志(1888)
Der Willet zer Macht

[德] 尼采(Friedrich Nietzsche,1844~1900),哲学家、诗人,近代最有争议的思想家之一,他的学说曾被纳粹分子肆意曲解成法西斯的理论支柱,希特勒曾亲自去拜谒尼采墓,并把《尼采全集》作为寿礼送给墨索里尼。尽管如此,并不影响他成为人类思想文化史上的大师,《权力意志》影响了后来许多思想家。

《权力意志》是尼采逝世后由他的妹妹等人根据作者生前的笔记和手稿整理而成的一部哲学著作。该书打出重估一切价值的旗号。重估一切价值,兴趣不再放在肯定上,而是放在怀疑上;感兴趣的不再是“原因和结果”,而是坚韧不拔的创造性;不再是自我保存的意志,而是权力意志。它倡导“相信我们的自我胜似相信精神”。由于基督教道德和一般民主观念的影响,尘世间的人也就有了良心,有怜悯之心和忏悔的要求。在以往的价值评估中,这似乎是人类文明的标志。这恰恰是人的孱弱的象征。在弱者那里,道德与信仰的要求还原成为对生命、健康、荣誉的渴望。而强者则摈弃了这些要求,留下来的只是对意志的“服从”。强者只是而且也只能“以肉体为准绳”。于是弱者的渴望也就成为强者的出发点,而支撑着强者前行的是具有强大能量的意志,亦即“权力意志”。
(据商务印书馆于1991年中译本)

14、时间与自由意志(1889)
Time and Free Will

[法] 亨利•柏格森(Henri Bergson, 1859~1941),哲学家、生命哲学和直觉主义的代表人物。在中学时它就写好了《时间与自由意志》,凭它他又获得了博士学位,该书是他的代表作。

《时间与自由意志》认为人的意识深处有一种心理的绵延,我们所认识的世界就是意识深处心理绵延的产物。空间是纯一的,空间的各物构成一个无连续性的众多体。而作为人的内在意识变化的绵延——时间则是不间断的不可分割的质的众多体。在社会生活中,外界的种种不同状态引起了人们内在的种种意识形态,这些意识形态互相渗透,不知不觉地把自己组成了一个整体,并把过去与现在联在一起;由于想到这些状态的根本区别,意识就把它们看成一个无连续性的众多体,即把它们在其原存在的空间内排成行列,彼此外在化。这样,绵延因空间化被改变成了纯一的时间,外界也就呈现先后状态。只有抛弃感觉、概念等方法,通过深刻的内省才能掌握绵延。

15、实用主义(1906)
Pragmatism,A New Name for Some Old Ways of Thinking

[美] 威廉·詹姆士(William James, 1842~1910),实用主义最著名的代表人物,哲学家,心理学家。出身于一个神学家庭,曾获哈佛大学医学学位,并于1876年任该校的心理学讲座讲师,1880年任哲学教授。主要著作有《心理学原理》,《信仰的意志》,《宗教经验种种》等。

《实用主义》认为,哲学史是人类几种气质的冲突的历史,经验主义在气质上属于刚性的,重视感觉,缺乏宗教信仰,持多元论的、怀疑的态度;唯理主义,属于柔性的,有宗教信仰的,持一元论的、武断的态度。经验主义不信仰宗教,理性主义则独断专行、抽象、不能解释现实。实用主义哲学则既能像理性主义一样,含有宗教性,又像经验主义一样,能保持和事实最密切的联系。实用主义首先是一种方法,其次是关于真理是什么的发生论。

16、原始思维(1910~1922)
ПервобЫытное Мшление

[法] 维·布留尔(ЛЕВИ БРЮЛЬ,1857~1939),生于法国巴黎。1899~1927年任巴黎大学文理学院教授,后又任人种志研究所所长、巴黎科学院院长。关于原始思维他出版了三本著作,1910年出版《低级社会中的智力机能》,1922年出版《原始人的心灵》,1927年出版《原始人的灵魂》。《原始思维》是《低级社会中的智力机能》和《原始人的心灵》两本书的编译本,最初是俄文版。

