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喜蛋文章网
你的位置:首页 > 经典文章 > 文章正文

室町幕府的探题和管领有啥区别,其职务是什么,地头又是什么

时间: 2022-08-17 03:01:07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118次

室町幕府的探题和管领有啥区别,其职务是什么,地头又是什么

室町幕府的行政

室町幕府在行政方面由将军总理一切政务。其下设“管领”,以辅佐将军,一般由足利氏一族的斯波、细川、畠山三氏轮流担任,谓之“三管领”。管领之下有侍所、问注所,政所等机构,而以侍所最为重要。
侍所的首长称“所司”,由山名、一色、京极、赤松四氏担任,谓之“四职”,负责御家人的统治与行政诉讼。“问注所”的首长称“执事”,此机构除保管幕府的记录、文件外,也负责文书的误谬、伪证以及证件遗失等诉讼的审理工作,执事由三善氏子孙世袭。政所首长也称“执事”,此机构与镰仓幕府的政所有所区别,它只主持幕府财政,审理有关买卖、借贷、质押等方面问题。最初执事一职由二阶堂氏担任,后来则由伊势氏世袭。虽有“执事代”辅佐,但伊势氏却又别置“政所代”,使之负责实务,由蜷川氏世袭这一职位。此外又与前代一样设有“平定众”、“引付众”。地方上,在镰仓方面设有“关东御所”,其下有“关东管领”。关东御所原由尊氏长子义诠负责,后来改有次子基氏及其子孙世袭。除守护由将军任免外,其它关东方面的事物均委诸“关东管领”。关东御所下设有“关东管领”、“平定众”、“引付方”、“政所”、“问注所”、“侍所”等,几乎与幕府相同。在九州设有“九州探题”,东北地方设有“奥州探题”和“羽州探题”。
与镰仓幕府一样,在诸国置“守护”和“地头”,惟其性质两者有异。镰仓幕府的守护与地头都是幕府将军的御家人,两者之间形成主从关系。室町时代守护大多由足利氏同族和有力家臣担任。他们一方面拥有裁判诉讼、处理无主田地、征收税款、催促兵役的权利,同时不断侵吞庄园,将领国的国人变成自己的家臣团,逐渐发展为守护领国的守护大名。

室町幕府为什么说是一个大名联合体系?

在义满的时代几乎整备完成。新政权赋予新设的管领极大的权限。管领统辖政所‧侍所等中央机构,而将军对守护的命令,也必须透过管领传达。在惯例上,管领的职务由足利氏一门的有力守护细川‧斯波‧ 山三氏担任,称为"三管领";侍所的长官称为所司,由赤松‧一色‧山名‧京极四氏担任,称为"四职"。这些大名占据幕府权力中枢的位置,负责重要政务的决定等幕府的营运工作。
  幕府也致力于支持将军权力的军事力量之形成,因而集合足利氏的家臣与守护一族,以及有力的地方武士,编为直辖军,称为"奉公众"。奉公众平时在京都护卫将军的安全,并且也扮演牵制负责管理"御料所"(*指散布于诸分国的将军直辖领)之守护动向的角色。义满以强化幕府体制,企图统制在动乱环境中日渐强大化的守护阶层,藉此削减其势力。
  幕府的财政收入,除了御料所、有力守护的分担金,还有来自地头与御家人赋课金的补贴;对京都经营高利贷的土仓与高收入的酒屋业者课征仓役、酒屋役;在交通要地设置关所,征收关钱、津料;对有从事金融活动的京都五山禅院课税;另外还有来自明‧日贸易的利益收入;国家有特别行事时,则透过守护向全国征收"段钱",或临时性的"栋别钱"。
  幕府另外设置地方机构:鎌仓府与九州岛探题。尊氏非常重视曾为鎌仓幕府所在地关东,以其子基氏(1340~1367)为鎌仓公方,负责鎌仓府的业务,支配关东八国,外加伊豆、甲斐,合计十国。其后,鎌仓公方由基氏的子孙世袭,而辅佐鎌仓公方的关东管领则由上衫氏一族世袭。鎌仓府的组织与幕府大致相同,但是由于权限过大,经常与幕府发生冲突,甚至反抗幕府。
将军——管领——“四职”——有力守护大名
联合辅佐将军的政治格局。

守护大名有很强的自主权
德川就是一个大名 只不过他比较强大 时间也比较久 所以又叫
德川幕府!

