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喜蛋文章网
你的位置:首页 > 经典文章 > 文章正文

宋朝时洛阳的官职有哪些

时间: 2022-08-17 10:01:10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98次

宋朝时洛阳的官职有哪些

宋朝官职表

宋朝从宰相和参知政事以下的文武官职分别是什么?官职数目和官职的职权是什么?(越详细越好)
宋朝文武官职详细资料
  宋朝官职

  01.通直郎随奉太子的侍从官

  02.承信郎武职官最后一阶,宋武职共有52阶。

  03.成忠郎武职官第48阶,充左班殿前侍卫官。

  04.秉义郎武职官第45阶

  05.武翼郎武职官第41阶

  06.宣抚使负责督察军事的重任,职位高于安抚使。

  07.节级弓手班头,统制弓手,听命于县尉。

  08.巡检掌训治甲兵巡逻州邑、擒捕盗贼事务,属于较高一级官职。

  09.通判由朝廷中央直接派遣,有权和知州(知府)共同处理事务,并监督行动。

  10.士曹参军州府六曹之一,掌婚姻、田土、斗殴等诉讼案。

  11.司录参军书写六曹公文的专职官员。

  12.局务官掌监造盐、铁等业的官员。

  13.主簿掌出纳官物、销注簿籍等事的县级官员,官阶次于县丞。

  14.县尉掌管训练兵丁、防奸禁暴、查缉走私等治安事务的县级官员。

  15.兵曹六曹之一,置参军一人掌兵事、缉捕等事。

  16.兵马都监马步军统制官。

  17.都监有两种,一种是路分都监,掌本路禁军的屯戍、训练和边防事。另一种是州府都监,掌本城军队的屯戍、训练、器甲、差使等事。

  18.监当官州府所设掌管征收茶、盐、酒税事务的官员。

  19.典级掌礼仪制度的官员。

  20.胥吏办理文书的小吏。

  21.都统制属于御营使,为监护诸军将领协同作战的军事长官。

  22.同都统制官职相当于副都统制。

  23.御营使统管全国军事。

  24.保义郎右班殿前侍卫官。

  25.团练使州府一级的常设武官,从五品。

  26.钤辖重要州、郡或路屯禁兵统制官。有路分钤辖、州钤辖。

  27.武经郎又称西京左藏库副使,即西京(洛阳)供备库副职武官

  28.朝奉郎又称左、右司谏,即谏议官,位次于谏议大夫下。

  29.宣谕使、抚谕使中央派往各地巡察民情,处理冤狱,措置营田的监时性官员,即所谓“钦差大臣”。

  30.忠训郎又叫“左侍禁”即内宫侍卫官。

  31.镇抚使由中央委派负责一个地区或几个州府军事防务的临时设官。负责辖区军事防务兼理民政、财政等事务。

  32.宜文字简称“机宜”如同秘书或机要秘书。

  33.龙图阁学士皇帝侍从的荣衔,掌管御书、御制文集、典籍、属籍、世谱等事。

  34.提举原意管理,主管专门事务,提举宫观,为安置罢退的大臣而设,光领俸禄不管事。

  35.枢密使掌全国军机、边备、征战等事的最高军事长官。

  36.大理评事签书判官掌管刑狱的京官。

  37.参政知事宰相的辅助,通称“使相”。

  38.起居舍人又称右使,皇帝的近臣,负责记载皇帝的言行。

  39.中书舍人地位比起居舍人高,掌管起草诏书。

  40.翰林学士皇帝最亲近的顾门兼秘书,权力极大,有“内相”之称,往往是“将相之储”。

  宋朝武官

  宋朝的官制非常复杂,分为阶官和职官两种。阶官,对于武将来说,简单来说就是现在军衔制度,如上校之类;而职官,就是团长营长之类。

  例如,狄青曾经做过秦州刺史、泾原路副都总管,秦州刺史是虚衔,代表他的官职大小,代表从五品的官员,而是泾原路副都总管是职官,是负责统领泾原路兵马的指挥官。

  两名武将要比较官的大小,一般来说,是比较阶官。那么,这些阶官是如何比较的呢?宋朝的官制发生过三次变化,分别是政和以前武将官制(1116年前),政和官制(1116至1131)和绍兴官制(1131以后),大体如下

