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喜蛋文章网
你的位置:首页 > 经典文章 > 文章正文

如何看待部分纪录片科普错误信息误导观众

时间: 2022-08-12 15:02:26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109次

如何看待部分纪录片科普错误信息误导观众

纪录片《穹顶之下》有什么科学上的明显错误

柴静的《穹顶之下》是以一个纪录片横空出世的,她把自己塑造成一个四处寻找真相的英雄,走访了北大、中科院等教育科研单位,尝试从科学的角度揭开雾霾之谜。这个立意是积极的,主题是严肃的,也是很有现实意义的。编导本应该以一丝不苟的科学求真态度来制作这个片子,然而十分遗憾,我发现这个片子的一些重要关节点是虚构的,而且在内容上有明显的前后矛盾的地方。下面略举数端,供那些一亿多人看过此片子者参考。
① 柴静认识到雾霾问题到底是什么时间?
在片子的开头是个简短的宣传,里边柴静深情地讲道:“我是通过我女儿的眼睛才看见了雾霾。因为我就在华北天空下生活,这十年来我怎么没有觉察到雾霾的存在?”在影片中柴静多次用了一个小女孩站在窗台的前的背影,可是柴静的女儿是2021年10月出生的,能站在窗台看外边的景致起码得一岁以后,这意味着柴静只有到了2021年10月以后才注意到了北京雾霾的存在。然而光她这个片子就已经制作了一年啦,也就是说,在柴静没有意识到雾霾存在之前就开始制作这部反雾霾的片子啦!
在纪录片的开始,柴静用了2021年1月北京空气污染记录来说明雾霾的严重性,并说那一个月她走访了陕西、河南等地,获知媒体上报道全国6亿人笼罩在雾霾之下。柴静的原话为:“我曾经是一个记者,报道了很多地方的污染。但是一直到雾霾笼罩了差不多六亿人,我才第一次认真考虑说,雾霾是什么?它从哪来?”柴静还说,这次外出归来时知道自己怀孕了。
前头说女儿长大后才认识到雾霾存在,接着又说怀孕女儿时已经开始考虑雾霾问题。此外,华北和北京的雾霾问题早在2021年之前就已经十分严重,柴静又是多年报道污染的记者,竟在2021年底之前竟对北京的空气污染浑然不觉。这不太搞了!柴静这是在搞纪录片,还是在写小说?即使写小说,也不能出现这样的前后矛盾呀?
② 美国护士如何敢确诊柴静女儿的病因?
柴静的片子很煽情,这是她精心打造的,其中多次用到一个道具,它就是护士在柴静女儿做手术时送给她的一只小熊。柴静说她怀孕时,女儿被诊断为患有良性肿瘤,刚一出生就被抱走做手术。柴静说:“后来护士在我手里放了这只小熊,那是用来安慰我的女儿的,她用来安慰我。”这只小熊在开头和片尾都出现过,结尾则是手画的图案,而且小熊的嘴都是用口罩遮盖着,表明抗议雾霾和防备空气污染。
然而,柴静是在美国生的女儿,美国护士怎敢擅自断定柴静女儿的肿瘤是空气污染所致?按照美国的医疗制度,护士是无权诊断病因的。护士送这只小熊的用意似乎就是为了柴静日后拍这部纪录片用的,而且这只小熊一开始就加入抗议北京雾霾污染的绿色队伍。柴静在片尾又用手画的这只小熊,嘴上带着口罩,号召人们关爱孩子,制止污染。
此外,柴静说女儿做完手术被送回来时还处于昏迷状态,是她一声声呼唤女儿的名字,才把女儿叫醒。此处很感人,然而暴露出医疗常识问题。美国的医院也太不专业了,怎么会把尚处于昏迷状态的初生婴儿就送回来了呢?
我总觉得,柴静似乎是在编故事,而不是在拍科教片。
③ 柴静在美国如何能闻到北京雾霾的味道?
柴静的纪录片子里有这么一段话:“她吃她喝都让你来负责。(2021年底)那场雾霾持续了差不多两个月,它让我意识到这件事情不是偶然发生的,也不可能很快过去了。它就是我十年前在山西生活时看到的天空。”这里柴静讲的是自己2021年底在北京经受雾霾的感受。
可是,柴静是在2021年10月底在美国生女,2021年2月20号左右才返回北京。也就是说,北京2021年底那场雾霾期间,柴静人是在美国的。她有必要虚构自己的感受吗?
④柴静所描写的生女过程太蒙太奇。
在纪录片,柴静重彩浓墨自己的生女过程,以自己女儿是雾霾受害者引入,感动了无数的人。然而她所描写的过程是采用电影的蒙太奇手法,请看纪录片的三段柴静的解说词:
一、她被诊断为良性肿瘤。在出生之后就要接受手术,做麻醉之前,医生对我说,她这么小的年纪做全身麻醉是有可能醒不过来的。你要有个心理上的准备。我还没有来得及抱她一下,她就被抱走了。
二、后来护士在我手里放了这只小熊,那是用来安慰我的女儿的,她用来安慰我。我见到她的时候,她还在昏迷。我就拿着麻醉针眼儿的小手放在我脸上,叫她的名字,直到她睁开眼睛看了我一眼。
三、但是,回家的路上我就感到害怕了,全是烟熏火燎的味儿,我就拿一个手绢捂在她鼻子上,这样做很蠢,因为她会挣扎,就会呼吸得更多。
任何一个不了解背景的观众听了柴静上面这些话,都会认为柴静是在北京某家医院生的女儿,而且是抱着初生的婴儿走着回家的。柴静没有交待生女的时间和地点,一定会给人这样的感受。然而,事实上,柴静是在美国生的孩子,而且在那里休养了3个月左右才回北京的。
总之,我觉得柴静更像是在演戏拍故事片,里边穿插着不少虚构的成分或者说假信息。特别是,编导虚构故事也不够细心,不该出现内容上的前后矛盾。《穹顶之下》不是一部严肃的科普片,更像是一部以雾霾为题材的电影。故事片是可以虚构、幻想、穿越,然而科教片则必须求真,必须用一丝不苟的科学方法来制作。
《穹顶之下》全片103分钟,剖析了中国大气污染问题,试图唤起各方对雾霾问题的重视和行动。柴静拜访了国内外多家研究大气污染的学术机构,奔赴污染严重的现场调研,接触了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发改委能源所、工信部产业司、环保部等职能机构,并造访伦敦、洛杉矶等曾经污染严重的城市,试图寻找空气污染治理的教训与经验。正如片名“同呼吸共命运”所指,诸多观众被片子“击中”,表示“看得心塞”并“热泪盈眶”,称赞该片为“有良心的调查”,引发反思热潮。