《原始思维》认为原始人的思维是还没有分化的、具体的思维。原始的思维中没有概念,只有丰富的表示人与物的专用语。原始人计算时,不能把数和对象分开。原始人反映在他们头脑中的是“心象概念”,它就像画出了细微特点的画面。原始人凭借记忆积累了大量“心象概念”,这是他们思维的基础。原始人思维的基础是集体表象。集体表象的具体形式就是原始社会的巫术、宗教崇拜、风俗和语言。在原始人的集体表象中客体的映象与主体对客体的情感和运动因素融为一体。

(据商务印书馆1986年中译本)

17、存在与时间(1927)
Sein und Zeit

[德] 海德格尔(Martin Heidergger,1889~1976),现代著名哲学家,生于德国巴登邦的梅斯基尔希。胡塞尔的学生和合作者,《哲学与现象学研究年鉴》的编辑。1922年被任命为马堡大学哲学教授。

《存在与时间》的目标是追寻存在的意义。即存在为什么以及如何存在。海德格尔指出,传统的本体论所论述的是存在者而不是存在,往往用界定存在者以代替存在,必须把本体论放在现象学基础上,运用现象学方法从人出发研究存在。人作为特殊的存在者即是此在。此在在追寻和领悟存在的过程中,通过自身表现了存在。此在的基本结构是在世。在世即此在与他人和他物打交道,前者为烦神,后者为烦忙。此在的本质特征是展开。此在通过使用工具进行劳动与他人联系起来,形成相互关心、相互排斥、以及互不关照三类关系;此在与他人经过相互竞争形成平均状态,建立起削弱人敏感性的公众意见,这就是此在的共在方式;此在以闲读、好奇、两可的方式存在,寓于其所烦忙的世界、所烦神的众人中,这是此在的沉沦,是此在受众人的统治。
(据三联书店1987年中译本)

18、沟通与社会进化(1929)
Die Kommunikeon und die Sorialeuolutin

[德] 哈贝尔马斯(Juergen Habermas,1929~),生于德国杜塞尔多夫,法兰克福学派第二代代表人物。哈贝尔马斯一贯主张哲学研究应与经验科学相结合,并要勇于面对现实,以批判的眼光来审视各种社会现象。在这种方法论的指导下,他先后发表了《社会科学的逻辑》、《认识与兴趣》、《文化与批判》、《论重建历史唯物主义》等一系列重要著作,构建了一个以“交往”概念为核心的一整套“批判理论”,《沟通与社会进化》正是这个设想的理论概括。

该书循序描绘了三个理论层次:关于沟通的一般理论;关于一般的社会化理论;关于社会进化的理论。

哈贝尔马斯认为,以达到理解为目的的沟通行为是最根本的社会行为,因而普遍语用学的任务就是确定并重建沟通行为的一般假设前提。在哈贝尔马斯看来,言语的有效性基础主要包括四个方面,即可领会性、真实性、真诚性和正确性。依据上面的分析,这四个方面也就是沟通行为的一般假设前提,这样我们分析社会化理论和社会进化理论就有了一个统一的框架。

系统学习西方哲学应看哪些书?

那我觉得你应该先从哲学史看起,这样就有一个大概的脉络,推荐罗素《西方哲学史》和赵敦华的《西方哲学史》,对比看下。然后再走进个别的作者,看专著,
推荐伯奈特的《早起希腊哲学》,
柏拉图的《国家篇》《理想国》,
亚里士多德的《伦理学》,
再就是关于基督教的一些发展,
笛卡尔的《沉思录》,
洛克《人类理智论》,
休谟《人性论》,
康德的“三大批判”,这是一定要看的,
黑格尔的《大逻辑》《小逻辑》《精神现象学》,
叔本华的《意志与表象的世界》,
尼采的《论道德的谱系》《悲剧的诞生》《权力意志》,
再就是马克思的著作咯。
乔斯坦·贾德《苏菲的世界》
首先看系统写西方哲学史的书,这种书有很多,我觉得北京大学出版社的西方哲学史就可以,不过最好多看几本,因为他们的视角又不太一样,然后可以根据你的爱好看相关哲学家的作品。
推荐罗素《西方哲学史》和黑格尔《西方哲学史》。
最好看原文,如若不行西方人的译著(西方的意识最好用西方的意识形态去认识)。
罗素《西方哲学史》 唯一获诺贝尔文学奖的哲学巨作,一本通,万法通。
哲学史其实都有问题,讲太少则省略一些具体推论,使读者摸不着头脑.讲太多嘛,具体的一些研究并没有解决,需要大量的功夫去研究.