  政和新官 政和之前旧官 官品 阶次

  太尉 政和新置,以太尉本秦之主兵官、遂定为武阶之首。 正二品 1

  通侍大夫 内客省使 正五品 2

  正侍大夫 延福宫使 正五品 3

  宣正大夫 履正大夫 正五品 4

  协忠大夫 并政和新置。 正五品 5

  中侍大夫 景福殿使 正五品 6

  中亮大夫 客省使 从五品 7

  中卫大夫 引进使 从五品 8

  翊卫大夫 从五品 9

  亲卫大夫 从五品 10

  中缺

  拱卫大夫 并政和增置。 正六品 12

  左武大夫 东上閤门使 正六品 13

  右武大夫 西上閤门使 正六品 14

  正侍郎 正七品 15

  宣正郎 正七品 16

  履正郎 正七品 17

  协忠郎 正七品 18

  中侍郎 并政和增置。 正七品 19

  中亮郎 客省副使 正七品 20

  中卫郎 引进副使 正七品 21

  翊卫郎 正七品 22

  中缺

  拱卫郎 并政和增置。 从七品 24

  左武郎 东上閤门副使 从七品 25

  右武郎 西上閤门副使 从七品 26

  武功大夫 皇城使 从七品 27

  武德大夫 宫苑、左右骐骥、内藏库使 从七品 28

  武显大夫 左藏库、东西作坊使 从七品 29

  武节大夫 庄宅、六宅、文思使 从七品 30

  武略大夫 内园、洛苑、如京、崇仪使 从七品 31

  武经大夫 西京左藏库使 从七品 32

  武义大夫 西京作坊、东西染院 礼宾使 从七品 33

  武翼大夫 供备库使 从七品 34

  武功郎 皇城副使 从七品 35

  武德郎 宫苑、左右骐骥、内藏库副使 从七品 36

  武德郎 左藏库、东西作坊副使 从七品 37

  武节郎 庄宅、六宅、文思副使 从七品 38

  武略郎 内园、洛苑、如京、崇仪副使 从七品 39

  武经郎 西京左藏库副使 从七品 40

  武义郎 西京作坊、东西染院、礼宾副使。 从七品 41

  武郎翼 供备库副使 从七品 42

  敦武郎 内殿承制 正八品 43

  修武郎 内殿崇班 正八品 44

  从义郎 东头供奉官 从八品 45

  秉义郎 西头供奉官 从八品 46

  忠训郎 左侍禁 正九品 47

  忠翊郎 右侍禁 正九品 48

  成忠郎 左班殿直 正九品 49

  保义郎 右班殿直 正九品 50

  承节郎 三班奉职 从九品 51

  承信郎 三班借职 从九品 52

  下班祗应 殿侍 无品

  以上就是一直到南宋初年的武将官阶情况,先比较品,同品官职就比较阶次。看到这些东西,会有人会问,当一名武将,从阶官来说,升到正五品之后,上面好像就是太尉啊?一下子从正五品到从二品?其实,在这个中间, 还有从四品的诸卫将军,正四品的诸位大将军,从三品的诸卫上将军,正三品上护军这些环卫官。此外,还有:

  节度使(从二品)、

  节度使留后又名承宣使(正四品)

  观察使(正五品)、

  防御使(从五品)、

  团练使(从五品)

  刺史(从五品)

  殿前都指挥使、节度使为从二品

  殿前副都指挥节度使、节度使留后又名承宣使为正四品、

  马步军都指挥使、副都指挥使、 观察使为正五品)