日本古代宫廷的称呼品级

比如说皇帝叫天皇,皇后好象是叫中宫吧,被封的公主叫内亲王.rn还有什么呢?rnrn最好详细点!rn能和中国古代的对起来说也好.
日本的官位制度,完善于八世纪时颁布的《养老律令》,因此也称“律令官”,某些后代增设的官职,如带刀先生、大内介,乃至摄政关白,则称为“令外官”。律令官基本仿造我国唐制,但又有自己的特色,最显著的就是:创令之初,日本才刚迈入封建社会,类似于我国秦汉时代的宫廷官比重过大的特征极为显著,可以说,朝官一如唐制,廷官却如汉制,结果两者都不完善,这大概也是官僚体系最终走向崩溃,武士阶层抬头的原因之一吧。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律令官分为三十个位阶,从正一位到从八位,然后是大初位和少初位,四位以下又分上下,正如同我国的九品制度,而大、少初位就是第九品。高等官职一般都掌握在公卿贵族手中,武士很少能拿到高位的,一般止于四、五位就到头了。五位以上即可以上殿觐见天皇,因此也称为“殿上人”。当然也有例外,比如自称“日本国王源道义”的足利义满,就竟然获得了从一位太政大臣的高官。

幕政时代,武士的官位都必须通过幕府向朝廷申领,这也是幕府控制各地诸侯的一件重要法宝。然而这件法宝到战国中后期就已经不灵了,许多大名私自颁发给臣下官位,不但不通过幕府,甚至根本不上奏朝廷。比如佐佐成政的内藏助、柿崎景家的和泉守,等等。

朝廷失去权柄以后,许多官位都变成了虚衔,根本不管事,因此出现了不管定额,到处滥发的情况——大家看看其后开列的表格,就可知道同时代有多少名左京大夫、修理大夫之类的官位了。

律令官主要分为以下几个部分:

一,神祗官,掌祭祀全权,是不外发的。

二,太政官,类似于我国的宰相府,以太政大臣为主官,下有左、右大臣,大、少纳言,左、右大辩、中辩、少辩,左、右大史、少史,左、右外记等佐官。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三,中务省,是天皇的侧近机构,主官为正四位上中务卿,一般只授予亲王,其下有大、少辅,侍从,大少丞等官衔。

四,式部、治部、民部、兵部、刑部、大藏、宫内七省,合中务省为“八部省”,类似于我国的六部制,式部近似吏部,治部近似礼部,民部近似工部,大藏近似户部,只不过多了个主管宫廷事务的宫内省。各省主官都是正四位下卿,其下有大、少辅,大、少丞,大判事等官。

五,左、右京职和摄津职,主管京都和摄津国的事务,可以理解成直辖市的管理官,主官都称大夫,如左京大夫、右京大夫,副官称亮,其下还有大、少近等辅佐官。六,春宫职,负责皇太子的居住饮食,下辖主膳监、主殿署、主马署三个官衙。

七,各寮、司、监、署,这里面内外混杂,某些是朝官,某些是廷官,无法一一列举。各寮包括左、右马寮,左、右兵库,主税寮,主计寮,雅乐寮,阴阳寮,等等,长官称头,副官称助(介)。各司包括锻冶司,兵马司,画工司,隼人司,采女司,囚狱司,等等,主官称正,副官称佑。各监除主膳监外,还有舍人监和主藏监,辖官也称正、佑。各署包括主工署,主兵署,主浆署等,主官或称正,或称首。