我只能推荐一些研究具体哲学家的著作,我个人研究近代哲学与古典哲学,所以就推荐这类专著.

洛克哲学读<<十七世纪英国哲学>>

休谟的读<<休谟哲学研究>>和<<休谟伦理思想研究>>

莱布尼茨读陈修斋的<<莱布尼茨>>

康德读<<论康德哲学>>,<<康德<纯粹理性批判>指要>>,<<批判哲学的批判>>,<<康德实践哲学>>,<<康德的<纯粹理性批判>>>

培根的有<<培根及其哲学>>

黑格尔的有<<论黑格尔的逻辑学>>,<<论黑格尔的精神哲学>>

其他的嘛我也没什么推荐的了,如果有时间嘛就去读原著,没时间就读读以上的,先入入门.

通常都看一些哲学研究专著中的"参考书目"中被引用最多的书.

国内费希特和谢林的研究比较少,而且也不很先进,所以要么自己研究,要么读那些读了跟没读差不多的哲学史.

不过哲学史最好也拿多个版本一起读,这样就可以知道同一个哲学家的多方面的知识点及不同的论述,这有助于消化同一个知识点.

推荐赵林的<<西方哲学史讲演录>>,这个入门比较好

请推荐想系统了解西方历史 最好的最权威的书籍。谢谢

《大国的崛起》
《宽容》(这是房龙的西方思想史)
百科全书
西方哪个呢

关于西方哲学史的书籍推荐?

  一、哲学类
  1.理想国(Republic) 作 者:柏拉图(Plato)
  2.形而上学(Metaphysics) 作 者:亚里士多德 (Aristotle)
  3.诗学(On the Art of Poetry) 作 者:亚里士多德 (Aristotle)
  4.诗艺(On the Art of Poetry) 作 者:贺拉斯(Horace)
  5.论崇高(On the Sublime Longinus) 作 者:朗吉奴斯(Longinus)
  6.第一哲学沉思录(Meditations on First Philosophy)
  作者:笛卡尔(Rene Descartes)
  7.思想录(Pascal’s Penssees) 作 者:帕斯卡尔(Blaise Pascal)
  8.人性论(A Treatise of Human Nature) 作 者:休谟(David Hume)
  9. 纯粹理性批判(Critique of Pure Reason) 作 者:康德(Kant)
  10.判断力批判(Critique of Judgment) 作 者:康德(Kant)
  11.精神现象学(The Phenomenology of Mind)Vol.1, Vol.2
  作 者:黑格尔(Hegel)
  12.小逻辑(The Logic of Hegel) 作 者:黑格尔(Hegel)
  13.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The World as Will and Representation)Vol.1, Vol.2
  作 者:叔本华(Schopenhauer)
  14.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Thus Spake Zarathustra)
  作 者:尼采(Friedrich Nietzsche)
  15.非此即彼(Either/Or)Vol.1, Vol.2 作 者:克尔凯郭尔(Kierkegaard)
  16.普通语言学教程(Course in General Linguistics)
  作 者:索绪尔(F.de Saussure)
  17.纯粹现象学导论(Ideas: General Introduction to Pure Phenomenology)
  作 者:胡塞尔(Edmund Husserl)
  18.逻辑哲学论(Tractatus Logico Philosophicus)(德英对照)
  作 者:维特根斯坦(L.Wittgenstein)
  19.哲学研究(Philosophical Investigations)(德英对照)
  作 者:维特根斯坦(L.Wittgenstein)
  20.存在与时间(Being and Time) 作 者:海德格尔(Martin Heidegger)
  21.诗·语言·思(Poetry, Language, Thought)
  作 者:海德格尔(Martin Heidegger)
  22.存在与虚无(Being and Nothingness) 作 者:萨特(Jean-Paul Sartre)
  23.真理与方法(Truth and Method) 作 者:伽达默尔(Hans-Georg Gadamer)
  24.科学革命的结构(The Structure of Scientific Revolutions)
  作 者:库恩(T.S.Kuhn)
  25.性史(The History of Sexuality) 作 者:福柯(M.Foucault)