  殿前马步军都虞侯、防御使、捧日、天武、龙神卫四厢都指挥使,团练使, 诸州刺史,驸马都尉为从五品,总管、钤辖这些职官都是搭配从五品阶官。

  某路都监约为从七品

  某州都监约为正八品

  正将约从七品

  副将约为从八品
宋太祖时,设立流内铨(简称铨司)、委派“权判流内铨事”2员,专管考试选人、判决案例和拟定差遣等事。还设立三班院,委派“知三班院事”或“勾当三班院”,员数不定,负责对东西头供奉官等武臣的考课和拟定差遣等事。太宗时,设立磨勘京朝官院和磨勘幕职州县官院,总称磨勘院,负责对京朝官和选人进行考核。随后,改磨勘京朝官院为“审官院”、磨勘幕职州县官院为“考课院”。太宗时还设置“京朝官差遣院”,负责对少卿监以下京朝官注拟差遣。淳化四年(公元993年)也并入审官院。神宗熙宁三年(公元1070年),设置审官西院,主管武臣阁门祗候以上到诸司使等的磨勘、注拟差遣等事。又改审官院为审官东院,主管文臣京朝官以下考核功过、叙其爵秩、注拟差遣等事。两院各派知院、同知院各1员、主簿2员。元丰五年(公元1082年),作为全面改革官制措施之一,是铨注之法全归吏部,撤销审官东院而改为吏部尚书左选、主管寄禄官在京朝官和职任非中书除授的文臣;撤销流内铨而改为吏部侍郎左选,主管从初任到选人的文臣;撤销审官西院而改为吏部尚书右选,主管升朝官以上和职任非枢密院除授的武臣;撤销三班院而改为吏部侍郎右选,主管副尉以上到从义郎的武臣。据《宋史·职官三》载,从此以后,以上文、武官员的选试、注拟、责任、升迁、叙复、荫补、考课的政令以及封爵、策勋、赏罚、殿最的制度,都归吏部掌管。吏部的长官为吏部尚书,设一员,副长官为吏部侍郎,其下有郎中、员外郎各二员,分管尚书左、右选和侍郎左、右选。此外,还有司封、司勋、考功的郎中和员外郎各两员,官告院主管官一员等。
户部:宋初设三司总管全国财政,户部几乎无所职掌,只委派“判户部事”一员,接受各地土贡,至时陈列于殿廷。神宗官制改革时,撤销三司,全国财计始归户部。户部主管全国户籍、土地、钱谷的政令以及贡赋、征役等事。设户部尚书一员,左、右曹侍郎各一员。郎中、员外郎各二员,度支、金部、仓部各二员。左曹分管户籍、税赋、土贡、征榷等事,右曹分管常平、免役、保甲、义仓等事。度支掌管全国财政预算,量入而出;金部掌管全国的货币收支,藏于府库;仓部掌管仓库贮积和收支等事。
礼部:宋初设太常寺礼院。真宗时又设礼仪院,主管礼仪之事。礼部只委派“判礼部事”一员,掌管科举,奏补太庙斋郎等事。神宗时,撤销太常礼院,其职权划归礼部。礼部设尚书、侍郎各一员,郎中、员外郎各一员。礼部下设祠部、主客、膳部等三司。掌管礼乐、祭祀、朝会、宴享、学校、科举之政令。
兵部:宋初设枢密院,掌管军事政令,武臣铨选则归三班院和审官西院负责,兵部只管皇帝仪仗、卤簿、武举、义勇弓箭手等事,委任“判兵部事”一员。神宗时设兵部尚书、侍郎各一员,职方、驾部、库部和本部等四司郎中、员外郎各一员,职权略有扩大,主管民兵、弓手、厢军、蕃兵、剩员,武士校试武艺,及少数民族官封承袭等事。
刑部:宋初刑部是最高司法机构之一,主管全国刑政,并审复大理寺所定大辟案件。太宗时,创设审刑院,将刑部审复权拨归审刑院,审刑院成为全国另一最高司法机构。神宗时,撤销审刑院以及纠察在京刑狱司,将其审复等权归还刑部,从此,刑部的职权大为扩大,主管全国刑法、狱讼、奏谳、赦宥、叙复等事。设刑部尚书一员,侍郎二员;郎中和员外郎,本部各二员,都官、比部、司门等司各一员。本部郎中和员外郎,又分左、右两厅,厅各二员,左厅掌管详复,右厅掌管叙雪。
工部:宋初只设“判工部事”一员,所属屯田、虞部、水部的职权全被划归“三司”,工部职权很少。神宗官制改革时撤销“三司”,工部才恢复职权。设工部尚书、侍郎各一员,本部和屯田、虞部、水部四司郎中、员外郎各一员,主管全国城郭、宫室、舟车、器械、钱币、河渠等政令。南宋时,将军器监和都水监并归工部,工部的职权就更为扩大了。工部还兼管军器所和文思院;高宗时还设立制造御前军器所,委任提点官二员和提辖、监造官各若干员,负责制造武器;文思院负责制造金银、犀玉等器物,设提辖官一员、监官三员。
宋代官职表(三师)

(三公)

(三孤)

太师、太傅、太保正一品太尉、司徒、司空正一品少师、少傅、少保正一品

(宰相)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从一品总理全国政事参知政事正二品副相

枢密院枢密使(知院事)从一品正二品专司“军国机务,兵防边备戎马之政令”,以及“侍卫诸班直内外禁兵,招募阅试迁补屯戌赏罚之事”

副使(同知院事)正二品

门下省侍中佐天子,审中外出纳之事。

门下侍郎佐侍中

中书省中书令佐天子,宣奉天子命令侍郎佐令

尚书令奉天子命而施政尚书省左、右仆射佐令左、右丞相佐令

三司使三司使掌全国钱谷出纳,均衡财政收支副使

翰林学士院翰林学士正三品掌由皇帝直接发出的极端机密文件翰林侍读学士正三品翰林侍讲学士正七品崇政殿说书从七品

谏院知谏院掌规谏朝政缺失

六部(吏、户、礼、兵、刑、工)

尚书(各一人)从二品宋之六部、组织上属于尚书省。

侍郎(各一、二人)从三品郎中正六品员外郎从六品

御史台御史大夫从二品专掌监察、执法1.“大夫”为加官,不除人。“中丞”为实际上之台长。

御史中丞从三品台长侍御史(台院)从六品殿中侍御史(殿院)正七品监察御史(察院)从七品

(九卿)