八,弹正台,是谏议言官,类似于我国的御史台,长官称尹,其下有大、少弼,大、少忠,大、少疏等佐官。

九,六卫府,统领禁军,包括左、右近卫,左、右兵卫和左、右卫门。近卫府长官为大将,其下有中将、少将、将监和大夫;兵卫和卫门两府,长官为督,副官为佐,其下有大尉、少尉、大志、少志等衔。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十,地方官职。单独有一个管理九州的太宰府,长官为帅,一般由亲王担任,其下有大弍、少弍、大监、少监等职。各国设国司为长官,称守,类似于我国古代的太守,当然辖区要小得多,守下面是介,介下面有大椽、少椽、大目、少目等名目。六十六国中,上总、常陆、上野三国是亲王属国,因此介是实质上的长官,这三国再加上大和、河内、伊势、武藏、下总、近江、陆奥、越前、播磨、肥后共十三国为大国,国司从五位上,介正六位下。比大国小一级的是上国,国司从五位下,介正七位上,都要比大国小一级。再小就是中国,包括阿波、若狭、能登、佐渡、丹波、石见、长门、土佐、日向、大隈和萨摩,国司正六位下;下国包括和泉、伊贺、志摩、伊豆、飞禅、隐岐、淡路、壹岐和对马,国司才从六位下。

幕政时代,国司变成了虚衔,真正代表地方实权之掌握的,是幕府颁发的“役职”。比如室町幕府时期,位居中央或关东,辅佐将军和关东将军的役职有管领、侍所头人、政所执事、奉行人、关东管领,等等。地方上设有守护,统管一国的军政事务,守护上面还有一些地区性的役职,如九州探题、奥州探题、羽州探题,等等。

进入战国乱世以后,幕府颁发的役职虽然仍是香饽饽,却大多已经名不副实了,将军既然变成了傀儡,那么逐渐的,管领、奉行人等也都丧失了原本的权力。地方役职,虽然不像官位那样名实不符——比如身在九州却挂名陆奥守——但往往也并不能反映真实的权力分配。到处都是被架空的守护不说,伊达家费尽心机搞到了奥州探题一职,但直到伊达政宗的最盛时代,也才不过打下半个陆奥国而已。

看谁聪明,求日本幕府制度!?

