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喜蛋文章网
你的位置:首页 > 经典文章 > 文章正文

如何理清唐朝中后期的历史

时间: 2022-08-07 13:00:54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92次

如何理清唐朝中后期的历史

唐朝 前中后期 划分

请问唐朝的前中后期是怎么划分的
唐朝可划分为:初唐(初唐四杰知道吧),盛唐,中唐,晚唐。

初唐,自高祖武德元年(618)到玄宗开元初(713),约一百年。

盛唐,自玄宗开元初年(713)到代宗大历初(766)年,约五十年。

中唐,从代宗大历元年(766)到文宗太和九年(835)约七十年。

晚唐时期,是指文宗大和以后的约八十年(828?907)时间。已赞同1| 评论
前:贞观之治 中:开元盛世 后:安史之乱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朝代,这个时期经济繁荣,社会安定,文化艺术取得辉煌的成就,特别是中国古典诗歌处于极盛时期。诗歌创作在唐代已成为社会文化活动的主要内容之一,朝廷的科举制度也由写论文取士改变为诗赋取士。在流传下来的文学典籍《全唐诗》中,就辑录了两千三百多位诗人的近五万首诗歌。
唐代诗歌的发展大致可分为初唐、盛唐、中唐和晚唐四个阶段。

初唐(618年--712年)时期,号称初唐“四杰”的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逐渐完成了诗歌声律化过程,奠定了中国诗歌中律诗的形式。使唐代诗歌呈现出自己的面貌。经过他们的努力,诗歌的题材从宫廷的奢靡走向社会的大众生活,风格也从纤柔卑弱转变为明快清新。初唐最杰出的诗人是陈子昂,他主张恢复诗歌反映现实生活的优良传统。陈子昂的诗歌刚健朴素,为唐诗的发展开拓了道路。

从公元712年到762年称为盛唐,这时期是诗歌最为繁荣,成就最高的时期。盛唐诗歌题材丰富,风格各异,有人歌颂自然,有人向往边塞,有人高歌英雄主义,有人发出失意的叹息。众多的诗人在浪漫的氛围中自由地创作,共同 营造出震撼后世的“盛唐气象”。

盛唐中最著名的诗人有李白、杜甫、王维、孟浩然、高适、岑参等。岑参以写边塞诗 见长,高适的诗歌较能反映民间的疾苦。真正能代表盛唐诗坛的大诗人当推“诗仙”李白 和“诗圣”杜甫。他们的诗歌对中国后世的诗歌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中唐(762年--827年)诗人中的佼佼者有白居易、元稹和李贺等人。白居易以讽喻诗见长,他在诗歌中讽刺横征暴敛,反对黩武战争,攻击豪门权贵,另外白居易努力使自己的诗歌语言更加通俗、流畅,生动感人,因而也为广大读者所喜爱。

李贺是一个短命的诗人,只活了二十余年,他生活穷困潦倒,仕途不顺,但他的诗歌想象丰富,立意新奇,构思精巧,用词瑰丽,富有浪漫主义色彩和较浓厚的唯美倾向、伤感情绪。

公元827年到859年的晚唐时期,是诗人李商隐和杜牧活跃的时代。杜牧的诗歌将清新与冷峻熔为一炉,这非常适合他在诗歌中表达政治抱负和激情。李商隐则以精心的结构,瑰丽的语言,沉郁的风格,体现出自己在仕途上历尽的坎坷,诗歌常流露出伤感的情调。他著名的《无题》诗究竟是爱情之作,还是隐喻政治内容,中国诗歌评论界至今还有争论。

唐朝历史概况

简单理清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时期的唐朝历史概况。rnrn不用很多~~~~
唐朝历史

隋炀帝统治后期,暴虐无道。爆发隋末农民大起义。617年五月,太原留守、唐国公李渊在晋阳起兵,十一月占领长安,拥立杨侑为帝,改元义宁,即隋恭帝。李渊任大丞相,进封唐王。大业十四年三月隋炀帝在江都被大臣宇文化及杀死,隋朝灭亡。
同年五月,李渊称帝,定国号为唐,李渊就是唐高祖。改元武德,都城仍定在长安。而后,长子李建成被封为太子,次子李世民为秦王,三子李元霸早夭,四子李元吉为齐王。唐朝建立后,李渊派李世民征讨四方,剿灭各方群雄。武德九年六月初四,四方征战有功的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李建成和李元吉被杀。李渊退位,是为太上皇。李世民即位,李世民就是唐太宗,改元贞观。
贞观之治
太宗时期将为突厥所支配的蒙古高原纳为势力范围,唐朝北方的诸民族专称李世民为天可汗。内政方面承继了宰相制,发展完善和确立了后世运用的三省六部和科举选士制,又推行均田制,实行租庸调制,他不计出身,网罗了一大批精明强干的大臣,不论降将或建成旧臣,他也一一重用。例如魏征,为前太子建成的幕臣,太宗登位后不计前嫌,而且事事也听从魏征的劝练。这时期社会秩序安定,经济繁荣,历史上称为“贞观之治”。其政绩的总结《贞观政要》成为日本和朝鲜的帝王教科书,亦为后世君主模彷学习的对象。

日月当空
唐太宗晚年,因为太子的问题而烦恼,太子李承乾与魏王李泰内斗,结果太宗也废掉他们二人,并立仁孝的第九子晋王李治为太子。唐太宗死后,李治即位,是为唐高宗。高宗时期对外接受了新罗之请,终于灭了高句丽和百济并打败日本援军。使新罗统一朝鲜半岛。唐高宗在太宗晚年,结识了唐太宗的才人武氏,在太宗死后,武氏入感业寺为尼。时高宗的王皇后与萧淑妃内斗,王皇后准许高宗接武氏回宫。武氏入宫后,先后使高宗废了王皇后及萧淑妃。在大臣的反对下,高宗立武氏为皇后。

高宗健康状况不好,许多政事都交给皇后武氏来处理。高宗死后不久,武皇后立太子李显为帝,是为唐中宗。不久又废中宗为庐陵王,改立另一个儿子李旦为帝,是为唐睿宗。平定了徐敬业领导的反叛后,在天授元年(690年),皇后武氏废睿宗秸号称帝,改国号“唐”为“周”,称圣神皇帝。武后也成为了中国历史上唯一自称皇帝的女人,前后掌权50余年。由于谥号中的“则天”二字,所以近代以来一些学者称其为“武则天”,但这是一个不严谨的称号。