纪录片穹顶之下有什么科学上的错误

柴静的《穹顶之下》是以一个纪录片横空出世的,她把自己塑造成一个四处寻找真相的英雄,走访了北大、中科院等教育科研单位,尝试从科学的角度揭开雾霾之谜。这个立意是积极的,主题是严肃的,也是很有现实意义的。编导本应该以一丝不苟的科学求真态度来制作这个片子,然而十分遗憾,我发现这个片子的一些重要关节点是虚构的,而且在内容上有明显的前后矛盾的地方。下面略举数端,供那些一亿多人看过此片子者参考。
① 柴静认识到雾霾问题到底是什么时间?
在片子的开头是个简短的宣传,里边柴静深情地讲道:“我是通过我女儿的眼睛才看见了雾霾。因为我就在华北天空下生活,这十年来我怎么没有觉察到雾霾的存在?”在影片中柴静多次用了一个小女孩站在窗台的前的背影,可是柴静的女儿是2021年10月出生的,能站在窗台看外边的景致起码得一岁以后,这意味着柴静只有到了2021年10月以后才注意到了北京雾霾的存在。然而光她这个片子就已经制作了一年啦,也就是说,在柴静没有意识到雾霾存在之前就开始制作这部反雾霾的片子啦!
在纪录片的开始,柴静用了2021年1月北京空气污染记录来说明雾霾的严重性,并说那一个月她走访了陕西、河南等地,获知媒体上报道全国6亿人笼罩在雾霾之下。柴静的原话为:“我曾经是一个记者,报道了很多地方的污染。但是一直到雾霾笼罩了差不多六亿人,我才第一次认真考虑说,雾霾是什么?它从哪来?”柴静还说,这次外出归来时知道自己怀孕了。
前头说女儿长大后才认识到雾霾存在,接着又说怀孕女儿时已经开始考虑雾霾问题。此外,华北和北京的雾霾问题早在2021年之前就已经十分严重,柴静又是多年报道污染的记者,竟在2021年底之前竟对北京的空气污染浑然不觉。这不太搞了!柴静这是在搞纪录片,还是在写小说?即使写小说,也不能出现这样的前后矛盾呀?
② 美国护士如何敢确诊柴静女儿的病因?
柴静的片子很煽情,这是她精心打造的,其中多次用到一个道具,它就是护士在柴静女儿做手术时送给她的一只小熊。柴静说她怀孕时,女儿被诊断为患有良性肿瘤,刚一出生就被抱走做手术。柴静说:“后来护士在我手里放了这只小熊,那是用来安慰我的女儿的,她用来安慰我。”这只小熊在开头和片尾都出现过,结尾则是手画的图案,而且小熊的嘴都是用口罩遮盖着,表明抗议雾霾和防备空气污染。
然而,柴静是在美国生的女儿,美国护士怎敢擅自断定柴静女儿的肿瘤是空气污染所致?按照美国的医疗制度,护士是无权诊断病因的。护士送这只小熊的用意似乎就是为了柴静日后拍这部纪录片用的,而且这只小熊一开始就加入抗议北京雾霾污染的绿色队伍。柴静在片尾又用手画的这只小熊,嘴上带着口罩,号召人们关爱孩子,制止污染。
此外,柴静说女儿做完手术被送回来时还处于昏迷状态,是她一声声呼唤女儿的名字,才把女儿叫醒。此处很感人,然而暴露出医疗常识问题。美国的医院也太不专业了,怎么会把尚处于昏迷状态的初生婴儿就送回来了呢?
我总觉得,柴静似乎是在编故事,而不是在拍科教片。
