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2-08-10 18:00:36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94次
想必知晓些历史的人都听说过。与其说白起是千古第一战神,倒不如说白起是千古第一杀神。据后世之人考据,全数战国时代,七国轮番大战,共计死掉200万兵将,白起一人就独杀了跨越100万兵将。
武安君白起的名字。
不管是战神,还是杀神,白起“武安君”封号以及他战国第一名将”名称,可以或许说都是实至名归的无人可及的但是,数百年后的韩信,却看不起白起,说他打仗就是拿人往上堆,属于典范的杀敌一千自损八百之流。
韩信,为何这样说呢?
本来,萧何曾经问过韩信对过往名将的观点,韩信说到白起时,一脸的不屑。萧何感到非常诧异,连白起他都看不上眼?于是详细问韩信现实为何看不上白起。韩信便拿白起缔造的最著名战争长平之战来给萧何分析,韩信说:白起,怎么能叫名将?典范的杀敌一千自损八百之流。就说长平之战…
第一,长平之战的战果,赵国军队有45万人死亡,秦国军队也死了大约20万人。这类战果,绝非名将所希望的战果,也绝非名将应该得到战果。
第二,长平之战,白起犯了一个最愚蠢的过错。那时,应该采取古人所讲的围师必阙”战略,放开一个口子,让被围困的赵国军队有突围的但愿,而后在一举剿除其主力部队。而白起呢,并没有采取这类战略,而是和被围困的赵国军队死拼。成果,以60万军队战胜了赵国45万军队,秦国军队死掉了20万人。
这便是韩信从更本上看不起白起的起因。韩信认为,作为名将,必须能保证自己的有生力量,最好能够打出以少胜多的传奇战斗。而武安君白起,韩信眼里不过是一个玩人海战术的不入流将军罢了
作者:始安公士或
歼灭战,或者说围歼战,能彻底剥夺敌军的抵抗能力,迅速改变敌我的力量对比,让全局进入新的转折点。因此,古今中外的名将只要一有机会就会精心部署一场歼灭战,给敌军致命一击,加速胜利的脚步。
但是,歼灭战不是说打就能打的。哪怕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歼灭战大师――被誉为“论打歼灭战,千载之下,无人出其右”的秦国武安君白起,也做不到每次都大量歼灭敌军。
根据《史记》和《战国策》的记载,从秦昭王十三年至五十年,白起亲自领兵出征共计16次。其中真正有明确记录斩首的战役只有5次:
白起的歼灭战统计
假如算上秦昭王二十八年的鄢郢之战水淹几十万楚国军民,白起也只打出了6次真正的歼灭战。其中,杀敌大于5万的大规模歼灭战只有4次,杀敌小于等于5万的小规模歼灭战2次。另外10次出征几乎都是杀伤较少的攻城略地战。
也就是说,在他指挥的所有战役中,歼灭战只占了37.5%的比重。连战神白起的大部分胜仗都只是击溃而非全歼,何况那些不以歼灭战见长的将帅呢?
白起
组织歼灭战的难度
如果只是把敌人打得败逃,就成了击溃战而非歼灭战。歼灭战与击溃战的根本差异在于:不但要战胜敌军,还要封死其所有的退路。你要尽可能地制造一个包围圈,把敌军压迫在包围圈内,但这并非易事。
若是两军旗鼓相当,容易出现“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局面。这不是歼灭战,而是鱼死网破。歼灭战是以可承受的伤亡来成建制地消灭敌人,不能让自己也成建制地丧失战斗力。通常而言,只有在两军战斗力悬殊的时候,优势一方才具备吃掉弱势一方的条件。
然而,大多数战斗环境不乏逃生之路。当一方损失到一定程度时,就会主动退却,保存实力。如果战败方是有次序地交替掩护撤退,战胜方很难在追击中杀个痛快。如果战败方是慌不择路地大溃退,战胜方虽能趁势掩杀出辉煌的战果,但很难把化整为零并朝不同方向逃窜的敌兵一网打尽。
秦战车兵