在武周十五年统治时期,武后为了制衡甚至打击高宗以来的世家大族的权力,所以对以科举进身仕途的官员大力提拔。狄仁杰是其中的代表。她又安排她的侄儿党羽武三思和武承嗣等人担任重要机务。传统史学家对武后批评,如索元礼、来俊臣和周兴等官员在她的鼓励下替她以告密、酷刑等监视群臣。武后又常绕过门下省,中书省直接对官员发号施令,开了破坏官吏制度的先例。

男性内侍张昌宗弟兄和薛怀义等。不过传统男性皇帝的后宫亦很多。武后对佛教亦大力推崇,例如武周时期的佛寺兴建频繁,使用年号证圣、大足等;这与李氏皇族推崇道教和如贞观、永徽、景云、开元等年号相对。另外武后成了后来唐朝后宫女性争权的效法者。

韦氏当权
神龙元年(705年),敬珲和宰相张柬之等人发动政变,拥立中宗李显复位,恢复了唐朝的政权。李旦被立为相王。中宗却一直受到韦皇后、女儿安乐公主和武后的旧有党羽武三思等人的影响,张柬之和敬珲等人全部被流放或诛杀。韦皇后有意成为第二个武后,安乐公主则曾要求被立为皇太女。在景龙四年(710年)韦皇后和安乐公主合谋毒杀中宗,韦皇后立温王李重茂为帝,是为少帝,并欲加害相王李旦。李旦的儿子,当时是临淄王的李隆基在姑母太平公主的协助下发动政变,诛杀韦皇后、安乐公主及武氏残余势力,拥立李旦复位。

开元盛世
后来睿宗妹太平公主与李隆基发生权力之争。延和元年(712年),睿宗让位于太子李隆基,李隆基即唐玄宗,又称唐明皇。713年,唐玄宗将太平公主赐死,党羽或杀或逐,结束了这段史称“韦后之乱”的混乱政局。同年改元开元。唐玄宗在位44年,前期(开元年间)政治比较清明,经济迅速发展,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史称“开元盛世”。这一时期被认为是继汉武帝时期之后,中国历史上出现的第二次鼎盛局面。首都长安城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

安史之乱
唐玄宗改元天宝后,志得意满,决意放纵享乐,从此不问国事。在纳杨玉环为贵妃后,更加沉溺酒色。唐玄宗任用有“口蜜腹剑”恶名的李林甫为宰相长达十八年,使得朝政败坏。李林甫死后又以杨国忠为相,此时期又开始出现了宦官干政的局面,高力士的权势炙手可热。唐玄宗好大喜功,为此边境将领经常挑起对异族的战事,以邀战功。又由于当时兵制由府兵制改为募兵制,使得节度使与军镇上的士兵结合在一起,就出现了边将专军的局面。其中以胡人安禄山最著。安禄山一人身兼范阳、平卢、河东三镇节度使,掌握重兵,在天宝十四载(755年)十一月趁唐朝政治腐败、军事空虚之机和史思明发动叛乱,史称“安史之乱”。唐玄宗逃到成都,太子李亨在灵武称帝,是为唐肃宗,奉玄宗为太上皇。安禄山则自称大燕皇帝,年号圣武。经过8年时间这场叛乱才被平定。

大唐衰落

唐朝元气大伤,从此由盛转衰。此时均田制已经逐步瓦解,土地兼并现象日趋严重,租庸调制也无法实行。藩镇割据的形势已经形成。
唐代宗时,刘晏改革盐法,改善了国家的财政状况,唐德宗任用杨炎为宰相,于建中元年(780年)开始实行两税法,一年分夏、秋两季依土地征税。唐德宗还力图平藩,但是引起朱滔、李希烈、朱泚叛乱。结果发生奉天之难。战争持续了5年,最后虽然朱泚和李希烈等败死,但是唐朝却与其余藩镇妥协,条件是取消王号,朝廷承认他们在当地的统治权。从此割据局面进一步深化。

元和中兴
自此以后,唐朝有吐蕃、回纥、南诏等外患,内有宦官掌权,禁军兵权甚至皇帝的废立都由宦官决定。节度使对地方有独立于中央的管理权。唐德宗死后,经过了顺宗的过渡阶段,然后由永贞内禅而受宦官支持的唐宪宗登基,依靠禁军的兵力令全国所有的藩镇至少名义上全部归服唐朝,史称元和中兴。

会昌中兴
宪宗末年,以牛僧孺和李德裕为首的大臣之间的朋党之争亦越演越烈,使宦官更加得势。牛党、李党相继执政,史称“牛李党争”。
唐文宗在太和九年(835年)与李训和郑注等发动甘露之变,密谋诛杀宦官失败。甘露之变而后,宦官团结一致;群臣唯有借藩镇兵力对抗宦官权力,埋下残唐时藩镇和宦官的直接冲突。

文宗死后,唐武宗继位,建元会昌。武宗在宦官仇士良的拥立下,经过派系斗争而继位。由于拥立武宗的宦官仇士良鉴于朝廷派系林立,不得已给武宗亲自处理朝政,武宗重用李党首领李德裕,削减仇士良的权力。武宗一连串振兴朝廷的政绩,史称会昌中兴。武宗重视道教,禁止道教以外的宗教,例如佛教、景教等。故在佛教史上列为三武灭佛的其中一位称号武字的君主。又称为会昌灭佛。

宣宗之治
唐武宗死去后,唐宣宗在宦官的协助之下继位。未即位前的宣宗表面上是容易被宦官利用的君主。但即位以后励精图治。一改唐武宗的封杀佛教政策,再次尊崇佛教。

残唐而亡
宣宗之后,唐懿宗与唐僖宗是著名的无能之君,使唐朝的国势一直走下坡。唐朝后期,战争不断,经济政治衰退,唐宣宗大中十三年(859年)爆发唐末农民战争,经过黄巢的打击,唐朝统治名存实亡。经过黄巢之乱后,把唐朝的基础打破。而宦官所管理的禁军也损失过重,所以宰相与宦官争权不断。黄巢之乱后,唐僖宗在节度使的动乱之中去世,由弟唐昭宗继位。