③ 柴静在美国如何能闻到北京雾霾的味道?
柴静的纪录片子里有这么一段话:“她吃她喝都让你来负责。(2021年底)那场雾霾持续了差不多两个月,它让我意识到这件事情不是偶然发生的,也不可能很快过去了。它就是我十年前在山西生活时看到的天空。”这里柴静讲的是自己2021年底在北京经受雾霾的感受。
可是,柴静是在2021年10月底在美国生女,2021年2月20号左右才返回北京。也就是说,北京2021年底那场雾霾期间,柴静人是在美国的。她有必要虚构自己的感受吗?
④柴静所描写的生女过程太蒙太奇。
在纪录片,柴静重彩浓墨自己的生女过程,以自己女儿是雾霾受害者引入,感动了无数的人。然而她所描写的过程是采用电影的蒙太奇手法,请看纪录片的三段柴静的解说词:
一、她被诊断为良性肿瘤。在出生之后就要接受手术,做麻醉之前,医生对我说,她这么小的年纪做全身麻醉是有可能醒不过来的。你要有个心理上的准备。我还没有来得及抱她一下,她就被抱走了。
二、后来护士在我手里放了这只小熊,那是用来安慰我的女儿的,她用来安慰我。我见到她的时候,她还在昏迷。我就拿着麻醉针眼儿的小手放在我脸上,叫她的名字,直到她睁开眼睛看了我一眼。
三、但是,回家的路上我就感到害怕了,全是烟熏火燎的味儿,我就拿一个手绢捂在她鼻子上,这样做很蠢,因为她会挣扎,就会呼吸得更多。
任何一个不了解背景的观众听了柴静上面这些话,都会认为柴静是在北京某家医院生的女儿,而且是抱着初生的婴儿走着回家的。柴静没有交待生女的时间和地点,一定会给人这样的感受。然而,事实上,柴静是在美国生的孩子,而且在那里休养了3个月左右才回北京的。
总之,我觉得柴静更像是在演戏拍故事片,里边穿插着不少虚构的成分或者说假信息。特别是,编导虚构故事也不够细心,不该出现内容上的前后矛盾。《穹顶之下》不是一部严肃的科普片,更像是一部以雾霾为题材的电影。故事片是可以虚构、幻想、穿越,然而科教片则必须求真,必须用一丝不苟的科学方法来制作。

如何看待 BBC 纪录片《How China fooled the world》

别的不说,单从这部纪录片采访的方式来说,我认为是不道德的。
在这里就不谈唐市长是怎么被fooled的(虽然看到他呵呵呵那么销魂的一笑还真是大快人心……冲这句大概要匿了?),看到片尾的童鞋一定注意到了片尾生命之饼(SMZB)乐队在VOX(武汉一间有名的livehouse)的演出,在SMZB的微博上,我们可以看到,纪录片中的这次演出是“应BBC之邀全程拍摄”的,而在这之后才对乐队进行独家专访。一年一度的演出在10月19日,正好与摄制组在武汉拍摄的时间吻合(地铁的片段可以看到是于10月23日拍摄)。谁会在演出后的专访里专心大谈政治观呢,因此只能这样解释,BBC弄了这么一个子虚乌有的拍摄,搞了一个让乐队以为无非吹吹牛逼、探讨一下中华朋克精神的访谈,最后花了十几秒插入了这么一问,在诱导下这位朋克没有按耐住朋克精神。这样的访谈不是访谈、完全就是在设套。

如何理解纪录片的真实性问题?