(九寺)

卿(各一人)正四品(或从四品)

宋之九卿:太常寺、宗正寺、光禄寺、卫尉寺、太仆寺、大理寺、鸿胪寺、司农寺、太府寺少卿(各一至二人)从五品(或正六品)

国子监祭酒从四品掌教育行政司业正六品国子博士正八品国子监丞正八品

路转运司:转运使、副使、判官掌一路财赋、又兼管监察官司吏之事南宋谓“漕司”

提刑司:提点刑狱公事掌司法和刑狱南宋谓“宪司”

提举常平司:提举常平茶盐公事掌常平仓及贷放钱谷等事务南宋谓“仓司”

提举学事司:掌所属州县学校和教育行政以上各官谓之“监司”。

经略安抚司经略安抚使南宋谓“帅司”

府知府事(各一人)

(府尹)开封尹正三品掌府之事宋于首都、陪都及特要之地称“府”

(少尹)开封少尹从六品(判官)

(推官)开封府均从六品

州(判某州事)

(刺史)从五品掌州之治宋不设“太守”,“刺史”乃虚衔。

判某州事(权知某州军州事)

知州(简称)兼指挥军事监县知某军事戌兵驻县官,兼管军事宋代之县,分为:赤县:在京城内畿县:京城外望县:四千户以上紧县:三千户以上上县:二千户以上中县:千户以上中下县:不中千户下县:五百户以下

知某监事知县(县令)赤县:正七品畿县:正八品其它:从八品掌县之治县丞(小邑不置)赤县:正八品畿县:从八品其它:从八品主簿(小邑不置者以尉兼)赤县:从八品畿县:正九品其它:从九品尉赤县:从八品畿县:正九品其它:从九品