而朱全忠与李克用成为唐末的风云人物,在朝廷各树党派,在朱全忠的支持下,宰相派胜利,朱全忠入宫尽诛宦官。天佑二年(905年),朱全忠大肆贬逐朝官,并全部杀死于白马驿,投尸于河,史称白马驿之祸。唐昭宗被朱温毒死。天佑四年(907年),朱全忠逼唐哀帝李祝禅位,改国号梁(史称后梁),是为梁太祖,改元开平,都于开封。唐朝灭亡。
唐朝(618年~907年),是世界公认的中国最强盛的时代之一。
李渊于618年建立了唐朝,以长安(今陕西西安)为首都。其鼎盛时期的公元7世纪时,中亚的沙漠地带也受其支配。在690年,武则天改国号“唐”为“周”,迁都洛阳,称神都,史称武周,也称“南周”。直到705年唐中宗李显恢复大唐国号。唐朝在天宝十四年(755年)安史之乱后日渐衰落,至天佑四年(907年)梁王朱温篡位灭亡,共延续了289年,传了21位皇帝(加武则天则为22位皇帝)。唐在文化、政治、经济、外交等方面都有辉煌的成就,是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
文化方面,当时的东亚邻国包括新罗、渤海国和日本的政治体制、文化等方面亦受其很大影响。
军事方面,在继北魏破柔然之战之后,唐朝又一次取得了中原王朝对大漠部落的军事上的巨大胜利。
经济方面,到了唐玄宗时期,出现“开元盛世”,唐朝经济已经远超过了同一时期的拜占庭以及阿拉伯。
“唐”这国号是晋的古名,泛指今山西省的中心地域。传说君主尧号称“陶唐”氏。周朝时在现今湖北省有一小国唐国。唐高祖李渊的祖父李虎为北周八柱国之一,佐命有功,被追封为“唐国公”,爵位传至李渊,隋代周后,累官居太原留守,起兵后,李渊自称“唐王”,后废隋帝杨侑遂建“唐”朝。 唐朝灭亡后,五代的李存勖所建的后唐和十国的南唐都自称是唐朝的承继者而用“唐”作为国号。事实上他们的皇帝与唐王朝并无血缘关系。
唐朝皇族李氏自称出自汉族的赵郡名望,同时李氏家族也是陇西军事贵族。陇西李氏从秦代开始就是中国著名的武将军人世家。这个家族涌现过西汉飞将军李广等著名将军。不过也有人对此说法表示怀疑,认为唐朝皇族李氏为鲜卑血统。而《旧唐书》和《新唐书》中则称唐朝皇族李氏是老子李耳的子孙,十六国的西凉开国君主李暠亦是其远祖。北周时期,奉行关陇集团的本位政策,李氏改成“大野氏”,这是一个新创立的姓氏。北周灭亡后,又恢复为李氏。
唐朝连同隋朝被历史学家黄仁宇认为是相继于秦汉之后的中国第二帝国时期,日本历史学者则普遍认为唐朝是中国“中世”时期的结束。唐朝国力在中国历史上数一数二,因此华人也被称为“唐人”,现今西方华人聚居处也被称为“唐人街”。
[编辑本段]唐朝历史
隋炀帝杨广统治后期,暴虐无道。爆发隋末农民大起义。大业十三年(617年)五月,太原留守、唐国公李渊在晋阳起兵,十一月占领长安,拥立隋炀帝孙子杨侑为帝,改元义宁,即隋恭帝。李渊任大丞相,进封唐王。义宁二年(618年)三月,隋炀帝在江都被大臣宇文化及缢死。
同年五月,李渊篡隋称帝,定国号为唐,废杨侑为希国公,闲居长安,次年五月遇害。隋朝灭亡,立国共三十八年。李渊就是唐高祖。改元武德,都城仍定在长安。而后,长子李建成被封为太子,次子李世民为秦王,三子李玄霸早夭,四子李元吉为齐王。唐朝建立后,李渊派李世民征讨四方,剿灭各方群雄。武德九年六月初四,四方征战有功的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李建成和李元吉被杀。李渊退位,是为太上皇。李世民即位,李世民就是唐太宗,次年改元贞观(627—649)。
贞观之治
太宗时期将为突厥所支配的蒙古高原纳为势力范围,唐朝北方的诸民族专称李世民为天可汗。内政方面承继了宰相制,发展完善和确立了后世运用的三省六部和科举选士制,又推行均田制,实行租庸调制,他不计出身,网罗了一大批精明强干的大臣,不论降将或建成旧臣,他也一一重用。例如魏征,为前太子建成的幕臣,太宗登位后不计前嫌,而且事事也听从魏征的劝练。这时期社会秩序安定,经济繁荣,历史上称为“贞观之治”。其政绩的总结《贞观政要》成为日本和朝鲜的帝王教科书,亦为后世君主模彷学习的对象。
日月当空
唐太宗晚年,因为太子的问题而烦恼,太子李承乾与魏王李泰内斗,结果太宗废掉他们二人,最后立虽仁但无能的第九子晋王李治为太子。唐太宗死后,李治即位,是为唐高宗。高宗时期对外接受了新罗之请,终于灭了高句丽和百济并打败日本援军。使新罗统一朝鲜半岛。唐高宗在太宗晚年,与唐太宗的才人武氏,即武则天,早有私情,此乃大不孝。在太宗死后,武氏入感业寺为尼。时高宗的王皇后与萧淑妃内斗,王皇后为了与萧淑妃争宠,主动准许高宗接武氏回宫。武氏入宫后,先后使高宗废了王皇后及萧淑妃。在大臣的反对下,高宗立武氏为皇后。
高宗健康状况不好,许多政事都交给皇后武氏来处理。高宗死后不久,武皇后立太子李显为帝,是为唐中宗。不久又废中宗为庐陵王,改立另一个儿子李旦为帝,是为唐睿宗。平定了徐敬业领导的反叛后,在天授元年(690年),皇后武氏废睿宗秸号称帝,改国号“唐”为“周”,定都洛阳,称圣神皇帝。武后也成为了中国王朝历史上唯一自称皇帝的女人,前后掌权50余年。由于谥号中的“则天”二字,所以近代以来一些学者称其为“武则天”,但这是一个不严谨的称号。
在武周十五年内统治时期,武后为了打击高宗以来的世家大族的权力,所以对以科举进身仕途的官员大力提拔。狄仁杰是其中的代表。她又安排她的侄儿党羽武三思和武承嗣等人担任重要机务。传统史学家对武后批评,如索元礼、来俊臣和周兴等官员在她的鼓励下替她以告密、酷刑等监视群臣。武后又常绕过门下省,中书省直接对官员发号施令,开了破坏官吏制度的先例。
男性内侍张昌宗弟兄和薛怀义等。不过传统男性皇帝的后宫亦很多。武后对佛教亦大力推崇,例如武周时期的佛寺兴建频繁,使用年号证圣、大足等;这与李氏皇族推崇道教和如贞观、永徽、景云、开元等年号相对。另外武后成了后来唐朝后宫女性争权的效法者。
韦氏当权
神龙元年(705年),敬珲和宰相张柬之等人发动政变,拥立中宗李显复位,恢复了唐朝的政权。李旦被立为相王。中宗却一直受到韦皇后、女儿安乐公主和武后的旧有党羽武三思等人的影响,张柬之和敬珲等人全部被流放或诛杀。韦皇后有意成为第二个武后,安乐公主则曾要求被立为皇太女。在景龙四年(710年)韦皇后和安乐公主合谋毒杀中宗,韦皇后立温王李重茂为帝,是为少帝,并欲加害相王李旦。李旦的儿子,当时是临淄王的李隆基在姑母太平公主的协助下发动政变,诛杀韦皇后、安乐公主及武氏残余势力,拥立李旦复位。
开元盛世
后来睿宗妹太平公主与李隆基发生权力之争。延和元年(712年),睿宗让位于太子李隆基,李隆基即唐玄宗,又称唐明皇。713年,唐玄宗将太平公主赐死,党羽或杀或逐,结束了这段史称“韦后之乱”的混乱政局。同年改元开元。唐玄宗在位44年,前期(开元年间)政治比较清明,经济迅速发展,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史称“开元盛世”。这一时期被认为是继汉武帝时期之后,中国历史上出现的第二次鼎盛局面。首都长安城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
安史之乱
安史之乱之后的唐朝疆域唐玄宗改元天宝后,志得意满,决意放纵享乐,从此不问国事。在纳杨玉环为贵妃后,更加沉溺酒色。唐玄宗任用有“口蜜腹剑”恶名的李林甫为宰相长达十八年,使得朝政败坏。李林甫死后又以杨国忠为相,此时期又开始出现了宦官干政的局面,高力士的权势炙手可热。唐玄宗好大喜功,为此边境将领经常挑起对异族的战事,以邀战功。又由于当时兵制由府兵制改为募兵制,使得节度使与军镇上的士兵结合在一起,就出现了边将专军的局面。其中以胡人安禄山最著。安禄山掌握重兵,在天宝十四年(755年)十一月趁唐朝政治腐败、军事空虚之机和史思明发动叛乱,史称“安史之乱”。唐玄宗逃到成都,太子李亨在灵武称帝,是为唐肃宗,奉玄宗为太上皇。安禄山则自称大燕皇帝,年号圣武。经过8年时间这场叛乱才被平定。
大唐衰落