就是对幕府将军,关白,大名,武士一类的进行排序谢啦。。。
先区分开来吧…分为公卿和武士论地位:天皇---公卿---公家---武士---平民公卿:关白最大公家:和公卿是两个概念,公卿是要有一定官职以上才叫公卿,但其实也都包括公卿以上这个排名是平安时代的排名。平安时代武士仅是公卿们类似于护卫的人,并没有掌握政治实权,直至平清盛以后才改变。后来镰仓幕府使公家和武士分开,各自形成独立政权。武士代表就是将军,公家代表就是关白,但天皇仍然凌驾于关白和将军之上,虽然没有实权。-镰仓时代幕府结构:将军---执权---御家人---武士---平民但源赖朝死后儿子都被执权北条氏所垄断权力,所以统治权名义上是将军,但实际上已经转移到执权那里。所以实际权力掌握排名:执权---御家人---将军---武士---平民把将军排在中间是因为:毕竟是幕府最高虽然没权但一句普通的话也是命令。执权:北条氏的人出任,掌握幕府实际权力。=御家人:镰仓幕府有力诸侯(或许这样说你比较了解)至于公卿就不多作排名了,依然是那个。--室町时代这个时代比较复杂混乱,幕府也比较多级别。结构、前期统治权掌握排名:将军---镰仓公方---管领---探题---四职---守护大名---守护代---豪族---普通武士---平民后期实际统治权掌握排名:管领---将军---关东管领---守护大名---守护代---探题---豪族---武士---平民名词解释:管领:掌管近畿政治。由细川、畠山、斯波三家的人轮流担任。其实就是类似于现在秘书。颁布将军命令并督促地方执行。-探题:有西国探题、九州探题等,实际上就是那一大块地方的管理者,名义上可以调动兵力,但实际上还不是他的。例如九州探题,整个九州的名义管理者,督促地方执行中央的命令,有必要时可以调动地方兵力。但实际上他自己仅有一小部分兵力,因为在他之下还有个地方的守护,豪族。-四职:由京极、一色、山名、赤松四家担任。也是掌握地方实权并辅佐中央的职位。-守护大名:拥有这一国的统治权。类似于我们的省长,督促国内履行管领颁布的命令。例如骏河的守护大名就是今川氏,他就拥有在名义上统治这一国的权力,至于实际上你有没有这个实力就靠自己争取了。-守护代:守护大名不在的时候代为处理政事。战国时代的混乱有一部分就是守护代夺取守护大名的政权而引发。所以说,从守护大名蜕变成战国大名的都不是弱势力和蠢人,例如今川氏和武田氏。-镰仓公方:镰仓公方世代有足利尊氏之子足利基氏子孙担任,作为统领关东方面的核心。但名义上是服从将军,实际上掌握了关东统治权。所以后来又镰仓公方想要取代京都的将军的事发生。说到这里就不得不说“关东管领”。关东管领由上杉氏担任,后来上杉谦信也担任过。镰仓公方后期的实际权力被“关东管领上杉氏”架空,所以后来实际统治关东的是关东管领。再后来镰仓公方分裂,统治权更加是名存实亡。然后上杉氏也分裂,逐渐权力也在战国三大夜战之一的“河越夜战”之后彻底丧失。由此关东也进入了战国时代。--战国时代:幕府未灭亡时名义上排名和室町幕府的结构是一样的。但幕府灭亡以后的排名就不一样了,因为没有的名义上,也就是混乱了。所以按实力排名:地方大名---豪族---普通武士---平民--江户时代:幕府结构:将军---御三家---大老---中老---地方大名---豪族---普通武士---平民因为这个时代没怎么研究所以不知道对不对。但后期实际掌握权力的也是这个排名,可以从征伐长门藩看出将军依然拥有召集兵力的权力。名词的话,大老中老就不解释了,那个百度一下比较好,我不想误导你因为我也不太明白。御三家:三代德川家光规定御三家指的是“尾张德川家 > 纪伊德川家 > 水户德川家”把将军家独立出来。未独立之前德川家内部排名是:德川将军家 > 尾张德川家 > 纪伊德川家 > 水户德川家--ps:室町时代和战国时代和江户时代都有武士出身的居于高位。例如织田信长担任右大臣,丰臣秀吉担任关白,德川家康担任内大臣。由此可见有官位的武士地位不再低于公家,而是可以和有官职地位的公家相提并论的人。而且一般担任官职的武士都有兵力实权。这也是我3个时代不提公家的原因。 ------绝对原创,看不明的话就问吧...当然我也有可能不对的地方但那些地方也没有多提。
日本战国官职一览

 战国时代,官职繁多而复杂,除了朝廷的官职外,还有幕府的官职.

官分四等:

长官(部门管领)

次官(辅佐长官)

判官(文件审查)
-
主典 太政官

太政官,是管理朝廷的最高机关,当今的内阁.官职为: -Y+j ^ 太政大臣
所有官职中的最高官职,同时是天皇的太傅.由于适任者少,经常缺任.织田信长死后被追赠,丰臣秀吉就任关白时叙任.

左大臣 太政官的长官,太政官的政务,宫中仪式的总裁,朝廷实质上的最高责任者.
右大臣
太政官的长官,仅次于左大臣,权限与左大臣同。织田信长,德川家康,丰臣秀赖曾叙任.
内大臣
太政官定员外的大臣.左,右大臣出外时,权限由内大臣代理. 大纳言
太政官上席的次官,与大臣共商政事,检讨天皇命令的可行,传达上下的言语,大臣不在时代理太政官的职务.丰臣政权下羽柴秀长(大和大纳言),前田利家,丰臣秀次叙任.

中纳言
职务与大纳言同.中纳言被称[黄门].丰臣小秀次(权中纳言),小早川秀秋(金吾中纳言)叙任. ,}
参议 与大臣,纳言共商政事的官职,次于纳言,别称中国大唐时的名称[宰相].足利义辉,足利义昭,北昌具教(参议左中将)叙任.

