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需~~~~贞德时期的皇帝是怎么样的???
干了哪些事,人怎么样之类的。 贞德时期的法国国王是查理七世。人品不太好,他在贞德的支持下,于1429年7月17日在历代法国国王加冕之地兰斯大教堂加冕。然而,在贞德被勃艮第人俘获后,曾受恩于贞德的查理七世却丝毫没有出力援救她,致使贞德于1431年被烧死。但很有作为,进行一系列重大改革,固定税收制度,建立有骑兵和步兵的常备军。最后战胜英国,为法国在接下来几个世纪的强盛奠定了基础。
查理七世(胜利者)Charles VII le Victorieux 又称:忠于职守的查理 (1403年2月22日—1461年7月22日)法国瓦卢瓦王朝国王(1422年—1461年在位)。他最后打赢百年战争,为法国在接下来几个世纪的强盛奠定了基础。
查理七世是疯子查理六世之子。1420年签订的特鲁瓦条约剥夺了他的王位继承权,转给英格兰国王亨利五世。当其父王查理六世死后,英王亨利六世(亨利五世之子)被英国人宣布为法国国王。查理七世在阿马尼亚克派的支持下,实际控制着卢瓦尔河以南地区,法国北部完全沦于英国统治之下。
1429年圣女贞德在奥尔良一役中取得决定性的胜利后,查理七世又看到了希望。在贞德的支持下,查理七世于1429年7月17日在历代法国国王加冕之地兰斯大教堂加冕。然而,在贞德被英格兰的盟友勃艮第人俘获后,曾经大大受恩于贞德的查理七世却丝毫没有出力援救她,致使贞德于1431年被烧死。
1435年,查理七世与勃艮第派领袖勃艮第公爵菲利普三世(好人)和解,获得了收复巴黎的机会。1436年,查理七世进入巴黎。
查理七世进行一系列重大改革,固定税收制度,建立有骑兵和步兵的常备军(这一政策后来被其子路易十一抛弃)。1435年后,查理七世不再定期召开三级会议。1438年查理七世在布鲁日颁布国事诏书,使法国教会一定程度上服从王室。1439年颁布建立常备军的奥尔良法令。1440年,查理七世平息了大贵族的叛乱。
查理七世在1453年结束了百年战争,收复了除加来之外英国在法国境内的全部领地。
http://www.xadz.cn/know/?view=%B2%E9%C0%ED%C6%DF%CA%C0
查理七世是历史上少有的雄主
百年战争期间,有这样的一个王太子,被英王蛮横地剥夺了王位继承权;他被贞德辅上了王位,后又出卖了这个法兰西的民族英雄。因此,他背上了千古骂名。今天,我却要站在这里为他正名:正是他,这个“小丑”,拯救了法国,成为法国历史上最伟大的中兴之主。
大家都知道,当时法国已经到了危机存亡之秋,连首都也沦陷了,只剩下了法国南部一隅。各诸侯间利益不一,甚至有的公开违抗王命,与敌人站到了一起(最典型的就是勃艮第人)。而他,却在这样复杂严峻的历史关头,运用自己的谋略与心计,拯救了法国。
首先,是他启用了贞德,也是他成就了贞德。因为他内心深知,手下的这般王公大臣分享了他大半的权力,而他需要用民众的力量牵制贵族的势力——贞德恰恰就是法国普通平民的代表。他这一手可谓非常的毒辣,既利用平民,也牵制了贵族。使平民力量与贵族力量相互牵制,就危及不了王权。而他的祖先却不理解这个道理,既解决不好贵族问题,也解决不好平民问题;导致了勃艮第人的反叛,导致了扎克雷起义。此外,他又利用了法国人民要求坚决抗到底的强烈决心,大胆的任命贞德为全法军统帅,赢得了民心。可以说,如果没有查理七世,也就没有贞德。一个年竟十七岁的农家姑娘,从没有上过战场的农家姑娘,却一夜之间成为全国的军事统帅,这在历史中是非常罕见的,甚至是绝无仅有的。可见查理的眼光有多少高远,他正是要通过这个农家姑娘赢得民心,达到他宏伟的政治目的。