唐朝元气大伤,从此由盛转衰。此时均田制已经逐步瓦解,土地兼并现象日趋严重,租庸调制也无法实行。藩镇割据的形势已经形成。
唐代宗时,刘晏改革盐法,改善了国家的财政状况,唐德宗任用杨炎为宰相,于建中元年(780年)开始实行两税法,一年分夏、秋两季依土地征税。唐德宗还力图平藩,但是引起朱滔、李希烈、朱泚叛乱。结果发生奉天之难。战争持续了5年,最后虽然朱泚和李希烈等败死,但是唐朝却与其余藩镇妥协,条件是取消王号,朝廷承认他们在当地的统治权。从此割据局面进一步深化。
元和中兴
自此以后,唐朝有吐蕃、回纥、南诏等外患,内有宦官掌权,禁军兵权甚至皇帝的废立都由宦官决定。节度使对地方有独立于中央的管理权。唐德宗死后,经过了顺宗的过渡阶段,然后由永贞内禅而受宦官支持的唐宪宗登基,依靠禁军的兵力令全国所有的藩镇至少名义上全部归服唐朝,史称”元和中兴”。
会昌中兴
宪宗末年,以牛僧孺和李德裕为首的大臣之间的朋党之争亦越演越烈,使宦官更加得势。牛党、李党相继执政,史称“牛李党争”。
唐文宗在太和九年(835年)与李训和郑注等发动甘露之变,密谋诛杀宦官失败。甘露之变而后,宦官团结一致;群臣唯有借藩镇兵力对抗宦官权力,埋下残唐时藩镇和宦官的直接冲突。
唐末农民战争形势图文宗死后,唐武宗继位,建元会昌。武宗在宦官仇士良的拥立下,经过派系斗争而继位。由于拥立武宗的宦官仇士良鉴于朝廷派系林立,不得已给武宗亲自处理朝政,武宗重用李党首领李德裕,削减仇士良的权力。武宗一连串振兴朝廷的政绩,史称会昌中兴。武宗重视道教,禁止道教以外的佛教、景教等。故在佛教史上列为三武灭佛的其中一位称号武字的君主。又称为会昌灭佛。
宣宗之治
唐武宗死去后,唐宣宗在宦官的协助之下继位。未即位前的宣宗表面上是容易被宦官利用的君主。但即位以后励精图治。一改唐武宗的封杀佛教政策,再次尊崇佛教。
再次衰败
宣宗之后,唐懿宗与唐僖宗是著名的无能之君,使唐朝的国势一直走下坡。唐朝后期,战争不断,经济政治衰退,唐宣宗大朱温篡唐时的唐朝疆域中十三年(859年)爆发唐末农民战争,经过黄巢的打击,唐朝统治名存实亡。经过黄巢之乱后,把唐朝的基础打破。而宦官所管理的禁军也损失过重,所以宰相与宦官争权不断。黄巢之乱后,唐僖宗在唐末的动乱中死去,由弟唐昭宗继位。唐朝末年的藩镇割据形势
残唐灭亡
而朱温与李克用成为唐末的风云人物,在朝廷各树党派,在朱全忠的支持下,宰相派胜利,朱全忠入宫尽诛宦官。天佑二年(905年),朱全忠大肆贬逐朝官,并全部杀死于白马驿,投尸于河,史称白马驿之祸。唐昭宗被朱温毒死。天佑四年(907年),朱全忠逼唐哀帝李祝禅位,改国号梁,是为梁太祖,改元开平,定都于开封。唐朝灭亡,立国共290年。
[编辑本段]疆域和政区
大唐盛时疆域图唐朝的疆域在最盛时期东至朝鲜半岛,西达中亚咸海,南到越南顺化一带,北包贝加尔湖,总面积达1251万平方公里。唐朝周围守边的少数民族很多,为了有效管理突厥、回纥、靺鞨、铁勒、室韦、契丹等,唐朝末年疆域图分别设立了安西、安北、安东、安南、单于、北庭六大都护府。
但安史之乱后数十年间,由于大量河陇边兵参与平乱(主要为陇右节度使、朔方节度使所部)导致边防空虚,吐蕃趁势进逼,回纥则入据河套草原,使得唐政府能控制之疆域大减,黄河以西甘、凉皆不可得,终唐之世对于敦煌以西之控制亦完全丧失。在东北由于新罗的崛起,安东都护府早已撤回辽河以西,同时契丹、奚等部族成为大患。西南方面吐蕃和南诏亦在中唐之后令唐政府蒙受重大损失。
唐代开创了中国政区史上道和府的建制。贞观元年(627年),太宗分天下为10道:关内、河南、河东、河北、山南、陇右、淮南、江南、剑南、岭南等十道。贞观十四年(640年),全国共设360州(府),下辖1557县。开元年间又将山南、江南各分东西,并增置京畿、都畿、黔中道,形成十五道的格局。道下设州、府,州、府下再设县,开元末年,全国共有州、府三百二十八座,县一千五百七十三座。
关内道,治所凤翔府,今陕西凤翔。 下辖:
京师(长安)、京兆府、华州、同州、坊州、丹州、凤翔府、邪州、泾州
陇州、宁州、庆州、娜州、定州、绥州、银州、夏州、灵州、盐州
丰州、会州、宥州、胜州、麟州、安北大都护府
河南道,治所洛阳/汴州 今河南洛阳/开封。 下辖:
东都(洛阳)、河南府、孟州、陕州、虢州、汝州、许州、汴州、蔡州
陈州、亳州、宋州、濮州、郓州、泗州、海州、兖州、徐州、宿州
沂州、密州、齐州、青州、棣州、莱州、登州
河东道,治所河中府,今山西永济西。 下辖:
唐朝(618年—907年),是中国历史上重要的朝代之一,也是中国历史上最强盛,最繁荣,最发达,最开放的时代之一。李渊于618年建立了唐朝,以长安(今陕西西安)为都,后来又设洛阳为东都。其鼎盛时期的疆域西至中亚的里海与咸海;北越外兴安岭,贝加尔湖;东起库页岛,朝鲜半岛;南到越南。690年,武则天改国号为周,史称武周,直到705年唐中宗恢复大唐国号。唐朝在天宝十四年(755年)安史之乱后日渐衰落,至907年梁王朱全忠篡位灭亡,共延续了289年,传了20位皇帝。唐在文化、政治、经济、外交等方面都有辉煌的成就,是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当时的东亚邻国包括新罗、渤海国和日本的政治体制、文化等方面亦受其很大影响。