弁官

管理中央机关各省庶务的职务.分为大弁,中弁,少弁.
:
少纳言
担任天皇的文书的重职.后职权衰落,成为管理天皇的官印的有名无实的官职.

长官: 太政大臣, 左大臣, 右大臣 次官: 大纳言, 中纳言 判官: 弁官, 少纳言
八省
八省为:内务省,式部省,民部省,治部省,兵部省,形部省,大藏省,宫内省.
内务省

天皇的侧近,行使宫中政务的部门.丰臣家的宫部继润内务卿叙任. 长官: 内务卿 次官: 内务大辅, 内务少辅 判官: 内务丞 其他: 侍从

足利尊氏开创镰仓幕府以来对关东特别重视,在关东管辖内设置镰仓府,由德高望重的人担任镰仓公方.其后,公方的辅佐----关东管领叛离而幕府将灭,公方逃到下总国的古河,被称为古河公方.最后的古河公方足利义氏投靠了北条氏康.
征夷大将军
征夷大将军是为了镇压虾夷而临时设置的官职.自从坂上田村麻吕平定东北后,就不再设置了.其后,任命木曾义仲为大将军,权限仅仅是军事指挥权.源赖朝平定天下后,被任命为大将军,掌管军事指挥权和政权.此后,幕府开立,将军管理全国的政务.

关东管领
镰仓公方的辅佐,关东政务的总裁,由足利尊氏的母系上杉氏世袭.其后,战国时期,关东管领上杉宪政的政权被北条氏威胁,便传与养子长尾景虎(上杉谦信).

奥州探题
足利尊氏重视南朝的余党奥州的藤原氏所在的东北而特别设置,管理陆奥国的政务和军事,由大崎氏世袭.战国时代由伊达晴宗,二本松义继补任.
九州探题
防卫外敌,管理九州二岛政务的总裁.与奥州探题并重的官职.自设立起,便遭到了九州豪族的反抗.战国时代由大友宗麟补任. 6c8
羽州探题

奥州探题的分支,管理出羽一国.奥州探题----大崎氏的支族的最上氏世袭.

管理山阴,山阳两道,即中国探题.战国时代,周防的大内义兴补任.
摄政.关白
摄政是辅佐幼小天皇,行使政事的官职.关白是辅佐成年天皇,行使政事的官职.通常有官职最大的大臣兼任.战国时代,羽柴秀吉叙任.
东宫太子的警备人员,职务重要.战国时代,丰臣政权的三中老之一,堀尾吉晴叙任带刀从五位下.

回答一下关白 了解关白必须了解“摄关政治”日本平安时代中期的一种政治体制。这时外戚藤原氏掌权。当天皇年幼时,太政大臣主持政事称摄政,天皇成年亲政后摄政改称关白。天皇无实权。良房在公元858年始称摄政,基经在公元887年始称关白。后一度中断。公元930年忠平恢复。十一世纪道长及其子赖通时势最盛。至后三条天皇(1068——1072)时,藤原氏权力下降。1086年院政时代开始,摄政、关白失其作用。

无论是日本江户时代还是战国时代,关白已经失去其作用,不过那个时代主要靠实力,丰臣也任过关白……
1603年,德川家康被任命为征夷大将军,在江户设幕府,至第三代将军德川家光时,幕府机构大体完备。幕府领地约占全国土地1/4,其余由大名(诸侯)领有,称藩国。将军是全国最高统治者,下设老中,决定政策,统辖政务,负责控制朝廷、大名与外交;大名是各藩国的统治者,下设家老、年寄等,直接统治人民,拥有领地的行政、司法和年贡征收权等。幕府设巡见使及被称为目付的监察官监督各藩国,并采取大名参觐交代和大名改易等办法控制大名,但各藩国仍具有相对独立性。因此形成在德川将军控制下的各藩国分割统治的政治体制。17世纪末,由于商品经济发展,幕藩体制出现危机,表现为幕藩财政困难,农民起义频繁。为应付危机,幕府在18 世纪中叶~19世纪40年代实行改革,但并未奏效。1854年日本开国后,民族危机又加剧了封建制危机。萨摩、长州等西南强藩,在改革派下级武士推动下,逐渐采取与幕府不同的政策,殖民兴业,抵抗外敌。在幕末农民起义和萨长等西南强藩为中心的倒幕运动压力下,第十五代将军德川庆喜于1867 年末被迫宣布奉还大政。 1867 年12 月9日倒幕派发动王政复古政变,宣布废除幕府制度。新成立的明治天皇政府经1868 ~1869年的戊辰战争,彻 底打倒幕府势力。至此,日本的封建幕府政治结束。
大哥,百度上不是有吗?像楼上那位滔滔不绝的兄台很明显是百度来粘贴的呀,滥竽充数……哎其实,论地位,天皇>将军>大名>武士>平民>奴再者,论实力,地方大大名(或守护代)>地方武士>将军>公卿(包括皇室)>平民(乱世的天皇真的不算啥……)
是镰仓、室町、还是江户的~不同时期是不同的~天皇的地位也是不同的~