北宋时官职所分的几品是什么意思?怎么分,什么官几品列清楚。

请说清楚,我在网上搜了半天也没搜出来……好的有追赏!!!
1、宋朝的散官和勋官:
北宋前期,沿袭唐制,官阶分本官阶和散官阶。文散官从开府仪同三司到将仕郎共二十九级,武散官从骠骑大将军到陪戎副尉共三十一级(与唐二十九阶相比,增加正三品怀化大将军,在冠军大将军下;从三品归德将军,在云麾将军下)。太宗初年,为避(光义)讳,将文散官命的正议大夫改为正奉大夫,通议大夫改为朝奉大夫等。京朝官和选人,遇郊祀等庆恩,每次加五阶,到朝散大夫以上,每次加一阶。武官诸司使以上,如使额高者加金紫光禄大夫阶;内殿祟班初授,加银青光禄大夫阶。散阶较为复杂,但作用不大,所以在神宗改制时废除了。此后,散官专指闲散不管事的官职,如节度副使、行军司马、防御副使、团练副使、州别驾、长空、司马、司十、文学、助教等。
北宋前期的本官阶,是在太宗末年和真宗时期确定的。其中文臣自太师、太尉、太博到诸寺监主簿、秘书省校书郎、秘书省正字,共四十二阶;武臣自节度使、节度观察留后到左右班殿直、三班奉职、三班借职,共二十七阶。神宗元丰改制,将原有的京朝宫本宫阶改为职事官的名称,而新定的京朝官本官阶即寄禄官阶采用了原有的散官阶名称。这种新定的京朝官寄禄官阶,自开府仪同三司到承务郎共二十五阶。其中自开府仪同三司到通直郎,共二十阶,属升朝官;自宣德郎(微宗政和间改称宣教郎)到承务郎,共五阶,属京官。哲宗元佑三年(1088),将朝议、中散、正议、光禄、银青光禄、金紫光禄等大夫分置左、右,比前增加了六阶。次年,进一步将朝请大夫到承务郎的官阶各分为左、右,增加了十四阶。绍圣(1094一1098)到大观(1107—1110)间,恢复新法,基本取消了左、右之分。高宗时,举行元佑之政,再次分置左、右:文臣为左,其他人为右。孝宗淳熙初(1174),又取消了左、右字。祟宁二年,将选人的本官阶进行改革,以便与京朝官的本官阶统一起来。政和二年(1112),再次改换选人的最后三阶名称,由通仕郎、登仕郎、将仕郎改为从政郎、修职郎、迪功郎。其间,还在大观初年(1107),增加升朝官的寄禄阶,计有宣奉、正奉、通奉、中奉、奉直等大夫,共五阶。加上选人的寄禄官阶,文臣的寄禄官阶至此完备。同时,对武臣的寄禄官阶进行整顿,保留了节度使以下到刺史六阶,新设太尉—阶,作为武阶之冠;将横班正使各阶一律改为“大夫”、副使各阶改为“郎”;将诸司使改为武功大夫等阶,诸司副使改为武功郎等阶。政和六年,又新设宣正、履正、协忠、翊卫、亲卫等五“大夫”(属正使)和五“郎”(属副使)。下面是政和末年文臣自开府至迪功的三十七阶:
开府仪同三司、特进、金紫光禄大夫、银青光禄大夫、光禄大夫、宣奉大夫、正奉大夫、正议大夫、通奉大夫、通议大夫、太中大夫、中大夫、中奉大夫、中散大夫、朝议大夫、奉直大夫、朝请大夫、朝散大夫、朝奉大夫、朝请郎、朝散郎、朝奉郎、承议郎、奉议郎、通直郎、宣教郎(原宣德郎,政和避宣德门改)、宣义郎、承事郎、承奉郎、承务郎、承直郎、儒林郎、文林郎、从事郎、从政郎(崇宁时通仕郎,政和再换)、修职郎(崇宁时登仕郎,政和再换)、迪功郎(崇宁时将仕郎,政和再换)。
政和时的武选,自太尉至下班祗应,凡五十二阶:
太尉(政和新置)、通侍大夫、正侍大夫、宣正大夫、履正大夫、协忠大夫、中侍大夫、中亮大夫、中卫大夫、翊卫大夫、亲卫大夫、拱卫大夫、左武大夫、右武大夫、正侍郎、宣正郎、履正郎、协忠郎、中侍郎、中亮郎、中卫郎、翊卫郎、拱卫郎、左武郎、右武郎、武功大夫、武德大夫、武显大夫、武节大夫、武略大夫、武经大夫、武义大夫、武翼大夫、武功郎、武德郎、武显郎、武节郎、武略郎、武经郎、武义郎、武翼郎、敦武郎、修武郎、从义郎、秉义郎、忠训郎、忠翊郎、成忠郎、保义郎、承节郎、承信郎、下班祗应。
以后几经变化(见前),南宋孝宗以后的文阶为:
开府仪同三司、特进、金紫光禄大夫、银青光录大夫、光禄大夫、宣奉大夫、正奉大夫、正议大夫、通奉大夫、通议大夫、太中大夫(以上旧为侍从官)、中奉大夫、中散大夫、朝议大夫(以上系卿、监)、奉直大夫、朝请大夫、朝散大夫、朝奉大夫(以上系正郎)、朝请郎、朝散郎、朝奉郎(以上系员外郎)、承议郎、奉议郎、通直郎、宣教郎、宣义郎、承事郎、承奉郎、承务郎(以上系京官)、承直郎、儒林郎、文林郎、从事郎、从政郎、修职郎、迪功郎、通仕郎、登仕郎、将仕郎(以上系奏补未出身官人)。 承务郎以上四年一转,无出身人逐资转,有出身人超资转,至奉议并逐资转,至朝议大夫有止法,仍七年一转。内奉直、中散二大夫有出身人不转。
武阶旧有横行正使、横行副使,有诸司正使、诸司副使,有使臣。政和易以新名,正使为大夫,副使为郎,横行正、副亦然,于是有郎居大夫之上。至绍兴,始厘正其序:
太尉、通侍大夫、正侍大夫、宣正大夫、履正大夫、协忠大夫、中侍大夫、中亮大夫、中卫大夫、翊卫大夫、亲卫大夫、拱卫大夫、左武大夫、右武大夫(以上为横行十三阶)、武功大夫、武德大夫、武显大夫、武节大夫、武略大夫、武经大夫、武义大夫、武翼大夫(以上系旧诸司正使八阶)、正侍郎、宣正郎、履正郎、协忠郎、中侍郎、中亮郎、中卫郎、翊卫郎、亲卫郎、拱卫郎、左武郎、右武郎(以上旧为横行副使,政和更新,增益共十二阶)、武功郎、武德郎、武显郎、武节郎、武略郎、武经郎、武义郎、武翼郎(以上旧诸司副使八阶)、训武郎、修武郎(以上为大使臣)、从义郎、秉节郎、忠训郎、忠翊郎、成忠郎、保义郎、承节郎、承信郎(以上为小使臣)。进武校尉、进义校尉、下班祗应、进武副尉、进义副尉、守阙进义副尉、进勇副尉、守阙进勇副尉(以上无品)。承信郎以上并五年一转,至武功大夫,有止法。
宋勋官仍为十二转,与唐代相同。京官和选人从武骑尉开始升转,升朝官从骑都尉开始升转,逐级而进。骑都尉以上,两府和正任以上武臣遇到朝廷恩典,每次升转的级,文、武朝官升转一级。微宗政和三年(1113),罢文臣勋官,南宋复旧。
辽的文散官和勋官与唐制基本一致,只是光禄大夫、金紫光禄大夫、银青光禄大夫因避太宗德光之讳,分别改为崇禄大夫、金紫崇禄大夫、银青崇禄大夫。