“唐”这国号是晋的古名,泛指今山西省的中心地域。传说君主尧号称“陶唐”氏。周朝时在现今湖北省有一小国唐国。李渊在隋朝时继承唐国公;在隋恭帝禅让后便以唐为国号。唐朝灭亡后,五代的李存勖所建的后唐和十国的南唐都自称是唐朝的承继者而用“唐”作为国号。事实上他们的皇帝与唐王朝并无血缘关系。

唐朝皇族李氏自称出自汉族的陇西李氏。陇西李氏从秦代开始就是中国著名的武将军人世家。这个家族涌现过汉朝飞将军李广等著名将军。不过也有人对此说法表示怀疑,认为唐朝皇族李氏带有鲜卑血统。而《旧唐书》和《新唐书》中则称唐朝皇族李氏是老子李耳的子孙,十六国的西凉开国君主李皓亦是其远祖。北周时推行鲜卑化政策,李氏被迫改成“大野氏”,这是一个新创立的姓氏。北周灭亡后,又恢复为李氏。

唐朝连同宋朝被历史学者黄仁宇认为是相继于秦汉之后的中国第二帝国时期,日本历史学者则普遍认为唐朝是中国“中世”时期的结束。唐朝国力在中国历史上数一数二,因此华人也被称为“唐人”,现今西方华人聚居处也被称为“唐人街”。

▲历史:

李渊开国

隋朝末年,由于隋炀帝的失道离德和出征高句丽失败,农民起义在各地兴起(参看隋末农民战争)。617年五月,太原留守、唐国公李渊在晋阳(今山西太原)起兵,十一月占领长安,拥立杨侑为帝,改元义宁,是为隋恭帝。李渊任大丞相,进封唐王。大业十四年(618年)三月隋炀帝在江都被杀。同年五月,李渊逼恭帝禅让,自己称帝,国号唐,是为唐高祖。改元武德,都城仍定在长安。由于第三子李玄霸早死,长子李建成被封为太子,次子李世民为秦王,四子李元吉为齐王。唐朝建立后,李渊派李世民征讨四方,剿灭各方群雄。武德九年(626年)六月初四,四方征战有功的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杀死兄长李建成和弟弟李元吉,李渊自动退位,让李世民即位为唐太宗。

