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喜蛋文章网
你的位置:首页 > 经典文章 > 文章正文

历史人物翻案是这个时代才会有的事情吗

时间: 2022-08-04 06:00:40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112次

历史人物翻案是这个时代才会有的事情吗

弘历为何要在乾隆四十三年替八叔胤禩翻案?是觉得雍正错了吗?

乾隆爷要是活在当代,绝对是文史第一大V,光是在创作量上就让人心惊胆战,究竟是怎样的一个奇人能够创作出四万首诗,除了创作量上的有如此高的成就,就是在内容创作上,乾隆爷也是针砭时弊,尤其善于评论历史人物。

大概在乾隆四十年到四十五年的时候,60多岁的乾隆迎来了人生的叛逆期,对于历史上争议巨大的人物,总要有一番不同于其父亲雍正的评价,不亏是搞文字狱的大神,在舆论方面一直是拿捏得死死的。

那么,乾隆在四十五年左右,都做了哪些翻案呢?

乾隆对历史人物翻案式评价,总是那么让人惊奇,以历史人物的先后来说,袁崇焕是明朝末年极具争议的人物,由于在抗金作战不利,被刚愎自用的崇祯皇帝凌迟而死,明朝末期,袁崇焕的口碑非常不好,然而乾隆却认为袁崇焕的死值得怜悯。由于乾隆定了调子,清朝人在修《明史》时,袁崇焕从之前的卖国贼,变成了“妄杀”。

清朝历史上争议最大的人物,我认为应该是多尔衮了,其功劳就不说了,在世的时候得到了一切的荣誉,只不过死后仅仅两个月,就被顺治帝从墓里面挖出来惩罚。多尔衮的名誉也到了历史最低点,然而到了乾隆四十三年,乾隆发布诏令为多尔衮翻案,恢复其封号评价其“定国开基,成一统之业,厥功最著”。

清朝能够入主中原,绝对离不开明朝降将的支持,这些人包括洪承畴、耿仲明、尚可喜等人,他们在投降清廷后,基本都能够表现出对清廷忠心耿耿的态度,并且立下汗马功劳,然而他们怎么也不会想到,乾隆帝后来将他们统统列入《贰臣传》,以否定其卖国求荣的行径。

康熙时期最大争议的人物鳌拜,对清朝的建立具有重大贡献,然而在康熙时期,由于专权被扳倒,不久死于囚禁住所,在康熙后期,康熙皇帝想到鳌拜曾经的功劳,恢复其名爵,雍正时期赐予祭葬,追封为一等超武功,然而在乾隆四十五年时,谕曰:“鳌拜当日自恃政柄在握,辄敢擅权骫法,邀结党羽,残害大臣,罪迹多端,难以枚举。”又将鳌拜打倒。

雍正时期的能臣李卫,不以科举出身,却由于实干而受到雍正的宠信,为报答雍正的知遇之恩,李卫是把脑袋别在裤裆上给雍正卖了一辈子的命,也因此得罪了很多人,也正是李卫这样的人,为乾隆朝时期的繁荣打下了基础,然而在乾隆四十五年时,乾隆评价李卫说:“并非公正纯臣,其在浙江亦无甚功德于民,并闻其仰藉皇考恩眷较优,颇多任性骄纵之处”,甚至还说李卫若还在世,必将其定罪究治。

从袁崇焕、洪承畴,到鳌拜李卫,我们可以看出乾隆极其喜欢对历史人物盖棺定论,这种极为扭曲的三观,也体现在乾隆皇帝对名人字画的鉴赏上,作为一名“自媒体达人”,乾隆尤其喜欢点评名人字画,不但要点评,还要把评语写在上面,并且盖上自己的章,类似以前有人喜欢到景区刻字“XX到此一游”。

本来一幅画没经过乾隆的手大概要值上亿,经过乾隆的品鉴后,价值就大打折扣了,你说搞笑不搞笑。


了解了乾隆四十年前后,他对一些历史人物的评价,估计也就不会疑惑他为何要替他的八叔胤禩平反了,说白了就是叛逆。

胤禩是康熙第八子,是九子夺嫡中最具竞争力的人物,当初在与太子的第一轮较量中,搞下太子,然而由于夺嫡太过明显,遭到康熙的深恶痛绝,康熙五十三年,胤禩送给康熙一只老鹰,结果发现已经奄奄一息,让康熙误以为是在诅咒自己如老鹰一样英雄迟暮,当时康熙就表示:“自此朕与胤禩,父子之恩绝矣。”此后,胤禩有意扶持老十四继承大统,但是最后都没有实现,康熙死后,雍正继承大统。

雍正当时让胤禩与胤祥、马齐、隆科多等人总理事物,并且将其加封为和硕廉亲王,但是当雍正坐稳皇位后,开始针对胤禩。

经常对其进行训斥和责怪,到雍正三年,雍正以胤禩阻挠新政实施为由,将胤禩革去王爵,雍正四年从宗人府除名,后来更是将其改名为“阿其那”,意为猪狗不如的意思。

不久胤禩死于监所,民间说法是被雍正毒死。

总体上来说,雍正对兄弟的做法是有些极端,但是如果我们了解当时清廷所面对的局面就知道,这是加强中央集权,加强皇权的必经之路。正是在高度中央集权之下,雍正时期的诸多改革才能够推行下去,为乾隆时期的盛世打下基础。

然而,以乾隆的尿性,自然要将雍正否定的人物给翻过来,这六十多岁的“叛逆”当真是有点强悍。

在乾隆即位的第二年,就将被雍正帝打压的老三,老十,老十四平反,等到乾隆四十三年的时候,将老八和老九平反,从目的上来说,乾隆是为了博得一个好的名声,其实是把雍正帝的名声给卖了,当真是坑爹啊!