其次,从他害死贞德来说,也是非做不可的事情。其中的原因有很多,大致上有以下几种:一,平衡贵族;大家知道,当时法国因为百年战争的影响,各诸侯都是有一定实力的,所以,过度的激怒他们,只会引火烧身;而贞德的激进政策,对日后的王朝大业是不利的。可以说,奥尔良大捷后,贞德其实已经完成了她的历史使命。如果她听查理的话,以殊荣退役,是可以幸福地过完下半生的。可惜她过于高尚,不知道政治的黑暗与凶残。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查理在主观上是想保全贞德的。二,稳住英国;虽然英国人被圣女打的晕头转向,但当时的势力依然雄厚。反观法国,各诸侯互不团结,宫廷内部钩心斗角。在军事上也没有与英国抗衡的实力。所以查理最需要的就是时间,先整顿好内部,大力发展军事力量,才能完成法国的统一大业;而贞德却没有从大局出发,一味的从民族仇恨出发,想短时间把英国人赶出法国,这是不现实也是不明致的。所以,查理与贞德的裂痕就越来越大,贞德在查理眼中逐渐变成了眼中盯,肉中刺,为日后贞德的悲剧埋下了祸根。三消除后患;贞德的身世本身就是一个迷。历史上有个说法是贞德根本不是什么农家女,而是法国王室的后裔,从小就被锻炼成一个军事能手。比查理更有资格继承法国王位。据说贞德第一次见到查理的时候,告诉他一句话:“如果你能让我当上全法军的统帅,我就叫你当上法国国王。”如果这是事实的话,那么查理从内心对贞德的不信任感就是很好理解的事情了。一尊王位本身就是充满血腥味的,查理要巩固自己的王权,是必杀贞德的,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这与他日后削弱贵族的势力并没有多少区别。四,收回兵权。贞德在反英战争中的威望大大超过了国王,而且手握军事大权。如果她一旦起了私心,对于查理来说是比英国人更可怕的敌人。所以他必须收回军权。加之他与贞德在如果赶走英国人的战略上出现很大的分歧,导致他收回兵劝的欲火更加浓烈了。所以,他非除贞德不可。
最后,贞德被他出卖了,在康边城外被勃艮第人打落马下,送给英国人被判火刑烧死。然而,从出卖而不是直接杀死,就可以看出他的心智更不是一般人可比,简直就是一石四鸟之计。贞德死了,他就没有了掣肘,可以放心大胆按他的内心计划办事,这是明眼人也看的出的伎俩;贞德人由勃艮第人抓住,是他送给这块割据势力最好的礼物,为日后双方的合作埋下了前提;英国人烧死了贞德,是他稳住英国人最好的计略:一方面消除英国人内心的恐惧,而贞德当时的确成为了英国人目中的大患,一方面使英国人认为他是一个昏庸无能的主,以此来麻痹英国人,放慢英国人进攻的步伐;英国人烧死了贞德,激起了法国人民的极大义愤,而他却把这罪行全部推给了英国人,把贞德的威望全部变为了自己的威望,把仇恨全部推给了敌人,这一子,真是下绝了。后来的历史证明,没有法国人民的义愤,英国人是不可能从法国土地上滚蛋的。查理深知贞德在人民中的威望,贞德被谁杀死,人民就会仇恨谁,所以他没有直接杀死贞德,却叫他的敌人杀死了贞德,人民只有跟着国王去向刽子手讨还血债了。
以后的历史进程证明了查理的英明,勃艮第最终与他达成了协议,一起把矛头对准了英军。人民也一致支持国王的反英战争。巴黎收回了,英军节节败退,法国统一大业已成历史定势。而这一切,没有查理七世的谋略,是不能完成的。从更深的意义来说,法国王权在他手上达到了空前的加强,贵族势力再也不能对抗王权;法兰西的民族意识也开始觉醒。
他,一个亡国的太子,最终打败了侵略者;
他,一个卑鄙的出卖者,最终基本完成了法国的统一大业;
他,一个外柔内刚的骗子,最终把三方势力玩的团团转;
抛开他出卖贞德这一人生最大污点,我们谁能否定他不是法国历史少有的雄主呢?据说他晚年的时候,常常感叹他一生最对不起的就是圣女贞德,可见出卖贞德成为他内心中最大的愧疚。如果这是真的话,那么可以这样说出卖贞德是他不请愿的,这往往就是人性与历史的悲哀。
贞德时期的法国国王是查理七世。人品不太好,他在贞德的支持下,于1429年7月17日在历代法国国王加冕之地兰斯大教堂加冕。然而,在贞德被勃艮第人俘获后,曾受恩于贞德的查理七世却丝毫没有出力援救她,致使贞德于1431年被烧死。但很有作为,进行一系列重大改革,固定税收制度,建立有骑兵和步兵的常备军。最后战胜英国,为法国在接下来几个世纪的强盛奠定了基础。
英法百年战争的细说! 有吗??