关于幕府

幕府到底是怎样形成的rn幕府为何在某一时期权利高过天皇rn它三个幕府时期是怎样过度的,因为一个幕府结束后权利又回到天皇手中,但为什么又会出现新的幕府
  幕府是古时日本一种权力曾一度凌驾于天皇之上的中央政府机构。常以“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方式来进行对国家统治,其最高权力者为征夷大将军,亦称幕府将军。日本历史上共经历了镰仓幕府、室町幕府、江户幕府三个幕府历史时期。 始于1185年终于1867年共682年,幕府本指将领的军帐,但在日本的特殊状况下,演变成一种特有国情的政治体制。
  日本古代有著长期军人干政的历史,军事强人以成为征夷大将军(俗称幕府将军,简称将军)为志向,开设幕府,为军人的最高指挥机构。大部分的幕府将军,形式上取得天皇授权,实为以军事统治进行封建采邑,凌驾正规的文人中央集权政府机构。也可以说是用“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方式统治国家。
  幕府政治 (ばくふ)(Bakufu Politics,or shogunatepolitics)日本封建武士通过幕府实行的政治统治。又名武家政治。幕府一词始自古代汉语,指出征时将军的府署。在日本,最初指近卫大将住所,转指武士首脑征夷大将军(简称将军)府邸,以后又称将军为首的中央政权为幕府。始于1192年镰仓幕府建立,中经室町幕府,至1867年江户幕府的德川庆喜还政于天皇,幕府政治结束。
  “幕”意指军队的帐幕, 帐篷;“府”指王室等收放财宝和文件的地方,江户时代中期以后意味变成了政府机构。有人认为“镰仓幕府”和“室町幕府”事实上是当代用词; 当时人们并未称呼过镰仓和室町政府机构为“幕府”。
  编辑本段镰仓幕府
  由关东武士首领源赖朝创立,成立时间说法不一,一般认为在1180年源赖朝起兵反对平氏政权至1192年被任命为征夷大将军这段时间内。源赖朝实行独裁,其幕府设在镰仓,有负责幕府领域内行政与财务的政所、统辖与源氏结成主从关系的御家人(武士)的待所、和审理御家人诉讼的问注所。将军任命御家人到全国各地任地方行政单位“国”的守护和各庄园的地头,掌握地方警察、征税和土地管理权。镰仓幕府是以将军为首,御家人为骨干的武士政权,与天皇为首的朝廷并存,但握有实机。1199年源赖朝死后,幕府大权渐由源氏外戚北条氏控制。1203年北条时政就任政所首长别当,1213年北条义时兼任政所和侍所两别当职,总辖幕府,称执权,幕府遂由将军独裁向北条氏执权政治过渡。1221年(承久三年),不满幕府存在的后鸟羽上皇发动讨幕战争(承久之乱),旋被打败。战后,幕府流放后鸟羽等3个上皇,废仲恭天皇,另立后堀河天皇,新设六波罗探题以监视皇室,并没收参与叛乱的皇族与贵族的庄园3000余处。幕府权力超过朝廷,甚至干预天皇的继承。北条泰时除设连署,任命北条同族人员担任外,为缓和武士内部的矛盾,争取御家人的支持,于1225年设置评定众,由15名有势力的御家人组成,与北条氏共同参与幕政。1232年公布第1个武士政权成文法《贞永式目》,共51条,为武家法律之本,并逐渐成为全国性的法律,表明镰仓幕府的成熟与巩固。镰仓幕府后期,由于农民反抗和“御家人”贫困,社会矛盾日益表面化,特别是在1274年和1281年的两次抗元战争之后,中小武士因未得赏赐,对幕府日益不满。北条氏得宗(即嫡系)为巩固统治,仅任命本家子弟为评定众与守护,独揽幕府大权。1324年,后醍醐天皇举兵倒幕,1333年下野豪族足利尊氏响应,5月上野豪族新田义贞攻入镰仓,镰仓幕府灭亡。后醍醐天皇亲政,第二年改年号建武,是为建武中兴时期。