  二、伦理学类(10种,7册,350元)
  1.尼各马可伦理学(The Nicomachean Ethics of Aristotle)
  作 者:亚里士多德 (Aristotle)
  2. 道德情操论(The Theory of Moral Sentiments)
  作 者:亚当·斯密(Adam Smith)
  3.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A Discourse on Inequality)
  作 者:卢梭(Jean-Jacques.Rousseau)
  4. 实践理性批判(Critique of Practical Reason)
  作 者:康德(Kant)
  5.道德形而上学基础(Foundations of the Metaphysics of Morals)
  作 者:康德(Kant)
  6.功利主义(Utilitarianism) 作 者:穆勒(Mill)
  7.伦理学原理(Principia Ethica) 作 者:摩尔(G.E.Moore)
  8.正义论(A Theory of Justice) 作 者:罗尔斯(John Rawls)
  9.无政府、国家与乌托邦(Anarchy, State and Utopia)
  作 者:诺齐克(Robert Nozick)
  10.追寻美德(After Virtue) 作 者:麦金太尔(Alasdair MacIntyre)

  三、宗教学类(10种,11册,550元)
  1.忏悔录(Confessions) 作 者:圣·奥古斯丁(St.Augustine)
  2.托马斯·阿奎那要籍选(Basic Writings of Saint Thomas Aquinas)Vol.1, Vol.2
  作 者:阿奎那(St.Thomas Aquinas)
  3.迷途指津(The Guide for the Perplexed) 作 者:马蒙尼德(Maimonides)
  4.路德基本著作选(Basic Theological Writings)
  作 者:马丁·路德(Martin Luther)
  5.论宗教(On Religion) 作 者:施莱尔马赫(F.D.Schleiermacher)
  6.我与你(I and Thou) 作 者:马丁·布伯(Martin Buber)
  7.人的本性及其命运(The Nature and Destiny of Man)
  作 者:尼布尔(R.Niebuhr)
  8.神圣者的观念(The Idea of the Holy) 作 者:奥托(Rudolf Otto)
  9.存在的勇气(The Courage to Be) 作 者:梯利希(Paul Tillich)
  10.教会教义学(Church Dogmatics) 作 者:卡尔·巴特(Karl Barth)

  四、社会学类(5种,6册,300元)

  1.论自杀(Suicide: A Study in Sociology) 作 者:杜克海姆(Emilc Durkheim)
  2.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The Protestant Ethic and the Spirit of Capitalism)
  作 者:韦伯(Max Weber)
  3.货币哲学(The Philosophy of Money) 作 者:席美尔(Georg Simmel)
  4.一般社会学论集(A Treatise on General Sociology)Vol.1, Vol.2
  作 者:帕累托(Vilfredo Pareto)
  5.意识形态与乌托邦(Ideology and Utopia) 作 者:曼海姆(K.Mannheim)

  五、人类学类(5种,4册,200元)

  1.金枝(The Golden Bough) 作 者:弗雷泽(James G.Frazer)
  2. 西太平洋上的航海者(Argonauts of the Western Pacific)
  作 者:马林诺夫斯基(B.Malinowski)
  3. 原始思维(The Savage Mind) 作 者:列维-斯特劳斯(Claude Levi-Strauss)
  4. 原始社会的结构和功能(Structure and Function in Primitive Society)
  作 者:拉迪克里夫-布郎(Brown)
  5.种族、语言、文化(Race, Language and Culture)
  作 者:鲍斯(Franz Boas)

  六、政治学类(10种,11册,550元)

  1.政治学(The Politics of Aristotle) 作 者:亚里士多德 (Aristotle)
  2.君主论(The Prince) 作 者:马基雅维里(Niccolo Machiavelli)
  3.社会契约论(The Social Contract) 作 者:卢梭(Jean-Jacques.Rousseau)
  4.利维坦(Leviathan) 作 者:霍布斯(Thomas Hobbes)
  5. 政府论(上下篇)(Two Treatises of Government)
  作 者:洛克(John Locke)
  6.论法的精神(The Spirit of the Laws)Vol.1, Vol.2
  作 者:孟德斯鸠(Montesquieu)
  7.论美国民主(Democracy in America)Vol.1, Vol.2
  作 者:托克维尔(Alexis de Tocqueville)
  8.代议制政府(Considerations on Representative Government)
  作 者:穆勒(Mill)
  9.联邦党人文集(The Federalist Papers)
  作 者:汉密尔顿(Alexander Hamilton)
  10.自由秩序原理(The Constitution of Liberty)
  作 者:哈耶克(F.A.Hayek)

  七、经济学类(10种,12册,600元)