想要让敌军无路可逃,你必须分出足够多的兵力来封锁各个通道和隘口。但这样一来,你的兵力也会越来越分散,数量优势也越来越小。到那时,敌军可能在局部战场形成以多打少的局面,反过来歼灭你的一部。当这种小败越积越多时,你就会沦为被歼灭的对象。
兵圣孙武在《孙子兵法?6?谋攻》强调“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分之”的作战原则。十倍于敌的优势兵力可以围死对手,五倍于敌的优势兵力可以发起总攻。如果有两倍于敌的优势兵力,就将对方分而治之。换言之,一般情况下指挥官要在战场上制造出十倍于敌的绝对优势,才能确保迅速消灭敌人。
兵圣孙武
这是打赢歼灭战的关键,但在实战中并不容易做到。因为,你不可能每次都保持十倍于敌的绝对优势兵力。而且参战部队越多,后勤保障压力越大。十万大军出征,日费千金,非常消耗国力。而敌国为了抵抗你的十万大军,也会尽可能地动员更多兵马来抵消数量差距。
只有想办法调动敌人,制造“我专为一,敌分为十”(孙武语)的有利态势,才能在战场上重新获得兵力优势,将分散的敌军各个击破。
为此,指挥官必须充分利用天时、地利、人和等因素,在一定的时间内和局部的空间里集中绝对优势兵力,创造迅速围歼敌军一部的条件。
在这个过程中,敌军各部会赶来救出被围的同袍。你必须分兵牵制和拦截,不让敌军打破你的包围圈。在混战中,两军各部的分布态势会变得犬牙交错,你的阻援部队同样处于落单状态,可能被敌军吃掉。
秦骑兵
假如你能有效镇压被围敌军的抵抗,把敌军援兵死死挡在包围圈之外,才能最终完成一场歼灭战。可惜战场上瞬息万变,指挥官未必能全部掌控。有时候,指挥官的设想近乎完美,但官兵们的战术水平有限,同样会导致歼灭战意图的流产。
正是由于条件限制太多,组织难度太大,对指挥官与军队战术素养要求很高,歼灭战在战争史上的出现频率远不如击溃战。
什么情况下白起采用歼灭战法?
武安君白起为将三十七年,歼敌百万,但实际上绝大部分战果都出自那六场战役。除了光狼城之战和鄢郢之战是前后脚外,其他歼灭战的时间间隔少则四年,多则十三年。
由此可见,战神白起要花几年针对某个敌人备战,才能打出一场干净利落的歼灭战。这很符合战争规律。天才名将再牛逼,他也脱离不了作战所需的主客观条件。而集齐这些条件,需要很多人协作,需要很多时间积淀。
以意外爆发的华阳之战为例,白起事先并无预谋,但他审时度势,在准备并不充分的前提果断选择打歼灭战。
秦步兵
华阳之战的起因是秦将胡阳攻魏,拔数城,切断了韩魏之间的联系。魏国不肯坐以待毙,联合赵国进攻韩国的重镇华阳城,以图迫使韩国跟秦国绝交,切断胡阳部秦军的后路。秦相魏冉在韩国特使再三求助下才决定出兵救韩。
华阳离咸阳有千里之遥,十五万魏赵联军不是一个小数目,很难一口气全部消灭。然而战神白起做到了。
华阳古城遗址
尽管秦国准备不充分,但白起准确地掌握了敌军各部的位置、兵力、分布状况、交通路线、后勤基地等情况。他判断,魏赵联军与华阳韩军交战多日而未能攻克,已显疲态。而且魏将芒卯和赵将贾偃认为秦国已经放弃韩国,还不知道秦军决定出兵救韩,正好可以打他个出其不意。
于是白起决定打一场歼灭战,争取吃掉几万魏赵联军,从根本上震慑两国。
然而,华阳城地处平原,不易制造包围圈。白起在短短几天内想出了三路围攻的作战方案。他和魏冉率领关中秦军长途奔袭,同时秘密通知胡阳向华阳进军。白起、魏冉、胡阳的部队各自到达指定地点后,按照约定时间从不同方向发动进攻。
魏赵联军已经打得师老兵疲,更没料到秦军援兵从天而降。胡阳部秦军穿插到了联军结合部,配合白起、魏冉分割包围魏军。
华阳之战示意图
白起和魏冉都曾经大量斩首魏军。两人突然同时出现在战场,让魏军极度惊恐。白起指挥三路秦军完成合围,在战斗中俘虏三个敌将,魏军主将芒卯侥幸逃脱,群龙无首的魏军彻底沦为案上鱼肉。