  镰仓幕府(1192年—1333年),是日本幕府政权的开始,其建立者是武将源赖朝,他于日本平安王朝的末期打败了贵族阶级的实权派平清盛一族,并逼迫在源平之战中为自己立下了汗马功劳的兄弟源义经自杀,达到了自己一手遮天的目的。源平之战在日本可谓家喻户晓,作家信浓前司行长据此写成历史小说《平家物语》。镰仓幕府的建立标志着日本由中央贵族掌握实际统治权的时代结束了,在贵族时代地位很低的武士登上了历史舞台,他们鄙视平安朝贵族萎靡的生活,崇尚以“忠君、节义、廉耻、勇武、坚忍”为核心的思想,结合儒学、佛教禅宗、神道教,形成日本军国主义的精神支柱“武士道”。13世纪元军侵日战争客观上使幕府进一步加强了对日本的统治。镰仓幕府的建立标志着日本天皇成为傀儡,幕府成为实际的政治中心。
  镰仓幕府是源赖朝在镰仓建立的武家政权。
  成立时间,通常认为是1192年,而诸说纷纭。
  1180年说:赖朝为讨伐平氏而起兵,占据镰仓,着手经营关东,设立了侍所。
  1183年说:赖朝从后白河法皇处得到了公认的东国行政权。
  1184年说:侍所及公文所(问注所)成立,镰仓幕府的基本机构成形。
  1185年说:赖朝开始依敕许设置守护、地头。
  1190年说:朝廷承认赖朝的地位,任命其为日本国总追捕使。
  1192年说:赖朝就任征夷大将军。
  【镰仓时代历代将军】
  四代、五代为藤原将军;六代以后为皇族将军。
  初代:源 赖朝(みなもとのよりとも) 源义朝之子
  二代:源 赖家(みなもとのよりいえ) 源赖朝之子
  三代:源 实朝(みなもとのさねとも) 源赖朝之子
  四代:藤原赖经(ふじわらのよりつね) 九条道家之子
  五代:藤原赖嗣(ふじわらのよりつぐ) 藤原赖经之子
  六代:宗尊亲王(むねたかしんのう) 后嵯峨天皇之子
  七代:惟康亲王(これやすしんのう) 宗尊亲王之子
  八代:久明亲王(ひさあきらしんのう) 后深草天皇之子
  九代:守邦亲王(もりくにしんのう) 久明亲王之子
  室町幕府 足利尊氏不满后醍醐天皇轻视武士利益的政策,于1335年起兵反叛,1336年攻占京都,立光明天皇为傀儡。11月仿镰仓幕府《贞永式目》制订《建武式目》,共17条。在京都开设幕府。12月,后醍醐天皇逃往京都以南的吉野,自称正统,形成南北两个朝廷的对立(见南北朝时代)。至第3代将军足利义满时,幕府达到全盛,1378年在京都室叮建成幕府新址,1392年合并南北朝,实现对全和的统治,朝廷名存实亡。幕府机构进一步完善:将军下设管领,总辖幕政,辅佐将军,由足利民同族的守护大名斯波、细川、畠山3家轮流担任,称“三管领”。其下设待所司警卫、政所司财政、向注司文书、评定众和引付方司诉讼。其中最重要的诗所首长称所司,由山名、一色、赤松、京极四家轮流担任,称“四称”,可见室町幕府实际是以将军为中心的强大守护大名的联合政权。将军直辖领地狭小,直属军事力量少,权力不如镰仓幕府初期的将军。