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2-07-29 10:00:34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102次
1962年,在北京有一位19岁的姑娘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因为她为了响应国家“上山下乡”以及“大办农业,大办粮食”的号召,毅然选择放弃了高考,选择下乡插队。这位年轻的姑娘名叫侯隽,而她当时也因为高尚的思想觉悟和吃苦精神被视为了知青模范和劳动榜样。那么,如今58年过去了,这位19岁的女知青候隽放弃高考,主动下乡插队,她现状怎么样了?
在放弃高考以后,侯隽就来到了天津宝坻县窦家桥村插队,并且很快就在这里安家落户。虽然孤身一人漂泊他乡举目无亲,不过侯隽还是很快就和村里的人打成了一片,还和当地农民一同研究起了农业科学知识,共同探索粮食增产的方法。除此之外侯隽还在村里宣传起了社会主义道德新风尚,而由于她出色的表现和工作成绩,她还顺利入了党。
之后侯隽还受到了媒体的关注,而在她的事迹得到报道以后,连国家领导人都对她予以了肯定。在一些知青因为吃不了苦而打退堂鼓的时候,侯隽却一直坚守在“科学种粮,多打粮食”的道路上,而她也很快带领村民们做出了成绩,还因此顺利当上了村里的党支部书记。之后侯隽更是一心带领人民致富,她不仅带着村民们大搞农田基本建设,并且设法推广科学技术以及农业机械化,由此给窦家桥村的农业生产带来了新的活力。
在1974年的时候,我国大部分地区都遭遇了连续大旱,不过窦家桥村的村民却依旧在侯隽的带领下实现了粮食丰收,其粮田亩产达到了500公斤以上,向国家缴量更是超过了20万公斤。由此可见,侯隽的能力是非常强的,而这个村支书,她一干就是九年。直到1980年,侯隽开始担任宝坻县人大副主任,又于1991年当上了宝坻县的副县长。2001年时,57岁的侯隽出任了宝坻县的政协主席,之后宝坻撤县设区,她依旧担任宝坻区的政协主席,一直到2007年5月退休。可以说这个一直都坚守为人民服务的“女知青”,她完全实现了自己的价值,而她也足够受到百姓的敬重!
有些人认为人们如今生活在一个自私冷漠的环境里,很多已经变成了精致利己主义的人,他们对于别人的境遇往往都是漠视态度,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够保全自己的利益不因为无关的事情受到损害。但是如果每个人都这样冷漠的话,人们在这种环境下,完全难以安心发展生产。所以我们身边需要的是无私的人,需要的是热心的人。
在58年前,也有这样的一个人,为了促进发展主动牺牲自己,那就是那个主动要求下乡插队的女知青,名字叫做侯隽,很多人都非常关心,这样的一个好人,后来结局如何。实际上像侯隽这样的人,无论如何生活都是不会差的,因为她懂得付出,只有付出了,才能得到回报。
知识青年分子上山下乡的热潮发生在20世纪60年代,当时非常流行这种风潮,侯隽也积极参与了。侯隽出生于1943年,她的家庭是北京的一个普通家庭,但是因为父母都是知识分子,所以也有着不错的条件.侯隽出生在这样的家庭里,从小就接受的是父母的优质教育,所以从小就表现得比起同龄人更加优秀,深得所有人的喜爱。
但是她一生的转折发生在1962年,当时19岁的侯隽参加了自己人生中的重要考试,那就是高考,但是在高考后,本可以去上一个好大学的她却并没有选择上大学,而是做了一个让所有人都惊讶的决定,那就是决定下乡。
因为当时各地号召下乡支持乡村的建设,很多人都参加了这个活动,但是很多人城市里的知识分子都并不愿意到农村里去,而侯隽却积极主动报名了,这让很多人都感到不解,尤其是她的父母。一开始她的父母并不同意,因为并不想自己的女儿辜负这么多年的教育,回到农村里。
侯隽已经铁了心要下乡,所以开始试着说服父母,最后父母也终于体谅了自己的女儿想要为了国家建设出力的心情,所以很快答应了她。公元1962年7月10日,侯隽正式下乡了,当时她所在的生产大队是在位于窦家桥,这里的生活条件甚至比她想象的农村生活还要差劲。对于从小就在北京城里娇生惯养长大的侯隽来说,这确实是很大的挫折。
就在所有人都以为侯隽会放弃的时候,没想到她硬是咬牙坚持下来了,并且对于工作充满了激情,完成得非常出色,所以当时侯隽是远近闻名的优秀知青,当时很多人都在学习侯隽身上的精神品质。
过去了20几年以后,知青们开始陆陆续续回到自己的家中了,但是也有很大一部分知青对农村生活产生了感情,决定留在这里,侯隽就是其中的一位。最后侯隽一直生活在了农村,足足58年的时间,甚至在1971年的时候还被大人物接见了,对于很多人来说,这都是一件非常光荣的事情了。
像侯隽这样的人,一生是非常光荣的,因为她把有限的生命都投入到了无限的为人民服务当中去,这是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去学习的,学习她身上无私奉献的精神。
全站搜索