贞观开元

太宗时期将为突厥所支配的蒙古高原纳为势力范围,唐朝北方的诸民族专称李世民为天可汗。内政方面承继了宰相制,发展完善和确立了后世运用的三省六部和科举选士制,又推行均田制,实行租庸调制,网罗了一大批精明强干的大臣。这时期社会秩序安定,经济繁荣,历史上称为“贞观之治”。其政绩的总结《贞观政要》成为日本和朝鲜的帝王教科书。

唐太宗死后,第九子李治即位,是为唐高宗。高宗时期对外接受了新罗之请,终于灭了高句丽和百济并于白江口大败日本水师援军。高宗健康状况不好,许多政事都交给皇后武氏来处理。高宗死后不久,武皇后立太子李显为帝,是为唐中宗。不久又废中宗为庐陵王,改立另一个儿子李旦为帝,是为唐睿宗。平定了徐敬业领导的反叛后,在天授元年(690年),皇后武氏废睿宗秸号称帝,改国号为周,武后也成为了中国历史上唯一自称皇帝的女人,前后掌权50余年。由于武后死后的谥号中“则天”二字,所以近代以来一些学者称其为“武则天”,但这是一个不严谨的称号。

在武周十五年统治时期,武后为了制衡甚至打击高宗以来的世家大族的权力,所以对以科举进身仕途的官员大力提拔。狄仁杰是其中的代表。她又安排她的侄儿党羽武三思和武承嗣等人担任重要机务。传统史学家对武后批评,如索元礼、来俊臣和周兴等官员在她的鼓励下替她以告密、酷刑等监视群臣。武后又常绕过门下省,中书省直接对官员发号施令,开了破坏官吏制度的先例。男性内侍张昌宗弟兄和薛怀义等。不过传统男性皇帝的后宫亦很多。武后对佛教亦大力推崇,例如武周时期的佛寺兴建频繁,使用年号证圣、大足等;这与李氏皇族推崇道教和如贞观、永徽、景云、开元等年号相对。另外武后成了后来唐朝后宫女性争权的效法者。

神龙元年(705年),敬珲和宰相张柬之等人发动政变,拥立中宗李显复位,恢复了唐朝的政权。李旦被立为相王。中宗却一直受到韦皇后、女儿安乐公主和武后的旧有党羽武三思等人的影响,张柬之和敬珲等人全部被流放或诛杀。韦皇后有意成为第二个武后,安乐公主则曾要求被立为皇太女。在景龙四年(710年)韦皇后和安乐公主合谋毒杀中宗,韦后立温王李重茂为帝,是为少帝,并欲加害相王李旦。李旦的儿子,当时是临淄王的李隆基在姑母太平公主的协助下发动政变,诛杀韦后、安乐公主及武氏残余势力,拥立李旦复位。后睿宗妹太平公主与李隆基发生权力之争。延和元年(712年),睿宗让位于太子李隆基,是为唐玄宗,又称唐明皇。713年,唐玄宗将太平公主赐死,党羽或杀或逐,结束了这段史称“韦后之乱”的混乱政局。同年改元开元。唐玄宗在位44年,前期(开元年间)政治比较清明,经济迅速发展,农业上发明了曲辕犁和筒车,使得农业生产力大幅提高,国力迅速上升,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史称“开元盛世”。这一时期被认为是继汉武帝时期之后,中国历史上出现的第二次鼎盛局面。首都长安城人口达一百余万,面积84平方公里,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


首都 长安为首都,洛阳为东都
君主
-开国君主
-灭亡君主 共20位
李渊
李祝
成立 (隋末农民战争)
(618年)
灭亡 (白马驿之祸)
(907年)

唐朝(618年—907年),是中国历史上最重要的朝代之一,也是公认的中国最强盛的时代之一。李渊于618年建立了唐朝,以长安(今陕西西安)为都,后来又设洛阳为东都。其鼎盛时期的公元7世纪时,中亚的沙漠地带也受其支配。690年,武则天改国号为周,史称武周,直到705年唐中宗恢复大唐国号。唐朝在天宝十四年(755年)安史之乱后日渐衰落,至907年梁王朱全忠篡位灭亡,共延续了289年,传了20位皇帝。唐在文化、政治、经济、外交等方面都有辉煌的成就,是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之一。当时的东亚邻国包括新罗、渤海国和日本的政治体制、文化等方面亦受其很大影响。

“唐”这国号是晋的古名,泛指今山西省的中心地域。传说君主尧号称“陶唐”氏。周朝时在现今湖北省有一小国唐国。李渊在隋朝时继承唐国公;在隋恭帝禅让后便以唐为国号。唐朝灭亡后,五代的李存勖所建的后唐和十国的南唐都自称是唐朝的承继者而用“唐”作为国号。事实上他们的皇帝与唐王朝并无血缘关系。

唐朝皇族李氏自称出自汉族的赵郡名望,同时李氏家族也是陇西军事贵族。陇西李氏从秦代开始就是中国著名的武将军人世家。这个家族涌现过汉朝飞将军李广等著名将军。不过也有人对此说法表示怀疑,认为唐朝皇族李氏带有鲜卑血统。而《旧唐书》和《新唐书》中则称唐朝皇族李氏是老子李耳的子孙,十六国的西凉开国君主李皓亦是其远祖。北周时推行鲜卑化政策,李氏被迫改成“大野氏”,这是一个新创立的姓氏。北周灭亡后,又恢复为李氏。

唐朝连同宋朝被历史学者黄仁宇认为是相继于秦汉之后的中国第二帝国时期,日本历史学者则普遍认为唐朝是中国“中世”时期的结束。唐朝国力在中国历史上数一数二,因此华人也被称为“唐人”,现今西方华人聚居处也被称为“唐人街”。
建唐618,灭亡907。唐朝初期经历了著名的贞观之治,后来武则天上承贞观,下启开元,便有了开元盛世,这时国力达到鼎盛。之后安置之乱,国力逐渐衰退,唐代宗之后经济也因战乱收到了影响。之后藩镇割据势力一直威胁着唐朝的统治,最后也是由朱温节度使灭了唐朝!相关的东西可以登陆相关网站:
http://blog.sina.com.cn/u/2099462860
http://www.zhixiaoren.com/blog/blog_main.asp?blogid=36831
www.wzi580.com
www.yunzuoba.com
简单地来说就是中国历史的黄金时段。。。综合国力在中国历史上是最N的。。。不然就不会有雄汉盛唐的美誉了。。。。秦朝隋朝宋朝都很有钱,但是秦朝大隋藏富于国,宋朝藏富于民。。。只有唐朝是官府百姓都有钱。。。而且唐朝在李世民和李隆基两位皇帝的统治时间内国力鼎盛,但是在安史之乱后衰弱下来。。。唐朝之后还有许多王朝,有的疆域辽阔,有的经济发达,有的文化昌盛,但是没有任何一个王朝像大唐一样达到全盛。。。