纪录片的真实并不是绝对真实,而是加入了人类主体意识的相对真实,对事物采取纯客观的叙述,完全放弃传达意念情趣、表达思想和情感的纪录片是苍白的,没有生命力的,如同艺术来源于生活但高于生活一般,纪录片来源于真实但高于真实,即有导演的真实,而不只是机械的监控记录。
真实性就是指的真实,由于人的感情,让它有了主观色彩,纪录片也是很有影响力的,给人提供不少的信息,它也是揭露现实。
纪录片还是根据拍摄的人的主观意识来看的,并不是具有完全的客观性,所以它并不是完全真实的,而是具有个人主观意识的真实性。
我觉得纪录片记录的都是一些真实的情况,他们采用的镜头都是真实的生活场景,只是有时候为了达到这种场景进行了一些模拟,纪录片还是非常真实的。

为什么现在这么多特斯拉吹?求网络现象分析

特斯拉之所以在科学史中被“除名”,是因为他反对相对论,坚持传统的物理观,与当时蓬勃发展起来原子物理学格格不入,加之晚年遁世隐居,想入非非,不切实际,因而他不太受正统的科学团体所欢迎,甚至被斥为卖弄江湖妖术的骗子,他的实验室也被描绘成散发出妖气的阴森森的中世纪炼丹术士的场所。不过,最主要的原因是当年为了实现他那最远大的抱负,实现全球的无线输送电力革命,筹建了沃登克里弗广播塔,后来马可尼先声夺人,抢先获得了无线电商业上的成功,因而特斯拉的这一计划胎死腹中,欠了投资人摩根一屁股债,摩根以他的经济和政治手腕,下令美国所有学校课本删除特斯拉的名字,从而一直影响到现在
他是一个被世界遗忘的伟人。交流电动机就是他发明的,而爱迪生钟爱自己发明的直流电动机,极力打压尼古拉.特斯拉。尼古拉·特斯拉的一生惊人的伟大贡献,在1943年过世后,被美国及英国政府分赃,所有的生平竟然都被全面性的销毁且遭到报章媒体大幅度的颠倒丑化,生平被重新假作数套并加以喷墨搞黑,乃至交流电的发明人差点也成了爱迪生。直到1990年7月的美国国会,十几位议员良心不安的才首次为他公开平反,誉为比爱迪生的贡献更伟大者,可惜反应不佳,不受重视。 从客观上来讲,美国政府销毁尼古拉特斯拉所有头衔和荣誉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因为尼古拉·特斯拉根本就像非人类,他一生中的每项计划都完美无暇且执行力极高,不管任何的理论、设计直到成品,从来没有失误,换言之,他经手的作品不需要去进行错误修正。由此,让美国政府决定要让他成为历史文献上的牺牲者,因为美国政府认为大异类不应该名留青史,而是要彻底消灭才能顺利进行愚民工程。 毕竟美国政府在日后面对未来人民教育的考虑上,也不希望让外国人独占鳌头。
主要是当年央视播放了一个纪录片
虽说是纪录片,但其中许多内容的真实性很值得怀疑,甚至可以说是荒诞不经。为了说明特斯拉与通古斯大爆炸的关系,片中做了大量的联想和猜测,却没有能够提供可靠的事实和科学依据。片中出现了多位“专家”,为出现在特斯拉身边的神奇事物背书:特斯拉有预言能力,预言了泰坦尼克号的沉没和两次世界大战;特斯拉有超能力,能够“没有障碍地进入空间和时间旅行”,还创造了“超长意识轴”、“内视”等名词,声称“脑脉冲可以让激光束发生偏转,人的意识可以改变数千里外水的PH值。”但除此之外,我们找不到其他支持这些说法的可靠的事实证据和合理的科学解释。

仔细观察的观众会发现,央视纪录片由两种语言组成(俄语和英语),而且拍摄风格不尽相同。事实上,该记录片是由俄国自由作家兼编导维塔利?普拉夫迪夫切夫拍摄的“纪录片”《特斯拉:世界之王》和PBS纪录片《特斯拉:闪电的主人》拼凑而成的,其中的主要线索来自俄国编导的“纪录片”。怎么来介绍这位编导呢?只能说他的想象力天马行空,对特异功能、外星生命、历史之谜、阴谋论等话题特别感兴趣,这从他拍摄的其他作品就可以感受出来:《通古斯入侵一百年》(特斯拉拯救地球,囧)、《第三帝国的飞碟》、《月球秘密区》等。这样的影片作为科普材料在教育频道播出,没有起到传播科学知识的作用,反而误导观众接受了许多不实的错误信息。
不学无术的盲流无赖子最喜欢相信,和吹这些玩意。
央视纪录片很多也是不靠谱的。什么唐刀是中国古代冷兵器巅峰这种说法都有
文章标题: 如何看待部分纪录片科普错误信息误导观众
文章地址: http://www.xdqxjxc.cn/jingdianwenzhang/147119.html

[如何看待部分纪录片科普错误信息误导观众] 相关文章推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