统治各“国”的守护大名,拥有领地、武士和家臣团,具有强烈的地方割据性质,自足利义满时起,守护大名的叛乱事件时有发生。由于幕府和守护大名加紧剥削,各地不断发生称作“士一揆”的地侍、农民联合起义,也动摇了幕府统治。第8代将军足利义政时,爆发统治阶级的大规模内乱应仁、文明之乱(见应仁之乱),从此进入室町幕府后期——战国时代。此后幕府与守护大名势力均一蹶不振,地方领主与武士则趁机发展势力,彼此混战。农民的反抗也更加激烈,著名的有山城农民起义(1485~1493)和一向宗暴动等。至16世纪中叶,一些地方领主与武士已经发展成为控制一方的战国大名,著名的有甲斐的武田信玄、三河的德川家康、尾张的织田信长、中国的毛利元就等。他们在领国内把地方领主组织为自己的家臣团,积极发展工商业,积蓄经济力量,颁布法令,直接统治农民,形成割据势力,而幕府的控制范围仅限于近畿一带。在角逐中,织田信长的力量逐渐超过其他战国大名,1568年进入京都,1573年灭亡室町幕府,日本走上统一的道路。
  织田信长死后,部将丰臣秀吉继承其事业,在1590年完成统一日本大业。但丰臣秀吉并未开设幕府,1585年被天皇任命为关白(见摄关政治),次年兼任太政大臣,利用朝廷权威巩固自己的权利。1598年丰臣秀吉病死,德川家康推翻丰臣政权,重开幕府政治。
  编辑本段江户幕府
  1603年,德川家康被任命为征夷大将军,在江户设幕府,至第3代将军德川家光时,幕府机构大体完备。幕府领地约占全国土地四分之一,其余由大名(诸侯)领有,称藩国。将军是全国最高统治者,下设老中,决定政策,统辖政务,负责控制朝廷、大名与外交;另设若年寄,负责掌握幕府领地与直属家臣,还设寺社、江户町、勘定三奉行,分掌寺社、财政与江户市政、幕府直辖领地内的诉讼。幕府在直辖领地设郡代或代官,通过测地、村年贡承包制、五人组制等,直接控制农民。德川将军权力较镰仓、室町时代强大。大名是各藩国的统治者,下设家老、年寄等,直接统治人民,拥有领地的行政、司法和年贡征收权等。幕府设巡见使及被称为目付的监察官监督各藩国,并采取大名参观交代和大名改易等办法控制大名,但各藩国仍具有相对独立性。因此形成在德川将军控制下的各藩国分割统治的政治体制。17世纪末,由于商品经济发展,幕藩体制出现危机,表现为幕藩财政困难,农民起义频繁。为应付危机,幕府在18世纪中叶至19世纪40年代先后实行享保改革、宽政改革、天保改革,但均未奏效。1854年日本开国后,民族危机又加剧了封建制危机。萨摩、长州等西南强藩,在改革派下级武士推动下,逐渐采取与幕府不同的政策,殖民兴业,抵抗外敌。在幕末农民起义和萨长等西南强藩为中心的倒幕运动压力下,第15代将军德川庆喜于1867年末被迫宣布“奉还大政”。1867年12月9日倒幕派发动“王政复古”政变,宣布废除幕府制度。新成立的明治天皇政府经1868~1869年的戊辰战争,彻底打倒幕府势力。至此,日本的封建幕府政治结束。
文章标题: 室町幕府的探题和管领有啥区别,其职务是什么,地头又是什么
文章地址: http://www.xdqxjxc.cn/jingdianwenzhang/147568.html

[室町幕府的探题和管领有啥区别,其职务是什么,地头又是什么] 相关文章推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