按品级
太师、太傅、太保正一品

三师、三公本为亲王使相宰相之加官。惟徽宗时,蔡京为太师时,掌宰相实权。

太尉、司徒、司空正一品

少师、少傅、少保正一品

(宰相)(宋初)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从一品总理全国政事以宋初为例,其他时代变化很多。(以下同)

参知政事正二品副相

枢密院枢密使

(知院事)从一品

正二品专司“军国机务,兵防边备戎马之政令”,以及“侍卫诸班直内外禁兵,招募阅试迁补屯戌赏罚之事”

副使 (同知院事)正二品

门下省侍中佐天子,审中外出纳之事。

门下侍郎佐侍中

中书省中书令佐天子,宣奉天子命令

侍郎佐令

尚书令奉天子命而施政

尚书省左、右仆射佐令

左、右丞相佐令

三司使三司使掌全国钱谷出纳,均衡财政收支

副使 翰林 学士院

翰林学士正三品掌由皇帝直接发出的极端机密文件

翰林侍读学士正三品

翰林侍讲学士正七品

崇政殿说书从七品

谏院知谏院掌规谏朝政缺失

六部 (吏、户、礼、兵、刑、工)

尚书 (各一人)从二品同唐之制宋之六部、组织上属于尚书省。

侍郎 (各一、二人)从三品

郎中正六品

员外郎从六品

御史台御史大夫从二品专掌监察、执法

1.“大夫”为加官,不除人。“中丞”为实际上之台长。

2.宋仍于御史台设三院。

御史中丞从三品台长

侍御史

(台院)从六品

殿中侍御史

(殿院)正七品

监察御史

(察院)从七品

(九卿)

(九寺)卿

(各一人)正四品

(或从四品)宋之九卿:太常寺、宗正寺、光禄寺、卫尉寺、太仆寺、大理寺、鸿胪寺、司农寺、太府寺

少卿 (各一至二人)从五品

(或正六品)

国子监祭酒从四品掌教育行政

司业正六品

国子博士正八品

国子监丞正八品

路转运司:转运使、副使、判官掌一路财赋、又兼管监察官司吏之事南宋谓“漕司”

提刑司:提点刑狱公事掌司法和刑狱南宋谓“宪司”

提举常平司:提举常平茶盐公事掌常平仓及贷放钱谷等事务南宋谓“仓司”

提举学事司掌所属州县学校和教育行政徽宗设,不久废。以上各官谓之“监司”。

经略安抚司

经略安抚使掌军事及民政南宋谓“帅司”

府知府事

(各一人)

(府尹)开封尹

正三品掌府之事宋于首都、陪都及特要之地称“府”

(少尹)开封少尹从六品

(判官)

(推官)开封府均从六品

州(判某州事)

(刺史)从五品掌州之治宋不设“太守”,“刺史”乃虚衔。

判某州事

(权知某州军州事)

知州 (简称)兼指挥军事

军监县知某军事戌兵驻县官,兼管军事宋代之县,分为:

