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2-08-07 16:00:11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84次
“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是我国的传统谚语,出自明朝冯梦龙的著作《警世通言》,意思是想要取得功名利禄,必须吃尽千辛万苦才行。这句话也经常被家长拿来教育孩子,家长希望孩子通过刻苦学习,取得一片锦绣前程。很多孩子从小到大听过这句话无数遍,还有的孩子将其改成了“吃得苦中苦,才能开路虎”作为调侃。
其中有些家长觉得现在孩子生活条件好了,失去了“吃苦精神”,所以提出“吃苦教育”的概念,认为孩子通过吃苦,才能感受到现实生活的美好,从而珍惜现在,努力学习,但现实情况真的是这样吗?
小东是一名五年级的学生,相比于同龄人,他身体细长,四肢瘦弱,还经常生病。他的爸爸认为儿子这个样子,就是家里人呵护得太好的原因,把个男孩子养得和娇花一样,想要儿子身体强健,就应该让他吃些苦磨练一下。
于是父亲不顾小东和家人的反对带他去参加冬泳。
室外的气温已经到了零下二十多度,看着结着冰渣的湖面,小东缩瑟着不想下去,爸爸几次催促,他也只脱掉了外面的棉服,并且和爸爸说要回去。爸爸见不能说服他,于是上前一脚把儿子踹进了湖水中。冰凉的湖水一下子接触到了身体,小东挣扎着想上岸,爸爸却命令他往前游,折腾了几十秒,小东沉了下去,爸爸害怕了,赶紧跳下去把他拉了上来。
那次之后,小东大病了一场,而且再也不敢碰冷水了,不论是谁提起“冬泳”二字,他的身体都会哆嗦几下。
小东的爸爸认为,吃苦就是在环境上创造困难,然后孩子挑战身体极限,却没有考虑到孩子的承受度。片面地让孩子接受“吃苦教育”,而不考虑实际情况,很容易“用力过猛”,导致严重的后果。
“想要不受苦,就得先吃苦”父母的神逻辑滋生了“吃苦教育”
很多家长认为,取得成功的人,绝对不是一帆风顺的,一定经历过吃苦的阶段,“要想人前显贵,必先背后受罪”,吃苦就等于成功,不吃苦一事无成。所有的苦都不会白吃,总会有一天得到生命的馈赠,譬如金钱,地位等。
吃苦是成功的必要条件,吃得苦越多,越能成功,但是有些家长没有意识到,吃苦如果吃得没有价值,这些苦除了让自己受虐,并没有什么作用。
著名作家王小波说过:
人生最容易得到的就是痛苦,给自己添了一堆莫名其妙的苦吃的人,就真的更懂生活了吗?那些为了体验而体验的痛苦,真的有必要吗?王小波的答案是,这种想法不仅有害,而且是有病。
他年轻的时候在贫困地区插队,认为自己体验不够深刻,还需进一步体验生活,于是他给大家做了一顿忆苦饭,里面有剁碎的芭蕉树,芋头杆,南瓜藤,还有糠,碎稻壳,味道可想而知,吃到最后,大家的嘴都出血了,后来很多人都因为这顿饭闹了肚子。
苦大家都吃了,可是这样的苦除了让大家和自己难受,有意义吗?
