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2-08-04 12:00:40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117次
首先来说一说“鹤顶红”名字的来历。相信大家都听过这么一句话,自然界中越为艳丽的东西就越毒,而丹顶鹤(古时也有“仙鹤”之称,现在的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性成熟之后,就会出现一个非常鲜艳的“丹顶”。在古人朴素的世界观来看,丹顶鹤头上那一抹鲜红毫无疑问就是剧毒无比的存在。于是当世间出现一种红色的,见血封喉的毒药时,人们想当然的就认为这种毒药的原材料就是来自于丹顶鹤头上的那一抹鲜红,“鹤顶红”之名由此而来。
事实上,据现代学者研究发现,丹顶鹤的“丹顶”其实是无毒的,“丹顶”是丹顶鹤一种正常生理现象的产物,是丹顶鹤内在分泌的一种激素所导致的。当丹顶鹤处于发情期的时候,就会显得越发的鲜艳,如果丹顶鹤处于生病状态,颜色就会暗淡下来,严重的甚至会略显白色。据说丹顶鹤死亡之后,“丹顶”的颜色会全部褪去。既然“鹤顶红”并非丹顶鹤的“丹顶”,那么它究竟是什么呢?
其实说白了“鹤顶红”就是信石加工后的产物,信石化学本质是不纯的三氧化二砷(纯净的三氧化二砷为白色的晶体,也就是历史上大名鼎鼎的砒霜),在自然界中的信石往往会掺杂着很多杂质,而大部分信石都会含有一些血红色的杂质,人们将这种掺有红色杂质的信石称之为红信石。红信石经过加工之后,就成为了武侠小说中令人闻声色变的“鹤顶红”。
至于它的毒性究竟有多强。可以参照砒霜中毒现象来看,砒霜的最低致死量约为60mg,砒霜一旦进入人体内,会迅速破坏人体的呼吸系统以及循环系统,从而导致中毒者的死亡。即使是在医疗技术发达的今天,如果中毒者错过了最佳的治疗时间,依旧有着性命之忧,而且哪怕有些人侥幸被救回来了,日后还是会有着严重的后遗症,所以在医疗技术不发达的古代,食用了砒霜基本上就是死路一条。据现代学者考证,清朝的光绪皇帝就是被慈禧太后用砒霜毒死的。
传说中的鸩酒,是一种鸟的羽毛泡的剧毒酒。然而古代就有人怀疑过这东西到底存在不存在,后世的毒酒,不是用鸩羽制作,而是用其他药物。回答中所说的乌头碱就是一例,但古人也不会只用生乌头,必须要和其他药物配合,如白芨、白蔹反冲药物或再加麻黄等物。还或者是砒霜,无论是哪种都要加上黄酒,这东西入血快,真真是能加快死亡的进度。不过,即便如此,喝毒酒死的也没那么快。饮用后会有一段时间的懵逼状态,舌麻,昏迷,随之而来的才是死亡。
史料上的记载就和电视剧上演的不一样,经常出现这种情况:使者前来赐鸩,罪臣喝了毒酒,等了好久都还没死,使者就很捉急。于是拿出白绫,将“醉鸡”勒死。如南明永历八年(1654年),黄大振“赐鸩,饮不死,绞杀之”。还有一个名叫林尾姑的女子,饮鸩且死时,张目遗言:“葬我必董峰岭,令可高望郎归也。
有时候毒酒是御赐的,有时候则要自备。清末尚书赵展如喝的就是自己家准备的,他因事被赐自尽,朝廷便“命备鸩酒”。因为赵展如一家平日里很受恩宠,期待朝廷会忽然改主意,所以就在毒酒里掺水,稀释了。赵展如这个人身体又很魁梧,喝了稀释的毒酒后,只是感觉“有些晕晕的麻麻的”,喝了好几回都没死。他们全家人试图用这种方式拖延死亡时间,以期待有另外的使者喊出“鸩下留人”的那一刻。然而那一刻终于没有到来,传诏的大臣没办法回去复命。赵展如终于没看见希望,于是用皮纸蘸酒,蒙面窒息而死。
全站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