赤县:在京城内

畿县:京城外

望县:四千户以上

紧县:三千户以上

上县:二千户以上

中县:千户以上

中下县:不中千户

下县:五百户以下

知某监事

知县(县令)赤县:正七品

畿县:正八品

其它:从八品掌县之治

县丞 (小邑不置)赤县:正八品

畿县:从八品

其它:从八品

主簿 (小邑不置者以尉兼)赤县:从八品

畿县:正九品

其它:从九品

尉赤县:从八品

畿县:正九品

其它:从九品掌阅习弓手,戢奸禁暴,凡县不置主簿则尉兼之

解释
通直郎 随奉太子的侍从官

承信郎 武职官最后一阶,宋武职共有52阶。

成忠郎 武职官第48阶,充左班殿前侍卫官。

秉义郎 武职官第45阶

武翼郎 武职官第41阶

宣抚使 负责督察军事的重任,职位高于安抚使。

节级 弓手班头,统制弓手,听命于县尉。

巡检 掌训治甲兵巡逻州邑、擒捕盗贼事务,属于较高一级官职。

通判 由朝廷中央直接派遣,有权和知州(知府)共同处理事务,并监督行动。

士曹参军 州府六曹之一,掌婚姻、田土、斗殴等诉讼案。

司录参军 书写六曹公文的专职官员。

局务官 掌监造盐、铁等业的官员。

主簿 掌出纳官物、销注簿籍等事的县级官员,官阶次于县丞。

县尉 掌管训练兵丁、防奸禁暴、查缉走私等治安事务的县级官员。

兵曹 六曹之一,置参军一人掌兵事、缉捕等事。

兵马都监 马步军统制官。

都监 有两种,一种是路分都监,掌本路禁军的屯戍、训练和边防事。另一种是州府都监,掌本城军队的屯戍、训练、器甲、差使等事。

监当官 州府所设掌管征收茶、盐、酒税事务的官员。

典级 掌礼仪制度的官员。

胥吏 办理文书的小吏。

都统制 属于御营使,为监护诸军将领协同作战的军事长官。

同都统制 官职相当于副都统制。

御营使 统管全国军事。

保义郎 右班殿前侍卫官。

团练使 州府一级的常设武官,从五品。

钤辖 重要州、郡或路屯禁兵统制官。有路分钤辖、州钤辖。

武经郎 又称西京左藏库副使,即西京(洛阳)供备库副职武官

朝奉郎 又称左、右司谏,即谏议官,位次于谏议大夫下。

宣谕使、抚谕使 中央派往各地巡察民情,处理冤狱,措置营田的监时性官员,即所谓“钦差大臣”。

忠训郎 又叫“左侍禁”即内宫侍卫官。

镇抚使 由中央委派负责一个地区或几个州府军事防务的临时设官。负责辖区军事防务兼理民政、财政等事务。

宜文字 简称“机宜”如同秘书或机要秘书。

龙图阁学士 皇帝侍从的荣衔,掌管御书、御制文集、典籍、属籍、世谱等事。

提举 原意管理,主管专门事务,提举宫观,为安置罢退的大臣而设,光领俸禄不管事。

枢密使 掌全国军机、边备、征战等事的最高军事长官。

大理评事签书判官 掌管刑狱的京官。

参政知事 宰相的辅助,通称“使相”。

起居舍人 又称右使,皇帝的近臣,负责记载皇帝的言行。

中书舍人 地位比起居舍人高,掌管起草诏书。

翰林学士 皇帝最亲近的顾门兼秘书,权力极大,有“内相”之称,往往是“将相之储”。

希望对你有帮助
诸太师,太傅,太保,少师,少傅,少保,王,为正一品。(全为加官,不是常职。南宋末年的左右丞相,也为正一品) 诸枢密使,开府仪同三司,特进,太子太师、太傅、太保,嗣王,郡王,国公,为从一品。 诸金紫光禄大夫,知枢密院事,参知政事,同知枢密院事,太尉,开国郡公,上柱国,为正二品。 诸银青光禄大夫,签书枢密院事,观文殿大学士,太子少师、少傅、少保,御史大夫,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尚书,左右金吾卫、左右卫上将军,冀、兖、青、徐、扬、荆、豫、梁、雍州牧,殿前都指挥使,节度使,开国县公,柱国,为从二品。 诸宣奉、正奉大夫,观文殿学士,翰林、资政、保和殿大学士,翰林学士承旨,翰林学士,资政、保和、端明殿学士,龙图、天章、宝文、显谟、徽猷、敷文阁学士,枢密直学士,左、右散骑常侍,权六曹尚书,上护军,为正三品。 诸正议、通奉大夫,龙图、天章、宝文、显谟、徽猷、敷文阁直学士,御史中丞,开封尹,尚书列曹侍郎,诸卫上将军,太子宾客、詹事,开国侯,护军,为从三品。 诸通议大夫,给事中,中书舍人,太常卿,宗正卿,秘书监,诸卫大将军,殿前副都指挥使,承宣使,开国伯,上轻车都尉,为正四品。 诸太中大夫,保和殿、龙图、天章、宝文、显谟、徽猷、敷文阁侍制,左、右谏议大夫,权六曹侍郎七寺卿,国子祭酒,少府、将作监,诸卫将军、轻车都尉,为从四品。 诸中大夫,马、步军都指挥使,副都指挥使,观察使,通侍、正侍、宣正、履正、协忠、中侍大夫,开国子,上骑都尉,为正五品。 