赵军迟迟无法突破秦军的拦截与魏军汇合,于是决定撤退自保。魏冉和胡阳继续围歼魏军残部,白起则亲自率领精兵对赵军穷追猛打,最后在黄河岸边将其围住。经过激战,赵将贾偃被俘,两万赵卒被沉入黄河中。
华阳之战以秦军全歼十五万魏赵联军而告终。仓促行动却获得超出预期的效果,与白起的正确指挥以及秦军的战略布局有直接关系。
秦朝大军
白起在三年前就拔魏二城,次年魏冉斩首魏军四万,这次胡阳连拔数城。秦军奔袭华阳前就在韩魏边境上控制了多个据点,重创了魏军不少主力。
魏国联合赵国发动华阳之战,已经赌上了最后的老本,一击不中就是强弩之末了。若是没有前三年积累的优势局面,白起根本无法啃下华阳之战这锅夹生饭。想必他也是看清了战机,才敢下吃掉敌军的决心。
白起歼灭战法的要点
武安君白起指挥的六场歼灭战各有特点,采用了不同的战略战术。尽管有些战役的经过失载,但我们依然可以从有限的资料中了解武安君的作战智慧。总体来看,白起组织歼灭战的技巧有四个。
秦弩兵
其一,多方侦察,知己知彼。
一切军事行动都以情报为依据。情报掌握得越充分,战斗的胜算就越大。白起在开战之前必定会多方侦察敌情,以求准确了解全局形势。比如,他敢于在伊阙之战中以寡击众,就是因为探明了魏韩联军将帅不和的情况。他只率领数万精兵就敢深入楚国境内数百里,如入无人之境,是因为察觉了楚国上下离心离德、城池不修、守备松懈的破绽。
白起掌军时期的秦军斥兵和间谍的军事素养极为过硬。近乎单向透明的情报,让他总能准确抓住敌军的破绽,掌握战争的主动权。
秦楚鄢郢之战形势图
其二,示形误敌,以大踏步的进退来创造战机。
白起在伊阙之战使用疑兵,然后让主力部队长途奔袭,迂回到魏军背后。他在长平之战诈败而退,把固垒而守的数十万赵军引出阵地,为两路奇兵穿插敌后拉开了空当。
白起曾经在太原方向两次伐赵,连拔四城,在第三战时转兵东进。当时秦楚大战已经爆发,赵国误以为秦军不会再伐赵。谁知白起这次借韩道攻赵国光狼城,袭击了措手不及的赵上党军。
华阳之战,白起更是急行军奔袭千里,突然出现在魏赵联军背后,配合魏冉部秦军与胡阳部秦军夹击敌军。
其三,选择有利地形做决战的战场。
前面提到伊阙之战的特殊地形让白起的奇袭发挥了最大的效力。其他歼灭战也是如此。在鄢郢之战中,白起快速突入楚国境内,在攻城的同时控制了周边百里的交通要道和上游水源。尽管河流并不直接流向鄢城,但他很快注意到了鄢城地势较低的缺陷,想到了修渠引水的作战方案。
在长平之战中,秦赵兵力旗鼓相当。赵括满以为秦军无法包围赵军,谁知白起借助丹河河谷的群山把敌军分割成两段,围得水泄不通。赵军成了瓮中之鳖,最终未能成功突围,大多团灭。
长平之战形势图
其四,选择最有利的时机果断猛攻。
歼灭战对把握时机能力的要求比其他战法更高,必须在对方最虚弱的时候痛击,不给任何还手的机会。只要敌军还有能力打一次反冲锋,我军的士气就可能受挫,进攻决心动摇。敌军则会趁机拿出困兽斗的劲头杀出一条血路,让歼灭战的意图落空。
白起发动鄢郢之战时,楚国高层把注意力转移到了西线的黔中战场,楚将庄?更是远征西南夷,于是他从北线穿插数百里,大破剩余的楚军精锐。
战国形势图
假如没有准确而详细的情报,白起就无法准确掌握敌我态势。由于他以各种手段误导敌军,他的对手形同聋子瞎子,既不知秦军力量虚实,也无法准确预判白起的进攻方向。若是选不对有利地形,敌军有可能逃出生天,让歼灭战功亏一篑。倘若缺乏出色的时机把握能力,白起就会像大部分秦将那样,胜利多但斩首少。
尽管白起升级了秦军的技战术体系,带出了大量后备将才,但后来的秦将很少能打出干净利落的歼灭战。随着战国形势和作战需要的变化,歼灭战法渐渐被秦军束之高阁。后来的秦统一战争不再追求大量杀灭敌军有生力量,舍弃了对“斩首”记录的执念。
本文来自腾讯新闻客户端自媒体,不代表腾讯新闻的观点和立场
此新闻来源于腾讯新闻app要闻频道
全站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