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2-08-11 09:03:09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102次
俗话说“三军未动,粮草先行”粮草在行军打仗中至关重要,甚至可以决定一场战争的胜利。古代士兵在行军打仗时是有啥吃啥,在没有粮食的情况下可能还会吃人,这不是危言耸听,在历史上可以说是屡见不鲜。今天,我们就一起看一下古代士兵到底吃什么呢?
古代军粮主要是谷物,糜子、水稻、小麦、大豆等粮食作物,以填饱肚子为第一要务,没有什么讲究的,更没有什么四菜一汤,别想多了,在古代行军打仗能填饱肚子就不错了,经常由于运输艰难,还吃不饱饭呢!基本就是喝粥,吃咸菜,大米饭,到了后来,出现了油饼、大饼等面食,据说三国时期诸葛亮还发明了馒头、新野臊子面。
当然也有干肉条、奶酪、炒面等干粮,比如当年横扫欧洲的蒙古骑兵就是随身携带风干牛肉干和奶酪,不仅可以长时间保存,而且可以提供大量的能量用于长途跋涉,征战四方;炒面也是一种常见的随军干粮,一口炒面一口水,即使到了抗美援朝时期也是士兵的主要军粮。
至于蔬、酒、肉这些副食产品,平时是不太能吃到的,只有作战胜利庆功的时候,才会改善生活,大口吃肉大口喝酒。还有一种情况就是,就地取粮,以战养战,在抗日战争时期,日本就是典型的以战养战,就地取粮。
最后,一种情况是实在没有粮食吃的时候,会发生吃人的残忍场景,而且在古代还是屡有发生,惨不忍睹。如长平之战赵括被白起包围后,其部就有自相杀食的事发生。再如唐朝张巡死守孤城时也发生此类事件,还有黄巢也是以人肉为军粮。除了这些不得已的情况,还有些变态的将领,干脆以人为军粮,特别是在五胡乱华的时候,他们将女人称为“两脚羊”,残忍无比。
古代士兵打仗的军粮可谓五花八门,但最终都是为了填饱肚子,活下去。战争是残酷,珍爱和平,远离战争。各位,你们还知道有哪些军粮呢?
常听人说“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粮草粮草,粮食和草。其中这个草就是普通的喂马用的干草,粮食则是士兵的食物。
在唐朝以前士兵们以小米为主食,搭配大米和小麦。用小米做主食是因为小米的保质期比较久,可以保存九年至十年,而大米的保质期只有五年。士兵征战东奔西走没有办法及时的更新粮食,而且古代交通不发达,运输粮草是一笔很大的开销,一般是能尽量带着就带着。古代的军粮以粟米为主。《宋史》中有“仓赡军粟陈腐不可”的文字记载,清代《皇朝经世文续编》也提到“古之饷军以粟”。盐一类的调味品也会作为物资一同运输。在宋朝之前中国是没有铁器的,所以士兵都用陶锅煮粥。当然也不能只喝米粥,士兵们会在行进的途中补充一些蔬菜。在煮粥的时候加一点蔬菜进去,做成稠菜粥。
除了主食,士兵们也带一些肉类。在汉末时期腊肉就已经出现了,而且腊肉是可以保持很久的,所以士兵们也会背一些腊肉带上征途。蒙古族的干粮就更为丰盛了,他们有一种传统的食物叫做风干牛羊肉。风干牛肉不仅口味好而且保存期限也长。蒙古军一般都把这些牛羊肉磨成粉末,吃的时候再加水泡,这样肉就会变成原来体积的几倍大,这可以说是最早的压缩军粮了。此外,古代的军队还会带“酱”,就像现在的留学生出国的,要带老干妈一样。
至于马草,除了采取马草作为储备,青草茂盛的时节,各地也会就近放牧。采完马草后,喂马还要再筛选一遍。草需要打成高垛通风,喂的时候先抖去草中尘土,去掉老根,筛除草屑细灰,才算能吃。料豆则要放在干净的房间内储存,用的时候筛去尘灰碎石土块,扔掉霉烂变色的豆子,然后刷干净豆料锅,以新打上来的甜井水或者河水,将豆子煮熟煮透。
全站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