快1337-1453年间,英法两国之间发生了1场大战——百年战争。这场战争除了断断续续,几经休战,旷日持久之外,在军事技术上也有新特点:大量使用雇佣兵作战,步兵在实践中的地位大为提高,大炮成为城堡的克星等等。战争期间,法国大地一片狼烟,饱受摧残,损失极重,英国人民也同样付出了极为沉重的代价。
百年战争爆发的原因有3:一是法国王位问题。1328年,法国国王查理四世病亡,身后无嗣,加佩王朝从此结束,王位转入旁系瓦罗亚家族之手。英国国王爱德华三世以法王腓力四世外孙的身份,要求继承法国王位,遭到法国贵族会议的拒绝。围绕着王位继承问题,英法矛盾逐步激化。二是争夺英王在大陆上的领地。英王在大陆上有众多领地,但其大部分逐渐被法王兼并。因此,英王力图夺回失去的领地,而法王则竭力夺取仍残留在英王手中的南方领土,双方矛盾尖锐化。三是争夺工商业发达的佛兰德尔地区。14世纪以来,英国商业逐渐在佛兰德尔占据优势。1328年,法王出兵镇压佛兰德尔人民运动,扶植佛兰德尔伯爵的统治。佛兰德尔的城市代表,以承认英王为法国国王和佛兰德尔的君主为条件,与英国缔结商约。
1337年,英王爱德华三世再次重申自己继承法国王位的要求,并向法国宣战,次年发兵进攻法国。双方的军事行动时断时续,大体可分为1337-1360年、1369年-1380年、1453年3个阶段。第一阶段中,法军屡战屡败。装备优良弓箭的英国步兵先后在1346年克勒西战役和1356年的普瓦提埃战役中大胜法军,赢得了辉煌的胜利,英军攻占了法国大片土地。第二阶段,法军改变战术,大量使用火炮,扭转战局,一度收复了几乎所有的失地。此后,法国陷入内讧,分裂为以勃艮第公爵和奥尔良公爵为首的两大贵族集团。勃艮第公爵企图在法德之间建立1个独立王国,因此以承认英王有权继承法国王位来换取英国的支持。1415年,英王亨利五世趁机率军入侵法国,在阿金库尔战役中大胜法军,占领了法国北部,并继续向南推进。1429年,英军围困法国重镇奥尔良。就在法国岌岌可危的关头,传奇式的法国女英雄贞德脱颖而出。她设法说服王太子查理坚持抗战,并自告奋勇率领军队解救了陷入重围的奥尔良城。而后又护送太子前往兰斯大教堂加冕称王,是为查理七世。1430年,在康边战斗中,贞德不幸被勃艮第军队所俘,在转交给英国人之后被活活烧死。贞德的英雄事迹表明法国人民的民族意识在不断增强。1435年,勃艮第公爵结束了与英国的结盟关系。此后法军在人民的支持下,节节取胜,英军连遭败迹,撤出除加来港外的全部法国领土,1453年,百年战争结束。
战争结束之后,法王路易十一世经过数十年的惨淡经营,粉碎了勃艮第公爵大胆查理为首的“公益同盟”,消除了封建割据,基本完成了国家统一大业。
英国在百年战争结束后,立即陷入史称“红白玫瑰战争”(1455-1485年)的内战中。战争规模虽不大,但相互残杀甚烈,一些古老的贵族世家由此消亡。最后都铎家族的亨利取胜,夺得英国王冠,确立了都铎王朝的统治。
楼上的说得很好咯
女英雄贞德的故事是怎样的?