父母人为创造“苦环境”,吃苦变受虐,不利于孩子成长
俄国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
让孩子动手,亲自参加实践,吃点苦,受点累,不但可以探究知识奥秘,培养创造能力,而且有利于坚强意志和吃苦耐劳精神的形成。
家长教育孩子,让孩子吃点苦是有必要的,但是影响孩子身心健康的“吃苦”万万不可的,这样的“吃苦”对于孩子来说是受虐,会给孩子带来一系列的不良问题。
••问题1:不利于孩子的身体健康
经常看到有些家长为了让孩子吃苦,坐车坐最慢的,吃东西吃最差的,买东西买最便宜的;炎炎烈日或冷风如铁的天气下,让孩子做一些体力劳动;能坐车回家的情况下,让孩子走路回到家里……这些对于大人来说,有些轻松,有些比较困难,但对于孩子来说,几乎都比较困难,除了让孩子觉得身体乏累,教育作用甚危,身体较弱的孩子还会因此生病,这与父母教育孩子“吃苦”意愿的初衷是南辕北辙的。
••问题2:孩子没有安全感,从内心远离父母
孩子在难过疲乏的时候,是需要父母的安慰和鼓励的,而“吃苦教育”却恰恰忽视了这些,父母会对孩子变得严厉和苛责,这让孩子觉得在父母身边没有安全感,孩子会变得更加恐慌和不安。
既然父母已然不是自己安全的港湾,孩子从内心就开始远离父母,亲子关系也逐渐变得淡漠。
孩子该吃什么样的“苦”,父母应该知道,而不是人为造“苦”,逼孩子突围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的专家说:
只有唤醒孩子内心的需要,唤醒他们挑战自己、适应艰苦环境的意识,让他们在接受磨练和挑战的同时,感受到美好和难忘,吃苦教育才是有效果的。
让孩子吃苦,不光是环境上的苦,更要注重这个“苦”对于孩子来说有没有意义,吃苦是成功要经历的路,但绝对是有的放矢,不是胡乱折腾。
▶有价值的“苦”1:孩子为了有“诱惑力”的小目标吃苦
一蹴而就地吃苦对于孩子来说非常难,还不利于孩子的身体健康,不妨在孩子吃苦的道路上设置几个有“诱惑力”的小目标,当然,这些小目标不会很容易,但是也能通过孩子的努力得以实现。千万别把目标定得太高,孩子几次实现不了,容易产生消极的情绪,缺乏克服困难的动力。
▌举个小例子
丽丽的体育成绩不合格,是因为其中的跳绳项目不达标,老师规定一分钟跳90下,她只能跳70下。妈妈知道后,鼓励她不要气馁,让她多多练习,且在一旁陪着她跳绳。
丽丽第一次跳了75下,她自己觉得不好,妈妈却说已经很好了,比考试时候有进步,她觉得丽丽能跳80下。丽丽试了试,还是只跳了78下,妈妈说不要着急,肯定能到。丽丽练习了几天,果然一分钟平均跳到了83下,妈妈让她试着跳到九十下,丽丽最多跳到86下,妈妈说练习练习,可以的,果然五天后,丽丽可以跳到九十下以上了。
丽丽每天练习着,等体育成绩补考的时候,她一分钟跳了97下。
可见,给孩子设置有“诱惑力”小目标的苦更容易让孩子接受,孩子也更容易坚持下去。
作者曾经在一个培训班中见到一个孩子,这个孩子的英语特别差,父母想尽办法给她报各种培训班不见效果,这让父母很发愁。作者和孩子父母交谈的过程中发现孩子的膝盖处有伤,就问孩子是怎么造成的,孩子说是练习跳舞练的,这个孩子才六岁,已经学了跳舞三年半。她的父母说除了膝盖上的伤,孩子在身上其他地方也有伤,我问孩子:“学舞蹈苦吗?”孩子说:“不苦,我喜欢舞蹈,我希望以后成为一个出色的舞蹈家。”
后来,听说这个孩子因为跳舞,拿了很多大奖。
想让孩子“吃苦”,父母应该知道这些
NO1:考虑孩子的承受力,别把吃苦变受虐
吃苦是为了让孩子变得更好,而不是为了让孩子受折磨。父母奉行“吃苦教育”的同时,一定要考虑孩子可以承受多少,用力过猛往往适得其反。
NO2:孩子吃苦,家长别做旁观者
想让孩子吃苦,大人就要以身作则,这样才能给孩子树立一个好榜样。如果大人让孩子去吃苦,自己在旁边看,孩子容易有逆反心理,觉得家长不过是借机针对或者惩罚自己。
国外家长也奉行“吃苦教育”,国外的孩子是怎么吃苦的
▶德国:法律规定,孩子14岁就要承担一些家庭义务,比如修剪花圃、扫地等;
▶美国:美国中学生有句口号:“要花钱自己挣。”孩子十一二岁的时候,就可以通过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赚取零花钱;
▶日本:日本家长在小时候就会对孩子灌输不要给他人添麻烦,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思想,很多日本学生在课余时间也会去打工赚钱。
全站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