如果能够将胤禩被平反的事放到宏观视角中的话,再联想到乾隆一生搞过的文字狱,大概乾隆的口碑在当时的文化圈子里绝对不会留下什么好话,但是老年时的乾隆,为了自己的“十全老人”等称号,就会发现乾隆在这一时期,当真是为了自己的名声,不惜把祖宗的脸丢尽也要为那些具有争议的历史人物翻案。

弘历为何要在乾隆四十三年替八叔胤禩翻案?是觉得雍正错了吗?

确实是有这么一回事,因为弘历觉得这件事情有一些七巧,所以才会这样。并没有觉得雍正错了。
主要还是因为乾隆想要抬高自己的地位,顺便也让世人知道自己是个心胸宽广、非常大气、有君临天下的气度的人。乾隆的确是觉得雍正错了。
因为乾隆皇帝想让自己多一项政绩。雍正没有错,他当时只能这样对待他的兄弟

如何看待近几年对历史人物的翻案潮?

历史是一个小姑娘,她可以任人打扮。

但小编觉得,我们学历史不要带政治眼光,而是更多的看历史事实。自己判断。
公正的来说,历史事实越多,评价越公正。
另外,历史人物需要放在特定的历史背景看。我们现代人要抛开政治偏见,评价历史人物应该以是否利国利民为标准。
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历史翻案剧是什么?

【翻案】  推翻已经断定的罪案,称为翻案。例如《官场现形记》第二三回:“事已到此,乐得翻案,翻供到底。”今亦指推翻原有的结论、鉴定和处分等。诗人有所谓“翻案”法。且举宋代苏轼为例。晋代名士刘伶以旷达著称,常携酒乘鹿车而游,让人荷锸相随,说:“死便埋我。”苏轼《和顿教授见寄用除夜韵》诗反用其典云:“既死何用埋,此身同夜旦。”更为达观。又如《庄子·达生》谓醉汉坠车不惊,“乘车不知也,坠亦不知也,死生惊惧不入乎其胸中。”苏轼《和陶饮酒》诗之十三用了“翻案”法:“醉中虽可乐,犹是生灭境;云何得此身,不醉亦不醒。”在意境上更深了一层。诗家“翻案”法不仅是个形式与技巧的问题,而且还有一种豁然大悟的思想境界。所有这些,都是渊源于禅宗的。钱钟书《谈艺录》指出:“禅宗破壁斩关,宜其善翻案。”什么是禅宗的“翻案”呢?元·方回《名僧诗话》序解释说:“北宗以树以镜譬心,而曰:时时勤拂拭,不使惹尘埃。南宗谓:本来无一物,自不惹尘埃。高矣!后之善为诗者,皆祖此意,谓之翻案法。”禅宗机锋敏捷,出奇制胜,擅长“翻案”。又据《坛经·机缘品》记载,卧轮禅师有一首偈子:“卧轮有伎俩,能断百思想;对境心不起,菩提日日长。”六祖慧能举重若轻,回敬一偈:“慧能没伎俩,不断百思想;对境心数起,菩提作么长。”这首“翻案”偈作得精彩,“翻”出了南宗顿教的“本来面目”
就是专门和我们熟知的历史唱反调的,比如歌颂秦桧,说岳飞不是民族英雄,比如说五胡乱华是促进民族大融合之类的。
我理解的就是推翻前人对这个历史人物或时间的评价,并以剧本的形式表现出来
比如岳飞秦桧
现在拍一部电视剧,讲岳飞勾结金人,欲灭亡大宋。秦桧千古忠臣,帮明君赵构内初汉奸,外争国权,在谈判桌上争取了绍兴和议的胜利
这就是翻案剧。
蔡文姬
正是郭沫若为曹操翻案写的。
自古把曹操当做奸臣。郭沫若蔡文姬里曹操就是个文武兼备,雄才大略的英雄。
你要问什么呢?
亲,我的回答你满意的话麻烦采纳一下!

为什么现在出现对于历史反面人物的翻案疯,连秦烩都能够翻案,还有把土木之变的罪过推给文官和于谦?

这里的原因也不复杂,一方面是所谓新观点能够引起关注,有机会变成所谓学术成果,创造成果的人可以从中获益。这就给所谓专家、学者以动力,不断提出所谓新观点、新发现。而且,这些所谓新观点、新发现,越是另类越能博得眼球,而完全颠覆定论的观点是最显另类的。另一方面,咱们的社会环境确实宽松了很多,人们也就敢提出所谓新观点了。如果是在因言获罪,人人都禁若寒蝉的年代,谁敢这么做。不过,应当承认,这些所谓新观点也并非毫无根据,其中不少地方还得拷讨的,不应当简单地视作翻案风一概予以否定。
这实际上是出于对史学的研究。自古以来成王败寇,历史是掌握在胜利的人身上,其中真假难以断定。很多所谓的史学真相都是出于野史,这根本就不是古代官方的记载史实的文献,其真实程度也有待考证,但也不能忽视。故而才会惊曝出一桩桩平反的事情。
有些人吹毛求疵
因为现在人为了名利越来越不要脸了
文章标题: 历史人物翻案是这个时代才会有的事情吗
文章地址: http://www.xdqxjxc.cn/jingdianwenzhang/146302.html

[历史人物翻案是这个时代才会有的事情吗] 相关文章推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