约1412年1月6日,贞德生于法国东北部香槟省杜雷米村的农民家庭。1415年,英王亨利五世恢复侵法战争,百年战争再度爆发。贞德耳闻目睹英军的暴行,从小立志抗英救国。1428年10月,英军包围通往法国南方的重镇奥尔良,企图灭亡法国。出于一种强烈的民族感情,年仅17岁的贞德决心解奥尔良之围。她说上帝授予她抗英救国的神圣使命。通过舅父引荐,贞德见到地方官,一再陈述她的救国抱负。1429年初,贞德去希隆晋见王子(即查理七世),请缨杀敌。她激昂陈词:“凭上帝支持,你(指王子查理)是法兰西真正的继承人,国王的太子。”太子听后很受感动,坚定抗英复国的信心。查理命贞德带领3,000士兵,赐予军旗、战马和佩剑,去解救奥尔良之围。同年4月27日,贞德披铠甲、骑白马,奔赴前线。5月4日,她首次出战,法军士气大振,一举攻克圣洛浦。5月7日,法军进攻被占的土尔斯堡,激战中贞德脚部受伤,胸部中箭,被救离战场。战至傍晚,法军仍未攻克土尔斯堡,司令下令吹号收兵。这时贞德请求延长时间,忍痛挥动军旗鼓舞士气。将士们把飘扬的战旗看作总攻的信号,一齐冲锋,从南面登上土尔斯堡。城内守军和许多市民拿着各式各样的武器,也杀向围城的英军。英军被内外夹攻的法国军民打得落花流水,仓皇溃逃。这是两次关键性的战役,奥尔良之围遂解。这次大捷后,贞德被誉为“奥尔良姑娘”。奥尔良的胜利是百年战争中法国由败到胜的转折点。贞德的爱国精神极大地鼓舞了法兰西民族的抗英热情,也坚定了法国人民的必胜信心。
奥尔良之役后,贞德认为法国的当务之急是为太子查理加冕,成为合法国王。按法国传统,加冕礼应在兰斯大教堂进行。贞德挥师北上,向兰斯进军,沿途收复许多被占城市。6月27日,攻克兰斯。7月17日,太子查理在兰斯大教堂隆重加冕,称查理七世。贞德的功勋名扬全国,受到人民的崇敬,但她仍身先士卒,奋勇杀敌,以完成解放全国的神圣使命。9月,贞德率军进攻巴黎,但国王下令撤兵,功亏一篑。1430年5月,英国联合勃艮第公爵,向兰斯出击,兰斯附近的康边告紧。贞德赶到康边率队反击,因寡不敌众决定撤回。城防司令弗莱竟拉起吊桥,紧闭城门,不让贞德进城,被勃艮第人俘虏。同年7月,勃艮第人以4万法郎将贞德卖给英军,交由教会法庭审判。贞德面对敌人捏造的诸多罪名,义正词严地予以驳斥。英国侵略者为挫伤法国军民的士气,把贞德囚禁在一只铁笼子里,动用各种酷刑企图迫使她变节。但贞德始终不屈不挠,并义正词严地说:“为了法兰西,我视死如归。”最后,法庭以“屡教不改的异端”、“女巫”等罪名判处女英雄火刑。1431年5月30日在卢昂广场的火刑柱上,不满20岁的贞德献出了年轻的生命。
贞德虽然壮烈牺牲了,但是她的光辉业绩唤起了法国人民的爱国热情。法国东北部的许多地方,包括琅城、苏瓦松、普罗文等,一个又一个地打开城门欢迎王师。活跃在各地的武装力量,大多由城乡贫苦人民和下层教士组成,他们自发地参加反英斗争,或向查理献城;或驱逐英人和亲英势力。1436年4月,查理七世进入巴黎。到1453年,除加莱港外,法国收复了全部被占领土。贞德抗英斗争不仅沉重地打击了英国侵略者,而且也削弱了法国的封建割据势力,加速了法兰西民族国家的形成。
文章标题: 如果你是英王亨利,有办法招降收服贞德吗
文章地址: http://www.xdqxjxc.cn/jingdianwenzhang/1470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