唐朝后期的历史是怎样的,为什么会分裂

不知你所说的唐朝后期是指从哪个时候开始算,我这里就从安史之乱开始介绍吧。

从玄宗李隆基被退位开始到末代哀帝李chu(木字旁一个兄字,字库里打不出这个字,读“处”)“禅位”给朱温时共有14位皇帝先后登基。他们简单情况如下:

1、 肃宗李亨(711-762);在位7年
介绍:乱世天子,组织平叛、收复两京(长安、洛阳)和处理先在成都后来迎归德太上皇玄宗的关系是其在位的主要2件事情。

2、 代宗李豫(726-779);在位17年
介绍:名不符实的“中材之主”,早年平定安史之乱是为其最得意的事,晚年缺失了开拓进取的锐气,内政不修,边患频繁,口诵佛经成为他消灾赐福的力量源泉。

3、 德宗李适(742-805);在位26年
介绍:一生矛盾的天子,从即位初的信任宰相到晚年猜忌大臣、拒谏饰非、刚愎自用;从武力削藩转变为对藩镇的姑息;从对宦官的严厉整治(“疏斥”)转变为对宦官的委以重任;从即位初的节俭转变为大肆聚敛、喜欢财物。

4、 顺宗李诵(761-806);在位不足200天
介绍:26年的皇太子,不足200天的天子,还做了几个月的太上皇,就算如此,在这短暂的皇帝生涯中还重用“二王八司马”进行弊政改革。

5、 宪宗李纯(778-820);在位15年
介绍:中兴之主,勤勉政事,君臣同心同德,取得元和削藩的巨大成果,重振中央政府的威望,成就唐朝的中兴气象。晚年好佛事,韩愈还因反对而遭贬成为评价其一生的诟病。

6、 穆宗李恒(795-824)在位4年
介绍:历史评价为“昏主”,纵情享乐,游乐无度是其一生的表现。元和中兴的大好局面毁于其手。

7、 敬宗李湛(809-826)在位3年
介绍:历史评价为“不君”,游乐无度较之其父穆宗有过之而无不及。死于宦官之手。

8、 文宗李昂(809-840)在位14年
介绍:历史评价为“有帝王之道,而无帝王之才”。一生勤勉听政、生活节俭、喜欢读书,致力于对宦官的打击,但终于自身缺乏治国之才加上长年天灾,使其无力挽回大唐颓势。

9、 武宗李炎(814-846)在位6年
介绍:灭佛是其在位的重要事件。喜游乐,但不像敬宗一样无度而耽误国家大事。读书不如文宗,但能知人善任,并敢于向宰相当面认错。但其一生兴道灭佛,最终死于丹药。

10、宣宗李忱(读“尘”)(810-859)在位13年
介绍:历史评价为“小太宗”,其执政史称“大中之政”,在其执政期间访求治国之道、重视选拔刺史、严格要求宗亲、抑制宦官势力,并能用权威控制及驾驭大臣。但由于唐帝国积重难返和宣宗本人喜服“金丹”最终毒法身亡,致使其无力挽回大唐江山的倾覆。

11、懿宗李漼(读“璀”)(833-873)在位15年
介绍:骄奢淫逸、不思进取、宠信宦官、迎奉佛骨成为其执政15年的最大写照。彻底熄灭了宣宗期间重新点燃起来的一点希望之光。

12、僖宗李儇(读“宣”)(862-888)在位15年
介绍:喜游乐,即位不久的王仙芝、黄巢的起义吹响了大唐王朝灭亡的号角。

13、昭宗李晔(867-904)在位17年
介绍:即位之初试图重振朝纲、压制强藩,但藩镇势力的强大与内廷宦官的盘根错节,最终使得昭宗死于朱温刀下。

14、哀帝李chu(892-908)在位5年
介绍:此时大唐已经名存实亡。哀帝12岁登基时实权已完全掌握在朱温手中,是历史强加给他的一个可悲可哀的地位。

至于唐朝为何会分裂的原因很多,首推为唐玄宗时“府兵制”到“募兵制”的转变,使得唐朝的军力边防强于中央(具体内容可以查看百科了解)。为以后藩镇割据埋下了种子。
其次唐后期的许多皇帝是由宦官拥立的,宦官对唐后期的影响力非常大,有许多皇帝就直接被宦官干掉。
其他的如“党争”、“皇帝昏聩”、“奸臣当道”、“农民起义”等等,由于历朝历代灭亡都有这些因素,这里就不做为主要原因。