  1.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An Inquiry into the Nature and Causes of the Wealth of Nations)Vol.1, Vol.2
  作 者:亚当·斯密(Adam Smith)
  2.经济学原理(Principles of Economics)Vol.1, Vol.2
  作 者:马歇尔(Alfred Marshall)
  3.福利经济学(The Economics of Welfare)Vol.1, Vol.2
  作 者: 庇古(A.C.Pigou)
  4.就业、利息与货币的一般理论(The General Theory of Employment Interest and Money)
  作 者:凯恩斯(J.M.Keynes)
  5.经济发展理论(The Theory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作 者:熊彼特(Schumpeter)
  6.人类行为(Human Action: A Treatise on Economics)Vol.1, Vol.2
  作 者:米塞斯(Mises)
  7.经济分析的基础(Foundations of Economic Analysis)
  作 者:萨缪尔森(Samuelson)
  8.货币数量理论研究(Studies in the Quantity Theory of Money)
  作 者:弗里德曼(Friedman)
  9.集体选择与社会福利(Collective Choice and Social Welfare)
  作 者:阿玛蒂亚·森(A.K.Sen)
  10.资本主义经济制度(The Economic Institutions of Capitalism)
  作 者:威廉姆森(Williamson)

  八、心理学类(7种,8册,400元)

  1.心理学原理(The Principles of Psychology)Vol.1, Vol.2
  作 者:威廉·詹姆士(William James)
  2.生理心理学原理(Principles of Physiological Psychology)
  作 者:冯特(W.Wundt)
  3.梦的解析(The Interpretation of Dreams)
  作 者: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
  4.儿童智慧的起源(The Origin of Intelligence in the Child)
  作 者:皮亚杰(Jean Piaget)
  5.科学与人类行为(Science and Human Behavior)
  作 者:斯金纳(B.F.Skinner)
  6.原型与集体无意识(The Archetypes and the Collective Unconscious)
  作 者:荣格(C.G.Jung)
  7. 动机与人格(Motivation and Personality)
  作 者:马斯洛 (A.H.Maslow)

  九、法学类(10种,9册,450元)

  1.古代法(Ancient Law) 作 者:梅因(H.Maine)
  2.英国法与文艺复兴(English Law and the Renaissance)
  作 者:梅特兰(F.W.Maitland)
  3.法理学讲演录(Lectures on Jurisprudence)Vol.1, Vol.2
  作 者:奥斯丁(J.Austin)
  4.法律的社会学理论(A Sociological Theory of Law)
  作 者:卢曼(N.Luhmann)
  5.法律社会学之基本原理(Fundamental Principles of the Sociology of Law)
  作 者:埃利希(E.Ehrlich)
  6.法律、宪法与自由(Law, Legislation and Liberty)
  作 者:哈耶克(F.A.Hayek)
  7.纯粹法学理论(Pure Theory of Law)
  作 者:凯尔森(H.Kelsen)
  8.法律之概念(The Concept of Law)
  作 者:哈特(H.L.A.Hart)
  9.法律之帝国(Law’s Empire)
  作 者:德沃金(R.Dworkin)
  10.法律的经济学分析(Economic Analysis of Law)
  作 者:波斯纳(Richard A.Posner)

  十、历史学类(8种,10册,500元)

  1.历史(The Histories) 作 者:希罗多德(Herodotus)
  2.伯罗奔尼撒战争史(The Peloponnesian War)作 者:修昔底德(Thucydides)
  3.编年史(The Annals of Imperial Rome) 作 者:塔西陀(Tacitus)
  4.上帝之城(The City of God)Vol.1, Vol.2
  作 者:圣·奥古斯丁(St.Augustine)
  5.历史学:理论和实践(History: its Theory and Practice)
  作 者:克罗齐(Benedetto Croce)
  6.历史的观念(The Idea of History) 作 者:柯林伍德(R.G.Collingwood)
  7.腓力普二世时代的地中海与地中海世界(The Mediterranean and the Mediterranean World in the Age of Philip II)》Vol.1, Vol.2
  作 者:布罗代尔(F.Braudel)
  8.历史研究(A Study of History)Vol.1, Vol.2
  作 者:汤因比(A.J.Toynbee)
文章标题: 有哪些了解/批判西方中心论的书籍推荐
文章地址: http://www.xdqxjxc.cn/jingdianwenzhang/147698.html

[有哪些了解/批判西方中心论的书籍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