诸中奉、中散大夫,太常、宗正少卿,秘书少监,内客省使,延福宫使,景福殿使,太子左、右庶子,枢密都承旨,中亮、中卫、翊卫、亲卫大夫,殿前马、步军都虞候,防御使,捧日、天武、龙神卫四厢都指挥使,团练使,诸州刺史,驸马都尉,开国男,骑都尉,为从五品。 诸朝议、奉直大夫,集英殿修撰,七寺少卿,中书门下省检正诸房公事,尚书左、右司郎中,国子司业,军器监,都水使者,太子少詹事、左右谕德,入内内侍省、内侍省都知副都知,宣庆、宣政、昭宣使,拱卫、左武、右武大夫,入内内侍省、内侍省押班,枢密承旨、副承旨,骁骑尉,为正六品。 诸朝请、朝散、朝奉大夫,起居郎,起居舍人,侍御史,尚书省左、右司员外郎,枢密院检详诸房文字,右文殿、秘阁修撰,开封少尹,尚书诸司郎中,开封府判官、推官,少府、将作、军器少监,和安、成和、成安大夫,陵台令,飞骑尉,为从六品。 诸朝请、朝散、朝奉郎,殿中侍御史,左、右司谏,尚书诸司员外郎,侍讲,直龙图、天章、宝文阁,开封府司录参军事,枢密副承旨,枢密院诸房副承旨,武功至武翼大夫,成全、平和、保安大夫,翰林良医,太子侍读、侍讲,两赤县令,云骑尉,为正七品。 诸承议郎,左、右正言,符宝郎,监察御史,直显谟徽猷、敷文阁,太常、宗正、秘书丞,大理正,著作郎,崇政殿说书,内符宝郎,正侍至右武郎,武功至武翼郎,和安至保安郎,翰林医官,合门宣赞舍人,太子中舍人、舍人、诸率府率,亲王府翊善、赞读、直讲,判太医局令,翰林医效、医痊,武骑尉,为从七品。 诸奉议、通直郎,七寺丞,秘书郎,太常博士,枢密院计议官、编修官,敕令所删定官,直秘阁,著作佐郎,国子监丞,诸王宫大小学教授,国子博士,大理司直、评事,训武、修武郎,内常侍,开封府诸曹参军事、军巡使、判官,京府判官,亦畿县令,两赤县丞,三京赤县、畿县令,太史局五官正,中书、门下省录事,尚书省都事,为正八品。 诸宣教、宣议郎,御史台检法官、主簿,少府、将作、军器、都水监丞,寺、监主簿,秘书省校书郎、正字,太常寺奉礼郎、太祝,太学、武学、律学博士,主管太医局,合门祗候,枢密院逐房副承旨,东、西头供奉官,从义、秉义郎,太子诸率府副率,亲王府记室,节度、观察、防御、团练、军事、监判官,节度掌书记,观察支使,京府、节度、观察、防御、团练、军事推官,诸州签判,节镇、上中下州录事参军,京府诸曹参军事、军巡判官,承直、儒林、文林、从事、从政、修职郎,京畿县丞,三京赤县、畿县丞,诸州上中下县令、丞,两赤县主簿,尉,诸府诸曹,节镇、上州诸司参军事,节度副使、行军司马,防御、团练副使,太史局丞、直长、灵台郎、保章正,翰林医愈、医证、医诊、医候,三省枢密院主事,守阙主事、令史、书令史,为从八品。 诸承事、承奉郎,理亲民资序者,从八品,承务郎准此。 殿头高品,郊社、籍田、太官令,国子太学正、录,武学谕,律学正,太医局丞,忠训、忠翊、成忠、保义郎,挈壶正,京畿县主簿、尉,三京赤县主簿、尉,诸州别驾、长史、司马,枢密院守阙书令史,为正九品。 诸承务郎,高班,黄门内品,承节、承信、迪功郎,中、下州诸司参军,诸州上中下县主簿、尉,城砦、马监主簿,诸州司士、文学、助教,翰林医学,为从九品。

宋朝的官职名称和品级

宋朝的官职名称和品级有:正一品从一品到正九品从九品,具体如下:
1、正一品:职官为太师、太傅、太保等。
2、从一品:职官为枢密使、太子太师、太子太傅等。
3、正二品:职官为知枢密院事、参知政事、同知枢密院事等。
4、从二品:职官为签书枢密院事、不雅文殿大学士、殿前都指挥使等。
5、正三品:职官为不雅文殿学士、翰林、翰林学士承旨、翰林学士等。
6、从三品:职官为龙图、御史中丞、开封尹、尚书列曹侍郎等。
7、正四品:职官为给事中、中书舍人、太常、秘书监等。
8、从四品:职官为左右谏议大夫、权六曹侍郎、少府等。
9、正五品:职官为步军都指挥使、副都指挥使、观察使等。
10、从五品:职官为团练使、诸州刺史、驸马都尉等。
11、正六品:职官为国子司业、军器监、都水使者等。
12、从六品:职官为侍御史、左右司员外郎、开封少尹等。
13、正七品:职官为殿中侍御史、左右司谏、侍讲等。
14、从七品:职官为左右正言、符宝郎、监察御史等。
15、正八品:职官为秘书郎、太常博士、枢密院计议官等。
16、从八品:职官为少府、太祝、节度掌书记等。
17、正九品:职官为京畿县尉、诸州长史、枢密院守阙书令史等。
18、从九品:职官为诸州县尉、诸州司士、翰林医学等。
文章标题: 宋朝时洛阳的官职有哪些
文章地址: http://www.xdqxjxc.cn/jingdianwenzhang/147591.html

[宋朝时洛阳的官职有哪些] 相关文章推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