以上是一些简单的介绍与分析,希望对你有用。
唐代后期,大体上说,在安史之乱以后,一方面,从政治重心上说,地方的藩镇割据极大削弱了中央政府的控制力,这种形势愈演愈烈,直至唐亡,最终演化成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另一方面,中央政府内部,宦官干政和朝臣党争相互交织,使中央政权无力重整江山,在地方和中央双重重症的打击下,曾经辉煌的大唐王朝一步一步走向了衰亡。
唐朝初期,节度使是有名无权的,但是到了安史之乱以后,节度使成了极强的割据力量,也就是藩镇。地方强大了中央必然被消弱。中央力量的消弱致使对地方的控制力下降,地方对中央也会阴奉阳违。由于丧失了地方力量的支持,君主就只有宠信身边的人,而身边的人就是太监和外戚。太监和外戚为了自身的利益争权夺利,致使了地方和中央更大的矛盾,最后愈演愈烈。是唐朝由藩镇割据走向了彻底的败亡。后来形成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
唐朝后期,中央的财政主要依靠搜刮东南各道,当地农民遭受的苦难特别深重。于是,在唐宣宗大中十三年(859)终于爆发了裘甫领导的浙东农民起义。唐懿宗咸通元年(860)夏,裘甫被围困于剡县城内,寡不敌众,起义失败。
咸通十四年(873)懿宗去世,太子李俨即位,是为僖宗,改名儇。僖宗终日打猎游嬉,朝政日非。黄河中游天灾严重,广大农民卖妻鬻子,无以为生。农民反抗遍于各地,大起义爆发的条件终于成熟。唐僖宗乾符二年(875),冤句(今山东曹县西北)人黄巢亦于同年以数千人起义,众推黄巢为"冲天大将军",建元"王霸"。黄巢自号"义军都统"。广明元年十二月十三(881年1月16日),黄巢在含元殿即位,国号"大齐",改元"金统"。义军在中和三年(883)春大败于梁田陂(今陕西华县西南)。黄巢最后与亲故数十人退至狼虎谷(今山东莱芜西南),壮烈牺牲。历时九年余的农民战争至此结束。这次大起义有力地打击了唐政权,并且首次提出了"平均"财富的要求,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地主经济,在中国古代农民战争史上具有重大意义。
唐王朝在黄巢起义的沉重打击下分崩离析,名存实亡。镇压农民起义的过程中,又新兴起一批节度使,其中黄河流域势力最大的是河东节度使李克用、汴宋节度使朱全忠(朱温降唐后被赐名全忠)和凤翔节度使李茂贞三人。僖宗还京后,唐王朝能够控制的不过河西、山南、剑南、岭南诸道数十州。李茂贞与朱全忠各有挟天子以令诸侯之意,后来双方发生战争,唐昭宗被宦官和李茂贞劫持至凤翔。朱全忠在军事上占优势,遂兵围凤翔。李茂贞不能支,终于让步讲和。天复三年(903)朱全忠拥昭宗还京,利用自己的军事实力,尽诛内侍省宦官数百人,出使在外的宦官亦下令就地诛杀,持续一百多年的宦官势力至此被彻底翦除了。次年,朱全忠奉表逼唐昭宗迁都洛阳。后来,朱全忠使人杀昭宗,另立李柷为太子。李柷不久即位,是为哀帝。天佑二年(905)朱全忠大肆贬逐朝官,接着又把崔枢等被贬的朝官三十余人全部杀死于白马驿,投尸于河,这次事件史称"白马驿之祸"。政治上的阻力已全部扫除,朱全忠遂于天佑四年逼唐哀帝禅位于己,改国号梁(史称后梁),是为梁太祖(不久,改名晃),改元开平,都于开封。唐朝灭亡。
总共有这么几个方面的原因:
1.唐玄宗后期的政治腐败以及开元年间开始的军事举措失当,酿成了安史之乱,安史之乱是唐朝由盛转衰的标志。

2.藩镇割据、宦官专权、朋党之争,是唐朝统治集团内部的激烈斗争,大大削弱了唐朝的统治力量,导致一度称雄世界的唐王朝走向灭亡。

3.唐末农民战争沉重地打击了地主阶级的统治(特别是士族势力)。这次农民战争所体现的“平均”思想及流动作战的特点,在古代农民战争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为什么说,历史上的唐朝中晚期没有存在感呢?

其实到了晚期,唐朝就经历了一场安史之乱,唐朝基本上已经走向了衰落了。不仅仅把这个偌大的唐朝一下子拉下了神坛,而且连存在感也大大降低了。其实在此之前,唐朝已经开始经历了一场倒退,只是那个时候勉强渡过了危机。后面的唐朝历史,就好象被命运给扼制了一般,没有多大的发展还有成就可言。而且后面的君主也一个比一个平庸,自然就没有什么存在感了。

一、唐太宗在位的时候实力比较强

可以说,李渊也没有什么存在感。李渊指的是唐高祖,他在位的时间比较短,那时候的国家并没有完成统一的任务,而且起义军林立,李渊同样也是昏庸无能,胸无大志,到处称王,让民怨四起,农民纷纷发生动乱,武装割据力量变强了。后面有了李世民的南征北战才让这一个国家逐渐走向了统一。而李世民也就是唐太宗,在位以来,文治武功都要比唐高祖那时候实力强,而且很多人也认识到李世民,再说玄武门之变了以后,国家大权就总揽在了李世民的手里面,也就是名义上面的独尊了。

二、唐朝中后期政治上陷入了动乱

李世民在经济上主张轻摇薄赋,政治上主张虚心纳谏,知人善任,在文化上崇尚科举,大办学校。统治前期政治非常清明,开创了一个贞观之治,让百姓安居乐业,社会非常稳定,经济发展非常快速,国力逐渐增强。后面武则天还重视农业,开创了一个新的科举制度,经济制度继续完善发展,国力继续上升。唐玄宗时期,选贤与能,在前面的基础上,完善了政治制度。再大力发展生产,改革了兵制。发展了科举,实力开始走向了鼎盛时期,并且开创了一个“开元之治”,让唐朝走向了鼎盛,成为了世界各国都向往的地方。但是到了唐后期的时候,政治开始腐败起来,军事举措运用不当,导致了“安史之乱”,后面不断地藩镇割据,唐朝经济衰退,土地兼并等矛盾非常突出,民不聊生,一步一步削弱了唐朝的统治力量。

所以,唐朝后期没有什么存在感,那是因为影响都是负面上的,这个时候已经没有什么值得可提的成就了,也就是说,唐朝晚期缺席在了唐朝发展的宴会上面。

因为唐朝一开始真的是太过繁荣了,这种繁荣的盛况风头太盛,导致人们提起唐朝就是繁荣的印象,所以中晚期真的没有存在感
因为唐朝的中晚期就是唐朝开始走向衰落的时期,那个时期比起大唐盛世相差甚远,人们都记得大唐的盛世,所以自动忽略了后期比较衰落的中晚期。
在唐朝的中晚期,并没有出现超越前代盛世的历史。而是一步一步走下坡路,政权也不稳定。所以存在感低。在唐太宗到唐玄宗时期。统治者的才能打造了盛唐的世界。是后世中晚唐不能比的。
文章标题: 如何理清唐朝中后期的历史
文章地址: http://www.xdqxjxc.cn/jingdianwenzhang/146623.html

[如何理清唐朝中后期的历史] 相关文章推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